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促进有效的能源转型分析报告- 19 -【译者按】 今年 5 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促进有效的能源转型(2020)中构建了能源转型指数(ETI)以反映能源转型与宏观经济、 政治、法规和社会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报告从能源系统表现和能源转 型准备情况两个维度,以及经济发展与增长、环境可持续性、能源获取与 安全等 9 个方面 30 项具体指标对全球 115 个经济体的能源转型情况进行评 估和排名。报告提出了全球“净零排放”的目标和路线图,要加大科技创 新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推动结构转型和推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应用实践 等建议。赛迪智库节能与环保研究所对该报告进行了编译,期望对我国有 关部门有所帮助。【关键词】能源转型指数建议一、能源转型指数框架能源转型指数框架包括两部分:能源系统表现状况和能源转 型有利环境(图 1)。前者可用于评估各国能源系统促进经济发展 与增长的能力、保障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以及能源价值链的环 境可持续性三大指标的进展情况。后者是各国为实现能源转型目 标,即同时实现上述三大指标,实现“能源三角”平衡而做的努 力。包括:提高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机会、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 需求、将能源系统基础设施更趋现代化、提供就业机会,以及减 少能源行业的生态足迹等。各国实现“能源三角”平衡的长期目 标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政策机制促使各国协同努力,确保全球能源 转型稳步进行。图 1:能源转型指数框架图 2 是能源转型指数框架、各项指标及权重情况。注:EE 指 effective energy图 2:能源转型指数各项指标及权重二、能源转型指数总体结果表 1:2020 年能源转型指数结果2020 年能 源转型指能源系统表 现能源转 型准备国家2020 年能 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 表现能源转 型准备数得分情况得分情况希腊55.00%63%47%亚美尼亚54.90%60%49%保加利亚54.20%59%49%黑山共和国54.20%55%5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54.00%56%52%纳米比亚53.60%54%53%越南53.50%57%50%国家1瑞典74.20%79%69%592瑞士73.40%77%70%603芬兰72.40%71%74%614丹麦72.20%69%76%625挪威72.20%81%63%636奥地利70.50%70%71%647英国69.90%72%68%658法国68.70%74%64%66加纳53.20%59%47%9荷兰68.00%68%68%67土耳其53.10%57%49%10冰岛67.30%74%61%68玻利维亚53.00%64%42%11乌拉圭67.00%75%59%69波兰52.90%57%48%12爱尔兰66.90%69%65%70印度尼西亚52.40%61%44%13新加坡65.90%67%65%71多米尼加共和国52.40%59%46%14卢森堡65.10%62%68%72摩尔多瓦共和国52.40%61%43%15立陶宛65.10%71%59%73阿曼52.10%54%50%16拉脱维亚64.90%69%60%74印度51.50%54%49%17新西兰64.60%73%57%75牙买加51.50%54%49%18比利时64.50%65%64%76危地马拉51.20%58%45%19葡萄牙64.20%69%59%77特立尼达和多巴哥50.90%58%44%20德国63.90%64%64%78中国50.90%50%52%21爱沙尼亚63.30%64%63%79肯尼亚50.60%47%54%22日本63.20%64%63%80俄罗斯50.50%63%38%23斯洛文尼亚63.10%66%60%81塔吉克斯坦49.80%49%51%24西班牙62.90%67%59%82约旦49.80%46%53%25哥伦比亚62.70%72%54%83阿尔及利亚49.10%61%37%26意大利62.00%68%56%84埃及49.10%52%46%27哥斯达黎加61.90%72%52%85洪都拉斯49.00%51%47%28加拿大61.70%67%56%86沙特阿拉伯48.70%54%43%29智利61.10%65%57%87孟加拉国48.40%54%43%30以色列60.80%66%56%88哈萨克斯坦48.30%59%38%31匈牙利60.70%66%55%89突尼斯48.20%53%43%32美国60.70%66%56%90巴林48.10%46%51%33斯洛伐克共和国60.50%66%55%91柬埔寨47.80%49%47%34马耳他60.40%65%56%92坦桑尼亚47.40%47%48%35罗马尼亚59.90%68%52%93科威特46.90%52%42%36澳大利亚59.70%66%54%94巴基斯坦46.60%46%47%37克罗地亚59.70%66%54%95尼泊尔46.30%45%47%38马来西亚59.40%64%55%96尼加拉瓜46.10%50%42%39秘鲁59.20%69%49%97埃塞俄比亚45.90%47%45%40巴拿马58.90%66%52%98赞比亚45.70%47%45%41格鲁吉亚58.80%61%57%99博茨瓦纳44.70%45%44%42捷克共和国58.50%61%56%100塞尔维亚44.30%50%39%43巴拉圭58.40%68%49%101伊朗伊斯兰共和国43.50%55%32%44阿塞拜疆58.10%67%49%102乌克兰43.30%50%37%45厄瓜多尔58.10%72%45%10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43.20%47%39%维那46塞浦路斯58.00%63%53%104塞内加尔43.10%39%47%47巴西57.90%69%46%105吉尔吉斯共和国42.70%42%43%48韩国57.70%59%57%106南非42.70%47%38%49文莱达鲁萨兰国57.00%66%48%107津巴布韦42.60%41%45%50墨西哥56.50%64%49%108蒙古42.10%45%39%51摩洛哥56.50%61%51%109莫桑比克42.00%47%37%52阿尔巴尼亚56.50%63%50%110贝宁41.50%41%42%53泰国56.30%61%51%111委内瑞拉41.20%55%27%54卡塔尔56.10%60%52%112喀麦隆41.00%40%42%55斯里兰卡55.80%65%46%113尼日利亚40.50%46%35%56阿根廷55.80%68%44%114黎巴嫩38.50%36%41%57菲律宾55.30%62%49%海地36.00%35%37%58萨尔瓦多55.30%61%50% 