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快速充电 风口来临,无线充电蓄势待发 安信 证券 电子团队,行业趋势热点前瞻解析系列 之 三 首席分析师: 分析师: 孙远峰 张大印 赵 琦 张 磊 王海维 目录 1 智能终端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2 电源创新的主要技术路线 3 行业布局情况 4 行业发展空间 5 行业相关公司 1. 智能终端电源创新的 必然性 1992年索尼成功开发出商用锂离子电池,该电池可重复充电的特性,使其迅速替代镍电池成为智能终端的源 动力。相比于半个世纪来日新月异的手机更替,电池的发展非常缓慢。 据 IDC估计, 5.5寸屏幕智能手机今年出货量将达 5.93亿部,同比增长 33%,预计 2021年,可增至 7.31部 。 手机的大屏多核发展趋势对续航能力提出了要求。 提升续航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电源增容。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 6寸以上屏幕会影像手机持握感,这决定了手机的体积上限;二是单电芯容量达到 5000mAH,容易产生安全隐患,比如三星 Note7爆炸事件。 行业综述 电子设备无线化是科技界和工业界的持续追求 。摆脱线缆束缚,实现自由用电的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时代的自然需求。 对续航能力的要求和 设备 “无尾化”的追求倒逼电源技术创新。无线充电、快速充电、双电芯技术作为解决方案日臻成熟,相关市场爆发在即。 行业综述 续航能力成为衡量手机性能的重要参数 资料来源:手机中国 1. 智能终端 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无线充电是指无线缆连接 , 利用 电磁感应或耦合原理 , 发送 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 , 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 19世纪 30年代 ,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19世纪 90年代 , 特斯拉凭借“ 特斯拉线圈 ” 成功点亮了一盏没有连接电线的 灯泡被誉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 。 概念定义 多元应用的兴起,智能终端设计的演进,推动无线充电市场的发展。智能手机端,取消 3.5mm耳机接口方案,造成的充电耳机接口冲突、封闭式的防尘设计需求;可穿戴设备的防水设计需求,都凸显无线充电的必要性。 与 有线充电相比的优势: 1)安全性,设备之间完全的电流隔离。 2)防水性,电源接收器可实现完全封闭设计。 3)便捷性,省去插头电线的插拔及 切换。 应用需求 松下无线充电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 无线充电应用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 1. 智能终端 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快充是在短时间内通过提升充电电压或电流达到提升单位时间充电量的方式 。快充三要素为充电器、电池、charge IC。 需要 一整套特定的电芯、电路、充电器、数据线及接口,要求电芯、接口能够承受较大电压或电流。 概念定义 近年来,手机屏幕的大屏化、高分辨率化,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第三方应用不断创新,手机功耗大幅增加。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一块电池撑不到一天。 快充技术的出现,虽然没能直接增加电池容量,但是缓解了手机续航不足的矛盾。 应用需求 手机充电演示图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QC4.0+性能提升 资料来源:高通官网 充电器 将 220V市电转换为12/9/5V电压 手机端 IC将 12/9/5V电压转化为4.4V以下供给电池 电池 接收来自手机端电源管理 IC的电流 12/9/5V电压 4.4V以下电压 1. 智能终端 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单个锂电池不断扩容会导致电池内部不稳定,双电芯解决方案通过 2个电池之间的串并联,有效缓解快充带给电池的压力,起到分流的效果,可以在提高电容量的同时保证电池内部温度的稳定,从而提升安全性。 概念定义 对于现有的电池技术来说,能量密度的瓶颈使手机厂商难以在扩大电池容量的同时压缩电池体积。空间应用成为智能手机设计的一大难题。 多电芯的设计方案在充电宝、笔记本领域早已使用,多电芯方案能够同时兼顾容量升级、轻薄化、内部空间利用、安全性, iPhone 8或将引领双电芯 “革命”。 