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A股市场规则研究系列第二篇:IPO定价强者红利背后的制度、本源与演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证券研 究报 告 策略专 题 年 月 日 策略专题 证 券 分 析师 吴开达 资 格编号 : 邮 箱: 研究助理 相关研究 中 止增加 发行稳 定, 询 价关 注信 安 世纪 周观 新股 年 月 第 周 , 开 弓之箭 : 制度变 迁与 展望 股 市 场 规 则 研 究 系 列 开 篇, IPO 定价 强 者 红利 背 后 的制 度 、 本源与演进 A 股 市场规则研究系 列 第二篇 投 资要 点: 本 报 告 导读 : 注 册制改 革,网 下配售 再度兴 起,我 们基于 定价 能力 筛选出 家机 构与产 品, 分享 强者 红利 。 而背后 是 股 定价 制度 年螺旋渐 进 式 市 场化改革 , 我们进一 步 探究 红利分 配机制 与配售 收益 本质来 源 ,并 对规则 演进 趋 势进行 思考 。 IPO 定价 强者: 配售分配与红利 分享。 红 利 来 源 于注册 制 配 售 份 额 大 幅 向 网 下 倾 斜 ,询价 入围式 制度安 排下, 买方市 场中投 资者 定 价能力 成为配售 分配 的 关 键 。 询价 整体入 围率维 持稳定 , 参与 户数大 增且滞 后于收 益峰值 。 科创 板 入围 率基 本 维持在 附 近; 参 与户数 从 年 月的 家 左右上 升至 年 月 家 左 右 ,但增 量放缓。 、 两 阶段 询价户 数显著 跃升, 背后 驱 动分别 为科创 板新股 涨幅超 预期和 发行规 模大幅 提升。 分享红 利, 我们 基于 定 价能力 筛选出 家机 构,并 结合入 围率 、 产 品规 模 、 最大 回撤 等筛选 基金产品 。 追本溯源:“ 限价- 竞价- 限价- 竞价”的 制 度 改革 路径。 我国 定价 经历了 “限价 竞价 限价 竞价 ” 的 反复 演变, 是 “摸着石 头过河 ” , 不断 优化的 过程。 审 批制下 , 我国 发行 价格大 多数时 候都面 临管制 ,行政 化色彩 浓厚 新 股定价 管制主 要 采 用的方 式为固 定市盈 率( 年 ) 和 相对固 定市 盈率( 年) ; 核 准制下 , 逐渐 引入询 价机制 并不断 改善, 询价制 在实施 之初就 有很强 的 约束,为 了 提高 定价 效率, 我国 也在不 断的修 改和完 善这一 制度; 注册制 下, 股注 册 制改革 有序推 进, 采取了市 场化的 询价 制度 , 打破 了定价 上轨 , 推动 了 的 合理定 价和资 本市场 的价值 发现。 周 期 轮 动: 配售 价 量驱 动 打新 产 品 兴衰 。 新股询价参 与 数 量滞后 于 打新 收益周 期, 并 受风险 偏好影 响, 呈周期性 变化 。 历史 上打新 产品 曾 次 兴起 , 核心 驱动 是配售 价 量变化 :价 , “赢 者诅咒” 和“弹 簧效应” 使得“ 新股 不败” 长期存 在;量, 总 量 上体现 为 融资规 模, 结构上 体现为 网下参 与询价 投资者 的获配 比例。 打新 赔 率近几 年来看 , 大 多情况下 由 “ 量” 来决定 。 年 银行理 财产品 凭借资 金优 势, 大量参 与新股 申购; 年初 重 启、 发行 抑价、 网 下向 类倾斜, 打新基 金 兴起; 年 新股发 行数量 破纪录 , 底仓 门槛提 高, 打 新红利 再现; 年 月科 创 板开闸 ,配售 比例大 幅向网 下倾斜 ,打新 基金数 量大幅 增加。 演进趋 势: 当 下掣 肘 与长 期 方向。 定价市 场化是 改革 方向, 当前仍 存在一 定局 限 性, 体 现为 “ 新股不 败” 的 效率损 失和 “ 买方市 场” 的 趋同行 为。 他 山之石 , 港 股 采用累 计投标 定价和 固定价 格的混 合发行 机制, 美 股采 用累计 投标定 价机制, 其 中 累计投 标定价 机制, 一 方面 要求严 格的信 息披露, 另一 方面则 要求市 场定价 效率 较 高,以 充分发 挥资本 市场的 价值 发 现功能 。 股 定价制 度未来 改革的 方向 是 增强承 销商的 定价和 分配权 , 以有 效激励 竞争, 并 进一 步完善 卖空机 制, 但 需与 市场 发展 相匹配 ,短期 内更可 能针对 性、渐 进式制 度优化 。 风 险 提 示: 流动性 大幅收 紧; 节奏 不及预 期;发 售制 度变革 。