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20亚洲减贫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鳌亚洲论坛 亚洲减贫报告2020 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 时至今日,贫困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 战之一。根据联合国今年发布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在新冠肺炎疫情 的冲击下,全球贫困率首次出现回升,预计将有7100万人再次陷入极端贫困。在联 合国成立75周年和进入“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十年”之际,全球减贫事业正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作为立足亚洲、面 向世界的高端政商对话平台,博鳌亚洲论坛始终将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视作 自身使命,努力为全球性发展议题凝聚亚洲智慧、贡献亚洲方案。正是基于这一理 念,论坛研究院同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合作,推出了亚洲减贫报告, 旨在梳理亚洲减贫的形势和进展,总结亚洲减贫过程中的成就和挑战,为发展中国 家的减贫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去年发布的亚洲减贫报告2019中,研究团队首次对亚洲全部47个国家 的减贫现状进行了梳理,打破了传统次区域的限制,从贫困挑战、减贫成就和各国 经验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亚洲减贫报告2020更新梳理 了亚洲减贫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亚洲国家减贫的四种模式,即国家主导型减贫模 式、全部门益贫增长减贫模式、加工工业带动减贫模式和福利转移型减贫模式。通 过系统性分析各个模式的特点和优劣,报告总结了亚洲减贫历程中的宝贵经验,为 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今年的报告以“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为主题,特别聚焦 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亚洲贫困人口的冲击,以及疫情之下论坛东道国中国的最新减贫 进展。由于亚洲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过程中,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基 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是应急管理能力都尚有进步空间,社会弱势群体尤其容易受到 公共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就亚洲各国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贫困人口的 就业,正在成为影响各国贫困变化的最直接因素。 中国是亚洲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累计脱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 受疫情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由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及时重启经济,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拖后中 国“脱贫攻坚”的总体进程。预计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华 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人类 序 言 与贫困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研究和借鉴。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和保障。博鳌亚洲论 坛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发展、促进发展、服务发展。论坛将在下一届年会及其他 活动中进一步探讨亚洲减贫议题,密切关注可持续发展进程,为促进减贫经验交 流、改善亚洲的民生和福祉而继续努力。 李保东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目录 C ontents 导论 I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1 1.1 亚洲国家的收入分类 1 1.2 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现状 5 1.3 小结 9 第2章 亚洲国家的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11 2.1 亚洲的收入不平等 11 2.2 贫困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18 2.3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异与贫困 21 2.4 小结 24 第3章 亚洲国家的减贫进展 25 3.1 亚洲减贫进展概况 25 3.2 亚洲国家减少极端贫困的进展 27 3.3 亚洲国家减少多维贫困的进展 30 3.4 亚洲国家在人类发展指标上的进展 32 3.5 中国即将消除绝对贫困 38 3.6 小结 41 第4章 亚洲国家减贫的基本经验 43 4.1 国家主导型发展与减贫模式 44 4.2 全部门益贫增长减贫模式 45 4.3 外部投资带动减贫模式 46 4.4 福利转移型减贫模式 51 4.5 小结 51 第5章 亚洲国家减贫的最新挑战 53 5.1 抗疫扶贫的中国实践 53 5.2 疫情与亚洲国家的减贫 57 5.3 小结 64 第6章 结论:亚洲减贫将进入新的阶段 65 编写说明与致谢 71 ist of Tables 表目录 L 表1.1 亚洲国家201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 4 表 1.2 2020年亚洲国家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现状 5 表 1.3 2020年贫困人口最多的 6个亚洲国家占比 9 表2.1 全球社会流动新高排名(n=82) 17 表2.2 2018-2019分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2 表3.1 