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 FORECASTING AND PROSPECTS RESEARCH REPORT CEEP-BIT-2019-005(总第 40 期)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与展望 2019年1月13日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出版若干系列研究报告。如果需要转载, 须事先征得本中心同意并且注明 “转载自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系列研究报告 ”字样。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与展望 执 笔 人:王博 张斌 赵文辉 孙叶飞 陆彬 刘杰 徐凤新 王兆华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联 系 人:张斌 研究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1746208, 71774014, 71642004, 71521002, 71573016, 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5 号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68914372, 68914372 传真: 010-68918651 E-mail: 网址: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China Tel: 86-10-68914459, 68918551 Fax: 86-10-68918651 E-mail: Website: 1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与展望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其中 PM2.5 被认为是造成雾霾 天气的首因。近年来,随着社 交媒体的日益发展,雾霾天气引起了社 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推 出了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热点与展望报告。 报告基于全网采集 的相关数据,涵盖了数十家主 要新闻媒体网站、论坛和社交网站,共 获取百万级文本数据。通过人工定义核 心事件,把握社会公众对雾霾 的关注热点,预测发展趋势,为引导雾 霾舆论方向,加强雾霾治理提 供决策参考。 一、我国空气质量现状 2014 年以来,全国各城市 PM2.5 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京津冀 及周边一些重点防控地区 PM2.5 年均值远超国家标准,雾霾治理任 重道远。 2018 年,我国各省市 PM2.5 年均浓度均比 2017 年显著降 低,其中北京、天津、江西、河北、山东、重庆、安徽等 18 个省市 的平均降幅达到 10 个百分点以上,但仍有 17 个省市 PM2.5 年均浓 度未达标。 PM2.5 污染重点控制区域 1 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程度 显著降低。据监测数据显示,自 2015 年以来,该地区 PM2.5 年均浓 1 PM2.5污染控制重点区域指根据环保部与全国各省 (区 /市 )签署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以 PM2.5 为考核指标的地区。 2 度下降了 27.54%( 72.94 g/m 3 下降到 52.85 g/m 3 ) 2 ,空气质量得到 显著改善,但 PM2.5 污染依然不容乐观, 2018 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58 个城市中有 53 个城市 PM2.5 年均浓度超标。 图 1 2014 和 2018 年全国 PM2.5 年均浓度分布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接连 出台环境规制政策,加强大气污染 问题治理。 2010 年,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 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 2013 年 9 月,国务院出台了大 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提出大气治理规划; 2015 年 1 月,全国人大 委员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加强对违法责任人的惩 处力度,并逐步形成群众监督机制, 成为“史上最严”环保法。政府 一直以来主导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公众反感雾霾天气, 呼吁清洁生产,留住蓝天的社会压力也成为雾霾治理的持续推动力。 二、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热点 (一)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特征 1、社会公众雾霾关注度与雾霾天气状况总体呈现一致性特征,近几 2 数据来源 :全国 366 个监测站点采集的数据, 2014 年和 2018 年 31个省(区 /市)的细颗粒物( PM2.5) 年均浓度变化 , 其中, 2018 年数据的采集时间为 1 月 1 日至 11 月 30 日 3 年关注热度较前几年有所减弱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 雾霾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广泛的讨论。 2012 年被称为“雾霾元年”,社会公众在社交媒体的雾霾关注热度 3 为 8350,从 2013 年开始雾霾问题逐渐开始被社会公众广泛重视,关 注热度为 90471, 是 2012 年的 10.6 倍; 对雾霾问题的关注热度在 2015 年达到最高的 119769, 但 2017 年社会公众雾霾总体关注度下降到 107083, 出现逐渐降温的趋势。 