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头豹研究院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通信研究团队 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栓、抗凝血药物,肝素类 药物在市场刚性需求的拉动下快速发展。伴随临床 适应症的拓展、先进用药理念的推广,肝素类药物 市场将持续升温。根据终端消费数据统计,中国肝 素类药物的市场销售规模在 2018 年达到 50 亿元, 2014 年至 2018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3%。 在中国政 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将迎来 进一步发展的良机。 热点一:应用领域拓宽为市场扩容 热点二:国家政策助力技术突破 热点三:研发创新不足阻碍长足发展 伴随肝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肝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 症不断拓展,从抗凝血、抗血栓治疗拓展至一级预防及 辅助治疗领域。肝素类药物由心血管内科一线用药逐步 发展成为全科用药,在心内科、肾内科、骨科、肿瘤科、 妇科、呼吸科等疾病治疗中都可发挥辅助作用。 肝素类药物行业严格的质量监控政策逐渐淘汰技术水平 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长期来看,“带量采购”与“一致 性评价”等政策的推广会加速中国本土肝素仿制药企业 的规模化进程,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革新产业技术。 生物制药行业在新技术研发期间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中 国制药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总额的 5%。 以生产仿 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伴 随新药推出,旧药面临淘汰。若想取得与跨国医药公司 相同的技术水平,中国制药企业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力度,广泛吸收人才。 33.8 37.2 42.0 47.1 50.0 55.2 60.2 65.9 71.0 75.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预测2020预测2021预测2022预测2023预测 中国肝素类药物市场规模(按销售端计),2014-2023预测 中国肝素类药物 市场规模 年复合增长率 2014-2018年 10.3% 亿元赵玉玲 分析师 裴兰筠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心血管用药行业 概览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GLP-1 受体激动 剂行业概览 医药生物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概览 2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研究方法 . 5 1.2 名词解释 . 6 2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 8 2.1 肝素类药物定义与分类 . 8 2.2 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 10 2.3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 12 2.4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 13 2.4.1 上游分析 . 14 2.4.2 中游分析 . 15 2.4.3 下游分析 . 16 3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7 3.1 市场需求增加 . 17 3.2 认知程度加深 . 18 3.3 营销策略推动 . 19 4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21 4.1 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 . 21 4.2 原材料成本波动 . 22 5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 23 6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7 3 6.1 应用领域拓展 . 27 6.2 本土药企技术突破 . 28 7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30 7.1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30 7.2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33 7.2.1 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33 7.2.2 深圳市天道医药有限公司 . 35 7.2.3 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37 4 图表目录 图 2- 1 肝素制剂制作流程 . 8 图 2- 2 肝素制剂临床应用 . 9 图 2- 3 国家药监局注册的肝素注射剂主要品种 . 10 图 2- 4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 10 图 2- 5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2 图 2- 6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 14 图 4- 1 中国肝素原料药出口均价,2011-2019 年 . 22 图 5- 1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主要政策 . 26 图 6- 1 中国及欧美发达国家肝素类药物应用领域对比 . 27 图 6- 2 预防分级 . 28 图 6- 3 鼓励本土药企提升技术水平与创新研发能力的政策 . 29 图 6- 4 本土药企技术突破 . 30 图 7- 1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内主要低分子肝素制剂生产企业 . 32 图 7- 2 南京健友主要产品 . 34 图 7- 3 天道医药主要产品 . 36 5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药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 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 中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最新动向,报告内容及数据会随着行业发展、技术革新、 竞争格局变化、政策法规颁布、市场调研深入、保持不断更新与优化。