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催化崭新未来:制胜超凡颠覆时代推动化工行业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催化 崭新未来 制胜超凡颠覆时代 推动化工行业发展 催化崭新未来: 制胜化工行业颠覆,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颠覆性趋势1: 循环经济 颠覆性趋势2: 工业转型 颠覆性趋势3: 下游行业数字化 颠覆性趋势4: 重塑工作模式 变革步骤 目录 化工 行业整体形势向好,不过,平静的表象下, 行业彻底变革已无法避免。超凡颠覆虽然 会打破现有行业格局,但也会创造海量机遇 ,只要企业 勇于抓住良机,必将取得丰厚收益。 事实上,化工行业能够为全球最为紧迫的一些问题 提供答案。不过,只有直面挑战、 快速创新的化工企业, 才能实现这一点。企业需要深入了解颠覆行业的各种因 素,制定组织变革新方法,制定有效策略 ,方可引领行 业发展,充分把握全新机遇。时不我待,即刻行动吧。 4 10 12 14 16 18 2 3 5 催化崭新未来 制胜化工行业颠覆 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老牌行业面临颠覆早已不是新闻,新晋企业依赖 新平台推动整个行业的革新也并非新鲜事,例如零售 业的亚马逊 (Amazon),酒店业的爱彼迎 (Airbnb), 交通运输业的优步 (Uber),以及娱乐业的 Netix。迄 今为止,化工市场尚未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彻底变革。 化工行业似乎一直持观望态度,这可能是由于化工企 业认为,无论其他行业发生什么,消费者对于各种形 式的分子产品将保持平稳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法十分实用。毕竟,过去 70多年内,化工行业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促进行业增长的因素每隔几年会有 所变化,但新的驱动因素会周期性出现,推动每一轮行 业发展。从表面上看,目前化工行业整体形势仍然向好。 盈利增长,现金流创历史新高,利润率保持稳定。虽 然部分细分市场表现优于其他细分市场,但整体而言, 化工行业表现尚佳。 位于十字路口的化工行业 从表面上看,目前,化工行业整体形势向好。营收利润双双增长。不过, 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涌动,行业压力越来越大。 深入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工行业面 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释放出明确的风险信号。自化 工行业上一轮衰退周期于 2009年触底以来,已经 过去了近十年。十年来,化工行业发展乏力,周期长, 无大幅增长,利润率受到挤压。尽管部分企业搭上 了页岩气热潮的顺风车,但目前尚不清楚下一轮行 业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或者来自哪个领域。 依赖新兴经济体打造快速增长周期的时代一去 不返。虽然提升效率和改善绩效能够带来一些收益, 但无法颠覆整个行业。部分企业希望通过行业整合 刺激增长,因此,并购案例屡见不鲜。然而,这些 并购案例虽然推动部分企业实现了短期强力增长, 但对核心行业基本面没有什么影响。 此外,作为资产密集型行业,化工行业还面临 着遗留基础设施维护的严峻问题。老化的工厂变得 越来越不可靠,例如,自 2010年以来,计划外关闭 的乙烯工厂数量一直在上升。多年来,化工产品作 为钢铁、玻璃和纺织品等材料的替代品,在汽车等 行业中广泛使用,推动了化工行业的增长。不过, 未来这一领域越来越难以创造收益。 目前,下游市场和供应链的深刻变革所造成的 影响越发明显。联合利华( Unilever)、 宝 洁( P&G)、 西门子( Siemens)和乐高( Lego)等全球大公司转 而使用更具可持续性的材料。化工行业生态系统的 覆盖范围越发宽广,涉及能源、自然资源和航运等 领域,这些领域正处于剧烈波动期,而众多化工行 业客户(例如汽车零部件和设备制造商)也在经历着 大规模转型。 与此同时,总体趋势和宏观经济形势持续推动 行业变革,为传统业务实践和模式带来了重重考验 和威胁。那么,我们对于化工行业面临的颠覆风险 了解多少呢? 重重考验 4 从黏合剂到食品添加剂,从石油化工产品到涂 料,化工行业极为多样化,不同细分市场和不同地 区面临的颠覆风险天差地别。我们的研究表明,尽 管化工企业不一定会遭到大爆炸式颠覆带来的危险, 但该行业仍面临着增长和利润持续受损的威胁。这 一衰退过程缓慢而悄无声息,但十分致命,随着时 间的推移,逐步蚕食重资产行业中的企业,使得颠 覆性力量得以长驱直入。我们将其称之为挤压式颠 覆,这一颠覆会导致业务停滞不前,现有企业失去 控制权,新晋企业从中获益。 挤压式颠覆通常会影响那些倾向于斥巨资兴建 工厂和购买设备的大型老牌企业所在的行业。加上 挤压式颠覆具有渐进特性,导致企业有着自己行业 地位十分稳固的错觉。业绩变化看起来像是周期性 行业的正常起伏。这可能会导致企业使用传统手段 (如削减成本)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投资开发新方法 和新业务模式。