发达国家独立国家联合体新兴和发展中亚洲国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新兴和发展中欧洲国家中东、北非和巴基斯坦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能源转型指数用于评估各国能源系统表现情况和有效推动能 源转型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国按照从 0 至 100 分的评分范围对 30项指标进行评估。表现最好的国家在该指标上的得分为 100 分。 鉴于能源转型的系统性和跨学科性,各国能源转型指数各指标的得分取决于自然资源储量、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人口数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传统能源系统的依赖等因素。此外, 指数各项指标得分还取决于国家决策范围以外的因素,如能源市场波动、贸易伙伴的监管合作新格局、全球金融市场及国际气候 变化框架。因此,任何国家的能源转型指数得分都低于 100 分。各国纷纷对能源系统进行转型,然而进度存在差异。2020 年,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为 55.1 分(满分 100 分)。今年是自2015 年以来,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首次下降(有 55%的国 家呈下降趋势)。过去六年里,全球有 80%以上的国家(人口占 世界总人口的 70%)能源转型指数得分有所提高。在评估的 115 个国家中仅阿根廷、保加利亚、中国、捷克共和国、多米尼加共 和国、印度、爱尔兰、意大利、斯洛伐克共和国、斯里兰卡和乌 克兰在过去六年取得了持续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十大能源 消费国的表现喜忧参半。中国和印度等新兴需求大国表现强劲, 德国、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的趋势较为乐观,而巴西、加拿大、 伊朗和美国的能源转型指数得分或停滞不前,或急剧下降。全球 能源转型进展缓慢,但总体向好。能源转型指数排名前 25%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平均得分差距逐渐缩小,体现出世界各国逐渐重视并加快能源转型。2020 年 能源转型指数排行榜前十名与去年相似,瑞典连续三年蝉联榜首, 瑞士和芬兰紧随其后。在世界十大经济体中,只有英国和法国跻 身前十。排行榜前十强国家的能源转型方式虽然有很大差异,但 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降低能源补贴水平、通过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改善能源安全、提升国内 GDP 中能源所占的份额,以及通过 推动积极的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目标提升政治意愿程度。排行榜 靠前的国家每年的指数得分基本保持稳定。自 2015 年以来,排 行榜前 10%的国家,其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保持不变。在能源 转型工作中充当领先角色的国家,其能源转型的路线图可为其他 国家制定战略提供参考。图 3:2015-2020 年全球能源转型指数和次级指数平均得分情况能源进口国的能源转型指数平均得分的增幅高于燃料出口国, 因此两组国家的平均得分差距逐渐扩大。燃料出口国的能源行业 对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能源获取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以经济 实惠的价格进行国内能源储备,发挥能源在经济结构中的关键作 用。燃料进口国在环境可持续性、能源转型的政治意愿以及获得 资金用于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等关键指标的表现优于燃料出口国,但需要考虑国内可利用再生能源,以改善能源安全问题。三、能源转型指数次级指数结果(一)能源系统表现次级指数能源转型指数中能源系统表现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能源系统 对经济发展与增长、能源获取与安全,以及环境可持续性三大指 标的贡献。图 4:2015 年和 2020 年能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表现情况过 去 六 年 , 75% 的 国 家 能 源 系 统 表 现 得 分 有 所 提 升 。2015-2019 年,全球能源转型指数中能源系统表现逐年升高,但2019-2020 年,呈下降趋势(图 3)。2019 年之前,进口国的天然 气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新出现的、与能源行业活动相关的外部影 响是能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表现下降的主要原因。图 4 显示 2015年和 2020 年能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表现变化情况,反映不同分数范围内的国家占比情况。 “ 环境可持续性” 指标整体平均得分有所降低。 