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1“十四五”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 “十四五 ” 智能制造十 三 五 ” 以来 , 我 国 制 造 业 数 字 化 网 络 化 智 能 化 水 平 显 著 提 升 , 形 成 了 央 地 紧 密 配 合 、多方 协同 推 进的 工 作 格局 , 发 展 态势 良好 。 供 给 能力 不断 提升 , 智能 制造 装备 国 内市 场满 足率 超 过50% , 主营 业 务收 入 超10亿元 的系 统 解决 方案 供应 商 达43 家。 产品 研 制周 期平 均缩 短35% 、 产品 不良 品 率 平 均降 低35% , 涌现 出离 散型 智 能制 造 、 流程 型 智能 制造 、网 络 协同 制造 、大 规 模个 性化 定制 、 远 程 运 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 。 但是, 我 国 制 造 业 供 给 与 市 场 需 求 适 配 性 不 高 、 产 业 链 供 应 链 稳 定 面 临 挑 战 、 资 源 环 境 要 素 约 束 趋 紧 等 问 题 凸 显 。 因此, 以 智 能 制 造 为 主 攻 方 向 , 推 动 产 业 技 术 变 革 和 优 化 升 级 , 推 动 制 造 业 产 业 模 式 和 企 业 形 态 根 本 性 转 变 刻 不 容 缓 。 国 家 层 面 重 视 智 能 制 造 产 业 发 展 , 中 国 及 各 省 市 十 四 五 规 划 纲 要 多 次 提 到 智 能 制 造 行 业 , 要 求 推 动 制 造 业 高 端 化 智 能 化 绿 色 化 , 建 设 智 能 制 造 示 范 工 厂 , 完 善 智 能 制 造 标 准 体 系 , 支 持 智 能 制 造 系 统 解 决 方 案 。 政策支持下 , “ 十四五 ” 时 期 中 国 智 能 制 造 产 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前 言01 “十四五”智能制造行业分析 03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环境 04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07 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案例 06 智能制造行业重点企业 02 智能制造行业基本概况 05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08 十四五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 09 智能制造概念股附录十四五”智能制造行业分析 0 1“ 十四五” 时 期 是 我 国 乘 势 而 上 开 启 全 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 家 新 征 程 、 向 第 二 个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进 军 的 第 一 个五年 。 “十四五 ” 时 期 是 我 国 由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向 基 本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迈 进 的 关 键 时 期 , 是 积 极 应 对 国 内 社 会 主 要 矛 盾 转 变 和 国 际 经 济 政 治 格 局 深 刻 变 化 的 战略机遇期 。 当前我国 “ 十三五 ” 规 划 目 标 任 务 完 成 ,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会 , 这 是 一 个 了 不 得 的 历 史 成 就 。 要 在 此 基 础 上 统 筹 谋 划 和 进 一 步 推 动 “ 十四五”发展 , 开 启 全 面 建 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 中 国 十 四 五 规 划 纲 要 明 确 提 出 “ 十 四 五 ” 时 期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目 标 :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新 成 效 , 改 革 开 放 迈 出 新 步 伐 , 社 会 文 明 程 度 得 到 新 提 高 ,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实 现 新 进 步 ,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 家治理 效能得 到新提 升 。 5 资料来源: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 备注:带* 为2019年数据 1-1十 四五 ” 智 能 制造 发 展 规 划 (征求意见稿) 提出 明 确 发 展 目 标: 到2025年 , 规模 以 上 制 造 业企 业 基 本普及 数字化 , 重 点 行 业 骨 干 企 业 初 步 实 现 智 能 转 型 。 到2035 年 , 规 模 以 上 制 造 业 企 业 全 面 普 及 数 字 化 , 骨 干 企 业 基 本 实 现 智能转型 。 1-2 6 建设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创 新载体 和公共 服务平 台,并 形成服 务网络 。制修 订200 项以 上智能 制造国 家、行 业标准。建成120 个以 上具有 行业和 区域影 响力的 工业互 联网平 台。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智能 制造能 力成熟 度达2 级及 以上的 企业超 过50% ,重 点行业 、区域 达3 级及以 上的企 业分别超过20% 和15% 。制 造业 企 业生 产 效率 、 产品 良 率、 能 源资 源 利用 率 等大 幅 提升 。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 技术水 平和市 场竞争 力显著 提升, 国内市 场满足 率分别 超过70% 和50% 。主 营 业 务收入超50亿元的 系统解 决方案 供应商 达到10家以上 。 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8-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 第十 四个五 年规划 纲要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智 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专业化服务机 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 征 求 意 见 稿 ) 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 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 制造系统。