策略专题 2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内 容目 录 定 价 强者 :配售 分配与 分享红 利 . 入 围 仍稳定 , 询 价配 售市场 兴起 . 筛选 定价 强者,分 享红利 . 追 本溯 源 : 限价 竞价 限价 竞价 的 定价制 度改 革历程 . 审 批 制下, 行政色 彩浓厚 的 定 价发行 . 固 定市 盈率发 售机制( 年) . 上 网 竞价 发行( 年) . 核 准 制下, 询价 机制 的引入 和完善 . 突 破市 盈率限 制( 年) . 询 价制 的引入 和完善( 年末) . 注 册 制下, 市场 化询 价的试 验田 . 周 期轮 动: 配售价量 驱动打 新产品 兴衰 . 历 史 上打新 产品曾 次兴 起 . 年 银 行理财 产品 大量参 与新股 申购, 收益率 可观 . 年初 重 启、发 行抑价 、网下 向 类 倾斜 . 年 打 新 底仓门 槛提高 ,新股 发行数 量创新 高,打 新红利 再现 . 年 月 科 创板开 闸, 融资规 模提升 ,配售 比例大 幅向网 下倾斜 . 打 新 产品兴 衰滞后 于打新 收益周 期,背 后核心 是 配售 量价变 化 . 参 与询 价配售 户数滞后 于打新 收益周 期,并 受风险 偏好影 响,呈 周期性 变 化 . 赢 者诅 咒 和制 度设置 使得打 新策略 长期存 在 . 价 决定 胜率 , 并和 量 一 起共同 决定了 赔率 . 演 进趋 势:当 下掣肘 与长 期方向 . 新 股 不败 的 效率损 失和 买 方市场 的趋同 动机 . 新 股不 败 使得 询价入 围更为 关键 . 平 均配 售无法 有效激励 竞争 , 形成 买方 市场 下的 趋同行 为 . 定 价 过程 ,相关方 追求各 自目标 函数最 大化可 能引发 一定利 益博弈 . 成 熟 市场机 构投资 者比例 大,定 价经验 丰富, 倾向于 询价配 售 . 港 股采 用累计 投标定价 和固定 价格的 混合发 行机制 . 美 国机 构投资 者占比高 ,采用 累计投 标定价 机制 . 长 期 增强承 销商定 价、分 配权, 短期针 对性优 化制度 . 增 强承 销商自 主配售权 ,激励 竞争, 是打破 趋同报 价的有 效手段 .策略专题 3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发行的 三高 问题 , 还需 进一步 完善卖 空机制 . 定 价 制度 与市场适 配,短 期仍需 针对性 制度优 化 . 风 险提 示 .策略专题 4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 表目 录 图 :科 创板 月 参与户 数达 万户 . 图 :创 业板 月 平均参 与户 数接近 户 . 图 :科 创板 类 不同 规模基 金打新 收益受 新股涨 幅、发 行规模 、中签 率等影 响 . 图 :主 动增强 型产品 规模、 收益率 、回撤 控制对 比. 图 :绝 对收益 型产品 规模、 收益率 、回撤 控制对 比. 图 :固 定市盈 率制度 下,发 行市盈 率较低 ,抑价 率较高 . 图 :相 对固定 市 盈率 ,一般 在 倍之 间浮动 . 图 : 年 突破市 盈率限制 后,新 股涨幅 (抑价 )反而 提升, 但随后 高开低 走 . 图 :市 场化定 价阶段 ,抑价 率大幅 降低 . 图 : 年 改革 后,新股 破发数 量大幅 上升 . 图 : 年 规模大 幅提高 ,打新 产品火 热 . 图 : 大量 打 新投资 者入场 ,中签 率下滑 . 图 : 年后 新股上 市首日 涨跌幅 迅速下 滑,打 新收益 降低 . 图 : 年 月 年 月 ,新股 上市平 均可获 个 一字板 ,平均 涨幅 . 图 : 年初 重启 后, 募资规 模大幅 提升 . 图 : 年 重启, 类 中签率 处于历 史高位 . 图 : 年新 股发行 数量 家 , 创历 史新高 . 图 : 打新基 金数量 滞后于 打新收 益,呈 周期性 变化. 图 : 年 风险 溢价率中 枢抬升 ,打新 策略相 对性价 比凸显 . 图 : 基于信 息不对 称导致 的 定 价抑价 . 图 : 限价发 行新股 呈低发行 ,高 开板日 . 图 : 限价发 行新股 上市涨 幅显著 高于市 场化定 价新股 . 图 : 限价新 股 弹簧效 应 更强 , 需 要更长 时间去 消化高 估值 ( 相对涨 跌幅 ) . 图 : 发行 中各参 与主 体目标 函数各 不相同 . 图 : 港股国 际配售 部分采 用累计 投标方 式定价 . 图 : 美股 采 用累积投 标定价 方式 . 