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海外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 简报 2021 年 03 月 简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金融团队开发和运营,每月递送与中国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环境 和社会风险有关的新闻、政策、管理工具和专家观点。面向从事海外项目信贷审批、合规审查、风险管理、 战略政策等业务的从业者,期待您的建议和反馈。 中国海外项目进展 水电老挝南塔河(Namtha)1 号水电站 该项目位于老挝湄公河支流南塔河,是中国南方电网公司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投建的第一个境外水电项目,与老挝国 家电力公司共同投资。项目装机容量 168 兆瓦,已于 2019 年 4月 投运。 今年 2 月,自由亚洲电台(RFA)的一篇报道指出 ,投运 后的南塔河 1 号水电站项目未妥善处理移民的土地分配和民生 恢复问题,一些搬迁到在山顶的老挝村民分到了安置房和工具, 但没有土地耕种,这使得他们在新居无法谋生,部分村民还面 临缺水和塌方危险。随后,关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国际非盈利 机构企业责任资源中心就此事向南方电网发出置评请求,南方 电网予以回复。 回复中,南方电网澄清了报道提及的问题,用数据和照片 详细描述了在当地已开展的各类措施和社会责任实践,包括: 投运前已按照当地政府移民政策规定,花费三年半时间完成了 涉及 10523 人、1707 户、37 个村的移民搬迁和耕地分配工作, 并为安置点重新修建了多条公路和供水系统,修建了学校、礼 堂、诊所、市场、寺庙和输配电等各类基础设施,聘请农业专 家指导安置点移民的务农和园艺工作,对水电站附近的非搬迁 村民开展了各类捐助、帮扶和援建工作。南方电网指出,该项 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都在老挝政府的要求和指导下进行,项 目公司尽力保障了移民安置和生计补偿工作的实施,RFA 的报 道不实,希望其纠正措施并及时道歉,消除不良影响。 南方电网的公开回应包含了各类事实和资料,有利于化解 误解。WWF建议,为发现事件背后的原因和预防同类事件再 次发生,南方电网老挝南塔河 1 号电力有限公司可以在移民社 区定期开展走访和咨询,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村民,了解他 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和需求,排除隐患,避免误解;项目公司也 可建立项目层面的申诉机制,提供窗口让移民及时反映问题和 诉求;此外,项目公司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披露相关信息,提高 透明度。 水电柬埔寨桑塞河下游(Lower Sesan)2 号水电站 该项目位于柬埔寨上丁省(Stung Treng)塞桑河(Sesan), 装机容量 400 兆瓦,以“建设 - 运营 - 移交(BOT)”形式开发, 投资方包括中国华能集团以及柬埔寨和越南的公司,华能为主要 股东,项目建设获得了中国银团的商业贷款支持。项目历时 5 年 建成,创造了柬埔寨水电建设史的最快速度 ,已在 2018 年底 投 产发电。 该项目自开工以来一直存在环境和社会争议,主要集中在对 渔业、生态、附近村民和渔民的生计影响。尽管目前已经投产, 该项目仍有移民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受该项目影响的社区中,有 一部分原住民世代生活在塞桑河沿岸,自 2013 年项目规划起就 提出项目对他们的生计形成长期冲击。他们曾向中国驻柬大使馆、 柬埔寨工矿能源部、柬埔寨国民议会议长等部门致信 ,称水坝建 设对食物、生计、农业发展和社区传统文化的影响,项目开发公 司没有将环境影响评估和安置补偿方案与他们进行公开或咨商, 他们没有得到妥善的补偿,这违反了柬埔寨相关法律和国际标准 的规定。2018 年,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合规顾问 / 巡察官办 公室(CAO)负责申诉回应和合规审查的独立问责部门 收到针对该项目的匿名申诉,因 IFC 通过客户 ABBank 等银行间 接支持了该项目。CAO 已在 2018 年 6 月正式受理该申诉,目前 处于调查和评估的最后阶段,评估结束后 IFC 将决定采用何种方 式回应和解决申诉。 近期,项目公司中国华能桑河二级水电有限公司针 对社会组织对该项目的关切,进行了调查了解和公开回应 ,称水 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根据柬埔寨政府批准的移民规划,由当地 政府组织专门的移民机构实施;就少部分移民安置中存在的分歧 问题,当地政府正在协商,中国华能将继续关注。 矿业印尼达瑞(Dairi)铅锌矿 简报曾在去年8月刊介绍该项目。达瑞铅锌矿位于印度尼 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世界上未开发的高品位铅锌矿床之一,由 中国有色集团与印尼合作方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中国有色是 最大股东,目前该项目还在建设阶段,尚未投产。 该项目因环境和社会风险而面临附近社区的投诉。2019 年 10 月底,矿区附近的社区代表向 IFC 的合规顾问办公室(CAO) 提出申诉,指出该项目在事先咨询、信息公开、污染、资源利用、 尾矿库安全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希望 IFC 和其客户中国邮政储蓄 银行可以发挥借贷方的作用,确保该矿从开发早期阶段就保持透 明和开展充分磋商。