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 1-31-4 8 省市 内容 全国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 制造工 程,发 展服务 型制造 新模式 ,推动 制造业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建设 智能制 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 造标准 体系。 支持智 能制造 系统解 决方案 、流程 再造等 新型专 业化服 务机构 发展。 北京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 药健康 、机器 人与智 能装备 等领域 ,加快 发展智 能制造 产业。 鼓励采 取“产 业基金 + 智能制造”方式,引 导北京 企业在 津冀布 局一批 带动力 强的项 目,吸 引上下 游企业 聚集, 共同完 善企业 供 应链和产 业生态 圈 。打造10 家左右 世 界级智能 制造“ 灯 塔工厂” 。深度 推 进产业模 式和企 业 形态根本 性转变 ,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万亿 级先进 智造产 业集群 。 上海 瞄准尖端硬核的装备制造 业,集 中攻克 一批智 能制造 共性技 术,建 设世界 级智能 制造中 心。 天津 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 推进制 造业数 字化、 网络化 、智能 化升级 ,培育 智能制 造系统 解决方 案供应 商,推 动企业加快应用智能制造 新模式 ,建设 一批智 能工厂 和数字 化车间 ,积极 建设国 家智能 制造中 心城市 和典范 城市。打造“1 0 0 + ” 智能 科技产 业应用 案例, 培育“ 1 0 0 0 + ” 具 有示范 意义的 智能制 造企业 。 重庆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 制造, 加快发 展服务 型制造 ,推动 电子、 汽车摩 托车、 装备制 造、消 费品、 材料等 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 色化转 型。促 进智能 产业、 智能制 造、智 能化应 用协同 发展, 加快建 设国家 数字经 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 新一代 人工智 能创新 发展试 验区, 高水平 打造“ 智造重 镇”、 建设“ 智慧名 城”。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 制造, 加快发 展服务 型制造 。 浙江 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推 广共享 制造、 未来工 厂、虚 拟产业 园等智 能制造 新模式 。 福建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深入实 施企业 技术改 造专项 行动, 用好技 改奖补 政策, 拓展5G 工业应 用场景 ,全面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 、网络 化、智 能化、 绿色化 、服务 化升级 ,提升 质量品 牌和产 业发展 层次。 增强关 键数字技术研发能力,争 取人工 智能、 智能制 造等重 点领域 国家自 然科学 基金长 期项目 。 江苏 续提升行业绿色环保和智 能制造 水平, 形成一 批具有 较大优 势的名 优企业 和产品 品牌。 鼓励工 业互联 网、智 能制造、共享制造、再制 造等新 模式应 用,进 一步提 升行业 生产质 效,打 造一批 具有代 表性的 工业母 机,掌 握一批独门绝技。鼓励跨 境电商 平台向 全球数 字化贸 易平台 升级, 塑造智 能制造 全球服 务的领 先优势 。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4 9 省市 内容 四川 未来科技城夯实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基础,打造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高重大成套设备 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鼓励区域中心城市和数字产业基础 较好的地区聚焦智能制造等特色优势领域开展试验。 海南 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品、传感器、智能装备、保税维修、再制造等,打通产业链,推动“整装+ 零配件”“制造+维护保养”“生产+应用再集成”等融合发展。 湖北 做强做优高端装备产业,研发推广精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装备,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 备、轨道交通装备、能源装备,促进装备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加快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扩大智能制造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襄阳 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 陕西 拓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慧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场景,开展“5G 智 能制造”等应用示范,重点建设100 个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宝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建设全省先进 制造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江西 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研发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聚焦优势产业,推动升级版智 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强与国内区块链领军企业合作,在智能制造、金融征信、政务数据共 享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典型应用场景。到2025年底,打造10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突破1000 亿元。 湖南 壮大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先进工控设备、先进传感器、增材制造、智能电网等产业,努力打造全国先进的智能 制造装备基地。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提高国产省产机器人等智造装备应用水平,不断完善智能制造 生态系统。