事实上,这些企业很有可能遭受挤 压式颠覆,导致良性增长被“空白增长”所取代。自 2011年以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难以实现产品价值 的增长,这可作为挤压式颠覆的迹象之一。 行业所处的颠覆阶段和面临的风险可能会迅速改变。如果企业没 有进行必要的技术、投资组合和业务模式变革,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全球化工行业面临着多方面变革,各方力量汇 聚在一起,合力塑造化工行业的未来。各种力量碰 撞融合,造成颠覆性影响,这对化工企业而言既是 机遇,也是风险,具体取决于企业的准备情况、适 应能力和响应敏捷性。 首先是持续数十年的全球总体趋势 ,包括气候 变化、自然资源压力、人口结构变化、新兴市场以 及商业效率持续提升。 其次是短期经济趋势,包括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汇率波动、监管复杂性和供需格局变动,以及日益 凸显且可能扭转部分贸易政策的全球政治不确定性 和贸易保护主义情绪。 接下来是亚马逊效应,推动消费者期望水涨船 高,并提高了衡量每笔交易的基准要求。各家企业 竞相为客户提供改良后的无缝个性化体验。我们正 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规模批量生产让位于大 规模定制。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提供 全渠道轻松交付服务,生命周期更快。 最后是各项数字技术相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自动化、物联网、智能互联设备、虚拟现实、增强 现实、扩展现实、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大数据、 新平台、基于云的生态系统、区块链和网络安全 技术的爆炸式增长彻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大规模批量生产让位于大规模定 制。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要求,提供全渠道轻松交付服务,生 命周期更快。 为了衡量风险,埃森哲制定了自下而上的可颠 覆性指数(包括财务、风险投资、并购、品牌和其他 指标),以衡量四大细分市场(基础化学原料、特种 化学品、工业气体和综合农业)中化工企业当前所处 的颠覆水平和对未来颠覆的敏感程度。我们的结论 是,总体而言,化工行业处于持续稳定期。不过, 各细分市场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例如,综合农业(肥 料和杀虫剂)正处于波动期,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了初 步数字化转型,例如使用无人机、气候软件和其他 技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行业所处的颠覆阶段和面临的风险可能会迅速 改变。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投资组合和 业务模式变革,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审视 整个扩展的生态系统以查找颠覆迹象时,企业必须 要有先见之明。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以及数字平台等新能力,锐意创新,为未来做好准备, 无论未来趋势是否雏形初现。 风险计算 各种力量碰撞融合 6 7 随着变革的深入推进,关键在于,企业如何保 持关联度?企业如何持续满足客户和消费者的需求, 提升敏捷性,制胜全新数字时代? 化工行业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行业。通 过操纵化学分子,它有望解决人类最为紧迫的挑战。 从工业生物技术、燃料电池、可再生能源到纳米技术, 化工行业的创新成果足以改变世界。不过,现有企 业需要进行重大变革方可迅速适应新趋势。 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四大颠覆性 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内对化工行业造成重大影响, 打造全新竞争格局。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 准确预测哪些新晋企业将会颠覆整个市场,以及竞 争对手和客户在未来几年内将采取哪些举措。由此, 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资本投资、商业模式和创新科技 的效益。 颠覆性趋势 循环经济 设计能够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产品,取代“获取、制造和弃置”模式。 颠覆性趋势 工业转型 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偏好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 颠覆性趋势 下游行业数字化 实现端到端价值链数字化,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颠覆性趋势 重塑工作模式 针对数字时代的全新工作类型,打造新人才模式。 