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222 头豹研究院 |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400-072-5588 2019 年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概览 报告摘要 工业团队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和异性 材料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由 2014 年的 2.8 万 吨增长至 2018 年的 4.6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3.2%。伴随着政策引导,资本注入,中国碳纤维复 合材料企业在技术方面将有较大的提升,未来五年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 达到 13.9%,到 2023 年将达到 8.9 万吨。 热点一: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产业发展 热点二:技术升级将加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 热点三:冲破碳纤维的技术封锁,逐步实现产业化 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性能优势,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不 足,极大地发挥其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优势。早期, 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高精尖领域, 如航空和军用等。 随后,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逐步完善,碳纤维复合 材料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在民航、汽车和建 筑等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当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制造设 备方面逐渐成熟,这将极大地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 产制备流程,加速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发展。中国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相关技术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原丝技 术升级、高效成型技术升级、自动化制造设备升级等方 面。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行业呈现出逐步打破国外产品 和技术垄断的趋势。 自 2000 年以来, 中国碳纤维技术向 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原有的硝酸法原丝制造技术的基础 上,中国已掌握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一步法湿法纺丝 技术, 中国自主研制的部分 T700 碳纤维产品质量已经达 到国际标准。 庄林楠 高级分析师 贾欣莹 分析师 邮箱:csleadleo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工业阀门行业研 究报告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PCB(印制电路 板)行业概览 轻工制造系列行业概览 中国光纤陶瓷插芯行业市场 研究 轻工制造系列深度研究 2019 年中国光纤光缆行业概 览 报告编号19RI0222 目录 1 方法论 . 3 1.1 研究方法 . 3 1.2 名词解释 . 4 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综述 . 6 2.1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 . 6 2.2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历程及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 7 2.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 . 10 2.3.1 产业上游分析 . 10 2.3.2 产业中游分析 . 12 2.3.3 产业下游分析 . 13 2.4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 14 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 15 3.1 驱动因素 . 1 5 3.1.1 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产业发展 . 15 3.1.2 技术升级将加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产业发展 . 16 3.1.3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拓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 . 18 3.2 制约因素 . 1 8 3.2.1 技术壁垒高,中国缺少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的核心技术, . 18 3.2.2 高成本制约碳纤维复合材料大规模使用 . 19 3.2.3 碳纤维生产效率低,产能不足 . 20 4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政策及监管分析 . 22 4.1 行业支持政策 . 22 1 报告编号19RI0222 4.2 行业监管政策 . 23 5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趋势 . 24 5.1 冲破碳纤维的技术封锁,逐步实现产业化 . 24 5.2 循环再利用形式将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 . 2 5 5.3 碳纤维复合材料将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 25 6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26 6.1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 26 6.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 28 6.2.1 山东江山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28 6.2.2 东莞市协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30 6.2.3 无锡威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33 2 报告编号19RI0222 图表目录 图 2-1 碳纤维复合材料分类(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进行划分) . 7 图 2-2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历程 . 8 图 2-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 . 10 图 2-4 碳纤维分类 . 11 图 2-5 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及应用领域. 12 图 2-6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4-1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支持政策 . 23 图 6-1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概述 . 26 图 6-2 江山纤维主要产品 . 29 图 6-3 协创复合主要产品 . 32 图 6-4 威盛新材主要产品 . 34 3 报告编号19RI0222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 从碳纤维原丝生产、 复合材料制备、 航空航天和 汽车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 发展, 扩张, 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 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 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研究院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5 月完成。 4 报告编号19RI0222 1.2 名词解释 基体材料: 指复合材料中作为连续相的材料, 分为聚合物基体、 金属基体和无机非金属 基体等类型。 