应用需求 金立 M5双电芯 资料来源:手机中国 iPhone 8内部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泡泡网 目录 1 智能终端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2 电源创新的主要技术路线 3 行业布局情况 4 行业发展空间 5 行业相关公司 2.1 无线充电技术路线 无线充电技术路线 无线 充电 从 技术原理上,可 分为非放射型和放射型两种 方式。 放射型主要用于远距离无线充电,包括微波和激光的方式,一般用于大功率、直线对准式的无线充电。 如今 应用在消费电子领域主要是近距离无线充电, 主流 技术 路线 包括 紧 耦合感应式与松耦合谐振式两种 。 WPC( 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成立 于 2008年 , 以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为主 , 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充电组织 , 创建了国际无线充电标准 Qi, 早期参与企业主要有诺基亚 、 三星 、 LG等 。 2017年 2月苹果正式加入无线充电组织之一 的 WPC, 掀起新一轮产业技术路线和标准之争 。 无线充电标准 WPC主要成员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资料来源: WPC 资料来源: TDK 2.1 无线 充电技术 路线 无线充电标准 无线充电标准 2012年在 Powermat的推动下 , 成立了Power Matters Alliance (PMA), 组织成员同样有 Google、 NXP、 星巴克 、AT&T等行业巨头 , 采用紧耦合感应式技术 , 与 WPC形成直接对抗 。 同时 , 行业内的 MTK和 Power by Proxi等公司成立了 A4WP组织 , 主推松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方案 , 在新的技术领域探求更为广泛的可能性 。 2015年以后 , PMA与 A4WP合并 , 目前无线充电已经演变为两大标准组织: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和Air-fuel alliance (AFA)。 两大组织的充电标准互不兼容 , 未来是否会演变为赢者通吃或二者持续并存 , 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 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WPC、 AirFuel,安信证券 研究中心 两大无线充电标准联盟 A4WP Rezence 1.0发布 A4WP Rezence 1.1/1.2发布 A4WP 和PMA合并为 AirFuel Alliance PMA Power2.0发布 2012 2013 2015 AFA发展变化图 联盟 标准 推出时间 联盟主要成员 采用技术 WPC Qi 2008年 NOKIA、三星、 TI、飞利浦、 HTC、索尼爱立信、华为、苹果等 紧耦合感应式 AirFuel PMA 2012年 Powermat、 AT&T、Google、星巴克等 紧耦合感 应式 A4WP 2012年 高通、三星、 Powermat等 松耦合谐 振式 2.1 无线 充电 技术路线 紧耦合感应式基本原理 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可以用变压器进行类比,变压器具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之间的铁芯。初级线圈的交流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磁场沿着铁芯到达次级线圈,变化的磁场在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次级线圈充电,即完成了“电源 初级线圈电流 磁场 次级线圈电流 负载”的能量传递 。 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与变压器原理相同,可以看成变压器的简化版,移除铁芯,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均从三维绕线变成平面绕线。发射端与电源相连,输出频率在 100400kHz的交流电,交流电通过线圈耦合到接收端电路,接收端在充电 IC的调控下实现电能 储存 。 紧耦合感应式基本原理 资料来源: TPUB 感应式无线充电原理 资料来源: TI 变压器工作原理 2.1 无线 充电技术 路线 紧耦合感应式基本原理 无线充电系统移除铁芯之后,磁场主要通过空气传递,但是空气的磁导率远远低于铁芯,导致磁场传递效率较低,因此系统要达到合理的整体无线充电效率(在 70%以上),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必须非常靠近,尽可能多的将磁场能量传递,而少部分泄露的磁场能量将转化为热能损耗掉 。 损耗掉的能量称之为漏电感 ,感应式无线充电必须采用近距离紧耦合。同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需要精确定位,采用相对接近的线圈尺寸,在紧贴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良好的充电效果 。 