亚洲中高收入国家1.9美元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29 表3.2 亚洲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多维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30 表3.3 亚洲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多维贫困与极端贫困变化情况比较 31 表3.4 亚洲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健康和教育变化情况比较 36 表3.5 农村居民与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2019) 39 表3.6 2013-2018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情况(%) 40 表3.7 2020年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41 表5.1 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及增长率(2014-2019) 54 表5.2 疫情对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 - - 与非COVID-19基线的偏差 61 ist of Figures 图目录 L 图1.1 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标准 2 图1.2 2020年按1.9美元与3.2美元标准下亚洲各国贫困发生率(%) 8 图2.1 亚洲部分国家不同年份(2010年-2018年)的基尼系数 14 图2.2 亚洲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人均GDP比较 16 图2.3 中国贫困的区域分布(2019) 22 图2.4 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2014-2019) 23 图3.1 世界各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占比(%) 26 图3.2 亚洲低收入国家1.9美元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27 图3.3 亚洲中低收入国家1.9美元贫困发生率变化情况(%) 28 图3.4 世界各地区获得电力人口比例(%) 33 图3.5 世界各地区基本卫生覆盖比例(%) 33 图3.6 世界各地区手机注册比例(%) 34 图3.7 世界各地区15岁以上人口拥有金融机构或移动支付账号比例(%) 34 图3.8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的变化 39 图4.1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轨迹 44 图5.1 新冠肺炎疫情后全球极端贫困发生率预测 58 图5.2 新冠疫情造成的贫困人口区域分布 60 I 导 论 1 全国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来源:人民日报,2020-10-03。下载网址:news. 2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来源: 新华社,2020-03-06。下载网址: en/2020-03/06/content_5488175.htm。获取日期:2020年9月30日。 背景 亚洲地区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经济转 型最为强劲的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后, 亚洲出现了战后经济发展奇迹,开启了亚 洲,主要是发展中亚洲的现代化之路。亚洲 地区先后有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进入到发达 国家行列,有马尔代夫、中国、斯里兰卡、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进 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其中,中国的快速 发展不仅改变了亚洲发展的版图,同时也与 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共同构成了改变当代世 界经济格局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亚洲经济社会转型除了经济持续增长 这一特点之外,还有减贫这一标志性的发展 亮点。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同的是,亚洲地 区呈现出增长与减贫紧密相连的模式。尽管 亚洲国家无论经济增长还是减贫业绩在不同 的阶段都不尽相同,但是,亚洲地区总体上 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有利于穷人的增长特点。 在2019年,大多数亚洲国家保持了4%以上 的经济增长,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断完 善社会保障措施,促使贫困群体受益。以 中国为例,现行国家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由 2015年的5.7%下降到2019年的0.6% 1 ;全 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 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 30.2%。 2 亚洲地区各国在实现增长和减贫的同 时,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收入不平等现象逐 渐加剧的趋势。收入不平等在亚洲国家间的 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日益加剧的不平等 是亚洲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亚 洲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具 有民族、文化、宗教多样性的地区。在过去 的发展过程中,亚洲国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 问题,内部的政治动荡、种群冲突等都影响 着亚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不平 等正在成为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全 球化等各种思潮影响亚洲地区发展的重要根 源。