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煤化工市场展望:供需矛盾凸显煤化工价格中枢下移.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煤化工市场展望:供需矛盾凸显煤化工价格中枢下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年煤化工市场展望:供需矛盾凸显煤化工价格中枢下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年煤化工市场展望:供需矛盾凸显煤化工价格中枢下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年煤化工市场展望:供需矛盾凸显煤化工价格中枢下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煤化工 年 报 华安期货 投资咨询部 能源化工研究小组 陆哲远 高级 分析师 从业 /投资咨询证号 F3021654/Z0013532 王飞 首席 分析师 从业 /投资咨询证号 F0283701/Z0010385 电话 : 0551-62839752 Email:tzzxhaqh 网址: haqh 供需矛盾凸显 煤化工 价格中枢 下移 -2020 年 煤化工 市场展望 2019 年 12 月 25 日 要点提示 与策 略 : 1、 动力煤 : 未来煤炭供需关系可控,不会出现大面积和长时期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大波动和市场煤价悬崖式大涨大落的状况。 预计 2020年煤炭行业供需 面 将继续呈现较为宽松的格局 。随着优质产能的持续释放扩大,而需求端主要以发电量为主的稳定需求,并未有过于明显的增量,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 。 进口政策方面关注国家对外采购许可的限制情况以及煤电联动取消后倒逼压力对煤炭生产企业产生的影响。 2020年动力煤价格将向更合理的区间移动,但价格中枢下移从长期来看是不可避免的 。 策略: 中性,煤价 预计在 510-620区间内波动 ,关注 政策 性进口缩紧和短期季节性需求催化的多头行情操作 。 2、 甲醇 : 展望 2020年,海外 产能扩 张 周期继续“漫漫长夜”,同时 国内 确定的大 产能 投放也有 中煤榆林(年底) 和宝丰二期装置 ( 4月份)等 , 供应端从国内外两个维度都难以缓解 ; 而需求端在 2019年 MTO投产 高峰过后能否在新一年找到稳固的支撑仍然存疑, 传统下游需求 维持稳定为主 , 难寻亮点。甲醇价格将在成本线的下限和投产的压力上沿处反复试探,但毫无疑问大的价格区间朝向是走下的 。 策略: 全年注意反弹后短空为主 , 甲醇价格预计在 1750-2500区间内波动 , 关注季节性需求旺季以及 外采型 MTO投产确认落地支撑是 2020年追寻中短期行情的方向所在。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动力煤 篇 一、 动力煤 期现货 走势回顾 2019 年是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四年,随着供给侧优质产能加速释放,煤炭行业供应保障能力增强, 在 经历前几年逐步 淘汰落后产能 后, 目前产能在1000 万吨以上 产能 的省份有 6 个,产能集中度达到 80%以上。集中化、大型化和优质化的新型产能成为 国内 煤炭产能的未来方向。 2019 年动力煤行业价格 在供应集中度提升和增速加快的 背景 下,中下游库存消化不畅 , 年中国务院宣布取消煤电联动制度 叠加 中美 贸易摩擦、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因素 导致 全年价格中枢有所下移。 同时 外部因素方面 , 煤炭进口量连续三月超过 3000 万吨, 低价 进口煤进一步打压国内煤炭价格, 动力煤 在 2019 年 呈现出近 几年最弱表现。 具体到数据上 2019 年内动力煤价格处于单边 震荡 走弱形态,运行区间集中在530-630 元 /吨 区间内。 对比 2016-2019 年动力煤 季节性价格变化可以发现 16-18年第三第四季度动力煤价格都有所向上发力表现 , 2019 全年由于供需面的变化则基本处于高开低走的下滑态势。 图 1: 动力煤 期现 价格 图 2: 动力煤 16-19 年价格季节性图表 数据来源: Wind;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1.1煤炭供给侧改革和展望 由于 13 年开始的 煤炭 行业 产能严重过剩、煤价持续下跌影响, 导致 持续数年的 动力煤价格 大幅下跌, 16 年初 大部分煤炭企业利润率进去负区间, 这一切给 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 提供了契机,也是整合产业链重新寻求供需平衡的必经改革之路。 