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0-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 -青海篇 2020.12.【】 -1-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 -青海篇 联合资信 公用评级二部 唐 嵩 章 进 报告概要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965.95 亿元,居全国第30位;人均GDP为4.90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青海省经济总量及 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居末,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整体经济实力弱。近三年,青海 省经济保持增长,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 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发展趋势较好。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海 省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 2019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国排名第30位,财政自给程度低,自身财 政实力较弱,上级补助收入是财政总收入的主要来源。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及财政实力分 化明显,发展相对不均衡,呈现“北强南弱”“省会独大”的格局。近三年,青海省各 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呈快速上升趋势,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债务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地 区,各州市债务负担处于较低水平,但省本级政府债务规模大,青海省债务负担重。从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看,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偿债能力一般,其他各州债务余额小, 偿债能力强。 企业层面,青海省发债的城投企业数量较少,存续城投债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2019 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有所下降,各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弱,债 务偿还主要依赖外部筹资。2020年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省投”) 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国投”)相继出现信用风险事件, 青海省企业融资环境和再融资能力受到一定负面影响。2022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存续 债券集中到期规模大,需关注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交投”)和西宁 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城投”)的集中兑付压力以及区域融资环境恶 化对地区信用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 -2- 一、青海省经济及财政实力 1青海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72019年,青 海省经济保持增长,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期,青海省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仍 占据主导地位。2020年前三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海省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 投资增速均有所下降。 青海省简称“青”,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 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 带。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源头”,拥有国内最大的内陆 咸水湖青海湖,全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年径流总量611.23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除水资源 外,青海省盐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共发 现矿产种类135种,在已探明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 盐(氯化镁和硫酸镁)、钾盐、锂矿、锶矿、石棉矿等11种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位, 25个矿种排在全国第三位;煤炭资源保有量73.19亿吨,石油资源保有量7955.80万吨。 路网方面,截至2019年底,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2356公里,同比增加57公里,其中 高速铁路21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83761公里,同比增加16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451公里。 经济运行方面,近年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72019年,青 海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642.80亿元、2865.23亿元和2965.95亿元,GDP 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7.3%、7.2%和6.3%;2019年青海省GDP总量居全国第30位, 仅超过西藏自治区,GDP增速高出全国增速0.2个百分点。20172019年,青海省人均 GDP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全国第23位。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 年的9.1:44.3:46.6调整为2019年的10.2:39.1:50.7,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近三年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9年青海 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较上年增长5.0%,与全国增速接近。 产业发展方面,青海省依托丰富的盐湖、矿产、水和新能源资源,形成了资源依托 型产业体系,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加工、电力生产等支柱产业 在全省工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青海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以新能源、 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工业经济布局向高质量、循环利用方向发展,产业 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9年,青海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17.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 增长8.9%,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3- 盐湖化工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生物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煤化工产业增加 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新能源产业方面,青海省光伏、 风电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近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青海省电网新能源新增装机容 量354.87万千瓦,同比增长28.88%。 