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快车道,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本报告联系人:滕春晓    021-60750604   tengchunxiaogf 2018 年 03 月 12 日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Title 广发 军工 参军策( 卷 二十三 )  运载火箭 发射 进入 快车道 , 商业发射市场蓄势待发  Table_AuthorHorizontal 分析师:  胡正洋  S0260516020002 分析师:  赵炳楠  S0260516070004   021-60750639  010-59136613   huzhengyanggf  zhaobingnangf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火箭商业化具有发射 成本低和履约周期短两大特点 。  盈利是商业化的首要目标。为达到盈利、抢占市场份额等目的,商业发射有发射成本低和履约周期短两大 特点。 火箭 运营商通过 压缩 成本、 复用 火箭等方式 降低 发射成本,以提升发射盈利能力;通过 采用 固体 火箭,并 利用标准化 、通用化 、模块化 三大 方法改进现有火箭,以缩短发射周期。   美俄欧走在商业发射队伍前端, SpaceX 引领纯民营商业发射潮流。  自上世纪 60 年开始,美俄欧成为全球商业发射的主要力量,美国联合发射联盟、欧洲阿里安航天、俄罗斯国际发射服务等多家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火箭发射服务。其中, SpaceX 作为纯民营商业发射的典型代表,受益于NASA 授予的运输合同、政府利好政策等多重外因,以低成本、可重复使用技术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搅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迫使传统发射商相继进行商业化改造 。   下游需求倒逼火箭发射商业化,全球百亿美元市场蓄势待发。  卫星产业作为航天经济的主动脉稳步增长,带动全球航天产业发展,其中火箭商业发射是各细分产业的基础。近年来小卫星如 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众多新兴卫星星座相继进入实施阶段,引爆小卫星发射需求,同时叠加快速空间响应作战的军事战略需求,整体下游市场倒逼火箭发射商业化。据 FAA 数据预测,未来十年内将有 2619 颗载荷等待发射入轨,总商业发射次数为 412 次,我们预计全球总商业发射市场空间超过 250 亿美元 。   中国商业发射加速追赶。  中国商业火箭发射也正在加速追赶中:长城工业、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中国长征火箭公司技术依托航天国企,以快舟、长征火箭提供多元化商业发射服务,坚持商业化运营;民营企业蓝箭空间科技、零壹空间、翎客航天也迅速进场,相继 实现突破。国内技术支持、政策鼓励,未来有望打造出中国版 SpaceX。   投资建议  我国 航天 集团的 商业发射 公司 和民营企业相继成立,且不断实现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目标,结合未来发射需求,我们看好商业发射产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均将持续受益。建议关注:航天电子、航天电器、中国卫星、航天机电、火炬电子等公司。   风险提示  小卫星发射需求不及预期;国内政策支持不及预期;商业火箭研制和交付进度不及预期。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  广发 军工 参军策( 卷 二十 二 ) : 军用无人机:发展迅速,重塑现代作战模式  2018-03-06 广发 军工 参军策( 卷 二十一) : 民参军投资词典  2017-09-19 广发 军工 参军策( 卷 二十) :舰船综合 电力推进系统  2017-09-1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目录索引  火箭商业化概述  . 6 火箭商业化途径: “航天商业化 ”和 “商业航天 ” . 6 火箭商业化两大看点:发射成本低,履约周期短  . 6 全球火箭商业化发展历程  . 9 欧美国家火箭商业化公司发展现状  . 10 美国 SPACEX:“大鲶鱼”搅动全球商业发射市场  . 10 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受 SPACEX 压力加速商业化改造  . 19 欧洲阿里安航天:全球第一家商业发射服务提供商  . 22 俄罗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备受国家重视的商业化转变  . 25 国际化海上发射公司:全球唯一海上移动发射服务公司  . 26 美国轨道 ATK:商业火箭实现升级,挑战传统发射企业  . 28 下游需求倒逼火箭发射商业化,百亿美元市场 蓄势待发  . 