图 : 新股发行 中 枢下移 ,带动 新股首 日涨幅 维持高 位 . 图 : 投资 者 异质预 期 卖空 限制, 可能导 致不确 定较高 新股定 价过高 .策略专题 5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 : 询价入 围经验 丰富 ,入围 率保持 高水平 的 定价 强者 . 表 :主 动增强 型基金 产品高 收益、 高波动 并开放 申购 . 表 :绝 对收益 型基金 产品低 回撤, 大多控 制产品 规模 . 表 : 过去 年 , 定价 制度呈 限价 竞价 限价 竞价 的 螺旋演 进过程 . 表 :科 创板、 创业板 定 价更市 场化, 配售份 额向机 构投资 者倾斜 . 表 :注 册制下 科创板 、创业 板新股 发行配 售比例 大幅向 网下倾 斜 . 表 :成 熟市场 一般采 用累计 投标定 价,新 兴市场 一般采 用固定 价格 .策略专题 6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前言: 定 价制度 , 指获准首 次公开 发行股 票 资格的发 行人与 其承销 商 在 上市前 ,对股 票进行 定价 ,并以 该价格 配售给 投资 者的制度 安排 ,也是 制度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我 们在 开弓 之箭 : 制 度变 迁与展望 股市 场规 则研究 系列开篇 已对我国 制度 进行 系统研 究, 而 定价 规则从 源头影 响了 资本 市场的信 息传递 和 价值 发 现功能 。 本文将 进一步 探 究 股 定 价制度,并 回答 以下几个 重要问 题: 1. 现行 定价 制度 下 , 如何筛选 定价 强者 , 分享红 利 ? 2. 股 定价制 度的改 革 路径 以及 背后的 思路是 怎 样的? 3. 打新参与 者 数量 呈现周 期 性变化的 内在驱动 是什 么 ? 4. 定 价当前 掣肘与 长期 演进趋势 是什么 ? 1. IPO 定价强者 : 配售 分配 与分享 红利 注册 制配售份 额大幅向 网下倾 斜, 询价 入围式制 度安排 下 ,买方 市场中投 资 者 IPO 定价能力 成为配售 分配的 关键。 1.1. 入围 仍 稳定,IPO 询 价配 售市场 兴起 IPO 询价 整体 入围率维持 稳定,参与户数大增且滞后于收益峰值 。 科创 板 注 册制实施 以来 , 询价入 围 率基本维 持在 附 近 ;参与户 数从 年 月的 户 左右上升至 年 月 户左右。 、 两 个阶段询 价户 数显著跃 升,背后 核心 驱 动分别为 科创板新 股涨幅 超预期和 发行规模 大幅 提 升, 且参 与 配售 户 数增 长 明显 滞后 于 两次 收益峰 值 ( ; ) 。 图 1 :科 创板 3 月 参与 户数达 1 万户 图 2 :创 业板 3 月平均 参与户数 接近 9000 户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2019 年 6 月 2019 年 7 月 2019 年 8 月 2019 年 9 月 2019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 2020 年 4 月 2020 年 5 月 2020 年 6 月 2020 年 7 月 2020 年 8 月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10 月 2020 年 11 月 2020 年 12 月 2021 年 1 月 2021 年 2 月 2021 年 3 月 A类 B类 C类 入围率(右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2020 年 7 月 2020 年 8 月 2020 年 9 月 2020 年 10 月 2020 年 11 月 2020 年 12 月 2021 年 1 月 2021 年 2 月 2021 年 3 月 A类 B类 C类 入围率(右轴策略专题 7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 3 :科 创板 A 类不 同规模 基金 打新收益 受新股 涨幅、 发行规 模、中签 率 等影响 资料来 源: , 德 邦研 究所 (注 : 单位 万 元) 1.2. 