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商业贸易 证券研究报告 2020年03月12日 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刘章明 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60001 liuzhangmingtfzq 马松 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8120001 masongtfzq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商业贸易-行业点评:上海升学细则落地!明确摇号方式延续公民同招 2020-03-11 2 商业贸易-行业点评:三八节观察:阿里加权下的新风口如何走上 C 位 2020-03-06 3 商业贸易-行业深度研究:教育信息化:聚焦需求演进,把握核心产品 2020-03-02 行业走势图 疫情推动生鲜到家高增长,头部企业强者恒强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有望进一步提高生鲜到家的渗透率,具有供应链优势的头部超市和生鲜电商企业将强者恒强,而小企业则会被加速淘汰出局。疫情是一次短期事件,之后大部分消费者可能还是会重返线下,线下门店依然会是多数消费者的首选,而此次疫情也对于生鲜到家做了一次普及,培养了部分用户线上消费生鲜的习惯,部分消费者会得以在线上留存,生鲜到家的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不过无论是对于生鲜电商还是超市到家,供应链能力将是长期致胜的关键,小企业会被加速淘汰出局,具备供应链优势的头部超市和生鲜电商企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同时,除了生鲜到家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外,我们认为此次疫情还将推动零售行业呈现农改超、社区生鲜超市、生鲜标准化、深耕供应链等趋势。农改超:此次疫情让有关部门和消费者认识到许多农贸市场的脏乱差,超市在生鲜流通渠道的占比未来有望进一步提高; 社区生鲜超市:此次疫情背景下,除了生鲜到家高增长以外,社区生鲜超市也逆势增长,一二线城市大卖场向下趋势已经不断明显,社区生鲜超市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生鲜标准化:此次疫情过程中,大部分人不得不在家做饭,未来生鲜标准化有望被提上日程,预包装菜、半成品菜将占据一定的市场; 深耕供应链:疫情检验了各家零售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具备供应链优势的企业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深耕供应链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优势。 投资建议: 疫情推动优质超市短期销售明显提升,同时疫情将加快农改超进程,优质超市公司通过内生外延提升市占率,同时通过自身 APP/小程序/第三方平台等具备一定到家能力,优质超市公司价值将不断凸显,优质超市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重点推荐永辉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高鑫零售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生鲜电商盈利能力不足的风险、门店拓展不及预期。 -23%-18%-13%-8%-3%2%7%12%2019-03 2019-07 2019-11商业贸易 沪深300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新冠疫情推动生鲜到家,生鲜电商&超市到家迎来高增长 . 4 2. 超市到家:疫情短期推动超市到家高增长,到家业务或成优质超市标配 . 6 2.1. 疫情前超市到家处于观望状态,疫情后超市到家或成标准配置 . 6 2.2. 高鑫零售:全国性大卖场龙头,阿里赋能布局到家业务 . 8 2.3. 永辉超市:以生鲜作为核心竞争力,多渠道加速布局到家业务 . 11 2.4. 家家悦:山东省内超市龙头,加速门店到家业务覆盖 . 14 3. 生鲜电商:疫情短期推动生鲜电商高增长,生鲜电商或将加速洗牌 . 15 3.1. 生鲜电商疫情后迎来加速洗牌,供应链能力是突围制胜关键 . 16 3.2. 盒马鲜生:重构线下超市的新零售业态,依托阿里加速推进全国性布局 . 18 3.3. 每日优鲜:前置仓到家模式早期进入者,借力腾讯加速全国扩张 . 23 3.4. 叮咚买菜:深耕社区服务多年切入社区生鲜,精细到家服务构筑壁垒 . 26 4. 总结 . 29 5. 投资建议 . 29 图表目录 图1:生鲜到家分为生鲜电商和超市到家 . 4 图2:疫情推动生鲜到家平台MAU/DAU大幅度增长 . 5 图3:生鲜到家平台MAU数据(万人) . 5 图4:生鲜到家平台 DAU数据 (万人) . 5 图5:疫情有望推动生鲜线上渗透率提升 . 6 图6:超市到家分为自建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平台 . 7 图7:疫情后超市到家或成标配 . 7 图8:公司首创自1998年,至今已达20年 . 8 图9:高鑫零售业务构成 . 9 图10:股权变动后,阿里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77.02%股权 . 9 图11:高鑫线上B2C、B2B布局 . 10 图12:淘鲜达页面 . 10 图13:淘鲜达产品分类 . 10 图14:永辉发展历程示意图 . 12 图15:永辉云超组织架构 . 12 图16:公司十大战区分布 . 13 图17:永辉大卖场 . 13 图18:永辉mini店 . 13 图19:永辉到家业务布局 . 14 图20:疫情推动永辉到家业务发展 . 14 图21:公司发展史 . 