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Table_MainInfo Table_Title 中美“贸易”系列深度专题 ( 二 ): 基于“议价模型”的 冲突模式 分析 “建设性”行为 vs. 破坏性 行为 摘要: 对中美“贸易战”的几个核心问题思考。 其一,特朗普打开“贸易战”潘多拉魔盒动机在何?我们坚持强调特朗普动机根源于政治而并非存在其他更多的“合理性”。其二,中美贸易冲突将如何发展?我们基于国际冲突理论将中美贸易冲突模拟成谈判过程并得出如下结论: 1)中美当前螺旋式上升的冲突行为或归因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战略误判;2)而 双方目前的角力过程或有助于消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通过显性的“谈判内冲突”最终避免实在的“行为冲突”; 3)因此 “谈判内冲突”反而是为避免“行为冲突”所做的建设性行为; 4)但任何想跳脱出谈判框架的潜在倾向,都会带来更大的信息非对称,并增加最终爆发“行为冲突”的风险。基于以上,我们以 WTO 争端解决机制( DSG)作为默认谈判框架,设臵红(任意一方出现跳脱 DSG 框架行为)、黄(任意一方有企图跳脱框架的倾向)、绿(在 DSG 框架下的“谈判内冲突”)三色灯来判定中美双方有无跳脱 DSG 框架,并以此为抓手对中美贸易冲突形势进行 界定。 中美“贸易战”制度背景回溯。 回溯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和演变历史,从最初的 GATT 和 WTO,世界贸易体 系从分裂到融合; 再到 TPP、 TTIP 的出现以及美退出 TPP 等,世界贸易体系的“大融合”局面似乎再次开始出现裂痕,多边贸易体制似乎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特征,而中美“贸易战”正处于由这一由“合”转“分”的倾向之下。 中美“贸易战”处于黄色预警状态。 我们判断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仍在 DSG框架之中,属于“谈判内冲突”而非“行为冲突”,原因有二。其一,尽管从法理层面美国内贸易法含有违背 WTO 精神的条款,但法理 上的不符尚不能构成美国行为上对 WTO DSG 框架的背离;其二,在中美冲突由1.0 上升至 3.0(可能出现)的过程中,中美均 有通过 WTO DSG 主张利益的行为,且美国方面给出了 60 天的征税窗口期(似乎有意留有足够的时间使双方在 DSG 框架下开展双方磋商),从这一层面上也 反映 双方对 DSG框架的迎合,冲突仍停留在谈判桌而非“真枪实干”。但 由于谈判本身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从“谈判内冲突”向“行为冲突”转化的风险,因此我们向市场亮出黄色预警灯。 从时间线看“谈判内冲突”是否会转向“行为冲突”。 我们对照 301 调查和 WTO DSG 流程轴走向,目前中美双方正处于 301 调查的第二阶段、WTO 争议解决的第一阶段,因此 30 天( DSG 框架下 双方进入磋商环节的时限 ,4 月 23 日前后 )以及 60 天(美国目前给出的磋商窗口期 , 6 月 4日前后 )就显得尤为关键。若在以上时点双方有脱离 DSG 框架的行为,则中美贸易冲突从“谈判内冲突”转向“行为冲突”的风险将大幅提高。 Table_Invest Table_PicQuote Table_PicQuote Table_PicQuote 相关报告 美国对华“ 301”关税措施点评 开战了!中美“贸易战”双方实力总角力 2018-03-25 G20 峰会深度点评 重申汉堡峰会论调,措辞由重“自由”向重“公平”偏倚 2018-03-20 纵论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之“得”与“失” 基于回溯赤字归因及重复博弈框架下的“子博弈纳什均衡” 2018-03-20 美国领衔全球通胀水平回暖,“迷雾拨开”仍看好全年加息 3 次 2018-02-24 “特朗普基建”系列专题(一 ): 基建计划终“面纱揭开”,削减开支项目几何仍亟待确定 2018-02-23 特朗普“国情咨文”演讲深度分析 万亿基建公私合作简流程,贸易“软腔调”结合“硬措施” 2018-02-01 特朗普冬季达沃斯论坛演讲深度分析 “减赤字”及“强美元”内部难自洽, 特朗普“示好”全球化可信度仍存疑 2018-01-30 信用债专题之一:钢铁行业区位优势深度分 析 与 个 券 筛 选 2016-04-11 Table_Author 证券分析师:李勇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17090001 证券分析师:刘辰涵 执业证书编号: S0550517100001 010-58034582 liuchenhannesc 证券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18-04-12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2/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目录 1. 引子:我 们对中美“贸易战” 几个核心 问题的 思考 . 3 1.1. 特朗普 为何在此时 打 开 “贸易战”的 潘多拉魔盒? .3 1.2. 既然 “贸易战”的 魔盒已 经被 打 开 ,那 么它会如何发展? .4 1.2.1. 关于两种发展剧情如何统一进一个框架下的 思忖 . 4 1.2.2. 短期 观察 :必 须区别“谈判内冲突”及 实在的“行为冲突” . 