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应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04-08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中美贸易战:源起、走向与 应对 钟正生 zhongzhengshengcebm 张璐 lzhangcebm 2018年 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进入到剑拔弩张的状态 。 3月 8日 特朗普 签署 “ 232措施” , 对进口钢铁 和铝 产品 分别 征收 25%和 10%的关税 ; 3月 22日,特朗普 又 签署备忘录,指令有关部门根据 对华 301调查报告, 对进口自中 国的 500亿美元产品征收 25%的关税, 正式 为中美贸易战拉响警报;同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了针对此前 232措施的反制措施,发布对美国 7类 128个税项中止减让措施的清单,涉及 约 30亿美元。 4月 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 ,涉及美国自中国进口额约 500亿美元 ,公示期 60天 ;当天 ,国务院明确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 “ 对等 ” 采取加征关税措施。 4月 6日,特朗普 再度 指示美国贸易办公室考虑对中国 1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但美国仍然计划就贸易与中国进行磋商;随 后,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相继回应表示“我们不想打,但不怕打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 的演进与起伏,在资本市场引发 强烈震动 。 对其源起、走向 与 影响,我们 有以下一些认识: 关于源起 ,美国针对中国激进的贸易保护行为, 是政治导向与经济诉求的相互交织,注定将对两国政经 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对华的政策所指,一是出于对“ 中国制造 2025”产业发展规划 的忌 惮;二是对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排斥。前者更多对应着维护美国长期国际经济 地位的诉求, 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也更多地从这一层面阐发;后者是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和美国经济复苏下的必然结果,有特朗普备战中期选举的现实导向。二者相互交织,意味着中美政经关系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压状态,而今年 11月中期选举之前可能是硝烟最浓的阶段。 关于走向 , 中国在这场贸易 摩擦 中 拥有的 筹码要明显 强 于 1985年的日本 。但倘若贸易战开打 中国经济势必受到明显挫伤,因此,“以斗争求合作”仍然可被看作是中美双方的底牌。 相比于“广场协议” 签订期间的日本,中国当前拥有相对雄厚 的国内市场优势 , 与美国产业结构互补 多过互争 , 贸易战必然重挫美国在华企业利益, 对美国金融市场 亦 可能 产生强烈 冲击 。因此, 美国这次发起贸易战很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策 。 但贸 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这里并不是以 500亿美元或 1500亿美元的贸易额直接计算,而是贸易战 一旦 开打会加速中国 在全球 出口份额的回落,并给 我国超高端制造业的攀升 造成较大 阻力 。 关于应对 ,中国 经济更需砥砺前行。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成为倒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动力 。 贸易战未必真正开打,但高压 态势将会持续 较长时间 ,并促使中国在市场开放、 产业 政策等方面做出让步 。在此过程中,切实 回应 国际社会 对中国制造 2025的 争议 ,发展多元出口 , 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这些都是贸易高压环境下须臾不可松懈的功课。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2 一、 源起: 美国 政治导向与经济诉求相交织 特朗普不断升级贸易保护措施的 核心关切 有二:一 是 贸易逆差 不降反升 。 2017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较其 当选时期进一步拉大,逼近 2006-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特朗普竞选时的一项重要承诺是“贸易保护、美国制造”,随着 5月 中期选举 投票 的临近,不降反增的贸易逆差将对特朗普政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而 2017年 , 在美国的贸易逆差中,中国的贡献达到 66%,在贸易制裁中自然首当其冲 。 二是 “中国制造 2025” 令美国感受到 威胁。 近年来,中国经济体量持续扩大,在专利数量、教育水平和若干 高技术领域 实现快速赶超。如果 “中国制造 2025” 的规划顺利实现, 几年内中国就 将在 新能源汽车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机械、电力设备、农业机械 等方面实现更高的进口替代和出口 扩张 能力 。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从过去的“互惠共赢” ,偏移到“竞争对手”的层面。深层来看,这与 全球生产率增长的长期停滞状态密切相关 。 做大蛋糕不易, 各国 必 将更多精力和筹码放在分蛋糕上 。 但 美国 贸易逆差扩大是当前国际分工格局和美国经济复苏下的必然结果,并不是通过中美政治谈判短期内即能解决的问题。 中美之间 的国际分 工格局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消费国,中国等东南亚国家作为生产国; 在产业链上,中国 整体上 处于整个生产环节的 中后端 ,而美国 处于设计、品牌、关键技术和营销等前端 。 这一分工格局自然带来两个结果 :一是,美国经济复苏伴随其消费需求的提升,会导致其贸易逆差扩大。 2017年 , 美国商品贸易逆差占 GDP的比重只是略有上升,整体贸易条件并未明显恶化 ( 图 1)。 