CAO在去年3月决定受理该申诉,目前处 于评估阶段,将在评估之后决定如何解决申诉。 附近社区还因该项目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发出请愿。今年3月, 根据包容性发展国际(IDI)的消息 ,矿区附近的社区呼吁当地 政府,希望政府能考虑到该项目存在的一系列环境和安全风险, 拒绝通过该项目的环境许可。该社区的法律顾问表示,他们已经 向印尼环境和森林部递交了详细的报告和专家意见,来说明该项 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 对中国投资方来说,唯有处理好社区关系,预防和降低项目 的环境和社会风险,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产。根据中国 有色股份的 消息 ,该项目正在开足马力推进,去年 11 月已获得 印尼政府颁发的林地租借延期许可证,同时成立了“达瑞项目社 区公共关系工作小组”专门落实和处理项目的社会关系,促进各 方的沟通和商议。 能源东非原油管道项目(EACOP) 简报曾在去年多次更新该项目的进展。该项目是大规模跨境 项目,计划将乌干达出产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至坦桑尼亚坦噶港, 全长 1445 千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长的同类型输油管道。项 目 投资人是乌、坦政府、法国道达尔和中国中海油。项目规划于 2017 年,原计划在 2020 年建成,但因投资分歧和移民安置等问 题已延期至 2021 年开工,预计工期约 3 年。2020 年,项目的环 境和社会影响评价分别在两国获准 ,并签署了与两国的东道国协 议,目前处于签署最终投资决定和实现融资关闭的最后阶段。 该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自规划初期就备受瞩目。过去数年 间,国际和非洲民间组织曾多次通过公开信 、 民意征集等方式提 醒潜在融资方重视项目的生态影响。今年 3 月 1 日,来自 49 个 国家的263家社会组织(包括122家非洲机构)再次致信该项 目的金融顾问,包括南非标准银行、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和中国工 商银行,同时抄送 22 家有可能或有意向支持该项目或项目投资 方的金融机构。在信中,社会组织再次提示该项目的环境和社会 风险,包括生计补偿中断、影响管道沿线的重要生态区和水资源、 漏油风险以及大量碳排放;他们呼吁金融机构停止对该项目提供 融资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是应该支持东道国的低碳能源项目,并 督促道达尔根据国际标准完成移民补贴。他们希望在 3 月 26 日 前收到回复,并欢迎就此事与银行开展深入对话。 目前数个银行已回复。比如,新加坡大华银行(UOB)表示, 考虑到银行的融资政策,如果该项目可能严重威胁关键性的自然 景观,将不会为该项目提供融资。南非标准银行也在近日表示 , 在完成环境和社会可行性研究之前,将暂停对该项目的融资;该 行已委托了环境和社会顾问开展相关调查和审查。根据该行去年 年底更新的化石能源融资政策 ,申请该银行融资的油气企业必须 要满足一系列环境和社会标准,同时作出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据报道,该项目有可能获得中资金融机构的融资,但该项目 在经济、政治上颇具风险,还会对东道国带来的环境和气候风险, 这些都值得潜在贷款方谨慎考虑。 煤电越南永新 3 号(Vinh Tan 3)煤电站项目 今年 2 月底,日本商社三菱(Mitsubishi)决定 退出 越南永 新 3 号(Vinh Tan 3)煤电站项目,一方面是由于集团新宣布的 退出煤电业务的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该项目迟迟未完成越南政 府的相关审批手续。 该项目原计划采用超超临界技术,装机容量 1980 兆瓦,投 资方包括三菱、中电集团(CLP)、越南电力集团(EVN)和越 南本土企业,另有中国公司参与工程建设、设备提供和材料采购, 中资银团提供融资 。根据业内消息 ,日本三菱退出后,越南方面 正在寻找新的投资人,中资企业正在考虑接盘。 越南的煤电扩张计划在这些年遇到重重阻碍。除了大部分已 规划的项目因动迁安置、腐败、环境和社会争议等原因进展缓慢, 越南工业贸易部可能因此在未来压缩煤电的增长空间,转而重点 发展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此外,国际投资人也对部分公司选择 继续在越南新建燃煤电厂表示反对 ,认为金融风险和声誉风险很 高,这也是三菱选择退出该电站的重要原因。 尽管中国企业在越南电力市场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但煤 电已变成了不好下手的“烫手山芋”,面临着多重约束。若中国 企业和金融机构最终选择解盘该项目,如何化解东道国居民、国 际社会和投资人对项目的顾虑和反对 ,防止项目的财务风险和资 产搁浅,都将会是棘手的难题。 地区之一。长期以来,该地区的石油开发就面临着来自原住民和 环境保护的挑战。 去年12月,多个社会组织以及瓦拉尼土著人(Waorani) 成员向奥雷亚纳省级法院提出诉讼 。该诉讼是厄瓜多尔第一例 以气候变化为由发起的法律行动。原告起诉东方石油公司运营的 14 区块,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伴生的天然气导致空气污染,对 气候变化有直接影响,对人体健康和自然构成了持久伤害。原告 呼吁公司停止天然气燃除和排放的侵害行为,并为所有受害者建 立有效的赔偿。 