筛选 IPO 定价强 者 ,分 享红 利 现阶段, 基 金参与 询价配售 主要分 为 类操 作模式: ( ) 股票多 头的 主 动权益类 和指数 增强类 , 打新收益 属于 “免费 午餐 ” ; ( ) “固收 ” 方 式 , 打新收 益贡献 的一部 分; ( ) 股指期货 、融券 卖出方 式 对冲 ,追求 纯打 新 绝对 收 益。 而当前 IPO 配售分配机制下,IPO 定价能力决定入围, 并结合申购规模确定 获 配 份额 。 我们筛选了参与询 价投资者中 定价能力较强 的 机构和基 金产品,筛 选 维度参考 以下指 标: 1) 筛选范围 :股票 范围为 截 止至 年 月 日 科创板、 创业板 (注册 制 ) 已上市新 股询价 结果, 筛 选总样本 为 类产 品 ; 2) 询价入围 经验:以 机构 或 基金产品 询价入围 次数 作 为衡量标 准; 3) 询价入围 能力 : 以 参与入 围率 (产品 入围次 数 参与 询价次数) 作为衡 量标准 ; 4) 收益增强 能力 : 以产 品规 模作为衡 量标准 , 规 模小 打新收益 摊薄较 少, 同时 保 证底仓要 求; 5) 组合收益 、 回撤 控制能 力 :以最近 一年收 益率、 最 大回撤作 为衡量 标准。 机构筛选: 现阶 段 投资 者 参与 询 价入围 结果 更多体现 为平台 化能力,入 围次数较 多, 保持高 水平 入围率投 资者具 备明显 定价 能力优 势 。 因此 ,我们 依据以下 标准进 行筛选 : ( ) 筛选询 价 入围 次数 大于 次的 机构; ( ) 考虑 一般 投资者 分享红 利 门槛, 不含非 公募机 构; ( ) 按整 体入围 率降序 排 列, 筛 选入围 率排名 前 强者 。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19-07 2019-08 2019-09 2019-10 2019-11 2019-12 2020-01 2020-02 2020-03 2020-04 2020-05 2020-06 2020-07 2020-08 2020-09 2020-10 2020-11 2020-12 2021-01 2021-02 2021-03 1 亿规模 2 亿规模 3 亿规模 5 亿规模 10 亿规模 新股涨幅显著超预期; 参与意愿低位,中签率高位 大型企业上市带动发 行规模显著提升 平均申购上限提升带动 大账户增强显著提升策略专题 8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 1 :IPO 询 价入围 经验丰 富, 入围率保 持高水 平的 IPO 定价 强者 资料来源 : ,德邦研究 所 分享 IPO 定价强者红利: 从平台 化 定价 能力落 地 到具体基 金产品, 我 们采 用 以下标准 针对 上 述强者 分 别筛选基 金产品 : ( ) 根据基 金产品 跟踪 基准将 上 述强者 产品分 为 主动增强 型 (跟踪 股指比 例 ) 与 绝对收 益型; ( ) 筛选回 撤控制 、 最近 一年收益 率、 夏 普比率 ( 截止至 年 月 日 ) 均 位 于该类别 前 的产品 ( 部分 机构 因绝对 收益型 产 品数量 较少无法 筛出, 我 们放松 收益率这 一指标 进行筛 选 ) ; ( ) 剔除规 模小于 亿元, 大于 亿元 产品 (保 证 市值底仓 , 同 时收益 不被 大幅摊薄) , 将筛选 结果 按 年 月 日 计算 最 新规模升 序排列 ,选取 规 模最小产 品。 结果显示 , 主动 增强型 呈 高收益、 高 波动 并开放 申 购; 绝对 收益型 收益可 观 、 低回撤并 控制规 模。 6330 6937 91% 90% 91% 93% 8390 9238 91% 98% 88% 98% 10684 11867 90% 95% 89% 89% 22424 25066 89% 90% 87% 97% 24527 27475 89% 89% 87% 100% 7735 8697 89% 88% 87% 95% 6301 7200 88% 91% 85% 91% 6077 6949 87% 79% 87% 98% 7981 9135 87% 86% 86% 89% 6414 7354 87% 96% 84% 89% 8841 10227 86% 97% 82% 95% 12871 14983 86% 91% 83% 93% 6813 7943 86% 94% 85% 80% 40584 47500 85% 79% 87% 88% 25603 30098 85% 89% 84% 90% 43921 51825 85% 