然而,2015-2020 年,75的国家“环境可持续性”指标得分有所提高, 这些国家从多角度推动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包括技术授权、指定 设备、碳定价、提前淘汰煤电厂,以及重新布局电力市场以整合 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出口国能源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 得分的提高难度最大。“能源获取与安全”指标整体平均得分最高。80的国家在 2015-2020 年间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南亚和东南亚的电力供应 市场,以及能源进口国竞争对手的进一步多样化制定的一系列方 案,是推动全球能源获取与安全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因素。然而, 图 4 表明,能源获取与安全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最大。1、经济发展与增长全球 GDP 从 2000 年的 50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82 万亿 美元(2010 年不变价美元),增长了 60。全球能源需求与经 济增长同步,从 1 亿吨石油当量增至 1.4 亿吨,增长了 40。与此同时,2000 年全球人口总数为 60 亿,2018 年人口总数超过 75 亿,而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呈稳步增长态势。过去一年,经济发展 与增长的总体平均得分有所下降,抵消了 2015 年以来经济发展 与增长取得的成绩(详见图 4)。图 5:2018 年居民平均电费占人均总消费的百分比(按照当前国际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过去六年,能源转型指数中,燃料出口国能源系统的“经济发展与增长”指标得分明显低于燃料进口国。家庭能否负担起各 项能源服务不仅取决于能源价格,还取决于人均消费水平、家庭 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发达经济体和欧洲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用 电量较高,电力成本会随着终端需求量占比的提高而进一步提升。 虽然这些国家的居民电价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当,但高消费水平意 味着公用事业费用在国内支出费用的占比较高,因此对家庭负担 能力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图 5 表明,发达经济体和欧洲新兴发 展中国家的电费额度(年度购买力平价)在家庭总消费量中的占 比过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新兴经济体不同程度的面临 着负担能力的挑战。这些国家由于供电能力有限导致人均消费水 平较低,而零售电价却是世界上最高的。这些国家由于商业损失、 电气化普及程度低,以及固定成本由少数消费群体掌握,其负担 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负担能力受限也给能源转型带来了风险,这种制约会影响燃 料与技术的相对竞争力,有可能形成次优决策,即选择更具竞争 力但环境可持续性较差的燃料。2018 年,全球能源需求总量较上 年度增长 2.9,其中天然气占增量的 40。在过去的两年,除 北美外,全球天然气批发价格均呈上升趋势。天然气的成本竞争 力对于工业经济增长及发电行业的碳密集燃料的替换至关重要。图 6 说明,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各项指标中,天然气批发价格指 标的总体平均得分最低,这表明各国天然气用气成本具有高波动 性。不同定价机制、差异化的能源补贴水平、中游基础设施投资 不足,以及高成本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链是成本竞争力和天然气供 应安全的制约因素。最近的石油市场波动及 2020 年供求前景的 不确定性是能源进口国提高工业竞争力和价格透明度的契机。图 6:2020 年能源转型指数能源系统表现次级指数得分情况(按照从 0 到 100 分的评分范围)决策者习惯采用能源补贴策略实现家庭和社会分配目标,提 高产业竞争力。但有证据表明,针对性不强的能源补贴最终只能 惠及富裕消费群体,刺激过度消费,扭曲价格信号,从而抑制对 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2、环境可持续性“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侧重于能源供求的碳排放足迹。去年 各地青年气候变革抗议运动说明,加速全球“脱碳”面临着与日 俱增的社会压力。许多国家宣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欧洲 绿色协议”等关键性政策工具也蓄势待发,各国央行也表示气候 变化给金融体系造成了多重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宣 布放弃碳密集型投资项目。2015-2020 年,全球超过 70%的国家 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得分有所提高,其中 30%的国家超过了 5 个 百分点。能源转型指数排行榜前 10 名的国家,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所改善。然而,图 4 显示环境可持 续性的整体平均得分最低、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最小。这表 明,虽然在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有所进展,但真正的改善仍取 决于能源系统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顺序。碳排放量在经历两年的持续性增长后,由于发达经济体国内 生产总值能源强度的降低,以及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量增长的放 缓,2019 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趋于平稳。