5 1.2.3. “指示信号灯 ”的 选取 :以 DSG 框架 为默认谈判框架 , 红 黄 绿三色灯 . 6 1.3. 本篇立意:新旧 “框架 ”之争或是接下来把握 “贸易战”的重要抓手 .6 2. 中美 “贸易战”爆发的 制度背景回溯:分久必合,合久未必分? . 7 2.1. 风起于青萍之末: GATT 伊始便是框架之争的 产物 .7 2.2. 十年寒窗天下知:中国 选择融入 GATT/WTO 贸易分工体系 .7 2.3. 山雨欲来 风满楼: 新 贸易体系之争再起 ,美国欲 另起炉灶? .8 2.4. 半路 杀出个 “陈咬金 ”:特朗普叫停 TPP/TTIP,干脆否决多 边体系? .9 3. 本次中美 “贸易战”目前是什么局势?黄色预警灯闪烁! . 9 3.1. 为何说中美冲突仍在 DSG 框架之中?行 为都属于“谈判内冲突” .9 3.1.1. DSG 框架的流程是什 么样的? . 10 3.1.2. 美国 贸易法的相关条款 是如何的? . 10 3.1.3. 本次中美 贸易冲突 流程 图 :同 DSG 框架的 关系 . 12 3.2. 从 “谈判内冲突”向实在的“行为冲突”看什么?关键信息在时间线 .13 3.3. 我 们的判断:不必惊恐,但黄色预警灯在闪烁 .13 4. 综述及展望 . 13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3/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1. 引子:我们对中美“贸易战” 几个 核心问题的 思考 1.1. 特朗普为何在此时 打开 “贸易战”的 潘多拉魔盒 ? 理 解特朗普的诉求,是理解本次中美冲突(除了“贸易战”一词,我们尽量回避具有更多煽动情绪的关于战争的词汇,而改用更加偏中性、理性的“冲突”一词。)的关键,同样也是判断冲突性质,以及冲突未来如何发展的基石。从对美国总统制的制度性特点,到对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了解,再到目前全球包括英国脱欧,欧洲“难民潮”问题等一系列“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等因素做观察,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解是:特朗普醉翁之意不在经济,而在政治。即特朗普倾向于把政治议题及国际关系问题,同选民的朴素的个人利益观念相连接,从而争取扩大票基, 从而赢得中期选举进而获得 2020 年的连任;而不是发力在更 晦涩艰深 的“顶层设计”上。 进一步做理解,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是,“获得权力”的过程即“立国”和“使用权力”的过程即“治国”是相分离的,这是为什么很多时候选民会感觉受骗了,因为他们的朴素的观念认为的个人利益,和真实的符合他们个人利益的制度往往是相背离的。而特朗普尝试把“立国”和“治国”等同起来,选民的被 骗 的感觉确实降低了(从持续攀高的民意支持率可以看出),但势必“治国”变成了以朴素民意为全部施政诉求的“民粹主义”做派。 那么,特朗普做的事是否存在更多的“合 理性”( legitimacy)呢?答案基本是否定的。这一点的判断 部分 来自于社会学中对组织(包括国家,非政府性机构,私营企业等)存续合理性的理论的理解( Meyer and Rowan, 1977)。社会学说,一个机构存在的形式是对两个基本诉求的体现,其一为效率,即效率诉求;其二为对一系列深殖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中的环境因素( institution)的“复刻”,即同构( isomorphism)诉求;那么对于美国这个组织来说,选举民主就是同构诉求,而精英治理就是效率诉求。社会学认为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即过度地牺 牲了同构诉求而只关注效率诉求,或者过低地牺牲了效率诉求而只关注同构诉求,都将降低组织的“合理性”,从而降低组织未来存续的生存概率。这就可以得出我们的第一个观点,即特朗普的行为恰恰降低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合理性”,因为他把治理错误地理解为选举的延续,把“精英治理”错误地用“平民治理”所替代,打破了平衡。我们认为,这是造成目前混乱局面的根源 之一 。 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让我们对目前特朗普所身处的内外部环境是如何塑造他的行为的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套用克林顿总统在 1996 年竞选总统时的一句名言:“笨蛋,问题在经济 。”,同样地我们调整为更加和缓的语气:“亲爱的,问题在政治。”这让我们对两个目前热烈讨论的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 其一,关于贸易上美国明明占了“便宜”,为何还要发动“贸易战”的讨论。