80% 87% 79% 8641 10231 84% 85% 86% 79% 28662 34044 84% 82% 83% 98% 10556 12594 84% 78% 84% 84% 11637 13988 83% 81% 84% 83策略专题 9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 2 :主 动增强 型基金 产品高收 益、高 波动 并开 放申购 资料来源 : ,德邦研究 所 (注 :排名不 分先后 ,纯数 据筛选 ,不 代表任何 投资建 议) 表 3 :绝 对收益 型基金 产品低回 撤,大多 控制产 品规模 资料来源 : ,德邦研究 所(注: 家机构按上 述标准 未筛出 产品 因此未列 入 , 排 名不分 先后, 纯数 据筛选, 不代表 任何投 资建议 ) 004716.OF 91% 4.21 -15% 51% 0.32 161611.OF 90% 2.54 -14% 52% 0.26 000866.OF 90% 3.10 -18% 70% 0.32 005095.OF 87% 2.05 -15% 49% 0.28 502023.OF 89% 1.21 -15% 51% 0.28 320015.OF 88% 1.72 -15% 61% 0.33 005137.OF 85% 4.75 -17% 52% 0.26 002367.OF 86% 4.97 -14% 47% 0.38 001564.OF 87% 7.77 -17% 57% 0.30 001162.OF 93% 1.51 -15% 41% 0.25 080005.OF 84% 1.59 -13% 61% 0.32 006243.OF 86% 4.66 -13% 57% 0.34 510680.OF 83% 1.58 -16% 42% 0.25 001718.OF 78% 1.74 -25% 94% 0.43 002317.OF 86% 3.59 -9% 43% 0.47 007379.OF 79% 1.52 -14% 41% 0.25 007806.OF 83% 1.37 -15% 54% 0.29 005635.OF 82% 2.54 -14% 55% 0.31 519756.OF 85% 3.79 -12% 58% 0.33 005457.OF 81% 1.39 -14% 49% 0.24 004157.OF 92% 8.56 -4% 19% 0.44 002612.OF 91% 5.61 -5% 22% 0.35 001324.OF 90% 6.73 -2% 18% 0.44 000526.OF 90% 9.29 -5% 2% 0.35 002643.OF 90% 7.73 -4% 13% 0.27 004608.OF 87% 8.23 -5% 22% 0.38 004131.OF 90% 8.13 -6% 23% 0.50 001202.OF 87% 7.82 -5% 17% 0.35 004218.OF 91% 6.51 -3% 12% 0.28 006952.OF 86% 7.46 -4% 20% 0.30 002000.OF 87% 5.57 -5% 20% 0.32 008456.OF 84% 8.96 -4% 27% 0.50 001249.OF 86% 8.82 -2% 12% 0.32 001498.OF 83% 7.75 -7% 33% 0.30 009545.OF 80% 7.81 -5% 10% 0.21 004975.OF 85% 9.11 -3% 5% 0.38 001362.OF 84% 7.99 -3% 18% 0.41策略专题 10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 4 :主 动增强 型产品 规模、收 益率、回 撤控制 对比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注 : 气泡图 大小 表示 产品 规模 ,下 同) 图 5 :绝 对收益 型产品 规模、收 益率、回 撤控制 对比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004716.OF 161611.OF 000866.OF 005095.OF 502023.OF 320015.OF 005137.OF 002367.OF 001564.OF 001162.OF 080005.OF 006243.OF 510680.OF 