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2019Confidential and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CONTENTS目录 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概述01 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细分方向分析02 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典型案例解读0304 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预测PART 1金融行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概述短期政策施力方向遵循“三角形支撑框架”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l 三角形支撑框架目的是助力于经济稳定增长:2018年10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撑框架,2018年11月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又一次提及三角形支撑框架,三角形支撑框架分别从市场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提出了相应的金融监管要求。l 从三角形支撑框架可以“透视”短期内金融监管的大方向:从三角形支撑框架可以看出,稳定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的首要目标,因此金融行业的监管主要方向有:一、监管制度体系的健全;二、防范化解决快速增长带来的风险;三、金融要助力于实体经济稳定发展。u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u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u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三角形支撑框架图:金融监管的三角形支撑框架 宏观层面 中观层面 微观层面l 确保合理的流动性l 关注金融风险防范l 推动经济稳定增长l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l 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l 规范资本市场秩序l 完善资本市场相关制度l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l 支持民营主体l 优化信贷结构l 扶持实体产业发展l 内外需全线走弱,金融服务方向需要向新支撑要素迁移l 内外需全线向弱:2018年12月,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等各分项指标也处于荣枯线下方,内外需均走弱,经济景气度低迷,经济的外部环境不稳定,内部增长动力不足,需要高质量的支撑要素推动经济发展。l 金融行业的服务方向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变化:2019年,伴随美国实施贸易保护、加大资源输出等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外部经济环境及新兴市场的不确定性愈加凸显,中国当前人口结构失去优势,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大幅刺激基建和房地产的旧发展模式失去效力,政策对稳增长的诉求进一步上升,随着5G时代的来临,全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成为各行业求发展的较大期盼,金融行业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向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向服务全领域数字化视角迁移。市场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 金融机构需从自身突破应对下行压力l 市场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2018年2月开始,M1与M2的剪刀差转为负,M1的增速低于M2,企业和居民倾向选择将资金剩余应用于定期储蓄或理财,市场中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余量资金从实体经济中逐渐沉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对于稳增长预期较为不利。l 机构需探索科技驱动下的金融创新路径:在整个市场活力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新动能转向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数字经济,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变革和转型不仅关系到普惠金融、小微企业发展、市场活力的激发,更关系到自身未来在金融行业的竞争地位。互联网金融监管仍需健全 金融行业数字化升级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 健康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 规范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警惕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 健全监管“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未提及发展“发展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大力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鼓励设立“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 支持扩展“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 激励加强“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2014and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图: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及普惠金融描述的变化l 互联网金融首次“失宠”于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从2014年开始至2018年,“互联网金融”连续5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5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的描述基本奠定了当年监管的政策方向,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仍旧在推进过程中,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风险问题整治以及监管的健全仍需强化,2019年互联网金融首次“失宠”于政府工作报告。l 普惠金融连续6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联合国2005年提出普惠金融概念,2014年至今连续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普惠金融”,从“发展”到“大力发展”,再到“激励加强” ,普惠金融成为大力支持的金融发展方向,当前金融行业数字化升级对于金融服务于多层次的市场主体以及触及更广泛的个人用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质上也是在助力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第三产业持续扩张 金融行业数字化进程加速l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求更高的质量突破:1991年-2011年的20年间中国处于GDP平均增速10%以上的快速增长状态,2012年开始GDP增速降至8%以下,2015年开始GDP增速降至7%以下并且仍持续下降,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支撑因素,例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l 产业融合,生产要素、资源将获得充分流动: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上升并且会继续上升,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加速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使得社会的生产要素、资源更加充分流动,进而会助推同处于第三产业金融行业资源的流通效率,使得金融数字化进程加速。analysys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易观整理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提升居民财富管理意识,优化了金融服务方式l 居民储蓄率下降至近10年历史最低水平:近10年来,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但居民的储蓄率却持续下降,2018年居民的储蓄率为45.29%,下降至近10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现实的财富管理需求提升。l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提升居民财富管理理念,优化金融服务方式:近5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及第三方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的发展,金融行业的数字化推动了互联网理财用户与财富管理方的互动效率和深度,居民的财富管理理念开始变化,互联网理财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传统金融行业数字化也将逐渐推动居民财富管理教育方式优化、金融服务效率提升、充分挖掘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的发展。金融科技主导金融数字化升级方向 用户服务转向多维度立体式l 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方的参与:金融产品、算法及解决方案、场景、软硬件技术共同构成金融科技产业中四大生态角色,四大生态角色分别赋予其他角色不同的能力,使得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快速发展,也奠定了未来金融科技应用深入的基础。l 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方向变化:随着AI、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的深入,使得金融产品与场景间的融合度加深,基于不同场景下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基于不同场景下的智能投顾产品、基于不同场景下的金融产品营销等等不断涌现,金融服务的业态、风险控制的模式、服务用户的方式、产品的形态甚至是运营体系逐渐发生变化,这些正是金融数字化发展的体现,未来围绕用户的金融服务将是更加立体和多维的。金融产品提供方 场景提供方算法、产品、解决方案提供方 软硬件技术提供方用户 流量 渠道产品 资金 IT服务需求技术算法模型方案资金数据需求 IT服务需求技术 算法模型 方案用户 数据 IT服务需求金融科技产业生态 用户 触达产品形态服务方式风控模式金融业态 运营体系金融科技加持下金融服务变化方向场景服务金融产品 全生命周期服务全用户旅程服务全渠道业务整合全深度场景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