社会公众对雾霾问题关注热度的降温,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 雾霾天气的出现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 镇化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社会公众对于雾霾天气的态度也更 加趋于理性,能够包容地看待我国雾霾问题。第二,近年来我国政府 高度关注雾霾问题,出台了一些治理措 施,如许多地区发布的限行政 策、煤改电和煤改气政策等。我 国雾霾治理整体情况取得了一定程度 的效果。 图 2 2013-2018 年社会公众雾霾关注度 (注:关注热度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 3 关注热度:表示社会公众对雾霾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具体表示主题模型挖掘结果中热度较高的主题,主 题 i 的热度被定义为 , e 表示一条文本数 据, 表示 e 在主题 i 上的概率值,具体通过关键词 “雾霾 ”的百度指数进行衡量。 e 1, , = ( ),其中 ( ) 0, iei if x thres HITH Ix else TH ei 4 将雾霾天气与社会公众对雾霾 问题的讨论热度进行对比可以发 现,雾霾天气与雾霾热度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特征。极端的雾霾天气往 往会引发社会对雾霾问题的高度关注,比如媒体发声、民众诉求等。 图 3 社会公众雾霾关注度与 PM2.5 浓度趋势 (注:关注热度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 2、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呈现周期性特征,且受特殊雾霾事件 影响巨大 我国雾霾的社会公众关注呈现周期性得波动特征。 根据我国历年 的社会公众雾霾关注热度统计结果可以发现,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 注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12 月份前后,主要是我国的秋冬季节。 由于秋冬季节气温偏低,地面气场弱, 近地面存在逆温层,不利于污 染物稀释和扩散,导致秋冬季节成为雾 霾污染严重,社会公众关注热 高。因此,对于雾霾治理的重点期应集中在每年的 12 月前后,并在 雾霾舆论高峰期来临之前做好舆情疏导工作。 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热度的周 期性特征也会受到特殊的雾霾事 件的影响。从雾霾热度曲线中可以发现, 2013 年 10 月社会公众对雾 5 霾关注的热度极高, 这是因为 2013 年 10 月我国东北爆发大面积重度 雾霾事件。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吉林 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在内的 东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重度雾霾污染。在哈尔滨市, PM2.5 的日度平 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 1000 毫克, 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 40 多 倍,能见度降至 20 米,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黑龙江 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 图 4 社会公众雾霾关注度变动趋势 (注:关注热度数据来源于百度指数) (二)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日 趋理性,关注热点逐步从雾霾治理向 防护健康转变 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已 经从雾霾治理向雾霾防护转变。 2013 年社会公众对雾霾防护的关注热度为 14.56%, 2018 年社会公众 对雾霾防护的关注热度达到了 19.57%。然而, 2013 社会公众对雾霾 治理的整体热度为 21.56%, 2018 年的关注热度为 15.48%,整体出现 略微下降的发展趋势。 雾霾关注热点的转变体现出社会公众越来越能 6 够理性看待雾霾问题。 应对雾霾问题不仅仅是要通过政府环保部门出 台相应政策以缓解雾霾现象,雾霾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应对当前雾霾问题应加强自身防护, 现有的雾霾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口 罩、室内空气净化器或车载空气净化器 等工具,以及调整活动或出行 等措施,控制雾霾对个人健康所带来的伤害。 图 5 社会公众关注热点变动 (三)社会公众雾霾关注热度与 热点的区域差异化明显,受经济发展 水平等区域禀赋特征的影响显著 1、社会公众雾霾关注热度在地理位置与经济水平方面呈现差异性特 征 北方社会公众相比南方更加关注雾霾问题。 根据社交媒体数据统 计, 北方社会公众的雾霾关注热度占比为 62% ,而南方社会公众的 雾霾关注热度占比为 38% 。 北方的严重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北方社会 公众的日常生活, 因此北方社会公众相比南方社会公众更加关注雾霾 问题。导致北方严重雾霾天气的因素除了气候因素外,还包括北方冬 季煤供暖、重工业集聚以及火力发电等因素。 对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雾霾关注度可以发现, 经济发达地 区社会公众的雾霾关注热度占比为 67% ,而欠发达地区雾霾关注热 7 度占比为 33%。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公众的 教育水平,环境质量需求,社会问题参与意识,网络发展水平等方面 都相对较高,因此发达地区的 社会公众会更加关注雾霾问题。 2、南北地区社会公众的雾霾关注热点存在显著差异,南方重点关注 雾霾防护与健康,北方重点关注雾霾治理 南方社会公众关注热点雾霾防护与健康, 而北方社会公众关注热 点雾霾治理措施,南北方社会 公众的雾霾关注热点存在显著差异。根 据热点挖掘的统计结果, 南方社会公众对雾霾防护与健康热点的关注 度最高, 占比为 26.7%; 而北方社会公众对雾霾治理热点的关注最高, 占比为 29.4%。南方地区社会公众对于雾霾防护与健康的关注点主要 包括食物防霾、预防机制等,北 方社会公众对雾霾治理的关注点包括 关停限产、燃煤替代以及低碳出行等。 