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发 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意见明确 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 2016 年开始,用 3 至 5 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 5 亿吨左右、减量重组 5 亿吨左右 。 减量限产的改革举措使得动力煤价格从 16 年初的最低 273 元飙升至年末 600 元之上的价格,扭转了 前 几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年的价格颓势。 直到 煤炭企业全年 276 日 的 生产限制恢复至 330 日后 动力煤 价格上涨的趋势才开始 缓和 。 2017 年煤炭去产能伴随的主题是价格的稳定, 四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十三五期间原则上以年度为周期,建立电煤钢煤中长期合作基准价格确定机制, 2017 年 煤电长协价最高不超 过 600 元 /吨,最低不破 470 元 /吨 。 2017 年动煤整体呈现高位宽幅震荡格局, 期现货价 格 在 510-750元波动。 图 3: 煤炭 进口量 数据来源: Wind;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2018-2019 年动力煤的价格波动区间进一步缩窄,在稳定价格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供应端优化的前提下兼顾环保措施, 我国煤炭行业经过三年的供给侧改革后,“十三五”煤炭行业去产能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进而国家将进一步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大力淘汰“僵尸”产能,加快先进产能释放 。 2019 年 1 月国家下达了 针对澳洲煤炭限制进口并延长 通关时间,然而从全年分 析 实际 效果 落实相对 一般 , 19 年内进口量 维持高位并且同比有较大涨幅。 9 月份国务院指示 促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包括取消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上网电价改为“基准价 +上下浮动”的市场化机制, 2020 确保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 。 未来 下游电厂倒逼煤炭企业成本下降,煤炭企业压力增大已成事实。超量进口压力以及煤电联动取消两大预期已经反映在全年动煤价格走势里, 19 年 动煤 期现货运行区间 540-650 元 /吨 ,相比往期下跌 100 元左右幅度。 综合来看, 在经历 16 年开始的煤炭供给侧改革后 我国提前 两 年完成“十三五”煤炭 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累计退出煤炭落后产能 8.1 亿吨 。 2020 年行业 重心应该是在 目前 去产能的基础上 继续深度优化产能结构 , 提升企业效率以及行业集中度。同时煤电联动取消带来的倒逼动煤成本压力下行 和 新能源的扩大使用 也 加 大对 未来 煤炭行业 保质控量的要求。 二、 动力煤 供需分析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2.1 动力煤 2020供应解析 去产能渐近尾声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中国煤炭行业“十三五”煤控中期评估及后期展望执行报告指出,预计 2019-2020 年,煤炭行业仍将有 1.8 亿吨左右的去产能空间 。而在 2020 年 优 化产能过程中 预计 重点淘汰的 30 万吨以下煤矿数量 约 1181 处,合计产能 1.38 亿 吨,占生产煤矿数量比重约为 35%,占产能比重约4%。 图 4:原煤产量和同比 单位:万吨 图 5: 主产区煤炭产量变化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 wind;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而在产煤聚集地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先进产能释放 , 2019 年以 山西、内蒙、陕西等主产地区 为代表的产煤高产地区 产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累计数据来看, 2019 年 1-10 月份产量最大的依次为内蒙古、山西 省、陕西省。其中内蒙古累计原煤产量 75700.3 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 27.66%,同比增长 10.4%;山西累计原煤产量 71981.7 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 26.30%,同比增长 8.3%;陕西累计原煤产量 44790.5 万吨,占全国累计产量的 16.37%,同比下降 1.7%。 