增强材料:指被基体包容的复合材料的组成部分。根据其性质可划分为有机增强材料、 金属增强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增强材料。 F14A:指 F14 系列中第一种服役的机型,F14 即 F-14 雄猫式战斗机,全称为 F-14 “Tomcat“ Fighter A,是美国海军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优及长程拦截用舰载战斗机。 F35:指 F-35 Lightning II,即 F-35 闪电 II 式战斗机,是一款单座单发动机三军通用 的多用途战斗机,远、近距离空对空战斗能力仅次于 F-22 战斗机。 B-2 隐形轰炸机:指 B-2“幽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隐形战略轰炸机。 聚丙烯腈(PAN)原丝:Polyacrylonitrile,是一种合成的半晶有机高分子树脂。 熔融纺丝工艺: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对通风、洁净、温湿度和中心冷 却吹风温湿度都有较严格的要求。 热压罐成型技术: 指用真空袋密封包裹复合材料胚料, 放入热压罐中, 在加温前先将真 空袋的空气抽空,使树脂固化得到碳纤维制品毛坯的技术。 纤维缠绕成型:指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预浸纱)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 芯模上,然后经固化和脱模等工序获得制品的工艺方法。 拉挤成型: 指在牵引设备的牵引下, 将连续纤维或其织物进行树脂浸润并通过成型模具 加热使树脂固化,来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工艺方法。 液体模塑成型: 指一种将液态单体合成为高分子聚合物, 并在模具中能够同时将聚合物 固化为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 轻量化: 指在保证物体安全性和其他性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轻物体整体质量的过程。 5 报告编号19RI0222 抗扭转刚性:指车身产生变形的难易度。抗扭转刚性越高,车身越难变形。 T300:指碳纤维的品级,也是碳纤维品级的分类标准之一,T 系列是以拉伸强度作为 衡量标准,本报告中出现的“T300” 、 “T700” 、 “T800” 、 “T1000”和“T1100”对应 表示的抗拉强度分别为 3.5GPa、4.9GPa、5.5GPa、6.4GPa、和 6.6GPa。 M35J:指碳纤维的品级,也是碳纤维品级的分类标准之一。M 指高模,J 指高强,数 值越大,模数越高。本报告中出现的“M35J“、“M40J”、“M55J”对应表示的拉 伸模量分别为 350GPa、400GPa 和 550GPa。 二甲基亚砜: 指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 常温下为透明、 无色无臭且具有吸湿性的可燃液 体。 前体材料:指制备碳纤维所使用的原丝,主要有聚丙烯腈(PAN)原丝、沥青纤维和粘 胶丝。 “十二五” : 全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主 要是对 2011 年到 2015 年期间的中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中国国民经济重要 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三五” : 全称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 间跨度为 2016 年到 2020 年。 比强度:指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材料表观密度之比。 比模量:指单位密度的弹性模量,是一种材料性质,又称劲度质量比或比劲度。 1K:K 数指的是碳纤维丝中单丝的根数,1K 碳纤维丝等于 1,000 根单丝。 6 报告编号19RI0222 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综述 2.1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 异型和异性材料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 的新型材料,这些异质、异型和异性材料中,一部分作为基体,另一部分则作为增强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指以树脂、金属、陶瓷和橡胶等材料为基体,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经过 复合制成的结构或功能材料。 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 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 基复合材料和橡胶基复合材料(见图 2-1)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聚合物(俗称树脂)作 为基体,以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所制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化学、交通、医疗和 航空航天等领域;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金属、 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 以碳纤维为 增强材料,通过浸泡、固结所制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体育用品等 领域;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指以陶瓷材料为基体, 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主 7 报告编号19RI0222 要应用于发动机高温部件等领域; 橡胶基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材料为基体, 以碳纤维为增强 材料所制成的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管材、耐磨衬轮和特殊密封件等领域。 图 2-1 碳纤维复合材料分类(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进行划分)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2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历程及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在头豹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进行的访谈调研中, 有资深专家指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 料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碳纤维关键技术的缺失, 如炭化炉等生产设备技术。 除此之外, 中国 碳纤维市场对进口产品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高昂的进口价格和技术封锁使得中国碳纤维复合 材料的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受到限制, 难以实现国产化。 因此, 碳纤维材料的技术突破在碳纤 维复合材料的发展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见图 2-2) : 起步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 :全球碳纤维行业实现了技术突破,日本成功研制出 聚丙烯脂基的连续制备技术, 这一技术的实现极大地推进了碳纤维由实验室向工业 8 报告编号19RI0222 化发展的进程; 成长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日本东丽)研发 出抗拉强度为 3.5GPa 左右的 T300 级碳纤维。日本东丽在实现新产品突破后,通 过不断完善生产工艺,随后对 T300 级碳纤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也加快了碳纤维 在国防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稳步发展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 :日本东丽在 T300 级碳纤维的基础上成功开 发了 T800 级高强中模型碳纤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升。这一时期,碳 纤维在拉伸模量方面也有所进展。 日本东丽研发的 M40 级高模型碳纤维开始投产, 部分企业率先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日本东丽 M50 级的高模型碳纤维也 已进入研发制备阶段; 加速发展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全球碳纤维行业持续进行高性能产品的 研发,日本东丽在 M40 级和 M50 级的基础上开发出高模高强型碳纤维 M50J,高 强高模型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标志着碳纤维材料性能的又一大提升, 也在一定程度 加速了碳纤维材料的产业应用。 