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大力推进自主智能制造与5G、物联网结合,发展协同制造、共享制造、柔性制造,打造一批 国内外一流标杆企业、示范工厂。 黑龙江 拓展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打造5G+智慧行业应用体系生态圈。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哈大齐先导区、 东北工业智能化转型样板区。支持科研院所延伸业务链条,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推广联合体,培育一批高水平智能制 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贵州 加大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机床整机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测控系统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 智能液压装置制造。鼓励和引导特色优势行业和领域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化应用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企业建立柔性生产线、数字 化车间、智能工厂。积极发展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研发制造医用智能高压氧舱系列产品。到2025年,培育5个智能制造生产示 范基地。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1-4 10 省市 内容 河南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推动骨干企业向研发、设计、管理、仓储和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方向升级,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 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覆盖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拓展数字赋能和 智能制造覆盖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完善高能级产业载体体系,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 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河南。着力培养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等服务机构。 安徽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关键装备、核心工业软件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突破一批高端装备与软件。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 育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制造普及、网络化制造示范和智能化制造探索。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推广应用 工业机器人40000台以上,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1000 家,创建一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云南 推动装备数控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智慧化,以产业互联网建设为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 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 吉林 重点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下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智能微纳制造关键技 术及装备、汽车模具仿生智能再制造生产线开发。围绕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明确近期、中期、远期任务,给予重点持续投入, 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领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核心技术。 青海 推动区块链在商贸金融、民生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实施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项目、数字农牧业示范项目、教 育机器人及城市光艺术作品研发生产项目、无人机智能制造项目。 宁夏 鼓励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创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到2025年,实施500家以上企业智能化改造, 建设2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创建5个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加快推进大型卧式加工中心量产,打造工业机器人、3D 打印等智能制造高端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产业价值链。实施维尔铸造智能制造产业园、银川新松物流及特种机器人智能制造、 奥帕航空技术无人机生产、金智智能科技数控机床、泰坦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神州石墨烯大飞机轮胎及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二 期等项目。 