从行业 的角度来看,随着各国可再生能源产能与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天 然气取代煤炭作为主要燃料的推进,发电行业在减排工作中的主 导作用逐渐显现。尽管美国采取从煤炭转向天然气的方式引领发 电减排行业的发展,但这种转型会伴随大量的甲烷气体排放。去年,全球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量来自北美页岩油气。甲烷比二氧 化碳更容易导致全球变暖,并可能抵消多年来人类在环境可持续 性方面取得的成果。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尽 快采用各种技术、实施各项法规以降低甲烷排放量。能源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对近期事态高度敏感,石油价格波 动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可能在中期内持续发力。尽管工业活动、 航空和水陆运输的减缓有助于降低年排放量,但不应将其与能源 转型或政策措施带来的收益混为一谈。随着政府采取措施以维持 经济增长、稳定就业,企业重新进行投资分配以确保经营正常运 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势头会有所放缓。这种形势可能造成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的延误与资本制约、 节能替代品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对碳密集型行业的财政刺激不足 等后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各国经济增长的轻重缓急一直颇受 争议,在经济增长缓慢或下滑的情况下,这些薄弱环节会更加难 以逾越。各相关方应正确认识能源转型的长期目标,并对短期工 作做相应调整。3、能源获取与安全能源获取与安全的总体平均得分与增长幅度持续表现最佳。 2015 年以来,全球超过 80%的国家的“能源获取与安全”指标取 得积极进展。尽管发达经济体和燃料出口国得益于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国内能源储备优势而表现较佳,但在“能源获取与安全”增 幅上,改进最大的分别是新兴和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其次是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这归因于大规模持续性的电气化实施方案, 以及经济型分布式电力系统的改善。虽然利用电力或清洁燃料来衡量能源贫困可能更有助于跟踪 与比较,但这并不一定能真正反映能源贫困程度。电能是最典型 的不可替代能源,但在照明、供暖和制冷、移动、加热和农业机 械化等领域的使用量不尽相同。因此,需重新制定能源获取方案, 优先考虑可用于家庭生产性使用的多样化能源服务、社区能源服 务、国内能源消费的分配,以及能源供应质量和可靠性等。能源贫困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基础设施或能源获取的问题, 但在发达国家却是负担能力的问题,而发达国家普遍的经济不平 等现象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对能源贫困的定义尚未达成共 识。因此,能源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国表现不同。全球 范围内,各国之间能源消费的不平等状况似乎有所缓和,但差距 依然存在。消费量最高的国家和消费量最低的国家的人均能源消 费量变化很小(图 7)。在某种程度上,传统能源的分布特点必 然会导致国家之间能源消费水平的不平等现象。而可再生能源尤 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在分配上更趋统一,将经济发展转向可再生能 源,有助于弥补人均能源消费量的不平等,进一步改善能源安全。来源:国际能源署2019 年世界能源收支;世界银行人口数据图 7:2000 年能源消费量与人口变化走势图(左),2017 年人均能源 消费量与人口变化走势图(右)(二)能源转型准备情况次级指数能源系统能否实现上述要求取决于推动能源转型的有利环境, 即能源转型指数框架评估的能源转型准备情况次级指数。能源转 型准备的进展情况取决于政策环境的稳定性与政治意愿程度、投 资环境与资本获取机会、消费者参与度、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 其中一些因素超出了能源系统的范畴,但却决定一个国家能源转 型的有效性及未来轨迹。如图 3 所示,2015 年以来,能源转型准 备情况的整体平均得分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各国推动能源转型 的有利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尽管能源转型准备情况的整体平均得分有所提高,但各推动 因素的前进步伐不尽一致,需要对组织框架的稳健性、人力资本,以及创新商业环境等推动因素进行结构性改革,而社会与技术的 滞后又阻碍了这些因素的前进步伐。大多数国家采取有效利用可 用资金和投资以及提高政治意愿的方式改善能源转型准备工作 (图 8)。发达经济体的能源系统表现与转型准备情况次级指数得 分较高,因此具备能源转型有利环境的国家更有望具备优质的能 源系统。此外,能源转型有利环境还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应对能源 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图 8:2015 和 2020 年能源转型准备情况得分图 9 为 2015 年至 2020 年 10 个在能源转型准备工作上取得重 大进展的国家。这些国家改善能源转型准备工作的方式虽然有所 不同,但都有助于其他推动因素取得积极进展,这也凸显了能源转型系统性方案的重要性。