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0年03月26日 银行 资产管理行业如何被金融科技重塑? 海内外资管科技应用案例分析 Table_Main Table_Title 评级:增持(维持) 分析师 戴志锋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30004 电话: Email:daizfr.qlzq 分析师:陆婕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8010003 电话: Email:lujier.qlzq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行业总市值(百万元) 行业流通市值(百万元) Table_QuotePic 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Table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简称 股价 (元) EPS PE PEG 评级 2015 2016E 2017E 2018E 2015 2016E 2017E 2018E 备注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影响。1、对行业格局的影响:使上游产品端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整个资管产业链更加专业化,下游的财富管理端保持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2、金融科技布局的重点:a、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系统改造;b、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因子模型。3、不同资管公司在金融科技策略上的分化:大型公司有实力在金融科技上投入,通过规模效应或输出技术获益;小型公司采用跟随策略,等技术成熟后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外部采购。 全球资管行业变化趋势下的金融科技需求。资管行业需要跟上技术发展趋势、适应客户需求及外部环境的变化。1、技术方面: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多元化投资带来的系统集成需求;运用智能投研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的需求。2、需求方面:费率下降对成本管控的要求;机构资金和长期资金对投资管理能力的要求;年轻客户对用户体验和个性化的需求;降低风控及合规成本。 商业银行的资管科技布局。商业银行是资管行业中最核心的金融机构,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成为个人投资者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平台。预计银行会建立并逐步完善资管产品体系及投资能力,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服务。在资管科技上的布局以资管系统建设为主,优先考虑风险管理模块。 公募基金的资管科技布局。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的定位是权益类投资的主要金融机构。公募基金应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及产品创新能力,成为长期机构资金的主要管理人。在资管科技的布局以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智能投研的开发力度,提升投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券商的资管科技布局。券商在资管行业的定位是服务资管机构和投资者,发挥交易通道和数据优势,做资管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连接器,实现两者的智能匹配。券商潜在能力的释放需要制度创新和金融科技的支持。打通底层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在应用层面重点打造资管交易系统和智能投顾产品。 资管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资管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大致可分为 2B和2C两种商业模式。2C模式的公司主要包括互联网流量巨头及其他面向 C端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及咨询服务的机构,以智能投顾平台为主要模式。2B模式主要包括金融IT 厂商、金融数据服务商、金融SAAS服务商等,提供综合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赋能资管机构及财富管理机构。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波动风险、宏观经济下行、金融监管收紧 行业深度研究 内容目录 如何看待资管行业的金融科技? . - 4 - 全球资管行业变化趋势下的金融科技需求. - 5 - 资管公司的核心诉求 . - 5 - 金融科技解决的行业痛点 . - 6 - 海外资管科技应用的主要商业模式. - 9 - 财富管理的外包服务平台 . - 9 - 资产管理的系统集成平台 . - 11 - 智能投顾 . - 12 - 对冲基金行业 . - 13 - 国内资管科技的发展情况 . - 13 - 商业银行 . - 13 - 公募基金 . - 14 - 券商 . - 15 - 金融科技公司 . - 16 - 海外案例分析:资管科技应用的典型公司. - 17 - TAMP平台:AssetMark . - 17 - 资产管理的系统集成平台:Simcorp . - 19 - 智能投顾:Wealthfront . - 20 - 对冲基金公司:D. E. Shaw . - 21 - 国内案例分析:资管机构金融科技布局和初创公司商业模式 . - 22 - 招商银行 . - 22 - 天弘基金 . - 22 - 嘉实基金 . - 23 - 中欧基金 . - 