三省区 前 10 个 月生产原煤 192472.5 万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 70.34%。国庆过后煤矿安监力度将放松,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优质产能集中释放促使煤炭产量稳步增长。 10 月环保审查放松后山西、内蒙始终维持在 8600 万吨以上的单月产量,目前产能在 1000 万吨以上的省份有 6 个,产能集中度达到 80%以上。集中化、大型化和优质化的新型产能 正 成为煤炭产能的未来方向。 截至 2019 年 10 月份,全国原煤产量 32414 万吨,同比增长 4.4%, 2019 年 1-10月份全国原煤产量 283645 万吨,同比增长 4.5%,增速与 1-9 月持平。在在优质产能持续释放的背景下,煤炭生产增速放缓,煤炭供应量增加的总趋势成为必然 。 海外煤价优势明显 进口数量 持续高位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2018 年 4 月份的 进口煤限制政策首度扩散至一类口岸,厦门港、珠海高栏港、广西防城港、广东新沙港均被要求延长通关时间, 或外地用户不受理、劝退货物到港、加大抽检力度等,甚至暂停进口煤船靠卸。 受 18 年底进口煤一刀切影响, 2019 年 1 月 开始煤炭 进口量大增,随后全年维持相对高位, 9 月 份 达到了年度高峰 , 单月 中国进口煤炭 3028.8 万吨,同比增加515.1 万吨,增长 20.49%; 1-11 月份,中国共进口煤炭 2.99 亿 吨,同比增长 10.2%。 煤炭进口总量持续维持高位, 海外煤价优势明显,这是造成 2019 年以来进口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 。若 2019 年实现平控, 第四季度 进口量额度仅剩 3066 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同比略有增长 , 部分海关已接近甚 至超过去年配额,全国进口煤量已接近 18 年全年进口量。 图 6: 内外港 价差 图 7: 动力煤进口情况 数据来源: wind; 百川 ;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具体来看动力煤方面 : 10 月份动力煤进口量为 1187 万吨,同比增 20.2%。 1-10月份累积 进口动力煤 总量 1.3 亿吨,同比去年同期增加 16.2%。其中 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排在第二位的是澳大利亚 。 从 19 年来看, 截至 11 月份 中国进口煤炭排在前五位的进口 国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及菲律宾。上述五国共出口中国煤炭合计 2.76 亿 吨,占中国全部进口煤炭的 96.0%。 今年从 1 月份之后我国进口煤炭量呈现逐步上升态势,并在 9 月份达到近年高峰。 出去第四季度部分港口遭到进口限制外, 2019 全年来看 进口煤政策趋向宽松,进口煤作为国内供需调节的一项重要工具,每年进口量占比为国内供应量的 7%左右 , 2020 年进口煤政策 预估将延续稳中有控的节奏 。 2.2 动力煤 2020需求解析 PMI重回扩张区间 动煤 总体 消费增长稳定 2019 年初伴随着 GDP 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持续下滑 , 以及 中美 国际 贸易 局势持续僵持等因素让市场对大宗商品年内需求持悲观态度。然而年末 宏观 数据 来看最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新 中国 11 月份 PMI 指数为 50.2%,同比回升 0.9 个百分点,时隔六个月后重回扩张区间。 作为国际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之一, PMI 指数的回升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表明尽管受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中国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制造业供需两端在一定程度上均得到改善。 此外,今年以来 中国吸引外资投入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1-11 月引资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外资投入规模增长 2.6%,几十亿甚至百亿美元级大型 外资项目增多。 