甘肃 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促进钢铁、石化、稀土、能源、有色、建材等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与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 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河南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推动骨干企业向研发、设计、管理、仓储和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方向升级,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 升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覆盖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拓展数字赋能和 智能制造覆盖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完善高能级产业载体体系,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 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河南。着力培养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等服务机构,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智能制造行业基本概况 0 2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 贯穿于设计、 生产 、 管理、 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 环 节 , 具 有 自 感 知 、 自 决 策 、 自执行 、 自 适 应 、 自 学 习 等 特 征 , 旨 在 提 高 制 造 业 质 量 、 效 益 和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先 进 生 产 方式 。 国际上, 智能制造通常是指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 其技术包括自动化 、 信 息 化 、 互 联 网 和 智 能 化 四 个 层 次 , 产 业 链 涵 盖 智 能 装 备 ( 机器人 、 数 控 机 床 、 服 务 机 器 人 、 其 他 自 动 化 装 备 ) , 工 业 互 联 网 ( 机 器 视 觉 、 传感器 、RFID 、 工业以太网 ) 、 工 业 软 件 (ERP/MES/DCS 等 ) 、3D 打 印 以 及 将 上 述 环 节 有 机 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 等 。 2-1 122-2 13 工业互联网 开放、全 球化的 网 络,将人 、数据 和 机器连接 起来, 是人类对3T融合 的 最新 需 求, 即 全球 工 业系 统 与高 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 及互联 网的高 度融合 。 工业自动化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自动控 制、自 动调整 装置, 用以 代替人工操纵机器和机器 体系进 行加工 生产。 在工 业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人 只是间 接地照 管和监 督机 器进行生产。 企业信息化管理 将企业各个层面与环节的 信息化 系统集 成 智能制造通过工业自动化 、 工业互联网、 企业信息化管理 , 将传统制造企业全面智能化升级 , 从 制 造 工 艺 本 身 到 制造产线的运营 , 再到企业整体运营 全面信 息化对制造业企而言, 构建智能系统的核 心价值 主要体 现在降 低生产 成本 、 提升生 产效率 和重塑 生产方 式 。 2-3 14 降 低 生产成 本 减 少 物 料 浪 费 , 减 轻 仓 储 压 力 ; 降 低 产 品 的 不 合 格 率 , 减 少 因 产 品 质 量 造 成 的 损 失 ; 通 过 数 控 机 床 、 柔 性 产 线 、 工 业 机 器 人 等 生 产 设 备 的 应 用 , 降 低 劳 动 力 需 求 , 减 少 人 工 成 本; 提 高 生产效 率 大 幅 优 化 生 产 过 程 , 改 善 生 产 工 艺 , 加 快 生 产 速 度 ; 科 学 合 理 排 产 , 提 升 设 备 利 用 率 ; 提高生产执行精度 ,提升 产品质 量; 重 塑 生产方 式 实 现 大 规 模 定 制 、 智 能 产 品 远 程 运 维 、 网 络 协 同 制 造 等 多 种 新 型 生 产 方 式 , 使 企 业 快 速 响应市场需求,拓展商业 模式 , 增加收 入及利 润来源2-4 15 智 能 制 造 发 展 需 经 历 自 动 化 、 信 息 化 、 互联化 、 智能化四个阶段 。 智 能 制 造 发 展 需 经 历 不 同 的 阶 段 , 每一 阶 段 都 对 应 智 能制 造 体 系 中 某 一核 心 环 节 的 不 断成 熟 , 分 为 四 个阶 段 , 分 别 为 自动 化 、信息化 、 互 联化 、 智能化 。 自 动 化 信 息 化 互 联 化 智 能 化 自动化生产线集成 自动化装备 工业信息化 工业互联/ 物联网 关键产品 关键技术 智能生产 企业类型 自动化生产线 系统集成 智能工厂总包 机器人 数控机床 其他自动化集成装备 工业软件 数据库 工业以太网 传感器 RFID 3D 打印 机器视觉 系统集成及自动化生产解决 方案 机器人方案 智能装备方案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网络传输技术 传感识别技术 3D 打印技术 图像摄取处理技术 系统集成商 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机器人制造商 零部件生产商 数据硬件开发 云计算软件开发 无线传输技术生产企业 传感器厂商 射频生产商 3D 打印生产制造商 图像摄取装置厂商 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商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感知层 、 网络层 、 执行 层和 应 用层 四 个层 次 。 2-5 16 感知层 网络层 云计算、 大数据 、 SCADA 、 工业互 联 网技术 机器人、智能机 床自动化装 传感器、RFID 、 机器视觉 自动生产线智能 工厂 网络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系统集成及自动化 生产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感知技术 机器人方案、智能 装备方案及3D 打印 技术等 物理基础 关键产品 技术链 执行层 应用层 数据 硬件 开发 云 计 算、 软件企业 、总线 技 术、 无限传输技术等 传感器、二维码、 红外设备、射频生 产商 装备及零部件产商 智能工厂系统集成 商和工业智能化解 决方案提供商 运营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环境 0 3近年 来 , 我国 重 视智 能 制 造产 业 发展 , 支 持举 措 正密 集 出 台 , 强 化资 金 、 技术 、 支撑 平 台 等举 措 ,推 进 新 一代 信 息 技 术 和 制 造 业 融 合 发 展 , 加 快 工 业 互 联 网 发 展 , 培 育 智 能 制 造 特 色 产 业 集 群 , 进 一 步 驱 动 产 业 变 革 , 推 动 制 造 业转 型升级 。 