14 图22:公司门店变动情况 . 14 eXaXuZpZlUjYiYeXxUpPmN9PaO8OnPrRoMrRjMoOtQjMpOpN9PnMoOMYmRmPvPrQqO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23:公司收购张家口福悦祥67%股份 . 15 图24:公司收购淮北真棒75%的股份 . 15 图25:家家悦门店上线美团第三方平台 . 15 图26:“家家悦生活港 悦生活”小程序 . 15 图27:生鲜电商分类. 16 图28:生鲜电商疫情后迎来加速洗牌 . 17 图29:盒马的上游+中游+前端门店+到家示意图 . 18 图30:盒马门店城市分布 . 18 图31: 盒马采购端示意图. 19 图32:盒马建立新零供关系,推动农业和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 . 19 图33:盒马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 20 图34: 盒马自助收银机 . 20 图35:盒马新零售操作系统ReXOS和智能硬件体系 . 20 图36: 盒马机器人餐厅 . 21 图37:盒马构建出一套新零售OS体系. 21 图38: 盒马到家业务示意图 . 22 图39:盒马门店悬挂链系统 . 22 图40:疫情间盒马与中石化合作 . 22 图41:疫情间盒马社区自提点 . 22 图42: 盒马全国开放招聘3万个. 23 图43:盒马“共享员工” . 23 图44:每日优鲜2000款精选SKU涵盖12大品类 . 23 图45:每日优鲜产地分布 . 24 图46:每日优鲜与西贝、眉州东坡合作 . 26 图47: 每日优鲜与腾讯合作 . 26 图48:每日优鲜嫁接微信“智慧零售” . 26 图49:耕耘5年深谙社区服务 . 27 图50:疫情带来零售行业变化 . 29 表1:疫情期间生鲜到家业务情况 . 6 表2:公司淘鲜达项目经营情况 . 11 表3:公司B2B项目经营情况 . 11 表4:疫情前生鲜电商已步入洗牌期 . 16 表5:每日优鲜已经历7轮融资 . 25 表6:叮咚买菜十大专利技术 . 27 表7:叮咚买菜融资情况 . 28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新冠疫情推动生鲜到家,生鲜电商&超市到家迎来高增长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生鲜到家业务实现高增长,消费者为了减少出门,更加倾向于在线上下单。生鲜到家主要分为生鲜电商和超市到家两大类:生鲜电商主要包含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等,店仓一体化模式的盒马、7fresh、小象生鲜等以及第三方平台模式的京东到家等;超市到家主要是以商超为主的零售企业加速互联网转型,以高频生鲜为切入口,借助线下布局的先发优势积极抢占线上,其中典型的公司有高鑫零售、永辉超市、物美、家乐福、步步高、家家悦等。 图 1:生鲜到家分为生鲜电商和超市到家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宏观数据来看,在疫情期间,整个生鲜到家平台的MAU/DAU大幅度增长,生鲜到家业务蓬勃发展。根据独道数智显示,疫情期间,生鲜到家平台 MAU 最新从高到低依次为盒马、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超市、永辉生活、美团买菜、苏宁小店、永辉买菜,生鲜到家平台 DAU 最新从高到低依次为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京东到家、朴朴超市、永辉生活、美团买菜、苏宁小店、永辉买菜,疫情期间生鲜到家平台MAU/DAU都迎来高增长,我们预计在疫情未完全消除前,生鲜到家 MAU/DAU 还会保持增长态势,而增幅与相关企业供应链运营和履约能力息息相关。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图 2:疫情推动生鲜到家平台MAU/DAU大幅度增长 资料来源:独道数智,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3:生鲜到家平台MAU数据(万人) 图 4:生鲜到家平台DAU数据 (万人) 资料来源:独道数智,天风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独道数智,天风证券研究所 从微观企业来看,由于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在全国各地的爆发,消费者对于生鲜到家的需求急速增长,生鲜电商&超市到家业务的客流和客单价双提升。生鲜电商: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到家业务明显提升,其中盒马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大涨 220%;每日优鲜春节期间交易额同比增长 350%,客单价达到 120 元;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京东到家除夕到大年初三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40%;超市到家业务:高鑫零售、永辉超市、家家悦、步步高、苏宁超市业务等超市到家需求明显提升,其中高鑫疫情期间到家线上B2C销售金额有 3.5-4 倍左右成长,其中客单价增长 2 倍,订单量 1.5 倍以上增长;永辉到家 2 月 1 日全国订单量突破20万单/天,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步步高1月线上到家业务环比增长3倍;苏宁超市业态到家业务同比增长了接近4倍。 