图 8:下游消费量 图 9:全社会用电量 单位:千瓦时 数据来源: wind;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截止 2019 年 10 月,全社会用电量 5790.3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64%,年内需求稳定增长。而 从煤炭消费来看预估 2019 年 全年 全国煤炭消费量 31.66 亿吨,同比增长 3.83%。而从煤炭消费增速上来看,高耗煤行业中冶金行业耗煤量由于房地产周期性下行而增速小幅下滑,而化工、电力等其他 行业煤炭消费量增长均相对稳健 . 图 10:火电、水电发电量 图 11: 铁路煤炭日均装车量 数据来源: wind;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从 动煤下游最大的需求比重 发电 量来 看, 1-11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 3.4%,增速较 1-10 月提高 0.3 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 1.6%、 5.4%、 18.8%、 7.4%和 13.3%。 而火电需求仍然是动力煤下游的中坚力量,占据大约 61.62%的比重。 2019 前三 季度 ,火电发电量受第二、三产业及居民用电量回落 、以及 水电挤出效应 等 影响回落幅度较大,是导致 动煤 市场 价格 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十一过后,煤炭 产能释放节奏进一步加快,进而应对冬季供暖需求 , 水电发电量逐渐萎靡,火电产量持续超预期增长 。 2019 年 10 月,全国火电发电 3969.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9%; 2019 年 1-10 月,全国火电累计发电量 42041.4 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1%。 新能源崛起 煤炭未来需求承压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尾声之年,在未来的十四五规划中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目标将继续逼迫煤电降低装 机占比。 对比西方 国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下降的,欧盟 28个国家逐步淘汰煤炭,其中德国宣布将在 2038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法国打算 2021年底也要关闭燃煤电厂,英国决定 2025年前关闭燃煤电厂等等 。 虽然 在亚太等新兴经济体仍保持煤炭需求兴旺的势头,但就世界煤炭总体而言,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比例是下降的。 不过由于我国特殊的资源结构,注定了煤电不能“一刀切”停建,短期内一次能源主要靠煤炭,而风电、光伏的发展没有大规模储能的配合,也要靠火电的调节才能大规模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比例基本不会上 升,甚至还会逐步下降,但煤炭生产及消费总量基数在全球仍是最大的。 产区、终端库存对比 煤价向合理区间回归 图 12: 6大发电集团库存 及可用天数 图 13: 北方 环渤海 重要港口库存 数据来源: wind;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供给侧改革之后我国 煤炭行业供需格局总体较为宽松, 煤炭供需关系由过去的大起伏波动向小起伏微波动转变。 2018年开始 煤炭行业 主产区 兼顾环保 博弈, 坑口和集运站禁止煤炭露天堆放 促使主产区低 库存 为主 、 而环渤海地区铁路运输问题的解决 以及保证煤炭供应的 政策使得 中 下游高库存的新型库存结构 成为 2019年的主题 。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2019年 的港口煤炭市场交易情况显得相对冷清,锚地船舶明显减少。与此同时,港口煤炭库存保持高位 , 高库存导致港口报价相对稳定且中枢有所下移。全年产地发运成本持续倒挂,产地贸易商发运积极性快速下滑, 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制度完善,长协煤稳供需、稳价格 “ 压舱石 ” 作用凸显;产地发运港口煤价倒挂矛盾持续,港口发运结构深度调整,贸易商陆续退出市场 。 在偏高的社会库存和行业库存支撑下,港口多为流通中转,交易功能已逐渐减弱。 图 14:动力煤供需平衡表 数据来源: wind;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今年以来 除了 港口煤炭库存保持高位 ,下游终端沿海电厂的 高库存导致 其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在 目前 国内供应充足背景下,电厂采购节奏放缓,进一步压低采购价格。 