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的使用条件苛刻,为实现准确定位, WPC的 Qi标准提出了三种定位类型 。 采用 磁力对准的定位方式,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配有磁铁,使用磁铁引力实现 定位 。 采用活动线圈的自由定位,发射端检测到充电对象设备后,通过某一驱动装置将发射线圈移动至该位置进行 充电 。 采用线圈阵列的自由定位,事先排列多个发射线圈,选择最贴近接收设备的发射线圈工作,实现高效率无线充电。 三种 定位 方式 磁力对准 资料来源: NXP、 TDK 2.1 无线 充电 技术路线 相关标准进程 两大无线充电组织的参与企业是无线充电市场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组织标准的进展情况值得持续关注。在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方面, WPC和 AFA两大组织均有标准支持。 WPC组织的 Qi标准,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无线充电标准 , 是市场上参与企业和支持产品种类最多的标准, 主要 参与企业包括苹果、三星、博通、高通、仙童半导体、 NXP、 IDT、 MTK、TI、 TDK等国际主流终端和芯片厂商。 AFA组织的 PMA标准,同样是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参与的主要企业有AT&T、金霸王电池、星巴克 等。 PMA标准的充电频段为 277357kHz,带内通信,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距离在 57mm以内,最大充电功率 5W,支持金属外物检测。 可以看出 PMA标注和早期 Qi标准除了在工作频段略有差异,其他技术指标相对接近,也体现了紧耦合无线充电技术路线的相似性和实现功能的雷同性。 相关标准进程 紧耦合感应式标准对比 组织 标准版本 工作频段 最大功率 距离 其他 Qi V1.0V1.1.2 100205kHz 5W 57mm 以内 带内通信 , 支持外物检测 WPC Qi V1.2 100205kHz 15W 57mm 以内 带内通信 , 支持外物检测 Qi V1.3 ( 开发中 ) 100205kHz 待定 感应式57mm 谐振式45mm 增加松耦合谐振式充电 , 向前兼容 Qi标准的 V1.1和 V1.2 AFA PMA 277357kHz 5W 57mm 以内 带内通信 , 支持外物检测 资料来源: WPC、 AFA、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1 无线 充电 技术路线 现状及未来发展 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方案相对成熟,在目前无线充电市场的起步阶段起到了市场宣传的积极作用 ,但 同时具有局限性 : 同 一发射端不能在同一时间给多个设备充电。 发射 端线圈大小和接收端线圈大小需要匹配。 发射 端和接收端必须平面贴近。 如果 只是为单一手机充电,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是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经过 WPC和 AFA组织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已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一对一无线充电产品 。 但是 对于无线充电市场更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应该有更为实用的方案,比如支持同一时间多设备充电,可以为耳机、手机、移动 PC等不同尺寸不同功率的接收设备充电,能够适用于各种非平面的外形设计 。 从产品易用性和多样性角度考虑,松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方案或将成为未来引爆市场应用的主流。 现状及未来发展 与有线充电比较无明显优势 资料来源: MTK 2.1 无线充电技术路线 松耦合谐振式基本原理 早在 1900年代物理学家特斯拉就验证了电磁谐振可以用于能量传输。在松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方案中,发射端在特定谐振频率振荡,将次级线圈的谐振频率调整至和初级线圈一致,当初级线圈发射该谐振频率的能量时,次级线圈因为谐振而吸收能量,实现能量传递。 相比于紧耦合感应式无线充电,松耦合谐振式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初级线圈 和次级线圈可以使不同尺寸。 可以 实现一对多无线充电。 充电 距离可以达到 45mm以上,设备的摆放不局限于特定位置。基本上支持所有外形结构,不仅限于平面结构。 松耦合谐振式基本原理 资料来源: Arrow Electronics,安信 证券 研究中心 感应式与谐振式原理差别 资料来源: MTK、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松耦合无线充电原理 2.1 无线 充电技术 路线 相关标准进程 PMA和 A4WP合并为 AFA组织之后, AFA同时具备 PMA的感应式标准和 A4WP的谐振式无线充电标准。 