0500100015002000盒马 每日优鲜 京东到家叮咚买菜 永辉生活 苏宁小店朴朴超市 美团买菜 永辉买菜050100150200250300350盒马 每日优鲜 京东到家叮咚买菜 永辉生活 朴朴超市苏宁小店 美团买菜 永辉买菜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表 1:疫情期间生鲜到家业务情况 分类 公司名称 具体情况 生鲜电商 盒马 盒马鲜生在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大涨220%,平均客单价从去年的80-90元下降至40元左右,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民生单品需求大增,网上订单主要集中在蔬菜、柴米油盐、方便面,冷冻食品等,同时客户购买频次增加,也摊薄了客单价。 每日优鲜 春节期间,每日优鲜交易额同比增长350%,客单价达到120元。公司供应链能力经受住疫情的考验,目前整个平台的售罄率控制在10%,9成以上的订单实现2小时达,定单当天可以全部交单。 叮咚买菜 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客单价增加约70%。 京东到家 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540%。其中,粮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类成为销售额最高的品类 超市到家 高鑫零售 2020年初到现在,由于疫情催化,公司到家线上B2C销售金额有3.5-4倍左右成长,其中客单价增长2倍,订单量1.5倍以上增长。 永辉超市 2020年2月1日,永辉到家全国订单量突破20万单/天,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特别是重庆总单量突破5万单,而2月8日永辉到家服务全国订单量首次突破30万单。 步步高 1月份步步高线上到家业务环比增长3倍,平均客单价超过120元。其中,大年初一到初八,线上订单销售占比超10%。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新芽NewSeed,东方财富网等,天风证券研究所 此次疫情短期能够有效提升生鲜到家的订单量、客单价、新用户等,中期有望加速培养消费者生鲜线上购买的购物习惯,进而提升生鲜线上渗透率。由于此次疫情的存在,生鲜到家迎来了高增长,不仅短期使生鲜电商&超市到家的订单量和客单价高增长,还催生了大批新用户尤其是中老年用户,“免费获客”成为了摆在各生鲜到家公司面前的最大福利。同时,长期维度来看,此次疫情倒逼了全民级的线上业务集中体验,或能够加速生鲜线上购买的用户习惯固化与泛化的进程,在疫情过后部分消费者会在线上留存和复购,进一步培养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购物习惯,最终提升生鲜线上渗透率。 图 5:疫情有望推动生鲜线上渗透率提升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2. 超市到家:疫情短期推动超市到家高增长,到家业务或成优质超市标配 2.1. 疫情前超市到家处于观望状态,疫情后超市到家或成标准配置 新冠疫情爆发前,很多超市企业对于超市开展到家业务处于观望状态。超市公司对于发展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到家业务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绝大部分超市公司体量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弱,目前超市到家业务还处于烧钱状态,超市公司不愿意主动去拥抱到家业务。另外一方面是超市行业对于超市到家有一定争议,对于到家是否能够取代到店有一定的存疑,对于中长期超市到家发展没有那么乐观。 疫情期间,超市到店业务的客流量大幅度下降,而超市到家业务却呈现高增长。由于超市售卖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而疫情期间消费者又要减少出门,所以超市到家业务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高鑫零售、永辉超市、家家悦、步步高、苏宁超市业务等超市到家需求明显提升,其中高鑫疫情期间到家线上B2C销售金额有3.5-4倍左右成长,其中客单价增长2 倍,订单量1.5倍以上增长;步步高 1月线上到家业务环比增长 3倍;苏宁超市业态到家业务同比增长了接近 4倍。通过此次疫情的表现,超市公司发现超市到家业务确实支撑了部分超市门店的销售额,未来或会成为消费者超市购物的一大选择。 目前超市到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建 App 和微信小程序,另外一类是接入第三方平台。超市公司在探索到家业务发展的时候,主要有两条路径:自建App和微信小程序,运营有自己也有交由第三方公司,配送团队有自建也有外包;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许多超市公司会选择跟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超市公司按照销售额的扣点支付第三方平台佣金,用户界面、订单平台、配送等方面都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现在优质超市公司会倾向于自建APP和微信小程序,而不仅仅跟第三方平台合作,主要原因是优质超市公司希望自己能够跟消费者直接发生关系,积累自己的流量、入口、数据、信息等,如果只能第三方平台合作,就相当于没有到家业务能力。 图 6:超市到家分为自建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平台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此次疫情让超市企业对到家业务重视起来,疫情过后超市到家或成为优质超市的标准配置。在疫情期间,随着超市到家业务的高增长,让之前积极布局到家业务的超市公司受益,越来越多的超市公司主动跟第三方平台达成了合作协议,加速入驻京东到家、饿了么、美团等平台,有些超市公司积极上线自建App或微信小程序。