近年来,青海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高原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青海 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现有三江源、青海湖、 昆仑山、塔尔寺等世界级旅游资源11处,国家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29家。2019 年,青海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80.17万人次,同比增长20.8%;其中,接待国内游 客5072.8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接待入境游客7.31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年 实现旅游总收入561.33亿元,同比增长20.4%。金融业方面,2019年,青海省金融业 实现增加值262.96亿元,增长0.6%。2019年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46.62 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463.86亿元,增长7.3%;非金融企 业存款余额1416.73亿元,下降1.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39.76亿元,较上年底 增长0.9%。其中,住户贷款余额939.38亿元,增长30.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 款余额5688.35亿元,下降2.9%。 2020年19月,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2170.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增速 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9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 加值844.03亿元,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94亿元,下降0.5%。青海省2020 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增速较2019年全年下降6.3个百分点,高于 全国(-3.1%)1.8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对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 表1 20172019年及2020年19月青海省主要经济数据 项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19月 GDP(亿元) 2642.80 2865.23 2965.95 2170.13 GDP增速(%) 7.3 7.2 6.3 1.2 三次产业结构 9.1:44.3:46.6 9.4:43.5:47.1 10.2:39.1:50.7 - 人均GDP(元) 44348 47689 4898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10.3 7.3 5.0 -1.3 城镇化率(%) 53.07 54.47 55.52 -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表2 2019年全国各省市主要经济数据对比 项目 GDP GDP增速 人均GDP 亿元 排名 % 排名 元 排名 广东省 107671.07 1 6.2 16 94172 6 江苏省 99631.52 2 6.1 20 123607 3 山东省 71067.50 3 5.5 26 70653 10 -4- 浙江省 62352.00 4 6.8 11 107624 4 河南省 54259.20 5 7.0 10 56388 17 四川省 46615.82 6 7.5 7 55774 18 湖北省 45828.31 7 7.5 8 77321 8 福建省 42395.00 8 7.6 5 107139 5 湖南省 39752.12 9 7.6 6 57540 14 上海市 38155.32 10 6.0 22 157300 2 安徽省 37114.00 11 7.5 9 58496 13 北京市 35371.30 12 6.1 21 164000 1 河北省 35104.50 13 6.8 12 46348 27 陕西省 25793.17 14 6.0 23 66649 12 辽宁省 24909.50 15 5.5 27 57191 15 江西省 24757.50 16 8.0 4 53164 21 重庆市 23605.77 17 6.3 14 75828 9 云南省 23223.75 18 8.1 2 47944 25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237.14 19 6.0 24 42964 29 内蒙古自治区 17212.50 20 5.2 28 67852 11 山西省 17026.68 21 6.2 17 45724 28 贵州省 16769.34 22 8.3 1 46433 26 天津市 14104.28 23 4.8 29 90400 7 黑龙江省 13612.70 24 4.2 30 36183 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3597.11 25 6.2 18 54280 20 吉林省 11726.82 26 3.0 31 51851.5 22 甘肃省 8718.30 27 6.2 19 33200 31 海南省 5308.94 28 5.8 25 56507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3748.48 29 6.5 13 54500 19 青海省 2965.95 30 6.3 15 48981 23 西藏自治区 1697.82 31 8.1 3 48902 24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青海省财政实力及债务情况 2019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国排名第30位,仅超过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有所下降,整体稳定性一般,财政自给率较低,财政实力较弱;近 年来,青海省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持续增长,且规模较大,是青海省财政总收入的主要 来源。青海省政府负债率在全国排名第31位(按照债务负担轻重排序),政府负债水 平高,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重;青海省政府债务率在全国排名第26位(按照偿债能力强 弱排名),偿债能力较弱。 20172019年,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增长,同口径增速分别为9.30%、 10.85%和3.40%,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第30位,仅超西藏自治区。 20172019年,青海省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4.72%、75.30%和 -5- 70.4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一般。同期,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逐年增长,财政 自给率波动下降,整体财政自给能力弱。20172019年,青海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 长,年均复合增长71.36%,但整体收入规模仍较小。青海省经济和财政实力较弱,财 政收支缺口较大,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弥补其收支差额,上级补助收入成为青 海省财政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2019年,青海省获得的上级补助收入稳步增长,2019 年为1333.04亿元。2020年19月,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1.58亿元,较去 年同期增长1.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2.9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0%。 