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2021抗体偶联药物(ADC)投资研究分析报告,核心观点,ADC已成抗体药研发新热门,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实现临床优效抗体偶联药物(ADCs)已经成为国内外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门方向,截至2020.09共有9款ADC药物获批上市,2019年Adcetris销售额6.28亿美元(同比+32%),Kadcyla销售额13.93亿 瑞郎(同比+42%)。ADC是将毒素小分子偶联到抗体上,从而实现抗体的高靶向性与细胞毒药物的高毒性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精准地杀伤肿瘤。ADC在特定适应症上已显示出更加优 秀的临床疗效,如Kadcyla用于HER2+乳腺癌二线治疗优于拉帕替尼联用卡培他滨、辅助治疗优于曲妥珠单抗;Adcetris用于cHL等多种血液瘤优于化疗;且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可接受。技术进步解除桎梏,ADC应用潜力大传统ADC药物治疗窗窄、适应症范围小,多用于血液瘤和小部分实体瘤,限制了该类药物的放量。新一代ADC技术演化方向是通过寻找新靶点、新毒性小分子,优化linker设计、均一化DAR等思路实现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治疗窗的拓宽。技术逐步成熟之后,ADC有望成为适用瘤种丰富、高效、低毒的新型抗体药,应用潜力巨大。部分国内ADC先锋介绍国内ADC药物研发火热,数十家企业布局,进度快者已推进至临床后期,其中不乏潜力先锋。恒瑞医药的SHR-A1403为抗c-Met的新靶点ADC,具有肺癌、肝癌、胃食管癌等多个癌种的开 发前景,且有克服EGFR-TKI耐药的潜力,目前正在开展国内I期临床试验,且已获批美国临床;浙江医药早于2013年就与美国Ambrx公司达成合作,借助其蛋白质药物平台开发具有me- better潜力的HER2-ADCARX788和新颖靶点的抗CD70-ADCARX305,其抗HER2-ADC已进入II/III期临床;荣昌生物提交了国内首个HER2-ADC的上市申请,并且在适应症差异 化布局方面颇有建树。投资建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ADC类药物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抗体药研发的热门方向,部分热门靶点赛道拥挤,若要胜出则需要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包括:人无我有:即开发新靶点,或对已有靶点开发差异化的临床适应症;人有我优:拥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已有靶点的Me-better或Me-best,研发出同靶点、同适应症中具最佳有效性或安全性的药物。风险分析研发、审批进度不达预期;药品降价超预期。,1、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的“生物导弹”成为热门新方向1.1、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1.2、案例2:血液瘤ADC代表Adcetris1.3、近期获批上市ADC药物巡礼2、多种技术改进方案持续优化ADC3、国内部分ADC先锋4、投资建议5、风险分析,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的“生物导弹”成为热门新方向,公司商品名通用名FDA批准日期 批准文号适应症靶点小分子2019年销售额,Seattle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2011/8/19,CD30MMAE,6.28亿美元(同 比+32%),罗氏(Genentech),Kadcyla,ado-Trastuzumab Emtansine,2013/2/22,HER2,DM1,13.93亿瑞郎,(同比+42%),Besponsa Inotuzumab Ozogamicin,2017/8/17,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125388 或CD30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pcALCL)或CD20阳性的蕈状真菌病(MF)125427HER2阳性乳腺癌761040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D22,-acetyl-gamma-,Mylotarg Gemtuzumab Ozogamicin2017/9/1,NcalicheamicinNA N-acetyl gamma,calicheamicinNA,Moxetumomab,Pasudotox-tdfk2018/9/13,辉瑞(Wyeth) 辉瑞(Wyeth) 阿斯利康罗氏(Genentech),Lumoxiti Polivy,Polatuzumab Vedotin-piiq 2019/6/10,761060761104761121,CD33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毛细胞白血病(H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33CD22 CD79b,PE38 MMAE,NA0.51亿瑞郎,安斯泰来/Seattle,Padcev,Enfortumab Vedotin-ejfv 2019/12/18,761137,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Nectin-4,MMAE,NA,fam-Trastuzumab,Deruxtecan-nxki2019/12/20,第一三共/阿斯利康 Immunomedics,Enhertu Trodelvy,Sacituzumab govitecan2020/4/22,761139761115,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 难治性/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HER2 TROP2,DXd SN-38,NA NA,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抗体药物研发的热门方向。