注:COL 哥伦比亚,HRV 克罗地亚,HUN 匈牙利,MAR 摩洛哥,THA 泰国,CZE 捷克,ARE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NAM 纳米比亚,KEN 肯尼亚,JOR 约旦图 9:2015 年和 2020 年部分国家能源转型指数得分情况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破坏性影响,使原本能源转型的有利 环境迅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投资者和决策者带着同样的紧迫感推 进能源转型“十年计划”。过去的几十年,能源系统承受了一次 又一次考验。虽然极端天气事件、野火、热带风暴,以及对碳定 价机制与环境立法问题的意见不统一等挑战仅限于国家层面或 工业行业,但当前的局势会引发一场更具破坏性的、复杂的金融 风暴,并波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多重挑战是能源转型的试金石,更凸显政策可靠性和弹性的 重要性。政策制定的可靠性意味着制度和政治独特性在受到外部 冲击时仍能保持在预期水平,而弹性则表明能源转型需要系统与方法来判断“黑天鹅”事件,并做好应对准备。四、能源转型的有关建议(一)法规与政治意愿虽然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协调机制也 有待健全,但气候变化政策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各国政府在制定 能源转型与环境可持续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净零排放”1目标需要统一定义,明确具体的路线图。尽管制定“净零排放”目标的国家的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总 量的比重较小(图 10),但在“净零排放”概念的理解上,不同国 家观点不一。对哪些因素进行定义(如:温室气体的选择、对补 偿与负排放替代品的处理、核算排放量的界限、目标起点与时间 表等)对制定相应和缓解能源转型路线图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包 括能源转型的速度与规模。“碳中和”、“气候中和”、“净零 排放”、“零排放”或“脱碳”等术语的交叉使用,使关键性里 程碑的确定与进度监管存在分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外宣布 “净零排放”政治意愿,相关概念需要尽快统一。1 净零排放是指一个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图 10:各国“净零排放”目标的进展情况行业特定方法与分配实施方案是碳定价机制成功的关键。在 马德里举行的缔约方大会第二十五届会议上,各方就碳市场的法 规和框架未能达成一致。原因之一是碳税的递减以及碳泄漏可能 会削弱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有证据表明,碳泄漏风险仅局限于与- 26 -国际贸易有关的行业,而不涉及发电、运输和建筑等当地部门。 如果能辅以更具针对性的财政支持,用于扶持容易因碳泄漏失去 竞争力的行业,那么碳定价机制会更加有效。正如加拿大实施的 碳定价机制一样,逐步将碳价格下限提高至最佳水平,让企业有 更多时间平稳调整,从而缓解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避免对 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碳定价机制应包含 累进税收入再循环机制。激励措施与法规有助于扩大企业气候行动计划覆盖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宣布实施“净零排放”目标,以此迎合消费者喜好, 获得竞争优势、拓展未来业务。但总体而言,全球宣布实施气候 行动计划的企业大部分为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很多企业实行面向 终端用户的商业模式,运作的大部分业务的减排成本较低。中小 型企业、“净零排放困难型”行业或与终端用户互动较少的企业 将从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法规中获益,按照巴黎协定的控温 目标进行能源转型。(二)资本与投资随着金融市场波动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2020 年可再 生能源项目的资金流入会有所减缓。金融行业不确定性程度尚不 明确,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可能尚未做好投资准备。此外,油价暴 跌及潜在的贸易壁垒或关税的影响,有些技术会削弱成本竞争力。资本与投资可能是 2020 年或 2021 年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以下 三点有助于实现资本投资流向能源转型项目:公布环境、社会和 治理基金指标,提升企业透明度;确保政治意愿及政策稳定性, 提升投资者对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信心;拓宽金融 服务面,将不具备绿色债券认购资格而需要抵消其碳排放的行业 纳入其中。(三)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将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关键 催化剂,也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的契机,应将长期关切的问题纳 入短期一揽子政策方案(包括绿色基础设施投资、鼓励研发及提 高员工技能),并向经济和社会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倾斜。经济危机期间,长期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的有力工具。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的惯性和现代化的高昂成 本一直是加速能源转型的主要障碍。电网容量不足、互连性不强 使许多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能有所减少,从而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同样,用于生产和分配的基础设施不足是氢经济潜力变现的主要 制约因素。