政策法规解读 一带一路“十四五”规划提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向 今年3月,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发布。“一带一路”作 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规划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要聚焦在关键通道和关键城市,将高 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目标融入项目建设 全过程;“一带一路”继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遵 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立健 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支持多边和各国金融机构共同参 与投融资;同时完善“一带一路”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有 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能源中国政府代表已在多种场合表明将拒绝支持海外煤 电项目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要求“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而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 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在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的采访时指出,为了实 现碳排放的目标,满足高水平发展的要求,中国已经停止了煤电、 火电项目,选择开展太阳能、风能,甚至核电项目的国际合作, 帮助东道国缓解能源问题。 这呼应了此前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中国大量支持海外煤 电项目不利于气候领导力”的回应,她表示部分国家根据自身情 况,选择煤电是为了解决“用得上电、用得起电”的问题,中方 企业是基于东道国的需求和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是绿色的, 清洁能源是中方“一带一路”电力合作的主要领域,中国也为全 球的清洁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政府代表还在其他场合透露了拒绝支持海外煤电的态 采掘加纳阿特瓦(Atewa)森林铝矿开发 简报曾在8月刊介绍该项目。阿特瓦森林位于加纳东部, 是国际认可的西部非洲最具有保护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加纳前 总统曾计划将其设为国家公园。该区域也蕴藏丰富铝土矿资源, 加纳现总统已将其列为铝土矿开发重点区域之一。但大面积的露 天开采会对森林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过去 15 年内已有多家跨国 矿业公司决定撤出该区域的勘探和开发。近期,一些知名制造业 企业也表示如果该项目不满足可持续标准,将不会采购和使用来 自该森林的铝矿。 据报道,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将以“资源换基建”的方式间 接支持该项目。2018 年加纳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签署了 20 亿美 元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议 ,中国建设银行也参与支持。这是一 种基于自然资源的基础设施投资模式,还贷的抵押资本将来自加 纳的铝土矿资源开发,包括阿特瓦地区的铝矿资源。 过去三年间,加纳民间团体和社区对该项目的反对运动一直 没有停歇。除了抗议,他们还尝试通过非对抗的方式,与加纳政 府和潜在融资方对话。2020 年,当地环保组织 A Rocha Ghana 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多家环保组织通过公开信函, 敦促加纳政府停止在阿特瓦森林的采掘活动,以保护其特有的物 种和生态环境。同年 4 月,A Rocha Ghana 联合 200 多家社会 组织一起,致信中国海外投资的主管部门和主要金融机构,指出 该项目存在的环境和生态风险。他们还曾联系相关中国企业,希 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区和环保组织积极沟通,在投资中采取保护 阿特瓦森林的措施,比如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贷款条约中表明 不支持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开发铝土矿。A Rocha Ghana 代表 在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他们不是反对发展,而是发展不应 该以破坏阿特瓦这样重要的生态系统为代价。 在请愿未果的情况下,A Rocha Ghana以及其他非政府组 织和公民在 2020 年初发起了针对加纳政府的民事诉讼 ,希望政 府认可阿特瓦森林的重要性,并禁止相关的采掘活动。根据环境 律师的分析 ,尽管中国企业没有直接参与铝土矿开采,但如果非 政府组织胜诉,中资企业可能面临无法收回债务的风险。 