截至2020.09,FDA共批准了9款ADC药 物上市,包括Seattle的Adcetris、Genentech的Kadcyla和Polivy、Wyeth的Besponsa和Mylotarg,阿斯利康的Lumoxiti和Enhertu,Immunomedics的Trodelvy。其中的代表产品抗CD30的Adcetris在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28亿美元(同比+32%),抗HER2的Kadcyla则 实现销售收入13.93亿瑞士法郎(同比+42%)。该类药物的优点是能够将抗体的高特异性与细胞毒药物的高杀伤力相结合,对部分肿瘤展现出优秀的疗效,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表:FDA批准上市的ADC类药物(截至2020.09.21),ADC行业授权、合作、并购成为国际创新药热门方向,近期著名ADC国际合作或并购案例:2019年3月,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签订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DS-8201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其中第一三共保留日本的权益,阿斯利康获得 全球其他地区的权益,第一三共全权负责制造和供应;在日本以外的地区,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平均分担开发和商业化的成本及利润。阿斯利康 将向第一三共支付:预付款:13.5亿美元;监管和其他里程碑付款:38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17.5亿美元。2020年7月,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签订抗TROP2抗体偶联药物DS-1062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其中第一三共保留日本的权益,阿斯利康获 得全球其他地区的权益,两家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分摊与DS-1062相关的开发和商业化费用以及利润。第一三共将制造和供应DS-1062。阿 斯利康将向第一三共支付:预付10亿美元的分期付款:3.5亿美元将在协议完成后到期,其中从协议生效之日起12个月后为3.25亿美元,在24 个月后为3.25亿美元;监管里程碑付款最高为10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最高40亿美元。2020年9月,吉利德宣布将以约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mmunomedics,通过手头上约150亿美元现金和60亿美元新发行债务提供资金,后者 主要产品是Trodelvy全球首个上市的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物。2020年9月,MSD与Seattle Genetics签订抗LIV-1抗体偶联药物Ladiratuzumab Vedotin的合作开发与商业化协议,该药物目前正在开发乳腺 癌和其他实体瘤的2期临床试验,合作协议包括评估该药物单药或联合Keytruda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其他表达LIV-1的实体 瘤。Seattle将获得:6亿美元的预付款;MSD以每股200美元的价格对500万股普通股进行10亿美元的股权投资;26亿美元的与进度相关 的里程碑付款;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以50:50的比例共同开发和共享Ladiratuzumab Vedotin的未来成本和利润,Seattle负责美国和加拿大,MSD负责世界其他地区。,ADC的设计思路是将抗体的特异性与小分子的高毒性相结合,拓宽治疗窗是ADC技术前进的目标,ADC类药物的技术关键要点:毒性小分子选择:由于ADC的小分子要求高毒性、亲和性,同时要对多药耐药蛋白(MDR1)介导的外排的低敏感性,导致适用的分子较少, 目前多为auristatins和maytansinoids家族的衍生物,其他小分子的研发多以失败告终。Linker设计:连接抗体和毒素的linker必须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以免毒性小分子释放到血液中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而进入癌细胞后又必须 有效释放毒性小分子进行杀伤。第二代ADC所采用的马来酰亚胺类linker有在血清中早期解离的风险,因而第三代ADC对该风险进行改良。抗体改造:对IgG分子进行改造以使其适合连接药物,并获得尽可能高的均一性。