A4WP的谐振式标准支持 异物 检测 ,通信方式为 2.4GHz蓝牙通信。 A4WP的具体标准演进 如下 : BSS( Baseline System Specification) 1.2, 为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设计的规范,发射端输出功率 1016W,接收端接收功率 3.56.5W,效率大于 60%。 BSS 1.3为 平板电脑、移动 PC、手机及周边设备设计的规范,发射端输出功率 1050W,接收端接收功率 3.530W,效率大于 60%。 BSS 1.4(开发中 )适用于 从可穿戴到笔记本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发射端输出功率 150W,接收端接收功率 130W,效率大于 60%。 相关标准进程 资料来源: Power by Proxi 异物检测 2.1 无线 充电技术路线 无线充电标准对比 资料来源: WPC、 AFA、 MTK,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标准 Qi V1.1 Qi V1.2 Qi V1.3( 待定 ) PMA V2.0 A4WP BSS 1.2 A4WP BSS 1.3 A4WP BSS 1.4( 待定 ) 组织 WPC AFA 无线充电类型 感应式 感应式 感应式 谐振式 感应式 谐振式 谐振式 谐振式 最大发射功率 5W 15W 待定 5W 1016W 1050W 150W 最大接收功率 5W 15W 待定 5W 3.56.5W 3.530W 130W 效率 70% 70% 待定 70% 60% 60% 60% 发射端和接收端最大距离 5mm 5mm 感应式 5mm 谐振式 45mm 5mm 50mm 50mm 50mm 传递能量的工作频段 100205kHz 100205kHz 100205kHz 277357kHz 6.78MHz 6.78MHz 6.78MHz 通信方式 带内通信 反向散射调制 FSK, ASK 带内通信 反射散射调制或者双路 TDMA 带内通信 反射散射调制或者双路 TDMA 带内通信 接收端向发射端单向通信 带外通信 2.4GHz蓝牙 带外通信 2.4GHz蓝牙 带外通信 2.4GHz蓝牙 支持接收端数量 单一 单一 感应式单一 谐振式多个 单一 单一 /多个 单一 /多个 单一 /多个 可获得性 现在 现在 未来 现在 现在 未来 未来 IC厂商 博通 、 TI、 NXP、 Semtech、 ST、 IDT TI、 NXP、 东芝 TI 博通 、 MTK 、Semtech、 ST、 TI、IDT 博通 、 高通 、 NXP、MTK、 IDT 待定 待定 终端产品 诺基亚 、 三星等绝大部分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产品 Convenient Power Convenient Power 、 Power by Proxi 三星 、 摩托罗拉 、LG、 诺基亚 Gill Electronics、 WiTricity、 Convenient Power 待定 待定 主要支持者 HTC、诺基亚、索尼、 Verizon AT&T Duracell、 星巴克 WiTricity、 Intel 2.1 无线充电技术路线 现状及未来发展 在一对多无线充电场景下,发射端的线圈尺寸远大于接收端线圈,参考 MTK的实验验证,无论是中心对齐还是边缘摆放,松耦合谐振式方案均能实现可接受的充电效率。而紧耦合感应式方案则不能支持一对多无线充电 。 在相同距离下松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的效率更高。 在 市场标准不统一的条件下,双模兼容或许是带动市场发展的折中解决方案 。 在 市场转变的过程中,接收端同时兼容两种技术标准有利于应用推广,在无线充电市场从起步迈向繁荣的阶段,能够提供标准兼容解决方案的厂商将大为受益。 现状及未来发展 资料来源: MTK 出货量对比(百万部) 资料来源: IHS,高通,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谐振式和感应式效率对比 2.2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从原理上 功率 =电压 电流 , 快充技术可通过高压 恒定电流、低电压高电流和高压高电流三种 方式实现。 高电压恒定电流模式 : 常规 手机 的充电过程 是将 220V电压降至 5V充电器电压, 5再 降到 4.2V电池电压。整个充电过程中,如果增大电压 ,将产生热能损耗,充电器和手机同时发热。 低电压 高电流模式: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电流,可以使用并联电路的方式进行分流 ,分流后每个 电流通路 所 分担的 压力 减小 ,但是对于充电线材的电流耐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快充三种实现方式对比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高电压 高电流模式 :理论上同时 增大电流与电压 ,是提升充电功率 最好的办法, 但实际设计中散热、安全性和电路设计会过于复杂,目前市面上的应用相对较少。 