001718.OF 007379.OF 007806.OF 005635.OF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最近1 年 收益 率 科创 板开 闸以 来 最大 回 撤 004157.OF 002612.OF 001324.OF 000526.OF 002643.OF 004608.OF 004131.OF 001202.OF 004218.OF 006952.OF 002000.OF 008456.OF 001249.OF 001498.OF 009545.OF 004975.OF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8% -7% -6% -5% -4% -3% -2% 最近1 年 收益 率 科创板开 闸以来 最大回 撤 基金筛选:小规模, 高收益,低回撤策略专题 11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 追 本溯 源 : “ 限价- 竞价- 限 价- 竞价 ”的 IPO 定价制度 改 革 历程 A 股 IPO 定价经历了 “ 限 价竞价 限价 竞价 ” 的反复演变, 是 “摸着石 头过河” , 制度不断优化的过程。 新股定价 受 制度影响 , 从 审批制 下行 政色彩 较为 浓厚的固 定价格、 固定市 盈率,到 核准制下 询价制 的引进和 不断完善 ,定 价 管制一直 是绕不 开的话 题 。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我国都曾放开定价限 制,但之后出现的一系列 问题也都反映了制度设计 与当 时市场环 境不完 全匹配。 年 月, 经 历了长 期的定价 天花板 后, 注册 制下新 股定价上 限的放 开,也 是 顺应 市场 化的重大 改革 。 表 4 :过去 30 年,IPO 定 价制度 呈“限价 竞价 限价 竞价 ”的螺旋 演进过 程 资料来源 : 我国新 股定价 和配售 制度演进 , 德邦研 究所 2.1. 审 批制 下,行 政色 彩浓厚 的 IPO 定价发 行 审批制下行政化色彩浓厚 ,IPO 定价大多受到管制。 期 间短暂 尝试的 市场化 改革,也 受制于 市场机 制 的不成熟 而终止 。 2.1.1. 固定市盈率发售机制 (1993-1998 年) 审批制下,IPO 定价管制主要采用的方式为固定市盈率(1993-1996 年)和 相对固定市盈率 (1997-1998 年) 。 固定 市盈率 期 间, 我国 制度为 审批 制下的 额度管理 , 股 票发行 的总 规模和发 行市盈 率都是 由 国务院证 券监督 管理机 构 决定。 相对固定 市盈率 期间, 发 行市盈率 一般在 倍之间浮 动,发 行价根 据 发行企 业的每股 收益和 市盈率 水 平来确定 , 即 “新 股发行 价 格 每股 税后利 润市 盈 率” 。 具体的计 算方式 又历经 了 几个发展 过程, 年 以前, 每 股税后 利润以 盈 利 预测为基 础; 年 之 后, 以过 去三年 已实现 的 每股税后 利润的 算术平 均 数为基 础 1 。 由于定价受限,这一阶段 IPO 定价的抑价率(新股上市首日均价/ 发行价格, 下同 )较高,且波动性大。 根 据我们 计算, 年新股定价 的抑价 率 均值 1 我国新股定价和配售制度演进 ,证监会 网站, 。策略专题 12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为 , 处于 相对较 高 的水平 , 其中 年抑 价率均值 为 , 年抑价 率均值为 。 图 6 :固 定市盈 率制度 下,发行 市盈率较 低,抑 价率较 高 图 7 :相 对固定 市盈率 ,一般在 13-16 倍之 间浮动 资料来 源 : , 德 邦研 究所 ( 注: 抑价率 新 股上 市首 日均 价 发行 价格 下同) 资料来 源 : 我国 新股 定价 和配 售制 度演进 ,德 邦研 究所 2.1.2. IPO 上网竞价发行(1994-1995 年) 市 场尚不 完善, 透明度 较差 ,上网 竞价发 行尝试 失败 。 审批制下,除固定 市 盈率外, 年 月至 年 月间, 上网竞 价作为市 场化程 度较高 的 定 价方式, 曾被短 暂尝试 。 具体做法 是: 预 先确定 发 行底价, 投资者 以不低 于 发行底 价的价格 申报, 按照时 间 优先、 价 格优先 的原则 成 交。 