亚洲地区尽管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 成就,但依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贫困人 口最多和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日益恶化 的收入不平等正在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可持续 增长以及贫困的进一步缓解。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 的变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开始发生变化。亚 洲地区过去快速的经济社会转型主要发生在 20世纪的全球化时代。20世纪出现的全球 经济的结构变化、产业转型、技术转移、资 本流动,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所导 致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的 调整,都为亚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进 入到21世纪后,原来有利于亚洲地区发展 的一系列全球化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新型 结构关系的形成导致了原有全球化趋势的紊 II 乱。围绕着中国在全球化中地位中涉及贸 易、投资和流动等一系列方面的调整,亚洲 地区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这一改 变因为直接涉及到对亚洲地区发展有至关重 要影响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也 将对亚洲地区的贫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事 实上,全球化格局的变化正在成为影响亚洲 发展与减贫的重要变量。 亚洲地区正处于全球最快速的经济社 会转型进程中。这一转型突出地表现在快速 城市化和工业化两个方面:城市化和工业化 带来了日益增长的流动性。与此同时,亚洲 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 从贫困和欠发达状态发展而来的。亚洲地区 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能力都远 未达到能够应对快速经济社会转型所引发的 各种危机的水平。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如 海啸、地震等依然是亚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 重大公共隐患。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也面临 着公共卫生危机的重大挑战,如2006年首 先在东南亚暴发的禽流感,2003年中国暴 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2020年初流行 的新型冠状病毒等。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 区,亚洲地区虽然具有更强的国家社会管 理能力,但缺乏快速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 能力。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将带来深远的影 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已经对 亚洲地区的旅游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产 生了重大影响。在此影响下,亚洲国家的贫 困发生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贫困成 为了新冠疫情大流行所产生的最直接的负面 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新冠疫情的发生对 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正在推动的消除绝对贫困 的行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中 国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通过脱贫攻坚行动,为 持续地减少和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 的经济和制度条件,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大可 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到2020年消除农村绝 对贫困的基本面。但是,新冠疫情依然将影 响中国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贫 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特别是贫困老人和受到 各种疾病困扰的贫困群体更容易受到新冠疫 情的影响。当前,新冠疫情已经演变成为导 致亚洲地区贫困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本报告的目的: 1. 展示亚洲地区的贫困和收入不平等状况; 2. 展示亚洲地区的减贫成果; 3. 总结亚洲地区减贫的模式和经验; 4. 概述亚洲地区减贫面临的最新挑战。 本报告使用的方法: 本报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 析,在分析各国的贫困现状时,除了采用世 界银行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人均每天1.9美 元和3.2美元贫困线标准做统一比较,还采 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中 的相关数据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多维 贫困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由于在报告撰写 期间缺乏有关新冠疫情对于亚洲地区影响的 系统研究的数据,因此,本报告针对新冠疫 情对亚洲地区贫困的影响的分析是相对碎片 化的和不系统的,更多的是基于已有的各种 研究的综合,特此说明。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1 3 中国领事服务网( 4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高级代表办公室(UN Office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 for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UN-OHRLLS),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下载网址:unohrlls/about-ldcs/,获取日期:2020年9月30日。 