9 确保关联度 深入探索四大关键颠覆性趋势 2 3 4 1 8 颠覆性趋势 循环经济 向循环经济转变的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以 塑料为例。 2018年 1月,欧盟委员会 (EC)宣布了首 个欧洲塑料战略。然而,不到一年,欧洲议会就批 准了一次性塑料禁令。 循环经济已开始取代传统的线性资源使用模式: 获取材料,制造产品,用后弃置。在循环经济中, 整个价值链的材料均能够回收再利用。或者减少部 分产品的使用量,转而使用对环境更友好或“更耐 用”的产品。这些变动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同 时确保产品的高效用和高价值。企业需要设计在整 个生命周期内均可重复使用的化学品,这也为逐步 淘汰有毒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循环经济的出现对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子循环技术将 改变价值链中的需求,大幅降低所需化学品数量, 从而减少原材料消耗。采用可重复使用产品取代一 次性产品来增加产品的耐用性,化工行业的聚合物 需求量应有所下降。例如,虽然耐用水瓶所消耗的 聚合物重量为一次性水瓶的 5到 7倍,但由于耐用水 瓶可重复使用,因此聚合物需求量整体较低。 粗略分析表明,如果使用耐用塑料取代一次 性塑料,聚合物需求量会降低 65%。事实上,到 2030年,塑料回收可削减 8,100万吨 /年的常规产 能,相当于 160多个世界级规模的聚合物工厂。 2不 仅如此,其他聚合物类型也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崛起带来了巨大增长机遇。埃森哲 与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 (Cec)联合开展了一项研 究,提出了两种实现可持续循环模式方案:第一, 分子循环;第二,促进下游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3例如, 更省油的汽车需要以更轻的材质制成;共享汽车(使 用频率更高)需要使用性能更好、更耐用的材质制成; 节能房屋需要选用隔热性能更好的材质。没有化工 行业的创新,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随着重复使用概念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下游需求 的变化,化工行业更加注重价值而非数量,因此, 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产品领域将迅猛发展。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机遇就在于开辟新方式, 在分子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充分发挥其价值。一旦实 现这一点,企业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成功打造下游 循环经济预计将推动可持续化学品的需求进一步 增长。到 2030年,这一需求有望比 2015年增长 26%。 因此,每家化工企业都需要着手评估循环经济 对自身业务的影响,并确定如何参与打造循环经济 模式。 1110 有何机遇? 就分子循环而言,化工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监管和消费者压力,必须 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使用更多再生材料。满足这些要求是该行业未来取得 “运营许可”的关键所在。 1 采用 3D打印 (3DP)技术实现的自适应制造使得 成品的定制化、个性化、本地化和去全球化成为可 能。与此同时,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富裕程度 显著提升,这进一步推动消费者追求更为个性化的 产品。发达市场正在推进增量制造技术,如果 3DP 聚合物的使用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到 2040 年,其需求量将相当于 46家平均规模聚合物工厂的 总产量。 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进行 生产,有望打造全新供应链,缩小生产单元,提升 可扩展性,缩短上市时间,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化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工业 X.0并培养 3DP技 术,打造全新生产方式,开发创新成果,改善绩效, 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并快速响应不断 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以较低的成本对新产品进行市 场测试。 