但由 于当时 市场尚 不 成熟, 缺乏 发现价格 的能力, 加之透 明度差, 新股认购 的投机 性太强, 几只股票 均在 上 市首日跌 破发行 价。 2.2. 核 准制 下,IPO 询价 机制 的引 入和完 善 年底, 证券 法颁 布之后, 证券市 场先后 推 出了一系列 定 价发 行 方式的创 新, 如 突破市 盈 率限制, 以询价 方式确 定 发行价格 , 上网 竞价发 行 , 网上 累计投标 发行定 价 等, 对 新股发行 市场的 发展产 生 了显著的 影响。 2.2.1. 突破市盈率限制(1999 年 ) 突破 市盈率限 制,由行 政化定 价走向市 场化定价 ,定价 权逐渐转 移至发行 利 益关系人。 年 底, 证监会开 始逐步 放开 发行 市盈率 的上限 。 年 月 日证券 法生 效 ,规定股 票发行 价格由 发 行人和承 销商根 据客观 条 件和市 场状 况合理协 商后确定 ,确立 了由发行 利益关系 人决定 价格的原 则,新股 定价 方 式开始突 破行政 干预, 走 向市场。 年 月 关于进一 步完善 股票发 行 方式的 通知 , 要 求发行 人和承 销商在协 商定价 时, 机构 投资者也 要参于 定价, 提 出了战 略投资者 的概念 。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发行市盈 率(摊 薄后) 新股首日 涨幅( 右轴) 固定市盈 率,国 务院证券 监督管 理机构决 定 相对固定 市盈率, 13-16 倍浮 动策略专题 13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随着 发行价格 和市盈率 的不断 上升,新 股价格呈 现出高 开低走的 态势,市 场 对高价发行出现抵触情绪 。 年 月以后, 定价 方式又恢 复为市 盈 率受 到实质受 限的固 定价格 机 制( 倍 )。 从 实际运行 结果来 看,回归 实质受限 的固定 价格机制 ,一定程 度上起 到了 稳 定市场的 作用。 在 年期间 , 发行 市盈 率相较 年出 现了较大 程度地下 降, 基本 维持在 之间; 抑价 率 也出现了 较大幅 度地下 降 , 年 抑价 率降低 到 以内 。 图 8 :1999 年突 破市盈 率限制后 ,新股涨 幅(抑 价)反 而提升 ,但随后 高开低 走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2.2.2. 询价制的引入和完善 (2004 年末) 2004 年末, 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询价制。 与成熟市场国家不同, 我国的询价制 在实施之初就有很强的 约束。 为了提高 IPO 定价效率, 我国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 善这一制度。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中国证 监会颁 布 关 于首次 公开发行 股票试 行询价 制 度若干问 题的通 知 和 证券发行 与承销 管理办 法 , 从 而确立了 中国询 价制度 的 基本框架 。 开始采用 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确定 IPO 发行价格。自 年 月 日起, 取消了 “ 新股发 行价格 须 报证监会 核准” 的规定 , 取而代之 的是 “ 发行人 及 其保荐 机构通过 向询价 对象询 价 的方式确 定股票 发行价 格 ” 。 同时 , 为了 促使参 与 询价的 机构 理性报价 和加强市 场对询 价过程的 监督,规 定了 全 额缴款、 同比例配 售、 申 购及配售 情况公 告、获 配 股票锁定 期 四项 措施 。 询 价制度 的改革 主要 分为三个 阶段: 1) 年 月 年 月,窗口 指导期 ; 2) 年 月 年 月,市场 化定价 期; 3) 年 月 至今, 询价 天花板( 实施注 册制板 块 已放开) 。 (一)窗口指导期(2005 年 1 月-2009 年 5 月) 2004 年年底, IPO 发行定价开始走向市场化, 同时监管部门为防止发行价格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发行市盈 率(摊 薄后) 新股首日 涨幅( 右轴) 发行市盈 率 提高,抑 价 率同步抬 升,但上 市 后高开低 走 回归固定 价格机 制,抑价 率回落策略专题 14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过高, 对新股最终定价进行了窗口指导, 上限为 30 倍市盈率。 