事实上, 从储蓄 -投资 =经常账户差额的宏观恒等式来看,美国经济的平稳复苏,及特朗普减税增支等 扩张 财政政策,均有扩大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潜在效应。 第二个结果是, 中国作为全球生产环节的中后 端,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汇总包含了生产链条上其它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 中国以“世界工厂”的角色加入 WTO, 21世纪初 中国出口中的加工贸易超过 50%, 2007年以来这一比重逐渐下降,但到 2017年仍然在 30%以上。从其它亚太地区进口的零部件 ,经过 加工组装出口到美国, 体现为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尽管中国在此过程中只参与了较低附加值的部分,但 在 统计上 却 掩盖了零部件出口国的贡献, 高估了中国的贡献。 可见 ,要实质收窄美国的贸易逆差,根本上 需要实现 全球产业链的迁移 , 而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 在 此 之前 ,即便中国满足了美国缩减 1000亿美元逆差的要求,这部分逆差也会转移 并 体现到美国对其它东南亚国家 和地区 的逆差上。 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国贸易逆差占比 GDP非但未有缩小、反而 进一步拉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 ,特朗普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关切, 本质上 更多来自中期选举的压力,政治导向胜过经济诉求。 但对“ 中国制造 2025” 的 忌惮 , 则 与美国 维护其 长期 政经 地位的 诉求 密切 相连。 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 直言 ,对中国的关税聚焦于“中国制造 2025”行业 。 已披露的 500亿美元进口商品清单, 主要 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机械等 , 而并未涉及高度依赖中国出口的玩具、鞋袜、家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部门,明确 针对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高科技产业 。 综上,特朗普此番挑起 中美 贸易摩擦,既 有政治导向,也有经济诉求,二者相互交织,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或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高压状态,而今年 11月中期选举之前可能是硝烟最浓的阶段。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3 图 1: 2017 年美国贸易逆差占比 GDP仅略有扩大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二、 走向:“以斗争求合作”仍是双方底牌 中国在这场贸易摩擦中的筹码要明显强于“广场协议”期间的日本,且考虑到贸易战 可能成为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这次发起贸易战 很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策 。但 贸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这里并不是以 500亿美元或 1500亿美元的贸易额直接计算,而是贸易战开打会加速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的回落,并给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造成较大阻碍。 因此,“以斗争求合作”仍然可被看作是中美双方的底牌。 特朗普本次对中国宣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上世纪 八十 年代美国对日本贸易战的“成功经验”。 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 指 ,华盛顿有一股政治力量认为“贸易战很好,而且很容易赢”。 1970年代,美国 在钢铁、汽车、工具机、半导体、消费性电子等许多精密制造业中 的 竞争优势大幅衰减,而 从 战后 目疮痍中起步的日本 和德国 , 则 开始在精密产业中大举占领国际市场。 1980年代初,美国受 石油危机冲击遭遇恶性通胀,严厉的货币紧缩 和里根的财政赤字 , 导致美国利率居高不下,带动美元指数大幅攀升 ,令美国的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当时,日本在美国贸易逆差中的占比 一度接近 60%,美国在多个领域对日本出口不断施压。 1985年 9月,美国联合 日、德、法、英达成“广场协议”。 随后美元指数急剧回落, 日本经济遭受重创 ,随后叠加不当的政策应对,一举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 事实上 , 美国商品贸易赤字仅在 1988-1991年才得到了有限缓解,但一蹶不振的日本经济无 疑 维持并 巩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独霸地位。 不过, 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的筹码要明显强于 1980年代的日本。 首先, 中国所提供的产品和市场都对美国 具有 重要意义。 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以市场换技术”帮助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时至今日, 随着消费的结构升级、占比上升,中国市场仍然吸引着全球目光。 中国这个“竞争对手”也有点特殊:尽管 在体量上和部分高技术领域奋起直追,但从整体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来讲,中国与美国 差距甚远,二者在全球产业链上的重合度仍然不高,这和当年美日之间的关系截然不同。 其次 , 美国在华企业的利益也是中美博弈的一项重要筹码。 1990-2015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达 2300亿美元。 这些跨国企业 向中国市场和美国的巨额销售,还对中美贸易赤字的统计造成了明显扰动: 一方面, 在美国将低附加值制造业外包到中国的过程中, 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机电设备、纺织服装等领域,也是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领域( 图 2)。