3-1 18 日期 政策名称 内容 2015 年5月 中国制造2025 目标是 到2025 年 , 中国 制造业 整体 素质 大幅 提 升 ,创 新能 力显 著增 强 ,全员 劳动 生产 率明显 提高, 智能 化 、 服务 化 。绿色 化达 到国 际先 进 水平 , 中国 进入 世界 制 造强国 的行 列 。 其中明 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 2016 年4月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在总结2015 年 专项 行动 经验的 基础 上 , 进一 步 扩大行 业和 区域 覆盖 面 ,全面 启动 传统 制造业 智能化 改造 ,开 展离 散 型智能 制造 、流 程型 智 能制造 、 网 络协 同制 造 、大规 模个 性化 定制 、 远程运维服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2016 年5月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 意见 到2025年 ,制 造业 与互 联网融 合发 展迈 上新 台 阶 ,融含 双创体 系基 本完备 ,融 合发 展新模 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 ,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 2016 年8月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到2020年 ,工 业基 础 、 智能制 造 、 绿色 制造 等 重点领 域标 准体 系基 本 完善 , 质量 安全 标准与 国 际 标 准 加 快 接 轨 , 重 点 领 域 国 际 标 准 转 化 率 力 争 达 到90% 以上 , 装 备 制 造 业 标 准 整 体 水 平 大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机制基本形成 。 2016 年11月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 展智 能制 造系 统 。加快 推动 新一 代信 息 技术与 制造 技术 的深 度 融合 , 开展 集计 算 、通 信 与 控 制 于 一 体 的 信 息 物 理 系 统 (CPS ) 顶 层 设 计 , 探 索 构 建 贯 穿 生 产 制 造 全 过 程 和 产 品 全 生命周 期 , 具有 信息 深 度自感 知 、 智慧 优化 自 决策 、 精准 控制 自执行 等特征 的智能 制造 系统 , 推动具 有自 主知 识产 权 的机器 人自 动化 生产 线 、数字 化车 间 、 智能 工 厂建设 ,提 供重 点行业 整体解决方案, 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平台 ,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1 19 日期 政策名称 内容 2016 年12月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 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面向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 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2017 年11月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 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 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 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 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2018 年1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 版 (征求意见稿) 到2019年,累计制修订3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全面覆盖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逐 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2018 年4月 关于开展2018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日推 荐的通知 提出,工信部将开展2018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工作,项目推荐条件包括项目技术应 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需安全可控。 2018 年8月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18 年版) 指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 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 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2018 年9月 关于公布2018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 单的通告 公布了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99个。 2019 年11月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 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 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 年8月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 发展质量 2021 年4月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征求意 见稿)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 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我 国 制 造 业 长 期 处 于 中 低 端 , 制 造 业 对 于 转 型 升 级 的 需 求 十 分 迫 切 。 我 国 仍 处 于 “工业2.0 ”( 电 气 化) 的后 期阶段, 质 量 基础 相 对 薄 弱 、 产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偏低 、 行 业 信 息 化水 平 不高 、 劳 动 力 成本 逐 渐 提 高 。 对比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 ,我国的 工业基 础薄弱 , 制造 业亟需 升级 。 