31 卫星产业稳步增长,商业发射奠定产业基础  . 31 民用方面:小卫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 32 军用方面:实现快速空间响应作战,火箭发射商业化是捷径  . 37 数千颗载荷等待升空,商业发射市场超 250 亿美元  . 39 中国商业发射加速追赶  . 44 依托航天国企,提供多元化商业发射服务  . 44 民营企业:  迅速进场并获得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发射订单  . 48 国内技术支持、政策鼓励,有望造就中国版 SPACEX . 50 投资建议  . 51 风险提示  . 5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图表索引  图 1:发射一次运载火箭的成本构成  . 6 图 2:火箭一级的成本结构  . 7 图 3:火箭二级的成本结构  . 7 图 4: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历程  . 8 图 5:全球火箭商业发射三阶段各国发射次数占比  . 10 图 6: SpaceX 的运载火箭  . 11 图 7:三种火箭回收方法的关键技术  . 13 图 8: Blue origin 的新谢帕德号火箭  . 14 图 9: SpaceX 的猎鹰 -9 火箭  . 14 图 10: Blue origin 和 SpaceX 火箭回收过程比较  . 15 图 11: SpaceX 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研制历程  . 16 图 12:灰背隼发动机和阿波罗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  . 17 图 13: SpaceX 获得的体制内人才资源  . 17 图 14: SpaceX 的历次融资和估值情况  . 19 图 15:宇宙神系列运载火箭主要型号  . 20 图 16:德尔塔系列运载火箭主要型号  . 20 图 17: 2006 年 -2016 年 ULA 订单结构  . 21 图 18:宇宙神 -5 火箭一级模块成本组成  . 21 图 19:宇宙神 -5 火箭二级模块成本组成  . 21 图 20:宇宙神 -5 火箭总成本组成  . 21 图 21: ULA 下一代新型低成本火神火箭方案  . 21 图 22: ULA 研制下一代火神火箭的低成本控制手段  . 22 图 23:阿里安航天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 23 图 24:阿里安航天公司目前在役的运载火箭型号  . 23 图 25:阿里安航天公司商业发射市场占比( 1983 年 -2016 年)  . 24 图 26: ILS 在役的运载火箭情况  . 25 图 27: ILS 的质子号运载火箭订单情况( 1996 年 -2016 年)  . 26 图 28:安加拉系列火箭主要型号  . 26 图 29:天顶号系列运载火箭主要型号  . 27 图 30:海上发射公司的移动发射平台和指挥控制船  . 27 图 31:海上移动发射的优势  . 28 图 32:海上发射服务公司重组后股权结构 . 28 图 33:轨道 ATK 公司营收结构  . 29 图 34:米洛陶系列火箭与源自的导弹型号 . 29 图 35:飞马座火箭空中发射过程  . 29 图 36: 1990 年 -2016 年美国传统商业发射企业与民营企业商业发射订单对比  . 30 图 37: 2007 年 -2016 年商业卫星产业产值  . 31 图 38: 2016 年全球航天经济结构  . 31 图 39:近几年卫星商业发射产值  . 31 图 40: 2016 年发射的典型小卫星实例  . 32 图 41: 2000 年 -2016 年全球小卫星( 30% >40% >30% 不返回原场  30% 总体 布局  影响小  影响小  影响大  回收 过程复杂性  落点精度较低,需  要增加一定的搜索工作  落点精度较高,无需搜索  落点精度较高 , 无需搜索  数据来源: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汪小卫)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表 4: 可重复使用技术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实例  运载火箭  回收 部分  回收方式  回收过程示意图  航天飞机  固体火箭助推器  伞降 +海上溅落  阿里安 -5 固体火箭助推器  伞降 +海上溅落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3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三角快帆  全部箭体  垂直返回  猎鹰 -9 火箭一级  垂直返回  安加拉火箭  火箭助推器  带翼飞回式(有动力机动飞行)  美国航天飞机  全部飞机机体  带翼飞回式(无动力滑翔)  数据来源: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汪小卫) ,运载火箭伞降回收着陆技术概述(黄伟), 新浪网, Space,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7: 三种 火箭回收方法的关键技术  数据来源 : 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技术研究(汪小卫)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垂直返回方式是近期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主流 。 