3DP创新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设计和创造的 灵活性,从而大幅影响材料类型和数量。为了加速 创新,化学品供应商应当考虑通过组建新联盟、参 与生态系统或投资入股等手段进行合作,从而开发 新配方、新材料和新价值主张。 1312 制造业转型正在彻底改变产品制造的内容、地点和方式。这离不开多项数 字技术的共同助力。化工行业需要以工业 X.0为核心,即通过行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能“生力”产品、服务和自主学习的制造系统,从而充分探索设备、人员 和流程之间的互联特性。就分子循环而言,化工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监管 和消费者压力,必须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使用更多再生材料。满足这些要 求是该行业未来取得“运营许可”的关键所在。 阿迪达斯领新潮流 迪达斯的高速工厂 (SPEEDFACTORY)引领了 个性化消费品生产的未来。阿迪达斯已建立了两家 基于数字技术的高度自动化运动鞋工厂,面向当地 市场生产定制化运动鞋,并迅速补充最受欢迎的产 品。 第一家工厂于 2017年在德国安斯巴赫成立,第 二家于 2018年在美国亚特兰大成立。到 2020年, 两家工厂将利用机器人、自动化和 3DP等技术,每 年生产 100万双鞋。每家工厂约有 150名员工,而 亚洲一家普通工厂的员工人数超过 1,000人,目前 阿迪达斯的大部分鞋履都是在亚洲工厂生产的。与 消费者的关系越密切,就越容易根据当地的偏好和 市场趋势迅速定制鞋履。 例如,为了生产最先进的 AM4NYC城市跑步鞋, 阿迪达斯的亚特兰大高速工厂首先分析了多年来收 集的运动科学数据。通过独特的程序设计、数字绘 图和相应的拉伸和刚度属性调整,阿迪达斯能够为 消费者生产完全符合其需求的定制运动鞋。为了庆 祝亚特兰大工厂的成立,阿迪达斯在纽约开设快闪 店,为消费者提供实验室体验,并利用消费者的个 性化足部扫描数据为其推荐最合适的尺码。消费者 可接收个性化共享内容,并试穿最新款运动鞋,享 受完美互动体验。消费者可在线上参与设计鞋履, 阿迪达斯会在数周内送货上门,而行业平均值为 18 个月。 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讲,这预示着以 3DP技术和 数据为基石的本地化制造的未来即将到来,消费者 可在线上参与设计产品。化工企业可以通过与客户 和消费者合作创新,引领潮流,将这些令人兴奋的 新概念变为现实。 颠覆性趋势 工业转型 2 对于老牌化工企业而言,利用智能产品的颠覆 性潜力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6即使是那些在数字化方 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化工企业,基本上也尚未实现数 字化带来的全部收益。我们的研究表明, 40%的化 工企业正在使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 32%则正在使 用数字技术推动增长。意料之中的是,同时利用数 字技术提升效率且推动增长的企业(占 11%)在财务 方面表现更佳。 在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中实现数字互联,有助 于进一步提升端到端可见性、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生成更多数据洞察。由此,企业能够更轻松地进行 动态感知和需求预测,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尽 可能提升利润,实现快速交付、实时定价、交易记 录和快速结算。 融合多项技术打造差异化客户体验有望成为 新型销售的主要驱动力。事实上,我们的研究表 明,数字技术可在未来十年间为化工行业带来高达 5,500亿美元的收益。 通过在企业内外建立新的连接,企业可以扩展 生态系统,加强协作,提升运营速度和效率。基于 云计算的即服务模型能够简化并推动非接触式后台 流程,同时以可变成本替代固定成本。机器人和无 人机可以执行工厂检查等任务,无需将工人派往危 险或艰苦的环境中。区块链可以验证付款,自动核 查合同并管理共享化学品存储等商业活动,从而提 高所有合作伙伴的透明度。 阿克苏诺贝尔 (AkzoNobel)是化工企业率先利 用下游行业数字化的颠覆性潜力的典型例证。该公 司的船舶涂料业务部门开发出航运业内首个能够准 确预测不同货轮涂料节省情况的数据分析工具。该 工具使用数十亿个数据点和专有算法,进行全面的 成本效益分析,在涂装船体之前详细量化不同涂料 方案对于预计油耗、燃料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影响。涂料选择可显著影响航运业的船舶运营成本 和环境绩效,这一工具大大提升了涂料业务的透明 度,确保船东和运营商能够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 好地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14 阿克苏诺贝尔引领新领域 B2C进军哪个领域, B2B通常会紧跟其后。推动 B2C转型的数字化浪潮 一波接一波,变得越发频繁。