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此次研究于 2019 年 08 完成。 6 1.2 名词解释 心血管病: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及全 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原研药: 由医药公司创造研发, 并在全球最先申请获得专利保护, 在保护期内只有专利 所有公司有权生产的药品。 仿制药:与原研药活性成分、安全性、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相同的仿制品,是在原研药 的药品保护期到期后,其他制药企业模仿生产的替代药品。 原料药:活性药物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但病人无法直接 服用的物质,一般再经过添加辅料、加工,制成可直接使用的药物。 制剂: 根据药典、 药品标准或其他适当处方, 由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 品种。 肝素:Heparin,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 D-葡萄糖醛酸交替 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具有抗凝血作用。 肝素树脂: 树脂吸附肝素粗品中的肝素成分后形成肝素树脂, 经过简单洗脱、 干燥加工 后可制成颗粒或粉末状肝素粗品钠。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 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 十三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规划纲 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分级诊疗: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促进优质医 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 7 医药分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医治与用药分开,降低医疗费用。 药品零差价: 减少药品销售过程中过多的中间流通环节, 医疗机构或药店以购入价将药 品销售给患者。 带量采购:以上海为代表的 11 个试点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地区公 立医疗机构实施集中采购。 治未病:中医理念,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中防逆转、病后防复发” ,发展中 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被纳入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 利伐沙班:抗凝血药的一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成人静脉血栓。 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 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CFDA: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CCP: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IUA:国际血管医学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giology。 CEP 认证:欧洲药典适应性认证证书,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批准原料药进入欧盟市场 的许可。 EMA:欧洲药品评价局,原名 EMEA(European Medicines Evaluation Agency) , 2004 年更名为 EMA(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 生物等效性试验: 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 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 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 百特事件:2008 年初发生的百特公司生产的标准肝素制剂产品在美国引起严重药品不 良反应的事件。 8 2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综述 2.1 肝素类药物定义与分类 肝素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肥大细胞内的黏多糖类物质, 具有抗凝血功能, 因首先从肝 脏中发现而得名, 现主要从猪小肠粘膜中提取。肝素类药物包括肝素原料药与肝素制剂。肝 素原料药是由肝素粗品经过洗涤、 分离、 纯化等进一步加工得到的, 用于肝素制剂生产的原 料。 肝素制剂是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肝素类药物形式。 肝素制剂制作流程包括从生猪小 肠粘膜中提取肝素粗品, 将提纯的肝素粗品加工成肝素原料药, 再进一步将肝素原料药加工 成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肝素制剂(见图 2-1) 图 2- 1 肝素制剂制作流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根据分子量大小不同, 肝素可分为标准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相应肝素原料药可分为标准 肝素原料药与低分子肝素原料药,肝素制剂可分为标准肝素制剂与低分子肝素制剂。 标准肝素的分子量普遍分布于 3,00030,000,分子量不均衡,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肝 素。标准肝素制剂主要用于血液透析、导管术、体外循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 9 理, 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的治疗。 标准肝素制剂具有易引起出血并发症、 血小板减 少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现在临床上多被低分子肝素制剂取代, 标准肝素制剂主要用作留置 针封管液,以维持静脉导管通畅,减少拔管率。 低分子肝素由标准肝素通过解聚方法制成。目前低分子肝素的主流制作方法有三种,分 别为: (1)硝酸裂解法:多用于制备那曲肝素钙、达肝素钠; (2)消除化学解聚法:多用 于制备依诺肝素钠; (3)肝素酶消化法:多用于制备亭扎肝素。