垂直返回方式回收火箭 , 落点精度高 ,无需额外搜索工作 。虽然由于需要保留一定燃料用于返回时机动,导致运载能力损失较大,但考虑到推进剂成本占比非常低,多次发射弥补运载能力损失理论上仍然能够大幅降低总发射成本。目前典型代表为 SpaceX的猎鹰 -9火箭和 Blue origin的 新谢帕德号火箭。  Blue origin首次实现 亚轨道垂直起降火箭推进级的安全着陆与定点回收。 Blue 群 伞系统设计技术大型 缓冲气囊设计技术回收 系统优化设计技术超声速 开伞技术伞降 回收 垂直返回垂直 返回高精度控制技术微重力 推进剂管理技术发动机 大范围推力调节技术着陆 支撑技术带 翼飞回总体 优化与设计技术气动综合 分析和设计技术气动力 / 热技术大型 飞行器水平着陆 技术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4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origin公司自 2000年成立后开始研制亚轨道高度飞行的可重复使用火箭,目的在于商业太空旅游。 2015年 11月,成功发射新谢帕德号火箭,并成功实现软着陆,首次完成亚轨道垂直起降 火箭 推进级的 安全着陆与定点回收。两个月后 , 回收的箭体再次发射,并成功完成返回软着陆 , 率先实现同一箭体发射到“卡门线” (100 km)高度回收后再次复用。  图 8: Blue origin的 新谢帕德号火箭   图 9: SpaceX的猎鹰 -9火箭  数据来源: 新浪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 SpaceNews,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SpaceX首次实现轨道运载火箭第一级的陆地和海上垂直着陆和定点回收。 2015年12月, SpaceX利用猎鹰 -9火箭将 Orbcomm通讯卫星发射入轨后,成功实现第一级陆地回收,创造人类历史上运载火箭箭体构型下首次轨道飞行后垂直返回回收。 2016年 4月, SpaceX利用猎鹰 -9火箭 搭载龙货运飞船向宇宙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随后火箭第一级在大西洋的无人船上实现成功回收,首次完成轨道运载火箭第一级的海上垂直返回回收。  猎鹰 -9火箭第一级回收远比 新谢帕德号火箭回收难度大。 猎鹰 -9火箭是用于发射宇宙飞船和卫星的轨道运载火箭 , 在完成 地轨或高轨任务后实行回收 , 第一级高度超过 200km,而新谢帕德号火箭是 类似于探空火箭的亚轨道火箭,并无发射航天器入轨的能力,主要任务是 开展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高度仅为 100km。在具体飞行参数上比较,新谢帕德号火箭进入太空只需 3马赫速度、 9单位能量,而猎鹰 -9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需要 30马赫速度、 900单位能量。此外,猎鹰 -9回收时还涉及箭体翻转机动 , 而 新谢帕德号火箭则是直上直下。  起飞 着陆起飞 陆地 着陆 海上着陆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5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图 10: Blue origin和 SpaceX火箭回收过程比较  数据来源 : The Space Review,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Spacex多次完成火箭第一级回收 ,并率先复用“二手火箭”, 引领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展 。 SpaceX经历十多年研究试验 , 于 2015年首次完成火箭回收,截止 2017年 8月14日,已成功回收猎鹰火箭第一级 14次,其中 9次海上回收, 5次陆地回收,并且于2017年 3月和 6月三次利用回收后的“二手火箭”发射载荷,并且再次回收。 SpaceX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复用“二手火箭”发射载荷的企业,以多次技术积累,引领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展。  