因此 , 打 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会伤及这些在华投资企业; 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属权法”统计贸易差额, 美国 的 贸易 差额将是另一番景象 。 根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字 : 2015年,美国海外子公司海外销售总额(销售总额减对美出口)为 64955.12亿美元 , 远超 27643.5亿美元的 美国进口总额 。 2015年 , 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华销售额超过 4700亿美元, 远高于 中国对美 国 1487亿美元-4-202468-8-6-4-20260 64 68 72 76 80 84 88 92 96 00 04 08 12 16%美国:商品贸易差额 /GDP美国: GDP 不变价同比(右轴)“广场协议”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4 的 出口。 这些跨国公 司在中国具有很好的盈利基础, 是中国可用于制衡美国的重要筹码。 最后, 美国自身的金融市场未必能够承受住贸易战的冲击。 3月 22日 ,美国 向中国“宣战” 以来 ,美国股市反应剧烈。我们认为 , 贸易战可能成为压垮美股的“最后一根稻 草”:其一 , 倘若贸易战开打,关税和弱势 美元 必 将加重美国通胀上行的压力, 这 会 促使美联储更快地加息 和 缩 表,加速短端 美债收益率的上行; 其二 , 美国 经济 本 已 处于本轮 经济 周期 的 后期 , 中美贸易冲突 汹涌来袭 且 不断 升级 , 必然恶化 美国 的 经济 增长前景, 令 长端美债收益率更难随之上行 。 而 从 最近的 1987年 、 2000年 和 2007年 股灾 来看 , 每次美股 大跌都对应着一次显著的收益率曲线走平的过程 。 其三, 考虑一种 极端 情形 , 中国 减持美债进行反击 (中国 占美国国债海外持有比例的 20%, 是美国最大海外债主) 。这将加剧 美债收益率上行压力,而利率上升又将 进一步 对美股构成威胁 ( 图 3) 。也许未待贸易战真正打响,美国的金融市场就已发出警报了 。 图 2: 美国对华投资分布广泛 图 3:中美 贸易 冲突 预期挫伤美股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但 贸易战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是深刻的 。美国 针对 500亿美元 (或 1500亿美元) 产品征收25%的关税,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 约 14%(或 42%) , 只 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2.5%(或 7.5%) 。从这个层面讲,贸易战对中国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不算太大 。 但问 题的关键是贸易战的外溢效应,这会加速当前全球贸易中已在形成的两个 趋势,可能 对中国贸易和经济的长期增长造成 深远的 影响 。 一个趋势是,发达国家生产从 “外包”转向“内包” 。 2008年 国际金融危机扭转了全球贸易 持续 快速上升的过程。 2015-2016年 ,全球 贸易占全球 GDP的比重从 60%连续下降至 56.4%,背后体现 的正 是全球贸易 的结构性变化( 图 4)。不同于 1970年代 以后 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外包” ( outsourcing) 到低劳动成本的发展中国家, 近年来 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 日新月异 ,帮助降低了生产的劳动密集度 , 发达国家开始倡导制造业回流, insourcing(内包)与 reshoring(回岸) 的趋势正在逐渐浮现 。 而特朗普高举“制造 业回流”的口号,及其 可能激起的 连锁 反应, 会对全球贸易的增长 施加更大压力。 另 一趋势是,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 日益 衰减。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与越南、印尼等东盟国家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 图 5、 图 6)。尽管中国 劳动力成本仍远低于美国,但加 工贸易向东南亚国家迁移的趋势早已引起各界 关注,也是中国近年来寻求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重要压力源 之一 。倘若美国向中国制造施加高额关税,即便中低端制造业不能回流美国,也很可能加速转移到人口素质和制度环境逐渐改善的东南亚国家。 此外,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成长也可能会在此过程中遭遇障碍。 在全球生产率增长长期停滞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正从过去的互惠共赢,转向利益争夺与分配。 在此形势下,美国在高技术领域打压中国 ,是其挑起贸易战的主要经济诉求。这意味着在较长 时间里,美国将 在“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及“中国制造 2025”等方面 不断向中国施压,甚至 可能联合欧洲等国共同打压和孤立中国。 这种外溢效应更加需要警惕 。 0 5 10 15航空航天娱乐、媒体与电信基础设施电子消费品医疗生物食品饮料房地产与酒店机械汽车与交通金融与商业服务能源化学与材料信息与通讯技术美国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占比% 22 . 22 . 42 . 62 . 832400250026002700280029001 7 / 8 1 7 / 9 1 7 / 1 0 1 7 / 1 1 1 7 / 1 2 1 8 / 1 1 8 / 2 1 8 / 3%美国 : 标准普尔 500 指数美国 : 国债收益率 :10 年(右轴)特朗普签署贸易制裁备忘录后,美股再遭重挫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是美股调整的触发因素之一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5 图 4: 全球贸易在 全球 GDP 中占比连续 下降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图 5: 中国制造业工资远低于美国 图 6: 但中国与越南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三、 应对 : 中国 尤须砥砺前行 延续前面的分析, 中美贸易战未必真正开打,但高压 态势将会持续 较长时间 。 