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分布于 4,0008,000 之间,只有普通肝素的 30%。不同解聚方法制成的不同品种低分子肝素因抗 凝活性、分子结构、药物动力学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临床上不可相互替代。低分子肝素制 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心绞痛、 心肌梗塞等) , 同时, 在妇产科、 生殖科等科室的抗凝血辅助治疗中作用日益突显。低分子肝素制剂因分子量小、副作用小、 抗凝效果更好, 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用途。 目前肝素制剂为全科用药, 可作为医院各科室介入 治疗前的抗凝血剂使用。肝素制剂还可作其他临床用途,如:治疗静脉曲张、神经性皮炎、 冻疮、抗过敏、抗病毒、抗肿瘤等(见图 2-2) 。 图 2- 2 肝素制剂临床应用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0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进一步细化了肝素制剂品种,将其分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 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达肝素钠注射液、那屈肝素钙注射剂、依诺肝素钠注射剂、肝素 钠注射液、肝素钙注射液和肝素钠封管注射液。截至 2019 年 8 月,在国家药监局注册的肝 素注射剂主要有以下品种(见图 2-3) 。 图 2- 3 国家药监局注册的肝素注射剂主要品种 来源:国家药监局,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2 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初期,研究人员发现肝素。1936 年静脉注射肝素钠的抗凝作用被证实;1938 年肝素第一次在胸外科手术中被使用,加快了肝素商业化进程;1978 年那屈肝素被发明, 成为全球首个抗栓药物。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到现在, 低分子肝素从发现走向兴盛, 随着原 研药专利到期,不同类型的肝素制剂被争相仿制。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开始兴起,至今已有近 40 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粗品出口、产业提升以及完整产业链建设三个阶段 (见图 2-4) 。 图 2- 4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历程 11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 粗品出口阶段 肝素类药物行业发展初期, 中国企业只具备肝素粗品生产能力, 不具备肝素原料药与制 剂生产能力。 肝素粗品大多产自肉联厂, 由于企业不具备标准化与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导致 肝素粗品生产规模小, 产地分散。 外贸企业将粗品收购集中后直接出口, 由国外企业将肝素 粗品提纯成肝素原料药,再进一步将肝素原料药加工成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肝素制剂。 (2) 产业提升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针对肝素粗品生产作坊化乱象, 国家商业部联合有关部门对肝素 类药物行业进行整顿。 肝素生产企业开始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进行工艺技术改造, 并逐步走 向规模化发展道路。相关企业开始具备制备质量符合 GMP 规范的肝素原料药的能力,显著 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这一阶段, 肝素原料药代替肝素粗品成为中国肝素类药物行 业主要出口对象, 但肝素制剂生产企业仍大多集中于美国、 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 中国临床 使用的肝素类药物需要从国外进口。 (3) 完整产业链建设阶段 中国肝素类药物生产企业立足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 开辟了肝素原料与肝素制剂同步发 展的道路。 为完成中国从肝素原料药大国到肝素制剂大国的转型, 应对日益增长的肝素类药 12 物需求, 提高本土企业在肝素类药物行业的市场份额与议价能力, 以南京健友、 烟台东诚为 代表的肝素生产企业不断加大生产技术优化和产品研发投入。目前,南京健友、河北常山、 烟台东诚、 齐鲁制药等企业已经完成技术积累, 在制剂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从粗品到原 料药再到制剂生产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 以上中国优势企业的技术水平与质量标准正逐步 向欧美发达国家企业靠拢。 同时, 由于更丰富的肝素原料资源与更低的生产成本, 中国企业 生产同等质量的肝素制剂更具价格优势。 2.3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 在中国,肝素类药物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终端市场销售数据统计, 2014-2018 年,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由 33.8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50 亿元人民币,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3%。未来五年,低分子肝素制剂的销量增长仍将成为驱动行业市 场规模扩张的首要原因。在此背景下,整体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将以 8.5%的年复合增 长率持续增长,到 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 75.2 亿元人民币(见图 2-5) 。 图 2- 5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13 中国肝素类药物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受如下三方面原因驱动: (1)心血管病发病人数增长带动需求上升: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摘要) , 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其中城市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比为 42.6%,农村 占比为 45.0%。 