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看华为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1 01.电动智能化驱动汽车价值体系重塑,跨界合作加速产业融合目录0技术赋能汽车产业智能化2.华为定位增量部件供应商,以ICT03.产业链上市公司:北汽蓝谷、联创电子、奥特佳、中国汽研 2 电动智能化驱动汽车价值体系CCONTENT重S 塑,跨界合作加速产业融合 3 1.1 低碳环保助力电车渗透率提升,纯电车型占比保持高位碳中和成全球共识,节能减排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际来看,欧盟在收紧碳排放法规的同时推行电车税收减免政策,增加购置补贴。美国亦明确2030汽车电动化规划,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来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下,汽车低碳化成为业界共识。叠加双积分政策趋严,车企推出新能源汽车节奏加快。据公安部数据,2021H1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创历史新高。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明显提升,纯电车型占比近80%: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17.2%,较7月的14.8%环比增长12.09%。其中,纯电车型渗透率为13.7%,占8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的79.65%。图表1: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升图表2:2021年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17.2%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BEV PHEV700600500400300200 1000 20%18%16%14%12%10%8%6%4%2%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H1 2018 2019 2020 2021Q1 2021Q2 2021/07 2021/08资料来源:公安部,乘联会,证券研究所整理4 1.2 智能化接棒电动化打开市场新需求,ICT技术升级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三电系统将趋于标准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产品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焦点。智能座舱将成为第三生活空间,消费者差异化体验最为直接:智能座舱将座舱内饰与座舱电子等进行联动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机交互体系。罗兰贝格&地平线预计智能座舱将经历“电子座舱-智能助理-人机共驾-第三生活空间”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1阶段向第2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智能驾驶装备竞赛或趋于常态,传感器融合、大算力芯片为竞争焦点:智能驾驶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由计算单元决策后下发至控制单元执行。随着智能驾驶等级提升,传感器、芯片等装备的竞赛或成常态,图表3:智能座舱正处于电子座舱向智能助力迈进阶段图表4:摄像头等传感器的装备竞赛将成为智能驾驶发展常态 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地平线,百度Apollo,证券研究所整理5 1.2 智能化接棒电动化打开消费者新需求,ICT技术升级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制约汽车迈向高阶智能驾驶的瓶颈主要在于芯片算力、数据传输效率、信息安全等方面。摩尔定律引导车载半导体发展,打破算力瓶颈:据亿欧智库,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车载传感器数量随之增加,进而加大对芯片算力需求。L5级智能驾驶需配备1-3个激光雷达及毫米波雷达、4-8个超声波雷达及若干摄像头,算力需求4000+Tops。华为预测2030年车载算力有望突破5000Tops,届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XR等车载应用皆有望落地。 5G为智能汽车提供互联互通的基础:5G凭借其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等特性为智能汽车提供基础保障,在提高汽车数字平台传输效率的同时保证了信息的安全与稳定。图表5:L5级智能驾驶的算力需求超4000Tops图表6: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是5G主要应用场景 算力需求(Tops)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 L1 L2 L3 L4 L5资料来源:亿欧智库,物联网世界,证券研究所整理6 1.3 汽车价值链向智能化属性偏移,用户替代产品成为商业核心整车差异化焦点转向智能化:汽车动力系统改变,底盘动力性能逐步趋于“标准化”,用户通过OTA不断获得体验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价值依赖,为车企探索市场增量提供契机。产业边界扩展推动汽车智能化加速变革:5G、IoT、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低碳技术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与融合,使得出行的根本需求从拥有多个场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基于全场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将调动产业资源开发新的应用服务,产业价值链也随之转移。盈利模式由产品为核心向用户为核心转变:不再依赖单一整车或硬件交易获取利润,软件与服务成为新的收益锚点,伴随OTA对车辆功能与体验的的持续提升,更灵活、可运营的服务模式引领产业以“产品”为核心向“用户”为核心转变,形成商业模式闭环,持续获取利润。图表7:智能化带来商业模式改变,用户替代产品成为核心收入=软件付费*汽车保有量软件 收费收入=整车单价*新增销量VS用户车店用户体验升级OTA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7 1.4 智能化方案供应商地位提升,跨界合作加速汽车产业融合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各展所长,加速汽车产业的融合创新:造车新势力与科技公司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不断发力,推动智能汽车“新四化”深化升级,协同传统车企发挥在汽车生产制造、质量控制与安全上的优势,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优化。