类型 高压恒定电流模式 低电压高电流模式 高电压高电流模式 原理 将 220V交流电压降至 5V, 5v再降至 4.2v 利用并联电路对增加的电流进行分流,降低支路电压 同时增大电流和电压 缺点 充电发热严重,对电池损害大、功耗大 配套系统需定制,成本高兼容性差 散热和能耗问题,且电压、电流有上限 代表方案 高通 Quick Charge系列 MTK Pump Express 系列 OPPO VOOC / 2.2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高通 Quick charge 高通 QC4.0已经发布,但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高通 Quick Charge快充标准大多为 QC2.0和 QC3.0两种。 国产厂商 OPPO研发出自有的 VOOC闪充方案,原理是恒压加大电流 ,将 电流提升到了 4.5A,由此 加快充电速度。 VOOC闪充技术将充电控制电路移植到了充电器,将发热源移植到了适配器,转移手机发热问题。 OPPO VOOC闪充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 VOOC闪充对比 资料来源 :电子 发烧友 QC标准变更进程 2.2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MTK Pump Express 联 发科 Pump Express特点:允许充电器根据电流决定充电所需的初始电压,由 PMIC发出脉冲电流指令通过 USB的Vbus传送给充电器,充电器依照这个指令调变输出电压,电压逐渐增加至高达 5V 达到最大充电电流。 TI MaxCharge快充 技术:集成 了 5A单节锂离子电池充电器电路 ,支持输入电压最高 14V。兼容 高通 Quick Charge 2.0的 9V/12V电压以及对联 发科 Pump Express Plus的 7V/9V/12V。最高可 节省 充电时间达 60%。 TI MaxCharge 资料来源: MTK MaxCharge效果 资料来源: TI PE变更路线图 2.2 快速充电技术路线 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用接口业界联合组织(简称 USB-IF)在日前发布了 USB PD 3.0的重要更新,旨在一统快速充电技术规范的 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实现对 高通 QC4.0/3.0、联发科 PE3.0/2.0、华为 /OPPO等方案的收编。 同时, USB PPS还和我国工信部泰尔实验室达成了共识,预计将与国标实现统一 。 多数快充都都是通过协同调整电流电压来进行快充的,在不同的电量阶段最合适的充电电压和电流是不一样的,为了达到最高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就需要不断调整充电电流和电压 。 PPS将不允许 USB接口通过非 USB PD的协议来进行电压调整,第三方快充必须在自己的标准中加入对 USB PD的 支持。 未来的发展方向 快充标准统一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 谷歌同样在最新的 Android 7.0 OEM规范中强调:快充技术必须支持 USB PD。如此可以预期,快充标准有望于一到两年内进入标准统一,实现行业普及、快速发展。 2.3 双电芯解决方案 双电芯 +双充电芯片 2016年金立推出的 M6 plus使用的双电芯电池 +双充电芯片方案,电池容量达到 6020mAh,充电功率 24W。 两套充电芯片可以智能调节充电的电流,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因为快速充电而带来的发热现象,此外还支持反向充电。 最新发布的金立 M2017通过双电芯方案实现了 7000mAh的超大电池容量。 未来的发展方向 双充电芯片设计 资料来源:脚本之家 双电芯方案的优越在于: 提升电池总容量 , 增加续航能力 细化调节电流 , 优化效率 , 实现快捷充电 双电芯隔离 , 降低电池发热风险 , 提升电池寿命 , 安全性更高 优化手机内部结构 , 达到节省空间目的 金立 M2017 资料来源:金立官网 目录 1 智能终端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2 电源创新的主要技术路线 3 行业布局情况 4 行业发展空间 5 行业相关公司 3.1 无线充电行业布局情况 预计苹果新品有望搭载无线充电功能,带动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市场开启。根据产业链调研信息,苹果新品有望配置无线充电功能, 17年 2月苹果加入无线充电标准组织之一的 WPC也印证了苹果在无线充电方面动作积极 。 苹果的专利布局显现无线充电应用方式,或将带动无线充电行业进入加速期。 2016年以来,美国商标专利局公开了苹果公司申请的一系列无线充电专利,其中有几项专利技术值得重视,代表了苹果无线充电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 。 