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 生活压力增大、 饮食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导致心 血管病发病率升高。 肝素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病治疗领域重要的抗血栓、 抗凝药物, 需求量持 续上升; (2)抗凝意识的提升与用药场景的增加:在欧美发达国家,居民预防性抗凝意识已趋 于普及,反观中国,较少有高危潜在患者会在疾病发生之前主动服药。在欧美发达国家,医 院各科室将抗凝血药品普遍用于术前、术中、术后的针对性抗凝血预防与治疗,但在中国, 肝素类药物作为全科用药的功能尚未得到发挥。 未来, 在国家政策宣传普及、 国民健康意识 提升、 医生临床用药观念转变的背景下, 肝素类药物将更多地应用于预防凝血, 防止血栓形 成,作为全科用药的宗旨也将实现,肝素类药物市场规模将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3)国际国内政策与指南的推动:IUA 发布的“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国际共识 声明”指出重症呼吸疾病患者应当预防性应用肝素。ACCP 发布的静脉血栓栓塞(VTE) 抗栓治疗指南 推荐, 癌症相关血栓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 在各类指南的推荐 下,肝素类药物依然是临床用药中的重要品种。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 南 将抗心脑血管疾病类的药物列为重点领域。 “带量采购”政策的推行会进一步打破进口 肝素原研药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提高中国肝素类药物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与药品市场份额。 指南与政策的完善与实施将继续推动中国肝素类仿制药市场规模增长。 2.4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提供猪小肠粘膜的生猪养殖、 屠宰企业 14 以及肝素粗品制造企业; 中游环节主体为肝素原料药和肝素制剂生产企业; 下游环节为临床 用药市场(见图 2-6) 。 图 2- 6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肝素类药物行业上游主体为肝素粗品供应商, 包括生猪养殖、 屠宰企业和肝素粗品生产 企业。 肝素粗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猪小肠粘膜, 因此生猪养殖业和屠宰业的发展对肝素粗品的 产量有较大影响。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猪资源,生猪出栏量占世界生猪出栏量 50%以上,是 世界主要的生猪养殖与屠宰国家。 目前, 受限于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小, 生猪小肠产量不 能与生猪出栏量匹配。中国牧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明确提出:按照市场 机制组织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把分散的生产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在规划 15 的指导下, 生猪养殖、 屠宰业进一步向标准化、 规模化方向转变, 生猪小肠资源利用率提高, 有利于肝素粗品的供给。受 2018 年非洲猪瘟突发事件影响,2019 年 6 月,全国生猪存栏 数为 2.4 亿头,同比下降 25%,能繁母猪 2,376 万头,同比减少 27%,预计 2019 年全年 生猪出栏量继续下滑,进而影响肝素粗品、肝素原料药以及肝素制剂的供应和价格。 肝素粗品生产企业主要为肠衣加工厂或肉联厂。 在中国企业加快产业链布局与肝素供应 链上游监管加强的共同作用下,肝素粗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2012 年,金坛市肠衣厂、 长沙五里牌食品厂等数家肝素粗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被 FDA 排除在美国进口肝素产品的供应 链外,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逐渐被行业淘汰。肝素类药物的生产成 本主要取决于肝素粗品价格, 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肝素粗品供应决定了肝素类药物生产企业 的盈利能力。 目前, 行业内主要肝素生产企业均与肝素粗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 系,如:深圳海普瑞在主要生猪养殖地区设置办事处采购肝素粗品,在深圳、成都均建有粗 品加工基地,常州千红也与雨润集团合作成立润红生物,用于收购猪小肠,生产肝素粗品。 2.4.2 中游分析 肝素类药物行业中游包括肝素原料药与肝素制剂生产企业。 肝素原料药的价格决定肝素 制剂的成本。 高品质原料药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工艺与严格的质量监控, 因此供应增长有限, 是肝素制剂企业重点争夺的资源。 肝素原料属于特色原料药, 区别于大宗交易型原料药, 不 追求规模效应与市场占有率, 更加关注利润和稳定的供求关系。 在特色原料药行业, 易出现 高价垄断现象,对肝素制剂企业不利。 应用领域的拓宽有利于肝素制剂的市场规模增长, 肝素制剂市场规模增长进而持续带动 原料药市场需求的增长。 中国低分子肝素市场扩容空间大, 作为治疗与预防性全科用药, 低 分子肝素制剂在医院 80%以上的科室均有广泛应用,且随临床研究的深入,新的适应症不 16 断增加,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随着对肝素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新药开发的不断进行和用 药治疗观念的改变, 肝素制剂的市场需求会继续上涨, 导致肝素制剂生产企业对于肝素原料 药的需求持续旺盛。 肝素类药物市场是一个竞争机制相对完善的市场, 肝素原料药的价格主 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为应对肝素原料价格突变和货源紧缺, 国内肝素领域领军企业产品范围 同时涉及原料与制剂。 2.4.3 下游分析 肝素类药物行业的产业链下游为抗血栓、 抗凝血以及其他适应症用药市场, 涉及消费场 所和消费终端。其中,消费场所为各级医疗机构、社会零售药店,消费终端包括心脑血管疾 病以及其他适应症患者与潜在患者。 (1) 消费场所 肝素制剂的主要消费场所是各级医疗机构, 公立医院终端仍主导肝素制剂医药市场, 基 层医疗机构占比较小。未来在“分级诊疗”等制度的影响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有望 得到优化, 社区医院、 县医院的药品需求将带动肝素制剂在基层市场规模的扩张。 肝素制剂 为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在“医药分开” 、 “药品零差价”等政策实行之前,社会零 售药店在终端市场的地位较低。 通过对在抗血凝药行业内从业超过十年的资深销售管理人员 访谈得知, 目前针剂抗凝药 (肝素针剂) 在医疗机构终端与零售药店终端的销售额之比为9:1。 