关于为何美国是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 WTO 多边贸易构架等体制下的受益国而非受害国,不仅是国内学者和机构,国外的学者和机构在这一点上都存在共识,关于这一点的文章汗牛充栋,我们无意提出更新颖的观察,而只是强调几个在特朗普发动本次“贸易战”前常被忽略的事实(颇具讽刺意味):( 1)经常账户逆差是“美元”扮演单一统治性的全球贸易结算货币 、储备货币角色的副产品;( 2)恰恰是因为“美元”特殊的地位,才形成了庞大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在岸金融中心在纽约,离岸金融中心在伦敦,而这个庞大的全球金融体系又为盎格鲁 -撒克逊民族提供了巨量的就业、财富以及国力;( 3)中美贸易顺差是中韩、中日、中 、大陆台湾贸易逆差的衍生物,中国所获得的通过“附加值”( value-added)所体现的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4/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经济利益规模远小于目前统计数字中所表现的天量中美贸易顺差;( 4)美国制造业职位的减少,更多来自于比较优势的全球分工,以及本国服务业(这其中就包括金融业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 业)的迅猛发展;( 5)还包括比如美国的低边际储蓄倾向,中国的“世界工厂”身份所引致的包括环境污染在内的潜在福利损失等等。既然问题在政治,那么认为贸易没有伤害美国从而展开论述的观点就无法切中要害。特朗普的思考中,可以是“贸易战”,可以是“移民战”,也可以是“二氧化碳战”,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的选民是否在乎。 其二,关于特朗普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的,草莽勇夫的讨论。事实或许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特朗普或许已经洞悉了“权力的游戏”的本质,而找到了通关的法门 ,即“民粹化”。(参考: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保罗克 鲁格曼著)中对 1972年后美国保守主义是如何夺回话语权的,以及同这一时期贫富差距剧烈扩大的因果链接的精彩论述) 。这一危险的讯号的真正含义是:如何才能让选民从朴素的个人利益观,上升到复杂的个人利益观。他们或许需要学习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社会学理论以及国际冲突理论部分的关于博弈论的一些小故事或者由 10 以内数字构成的利得矩阵的算法(大部分是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这是特朗普带来的真正的 长期考验 ,因为选民很难理解实际情况,但在总统制下,他们又要直接任命总统 1.2. 既然“贸易战”的 魔盒 已经被 打开 ,那么它会如何发展? 1.2.1. 关于两 种 发展 剧情如何统一进一个框架下的 思忖 目前关于“贸易战”未来如何发展的观点呈现两极化:( 1)“雷声大,雨点小”的观点,本次中美冲突同以往的每一次冲突都相似,目前全球市场反应过激,很快地中美会 达成 协议 ,中美继续做生意 ;( 2)论“持久战”的观点,本次中美冲突同以往的冲突表现特征存在不同点,包括特殊的美国内部政治氛围,中国 高调的反击论调以及全球舆论的普遍摇摆 ,中美冲突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再现,而本次“贸易战”正是序章 。 表 1: 美国历史上对华 五次 “ 301 措施” 回溯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5/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作为初步的观察 ,其实双方的观点虽然难以调和,但却各有道理。首先, 关于本次 “贸易战”是“雷声大,雨点小” 的观点, 通过回溯历史我们确实发现每一次中美贸易战都是以中方让步为基础签署协议而结束的(表 1) , 1991 年 1 月和 10 月,1994 年 6 月, 1996 年 4 月以及 2010 年 10 月美国均针对中国启动了“ 301 调查” ,最终都以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作为结束点 。 而另一面,“持久战”的观点也有其市场,这是由于前期五次的“ 301 调查”基本都发生在中国加入 WTO 之前,而且中国当时经济体量尚小,融入全球 价值 链 程度 尚浅,且美国一方公布的报复规模也差一个量级(两位数级别 vs 三位数级别) ,可比较的参考意义或许非常有限; 另外就是本次民粹化倾向 所呈现的不同的时代背景特征:美国利益优先,美国利益在二战后首次远远地同全球利益脱钩。 做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判断冲突的性质的关键是,( a)只基于短期内不会变化的因素来做预测,更长期的预测不存在实际价值;( b)对于( a)中的预测会否出现性质的突变,给出可观察到的 “指示信号”,比如如果信号灯变色,那么证明中美冲突的发展趋向或从( 1)向( 2)发生了 “转 轨 ” 。 1.2.2. 短期观察 : 必须区别“谈判内冲突”及实在的“行为冲突” 国际冲 突理论往往把国际冲突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成一个谈判过程( bargaining process) ,而基于该理论,国际( 小规模或 大规模)冲突发生的一个最大的归因来自于: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战略误判,由战略误判所触发的螺旋上升式、扩大式的冲突行为。 而谈判过程,可以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在冲突驱动未转化为实际的冲突行为前 ,消弭掉冲突驱动,从而避免两败俱伤的冲突行为发生。 