传统ADC所采用的TDC技术(THIOMAB drug conjugates) 有在血液中解离的风险,因而该问题成为新一代ADC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图:ADC的发展逐步拓宽治疗窗,MMAE或MMAF;DM1或DM4通过单抗上的赖氨酸结合减少铰链区半胱氨酸的结合,DAR=2或4(无未结合的单抗)稳定性提升药代动力学提升减缓解离效力提升低抗原表达水平的细胞活性双特异性可能包含分枝linker可能通过正交化学设计,用 药 剂 量,化疗,第二代ADC,第三代ADC,最大耐受剂量,最小有效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最大耐受剂量,最小有效剂量,最小有效剂量,治 疗 窗,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6275,6782,7014,6982,6039,14456538,1846,2196,2773,593168,769,831,914,979,13933522,-50%,0%,50%,0,5000,10000,Kadcyla (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是由靶向HER2的曲妥珠单抗,与微管抑制剂DM1(一种美登素衍生物)通过MCC linker连接而成的 ADC药物。平均每个抗体上连接3.5个DM1。该药物于2013年获FDA批准上市,原研企业为罗氏旗下的Genentech。截至2020年9月,Kadcyla 获FDA批准的适应症为单药治疗:接受过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分别或联合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接受过转移性乳腺癌的前线治疗,或在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后六个月内复发;在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有剩余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2019年,Kadcyla实现销售收入13.93亿瑞士法郎,同比+42%,在罗氏抗HER2抗体组合中占比13%。图:Kadcyla化学结构图:罗氏抗HER2抗体组合历年销售额(百万瑞郎)15000100%,2014,2017,2019,2016Perjeta,2015Herceptin Herceptin YOY,Perjeta YOY,2018Kadcyla Kadcyla YOY,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HER2+乳腺癌,早期/可手术,复发/晚期/不可 手术,系统性全身治疗,新辅助/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化疗,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 疗,目前,罗氏已经凭借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Kadcyla完备构建了包含新辅助/辅助/一线/二线全流程的抗HER2靶向治疗,其中Kadcyla即定位于早期剩余侵袭性病灶的辅助治疗和转移性患者的二线治疗,竞争格局良好,临床刚需强劲。图: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路径曲妥珠单抗(蒽环类之后)T-DM1,Neratinib,曲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卡培他滨,化疗,曲妥珠单抗+紫杉醇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多 西他赛,拉帕替尼+来曲唑(HR+),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无进展生存 期;OS=Overall Survival,总生存期;DOR=Duration of Objective Response,客观 缓解时间),403020100,中位PFS,中位DOR,Kadcyla,中位OS拉帕替尼+卡培他滨,50.0%40.0%30.0%20.0%10.0%0.0%,Kadcyla,拉帕替尼+卡培他滨,25.0%20.0%15.0%10.0%5.0%0.0%,Kadcyla,曲妥珠单抗,100.0%80.0%60.0%40.0%20.0%0.0%,Kadcyla,曲妥珠单抗,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表:EMILIA试验中发生率10%的不良反应情况,案例1:首个实体瘤ADCKadcyla,表:国内HER2-ADC市场空间测算,(注: 此处仅测算每年新发病的增量空间,考虑存量患者的实际空间应更大),我们对国内HER2-ADC类药物的市场空间进行测算,关键假设:根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为30.4万 人/年;乳腺癌中HER2阳性的比例约为25%;乳腺癌早期发现比例相对较高,假设可手术/不可手术的比例为60%/40%;未来随着国产抗HER2药物陆续上市和医保覆盖,抗HER2治疗的渗透率将逐 步提升,假设达到90%; 参考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ORR为45%,因此假设55%的 患者需推进至二线;参考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3年无侵袭 性疾病率为77%,因此假设有残余病灶的比例是30%;在辅助治疗中的潜在竞争对手是来那替尼,竞争相对缓和,假设渗透率为70%;在二线治疗的竞争对手是吡咯替尼、拉帕替尼,竞争相对激烈,假设 渗透率达到50%;用药价格参考曲妥珠单抗,假设二线治疗持续用药为12万元/年;辅助治疗 的用药方案为21天/周期,共14周期,对应用药费用约为10万元;综合以上假设,我们测算国内HER2-ADC用于新发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市场空间约 为8亿元,二线治疗市场空间约为9亿元,合计空间约为17亿元。