能源厄瓜多尔安第斯南区油田 安第斯油田项目位于厄瓜多尔奥雷亚纳省(Orellana),与 秘鲁相邻,由安第斯石油公司开发 。该公司为中石油(CNPC) 和中石化(SINOPEC)的子公司,分别持有持有该公司 55% 和 45%的股份。安第斯项目包括 5个区块 ,其中南区14和17区 块的开采由东方石油公司(PetroOriental S.A.)负责。 南区所在的区域有不少印第安原住民居住,项目所在省还拥 有亚苏尼(Yasun)国家公园,这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度。今年 1 月,孟加拉向中国提出替换此前产能合作项目备忘录 中的 5 个项目,包括煤电和煤矿项目,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在复 函中表示 ,孟方应向中方提出可行和满足环境保护标准的替代项 目,同时强调中国将拒绝参与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包括煤电和煤 矿项目。这是中国政府代表首次明确拒绝海外煤电项目,虽然在 当时不确定是否仅针对孟加拉,但国际媒体和社会对此充满关切。 绿色金融全球金融监管单位对绿色金融的最新要求 美国证监会拟强化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 2月2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关于强化 上市公司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声明。根据声明内容,SEC 将强化 上市公司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将评估 2010 年发布的上市公 司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指引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和实践情况,吸 取关于市场如何管理气候相关风险的经验教训。 3 月 15 日,SEC 又发布 声明 ,宣布就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征 询公众意见。声明表示,2020年美国证监会多次提出了开展环境、 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建议,此次征询意见旨在促 成一份针对气候变化的披露规则。 新加坡发布绿色项目分类草案和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理手册 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召集的绿色金融行业工作组 (GFIT)近期就绿色金融分类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份标准适用 于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金融机构,涉及整个东盟范围的金融活动。 为避免转型过程中的“洗绿”风险,这份标准界定了可以视为绿 色以及向绿色过渡的金融活动。特别地,这份标准提出了一套“交 通灯”系统,根据经济活动与环境目标的匹配程度,将它们分为 绿色、黄色(过渡)和红色项目,以引导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活动。 未来 GFIT 还探索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提高与气 候相关的信息披露质量。与此同时,GFIT还发布了针对资产管理、 银行和保险公司实施环境风险管理的手册。 化石能源金融机构的脱碳进程追踪 金融机构的“脱碳”浪潮正在从多边金融机构、政策 性金融机构延伸到商业金融机构。联合国也在多种场合呼吁 各国尽快摆脱对煤电的依赖,实现公平转型。WWF 联合合 作伙伴发起了“科学碳目标倡议”(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简称 SBTi)。根据 SBTi,金融机构的“脱碳” 不仅指范围一和范围二的碳减排,即降低机构直接排放和外 购能源造成的排放,还要聚焦在降低投资组合的碳排放,即 范围三。范围三的减排充满挑战,金融机构要以中国乃至全 球的气候目标为引领,一方面严控新增资产继续流向高碳行 业,另一方面不断降低存量资产对碳密集行业的暴露。本期 简报梳理了近期宣布或正在制定脱碳计划的金融机构,为中 国金融机构制定脱碳方案提供参考。 世界银行正在制定未来五年的气候行动计划 4月初,世界银行宣布已向董事会提交了未来五年(2021- 2025 年)的气候行动计划,将提高气候融资资金的比例,帮助 各国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战略,支持淘汰煤炭的公正转型, 并确保融资流量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这份计划仍须经世 界银行董事会批准。 世界银行的第一份气候行动五年计划于2016年发布。在 2016-2020 五年间,世界银行的气候融资资金规模累计 830 亿美 元,是在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融资的最大的多边机构。在新的规 划期内,世界银行将更加关注其融资活动带来的气候效应,即降 低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气候适应。 此外,世界银行可能对高碳排行业的融资作出限制,以确保 在 2023 年 7 月前实现融资流量与巴黎协定目标的一致。在 这一过程中,世界银行将提高对公正转型的支持,包括为煤炭部 门提供再就业和技能过渡的支持,帮助各国使用可负担的、可靠 和清洁的电力来取代煤电等。 