南北方社会公众对于雾霾关注 热点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南北雾霾污染现状, 以及对于雾霾现象 的认知。对于雾霾污染严重地区, 加强治理迫在眉睫,由于雾霾污染 的治理是一项持久战,加强雾霾防护也同样不能松懈。因此,南北方 对于雾霾问题都应该防治结合 ,长久有效地根治雾霾污染问题。 图 6 北方社会公众(左)和南 方社会公众(右)关注内容词云图 8 (四)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的 雾霾关注点有所差异,但对防护健康 的关注都显著增加 1、雾霾治理是政府关注的热点,但不同 地域政府防治措施有所差异 雾霾治理是政府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雾霾治理方面加 大力度,有效缓解雾霾污染问题的扩散 与恶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 理雾霾天要多管齐下,减少尾气排放; 李克强总理提出治理雾霾须有 所为。在政策实施上,我国治霾措施也及时落地, 2012 年 12 月,环 保部正式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促进我国 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 2013 年 9 月,针对日渐严重 的雾霾天气,国务院公开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2015 年 8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第三十一号“主席令”,正式发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18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 2018- 2019 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 ,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 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雾霾治理措施实施的差异性方面, 北方政府更多关注行政性指令, 南方政府更多尝试市场化手段。 北方的地方政府的雾霾治理措施更倾 向于关停限产、错峰生产等措施。 2017 年 9 月 21 日济南市政府发布 济南市 2017-2018 年秋冬季扬尘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要求全 面执行采暖季土石方和拆迁施工停工措 施,停止各类道路工程、水利 工程等土石方作业和房屋拆迁施工。河 北省要求,以压煤减排、提标 改造、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为主攻方向。南方的地方政府 的雾霾治理措施更倾向于政府关注补贴、 污染税费等。 2018 年广东将 9 正式开征环境保护税,以缓解环境污染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江苏省 徐州市政府对污染企业进行专项的财政补贴, 补贴额应该等于污染治 理的边际社会收益,由此鼓励 其扩大消除污染的措施投入,以进一步 消除环境污染。 2、媒体更为关注热点的雾霾事件,对典型雾霾事件带来的灾害和健 康危害关注度较高 媒体重点关注典型的雾霾事件。近年来,由雾霾引起的系列灾害 和健康危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除了 2013 年东北雾霾事件以外, 媒体还重点关注了以下热点雾霾事件: 2013 年 12 月 2 日至 12 月 14 日我国中东部发生严重雾霾事件,几乎涉及中东部所有地区,其中, 南京市空气质量连续 5 天严重污染、持续 9 天重度污染; 2015 年 12 月 8 日至 10 日,北京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在红色预警期间, 北京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 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 2017 年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决打 好蓝天保卫战,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 3%, 重点地区细颗粒物 (PM2.5)浓度明显下 降。 媒体对一系列的雾霾事件进行了深度关注, 同时雾霾灾害对健康 的威胁也引起了媒体的担忧。媒体对雾 霾事件的报道,以及对健康危 害的关注, 对于政府的雾霾治理工作以及普通民众的防霾都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3、普通民众对雾霾防护与健康的主题关 注热度最高,但也存在区域 差异化特征 10 在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三个主要主体 中,普通民众对雾霾天气 的关注最高,占比为 69%。因此挖掘普通民众的雾霾关注热点对于网 络舆情的疏导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普通民众对于雾霾关注的热点主要 是雾霾的防护与健康, 但是不同地区普通民众的对雾霾的防护与健康 的关注热点也存在差异性。在 雾霾的防护与健康的关注热度方面,南 北方的民众的关注热度也存在差异性, 南方民众对雾霾的防护与健康 的关注占比为 18.5%,北方民众的占比为 16.9%。南方民众相比北方 民众对雾霾的防护与健康热点更加关注。 此外,南方民众对雾霾防护 的方式相比北方民众也表现出了差异性。 北方民众对于雾霾的防护主 要通过口罩、室内空气净化器等雾霾防 护产品进行雾霾预防。南方民 众更关注食物防霾,比如补充适量维生素、 合理调整饮食等。此外南 方民众尤其注重雾霾天气对新生儿的健康影响。 由此可见, 普通民众关注雾霾的防护与健康, 但也存在区域差异。 南方民众相比北方的雾霾防护措施更为全面。然而,北方的雾霾污染 相比南方更为严重。鉴于此,北 方民众对于雾霾的防护需要进一步合 理化,全面化,将雾霾对健康的危害降低至最小。 三、启示与展望 (一)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 注趋于理性,未来健康防护等主题将 成为关注的热点 我国的雾霾问题与经济发展模式、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从根本上 治理我国的雾霾问题是一项持久战。 