24 - 浙商基金 . - 25 - 华泰证券 . - 26 - 宽拓科技 . - 27 - 牛投邦 . - 28 - 理财魔方 . - 29 - 比财 . - 30 - 风险提示 . - 31 - 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目录 图表1: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赋能 . - 5 - 图表2:资管公司的前台和中台职能 . - 6 - 图表3:2014年-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资产配置构成 . - 6 - 图表4: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资管规模构成(按客户分) . - 7 - 图表5:美国公募基金费率(按投资标的) . - 8 - 图表6:美国公募基金费率(按投资方式) . - 8 - 图表7:TAMP平台的功能 . - 9 - 图表8:美国TAMP的账户账户类型 . - 10 - 图表9:典型TAMP费率 . - 10 - 图表10:TAMP行业头部公司 . - 10 - 图表11:资管系统的复杂性 . - 11 - 图表12:金融科技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费率对比 . - 12 - 图表13:银行资管系统平台的构成 . - 14 - 图表14:银行的智能投顾产品对比 . - 14 - 图表15:部分基金公司的智能投顾产品 . - 15 - 图表16:部分券商的智能投顾产品 . - 16 - 图表17:AssetMark的功能模块 . - 17 - 图表18:AssetMark的收入构成(千美元) . - 18 - 图表19:AssetMark的收入及利润(千美元) . - 18 - 图表20:AssetMark的公司体系 . - 18 - 图表21:SimCorp Dimension的产品体系 . - 19 - 图表22:SimCorp的收入及利润(千欧) . - 20 - 图表23:天弘基金的智能投研 . - 23 - 图表24:智能量化支撑的策略地图 . - 24 - 图表25:金贝塔的产品与服务 . - 24 - 图表26:中欧钱滚滚APP的优势 . - 25 - 图表27:AI+HI模式下的耗散结构 . - 26 - 图表28:“涨乐财富通”的六大核心模块 . - 27 - 图表29:NewBanker的业务体系 . - 29 - 图表30:理财魔方的两个核心系统 . - 30 - 图表31:比财的商业模式 . - 31 - 行业深度研究 如何看待资管行业的金融科技? 资管行业包括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大部分资管公司会同时涉及这两块业务。资产管理负责投资和产品发行,涉及的具体职能包括投研、资产配置、交易及风控等;财富管理负责客户的资产配置及投资咨询服务,涉及的具体职能包括市场营销、客户运营、客户管理、投资顾问、增值服务等。资管科技即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数字科技技术全方位提升资管机构的金融产品设计能力、销售交易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等,智能化趋势使资管行业的供求关系更加融合。 金融科技对资管公司的重要性在提升,在三种成功模式中起到关键作用。1、规模驱动的以被动型产品为主的大型资管公司。金融科技主要应用在提升公司的管理运营效率、降低被动型产品的成本、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外延式并购可以使科技投入更好地产生规模效应。2、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财富管理公司。金融科技的应用主要在为投资顾问赋能以及为个人客户提供低费率的投资工具,从而提升投资顾问的服务能力,覆盖更多的长尾客户。3、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科技主要应用在智能投研和量化策略,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获取更多维度的数据来源、更快的数据处理分析,在有效性越来越强的市场中抓住越来越微小的投资机会。 金融科技对于资管行业格局的影响。1、使上游产品端的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长期、机构资金入市,被动投资占比提升,资产管理行业的集中度有所提升,金融科技的运用会使头部公司更加集中,产生规模效应之后,头部地位更加稳固。2、使资管产业链更加专业化,出现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及平台类公司。金融科技将资管行业涉及的职能模块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根据资管公司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合,包括各种资产的交易系统、客户管理系统、风控模型、资金清算等。3、下游的财富管理端保持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头部的大型资管机构、新型的智能投顾公司、小型的财富管理机构会继续并存。智能投顾作为产品会被各种公司应用,头部公司具有品牌优势及数据优势,能快速做大智能投顾产品的规模。 金融科技的布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资管公司的业绩影响因素包括资产管理规模和费率,科技投入最终要看能否提升资产管理规模或者费率。后者的难度较大,主要出现在量化对冲基金,前者的通用性更强。因此科技投入要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相配合,只有规模增长了,技术投入才能创造价值,这也是美国头部资管机构通过外延式并购扩张的重要原因。大型公司有实力在金融科技上投入,通过规模效应或输出技术获益;小型公司需量力而行,建议采用跟随策略,等技术成熟后以合理的价格进行外部采购。 目前国内资管机构的金融科技布局重点应在哪里?1、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为目标的系统改造。