表 5: SpaceX 多项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记录  时间  事件    2008.9.28 民营企业首次 发射液态运载火箭 (猎鹰 -1)  2010.12.9 民营企业首次 成功发射并回收飞船  2012.5.25 民营企业首次 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飞船  2013.11.3 民营企业首次 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2015.12.22 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 陆地回收 运载火箭第一级  2016.4.8 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 海上平台回收 运载火箭第一级  2017.3.30 人类历史上首次 复用 “二手火箭” 发射载荷并再次成功回收  2017.3.30 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控制飞行方式 回收载荷整流罩  2017.6.3 人类历史上首次 复用 “二手商业飞船”  数据来源: Wikipedia,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卡门线( 100km )“太空边界”起飞 着陆发动机打开减速装置打开级间分离栅格翼打开再入发动机打开再入发动机关闭着陆 发动机打开返回发动机打开返回发动机关闭火箭一级翻转调整姿态上面级继续进入轨道着陆 发动机打开栅格翼导向助推着陆支架打开回收失败时坠入海中Blu e orig in 的新谢帕德 号 VS SpaceX 的猎鹰 - 9新谢帕德号 猎鹰 - 9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6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图 11: SpaceX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研制历程  数据来源 :火箭一子级回收技术日趋成熟(杨开),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表 6: SpaceX 的猎鹰 -9 火箭 的 技术创新和突破点  关键技术  技术目的  技术 概要  静态点火测试技术 (射前故障诊断系统)  降低发射风险 , 提高可靠性  利用牵制释放机构,使得火箭能够在发射台点火后滞留一定时间,通过地面及箭上故障检测系统实时监测发动机工作情况 , 如果检测到异常,可随时中止发射任务  动力故障监测与控制系统重  构技术  监测并实时优化发射过程 , 提高可靠性  利用遥测传感器对动力系统飞行中的实时健康状态进行故障检测 , 若发现 1 台 (或 2 台 )发动机故障,重新计算和规划飞行轨道,并重新完成姿态控制系统模型,进行控制律和弹道重构,  继续完成飞行任务  动力系统推进剂管理及流量调节技术  最终完成火箭回收 , 降低成本  通过控制分配推进剂,灵活 控制 9 台发动机多次启动以及推力调节的能力,搭配形成不同的推力量级 ,完成箭体回收过程的减速和姿态稳定工作  动力系统推进剂沉底技术  最终完成火箭回收 , 降低成本  箭体回收过程保证推进剂输送至燃烧室,满足发动机启动条件  高精度导航技术  最终完成火箭回收 , 降低成本  采用 GPS 复合制导 , 控制箭体回收落地区域在计划点 10 m偏差范围 内  箭体回收姿态控制技术  最终完成火箭回收 , 降低成本  采用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 : 引入栅格翼提供空气动力学稳定 , 借助反应控制系统和一级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联合对箭体姿态 ,实现垂直稳定着陆  可回收模块的健康检测技术  达到二次或多次使用要求 , 降低成本  对回收后箭体结构、动力系统及电气系统进行健康监测,达到后续重复使用的要求  数据来源: 美国 SpaceX 公司猎鹰火箭创新技术的启示(牟宇),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政府 、 资本多重外因并存 , 助力 SpaceX 强势崛起  政策催化, SpaceX等民营企业获得发展机遇 。 美国政府为 支持商业发射的发展,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火箭发射商业化提供了行为准则以及2 0 1 2 . 9 - 2 0 1 3 . 1 02 0 1 4 . 4 20 1 4 . 4蚱蜢验证机: 进行 8 次飞行 试验 , 验证垂直起降技术 , 但飞行高度仅为 744 m猎鹰 - 9 v 1 . 1 : 执行商业补给服务 , 并验证着陆架 、 发动机重启技术 , 获得成功20 1 4 . 5猎鹰 - 9 验证机: 高度1000 m , 时间大约2 m i n , 其他与第一次验证一样猎鹰 - 9 验证 机: 完成首次垂直 起降试验 , 飞行高度 250 m, 时间小于 1 m i n ,期间完成空中横向移动20 1 4 . 6猎鹰 - 9 验证机:采用 栅格 翼进行火箭姿态控制20 1 4 . 