(考虑到乳腺 癌存量患者较多,实际市场空间应更大),案例2:血液瘤ADC代表Adcetris,图:Adcetris分子结构,图:Adcetris上市后收入情况,Adcetris (Brentuximab Vedotin)结构包括:1)靶向CD30的嵌合IgG1抗体cAC10;2)微管抑制剂MMAE;3)共价连接前两者的、可 由蛋白酶剪切的linker。截至2019.10,Adcetris得FDA批准适应症包 括:联用多柔比星、长春碱和达卡巴嗪一线治疗III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高复发或进展风险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或不适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经历至少 两线多药化疗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联用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强的松一线治疗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sALCL),或其他CD30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包括血 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和其他未另说明的PTCL;至少一线多药化疗失败后的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已经接受过前线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CD30阳性的蕈样肉芽肿(MF);在2011年获批上市后, Adcetris销售额持续增长,其中原研企业Seattle负责美国、加拿大的销售,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28亿美元; 授权武田进行全球其他地区的销售,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527亿日元。,43,178,308,477,13845,145136,229226,276,266301,385,429,527,100%,200%,300%628,0,200,400,600,8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Seattle(百万美元)武田(亿日元)Seattle YOY武田YOY,案例2:血液瘤ADC代表Adcetris,(注:AVD=多柔比星+长春碱+达卡巴嗪;ABVD=多柔 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30%20%10%0%,发生事件比例,疾病进展比例,Adcetris+AVDABVD(注:AVD=多柔比星+长春碱+达卡巴嗪;ABVD=多柔 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0,20,40,60,中位PFS,sALCL的中位PFS,Adcetris+CHPCHOP(注:sALCL=Systemic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PFS=Progression-Free-Survival,无进展生存期; CH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强的 松;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0%,50%,100%,CR,ORR,Adcetris+CHPCHOP(注:CR=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 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客观缓解 率;CH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强的松;CHOP=环磷 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案例2:血液瘤ADC代表Adcetris,表:Adcetris一线治疗IIIIV期CHL不良反应可控(%),案例2:血液瘤ADC代表Adcetris,图:Adcetris适应症亚型占比,8.0%,2.5%,2.7%0.2%0.2%,86.5%,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皮肤CD30+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病蕈样肉芽肿和Sezary综合征,Adcetris已经获批的适应症包括经典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或CD30阳性的蕈样肉芽肿。以上适应症在中国淋巴瘤患者中的占比合 计约为14%。关键假设:,其他 注:病例样本为2010年内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参考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我国淋巴瘤2015年预计 发病率为6.89/10 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末我国总人口13.95亿人,可测算我国淋巴瘤每年新发病约10万人;参考右图,假设CD30-ADC的适用患者占淋巴瘤的比例约为14%;Adcetris临床疗效优秀,但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等适应症有跟抗PD-1类单抗、化疗等竞争的压力,其市场渗透率分别按照40%、50%、60%三种情形进行测算;,参考适应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两个国产PD-1单抗定价,假设 表:抗CD30-ADC市场空间测算年用药费用为12万元;,综合以上假设,取测算范围的中位数,我们预计抗CD30-ADC在国内的 市场空间约为8亿元。