图 1:谈判三角形在国际冲突架构中的应用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Powell, R. (2002). Bargaining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5(1), 1-30. 简单观察图 1, 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利益,而 Q 点假设代表当前的利益分配,三角形的斜边代表着所有“帕累托最优”的分配方式,即效率分配方式,或在国际冲突理论中称作“非冲突分配方式”,而虚线代表发生了冲突行为后的分配方式,或者称作“冲突分配方式”。 p 代表美国的国力,国力越强,冲突后的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6/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分配方式( F(p))越有利于美国,图中从 F(p)点向上向右延伸出来的线 所包裹的效率分配方式,即是通过谈判可能达到的“非冲突分配方式”的各种组合。 运用这个理论,针对当下的中美冲突,我们可以总结三点观察,( 1)谈判存在谈判利得;( 2)谁获取更多利得由国力决定;( 3)冲突驱动未必直接导致冲突行为,避免冲突行为对双方都存在好处。 基于这些观察,我们得出目前对中美冲突发展态势的论断:( 1)中美双方对 p存在一定的不同理解:美国认为美国综合国力远强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它可以通过“改变现状”,而转到更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分配方式上来(比如图 1 中的 A 点);中国不承认目前特朗普对美国综合国 力的认知,不肯出让足够大的利益 ;( 2)双方目前角 力的过程是一个消除 p 的信息不对称的过程,这种显性的“谈判 内冲突”有利于避免未来发生的实在的“行为冲突”;( 3)任何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行为,只要在发生实在的“行为冲突”之前,都属于为避免冲突的建设性行为;( 4)任何想跳脱出谈判框架的潜在倾向,都会带来更大的信息非对称,从而增加最终爆发“行为冲突”的风险。 1.2.3. “指示信号灯”的选取 : 以 DSG 框架为默认谈判框架 ,红黄绿三色灯 前一小节,我们认为目前潜在升级的“谈判内冲突”有利于双方摸清对方底牌,从而在发生实在的“行为 冲突”前消弭冲突。是对整个冲突过程有利的。这样的看法未免太过乐观,正如我们在( 4)中陈述的,如果一方出现想跳脱出原谈判框架的倾向,那很可能由于只剩下更少的时间,以及由于新谈判框架所带来的更多的不确定性,最终意外爆发“行为冲突”。我们认为,这需要一个“指示信号灯”,具备可观察且灵敏的特点,就如交通信号灯所具备的属性可以避免交叉路口发生的车祸一样。 我们的界定方法是:选取 WTO 框架下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Dispute Settlement Gateway (DSG))作为冲突的默认谈判框架,在 DSG 框架下的中美 任意一方的“谈判内冲突”都被视为有建设性的、为消除信息不确定性的 努力尝试,判定为绿色中性灯; 选取中美任意一方,在出现企图跳脱出 DSG 框架的潜在倾向时,判定为黄色预警灯;选取中美任意一方,在出现确实跳脱出 DSG 框架的行为动作时(比如在DSG 决议前,就采取单边的、实在的惩罚行为时),判定 为 红色警报灯。总结如下: 表 2: “指示信号灯”的界定 中美任意一方 备注 绿色中性灯 DSG 框架下的“谈判内冲突”; 某一复合型行为可能兼具消除信息不确定性以及试探 DSG 谈判框架弹性的效用,这时候以黄色预警灯为准。 黄色 预警灯 出现企图跳脱出 DSG 框架的潜在倾向; 红色警报灯 出现确实跳脱出 DSG 框架的行为动作。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1.3. 本篇立意: 新旧“框架”之争 或 是接下来把握“贸易战”的重要抓手 基于上述国际冲突理论中的谈判模型,我们认为目前在 DSG 框架下的谈判,将呈现一定程度的冲突特征,但同时也兼具扮演消除信息非对称的建设性角色, 所以只要没有跳脱出当前默认框架,我们即坚持短期观点:即 1.2 部分陈述的当前比较流行的第一种观点,认为终会以中方让步,和解收场; 而若中美任意一方跳脱出 DSG框架的倾向性加强,或者彻底 跳脱了 DSG 框架, 那么我们则认为双方的分歧非常巨大,或者某一方受制于外力,或者某一方不愿意承认眼前呈现出来的事实,而导致发展剧情出现“转轨”至 1.2 部分陈述的第二种观点,认为中美难逃“修昔底德陷阱”,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7/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贸易战”只是序章。 正文部分我们 首先将介绍 DSG 框架的基本流程以及美国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系列条款的基本性质;其次,我们 将针对从 18 年年初以来的中美“冲突”进行回顾总结,围绕对 DSG 框架的挑战;最终,对当前中美冲突处于哪个阶段给出我们的判断,基于上述的分析框架。 2. 中美 “贸易战”爆发的 制度 背景 回溯 :分久必合,合久 未必分? 2.1. 风起于青萍之末: GATT 伊始便是框架之争的产物 二战结束时,英苏德法日等国均被毁为废墟,而唯一本土避于战火的美国一时间占世界总 GDP 近 60%。在二战后的英美苏三巨头中,为了压制英苏两国,美国推出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体系。