8猎鹰 - 9 验证机: 对新作 动 器和 软件系统 进行研究20 1 4 . 8猎鹰 - 9 验证机: 发生故障 , 触发了飞行终止 系统 ( F T S ) 致使飞行器在空中解体爆炸验证机验证20 1 3 . 9猎鹰 - 9 v 1 . 1 : 首次飞行 , 计划验证发动机两次重启 , 但失败20 1 4 . 7猎鹰 - 9 v 1 . 1 : 发射O R B C O M M 公司 6 颗卫星 , 并成功实现火箭 一子级的受控下降20 1 4 . 9猎鹰 - 9 v 1 . 1 : 执行商业补给服务 , 第一级再入过程收集相关飞行数据发射任务技术验证20 1 5 . 1猎鹰 - 9 v 1 . 1 : 因 液压液耗尽 , 着陆速度 过高且姿态倾斜 , 撞毁在平台 上20 1 5 . 2猎鹰 - 9 v 1 . 1 : 海上 天气较差 ,海上回收平台未能到位 ,第一级 成功 进行 动力 反推试验20 1 5 . 4猎鹰 - 9 v 1 . 1 : 横向速度过 大而翻倒 ,大部 分部件已经损坏猎鹰 - 9 v 1 . 1 : 成功 实现 第一 级陆地回收20 1 5 . 1 220 1 6 . 1猎鹰 - 9 v 1 . 1 : 海上回收时 , 着陆支架折断 ,导致翻倒炸毁猎鹰 - 9 v 1 . 1 : 未 准确降落 平台 中心 , 而倾斜“ 撞 ” 上海 上平台20 1 6 . 320 1 6 . 4猎鹰 - 9 v 1 . 1 : 成功 实现第一级海上 回收回收尝试多次成功回收猎鹰 - 9 : 成功回收 14 次 ,其中海上回收 9 次 , 陆地 回收 5 次20 1 6 . 4 至今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7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SpaceX等民营企业在这些利好政策下,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表 7:美国一系列支持商业发射的政策与法律   政策与法律  出台时间 (年 ) 主要内容  新版国家空间政策  2010 利用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需求,推广对美国商业航 天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和使用  新版国家航天运输政策  2013 提出要鼓励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商业航天运输业的发展  商业航天发射竞争力法  2015 确保商业航天的持续发展与稳步增长,将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管理学习期”延长 5 年至 2020 年,期间 FAA 不能发布针对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的新管理规则,创造有利于为商业航天载人飞行继续发展成熟、开展创新的良好环境;延长联邦政府对商业发射企业进行第三方赔偿期限至 2020 年。  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  2015 明确美国公民有权利参与商业化太空资源的开发开采,将商 业航天飞行“管理学习期”延长 10 年至 2025 年  航天现代投资法  2003 建议加快发展商业航天运输业  商业航天法  2003 加大对仍处于起步阶段的航天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商业航天发射法  1984 促进私营企业从事商业航天运输 和太空科技研发,监管和协调商业发射市场(包括发射需求、安全标准等)  数据来源: Wikipedia,百度百科,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技术扶持与人才输送 , SpaceX跨越火箭技术难关 。 SpaceX崛起过程中,受益了NASA和美国空军给予的技术扶持和转让。猎鹰系列火箭中的“心脏” -“灰背隼”发动机即采用了“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技术,服役时间超过几十年,可靠性高。而美国空军将夸贾林群岛的里根试验中心发射场、范登堡空军基地的SLC-40发射场提供给 SpaceX用于发射猎鹰火箭。此外,曾从事体制内研发德尔塔、大力神火箭的主管、设计师目前均成为 SpaceX技术攻关的核心人员。  图 12: 灰背隼发动机和阿波罗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    图 13: SpaceX获得的体制内人才资源   数据来源: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SpaceX,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Wikipedia,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阿波罗 ” 登月舱下降级发动机 “灰背隼”发动机汤姆 穆勒原任职公司 负责领域 现负责领域美国最大发动机制造商汤普森 拉莫 伍尔德里奇公司火箭液体发动机研制龙飞船推进系统和“灰背隼”发动机蒂姆 布萨美国波音公司 德 尔 塔 火箭测试 猎鹰系列火箭发射与测试环节克里斯 汤普森美国麦道公司(现被波音收购)大力神火箭结构设计猎鹰系列火箭结构设计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8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NASA授予多份商业轨道运输合同 , SpaceX等民营企业加速发展。 