,ADC前沿寻踪:POLIVY(polatuzumab vedotin-piiq),Polivy由Genetech研发,于2019.6.10获FDA批准上市;于2018年1月在国内提交临床申请,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于2019.01入组国内首例受试者。适应症: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用于至少在经过两次以上的治疗后复发性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Polivy是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具有抗分裂B细胞的活性。小分子MMAE是通过可裂解的linker共价附于抗体的抗有丝分裂剂。单抗与B 细胞特异性表面蛋白CD79b 结合后,将Polivy内化,并通过溶酶体蛋白酶切割linker,以实现MMAE的细胞内递送。 MMAE结合微管并通过抑制 细胞分裂并诱导凋亡来杀死分裂中的细胞。DAR=3.5。在临床试验GO29365 (NCT02257567)中,Polivy组将ORR提升到了45%,CR提升到了40%。通过不同通路的联合治疗,Polivy有力的赋能了 利妥昔单抗,将患者的应答水平大幅度提升,将有力的巩固罗氏在血液瘤领域的龙头地位。,45%,40%,18%,18%,10%0%,20%,40%30%,50%,ORR,CR,Polivy+BRBR,ADC前沿寻踪:PADCEV(enfortumab vedotin-ejfv),Padcev由安斯泰来/Seattle联合开发,于2019.12.18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先前已在新辅助/辅助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治疗中接受过PD-1/L1和含铂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年患者 。Padcev抗体是针对细胞表面的粘附蛋白Nectin-4的人IgG1。小分子MMAE是一种微管破坏剂,通过蛋白酶可裂解的linker与抗体连接。临床前数 据表明,Padcev的抗癌活性是由于ADC与表达Nectin-4的细胞结合,随后ADC-Nectin-4复合物内化,通过蛋白水解切割释放MMAE,释放破坏 了细胞内的微管网络,随后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DAR=4。在临床试验EV-201 (NCT03219333)中,招募患者中有46%接受过PD-1,42%接受过PD-L1,全部125名患者的ORR达到44%,其中CR有12%,PR为32%。Padcev对于PD-1/L1耐药患者展现出优秀的疗效,在肿瘤免疫大时代中有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44%,12%,32%,10%0%,30%20%,40%,50%,ORR,CR,PR,ADC前沿寻踪:ENHERTU(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nxki),4%,56%,0%,10%,50%40%30%20%,60%,Enhertu由第一三共/阿斯利康联合开发,于2019.12.20获FDA批准上市;于2018.11提交国内临床申请,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于2019.10入组首例国内受试者。适应症:用于治疗接受了两种或多种先前的基于抗HER2的治疗方案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成年患者。Enhertu是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该抗体是人源化抗HER2 IgG1。小分子DXd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可裂解的linker与抗体连接。 与肿瘤细胞上的HER2结合后,Enhertu内化后被溶酶体酶裂解linker释放DXd后,可透膜的DXd会造成DNA损伤和细胞凋亡。DAR=8。在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1 (NCT03248492)中,对于至少接受过2线抗HER2治疗的184名患者,Enhertu将其ORR提升到了60%,其中4% 是CR,取得非常优秀的临床获益,为HER2患者的末线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该药物正在开发针对其他HER2阳性肿瘤的适应症,并与Kadcyla进行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70%60%,ORR,CR,PR,ADC前沿寻踪:TRODELVY (sacituzumab govitecan-hziy),Trodelvy由Immunomedics开发,于2020.4.22获FDA批准上市;于2020.01提交国内临床申请,并在2020.05公示国内IIb期临床试验方案。适应症:用于治疗已接受至少两种先前的转移性疾病疗法的三阴性乳腺癌(mTNBC)的成年患者。Trodelvy是靶向Trop-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Sacituzumab是可识别Trop-2的人源化抗体。小分子SN-38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linker共价 附于抗体。