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分类,亚洲47个国 家包括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如日本、韩国、新 加坡等,及资源丰富型的高收入国家如卡塔 尔、阿联酋等;中等收入国家如中国、印度 等;还有低收入国家如阿富汗、尼泊尔等。 以人均国民总收入来衡量,亚洲大部分国家 虽然已处于中高收入及以上水平,但各国的 贫困状况却呈现出迥异情形。本章将按照收 入性贫困标准来介绍亚洲国家的贫困状况。 1.1 亚洲国家的收入分类 本部分首先介绍亚洲国家按照收入标 准的分类情况,主要介绍亚洲国家按照高、 中、低收入标准的组别变化,并以此呈现亚 洲贫困的一般性状况。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亚洲国家共有47个 3 : 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巴林、孟加 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格鲁吉 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 色列、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黎巴嫩、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蒙古、缅甸、尼泊尔、朝鲜、阿 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卡塔 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斯里兰 卡、叙利亚、塔吉克斯坦、泰国、东帝汶、 土耳其、土库曼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亚洲47个国家又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 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 家4个:日本、韩国、以色列、土耳其。低 收入缺粮国家11个:阿富汗、孟加拉国、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印度、吉尔吉斯斯 坦、尼泊尔、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 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和也门。该组国 家近期在构成上有两个变化:减少了巴基斯 坦、新增了越南。巴基斯坦因已达到粮食净 出口国标准而从该名单退出;相反,越南因 为没有达到相应标准而被列入名单。最不发 达国家9个: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 寨、老挝、缅甸、尼泊尔、东帝汶和也门。 4 2 亚洲减贫报告 2020 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 (1)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 世界银行自1987年开始,利用人均国 民总收入水平对世界各国进行收入分类,以 便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贷款措施(收入划 分标准参见图1.1)。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 (现价美元,使用地图法从当地货币换算), 当前经济体被分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 收入和高收入四个收入类别(具体阈值确定 标准参见框图1.1)。 480 低收入线:人均国民收入不高于该线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 1035 1940 中上等与中下等收入分界线:高于该线且不 高于高收入线的国家为中上等收入国家 4045 6000 高收入线:高于该收入线 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 12536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 98 7 1 98 8 1 98 9 1 99 0 1 99 1 1 99 2 1 99 3 1 99 4 1 99 5 1 99 6 1 99 7 1 99 8 1 99 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20 07 20 08 20 09 2 01 0 2 01 1 2 01 2 2 01 3 2 01 4 2 01 5 2 01 6 2 01 7 2 01 8 2 01 9 人均国民收入(现价美元,地图法) 收入水平分界线 低收入分界线 中上与中下等收入分界线 高收入线 图1.1 世界银行收入划分标准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绘制 5 。 5 2019年最新数据参见世界银行World Bank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网址:datahelpdesk.worldbank/ knowledgebase/articles/906519。获取日期:2019年9月30日。 框图1.1 收入群体的门槛是如何确定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发展报告最初引入类似分组,但各国分类不一致: 用“工业化”国家来定义经合组织成员国;其他经济体被划为“资本过剩石油出口国” 和“中央计划经济体”等类型。而“发展中经济体”又进一步包括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 入国家。 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阈值是在1989年确定的,主要是基于先前确定的 操作阈值。世界银行当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将1987年人均国民收入6,000美元及以上的国 家界定为高收入国家,这种选择意味着在早先清单中被列为“工业化”的国家都被归为 3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2) 亚洲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 虽然贫困程度并不必然取决于国民总收 入,因为收入分配的格局也是影响贫困程度 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人均国民总收入毫无疑 问是影响贫困程度最为基础的变量。按照世 界银行统计口径,2001年亚洲共有21个低 收入国家,12个中低收入国家,4个中高收 入国家和9个高收入国家。到2019年,亚洲 尚有5个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15个, 而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分别增加到15 个和11个(表1.1)。