美国主要大行陆续宣布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和脱碳计划 3月1日,新首席执行官(CEO)履任之际,花旗银行(Citi) 宣布了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意味着花旗银行将不断降 低其投资组合中的高碳资产,同时通过开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 露,定期向投资人汇报行动进展。 两周后,花旗银行又发布了更新后的环境和社会政策框架。 新政策提高了对煤炭行业的融资限制,计划逐步降低煤炭在投 资组合中的比例,比如不再支持燃煤电厂的新建或扩建项目, 2021 年之后不再支持 20% 以上用电来自煤电的新客户,除非他 们制定低碳转型战略。花旗银行的新目标和新政策对美国其他大 行形成了示范,但有评论指出,花期银行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 源融资方之一,还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净零排放行动路线图 ,同 时也应该对现有客户的煤电扩张计划提出限制。 3 月 4 日,高盛(Goldman Sachs) 宣布 2050年前实现其 融资活动的净零碳排放,并计划在今年内设定一个脱碳的中期目 标。高盛将从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设定短期和中期气候目标, 考虑气候风险等方面开展具体行动。目前,高盛已经开始要求客 户加强气候信息披露,并根据“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 工作组的建议,发布了第一份气候信息披露报告。 3 月 8 日,富国银行(Wells Fargo) 宣布 2050 年前实现净 零碳排放,并明确指出该目标包括范围一、二和三的温室气体排 放,即除了直接和外购能源产生的碳排,还包括其融资活动导致 的碳排。下一步,该银行将从五个领域开展行动,分别是气候目 标制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高碳资产的减排、推广可持续金融 和气候风险管理。该银行将不晚于 2022 年底,首先对石油、天 然气和电力部门设定中期减排目标,随后扩展至其他行业。 此前,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cia)都已先后宣布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 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虽然未设定净零排放时间表,但承诺要将 融资活动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 汇丰银行在投资人提议下可能加快从煤炭行业撤资 由于来自众多投资人和社会组织的施压,汇丰银行(HSBC) 近日同意加大力度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碳排放。3月11日, 该行发布一份气候变化议案 ,称只要获得股东同意,银行将在 2030 年前退出欧盟和经合组织国家的煤矿和煤电融资(包括项 目融资、公司融资以及承销服务),并在 2040 年前将范围扩展 至其他国家。这份议案将在 5 月 28 日的银行股东大会上讨论和 表决,如果获得 75% 以上的赞成票,将正式宣布并实施。汇丰 银行还将根据巴黎协定制定科学的减碳目标,开展气候相关 财务信息披露,并拿出 7500 亿到 1 万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银行 客户的低碳转型。 汇丰银行是欧洲第二大为化石能源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 融机构。该行在去年宣布了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尽管 该承诺属于业内领先 ,但众多投资人和社会组织认为 ,汇丰银行 的这一承诺没有涉及对化石能源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限制,煤炭融 资政策也还存在漏洞 ,包括汇丰银行间接支持了具有争议性的越 南 Vung Ang 2 项目。迫于投资人压力,汇丰银行此次将加快从 化石能源行业的撤资,首先从煤炭行业开始。 日本三菱日联银行被投资人要求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3 月底,日本非政府组织和投资人向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三 菱日联银行(MUFG) 提议 :尽管该行承诺 停止 新煤电项目融资 并降低贷款余额中煤电的比例,但该行继续参与了越南的煤电项 目,煤电贷款余额依旧在全球领先;除了煤电行业,银行还在继 续支持煤矿开采等化石能源项目,其支持的棕榈油项目还导致了 热带雨林的损失;为了督促银行更好地管理这些气候风险,投资 人建议MUFG制定与巴黎协定目标一致的战略,并在年度 报告中予以披露,该战略还应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 友邦保险宣布2028年退出煤矿和煤电业务 友邦保险(AIA)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家承诺退出煤矿和煤电 融资的保险公司。近期,友邦保险发布 2020 财年的 ESG 报告, 承诺在 2028 年前彻底退出煤矿开采和燃煤发电业务。具体来说, 友邦保险将不再支持直接与煤矿或煤电相关的投资业务,同时分 步骤从以上行业撤资:直接管理的股票和固定收益业务,分别在 2021 年底前和 2028 年第前实现对以上行业的零暴露。 