同时,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也是电力行业脱碳项 目的催化剂,尤其在煤炭仍是主要燃料的国家。尽管各国能源基 础设施发展的轻重缓急可能有所不同,但基础设施的发展均有助 于实现经济复苏、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加快推动能源转型,使经济复苏更迅速、更可持续。 当前经济环境下,保持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具有很强的经济理论基础。德国 2008-2009 年经济危机期间研发领域的公共投资表明,溢出效应对生产、增值和就业的影响是投资初期的两倍。此 外,过去的创新投资会减少未来的投资机会,进而对未来的经济 发展造成累积效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陆上风电能源储存技术 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各种技术还需以更快的速度走 向成熟。基于当前的研发现状,公共研发投资应流向更高端的领 域,如核聚变、先进化学能储存技术,以及“净零排放难度高” 行业(包括供热、航空、航运、重工业)的大规模经济解决方案, 以释放高额创新红利。人力资本开发对获得创新红利至关重要。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导致企业大规模 裁员。而人才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尤其是能源技术研发等需要 高技能人才。经济危机时期,对研发投资的缩减会降低未来研发 人才的供应量,长期失业会降低技术使用机会,导致各项技能逐 渐丧失。在新兴经济体中,技术转让是新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关键, 因此人力资本也对新兴经济体有所影响。人力资本较高的国家能 最大限度地发挥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技术转让和外国投资形成 的溢出效应。(四)经济结构一些高收入国家通过转变能源系统结构和经济结构使能源消 耗和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图 11 按地区展示了能源转型指数中115 个国家的平均能源强度情况。能源系统结构改革是采取供求 混合干预措施,将能源生产与最终需求中的现有技术转向低碳替 代品。经济结构转型意味着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从而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改变国家产能结构,使其转向高附加值、结构复 杂型产业。综合经济体中,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复杂化和专业化 特点,占 GDP 的份额更大。短期内,经济复杂型产业的增长会 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多个国家的数据显示,经 济复杂型产业的增长会有效减少碳排放量。此外,较高的经济复 杂性也有助于缓解失业问题。这对新兴经济体尤为重要,新兴经 济体中的农业和炼油业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吸纳大量劳动力,而经 济增长也很大程度上依赖发达经济体的消费需求。尽管基础行业 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至关重要,但生产力和效率的大幅提高 则更有助于新兴经济体向更具复杂性的行业转型。经济复杂程度越高的国家,能源转型准备工作也越充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联性越小,经济复杂程度就越高、经济转型的 准备工作也最充分。促使各国经济复杂程度持续提升的要素和能 源转型的推动因素大致相同,表明结构性经济转型与高效能源转型间的协同作用。经济结构转型除通过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传统 经济增长模式外,还可通过人力资本开发、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 等,加速推动结构转型。图 11:2007 和 2017 年地区集群平均能源强度(按照 2011 年 GJ/GDP美元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助于提高各国生产率,同时也是实现经济 跳跃式发展的契机,因此各国需加快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 智能和物联网在新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尚未普及。新兴国 家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且新兴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和应对气 候变化也必须进行经济转型,因此需要实施技术转让、能力建设 等新的国际合作机制,以加快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五)消费者参与度有效提高能源转型的社会参与度,需从两个关键点着手。首先,政策法规的成本和收益需合理分配,否则能源转型有可能加 剧社会经济不均衡。其次,终端用户的行为转变对国家成功推进 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如远程办公会受到追捧,高排放型远程旅行 规模将大幅下降。此外,通俗易懂的碳足迹资讯有助于提高消费 者参与度。如电器能效标签一直是加快创新、促进更高效替代品 使用的关键因素;能源足迹也遍及多种消费品,依据产品的能源 足迹或碳足迹对产品统一贴标签有助于可持续性高效替代品的 使用,同时为更多可持续性产品和品牌创造成长机会。 统一、透明、以事实为依据的沟通有助于各相关方有效推动能源 转型。公众充分了解能源转型并接受能源转型知识的普及教育, 对于提升消费者对能源转型的支持率与参与度至关重要。只有通 过以事实为依据的沟通,各相关方才能明确能源转型的正确方向、 重心,以及推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