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序言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活动持续升级,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在多年实施工业与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措施及技术升级改造、工业排放从严控制之后, 传统 工业行业污染物及 温室气体 排放量将逐渐趋于稳定。而近年来,我国交通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需求量仍会上涨 ,来自交通部门的能耗和排放压力会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交通 领域的减排控排 措施对大气污染防治与 温室气体 减排的贡献将会越来越突出。 国内外经验表明,进入工业化后期,交通部门将成为空气质量改善和 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的重点交叉领域。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北京、济南、上海、杭州、广州的移动源排放已成为 PM2.5的首要来源,分别占 45%、 32.6%、 29.2%、 28%与 21.7%1。最新研究表明,交通部门已成为深圳市 大气污染物和 温室气体 排放共同的首要来源,对碳排放和 PM2.5(本地源)的贡献率分别达到 65.1%和 52%2。城市交通部门已成为未来实施协同治理的关键着力点。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交通强国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 排放工作方案等中央政策文件,为交通行业未来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与 温室气体 减排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优化交通出行与改善能源结构是大部分城市开展交通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同时也是各个城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各个城市在拟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时,如果能够通过定量研究和费效分析,从交通部门的现行政策中筛选出协同效益最大化的措施,将有助于塑造城市未来交通布局,并实现交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鉴于此,能源基金会非常高兴 支持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CSTC)牵头,与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iGDP)、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共同组成研究团队,编写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 温室气体 协同控制技术指南( 1.0 版本),探索在交通领域 将城市大气 污染防治 和碳排放控制双重目标进行统筹 考虑 的方法 及 实用工具 。团队针对清单编制、目标设定与情景分析、技术措施、政策保障等角度的协同工作开展了方法学研究,并梳理出可操作的技术路径。在一年多的编写过程中,团队广泛听取了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相信本项指南的发布能 为 各个城市在交通领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与 温室气体 减排的协同工作 奠定技术基础 ,并为城市实现空气质量目标与 减少碳排放 提供有益参考。 1 2018 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9 年 4 月 9 日,gov/guoqing/2019-04/09/content_5380744.htm; 2 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发布, 2019 年 8 月。 我愿借此机会感谢联合团队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表达能源基金会在该领域持续支持方法学研究、工具开发、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和国际国内交流活动的愿望,以期以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促进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管理,实现协同减排效益,并最终为整体交通领域发展路径的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2019 年 10 月 10 日 致谢 感谢 能源基金会 为本指南的研究提供 资金支持,并协助组织专家 进行研究成果的审阅 讨论。 本指南由如下研究团队核心编写成员共同完成: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CSTC):姜洋、刘洋、陈素平、张元龄、韩治远 世界资源研究所 (WRI) : 奚文怡 、蒋小谦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iGDP): 李昂 、 李少欣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吴烨 、 王书肖 、 吴潇萌 、 张敬然 、 郑昊天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 : 余柳 本指南编写 过程中, 许多位专家参与了指南报告的专家咨询会 。研究团队衷心感谢 为 本指南 成果完善 提出了 诸多 宝贵意见 的各位。 名单如下 (排名不分先后 ): 柴大胜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冯相昭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毛显强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宁淼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田智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张继宏 武汉大学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窦刚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 王志高 能源基金会 林微微 能源基金会 目 录 1 引言 . 1 2 基础信息协同 . 3 3 排放清单编制协同 . 7 4 目标设定与减排情景分析协同 . 16 5 协同技术措施工具箱 . 23 6 保障措施 . 31 7 附录 . 37 8 参考文献 . 52 1 1 引言 大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 CO)、氮氧化物( NOx)、二氧化硫( SO2)、 VOCs 等)与 温室气体 (如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等)中大部分气体都是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产生,这使得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在形成原因上同根、同源、同步。根据相关的测算,每减少一吨 CO2排放,会相应减少 3.2 公斤 SO2 和 2.8 公斤 NOx 排放 3。减少 温室气体 排放对大气污染控制具有显著的正协同效应。 交通领域 是 能源消费的 “ 大户 ”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出现持续污染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据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 , 2030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70%左右,大约有 10 亿人生活在城市里 4, 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蓝天保卫战、发展绿色交通、生态环境部组建 等 战略举措 为推动交通领域双控提供了契机。但 目前 大气 污染防治与 温室气体 减排 的协同 仍有一些 挑战 : 在 目标 层面, 缺少将大气污染和碳排放控制工作统筹考虑的环境表现目标 。 在 研究 层面, 支撑交通行业环境影响的相关科学和技术研究能力不足 。 在 措施 层面, 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控制的政策措施侧重点不同,亟待统筹安排 。 在 管理 层面, 交通与环境部门在规划及执行过程中缺少联动机制 。 1.1 适用范围 指南 旨在 为 交通领域 实现 城市 空气质量和温室气体控制 协同目标所开展的工作提供方法学和实用工具, 并 为后续政策制定和管理模式建立奠定技术基础。 3 新华网 . 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发 挥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效应 -新华网 EB/OL. (2018)2019-03-20. xinhuanet/2018-10/31/c_1123643354.htm. 4 中央人民政府 .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 2016 2030 年)的通知 . 2016. gov/zhengce/content/2017-01/25/content_5163309.htm “ 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是同根同源。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