其中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即是 WTO 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GATT 中的非歧视原则直接威胁了二战后残存英帝国对原殖民地的特惠制,而公平竞争原则又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完全 不相兼容。随着印度的独立,英国不得不完全加入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中,而苏联则争锋相对的推出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双方斗法几十年,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同时缔约了两个不兼容的经济体系,但因为其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在 1951 年遭受了美国的一系列歧视性政策。而南斯拉夫与苏联交恶后也脱离了东方的经互会,转而投入了西方关贸协定的怀抱,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因政治原因并未遭受歧视性政策。总而言之, GATT 与经互会都是超级大国博弈的产物,斯大林曾对此下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注脚。这种对立一直持续到苏联末期,阿富汗战争后,苏联国 内经济矛盾突显,戈尔巴乔夫将西方的糖衣当做了救命稻草。在自 1985 年后的几次努力后,承诺迅速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苏联终于在 1990 年 5 月成为了 GATT 的观察员国。此时东欧各国纷纷改旗易臶,经互会名存实亡,苏联申请加入 GATT 已然是苏联解体的预告。 苏联解体后,原来与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分庭抗礼的东方社会主义集团如塌方般奔溃,而其他原本游走于两个集团间的国家也没有了政治经济上两头讨好的 空间,斯大林所说的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分久必合, GATT 的历史使命已完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完全遵循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原则的新的贸易体系呼之欲出。 2.2. 十年寒窗天下知: 中国选择融入 GATT/WTO 贸易分工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 WTO)于 1995 年 1 月 1 日建立, 1996年 1 月 1 日正式取代了原先的 GATT。其核心是有节制的自由贸易,即把贸易自由化作为 WTO 的基本目标,但同时允许自由贸易与正当保护贸易并存。前者要求相互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以实现开放、公平、无扭曲的竞争理论。而后者则允许 WTO 成员以关税作为保护措施,允许发 展中国家成员的保护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排除在贸易自由化之外,还规定了不少例外。 WTO 继承了 GATT 的非歧视原则和公平竞争,其规则根植于市场经济,其运行机制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区别于 GATT, WTO 对缔约国有着更高的要求: 1、 WTO 成员必须一揽子接受“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所有的贸易协定与协议,而GATT 为了和经互会争抢缔约国允许就各项协议具体谈判,且 WTO 还要求各成员国的法律体系与 WTO 的协议与协定的规定的义务一致,并 做 出不断改革不符 WTO 规则的国内贸易法规的承诺;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8/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2、 GATT 以多边贸易协议的形式存在, WTO 是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 3、GATT 只处理货物贸易问题,而 WTO 除了货物贸易外还要处理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范围远大于 GATT; 3、在争端解决机制上, GATT 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对争端的解决没有规定的时间表。而 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采取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的时间表,所以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 中国从 1986 年即正式向 GATT 提交“复关”申请,历经 15 年艰苦谈判,终于于2001 年成为 WTO 第 143 个成员国,同一会议上中国台湾以独立关税区成为 WTO 成为144 个成员。 