11月 3日,重点电厂煤炭库存总量达 9707万吨,同比增加 6.41%,创近年来新高。 在电厂库存较高且 煤价中枢下移的背景下,倒逼煤企业生产压力成为常态。 三、 动力煤市场展望 2019年 煤炭供需关系由过去的大起伏波动向小起伏微波动转变。由于近几年国家出台并强力实施一系列“去产能”“控产量”“减劣增优”“抑消费”、扩张发展新能源和“保长协”“稳煤价”等政策措施,现己筑起煤炭市场稳定供需关系的基础,包括煤炭产能数量保障、铁道运输大通道网构建、政策调控工具的配套等,这些“软”“硬”条件的日渐完善与巩固,将极大保证未来相当时期内我国煤炭市场供需的平稳运行。 今后或许还会出现煤炭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但就总体而言,可以基本判定,未来煤炭供需关系可控,不会出现大面积和长时期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大波动和 市场煤价悬崖式大涨大落的状况。 预计 2020年煤炭行业供需 面 将继续呈现较为宽松的格局 。随着优质产能的持续释放扩大,而需求端主要以发电量为主的稳定需求,并未有过于明显的增量,供给增速高于需求增速 。 进口政策方面关注国家对外采购许可的限制情况以及煤电联动取消后倒逼压力对煤炭生产企业产生的影响。 2020年 动力煤价格将向更合理的区间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移动,但价格中枢下移从长期来看是不可避免的。 策略:中性,煤价 预计在 510-620区间内波动 ,关注 政策性进口缩紧 和 短期季节性需求 催化的多头行情操作 。 甲醇篇 一、 甲醇 期现货走势回顾 2019年化工品多数低迷, 甲醇 也 是其中之一 。 在 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甲醇价格中枢持续下移,偶有几波小级别反弹后又迅速回到基本面的运行轨道内。 上半年甲醇开始 震荡走弱, 接着在 6-7月加速下跌, 9月 一度迎来反弹 , 但从 10月中旬再次 向下探底,形成较大跌幅。 10月份甲醇大幅下跌的背后是 大量 港口库存累积难以消化,尤其是华东港面临较大库存压力。 加上 主产地区的装置经历短暂检修 降低开工率之后 复产,另一方面近期甲醇企业利润 开始走低 , 个别 企业遭遇亏损,行业景气度 走低 。 图 1:甲醇期现价格走势 图 2:甲醇企业开工率 数据来源:百川;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二 、 甲醇 供需分析 2.1供给分析 国内产能负荷提升 未来投产压力加大 海外以天然气头为主的甲醇产业结构为主, 由于中 国 富煤 少气 贫油 的特殊资源结构 , 我国的 甲醇 生产 以煤制为主 。 生产装置集中在煤炭主产 区, 例如 西北(陕西、内蒙等地)和华北(山东为主)。 随着十三五规划 收官之年到来, 2019年 煤炭原料供应结构 进一步 优化 ,原料端的支撑也促使近年来 我国甲醇产量逐年上升。 以煤炭为原料的甲醇生产占据 71.25%的绝对主力,其次是 焦炉气( 16.02%)以及一部分天然气生产,其中冬季气温降低时往往 造成天然气制甲醇装置被迫停车保民用 。 煤化工 年 度策略报告 截至 2019年 11月 中国甲醇产量为 5072.3万吨 , 预估 2019年甲醇国产总产量约5654万吨,较 2018年增加 约 27.2万吨, 同比 产量增加 5.1%。年度产量增加 原因主要有 2个方面: 1、 存量装置负荷提升, 2、 新增装置投产贡献的产能增量 。 图 3: 国内 甲醇 产量和开工率 图 4: 甲醇 生产 企业 原料 分布 数据来源: 百川 咨询 ;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从存量装置的开工负荷来看, 2019年全国甲醇平均开工率约为 66.4%,较去年提升 1.12%,按照 目前 甲醇 8500万吨的产能计算,产量增加约 30万吨 。 2015-2019年我国已经淘汰落后甲醇产能 600万吨。 2015年涉及失效产能 83.5万吨; 2016 年 62.5 万吨, 2017 年 128 万吨; 2018 年 82 万吨(当年盈利较好,失效产能较往年有所减少); 2019 年预估数值接近 240 万吨,今年失效产能数基本是这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业内落后产能正在加快出清。 整个甲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目前我国长期停车的甲醇装置合计 产能大约在 300 多万吨 。 图 5: 2019/2020甲醇投产时间表 数据来源:百川咨询; 华安期货投资咨询部 2019 国内的新增产能投放也为增加的产量提供了基础, 国内甲醇合计 9 套装置先后投产,合计产能约 457 万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