特朗普对中国贸易制裁的 本质 诉求可能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减少贸易 逆差 。 这是最容易为中国妥协接受的一个层次,目前特朗普的说法是希望减少 1000亿美元逆差,中国可能通过谈判争取更多空间,积极增加从美国的天然气和芯片进口, 并引导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 第二个层面是要求更多市场准入, 尤其是在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 中国在这两个行业拓展对外开放, 对自身也是一个推动改革发展的契机,在此方面也是有望达成一致的。 第三个层面是阻止“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拖慢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步伐。 这是中美贸易战真正难以调和的地方,可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会有持续交锋 ,中国亟需在此政策上引入更多市场化机制。 在此过程中, 中国“做好自己”是须臾不可松懈的功课。 就贸易战本身而言,必当在战术上做好应对,用好手中筹码,解决好国际社会“夹击” 的问题。 特别是, “ 中国制造 2025” 技术路线图中 详细提及了 重点 产业 的 国产化 目标 ,但对国际合作 只是规定了合作的方针、没有具体细则。目前 , 美欧在华商会 普遍 认为,中国制造 2025中的产业政策是 政府设计、指定中国国有科研院校和国企实施、 并 予以财政支持 的, 外商 并 没有同等机会 参与 , 因而并不公平 。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恐怕需要做出切实 回应和细则补充。 在 中美博弈 之外, 更对 中国 发展多元出口、提高核心竞争力 、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 提出了更高要求 。 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成为倒逼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动力 。 其一, 积极发展多元出口。目前 ,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 和 地区 出口 占 到 30%,对美国20304050607060 63 66 69 72 75 78 81 84 87 90 93 97 00 03 06 09 12 15% 全球贸易在 GDP 中占比024681012141601 0 0 02 0 0 03 0 0 04 0 0 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中国制造业月工资美国制造业月工资中国制造业工资同比增速(右轴)美元 %051015202502 0 04 0 06 0 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越南制造业月工资中国制造业月工资越南制造业工资同比增速(右轴)美元 %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6 出口占 19%左右,对美国 +欧盟出口占比在 35%左右。 “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抵抗或有冲击的重要力量,未来需持续强化出口伙伴的多元性 ,拓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友好经贸关系 ; 其二, 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衰退后,中国出口 需要更多倚重于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这也是广场协议后 , 日本和德国的出口增长很快便得到恢复的关键( 图 7)。当年 ,日本经济之所以就此一蹶不振,更主要源于其后的 国内经济政策疏于应对, 大开流动性闸门,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 ,加剧了 国内产业空心化 。 其 三, 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消费潜力, 面对外部压制,在国内宏观政策上 不能 也 无需 自乱阵脚。 谋求 中国经济持续有质量的增长 ,改革 开放平稳有战略的推进, 是抵制一切外部摩擦的根本利器;夯实“能进能出”的微观竞争环境,“能取能舍”的宏观调控定力, 是在 中美 博弈 中 “ 能打能谈 ” 的最大底气 。 图 7: 广场协议对德、日出口的冲击是短时的 来源: Wind ,莫尼塔研究 - 4 0- 2 00204070 73 76 79 82 85 88 91 94 97 00 03 06 09 12 15% 日本 : 出口金额 : 同比德国 : 出口金额 : 欧元 : 同比“广场协议” 快 评 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财新智库旗下公司 Members of Caixin Insight Group 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报告根据国际和行业通行的准则,以合法渠道获得这些信息,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并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不能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者暗示。 上海 (总部 ) 北京 纽约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花园石桥路 66号东亚银行大厦 7楼 702室。 邮编 :200120 电话 : +86 21 3383 0502 传真 : +86 21 5093 37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1号东方广场 E1座 18层 1803室 邮编: 100738 电话: +86 10 8518 8170 传真: +86 10 8518 8173 地址 : 纽约市曼哈顿区第五大道 535号 12楼 邮编 : 10017 电话 : +1 212 809 8800 传真 : +1 212 809 8801 cebm Email:cebmservicece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