表3 20172019年及2020年19月青海省主要财政数据 项目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19月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246.20 272.89 282.25 351.5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9.30 10.85 3.40 1.20 税收收入(亿元) 183.96 205.49 198.70 161.70 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74.72 75.30 70.40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亿元) 1530.40 1647.43 1863.67 1352.90 财政自给率(%) 16.09 16.56 15.14 - 政府性基金收入(亿元) 83.50 136.85 245.20 - 上级补助收入(亿元) 1117.21 1231.12 1333.04 - 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亿元) 1512.57 1763.20 2102.13 - 债务率(%) 103.55 106.66 112.99 - 负债率(%) 57.23 61.54 70.88 - 注:1.2020年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含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债务转贷收入等,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增速也是按照加总计算 2.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3.地方政府债务=政府一般债务+政府专项债务 4.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100% 5.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0%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年,青海省政府债务余额持续增长,分别为1512.57亿元、1763.20亿 元和2102.13亿元。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政府债务余额居全国第29位。20172019 年,青海省负债率逐年上升,分别为57.23%、61.54%和70.88%;2019年,青海省负债 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最末(按照债务负担轻重排序),政府负债水 平高,债务负担重。同期,青海省政府债务率分别为103.55%、106.66%和112.99%,政 府债务率逐年增长;2019年,青海省债务率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 26位(按照偿债能力强弱排序),偿债能力较弱。 表4 2019年全国各省市主要财政及债务数据对比 项目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财政自给率 政府债务余额 负债率 债务率 亿元 排名 % 排名 亿元 排名 % 排名 % 排名 广东省 12654.53 1 73.16 3 11948.95 4 11.10 1 57.55 6 -6- 江苏省 8802.36 2 70.01 5 14878.38 1 14.93 5 73.48 9 上海市 7165.10 3 87.60 1 5722.10 18 15.00 6 54.58 3 浙江省 7048.58 4 70.11 4 12309.31 3 19.74 10 55.36 4 山东省 6526.71 5 60.77 7 13127.50 2 18.47 9 80.92 14 北京市 5817.10 6 78.52 2 4964.06 22 14.03 2 54.16 2 四川省 4070.83 7 39.34 19 10577.00 5 22.69 14 78.85 12 河南省 4041.89 8 39.77 18 7910.10 13 14.58 3 62.29 7 河北省 3738.99 9 45.00 11 8753.87 9 24.94 16 83.21 15 湖北省 3388.57 10 42.52 15 8039.98 11 17.54 8 78.11 11 安徽省 3183.00 11 43.06 14 7936.40 12 21.38 12 79.89 13 福建省 3052.93 12 60.12 8 7033.91 15 16.59 7 99.13 21 湖南省 3007.10 13 37.43 21 10174.56 6 25.60 18 104.95 23 辽宁省 2652.40 14 46.17 10 8885.09 8 35.67 23 137.06 30 江西省 2486.50 15 38.84 20 5351.00 20 21.61 13 69.00 8 天津市 2410.41 16 67.79 6 4959.30 23 35.16 22 113.45 27 山西省 2347.56 17 49.81 9 3511.89 26 20.63 11 56.72 5 陕西省 2287.90 18 40.01 17 6531.95 16 25.32 17 96.51 20 重庆市 2134.88 19 44.04 12 5603.70 19 23.74 15 89.43 16 云南省 2073.56 20 30.63 23 8108.00 10 34.91 21 108.43 25 内蒙古自治区 2059.69 21 40.38 16 7307.45 14 42.45 28 136.77 2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11.89 22 30.97 22 6328.42 17 29.80 19 95.82 18 贵州省 1767.47 23 29.71 24 9673.38 7 57.68 30 148.47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577.63 24 29.68 25 4972.43 21 36.57 25 91.54 17 黑龙江省 1262.76 25 25.20 28 4748.60 24 34.88 20 96.00 19 吉林省 1116.95 26 28.40 27 4344.83 25 37.05 26 106.63 24 甘肃省 850.49 27 21.52 29 3116.60 27 35.75 24 76.92 10 海南省 814.14 28 43.80 13 2230.70 28 42.02 27 102.54 22 宁夏回族自治区 423.58 29 29.45 26 1658.63 30 44.25 29 115.79 28 青海省 282.25 30 15.14 30 2102.13 29 70.88 31 112.99 26 西藏自治区 221.99 31 10.15 31 251.39 31 14.81 4 11.12 1 全国中位数 2410.41 - 40.38 - 6531.95 - 24.94 - 89.43 - 全国均值 3260.64 - 44.16 - 6872.96 - 28.38 - 87.99 -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1 20172019年全国各省市政府负债率变化情况 -7-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2 20172019年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债务率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及财政实力 1青海省各州市经济状况 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相对不均衡,呈现“北强南弱”“省会 独大”的格局。除海北州和玉树州外,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发展较快,西宁市、 -8- 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实力位列青海省前三,西宁市作为省会城市和全省经济中心,GDP 规模远超其他州市。 青海省共辖8个州市,按区域地理位置划分,北部区域包括西宁市、海东市、海西 州和海北州,南部区域包括海南州、黄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从区域发展角度看,省 会西宁市所在的北部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强于南部区域,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分化。 经济实力方面,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经济实力较强,位列全省前三名。从GDP 规模来看,省会西宁市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州市,2019年西宁市GDP总量超过千亿元, 占全省经济总量的46.63%,前三名经济总量占全省的85.53%,头部聚集效应明显。