图 2-2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历程 9 报告编号19RI0222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正处于技术攻克阶段。 在生产技术方面, 碳纤维复合材 料主要是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 因此上游碳纤维材料的技术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碳纤维复合 材料的发展进程。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碳纤维材料研究,但由于碳纤维生产技术长期 被日美两国所垄断, 中国难以突破日美两国对先进生产制备技术的封锁, 致使中国碳纤维材 料至今仍处于缓慢发展期,核心技术尚未攻克,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现阶段,中国大部分 企业已能够规模化生产 T300 级别的碳纤维产品。对于 T700 级别的碳纤维,中国仅有少数 企业可进行少量生产。 在应用领域方面, “十二五”时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体育设施、工业和 航空航天领域,其中体育设施类大宗商品占据下游应用市场近 50%份额。在新能源和新材 料行业的大力推进下,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十三五” 时期到现在, 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领域增长较快的有风电和汽车领域, 分别占据了下游应用总需求的 15%和 5%。在新能源汽车的推行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加大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从而推动 行业的发展。 10 报告编号19RI0222 2.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链的上游是碳纤维增强材料行业、树脂等基体材料行业; 中游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行业; 行业下游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行业, 包括航空航天、 体育设施、汽车风电等领域(见图 2-3): 图 2-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2.3.1 产业上游分析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上游由碳纤维增强材料行业,树脂等基体材料行业构成: 碳纤维增强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0%以上的高强度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 耐腐蚀、 耐摩擦和耐高温等多种性能。 根据原丝不同, 碳纤维主要可分为聚丙烯晴基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和粘胶基碳纤维; 由于每一根碳纤维都是由数千根碳纤维单丝组成, 因此根据 碳纤维单丝数量的不同又可将碳纤维划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小丝束指纤维单丝数量小于 24,000 根的碳纤维,大丝束指纤维单丝数量大于 48,000 根的碳纤维(见图 2-4) 。 11 报告编号19RI0222 图 2-4 碳纤维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碳纤维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涉及关键生产技术较多, 技术壁垒较高。 目前全球碳纤维 技术主要集中在日本东丽、 日本东邦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日本三菱人造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三 家企业中。 中国碳纤维行业的技术水平与日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导 致碳纤维行业发展缓慢。 头豹通过对复合材料行业协会的专家访谈中得知, 中国碳纤维生产制备的发展主要受限 于原丝的供应。 全球原丝的供应主要集中在日本、 美国和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 中国目前仅 有两家企业具有生产制备实力。 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 中国生产的原丝品质较低, 且产量较 少,一定程度上牵制着碳纤维行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碳纤维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低。 树脂等基体材料 广义而言, 树脂是指可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化学组成结构 成分可分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聚四氟乙烯等。碳纤维复 合材料会保留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的优势,例如碳纤维和环氧树脂二者进行复合制成的材 料,该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超过铝合金,弥补了玻璃钢弹性模量低的缺点。 根据各类树脂性能差异,树脂可被应用在电气、交通运输、机械仪表、航空航天、国防 军工、医疗卫生、建筑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其中,在电气、交通运输、 节能环保和建筑材料等领域发展尤其明显, 下游应用的增加可直接提升中国对树脂的需求水 平。 与此同时, 中国树脂行业正在不断进行升级, 产品逐渐由中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发展, 12 报告编号19RI0222 整体行业研发水平不断提高。 2.3.2 产业中游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的中游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行业。 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 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划分为以树脂、 金属、 陶瓷和橡胶为基体的四 类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些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各异(见图 2-5)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 的强度、 刚度、 耐湿性和成型加工性, 可应用于宇宙飞行器外表面放热层和航空航天结构材 料等方面;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可应用于宇航结构材料、汽车和铁道 等方面; 陶瓷基复合材料有助于改善用于复合的两类材料的韧性并提高机械的冲击性, 可应 用于发动机的高温部件方面;橡胶基复合材料有助于提高器件使用寿命,并改善热疲劳性, 可应用于管材和耐磨衬轮等方面。 图 2-5 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及应用领域 来源:头豹研究院绘制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中, 以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主, 其市场份额占据碳 纤维复合材料市场的 85%,金属基、陶瓷基和橡胶基则总共占据 15%的市场份额。 13 报告编号19RI0222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发展较为缓慢, 一方面是由于受上游原料供应的影响, 中国碳 纤维原丝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致使中国原丝产量有限且品质较低,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长 期受到制约; 另一方面,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在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取得突破, 技术仍有 较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中游的发展对上游行业依赖性较高, 中游产业 的议价能力较弱。 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的产能普遍较小, 生产中的规模化效应较弱, 在 整个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中话语权较轻。 