药理学数据表明,Trodelvy与表达Trop-2的癌细胞结合内化,并在随后通过linker水解释放SN-38。SN-38与拓扑异构酶I相互作用并 阻止拓扑异构酶I诱导的单链断裂的重新连接,产生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该药物降低了三阴性乳腺癌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的肿瘤生长。DAR=78。在临床试验IMMU-132-01 (NCT01631552)中,Trodelvy在三阴乳腺癌三线以上治疗的108名患者中实现了33%的ORR,其中3%是CR。Trodelvy的获批上市为这批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获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33%,3%,31%,35%30%25%20%15%10%5%0%,ORR,CR,PR,1、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的“生物导弹”成为热门新方向,2、多种技术改进方案持续优化ADC2.1、寻找新靶点,扩大适应症范围2.2、寻找新毒性小分子,更加高效、安全2.3、优化linker设计,循环稳定瘤内杀伤2.4、均一化DAR等其他改进思路3、国内部分ADC先锋4、投资建议5、风险分析,寻找新靶点,扩大适应症范围,适合ADC药物的抗原靶点需具备以下特点: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低表达或不表达;在细胞表面表达,可接触到循环系统中的抗体;应当是内化抗原,从而在结合后可使ADC药物进入细胞。由于靶点是将药物导向癌细胞的关键,因此新靶点的发现成为ADC拓展新适应症、获取更大市场空间的关键。表:部分新靶点ADC药物研发进展(截至2020.9.21),寻找新毒性小分子,更加高效、安全,由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数量有限,抗体连接的小分子药物数量也有限,同时大分子穿过细胞膜的效率较低,因此能够进入肿瘤细胞内部的毒性小 分子数量有限,这就对小分子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要求较高。由于高毒性的要求,目前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组合ADC的试验多以失败告终, 主流技术路线是采用auristatins和maytansinoids家族的衍生物,进入肿瘤细胞后破坏DNA或者微管从而抑制其增殖。表:部分ADC药物的毒性小分子,优化linker设计,循环稳定瘤内杀伤,图:ADC实现旁观者杀伤原理示意图,理想的ADC药物应当在循环系统中保持稳定,尽可能减少毒性小分子的 脱落以免造成过高不良反应,同时在进入肿瘤之后,又应当有效的释放 毒性小分子以完成杀伤癌细胞的功能,两种目标的平衡则对linker的设 计有很高的要求。目前linker的设计思路有以下几种考虑:可剪切或不可剪切的设计:可剪切:对细胞内的某些环境和酶敏感,如溶酶体蛋白酶或 酸性pH等,ADC在进入细胞后linker断裂释放毒性小分子杀伤 肿瘤;不可剪切:在ADC发生蛋白质降解后释放linker-药物;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的增强和减弱:强化旁观者杀伤:由于肿瘤的异质性,若增强旁观者杀伤能 力,则可对周围抗原表达不同的肿瘤细胞也发挥抗癌效果。弱化旁观者杀伤:对于抗原高表达、均一性较强的肿瘤,则不必采用旁观者效应即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极性: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MDR1基因的表达而产生多药耐药 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带电荷的或亲水的linker可以增强ADC对MDR1+细胞的杀伤能力。,均一化DAR等其他改进思路,图:DAR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ADC的有效性降低,除寻找新的靶点、新的毒性小分子和优化linker设计之外,ADC类药物开发的也有其他的改进思路,如提升药物/抗体比率(Drug-to- Antibody Ratio,DAR)的均一性。若每个抗体上结合的小分子药物数 量波动范围较大,则裸抗体会与ADC竞争结合位点,从而削弱治疗效果; 优化抗体分子与毒性小分子的结合,提升DAR的均一性有利于强化抗肿 瘤效果。,综合来看,ADC技术演化的方向是持续扩大治疗窗,通过更多的新靶点、 新的高效毒性小分子、优化linker设计、均一化DAR等思路来进一步加 强ADC杀伤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和效率,降低不良反应。,1、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的“生物导弹”成为热门新方向2、多种技术改进方案持续优化ADC,3、国内部分ADC先锋3.1、恒瑞医药:广谱抗癌和克服EGFR-TKI耐药潜力的SHR-A14033.2、浙江医药:与Ambrx合作开发me-better潜力的ADC3.3、荣昌生物:国内首个提交上市申请的HER2-ADC3.4、其他ADC概览4、投资建议5、风险分析,国内ADC产业发展趋势,以HER2-ADC为主的Me-too型创新,初步追求差异 化成熟的冷门靶点热门靶点的改进同靶点适应症差 异化,引领全球创新全新靶点探索新一代偶联技术,国内的ADC产业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I.起步阶段(2010-2020):随着Adcetris、Kadcyla等第一批成熟的ADC药物在国外 上市,国内产业界部分先驱开始涉足ADC领域。但这一阶 段的ADC研发多以HER2-ADC为主要方向,有一定同质化 倾向;II.