其 他五个州市中,海南州和黄南州受益于省会经济辐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2019年GDP 规模均过百亿;海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2019年GDP均未超过100亿元。 从GDP增速来看,2019年,除海北州和玉树州外,其他州市GDP增速均达到7.00% 及以上,海北州和玉树州的GDP增速分别为3.30%和5.10%。整体看,除海北州和玉树 州外,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发展较快。 从人均GDP看,海西州和西宁市人均GDP分别为12.82万元和5.79万元,位列全 省前二。其他州市人均GDP均未超过4.00万元,最高为海南州(3.66万元),最低为 玉树州(1.42万元)。 表5 2018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GDP及增速情况 地级市/州 GDP GDP增速 人均GDP 亿元 排名 % 排名 万元 排名 西宁市 1382.89 1 7.50 2 5.79 2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666.11 2 7.50 2 12.82 1 海东市 487.73 3 7.00 6 3.28 5 海南藏族自治州 174.66 4 7.10 5 3.66 3 黄南藏族自治州 100.95 5 7.70 1 3.60 4 海北藏族自治州 91.70 6 3.30 8 3.22 6 玉树藏族自治州 59.82 7 5.10 7 1.42 8 果洛藏族自治州 46.18 8 7.20 4 2.20 7 注: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GDP为测算值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青海省各州市财政实力及债务情况 青海省各州市财政实力呈“北强南弱”格局,整体分化明显。近三年青海省各州市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有所下降,财政自给能力弱。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呈快 速上升趋势,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债务规模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各州市债务负担处 于较低水平;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偿债能力一般,其他各州债务余额小,偿债能力 强。 -9- (1)财政收入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较大,全省仅西 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2019年达到101.79亿元,超过其他州市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总和。具体来看,海西州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49.52亿元,较上年下降 9.10%,收入规模位列全省第二;南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较低,仅海南州 超过10.00亿元,其他三个州均不足4.00亿元,青海省各州市财政实力呈“北强南弱” 的格局。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来看,2019年仅西宁市、海东市和黄南州为正,其他 州市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受益于低基数,黄南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最高,达到10.20%; 西宁市和海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9.50%和9.03%。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 构来看,2019年除海南州外,其他州市的税收收入占比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全省仅 西宁市和海西州的税收占比超过70%。整体看,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 有所下降,非税收入占比有所提升。 图3 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率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4 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税收收入及占比情况 -10-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西宁市和海东市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较大,且呈快速增长 趋势。2019年,西宁市和海东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167.87亿元和39.37亿元,分别 较2018年增长104.89%和107.23%。从集中度来看,20172019年,西宁市和海东市 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数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91.33%、90.39%和96.47%,头部集聚效应 明显。 图5 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情况 注:未获取黄南州20172019年、海南州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数据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财政自给率 -11- 财政自给率方面,2019年西宁市和海西州财政自给率超过30%,分别为31.03%和 30.27%;其他州市均未超过10%。总体看,青海省各州市财政自给能力弱,对上级补助 收入的依赖大。 图6 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财政自给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债务情况 从债务层面看,青海省本级政府债务规模大,各州市债务余额差异较大。2019年底, 青海省本级政府债务余额1371.10亿元,占全省债务余额的65.22%。同期,西宁市、海 东市和海西州政府债务余额合计643.92亿元,相当于其他5个州政府债务余额的7.39 倍。具体来看,西宁市、海东市和海西州政府债务余额均超过百亿,其中西宁市政府债 务余额最大,2019年底为357.08亿元;其他5个州中,海北州政府债务余额相对较高, 2019年底为22.83亿元。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果洛州政府债务余额增长最快,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1.16%。 图7 20172019年底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12-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债务负担方面,近三年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负担有所加重。具体来看,青海省各 州市中海东市政府负债率最高,2019年底为30.07%,较上年底增加1.40个百分点。除 海东市外,其他各州市政府负债率均未超过30%,西宁市相对较高,2019年底为25.82%; 海南州债务负担最轻,2019年底政府负债率为12.36%。总体看,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 务负担处于较轻水平,但省本级政府债务规模大,青海省债务负担重。 图8 20172019年底青海省各州市政府负债率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偿债能力方面,受益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快速增长,西宁市近三年末政府债务率持 续下降,2019年底为76.41%,较2018年底下降3.96个百分点。除西宁市外,其他6 个州市(不含黄南洲)近三年末政府债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底,海西州政府债务 -13- 率最高,为88.82%;海北州、海南州、果洛州和玉树州政府债务率在10%30%之间。 整体看,西宁市、海西州和海东市政府债务率较高,偿债能力一般,其他各州政府债务 余额小,偿债能力强。 