2.3.3 产业下游分析 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应用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体育设施、工业和风电行业等其他领域, 在绿色能源和新型材料发展的带动下,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开始 在汽车和石化领域布局,并进一步加大了在风电领域的产业应用。 “十二五” 时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 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分别 约为 60%、30%和 10%。到“十三五“时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设施、工业和航 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将分别为 45%、25%和 10%,此外还将增加风电和汽车两大应用领 域,占比分别约为 15%和 5%。 从下游需求来看, 体育设施属于大宗产品类,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量长期保持在稳 定水平。根据头豹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体育器材用量约为 1.3 万吨,中 国 2022 年即将承办的冬奥会将加大体育设施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 未来 4 年内需 求将有显著的提升,头豹预计,体育设施领域的市场占比在 2022 年将达到 50%。 除体育设施领域, 下游风电领域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将呈现明显的增幅。 中国不 断加大在低速风机和海上风机的生产研发, 叶片长度不断增长, 由于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 是制造大型叶片的关键材料,风机建设的加强将直接推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领域的应 14 报告编号19RI0222 用。 下游应用领域的增加, 一方面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制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整体 产业链中, 下游需求将直接影响中游的生产, 因此下游在产业链中较为重要, 也因此具有较 强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 应用领域的增加将直接带动需求提升,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推 动作用。 2.4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 中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引导碳纤维行业的发展, 2016 年中国工信部发布 石 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 突破高强碳纤维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级碳纤维产 业化突破。 受上游碳纤维行业的约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较为缓慢。中国已掌握 T300 级碳 纤维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可基本实现国产化, 但碳纤维复合材料则仍主要应用于中低端 产品。根据头豹数据显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由 2014 年的 2.8 万吨增长至 2018 年的 4.6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13.2%。伴随着政策的持续引导,资本不断注入,中 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在技术方面将有较大的提升, 下游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直接带动中国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增长。 据头豹预计, 未来五年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的年复 合增长率将达到 13.9%,到 2023 年将达到 8.9 万吨(见图 2-6) 。 15 报告编号19RI0222 图 2-6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量,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fsTEAM 软件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3 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驱动与制约因素 3.1 驱动因素 3.1.1 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产业发展 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性能优势, 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不足, 极大地发挥其基体材料和增 强材料的优势。早期,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高精尖领域,如航空和军用等。随后,碳纤 维复合材料生产工艺逐步完善, 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并在民航、 汽 车和建筑等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用航空领域和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为 例,其表现如下: 在军用航空领域, 由于具有高强和质轻的优良性能, 碳纤维已成为军用航空领域必不可 少的战略基础材料。 军用航空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不断扩大的碳纤维复 合材料应用比例。从全球市场来看,上世纪 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初,在美国第三代战斗机 F14A 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占比仅有 1%,主要用在飞机次承力部件,如垂尾翼、平 16 报告编号19RI0222 尾翼、 方向舵等。 随后, 在美国的第四代战斗机 F35 上,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占比已经高 达 36%,在美国 B-2 隐形轰炸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占比更是高达 50%,碳纤维复合材 料逐渐被应用于军用飞机中较大的非承力部位, 比如整个机身、 机头以及机翼等部分; 从中 国市场来看,复合材料在军用航空领域用量占比也相对较高,例如中国直-9 型直升飞机机 身上使用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用量已经达到了 50%。由此可见,碳纤维复合材 料用量占比的扩大体现了下游应用市场对其需求的增加。 在民用航空领域, 由于飞机自重的增加将直接提升耗油量进而增加飞机的碳排放量, 而 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的使用降低了飞机的重量, 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飞机的碳排放量。 中国民 航局在 “十三五”节能减排的规划中指出:到 2020 年建成绿色民航标准体系,实现民 航营运绿色化, 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因此, 采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可实现飞机 轻量化, 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这一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的 应用,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下游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9 年发布 的中国 2018 年民航统计公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中国民航全行业运 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为 3,639 架,比上年底增加 343 架。中国飞机数量的增加也将为碳纤 维复合材料下游提供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应用场景。 3.1.2 技术升级将加速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产业发展 当下, 碳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