这不是资管行业的特例,而是所有行业互联网化的发展方向,以互联网公司运营的成功经验改造传统行业,包括中台战略和微服务架构等,逐步从互联网化向智能化进化。2、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因子模型。一方面,可以低成本、定制化地开发指数基金,迎合被动投资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多因子模型、风险溢价策略是主动管理型产品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方式。 行业深度研究 全球资管行业变化趋势下的金融科技需求 资管公司的核心诉求 自身发展需求。资管公司的目标是做大资产规模,提升营收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包括提升投资业绩,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系统的整合、数字化转型和流程优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运用来提高投资能力及客户运营能力。 图表1: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赋能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应对外部变化。1、费率结构与盈利模式的变化。产品费率水平持续下降,尤其是被动型产品的价格竞争激烈。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主动型产品更多地采用浮动收益计提管理费,对投资管理人设计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的模式转变使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向下游转移,上游更多地生产标准化、低成本的产品,下游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配置。2、客户偏好的变化。财富逐渐向年轻客户转移,年轻客户具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对线上渠道、服务及时性的要求高。此外,年轻客户对产品的透明度、投资的自主权要求更高。3、监管环境的变化。资管机构需要应对多变的金融监管,根据监管要求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敏捷性,注重业务的分散和平衡。4、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战。财富管理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占比有所提升,这些新公司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喜好,互联网获客能力强。在资管系统、投研领域,创业公司和资管公司的互补性更强,以业务合作为主。在资管行业,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资管公司本身也会向外输出技术能力,TAMP公司也有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 公司业绩运营成本收入费率资产规模投资能力被动产品系统集成智能投研流程自动化财富管理 智能投顾因子模型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化对冲市场合 规风控 能力行业深度研究 金融科技解决的行业痛点 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需要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资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和管理产品数量持续增长,根据韦莱韬悦的调研数据显示,截止 2018年末,全球排名前18位的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规模都超过了万亿美元,其中排名前二的贝莱德和先锋集团的资产规模分别达到 6 万亿美元和4.9万亿美元。资管公司的管理难度增大,前端投资面临交易执行效率、成本、公平性的考验,后端运营面临头寸管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难题。资管公司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整合各种职能模块及数据资源。核心系统上云保持内部系统的敏捷性及可扩展性,降低固定成本,满足临时算力增长的需求。 图表2:资管公司的前台和中台职能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多元化投资带来的系统集成需求。1、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欧美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较高,金融产品丰富,除了常规的股票和债券,还有各种金融衍生品可用于资产配置或风险对冲。2、全球化资产配置。资产配置的大类资产种类在增加,海外投资的比重将持续提升,尤其是亚洲的新兴市场。资管公司需要增加海外投资的业务模块。3、另类投资占比提升。随着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叠加二级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增加,资管机构通过配置另类资产来获取超额收益,包括流动性较低的房地产、股权投资、实物投资等,其投资模式和管理方式与传统的资管有所区别,需要增加相应的业务模块。系统集成能实现资管机构对投资组合的全面管理,及时对投资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及调整操作。 