初步追求差异化阶段(2020-):,随着HER2竞争的白热化,部分企业开始布局其他相对成 熟、但竞争格局更理想的靶点,如Trop-2等;在HER2等热门靶点的研发梯队中涌现出具有Me-better潜 力的分子;针对HER2等热门靶点进行适应症差异化;,III.,引领全球创新阶段(未来):国内企业将自主探索全新靶点;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新一代偶联技术,实现更理想的高效、 低毒。,恒瑞医药:广谱抗癌和克服EGFR-TKI耐药潜力的SHR-A1403,c-MET/HGF通路调控异常会促进肿瘤增殖、血管生成、转移和耐药。因而该通路有较高的抗肿瘤成药潜力,已上市的药物包括克唑替尼、Cabozantinib等小分子抑制剂;但是普通结构的抗体会导致c-Met二聚 化,刺激下游信号从而影响抗肿瘤活性,目前尚无成功抗体药上市。 ADC类药物理论上可解决普通抗体在c-Met靶点的成药性问题。同时c- Met高表达的情况在30-50%的肿瘤类型中普遍存在,如肺癌、肝癌、 胃食管癌等,且正常组织表达量很低。抗c-Met的ADC有望成为治疗窗 大、安全性好的广谱抗癌药。恒瑞医药的抗c-Met-ADC药物SHR-A1403于2019年2月入组国内I期临 床首例患者;且该药物于2017年1月获批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表:国内部分开展或获批临床的抗c-Met抗体药物研发进展(截至2020.9.21),恒瑞医药:广谱抗癌和克服EGFR-TKI耐药潜力的SHR-A1403,图:SHR-A1403在肝癌、肺腺癌、胃癌异种移植模型小鼠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3,在临床前动物试验中,SHR-A1403在肝癌、肺腺 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系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ADC相比对照组和裸抗体组显示出更加强大的抑制 肿瘤生长的能力,未来有在多癌种的临床试验中实 现抗肿瘤效果的潜力。资料来源:Chang-yong Yang等SHR-A1403, a novel c-Met antibody-drug conjugate, exerts encouraging anti-tumor activity in c-Met-overexpressing models、(注:HCCLM3=人高转移肝癌细胞系;NCI-H1993=人肺腺癌 细胞系;MKN-45=人胃癌细胞系),对于EGFR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EGFR-TKI治疗普遍存在耐药问题,而大多数耐药肿 瘤细胞中都会过表达c-Met,SHR-A1403则在临床 前动物试验中克服了该耐药问题。未来SHR-1403 有望成为EGFR-TKI耐药后c-Met阳性患者的新治疗 选择。,浙江医药:与Ambrx合作开发me-better潜力的ADC,自2013年开始,浙江医药通过与美国Ambrx公司进行合作进军ADC领域。Ambrx的核心能力是在蛋白质药物研发上突破技术难关并持续创新, 如蛋白质定点共轭技术。该公司开发成功了非天然氨基酸定点插入蛋白质序列的革命性技术,并先后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CHO(中国仓鼠卵巢 细胞)表达系统中取得了成功,使蛋白质定点共轭小分子药物十分容易,从而在安全的前提下使靶向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理论上可以使用该项技 术对已知蛋白质药物重新修饰,生产出具有专利的、优化的新蛋白质药物。跨国制药巨头默克、礼来、施贵宝和Astellas等纷纷与该公司进行相关 产品的技术合作。传统ADC是由疗效和毒性不等的偶联混合物组成。目前,通过定点偶联来获得单一ADC纯品已成为ADC领域新的研发方向。Ambrx的ADC是通 过定点嵌入非天然氨基酸来实现在单克隆抗体上定点、定量接入抗肿瘤的小分子药物,以获得单一的ADC纯品。这相当于在“生物导弹”上精确 地装上了“核弹头”,使得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定向。图:AMBRX研发管线(截至2020.09)图:Ambrx的蛋白质药物化学技术获得最佳的位点和linker-药物,浙江医药:me-better潜力的抗HER2-ADCARX788,2013 年 6 月 14 日浙江医药与美国 Ambrx 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具体协议条款如下:浙江医药获得 Ambrx 开发的 HER2-ADC 药物(ARX788)在中国区域 内的现有专利独占许可,委托药明康德负责临床前、临床研究和生产工 艺开发。浙江医药支付包括在国内获得批准文号前的所有费用和澳大利 亚境内至一期临床完成所需的费用,并承诺建设一个完全符合国际GMP 标准的生产工厂负责该许可产品全球供应。双方各指派 3 名成员 组成联合指导委员会。ARX788 在中国上市后, Ambrx 将按照净销售额不超过20%的比例提 取权益金,截至期限为以下二者较晚的时间点:ARX788 现有专利到期之时;中国首次商业销售后的 20 年。如果 Ambrx 公司依据期临床数据在中国以外直接进行转让或许可; 或者 Ambrx 公司依据期临床数据在中国以外继续独立开发许可产品 并承担一切费用,则根据产品所处的不同阶段,Ambrx 公司将按转让 收入或产品净销售额不超过 20%的比例向公司支付许可费。2018 年 6 月 7 日,浙江医药将全部合同权利义务转让给控股子公司浙 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图:Ambrx的非天然氨基酸结合的ADC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效果,(注:NCI-N87(人胃癌细胞);HCC195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