友邦保险在2018年宣布支持巴黎协定目标,随后陆 续加入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投融资有关的倡议。 2020 年,友邦保险在其直接管理的股票中剥离了 30% 以上收入 来自煤炭开采和煤电业务的公司。此次宣布彻底退出煤炭开采和 燃煤业务,是完善 ESG 管理和践行可持续投资的要求。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宣布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和中期脱碳 计划 3 月 5 日,日本第二大保险公司第一生命保险(Dai-ichi Life Insurance) 宣布成为日本第一家加入联合国“零资产所有者联 盟” 1 的资管机构。加入该联盟意味着,资管机构不仅要设置脱 碳目标,还要积极参与被投资公司的低碳转型,而不是通过抛售 碳密集型投资来实现脱碳。 据悉,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有计划到 2025 年将其投资组合的 碳排放降低 30%,这一目标主要涵盖股票、企业债券和房地产 业务,主权债务等其他业务将逐步加入。2018 年 5 月,第一生 命保险宣布不再对日本海外煤电项目提供资金,这是日本金融机 构首次对煤电项目出台限制政策。 瑞士再保险将在2040年前退出全球的动力煤再保险 作为联合国“零资产所有者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瑞士再 保险(Swiss Re)已经承诺2050年实现投资组合的净零碳排放。 3 月 16 日,瑞士再保险(Swiss Re) 宣布了净零排放的中 期目标,包括到 2025 年投资组合的碳排放强度减少 35%(相比 于 2018 年,涵盖企业债券和股票),不断降低对动力煤的风险 暴露(涵盖其财产、工程、意外、信贷、担保、货物海运业务条 线的保险和再保险),直到 2030 年前在经合组织国家完全退出 动力煤,2040 年前在全球退出动力煤。 瑞士再保险的脱碳计划始于 2016 年,彼时瑞士再保险就已 经开始拒绝投资以煤炭开发和煤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电力南亚和东南亚的低碳能源转型 南亚、东南亚与中国海外投资联系紧密,也是中国海 外电力、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投资的热点地区。 WWF 持续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定期组织会议沙龙,助力中 国与该区域各国加强低碳和可持续投资合作。 1 “净零资产所有者联盟(Net-Zero Asset Owner Alliance)”由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 FI)和负责任投资原则(PRI) 召集 ,成员承诺到 2050 年将投资组合转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印尼外商投资新规取消了私人电力项目股份限制,利好可 再生 今年 2 月,印尼颁布了针对投资与商务领域的第 10 号总统 令,该总统令对原来以负面清单管理为主要模式的印尼外商投资 准入制度(2016 年的第 44 号总统令)进行了变革,改为以正面 投资清单为主的准入模式,进一步开放了一些行业的外国投资, 减少了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性条件。该总统令从今年 3 月 4 日起生 效。 新总统令下,外国投资者投资独立发电厂(IPPs)可 100% 持股。而在此之前,装机量在 1 到 10 兆瓦的发电厂外资最多持 有 49% 的股权,10 兆瓦或以上发电厂外资最多持有 95%。据法 律顾问分析 ,这项改革可能与印尼刚起步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最相 关,因为可再生能源装机通常在 1-10 兆瓦之间。新总统令下, 小型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有望受益于外资带来的技术和 管理创新。此外,新总统令还将地热行业确认为优先投资的领域 之一,并有可能获得税收方面的便利和优惠。 对外投资东道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也在推动中国企业的 转型,比如原本以煤电为主营业务的中国大唐已成为印尼国家电 力公司(PLN)的 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伙伴 ,将优先获得与 PLN 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的资格。 越南能源发展计划草案发布,削减未来10年的煤电新增 装机 越南第八次国家能源发展计划(Power Development Plan 8, PDP8)于近期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公众意见咨询。PDP8将决 定越南在未来10年(2021-2030)的能源和电力发展目标,并 对 2045 年提出展望,由越南工业贸易部负责起草,最终稿将由 总理批准。 去年,越南工贸部副部长曾建议 PDP8 限制新增煤电装机, 这点在征求意见稿 (下简称意见稿)中有了体现:未来 10 年不 再规划新煤电项目,但一些已规划、在建以及作为重要基核电站 的煤电项目还会继续推进 。相比越南上一版国家能源发展计划, 意见稿中规划的2030年煤电装机目标大幅减少,而且到2030年,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将成为越南装机比例最大的发电方式。 