目前苹果公司的专利布局来看,已经覆盖无线充电的多种使用场景,包括单独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设备间相互充电,以及充电桌面为多设备无线充电。 苹果公司 第一项是无线充电发射端相关的专利,申请号 20160256931, 2015年 9月申请,2016年 9月公开。专利描述了一种关于圆柱形装置的抛光和刷涂技术。虽然专利申请的重点是抛光和涂刷金属设备的工具,事实上它对应的产品正是一个感应式无线充电发射端。这种发射端包括围绕金属芯(例如铁芯)的感应线圈,并且被设计成与接收线圈配对,实现一对一无线充电功能。 苹果公司 苹果无线充电发射端专利 资料来源: USPTO 3.1 无线 充电 行业布局情况 第二项是设备间无线充电的专利,申请号 20160094076, 2015年 6月申请,2016年 3月公开。专利描述了多个 iOS设备之间进行无线充电的方法 。 第三项是无线充电桌面系统。申请号20160372961, 2016年 6月申请, 2016年 12月公开。专利描述了一种无线充电桌,具备同时为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功能。 苹果公司 产业链划分 苹果 设备间无线充电专利 资料来源: USPTO 无线充电产业链可以划分为无线充电方案设计、芯片、磁性材料、收发线圈和模组封装制造几个环节。 考虑到两大无线充电标准组织仍采用近距离无线充电方案,苹果感兴趣的无线充电厂商 Energous也没有长距离充电商用产品,预计 2017年无线充电仍以紧耦合感应式方案为主,也意味着目前无线充电产业链发生巨大变动的可能性不大。 我们认为,在无线充电有望在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的前提下,产业链供应商不会有大规模变动,那么已经进入无线充电产业的现有参与者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伴随着无线充电市场开启大幅提升公司业绩。 3.2 快速充电行业布局情况 快充流程分为三部分,主要是电能在充电器、手机 IC和电池之间转换 。 充电器的核心组成为: MCU+固态电容器 +液态电容器 +电感 +MOS,还有变压器 等。 由于各种品类繁多的快充技术拥有各自的“握手协议”, 不能通过协议 识别的适配器无法调节充电电压,硬件方面适配器、电源管理芯片、充电线及接口都有严格要求。因此方案提供商在产业环节中控制力较强。 产业链划分 高通和联发科在提供快充技术的同时,也为手机厂商提供处理器芯片,支持QC标准和 PE标准的快充产品较多,第三方配件数量较大。 OPPO的 VOOC闪充,由于采用大电流方案,需要特制线材,配套的充电器设计制造 。 对于未来标准的 Type-C、 USB 3.1,接收大电流不再是难题。不同机型之间充电配件将可兼容。 产业链划分 USB Type-C 资料来源:财经网 快充流程 资料来源: MTK 目录 1 智能终端电源创新的必然性 2 电源创新的主要技术路线 3 行业布局情况 4 行业发展空间 5 行业相关公司 4. 行业发展空间 无线充电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据IHS数据显示, 2016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端出货量达到 2.05亿部,其中有 1.6亿部来自于智能手机,发射端出货量占接收端出货总量的 38%。 无线充电市场 NXP预计到 2020年,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出货量将超过 10亿部,智能手机和配件仍将是最主要的出货形式 , 可穿戴和个人电脑也将成为无线充电设备的重要组成。 无线充电市场 资料来源: IHS 资料来源: NXP,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20132016无线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出货(百万部) 20132020无线充电设备出货(百万部) 4. 行业发展空间 在更长远的时期内,据 IHS数据预测,全球无线充电市场仅接收端设备出货量将从 2015年的 1.6亿部增长到 2024年的 20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 无线充电市场 无线充电市场总规模将从 2015年的 17亿美元增长到 2024年的 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达到 27%。 IDC预计到 2019年,无线充电会在更多的办公室和会议室出现,市面上超过 50%的手机、 20%的平板电脑和 5%的笔记本电脑将具备无线充电功能。 无线充电市场 资料来源: IHS、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 IHS 、 安信 证券研究中心 20132025年无线充电收发设备出货量(百万部 ) 20142024年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十亿美元) 4. 行业发展空间 IDC预测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5.2亿部,较 2016年增长 3%。 