亚洲国家不断有国家 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出现了在人 均国民总收入方面“争上游”的良好局面。 与2018年相比,亚洲地区在2019年有 三个国家的位次发生了变化,分别是尼泊 尔、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尼泊尔的人均 国民总收入由2018年的970美元提高到2019 年的1090美元,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 国家行列,2019年尼泊尔的外出务工汇款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25.4%) 8 ,这可 能是该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上升的一个重要原 因。2019年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 从3850美元提高到4050美元,由中低收入 国家上升为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全球动荡 和一系列破坏性的异常自然灾害中,协调和 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为印度尼西亚稳定的经 济增长提供了基础 9 。而斯里兰卡的人均国 民总收入由2018年的4040美元下降为2019 年的4020美元,从而由中高收入国家转入 中低收入国家。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在 2019年时仅为2.6% 10 ,这是斯里兰卡人均 高收入类别。 6 这些阈值在世界银行会计年度开始(即7月1日)时每年更新一次,并根据通货膨胀 情况进行调整。当前用于衡量通货膨胀的方法是使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所 代表的经济体(当前为中国、日本、英国、美国和欧元区)的通货膨胀指标汇编而成的 平减指数(“SDR平减指数”) 7 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6 参考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89,网址:openknowledge.worldbank/bitstream/han- dle/10986/5972/WDR%201989%20-%20English.pdf?sequence=1&isAllowed=y. 获取日期:2020年9月10日。 7 SDR deflator, SDR是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Rights)的缩写,其含义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的权利。它是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补充性储备资产,与黄金、外汇等其他储备资产一起构成国际储备。SDR也被IMF和一 些国际机构作为记账单位。datahelpdesk.worldbank/knowledgebase/articles/378829-what-is-the-sdr-deflator. 8 World Bank (2020). Poverty & Equity Brief South Asia: Nepal, April 2020. 下载网址:databank.worldbank/data/ download/poverty/987B9C90-CB9F-4D93-AE8C-750588BF00QA/SM2020/Global_POVEQ_NPL.pdf 9 World Bank (2019). Indonesia Maintains Steady Economic Growth in 2019. 下载网址:worldbank/en/ news/press-release/2019/07/01/indonesia-maintains-steady-economic-growth-in-2019. 10 Asia Development Bank (2020). Basic Statistics 2020. April 2020. 下载网址:data.adb/dataset/basic-statis- tics-asia-and-pacific。 4 亚洲减贫报告 2020 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 国民总收入下降的基本原因。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亚洲国家之间的发 展相当不平衡,出现严重分化的势态。2019 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最高值(卡塔尔:63410 美元)是最低值(阿富汗:540美元)的 117倍。在不同收入组别中,人均国民收入 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距明显,分别是 4.1倍(高收入国家)、2.6倍(中高收入国 家)和3.9倍(中低收入国家)。 从总体来看,亚洲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 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中低收入国家仍需 继续努力发展经济,促进人均国民总收入的 进一步提高,并在提高最底层40%人口收入 方面做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共同繁荣,避 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由于高收入国家的极端贫困发生率很 低,多年来也缺乏系统的统计,因此本部分仅 介绍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收入贫困现状。 表1.1 亚洲国家2019年人均国民总收入 单位:2019年现价美元 编 号 国家 人均 国民 收入 编 号 国家 人均 国民 收入 编 号 国家 人均 国民 收入 高收入12536以上16哈萨克斯坦8,810 32越南2,540 1卡塔尔63,410 17黎巴嫩7,600 33印度2,130 2新加坡59,590 18泰国7,260 34孟加拉国1,940 3阿联酋43,470 19土库曼斯坦* 6,740 35东帝汶1,890 4以色列43,290 20伊拉克5,740 36乌兹别克斯坦1,800 5日本41,690 21伊朗* 5,420 37巴基斯坦1,530 6科威特* 34,290 22格鲁吉亚4,740 38柬埔寨1,480 7韩国33,720 23亚美尼亚4,680 39缅甸1,390 8文莱32,230 24阿塞拜疆4,480 40吉尔吉斯斯坦1,240 9沙特阿拉伯22,850 25约旦4,300 41尼泊尔1,090 10巴林22,110 26印度尼西亚4,050低收入1035及以下 11阿曼15,330中低收入1036-4045 42塔吉克斯坦1,030 中高收入4046-12536 27斯里兰卡4,020 43也门* 940 12马来西亚11,200 28菲律宾3,850 44阿富汗540 13中国10,410 29蒙古3,780 45叙利亚- 14马尔代夫9,650 30不丹* 2,970 46朝鲜- 15土耳其9,610 31老挝2,570 47(巴勒斯坦)-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20/7/1)数据整理。 