图表3:2014年-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资产配置构成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Willis Towers Watson 注:部分排名前500资管机构的调研结果 前台 资产管理 资金募集 市场营销 客户服务 中台 业绩归因 风险管理 交易管理 产品管理 合规风控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0%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其他现金另类投资固收权益类(包括 RE IT S )行业深度研究 买方投顾模式对SAAS服务及业绩归因的需求。欧美市场已建立了买方投顾为主的业务模式。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规划和资产配置服务,按资产管理规模收取服务费。财富管理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上有大量的中小型财富管理机构、理财工作室或者独立理财顾问,这些小B客户有金融产品供应、系统服务、专业支持的需求。因此,市场上出现一些第三方服务商,为这些小B客户提供SAAS服务,包括投资交易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通过这些服务商可以直接对接产品供给方及交易通道,以及获得投资管理人绩效评价和产品业绩归因的专业化分析工具及理财规划工具等,满足投资顾问服务终端客户的需求。 运用智能投研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的需求。欧美市场的信息透明度高、有效性强,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9年投资管理展望,截止到 2017年底的10 年间,美国 86.8%的主动管理基金扣除费率后的净回报率低于其业绩基准。欧洲的主动基金业有类似的情况,该比例为85.4%。智能投研主要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算法优化等方面来帮助投资管理人提升投资能力。一方面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加另类数据的获取,包括卫星数据、物联网数据、社交平台情绪数据等。算力的提升加快了投资决策模型的迭代,帮助投资管理人抓住微小的投资机会。运用机器学习在预测市场变化及其对客户资产组合的影响。运用自然语言技术自动“阅读”研报、新闻、社交平台信息及公告等,形成投资观点或构建独特的指数,包括进行情感分析。 机构资金和长期资金对投资管理能力的要求。退休计划、保险公司等长期机构资金对于投资目标、投资期限、现金流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资产管理人必须更精确地进行收益和风险的管理,获取稳健的投资回报,满足持有人的保障需求。此外,机构投资者需要更透明化的资产组合、定制化的投资解决方案以及全球化的资产配置产品。一方面,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提高投资决策能力及交易水平;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风控模型,对风险做更精准的测量,保持产品净值的稳定,减少回撤。 图表4: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资管规模构成(按客户分)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Willis Towers Watson 注:部分排名前500资管机构的调研结果 1.8 0%3.47%10.31%11.60%2.65%43.01%27.16%中央银行主权基金非关联保险公司政府退休计划捐助基金非政府退休计划其他行业深度研究 费率下降对成本管控的要求。资管行业的产品费率长期处于下降通道,压缩了资管公司的盈利空间。被动型产品的价格竞争激烈,已经进入零费率时代,主动型产品的费率也在不断下降,减少固定费率,改为业绩提成。头部的资管公司主要依靠被动型产品做大资管规模,以量换价。预计推出零费率的ETF产品之后,被动投资规模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9 年投资管理展望,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的ETF资产将从2018年的4.8万亿美元升至25万亿美元。此外,被动型产品的种类越来越细分,通过定制化的指数产品,更精准、更低成本的投资细分行业。资管公司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来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包括运用智能语音交互来减少客服中心的人员配备。 图表5:美国公募基金费率(按投资标的) 图表6:美国公募基金费率(按投资方式)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ICI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ICI 年轻客户对用户体验和个性化的需求。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资管行业的主要目标客户,投资行为偏好上,他们更习惯使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渠道,要求更低的投资门槛以及全天候的在线理财咨询服务,其中一部分更有投资经验的客户会对投资顾问服务有进一步的需求,人机结合是未来主流的财富管理服务方式。此外,年轻人也会将自己的价值观融入投资行为,包括环保主义者对投资标的筛选、科技爱好者对数字资产配置的需求等。传统的资管公司的市场份额会受到技术型公司的挑战。创业公司或互联网运营能力较强的公司更容易在互联网渠道吸引年轻客户,成为他们首次进行投资理财的平台。 运用资管科技降低风控及合规成本。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都发生了变化,目前主要采用混业经营下的功能监管。1、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系统风险的管理加强,对于各种监管指标有更加明确的要求,数据报送的频次和时效要求提高。2、监管政策动态调整。监管部门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对市场整体风险的评估,动态调整监管要求。