表 3: 中国加入 WTO 的权利、义务与承诺 基本权利 基本义务 基本承诺 1.全面参与世界贸易体制 1.遵守非歧视原则 1.逐步降低关税中国自 1992年以来,经过几次大幅度自主降税, 2001年的总体关税水平为 14%。 2002 年已降至 l2%,2015年已下降至 9.8%。 2.享受非歧视待遇 2.统一实施贸易政策 3.享受发展中国家权利 3.确保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4.获得市场开放和法规修改过渡期 4.为当事人提供司法审 议的机会 5.保留国营贸易体制 5.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 6.对国内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6.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2.逐步开放服务市场。开放服务市场的承诺主要涉及电信、银行、保险、证券、音像、分销。 7.维持国家定价 7.不再实行出口补贴 8.保留征收出口税的权利 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 9.保留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法定检验的权利 9.以折中方式处理反倾销、反补贴条款的可比价格 3.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10.有条件、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并进行管理和审批 10.接受特殊保障条款 11.接受过渡性审议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从上述权利义务(表 3)可以看出, WTO 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个机遇,入世要求中国加快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提高生产力,以适应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但由于当时中国市场经济水平较低、政府干预市场力度大,中国也承担了超过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所承担的义务:如特殊保障措施、市场经济地位、出口限制等方面。 2.3.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新贸易体系之争再起 ,美国欲另起炉灶?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最早是 2005 年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原本平平无奇的贸易协定由 2008 年美国的强势加入而赋予了完全不同的含义。 2015 年10 月 5 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12 个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TPP)谈判,达成 TPP 贸易协定。同时在地球的另一大洋两边, 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也开始登上舞台。 2013 年 6月 17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英国北爱尔兰西部厄恩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期间宣布,欧盟与美国正式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TPP 和 TTIP 两个围绕美国的贸易协定如同美国的两翼,其成员国 GDP 之和均占到世界经济总量 40%以上。关键的是无论 TPP 还是 TTIP,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9/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兴国家均被排除在外。一旦 TPP和 TTIP 正式运行,中俄等国将会被再次剥离出世界主流经济体系 ,俨然美英苏旧贸易体制之争再燃战火 。 TPP 和 TTIP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同 WTO 相异) : 1.ISDS 机制( 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即“投资者 -国家争端解决”):主权国家的政策如果影响或可能影响这个跨国公司在当国的盈利,那么此公司可对此国家政府提起诉讼。 2.新的贸易协定不仅着眼于货物贸易,规则更加完善,弥补了 WTO 的一些空白领域。尤其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对外投资的相关规则。 3.追求自由贸易。包括 0 关税,货物、服务全部自由流动。这要求所有经济监管制度都必须统一标准: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 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等。 4.对产品的免税要求原产地必须来自 TPP 国家,包括原材料。 