以 20%30%的渗透率计算,未来两年内,配备快充技术的手机有望达 3-5亿台,市场空间巨大。以快充体验著称的 OPPO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2017Q1营收达 54.1亿美元。 快速充电市场 电池 Pack及 BMS的复杂度将伴随着电芯数量的提高而提高 , 包括保护电路的复杂度 , 充电电路的设计 , 电路负载的平衡等 。 因此 , 随着双电芯技术的发展 , 电池 Pack厂在手机电池产业链中的附加值将显著 提升 。 双电芯技术市场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305 495 725 1020 1300 1441 1470 1520 76% 62% 47% 41% 28% 11% 2% 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百万 ) 增长率 (%) 0 5 10 15 20 25 单电芯 双电芯 四电芯 电芯价格 电池价格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双电芯提升电池 Pack附加值( 美元) 目录 1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必然性 2 生物识别的主要技术路线 3 行业布局情况 4 行业发展空间 5 行业相关公司 5. 行业相关公司 合力泰是国内智能终端核心部件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为客户提供触控 /显示/指纹识别 /摄像头 /FPC软板 /盖板玻璃/无线 充电 模组 等 多品类服务。 自 2015年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加大对合并报表范围内各公司的整合力度,公司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快速 提升,同时客户结构得以优化,切入大量国内外一流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零售价格标签牌厂商。 多 业务整合战略适逢消费电子深度整合期 , 公司 有望 享受行业集中化红利,预计未来 2-3年将 是公司全线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综合 优势不断凸显的发展加速期。 合力泰 2017年 6月公司发布公告,江西合力泰完成对蓝沛科技控股权收购。蓝沛主要从事电子新材料、以及加成法柔性线路等各类相关产品研发 。 公司过去长期专注于生产制造,给市场以偏重生产制造、低成本刻板印象 。 通过对蓝沛的技术 收购 提高了无 线充电领域产品 竞争力。 公司综合配套能力和齐全的产品线能够有效降低公司成本,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随着产品一线客户加速渗透以及二线品牌客户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未来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快速增长并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消费电子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合力泰 5. 行业相关公司 德赛电池是中小型电源管理系统暨封装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电池 /电动工具类产品电源管理系统 /新能源汽车电池 /无刷电机控制系统。 公司围绕锂电池产业链进行业务布局,服务于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厂商,客户包括华为 /OPPO/VIVO/小米等。并始终保持在苹果产业链中手机电池最大供应商地位,受益于 iPhone 8双电芯方案,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提高。 公司 积极开展笔记本电池业务的研发,已经为苹果和联想的笔记本产品供应电池。从 18650转向软包锂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新市场逐渐打开,笔记本电池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 。 风险 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核心客户 出货不及预期。 德赛电池 信维通信是国内小型天线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主要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移动设备终端各类 天线,积极布局射频滤波器 SAW产品,打造大射频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平台。 公司 积极围绕射频技术为核心,将产品从最初的射频天线拓宽至射频连接器、射频隔 离器件、 NFC、无线充电、音 /射频模组和射频前端器件等多种高附加值种类。 