3-2 20 美国 、德国等 韩国、日本等 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 加坡、韩国等 中国内地、越南、泰国、孟加拉国 等 品牌核心技术标准/专利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器件等、高 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关键元器件等、 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 原材料、劳动密集型的基础加工服务,整 机的加工和组装 高端 中端 低端我 国劳 动 年 龄 人 口 数量 在2013 年 时达 到 峰 值10.06 亿 ,2017年跌破10亿 ,2019 年跌 至98910万人。 劳动 年龄 人 口 规模 连 续6 年下滑 ,劳动年龄人占比连续9 年持续下 降 ,2019年占比为70.6% 。 后 备劳 动 力 边 际 改 善能 力 弱 ,0-14岁 人口 规 模 也持 续下 降 ,2019年0-14岁人 口23492 万人 , 占 比跌 至16.8% 。人口 红利 递减 , 企业主需要机器代替人力 。 3-3 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 30000 60000 90000 12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中国15-64 岁 人口 数量 情况 15-64岁人口(万人)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中国(0-14 岁 )规 模和 占比 情 况 0-14 岁人口(万人工人 生 产力 是制 造业 发 展的 重要 驱动 , 如今 制造 业人 力 成本 逐年 上涨 。2019 年全 国城 镇 私营 单 位 制造 业 就业 人 员 年平 均工资突破5 万元达到52858 元 。 用工 成 本 上 涨 压 缩 企 业 利 润 , 导 致 制 造 业 陷 入 了 发 展 困 境 。 智 能 制 造 节 省 用 工 成 本 , 同时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 3-4 2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 2% 4% 6% 8% 10% 0 20000 40000 6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全 国 城 镇 私 营单 位制 造业 就业 人 员年 平均 工资 平均工资(亿元) 增速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生产效率 能源利用率 运营成本 产品研制周期 产品不良率 智 能 制 造 控 本提 效作 用明 显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我 国 人 口 受 教 育 程 度 不 断 有 质 的 突 破 , 从 普 通 本 专 科 生 毕 业 生 人 数 看 ,1949 年为2.1 万人,2001 年突破100 万人 , 2019 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758.5 万人,同比增长0.7% 。 当 前 中 国 每 年 工 学 类 普 通 本 科 毕 业 生 超 过140 万 人 居 全 球 第 一 , 庞 大 的 工 学 毕 业 升 不 仅 为 我 国 制 造 业 转 型 升 级 提 供动力, 也为我国实现智能制造的设计 、 应用和实施提供庞大的 “ 脑力” 资源, 工程师红利已取代人口红利 , 成为推 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 3-5 23 0% 1% 2% 3% 4% 5% 0 300 600 9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全 国 普 通 本 专 科毕 业生 人数 情况 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万人) 增速 数据来源:教育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 , 随 着 物 联 网 、 大数据、 云计算 、 人 工 智 能 等技术的发展 , 云计算、 大 数 据 等 一 些 列 技 术 广 泛 应用到制造业中 。 未 来 物 联 网 与 云 计 算 将 会 更 加 广 泛 地 部 署 到 制 造 行 业 。 传 感 器 技 术 、RFID 标签、 嵌 入 式 系 统 技 术 等 物 联 网 核 心 技 术 , 将 灵 活 地 为 客 户 打造 “ 透 明 化 生 产 、 数字化车间 、 智能化工厂” , 减少人工干预 , 提 高 工 厂 设 施 整 体 协 作 效 率 、 提高 产品质量一致性 。 相 关 技 术 的 发 展 , 为 智 能 制 造 产 业奠定了基础 。 此外 , 我国5G 网络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 利用 5G 技术的智能互联网具备低时延 、 高可靠、 广 覆 盖 等优势 , 可 以 在 工 业 互 联 网 上 率 先 应 用 人 工 智 能 、 VR 、AR 等新技术 , 助力我国智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 。 3-6 24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0 4全球分工的背景下 , 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关系到国家利润分配 , 智能制造作为新的产业趋势 , 受 到 各 个 国 家 的重视 , 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刺激 政策 。 4-1 26 资料来源:e-works Research 全球主要国家智能制造发 展战略由 于 工 业4.0 、 工 业 自 动 化 进 一 步 普 及 、 政 府 支 持 、 监 管 合 规 性 日 益 重 视 、 供 应 链 复 杂 性 提 高 , 以 及 对 减 少 时 间 和成本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增加 , 全球 智能制 造市场 快速增 长 。 根 据 国 际 市 场 研 究 机 构Markets and Markets 最 新 发 布 的 研 究 报 告 显 示 ,2020 年 全 球 智 能 制 造 市 场 规模2147 亿美 元, 预计到2025 年,这一数据将增至384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 长率约 为12.4% 。 4-2 27 资料来源: Markets and Markets、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 1000 2000 3000 4000 2020 2025E 全 球 智 能 制 造 市场 规模 情况 市场规模(亿美元注意: 本报告共97 页,仅展示 部分 内容, 欲知详 细报告及报告中涉及数据 请下载 报告PPT 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