平心而论,这就如同 WTO 替代 GATT 一样,虽然存在着经济联盟之间的竞争,而无法通过经济学理念完全背书,但深化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举动会产生倒逼中国进一步完成产业升级,从长远来看就如同 WTO 所发挥的作用一样,仍不失为“多赢格局”。中国也相应地采取了 一系列包括设立 FTZ,同更多国家加速FTA 的谈判议程,尝试“一带一路”这类更符合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贸易理念的贸易体系,都佐证了新贸易体系之争,更多地是如同熊彼得提出的“创造性破坏”( creative destruction) 的局面 。 2.4. 半路杀出个 “ 陈咬金 ” : 特朗普叫停 TPP/TTIP,干脆否决多边体系? 特朗普的精髓在于化“多边”为“双边”,逐个解决;这一点背后的合理性在于不存在“免费搭车者”( free rider)来蹭公共财的时候,谈判的效率会上升;而不合理的部分来自于,就如同所有的公共财模型一样,“多边体制”具有正的外部性,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公共财,如果通过“双边”解决机制潜在可能造成更低的制度供给:即,更少的国家会享有自由贸易体制的利得。国民收入增速会下滑,进一步依靠这个体系而无法实现自立 。 综上所述,通过回溯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历史,我们总结( 1) 贸易体系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纯经济课题,涉及到意识形态,也涉及到政治集团的相互博弈;( 2)美国从 GATT/WTO 的缔造者转身到 TPP/TTIP 的缔造者的过程存在“顶层设计”的持续合理性,对中国进一步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都有积极意义;( 3)美国从 TPP/TTIP的缔造者转身到 WTO/TPP/TTIP 的搅局者,甚至破坏者的过程, 使得“贸易体系”的有序 分化的 竞争过程 遭到 破坏。 缺乏“顶层设计”的建设者使命感的特朗普令本次“贸易战”相较以往,呈现出更加难以预测 的特质。 基于上述关于本次“贸易战”背后的体系概述,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文对目前“贸易战”局势的判断。 3. 本次中美“贸易战”目前是什么局势?黄色预警灯闪烁! 3.1. 为何说中美冲突仍在 DSG 框架之中?行为都属于“谈判内冲突” 基于我们对美国国内贸易法和 WTO DSG 框架的梳理,发现尽管美国国内贸易法与 WTO 国际法在对应规则上存在冲突,但考虑到国际法对国内法不构成强制约束效力,故不能就此判定美国有脱离 DSG 框架的倾向。目前 WTO 尚未对美国依据国内贸易法作出的单方面保护行动作出裁定,目前中美的冲突仍处于“谈判内冲突”,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0/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告 尚未 形成“行为冲突”,在这一层面上,中美冲突仍在 DSG 框架之中。 3.1.1. DSG 框架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在 DSG 框架下,成员国之间产生贸易争端,可通过 WTO 争端解决机构 DSB( Dispute Settlement Body)作为第三方进行协商或裁决。具体流程是: 1)提出磋商请求:一方成员国向 DSB 申诉并提出与另一方成员国的磋商请求,另一方成员国通过 DSB 收到磋商请求后要求于 10 天内做出答复; 2)双方进入磋商环节: 发起磋商请求后 30 天内,双方即进入磋商环节。 3)专家组介入:若 60 天内双方通过磋商未能达成一致,则 DSB 将设 立专家组介入并对争端进行调查判决,裁决结果在 6-9 个月内做出 , 并通过 “反向一致性原则”来表决通过。 4)事后调整:专家组做出裁决后,成员国有权利进行上诉,同时 DSB 有监督成员国履行裁决结果的义务,并给予成员国在另一成员国不履行裁决结果的情况下对其实行报复措施的权利。 图 2: WTO 框架下的争端解决 机制( DSG)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3.1.2. 美国贸易法的相关条款 是如何的? 美国国内法中的 201、 232、 301 条款,其启动条件包括出现以下三种情形: 1)影响美国商业“不公平”及“不合理”的贸易行为; 2)威胁国 家安全的贸易行为;3)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的贸易行为。 当美国相关负责机构认定存在上述行为时,美国可单边对贸易行为的发起国实施制裁措施,如关税惩罚和进口限制等。 美国国内法具有单方面维护本国贸易安全的法理义务,虽然 WTO 建议国内法同国际法在诉求上要统一,但显然美国单方面对这样的本身非强制性的、服从建议并不屑于采纳。这就让一系列贸易法中的含有违反 WTO 精神的条款得以保留。而值得注意的是,在 1995年 WTO 框架形成后,美国运用贸易法相关条款来实施惩罚措施的频率大幅下降 ,体现出美国在这段期间 内向 WTO 框架靠拢的倾向。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声明及说明 11/16 税 Table_PageTop 债券研究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