近年来我国社会公众更加理性看 待雾霾天气,关注点从开始的恐慌抱怨到现在的自我防护、健康应对 11 转变。政府对雾霾的关注一直以治理为主线,从简单的行政指令式管 理向行政命令与市场化手段并重过渡, 未来将继续关注如何巩固阶段 性的雾霾治理成果,探索雾霾治理新模 式,深度解决雾霾问题。媒体 未来将对雾霾灾害的健康影响更为关注, 通过深度关注雾霾的健康影 响,监督雾霾治理与预防工作,降低雾霾的健康危害。当前普通民众 对于雾霾的防护主要通过口罩、室内空 气净化器等产品防霾,以及食 物防霾。未来对于儿童、老年 人、孕妇等弱势群体的雾霾防护与健康 将会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有效措施降低雾霾对弱势群体的危害将会是 雾霾防护的关注热点。 (二)政府雾霾治理逐步从行政 性指令向市场化手段转变,雾霾治理 趋于科学化和人性化 近年来,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都高度重视我国雾霾问题, 积极探索新的雾霾治理模式,比如调整 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构 建多中心治理雾霾的机制等。多样化,全方位,高层次的雾霾治理举 措有效缓解了雾霾污染的恶化。 未来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深化雾霾治理 模式,以市场化思维治理雾霾污染,将雾霾作为经济外部性问题进行 处理,通过将雾霾治理纳入市场运作,同时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措施相 结合,进一步扩大雾霾治理成效。 (三) 未来应逐步建立“政府媒体民众”三元一体的雾霾监督响 应的长效机制,及时反馈和疏导典型雾霾事件的舆情影响 政府、媒体与群众雾霾问题的关注热点 存在差异性,政府重点关 注雾霾治理、媒体重点关注雾霾事件, 而普通民众的雾霾关注热点在 12 于防护与健康。 我国应建立三元一体的雾霾治理与舆情疏导的长效机 制,将异质性主体相联系,促 进“政府媒体民众”三元主体的良 性互通。特别是对于典型雾霾事件,政府应建立雾霾事件预警机制, 及时引导媒体疏导普通民众的雾霾舆论, 强化媒体在政府与民众之间 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媒体对雾霾问题 的监督作用,以强化政府雾霾 治理成效,反应民众的环境诉求。 (四)普通民众对雾霾的关注从 简单防护向深度健康扩展,未来健康 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普通民众对于雾霾问题的关注热度最高, 其中关注热点是雾霾的 防护与健康问题。 传统普通民众对于雾霾的防护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 在口罩、室内空气净化器等防霾产品, 而近年来食物防霾的关注度逐 渐增高, 而且普通民众对于雾霾防护的关注热度还持续处于上升的趋 势,特别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弱势群体的雾霾防护与健康将会 引起高度关注。随着民众对雾霾防护产 品需求的升级,以及更高生活 质量的诉求,未来健康产业将迎来新发 展,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健 康家居、环保防疫、消杀产品等,在雾霾环境下将会产生新的需求。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是 2009 年经学校批准成立的研究机 构,挂靠在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中心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魏一鸣教 授 2006 年在中科院创建的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CEEP-BIT)面向国家能源与应对 气候变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 针对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 系统研究,旨在增进对能源、气候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认识,并为政府制 定能源气候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为 社会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 中心近期部分出版物 魏一鸣,廖华,余碧莹,唐葆君等著 . 中国能源报告( 2018) :能源密集型部门 绿色转型研究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8. 魏一鸣,刘兰翠,廖华等著 .中国碳排放与低碳发展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7. Yi-Ming Wei, Hua Liao. Energy Economics: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12. 魏一鸣,廖华,唐葆君,郝宇等著 . 中国能源报告( 2016) :能源市场研究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6. 唐葆君,胡玉杰,周慧羚著 . 北京市碳排放研究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6. 魏一鸣,廖华,王科,郝宇等著 . 中国能源报告( 2014) :能源贫困研究 . 北 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4. 魏一鸣 , 焦建玲 , 廖华编著 . 能源经济学 (第二版)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3. 魏一鸣 , 焦建玲编著 . 高级能源经济学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13. 魏一鸣 , 张跃军主编 . 中国能源经济数字图解 2012-2013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3. 张跃军 , 魏一鸣著 . 石油市场风险管理: 模型与应用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3. 唐葆君著 . 