巴基斯坦将提高电价,缓解不断上涨的循环债压力 3月,巴基斯坦内阁能源委员会(CCoE)通过了“循环债 管理计划(CDMP)”,计划在未来 2 年内分批次提高电价 ,总 体平均提高 34%,来缓解不断升高的电力行业循环债压力。 巴基斯坦的循环债,又叫三角债,是投资巴基斯坦电力市场 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在巴基斯坦,配电商购电价格长期高于售 电价格,需要政府通过补贴来填补利润缺口;但巨大的财政压力 下,政府对配电商的补贴难以及时到位,这令购电商无法按期回 收电费,同时也影响发电商的现金流,还会波及燃料供应商等相 关方。 在 CCoE 通过 CDMP 的同时,CCoE 还讨论了加快发展可再 生能源的决定。CCoE 在会上指示,巴基斯坦能源部应加快可再 生能源的竞标,确保更多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 分析工具 金融机构如何识别和评估与自然有关的风险(3)- 工具 简报已分期梳理了金融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融资的挑战,并 提出了一套帮助金融机构评估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的框架,包括 物理风险、转型风险、诉讼风险和金融风险,涵盖运营、法律、 市场和信用风险等多方面。 落实到操作层面,金融机构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评估 时,通常会面临三个困难:一是如何分析生物多样性与各类经济 活动的相互关系,二是要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货币化,三是 如何设置相关的信息披露指标,并持续披露。 针对第一个问题如何分析生物多样性与各类经济活 动的相互关系, WWF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 具 WWF Sight, 并联合金融专家完善了“空间金融(Spatial Finance)” 方法论。 “空间金融”是一种新兴的概念,将地理 信息、生态环境数据与资产层面的数据相叠加,呈现出生态环境 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相互影响,可帮助金融机构开展资产和公司层 面的ESG分析。标普全球评级、彭博和RepRisk等机构都已使 用“空间金融”的方法开展了金融分析实践。 此外,一些金融、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还开发了其他生态足 迹评估工具。例如,荷兰银行(ASN Bank)从 2016 年起,支持 开发了“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足迹(BFFI)”评估工具 ,每年评 估本行的生态足迹。BFFI的优点是利用公开数据和资源,基于 生命周期分析(LCA),可分析资产层面的生态影响。 第二个困难是如何将生物多样性相关风险的分析结果“货币 化”。WWF 联合斯坦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与大自然保护协会 共同开发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InVest)”模型,可以 量化陆地、淡水和海洋三类生态系统提供的多种多样的生态服务 价值,比如调节气候、吸收和储存碳的价值、净化水质、持留养 分的价值。InVest 模型已在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规划、生 态补偿、风险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中得到应用。 InVest 主要适用于区域尺度,金融机构也可根据自身需求, 选择企业或供应链尺度的货币化模型,比如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 理事会(WBCSD)与合作伙伴开发的企业生态系统评估 (CEV) 模型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企业量化分析其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 第三个困难是如何开发与自然或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信息披 露框架。目前尚未有一套标准化的披露框架,这又增加了金融机 构完善投资组合的难度。WWF 和全球合作伙伴正在一起倡导建 立“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TNFD)”,目标是通过制 定并促进金融机构采纳适当的原则、框架、工具、 度量标准和 数据,使金融决策融入对生态的考量。目前,TNFD 已经设立一 个技术专家组,将汇总来自巴西、中国和南非及欧洲和北美等国 的领先数据和标准,开展初期研究。 观点和研究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将自然和气候绩效纳入主权资本市场 新冠疫情令众多国家经济衰退,陷入债务危机。为恢复经 济,国际社会呼吁着通过鼓励绿色和包容性的投资,化危机为 机遇。“为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Initiative,F4B)近期发布 报告 ,倡导通过“自然和气候主权债 券(Nature and Climate Sovereign Bond Facility)”,化解新 冠疫情引发的债务危机,同时帮助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 化。 通过自然和气候主权债券工具,即将保护自然和气候作为还 本付息的条件,发债国将更有动力开展行动。