备注:*表示2017年数据,*表示2018年数据。叙利亚、朝鲜和巴勒斯坦无数据。 5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1.2 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 贫困现状 2020年9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 1981年至2017年(部分地区为2018年)全球 贫困人口修正估计数。该数据基于2011年 购买力平价,明确了世界银行广泛使用的 国际贫困线,包括按2011年购买力平价计 算的每天1.90美元和3.20美元的两种贫困 衡量标准。 11 由于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更新 到2018年,且缺少许多国家的数据,因而 我们采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 (SDSN) 12 的相关数据对亚洲国家的收入贫困 状况(分别按1.9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与3.2 美元的适度贫困标准)进行说明。 13 按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指标衡量, 亚洲国家减贫总体趋势向好。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网络的数据显示(表1.2),截至 2020年上半年,亚洲国家的极端贫困发生 率为1.6%左右,比去年减少了0.25%,总 体消除了绝对贫困。根据该网络2020年6月 30日公布的数据 14 ,可计算出亚洲中、低收 入国家现有极端贫困人口为6674万人。而 同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极端贫困发生率是 40.17%,贫困人口4.49亿人,这与亚洲国 家形成鲜明对比。 按照每人每天3.2美元的标准,亚洲 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为14.56%, 贫困人口为6.04亿人;而同样标准下,非洲 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为65.07%,贫困人口为 7.27亿人。 表 1.2 2020年亚洲国家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现状 单位:千人、% 国家总人口 1.9美元标准3.2美元标准 贫困率贫困人口贫困率贫困人口 印度1,380,004 2.30 31,740 24.61 339,619 印度尼西亚273,524 3.65 9,984 22.19 60,695 孟加拉164,689 4.28 7,049 31.01 51,070 巴基斯坦220,892 0.86 1,900 20.70 45,725 11 世界银行PovcalNet: an online analysis tool for global poverty monitoring。下载网址:iresearch.worldbank/ PovcalNet/home.aspx。获取日期:2020年9月30日。 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于2012年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主持下成立。详情参见网址:sdgindex. org/.浏览日期2020年9月9日。 13 世界银行1.9美元的标准通常作为极端贫困标准,自2017年起也用3.2美元与5.5美元分别对中低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贫困 状况进行监测(参见网址:datatopics.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themes/poverty-and-inequality. html)。由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网络数据与亚洲开发银行2020年关键指标数据中目前均仅涉及1.9美元与3.2美 元这两个标准,因而本报告也采用这两个标准而未涉及5.5美元的贫困标准。 14 参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Covid-19. Jun 30, 2020. 网站地址:sustainabledevelopment.report/。数据下载日期:2020年9月9日。 6 亚洲减贫报告 2020 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 中国1,439,324 0.20 2,879 1.96 28,211 菲律宾109,581 3.13 3,430 22.10 24,217 尼泊尔29,137 6.81 1,984 33.03 9,624 乌兹别克斯坦33,469 6.79 2,273 28.66 9,592 缅甸54,410 2.14 1,164 13.81 7,514 伊拉克40,223 1.11 446 14.48 5,824 伊朗83,993 0.21 176 4.19 3,519 越南97,339 0.63 613 3.54 3,446 土库曼斯坦6,031 26.56 1,602 54.08 3,262 老挝7,276 8.91 648 36.20 2,634 柬埔寨16,719 0.18 30 12.30 2,056 斯里兰卡21,413 0.27 58 7.96 1,704 塔吉克斯坦9,538 1.51 144 11.59 1,105 吉尔吉斯斯坦6,524 0.82 53 15.56 1,015 约旦10,203 0.41 42 9.19 938 东帝汶1,318 28.13 371 69.21 912 格鲁吉亚3,989 2.75 110 12.70 507 亚美尼亚2,963 0.72 21 6.51 193 蒙古3,278 0.32 10 4.25 139 不丹772 0 - 10.49 81 马尔代夫541 1.26 7 7.60 41 哈萨克斯坦18,777 0.01 2 0.11 21 泰国69,800 0 - 0.01 7 马来西亚32,366 0 - 0.02 6 黎巴嫩6,825 0.02 1 0.06 4 7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总人口4,144,918 66,738 603,683 贫困人口占比1.61% 14.56% 亚洲国家的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就地区整体而言,亚洲的贫困表 现出了国家之间贫困分化的特点,即不同国 家的贫困发生率与表现呈现较大差异。 