新能源汽车:路径与政策研究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5.1. 中心近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 CEEP-BIT-2011-001(总第 1 期) : “十二五 ”中国能源和碳排放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1-002(总第 2 期) : 2011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走势预测 CEEP-BIT-2012-001(总第 3 期) : 2012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2-002(总第 4 期) : 我国中长期节能潜力展望 CEEP-BIT-2012-003(总第 5 期) :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指数分析与展望 CEEP-BIT-2013-001(总第 6 期) : 2013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3-002(总第 7 期) : 2013 年我国电力需求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3-003(总第 8 期) : 国家能源安全指数分析与展望 CEEP-BIT-2014-001(总第 9 期) : 中国能源需求预测展望 CEEP-BIT-2014-002(总第 10 期) : 2014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4-003(总第 11 期) : 我国区域能源贫困指数 CEEP-BIT-2014-004(总第 12 期) : 国家能源安全分析与展望 CEEP-BIT-2015-001(总第 13 期) : 经济 “新常态 ”下的中国能源展望 CEEP-BIT-2015-002(总第 14 期) : 2015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5-003(总第 15 期)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 CEEP-BIT-2015-004(总第 16 期) : 我国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收益展望 CEEP-BIT-2016-001(总第 17 期) : “十三五 ”及 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CEEP-BIT-2016-002(总第 18 期) : 能源需求预测误差历史回顾与启示 CEEP-BIT-2016-003(总第 19 期) : 2016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6-004(总第 20 期) : 2016 年石油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6-005(总第 21 期) : 海外油气资源国投资风险评价指数 CEEP-BIT-2016-006(总第 22 期) : “十三五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CEEP-BIT-2016-007(总第 23 期) : “十三五 ”碳排放权交易对工业部门减排成本的影响 CEEP-BIT-2017-001(总第 24 期) : “供给侧改革 ”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CEEP-BIT-2017-002(总第 25 期) : 2017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7-003(总第 26 期) :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16 回顾与 2017 展望 CEEP-BIT-2017-004(总第 27 期) : 我国共享出行节能减排现状及潜力展望 CEEP-BIT-2017-005(总第 28 期) :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CEEP-BIT-2017-006(总第 29 期) : 2017 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8-001(总第 30 期) : 新时代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8-002(总第 31 期) : 2018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8-003(总第 32 期) : 2018 年石化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8-004(总第 33 期) : 新能源汽车新时代新征程 :2017 回顾及未来展望 CEEP-BIT-2018-005(总第 34 期) : 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趋势及对策 CEEP-BIT-2018-006(总第 35 期) : 我国碳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 CEEP-BIT-2019-001(总第 36 期) : 新贸易形势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CEEP-BIT-2019-002(总第 37 期) : 2019 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CEEP-BIT-2019-003(总第 38 期) :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与展望 CEEP-BIT-2019-004(总第 39 期) : 高耗能行业污染的健康效应评估与展望 CEEP-BIT-2019-005(总第 40 期) : 我国社会公众对雾霾关注的热点与展望 CEEP-BIT-2019-006(总第 41 期) :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水平分析及展望 CEEP-BIT-2019-007(总第 42 期) : 2019 年光伏及风电产业前景预测与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