不过,化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展相对缓慢,尽 管数字化趋势正在彻底颠覆下游客户行业,包括汽车、消费品、建筑、电子、 能源和食品。 颠覆性趋势 下游行业 数字化 3 15 同时,化工企业亟需重新定义企业使命,以鼓 励优秀人才在该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职业 生涯中取得成功。企业必须锐意转型,方可打造以 使命和成果为导向的企业文化,这是打造适应性极 强的柔性员工团队的关键所在。此类员工能够根据 岗位需求变动迅速优化自身技能,助力企业转型为 智能、敏捷和动态的未来企业。 我们深入研究了工作领域的变动,探索了工作 内容、工作者、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等 各项因素,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点。 9研究显示,员 工希望带着使命感工作, 84%的员工表示,成就卓 越职业生涯不仅仅意味着获得专业认可。研究结果 还表明,到 2025年, 45%的员工将成为合同工或 选择打零工,到 2030年, 47%的任务将实现自动化。 更重要的是,随着传统的生产线管理被以成果 为导向的全新员工团队(很可能包括自动化助理、合 同工和自我组织型团队)模式所取代,工作的组织和 管理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由于智能机器正在迅速重塑工作方式,化工企 业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参与竞争、吸引 人才并留住年长员工的专业知识。不过,新技术不 仅仅能够节约时间和资金,把员工从重复性的日常 工作中解放出来。新技术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为现有员工提供培训,助力 其采用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全新工作方式。同时,经 验丰富的员工在退休前可“教导”智能机器,确保他 们的深厚专业知识得以传承。最终,企业可利用机 器学习算法和实时数据打造新流程,以实现自我学 习和持续改进。我们认为,重塑企业流程称得上是 企业的一大步,能够进一步促进人机协作,打造全 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方式,推动化工行业的不断创 新与发展。 各行各业均在推动人才模式转型。对于一直难以招募和留住顶尖人才的化 工行业而言,这是一个重大机遇。 与此同时,化工企业必须学习关于数据科学、分析、客户体验和其他数字 时代所需能力的全新专业知识。 颠覆性趋势 重塑工作 模式 4 16 17 变革步骤 要想充分利用行业变革的力量,企业必须 即刻进行转型,而非等到5年、10年或20年后。 历史经验表明,大胆行动的企业通过必要的技 术、投资组合和业务模式准备,将遥遥领先于 持观望态度的企业。 商业实例明确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埃 森哲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一家息税前利 润(EBIT)为10%的典型化工企业而言,转型能 够推动利润上升3%到6%,大幅增加盈利潜力。 那么,应当如何应对颠覆,化颠覆为优势, 实现业务转型?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化工企业需要 回答若干关键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期取 得长期成功。这些问题不是关于化学配方,而 是了解自身最适合的业务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我们涉及哪些业务?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彻底变革后,我们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目前 /未来处于不断变化的化工行业价值链的哪个环节? 我们未来希望处于哪一环节? 我们组织面临哪些限制和约束,应当作何变化? 要想制胜新时代 化工企业必须锐意变革 18 19 以消费者为核心 目光不局限于直接客户和中间商,而是尽力了解最 终的产品消费者,探索产品的哪些差异化特征能够 影响其购买决策。 激励客户和员工 重塑产品和服务以吸引客户,同时打造极具活力的 员工团队,利用强大的品牌吸引力和变革使命感吸 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开放协作 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和公司边界,共同开发智能产 品,推动开放创新,分享知识,扩展生态系统和伙 伴关系网络。 智能运营 采用新技术,打造更敏捷、更迅速、更智能的企业, 利用分析技术削减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充分利用 数据价值。 循环模式 控制分子生命周期并利用全新业务模式(例如以租 代售)推动下游循环经济发展,从而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将不 断涌现。挑战在于探索企业最适合的发展方式和领 域。