金融政策的制定有多项考虑因素,与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对于资管公司来说,需要快速适应监管部门变化的监管要求,降低合规成本,减少监管变化对业务的影响。例如,通过数据库改造和数据接口的设置解决监管指标的快速计算机报送,利用云计算满足客户交易信息保存五年的监管要求等,运用网络安全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客户资料的安全。 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股票基金 混合基金 债券基金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主动型股票基金 主动型债券基金股票指数基金 债券指数基金行业深度研究 海外资管科技应用的主要商业模式 财富管理的外包服务平台 TAMP的全称是Turnkey Asset ManagementProgram。通过TAMP平台将投资管理职能外包给专业的资产管理人,财富顾问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投资需求,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人和产品,发挥财富顾问的核心价值。通过外包服务,财富管理公司可以在控制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做大客户及资产管理规模,从而提升盈利水平。TAMP平台体现了美国资管行业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上游的资管公司提供产品,下游的财富管理提供服务。另外也体现了资产管理的同质化、被动化、自动化的趋势,获取超额收益越来越难,低成本的平均收益更为合理。 TAMP的商业模式是B2B2C模式,其发展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谨慎投资者法案(Prudent Investor Acts),允许受托机构将投资管理职能外包给合格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但依旧承担客户关系维护的职责。美国的财富管理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小B客户,这些小型财富管理机构具有客户资源,但缺少产品和技术支持。TAMP 集成了投资顾问展业需要的产品平台、交易通道、管理系统、规划工具等。利用这个平台,投资顾问就能轻松实现服务终端客户的基础能力。TAMP 另一边对接了各种证券经纪商、注册的投资顾问、信托公司等。 TAMP 的功能模块。TAMP 平台主要帮助财富顾问完成耗时耗力的后台工作,具体包括投资研究、投资经理的尽职调查、投资组合构建、投资组合调整、账务核对、业绩报告、税务规划以及会晤准备等。TAMP 平台的系统模块包括理财规模、客户管理系统、计划书生成、交易、投资产品筛选、风险管理、自定义报告、账户整合、投资经理研究及尽职调查等。 图表7:TAMP平台的功能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2018中国理财师洞察报告 TAMP 的产品矩阵。根据资产配置的复杂程度,TAMP 的解决方案分成五类,分别为共同基金打包账户(MFW)、交易所交易基金打包账户(ETF)、行业深度研究 独立资产管理账户(SMA)、统一管理账户(UMA)和统一管理家庭账户 (UMH)。根据资产管理的规模及复杂程度,收费标准从 0.85%-2.8%不等。 图表8:美国TAMP的账户账户类型 图表9:典型TAMP费率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Trust Advisor 2019 Report、艾瑞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Trust Advisor 2019 Report、艾瑞 美国 TAMP 行业的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1、TAMP 行业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截止 2018 年末,TAMP 平台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 2.2 万亿美元,服务18万财富顾问以及390万终端客户。2、行业整合增多,TAMP平台被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或者资管公司并购,头部的TAMP平台也在通过收购中小平台在扩大市占率。3、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也会提供类似的平台服务,包括摩根斯坦利、美银美林、富国银行、瑞银、嘉信、富达等,但这些机构只服务于有关联关系的投资顾问机构和证券经纪商,具有潜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和产品选择的局限性问题。TAMP 平台的独立性具有相对优势。4、根据2019年Wealth Advisor的报告,全美TAMP行业排名前三的公司是Envestnet、SEI和AssetMark。 图表10:TAMP行业头部公司 Envestnet SEI AssetMark 理财师数量 96000+ 11000+ 7600+ 收入(亿美元) 8.12 16.24 3.67 利润(亿美元) 0.06 5.06 0.374 项目种类 Mutual Fund Wrap, traditional SMA, Model-only SMA, UMA/UMH, thirdparty strategists No-load, Mutual Fund Wrap, StyleSpecifc Mutual Funds, ETF Wrap, Managed Account Solutions Mutual Fund Wrap, ETF Wrap, traditional SMA 资产规模 $149 billion + in AUM and $509 billion in AUA $67.1 billion $47 billion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Wealth Adviso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