我们认为,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消费者购物行为潜在的转变,倒逼超市公司挖掘了自身的到家能力,超市到家未来可能会成为优质超市公司的标准配置,超市到家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当然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此次疫情让超市到家业务迎来高增长,但是超市到家依然无法替代到店的价值,超市公司依然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实体门店运营上。 图 7:疫情后超市到家或成标配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2.2. 高鑫零售:全国性大卖场龙头,阿里赋能布局到家业务 历经20年发展,公司成长为拥有大卖场及高增长到家业务的零售商,截止2019年12月,拥有 486 间综合性大卖场,覆盖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内的 233 个城市。以 1998、1999年陆续成立的知名品牌大润发及欧尚为前身,2000年二者合并成立高鑫零售,旨在发展成为中国大卖场市场领导者;公司于2011年7月在香港上市;2013年成立“飞牛网”试水线上;2017年阿里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公司36.17%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且推出“淘鲜达”重塑大卖场。近年来,公司以重塑综合性大卖场、探索并推行多业态营运模式为发展方向,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实体数字化创新者及同时拥有多渠道、多业态以及 B2C及B2B业务的新零售典范。 图 8:公司首创自1998年,至今已达 20年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通过技术和数据的驱动,致力于重塑大卖场,并且加速持续探索 B2C、B2B以及新业态。通过与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数字化能力相结合,公司致力于全渠道和多业态发展。公司按照全新零售概念“Lifestore”结合低价、高质量、新科技新服务三种要素对旧有门店进行改造升级,努力将购物商场打造成具备综合性大卖场并涵盖购物、美食、分享及学习的综合性社区中心,确保大卖场销售稳定增长。同时,公司顺应零售业转型,不断探索 B2C、B2B以及新业态,与淘宝合作推出“淘鲜达”项目,开设欧尚 1 分钟无人便利店及“盒马鲜生”、“盒小马”门店,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营运效率及与本地对手竞争的实力。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图 9:高鑫零售业务构成 资料来源:Wind,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阿里系持有高鑫零售36.17%股权,加速公司门店的数字化转型并提高营运效率,推动新零售加速落地。2017 年 11 月 20 日,阿里巴巴、欧尚零售及润泰集团宣布结成策略联盟,共同探索中国零售行业的新零售发展机遇。阿里收购分两次进行,阿里以36.17%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与吉鑫控股结为一致行动人共持77.02%股权。阿里的战略入股将其所拥有的云计算、大数据、菜鸟物流、蚂蚁金服等技术及流量与高鑫零售的供应链及实体门店服务相结合,助力实体店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会员系统、支付、库存、营销、物流及供应链一体化,提高经营效率,推动新零售加速落地。 图 10:股权变动后,阿里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77.02%股权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研究所 顺应零售转型,公司积极发力线上业务,通过 B2C、B2B 加速布局,2019 年公司线上业务占比约10%,预计2020年线上业务占比将超过 20。B2C业务:目前顾客可以通过公司自有APP大润发优选、欧尚到家,也可以通过合作方平台入口比如淘鲜达、饿了么及天猫超市,选择生鲜一小时到家服务,该服务可服务门店周边5公里内顾客。经过一年的发展,B2C业务用户数破3300万,活跃用户数逾1000万,店日均单量及客单价持续稳定向上攀升;B2B业务:B2B业务是借助公司供应链优势及实体店网络优势的另一种业务,顾客主要是批发零售及企事业单位为主,同时也服务餐饮食堂及娱住类客户。B2B 业务现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0 有用户已超过53万,活跃用户接近24万,客单价超过1000元。整个2019年,公司线上业务销售收入较去年增长近 90%,线上业务占比约为一成,到2019年第四季该比重提升到17,预计 2020 年线上业务占比将超过 20,其中淘鲜达等 1 小时达业务预计占 10%左右,猫超占1%-2%左右,B2B在9%-10%左右。 图 11:高鑫线上B2C、B2B布局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B2C 业务方面,公司通过自有 APP 大润发优选、欧尚到家,同时接入第三方平台比如淘鲜达、饿了么及天猫超市,加速布局 B2C业务,预计2020年B2C业务整体成长50%。2019年,公司线上B2C业务一块店均日订单670个订单,到11月880个订单。截至12月底,客单价则为 60 元(未含税)。2020 年初到现在,由于疫情催化,公司到家线上 B2C 销售金额有 3.5-4 倍左右成长,其中客单价增长 2 倍,订单量 1.5 倍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