定价的价 格 区间主 要根 据“四值 ”来确定 : 询价 对象报价 均值、中 值以及 基金公司 报价的均 值和 中 值。定 价方式 ,主板 的 定价 采用初 步询价 和 累计投标 定价的 两步定 价 。在中 小板的 省去了 累计 投标询价 ,只采 用初步 询 价方法确 定最终 价 格。 询 价未 分隔 网上网 下, 报价 随意 性较 大。 询价对象 在进行网下询价的同时, 还可以参 与网上 的申购 , 专业性 参 差不齐 , 报价 随 意性较大 。 (二 )市场化定价期(2009 年 6 月-2012 年 4 月) 年 月, 中国 证监 会颁布 关于 进一步 改革 和完善新 股发行 体制的 指 导 意见 ,淡 化了新股定 价中的 行政指导 ,新股发 行 更加 市场 化。虽然市 场化改 革 提高了新 股定价 效率 , 但 也同时引 发了大 面积的 新 股破发潮 和 “ 三高” (高发 行价、 高市盈率 和高超 募资金 ) 的现象。 改革了网下分配机制, 同比例配售原则被废止, 转而实行抽签分配。 年 月, 中 国证监 会颁布 关于深化 新股发 行体制 改 革的指导 意见 , 自 年 月 日起施 行, 同月颁 布 关于 修改 证券发 行与 承销管理 办法 的决 定 。 相关 制度 决定改革 了网下分 配机制 ,同比例 配售原则 被废止 ,转而实 行抽签分 配。 激 励了询价 对象对 拟上市 企 业进行更 谨慎地 评估 , 对 理性 报价 ,以获 得可观的 收益。 2009 年的改革措 施实施后,IPO 抑价率 有明显的下降, 从 2007 年的 187% 降到 2010 年的 41% 。部分学者 对这一 阶段的 改 革措施也 进行了 一系列 的 研究, 将这 一阶段抑 价率的下 降归因 于市场化 的改革措 施和询 价对象之 间合谋行 为的 降 低 2 ; 这 一阶段 的改革 措施 也引发了 询价对 象之间 过 度竞争的 现象 , 在抑 价率 降低 的同时引发了高发行价、 高市盈率和高超募比率的 现象 3 。 年 年 期间 发 行市盈 率均值 在 倍, 年 的发行 市 盈率大幅 升至 倍, 年 又升至 倍。 年 上半年, 月均破 发数 家。 图 9 :市 场化定 价阶段 ,抑价率 大幅降低 图 10 :2010 年改革 后,新 股破 发数量大 幅上升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资料来 源: ,德 邦研 究所 2 刘志远 郑凯 何亚南 询价制度第一阶段改革有效吗 金融研究 3 李心丹 俞红海 耿子扬 等 中国股票市场 询价制度与财富分配效应 兼论询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性 第九届中国金融学年 会 上海交通大学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发行PE (摊薄后) 开板(首 日)涨 幅(右 轴) 市场化定 价,抑价 率 回落至40% 附近 0 2 4 6 8 10 12 14 16 2010 年 1 月 2010 年 2 月 2010 年 3 月 2010 年 4 月 2010 年 5 月 2010 年 6 月 2010 年 7 月 2010 年 8 月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10 月 2011 年 11 月 2011 年 12 月 2011 年 1 月 2011 年 2 月 2011 年 3 月 2011 年 4 月 2011 年 5 月 2011 年 6 月 2011 年 7 月 2011 年 8 月 2011 年 9 月 2012 年 10 月 2012 年 11 月 2012 年 1 月 2012 年 2 月 2012 年 3 月 2012 年 4 月 破发家数 (家) “三 高” 现象 和新 股破 发潮策略专题 15 / 33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三 )询价天花板(2012 年 5 月- 至今,实施注册制板块已放开 ) 提出不超 过 行业平均市盈率 25% 的定价约束。 发行市盈 率不应 超过同 行 业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