图9 20172019年底青海省各州市政府债务率情况(单位:%) 注:未获取黄南州20172019年、海南州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数据,各期末政府债务率无法计算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三、青海省城投企业偿债能力 1青海省城投企业概况 青海省发债的城投企业较少,存续城投债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2020年青海省投和 青海国投相继出现信用风险事件,推升了青海省区域信用风险,区域城投企业融资环境 和再融资能力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20172020年9月底,青海省内存续城投债规模波动增长,分别为86.00亿元、81.20 亿元、113.70亿元和150.70亿元。截至2020年9月底,青海省内有存续城投债的城投 企业共5家,其中省级城投企业1家,地市级城投企业3家,园区城投企业1家。青海 省下辖的7个州市无存续城投债,省本级和西宁市存续的城投债余额相对较大,2020年 9月底分别为59.60亿元和64.00亿元,合计占青海省存续城投债余额的82.02%。 截至2020年9月底,青海省有存续债的城投企业中3家主体级别为AA + ,分别为 青海交投、西宁城投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经 开”);1家主体级别为AA;1家主体级别为AA - 。总体看,青海省城投企业中AA + 占比高,且集中于省本级和西宁市。2020年以来,青海省国资委下属的青海省投和青海 国投相继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区域信用风险暴露增加,城投企业融资环境和再融资能力 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14- 表6 青海省各级政府存续城投债情况(单位:亿元) 区划 企业名称 2017年底 2018年底 2019年底 2020年9月底 省本级 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59.60 59.60 59.60 59.60 西宁市 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0.00 10.00 31.00 64.00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0.00 0.00 16.30 22.30 海西州 格尔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8.40 5.60 2.80 2.80 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8.00 6.00 4.00 2.00 合计 175.00 115.40 147.90 184.90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青海省城投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有所下降,西宁城投和西宁经开债务负担显 著高于其他城投企业。各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较弱,债务偿还主要依赖外部 筹资,随着债务逐步到期,城投企业偿债压力持续加大。2022年发债城投企业存续债 券集中到期规模大,需关注区域融资环境变化以及青海交投和西宁城投集中兑付情况。 从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来看,2017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资产负债率和 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底,西宁城投和西宁经开资产负债率分别 为67.25%和62.59%,债务负担显著高于其他城投企业,债务负担较重。 表7 20172019年青海省各州市发债城投企业债务负担情况(单位:%) 区划 企业名称 资产负债率 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省本级 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52.34 50.12 46.44 38.14 35.89 34.38 西宁市 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66.44 66.70 67.25 54.91 53.04 53.94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2.03 65.03 62.59 49.99 52.85 48.66 海西州 格尔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8.79 33.88 24.92 25.29 28.16 23.83 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24.48 37.90 37.81 15.14 25.56 32.19 合计 54.87 55.75 53.75 42.35 42.21 41.32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172019年底,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均值分别为3.90倍、1.43 倍和0.65倍,呈持续下降趋势,发债城投企业整体流动性逐步趋紧。具体来看,2019 年底,青海交投和格尔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尔木投控”)货币资金均同 比大幅下降,货币资金/短期债务指标降幅较大;除格尔木投控外,其余四家发债城投企 业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均小于0.90倍,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较弱。 2017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全部债务的均值分别为0.24 倍、0.22倍和0.28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对全部债务的覆盖程度较低,债务偿还对外部 筹资依赖较大。从筹资活动净现金流状况来看,2018年以来,随着融资政策的收紧和市 场信用风险的抬升,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呈净流出态势,其中青海交投 -15- 和西宁经开筹资活动净流出规模大。 从筹资活动后净现金流来看,2018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筹资活动后净现 金流表现为大额净流出。具体来看,青海交投和西宁经开筹资活动后现金流出规模较大, 对外筹资压力较大。 表8 未来三年青海省城投企业到期债券规模(单位:亿元) 区划 企业名称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省本级 青海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5.00 44.60 0.00 西宁市 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6.00 29.00 5.00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00 6.30 0.00 海西州 格尔木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0.00 0.00 0.00 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2.00 0.00 0.00 合计 29.00 79.90 5.00 注:到期债券规模包含回售行权部分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集中偿付压力方面,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未来三年(20212023年)到期债券规模 分别为29.00亿元、79.90亿元和5.00亿元,其中2022年到期债券规模大,青海交投和 西宁城投集中偿付压力大。 四、总结 总体看,近年来青海省经济保持增长,但经济总量和财力规模在全国排名居末,省 内各州市经济和财政实力分化明显,地区发展相对不均衡,呈“北强南弱”“省会独大” 的格局。青海省发债的城投企业数量较少,存续城投债规模较小,2019年青海省发债城 投企业债务负担有所下降,各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弱,债务偿还主要依赖外 部融资。2020年青海省投和青海国投相继出现信用风险事件,青海省企业融资环境和再 融资能力受到一定负面冲击,需关注青海交投和西宁城投的集中兑付压力以及区域融资 环境恶化对地区信用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