公司 于 2015年控股上海信维蓝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后更名上海光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铁氧体等材料,材料产品可应用于 NFC和无线充电,同时配合公司的天线业务,可提供 NFC、无线充电综合解决方案 。 风险 提示:宏观经济下滑 , 新 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信维通信 5. 行业相关公司 顺络电子是国内电感细分领域龙头,为客户提供叠层电感 /功率电感 /绕线电感 /NFC产品。 公司完成产品供应商到方案提供商的转变,核心材料和关键工艺取得突破。无线充电线圈等产品受市场认可, 产品 符合 WPC组织的 Qi标准,在无线充电行业应用快速放量的过程中,公司无线充电业务将充分 受益 。 以 电子变压器为切入点 ,成为 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博世、电装、法雷奥等合格供应商 。公司 在一级供应商中获得产品突破,已经形成领先优势,未来伴随着汽车电子行业高速成长,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将发挥先发优势,实现飞速发展 。 风险 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顺络电子 立讯精密是国内连接方案行业龙头,全球连接器厂商排名第 9。主要生产经营连接线 /连接器 /声学射频器件 /无线充电 /FPC/电子模块等产品。 公司作为 iWatch无线充电发射端独供应商,产品技术已获苹果认可,在切入 iPhone供应 链上具有先天优势。 据 IHS预测,到 2019年,带有 Type-C接口的设备出货量将达到 20亿,我们预计相关连接线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0亿元 。 立讯精密是 USB协会会员,在Type-C相关产品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公司已成为全球市场 Type-C连接器主要供应商,看好 Type-C产业接口归一化带动公司连接器业务走向新高度 。 风险 提示:宏观经济下滑,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立讯精密 安信电子团队,近期深度报告汇总 行业和公司深度研究成果 1. 消费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消费电子风云涌,创新谱写新篇章 2. 智能电表行业深度报告对智能电表、载波通讯的一些思考 3.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产业催化持续升级,汽车电子风起云涌 4. AOI行业深度报告 AOI设备需求量庞大,国产龙头有望趁势崛起 5. OLED行业深度报告 OLED显示的时代机遇,看屏看设备 6. 电子元器件行业深度报告从技术演进角度 关于苹果零部件的一些假设和思考 7. 安防行业深度报告智能化驱动发展,安防开启新篇章 8. 全面屏行业深度报告全面屏全面来袭,行业突变孕育良机 9. 无线充电行业深度报告行业应用础润而雨,无线充电蓄势待发 10.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新兴技术共振进口替代,迎来全产业链投资机会 11.精测电子深度报告 AOI业务大幅增长, OLED、 AOI提供业绩弹性 12.合力泰深度报告产业集中创跨周期红利,创新升级孕新成长契机 13.德赛电池深度报告 消费电子电池龙头,持久蓄力再出发 14.长盈精密深度报告 外观专家铸就壁垒,通用能力开辟成长 15.行业前瞻深度之一“生物和 3D识别” 生物 /3D识别突破在即,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16.行业前瞻深度之 二“安防智能化” 智能化驱动发展,安防开启新篇章 安信评级体系 收益评级: 买入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沪深 300指数 15%以上; 增持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沪深 300指数 5%至 15%; 中性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沪深 300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 -5%至 5%; 减持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沪深 300指数 5%至 15%; 卖出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沪深 300指数 15%以上; 领先大市 未来 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沪深 300指数 10%以上; 同步大市 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