确定了目标领域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规划 转型之旅,以便完成目标,更好地挖掘未来的发展 潜力。 我们预计,这些模式在未来几年内将演化为五 大核心新业务模式: 1.中间供应商:化工产品和服务交易商,通常使用 线上直销和 /或分销模式,几乎没有制造业资产。 2.成果提供商: 销售产品和 /或系统,解决客户的挑 战或需求,根据面临的问题提供相应价值主张。 3.产品管家:专注于生产一种或几种化工产品,拥 有覆盖全球的灵活供应链。旨在利用成本最低的原 料赚取利润,并通过价值链将产品快速推向存在相 应需求的市场。同时回收产品,打造物质闭环流动 的循环经济模式。这一业务模式潜力巨大,可应用 于 PET等塑料部门。 4.生态系统创新者:参与更广泛的商业生态系统, 使用多项技术进行研究并推动商业化,与多个合作 伙伴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5.投资组合协调者:转型为以核心技术、能力或化 学品为纽带的多元化公司。利用基础研究推动新业 务发展,定期收购和剥离业务,以维持整体目标业绩。 反过来,这一转型需要以下六项能力的支持: 成果销售 供应链管理 再循环 /可持续性 品牌管理 生态系统创新 组合科技 打造全新业务模式 目前,化工企业的五大商业模式: 1.大型运营商 2.日用化工品 3.特种化学品 4.服务提供商 5.产品投资组合 拥抱制胜要素 要想取得成功,化工企业需要通过全面互联和数据驱动智能,打造全新业务流程并融入 新的理念,作为未来增长的基石。 事实表明,对于乐于把握机遇的企业而言,如 今的化工行业充满了机遇。未来三到五年间,预计 将有更多化工企业加大努力。不过,虽然这些企业 表示其发现了新业务中暗藏的潜力 ,但我们对全球化 工企业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企业抓住新机遇的速度 并不够快。事实上,过去三年内,只有 8%的企业果 断地转向了新业务。此外, 67%的高管表示,其所 在企业目前从过去三年内开展的新业务活动中获得 的收入不到总收入的一半。 置身超凡颠覆的新时代,企业的前进之路十分 明确。要么踌躇不前,等到新的监管条例出现后再 被动改变,冒着被行业淘汰的风险。要么大胆行动, 直面挑战,引领行业发展。 把握良机 2120 数字化时代要求企业采用创新方法进行组织变 革(顺应新趋势),助力企业实现完美平衡,从容迈 向新发展。新一代领军企业掌握了持续创新的诀窍, 能够顺应行业变革,永远做好万全准备。那么,如 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明智转换是一条全面的端到端变革之旅,旨在 助力化工企业处理好转变核心业务与壮大新业务之 间的动态平衡。这是一条长久的变革之旅,要求企 业严格管理四大领域,有机融合新技术和新投资, 在各大领域持续同步推进,确保正确把握并及时调 整投资的时机、规模和方向。 企业价值释放 时间 明智 转换 新业务 扩大 新业务 转变核心业务 发展核心 业务 传统业务 顺应新趋势 转变核心业务并降低成本 通过提高敏捷度和创建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 构,进一步提升投资能力,从而提高灵活性,利用 现有核心业务模式创造更多价值。 主要优先事项包括提高运营可靠性、提升供应 链效率、削减复杂程度、减少间接支出、打造标准 化和自动化流程以及提高流程收益。 发展核心业务并增加收入 利用新的投资能力获取数据洞察,从而优化运 营,改善客户体验,激活新的需求,从而焕新核心 业务。 以增长为重点,主要目标是增加来自现有客户 的收入,提高产品均价,加快新产品的上市速度, 加大高增长部门 /市场的投资力度,并投资于新架构 等核心部门。 扩大新业务并增加收入 建立新架构(例如创新中心、实验室、合作伙 伴关系、生态系统等),这是将创新工作从初创企业 迅速推广至全球企业的前提。 要想扩大增长规模,企业需要开发新产品,调 整供应链,以满足自适应制造商的需求。例如,企 业可以开发循环经济模式所需的可持续产品,使用 区块链技术在整个生命周期实时追溯产品,利用新 技术改善客户体验,并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 模型。 持续明智转换 要想实现稳步转型,企业必须在核心业务和新 业务间取得微妙平衡:如果从核心业务转向新业务 的节奏过快,就会过度投资,导致财务危机。但如 果转型节奏过慢,企业很可能遭遇淘汰。这就意味 着企业需要审慎规划,果断转型,顺应行业变革, 永远做好万全准备。 每家化工企业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转型之旅也是如此。根据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企业转型的第一步 可能为: 展望未来,化工企业注定将迎来多方面变革, 包括如今的剧烈变化以及挤压式颠覆所带来的微妙 但危险的影响。由于现有增长动力逐步衰退,人们 很容易认为化工行业前景黯淡。不过,这一观点并 不属实。 变革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带来巨大风险,也会 创造海量机遇。无论企业目前处于转型的哪一阶段, 都需要深入了解并接受整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从而做好万全准备,化颠覆为优势。 