未来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全面铺开, 各级医疗机构的处方将逐渐分流至社会零售药店, 社会零 售药店在消费场所中的重要程度将得到提升。 目前, 肝素制剂均为注射剂, 应根据医嘱由技 术熟练人员注射, 受限于自我操作不便, 危险性高等原因, 医药电商并不是肝素制剂的消费 场所。 2018 年 11 月, “带量采购”试点工作开始开展, “带量采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 17 高了公立医疗机构的议价能力, 削减了肝素制剂生产企业的利润率。 但长期来看, 政策的推 广会加速中国肝素仿制药企业规模化, 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 革新产业技术、 降低生产成 本,有利于肝素仿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2) 消费终端 肝素制剂的主要消费终端为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有抗凝血需求的患者与潜在患者。 目 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抗凝血观念已经得到普及, 高危潜在患者大多会进行预防性服药。 反 观国内, 预防观念仍未普及。 未来, 在国家倡导 “治未病” 以及坚持 “预防为主” 的背景下, 高危潜在患者也将逐渐形成预防意识,成为包括肝素制剂在内的抗凝血药的重要消费终端, 并带动行业持续发展。 肝素制剂适应症范围广泛, 如在生殖医疗、 肿瘤等科室均可应用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 中国肝素制剂用量远低于欧洲, 2016 年, 中国低分子肝素制剂用量为每年人均 0.12 只, 欧 洲年人均用量已经达到 1.2 只。未来,作为全科用药,肝素制剂产品应用潜力巨大。 3 中国肝素类药物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市场需求增加 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将推动肝素制剂等抗血栓用药的需求。 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改 变、生活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心血管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加。根据中 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 :截至 2017 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 2.9 亿。心血管疾病死 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成因的 44%,其中,城市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比达到 42.6%,农 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占比达到 45%。从 1990 年开始,心血管疾病死亡一直位居居民总 死亡原因首位,超越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18 血栓性疾病作为心血管病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 亡率的特征。高凝状态是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基础。妊娠、恶性肿瘤、高脂血症等生理病理状 态下,血液凝固性显著增强。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标准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与直接凝血酶 抑制剂、 新一代抗凝、 抗血小板药物共同作为抗血栓形成药物被收录在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中。 肝素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拓展了肝素类药物的临床适应症, 不再局限于心血管病的防治, 在心内科、肾内科、骨科、肿瘤科、妇科、呼吸科等全科室的疾病治疗中都可发挥作用。血 栓性疾病患病人数的快速增长与新适应症不断增加, 将会推动包括肝素类药物在内的全产业 链的扩张。 3.2 认知程度加深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市场对低分子肝素产品抗凝适应症的认识和开发仍然不够深 刻。中国市场低分子肝素类药物人均用量仅为欧洲的 10%,主要用于心血管病治疗和透析 辅助治疗, 在骨科手术、 妇产科复发性流产、 肿瘤科等需要抗凝抗栓的治疗领域未得到普及。 伴随着低分子肝素抗凝观念的推广, 低分子肝素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成为行业新的 增长点。 静脉血栓栓塞在血栓性疾病中常被忽视。 研究表明, 50%以上的住院患者存在静脉血栓 栓塞症风险,静脉血栓栓塞症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误诊率、死 亡率。其中,肺栓塞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死性急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猝死病因中,肺栓塞高 达 59%。 静脉血栓栓塞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 且对年龄的选择性小, 发病年龄阶层跨度大。 中国三甲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对静脉血栓的防治, 低分子肝素制剂能够有效地治疗静脉血栓栓 塞, 随着对临床医生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临床用药观念的转变, 未来低分子肝素制剂市场将长 期保持高速增长状态。 19 国际上抗凝血药物普及且应用范围广泛, 不局限于医院内全科室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渗 透率也很高。例如:低分子肝素产品被普遍用来预防“经济舱综合症” ,即飞机经济舱空间 狭小导致的血流缓慢、血栓形成。未来,得益于普通民众抗凝观念的提升,肝素在日常生活 中的使用也将更加普及。 3.3 营销策略推动 肝素类药物企业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同步完善现有营销体系, 拓宽市场渠道。 在中国市 场, 肝素类药物企业通过经销商建立销售网络, 注重对经销商的专业支持, 定期进行销售技 巧和产品知识培训, 经销商医药代表在专业素质、 药品推广、 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提 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