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发射和运输的资助计划,包括商业轨道运输服务( COTS)、商业补给服务( CRS)、商业载人开发计划( CCDev)、商业载人综合能力( CCiCAP)、认证产品合同( CPC)、商业乘员运输能力( CCtCap)等。 SpaceX等民营企业完成这些商业合同,获得大量经费,继续加速发展。据 FAA数据统计, SpaceX到 2016年获得 NASA授予的商业合同金额超过 46亿美元。  表 8: NASA 授予民营企业的商业合同   商业 合同  授予时间 (年 ) 合同金额 (百万美元 ) 授予 企业  合同内容  COST 2006 396 SpaceX 开发龙飞船和猎鹰火箭  2008 388 轨道科学公司(轨道 ATK 前身)  开发天鹅座飞船和安塔瑞斯火箭  CRS1 2008 1600 SpaceX 12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1900 轨道科学公司(轨道 ATK 前身)  8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CCDev 2010 20 内华达山脉公司  开发 追梦者航天飞机  18 波音公司  开发 CST-100 飞船  6.7 ULA 改造宇宙神 -5 火箭用于载人航天  3.7 Blue origin(蓝源)  开发火箭发射逃逸系统  1.4 Paragon 空间公司  开发 生命支持系统  CCDev2 2011 112.9 波音公司  CST-100 飞船计划的延伸  105.6 内华达山脉公司  追梦者航天飞机计划的延伸  75 SpaceX 载人龙飞船研究  22 Blue origin(蓝源)  开发火箭发射逃逸系统  - ULA 改造宇宙神 -5 火箭用于载人航天  - ATK 公司 /阿斯特里姆公司  - - 神剑宝石公司  航天飞船提升  CCiCAP 2012 460 波音公司  CST-100 飞船计划的延伸  440 SpaceX 载人龙飞船计划的延伸  212.5 内华达山脉公司  追梦者航天飞机计划的延伸  CPC 2012 10 波音公司  载人安全认证  10 SpaceX 载人安全认证  10 内华达山脉公司  载人安全认证  CCtCap 2014 4.2 波音公司  CST-100 飞船计划最终阶段  2.6 SpaceX 载人龙飞船计划最终阶段  CRS 1E 2015 1200 SpaceX 5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475 轨道 ATK 1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CRS2 2016 900 SpaceX 6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9 / 52 专题研究 |国防军工  1400 轨道 ATK 6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 内华达山脉公司  6 次国际太空站商业补给  数据来源: FAA, NASA,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大受资本市场青睐 , SpaceX融资总额超 16亿美元, 估值超 210亿美元。 SpaceX自从成立来,经过近十轮的资本市场融资,融资总额超 16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在 2017年 7月,融资额 3.51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 212亿美元。据 CB Insight数据 , SpaceX成为全球 7家估值超过 200亿美元的私营公司之一。资本市场青睐给予 SpaceX丰厚的资金支持,不断推进商业发射服务,探索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  图 14: SpaceX的历次融资和估值情况   数据来源 : Equidate,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美国 联合发射联盟: 受 SpaceX 压力 加速商业化改造  洛马波音强强联手,整合两款系列产品。 联合发射联盟( ULA)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旗下太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