这种工具可在不同 的财政和政策背景下使用,还可配合混合融资。长期来看,通过 设置强有力的绩效评估,标准化流程,动员评级机构、指数公司 等参与方加入,这种工具可不断推动自然和气候绩效纳入主权资 本市场。分析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的领导者,尤其应当看到 将自然绩效纳入主权资本市场的意义,并支持发展新的资产类别, 让这些资产可以被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有效地交易、定价和持有。 化石能源融资全球 60 家银行化石能源融资最新情况 3 月 24 日,银行巨头与气候乱局 2021报告发布 ,分析 了全球最大的 60 家银行在过去五年的化石能源投资情况 2 该报 告由雨林行动网络(Rainforest Action Network)、银行监察组 织(BankTrack)、土著环境网络(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Network)、国际石油变革(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等多家 关注气候变化的机构主笔撰写。 报告发现,巴黎协定签署之后,尽管各国政府、企业和 民间均以意识到化石能源产业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但银 行巨头们对于这一产业的投资不降反升,五年内融资量累计高达 3.8 万亿美元,将近一半的融资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 13 家银行。 报告还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 13 家中资银行 3 的化 石能源融资情况进行了分析。13 家中资银行在过去五年的化石 能源融资规模占全球 16%;而就煤炭开采和煤电开发这两个领 域来看,中资 13 家银行是全球最大的融资房,融资分别占到全 球的 80% 和 73%。 报告倡议,为了使各银行的政策与巴黎协定1.5 度温度 控制目标保持一致,银行须停止为化石能源的扩张提供项目融资 和公司融资,并以 1.5 C 温控目标减排路径为依据,制定并公布 逐步退出化石能源的计划。同时,银行也应该测量、披露和设定 与气候相关的目标和指标,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 负责任投资 WWF 发布 2021 年负责任投资实践报告 WWF 于近期发布了 2021 年 负责任投资实践报告 ,评估了 30 家欧洲和亚洲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任投资表现,他们都 是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的签署方。 评估基于WWF开发的 RESPOND“保护自然和推动 低碳化的弹性和可持续投资组合(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Portfolios that Protect Nature and Drive Decarbonization)” 工具。RESPOND专门面向资产管理公司,评估其六个方面的 负责任表现:目标、政策、流程、人员、产品和投资组合。 RESPOND与“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以 及 PRI 的要求保持一致,聚焦在资管公司的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 上。 这份报告强调,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仅满足RESPOND标准 的43%,这表明他们的投资组合可能面临更大的气候变化和 自然资本损失的风险。相比之下,欧洲的资产管理公司更符合 RESPOND 的评判标准。而在亚洲资产管理公司中,日本资产管 理公司在责任投资实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 报告分析的化石能源重点领域包括:焦油砂开采、北极石油天然气开采、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水力压裂石油天然气开采、液化天然气开采、煤矿开 采和煤电开发。 融资规模统计的依据是各银行向以上领域主要企业的贷款和信贷审批情况,同时根据这些企业参与相关化石能源行业的百分比予以调整。主要企业包括: 根据彭博行业分类标准,以上述重点领域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电力及公共事业行业的大型公司,以及“全球煤炭撤资清单(Global Coal Exit List)“中 的公司等。 3 这13家中资银行包括(排名不分先后):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 简报信息更新至发布前,如需获得最新且详细信息,请联系: 王伟康 Ella Wang | 项目主任,能源转型 Priority Project Coordinator, Energy Transition to 100% Renewable | WWF China wkwangwwfchina 刘颖 Ying Liu | 代理主任,绿色一带一路项目 Acting Coordinator, Greening BRI | WWF China yliuwwfchina 杜红霞 Hongxia Du | 绿色金融专家 Green Finance Expert | WWF China hxduwwfchina 王衍作为 WWF 绿色金融顾问参与简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