化工企业需要将目光重新投向核心价值驱动因 素,同时积极优化生产流程,采用数字技术,充分 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并开发新的人才模式,从而实现 新一轮增长。 我们坚信,化工行业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今 天所做的决策将影响未来几十年内的增长态势和格 局。变革机遇触手可及,时不我待。 聚焦未来 全新业务模式,例如循环分子 打造合作创新的全新生态系统 建立自适应数字工厂或开展 AI运营 构建全新数字销售平台,打造基于数据的客户体验 实施无缝后台系统 及时把握下游客户的所在地和需求变动 开启变革之旅 变革的时刻已经到来。 引领超凡颠覆的新时代,您准备好了吗? 22 23 埃森哲大中华区化工事业部 了解有关埃森哲化工事业部的更多信息, 请访问 阅读埃森哲化工事业部博客,请访问 1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对牛津经济研究院和美国化学理事会数据 的分析。 2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对安迅思供需数据库( ICIS Supply and Demand)的分析。 3 贝恩德 埃尔瑟( Bernd Elser)和迈克尔 乌尔布里希( Michael Ulbrich):推动欧洲化工行业打造循环经济模式,埃森 哲, 2017年, circular-economy- european-chemical-industry。 4 埃森哲独家研究。 5 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对 BCC研究报告的分析: materials/advanced-materials-for-3d-printing- technologies-and-global-markets-avm101c.html。 6 工业 X.0问卷调查,化工行业受访者, 2017年。有关工业 X.0 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报告:联合制胜, digital-reinvention?src=SOMS#block-dig-deeper。 7 基于埃森哲商业研究院年度化工行业高绩效业务分析。 8 世界经济论坛和埃森哲联合分析报告:数字化转型倡 议:化工与先进材料行业。 accenture. com/t20170411T120720Z_w_/us-en/_acnmedia/ Accenture/Conversion-Assets/WEF/PDF/ Accenture-White-Paper-DTI-2017-Chemistry- FINAL.pdf。 9 埃森哲组织洞察, 2017年。 10 埃森哲独家研究。 11 多模式化工企业:在困难时期平衡当下和未来的需求。 12 “顺应新趋势”调查, 2017年 4月至 5月: pivot?src=SOMS。 埃森哲公司注册成立于爱尔兰,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 业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战略、咨询、数字、技术和 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我们立足商业与技术的前沿, 业务涵盖 40多个行业,以及企业日常运营部门的各 个职能。凭借独特的业内经验与专业技能,以及翘 楚全球的交付网络,我们帮助客户提升绩效,并为 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价值。埃森哲是财富全球 500强企业之一,目前拥有约 48.2万名员工,服务 于 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我们致力驱动创新,从而改 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埃森哲在大中华区开展业务 30年,拥有一支 1.5万人 的员工队伍,分布于多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大 连、成都、广州、深圳、香港和台北。作为可信赖的 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我们正在更创新地参与商业和 技术生态圈的建设,帮助中国企业和政府把握数字化 力量,通过制定战略、优化流程、集成系统、部署云 计算等实现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从而立足中国、 赢在全球。 详细信息,敬请访问埃森哲公司主页 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主页 。 2019埃森哲版权所有。 Accenture,埃森哲及其标识以及 High Performance. Delivered. 和“成就卓越绩效”是埃森哲的商标。 联系我们 参考资料 关于埃森哲 本文件由埃森哲专业咨询顾问制作,仅用于一般性指导。本文件不用于对 您的情况提供具体建议。如您需要任何建议或文中所载内容的详细信息, 请联系埃森哲代表。 本文中涉及到的商标可能为他人所有。本文对此类商标的使用不代表埃森 哲对此类商标主张所有权,或埃森哲与此类商标的合法所有者存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