在南亚这个被普遍认为贫困发生率较高 的地方,不丹的绝对贫困率目前已降为零, 这与不丹国家政府关注贫困问题的态度有 关,也反映出亚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争上 游”的一种趋势。2020年,亚洲中、低收 入国家按1.9美元计算,极端贫困发生率范 围在0-28.13%之间不等。其中有3个国家在 此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为零,这三个国家分 别是泰国、马来西亚和不丹,而这三个国家 分别分布在亚洲中高与中低收入组别,这反 映出在不同收入群组中减贫进展有所不同, 而不是同一组群国家之间的贫困水平趋同。 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贫困发 生率高于2%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东帝汶、 土库曼斯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28.13%与 26.56%,缅甸、印度等9个国家的贫困发生 率在2.14-8.91%之间,其余国家的贫困发 生率均在2%以下。 按照每人每天3.2美元的标准,贫困 发生率高于20%的国家有10个,其中东 帝汶、土库曼斯坦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 69.21%与54.08%。东帝汶是新世纪后 (2002年)独立的国家,基础设施、政府 治理方面基础差,2017年的人类发展指数 为0.43,远低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 平0.63,尚未建立起国内发展为主导的经济 增长模式 15 。土库曼斯坦贫困率高的原因与 该国的经济体制有密切联系在经济活动 中实行严格的行政控制和公共部门的主导作 用阻碍了私营部门的发展。尽管私营部门在 经济部门中所占份额在逐步增长,但公共部 门和国有垄断仍然继续控制着经济和正规劳 动力市场。除了碳氢化合物行业外,外国直 接投资仍然有限。 16 巴基斯坦、老挝等8个国家的贫困发生 率在20.7-36.2%之间,其余国家的贫困发 生率均在20%以下。 由图1.2可以看出,在两种不同标准 下,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前10个国家中,有9 个国家是重合的,只是巴基斯坦在3.2美元 标准下替代了1.9美元标准下的格鲁吉亚。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数据(2020)整理。 15 参见世界银行网站worldbank/en/country/timor-leste/overview. 下载日期:2020年9月9日。 16 参见世界银行网站worldbank/en/country/turkmenistan/overview. worldbank/en/country/ timor-leste/overview. 下载日期:2020年9月9日。 8 亚洲减贫报告 2020 全球化变动与公共危机影响下的亚洲贫困 图1.2 2020年按1.9美元与3.2美元标准下亚洲各国贫困发生率(%) 6 9 . 2 1 5 4 . 0 8 3 6 . 2 2 0 . 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东帝汶 土库曼斯坦 老挝 尼泊尔 孟加拉 乌兹别克斯坦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巴基斯坦 吉尔吉斯共和国 伊拉克 缅甸 格鲁吉亚 柬埔寨 塔吉克斯坦 不丹 约旦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亚美尼亚 蒙古 伊朗 越南 中国 哈萨克斯坦 黎巴嫩 马来西亚 泰国 3.2美元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 28. 13 26. 56 8. 91 2. 14 0 5 10 15 20 25 30 东帝汶 土库曼斯坦 老挝 尼泊尔 乌兹别克斯坦 孟加拉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格鲁吉亚 印度 缅甸 塔吉克斯坦 马尔代夫 伊拉克 巴基斯坦 吉尔吉斯共和国 亚美尼亚 越南 约旦 蒙古 斯里兰卡 伊朗 中国 柬埔寨 黎巴嫩 哈萨克斯坦 不丹 泰国 马来西亚 1.9美元标准下的贫困发生率 其次,亚洲国家呈现出贫困人口集中的 现象,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六个国家,包括 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中 国和菲律宾。由图1.3可以看出,2020年, 在1.9美元标准下,这六个国家的贫困人口 占亚洲中、低收入国家贫困人口的85.38%, 在3.2美元标准下占91.03%。其中印度在 1.9美元标准下贫困人口3174万人,占这六 9 第1章 亚洲国家贫困的总体特征 个国家在该标准下总人口的47.56%,而在 3.2美元标准下,该比例上升为56.26%。由 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在2020年即将实 现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预期下,按1.9美元 标准,仍有287.9万人尚未脱贫,这在亚洲 贫困总人口中占一定比例。 再次,在贫困标准从1.9美元提高到3.2 美元以后,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上升。印 度3.2美元下贫困人口是1.9美元标准下贫困 人口的10.7倍,中国为9.8倍,巴基斯坦为 24.1倍。因此,亚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 人口数量易受贫困标准变化的影响。 总体上,中国将在今年消除国家现有 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但亚洲其他国家的 减贫步伐极有可能在新冠疫情等外部影响下 放缓。由于中国一直是亚洲减贫业绩的重要 贡献者,随着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日益减少, 亚洲未来的减贫力度将主要取决于印度、孟 加拉、巴基斯坦这些南亚国家以及印度尼西 亚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就当前全球化出 现的变动而言,在2020年以后亚洲的减贫 步伐可能会放缓,新冠疫情可能将加剧这一 放缓趋势。尤其是印度,其贫困人口数量在 亚洲贫困人口中占据最大比重,其减贫进程 对亚洲减贫进程影响相当大。世界银行印度 代表处的概览页面上的一句话具有代表性, 即“只有印度使其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线,世 界才有可能消除贫困” 17 。 1.3 小结 亚洲国家国民收入分化明显,但在过去 十多年中,高低收入收敛趋势亦日趋明显, 低收入国家数量逐年减少,亚洲国家总体上 表 1.3 2020年贫困人口最多的6个亚洲国家占比 单位:千人、% 国家 1.9美元标准3.2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