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产业链上各企业角色重心发生改变:智能汽车是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AI与传统机械等核心技术的集大成者。随着汽车解决方案逐步平台化、标准化,科技企业在行业中不断深入,同时其掌控软件、电子、大数据等核心竞争力,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图表8:汽车供应链边界日趋模糊,智能化方案商地位提升服务互联网、科技向汽车产业渗透 供应链边界模糊,方案商地位提升技术发展与消费需求推动娱乐硬件商应用软件商系统供应商解决方案商信息呼叫中心金融智能家居汽车制造商互联网资料来源:上海控安,证券研究所整理8 华为定位增量部件供应商,以CCONTENTISCT技术赋能汽车产业智能化CONTENTS 9 2.1 环形C/C架构扩展性强、安全性高,SOA架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区域接入+中央计算的环形架构保证整车架构的稳定性及功能的扩展性:分布式-域集中-中央计算平台的集中化演进成为行业共识。华为环型C/C架构采用中央计算+区域接入+车载通信设计,将新增外部部件基于区域网关接入,硬件的可插拔升级保证算力的持续提升及应用软件的升级迭代。软件定义汽车,赋予汽车成长属性:硬件及技术趋同的趋势下,软件和算法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软件将深度参与汽车的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过程,实现软件可重用与升级、硬件可扩展与更换。服务分层解耦的通用软件架构SOA在传统架构中引入原子服务层和设备抽象层,将成为智能汽车面对功能升级、场景拓宽的必然之选。图表9:电子电气架构转变为计算+通信架构图表10:SOA架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10 2.2 智能驾驶-硬件:多传感器融合,全频谱覆盖实现万物感知降本增效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华为推出中短距毫米波雷达、96+线激光雷达以及5.4MP高清摄像头等一站式智驾传感器产品,在距离、分辨率、可靠度、夜视效果等方面互为补充。其中,激光雷达成本将在数百美元区间,高阶智能驾驶的单车搭载量至少为3颗,国内自主品牌上车意愿强烈。构建全频谱感知能力,实现“全目标、全覆盖、全工况、全天候”工作:华为12T24R(12发24收)毫米波雷达较主流3T4R产品角分辨率大幅提升;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水平FOV超120,已具备车规级量产能力;高清360环视摄像头提升1.7倍检测距离,并逐渐向红外热成像方向演进。图表11:一站式智驾传感器实现感知性能互补图表12:全频谱覆盖实现万物感知 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11 2.2 智能驾驶-硬件:昇腾芯片算力领先同行,MDC平台覆盖L2-L5级智能驾驶基于昇腾610芯片的MDC平台直接面向高阶智能驾驶,算力、能效比行业领先:AI算力来看,昇腾610仅次于英伟达Orin;CPU算力来看,单颗昇腾610算力达220KDMIPS,行业领先。与此同时,其能效比亦达到3TOPS/W,为高阶智能驾驶提供澎湃算力支持。 MDC平台覆盖L2-L5级智能驾驶情景且采用统一平台架构,保证功能的持续迭代:MDC平台按照算力由低到高排名分别为MDC210、MDC300F、MDC610、MDC810,分别面向L2+乘用车场景、商用车港/矿/园场景、L4+乘用车场景及L4-L5及乘用车/Robitaxi场景。目前,MDC平台均已实现量产,大算力MDC810平台将在极狐阿尔法S HBT版率先搭载图表13:华为昇腾610芯片算力、能效比行业领先图表14:基于昇腾芯片的MDC平台可覆盖不同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华为英伟达MobileyeEyeQ5高通SnapdragonRide芯片昇腾610 Xavier Orin制程7nm160 12nm30 7nm200 7nm24 7nm30AI算力(TOPS)CPU算力(KDMIPS) 2203 801 1802 52 150能效比(TOPS/W) 2.4 3/功能安全ASIL-C(D) ASIL-C ASIL-C ASIL-C资料来源:华为,汽车之家,证券研究所整理 12 2.2 智能驾驶-软件:基于SOA架构的MDC功能软件为上游应用提供不同算法组合算法决定自智能驾驶体验:智能驾驶在实际道路上需面临复杂的corner case及大量长尾场景,数据积累困难。感知算法、规划与控制算法以及仿真模拟训练算法是制约智能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其中,感知算法决定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构建能力;规划控制算法需深耕多物体与多步博弈、横纵向联合运动规划等场景;仿真模拟训练算法将通过构建交通参与者的智能交互模型创造动静态仿真场景,进而形成高保真且丰富的仿真系统。华为MDC功能软件基于SOA架构构建智能驾驶基本算法组件基本框架:感知算法组件、融合算法组件、定位算法组件、决策算法组件、规划算法组件、控制算法组件等与组件之间形成软件接口,使得上层应用场景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算法组合,实现具体场景功能。图表15:基于SOA架构的MDC功能软件为上游应用提供不同算法组合 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13 2.2 智能驾驶-数据:云边端协同,存储海量数据,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基于云边端协同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解决方案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和开发效率:自动驾驶车辆量产需积累大量里程经验,业界普遍采用“云+端”研发迭代新模式,而华为则基于云、边、端协同能力,提供高性能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和AI开发平台等服务,支撑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模型训练速度和开发效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环节:联合合作伙伴提供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云服务提供数据快递、数据注入和数据存储要求,保证海量存储系统的高性能、高可靠、低时延、低成本;数据处理、算法开发和模型训练环节:智能化数据标注,自动化模型设计、参数调优、模型训练;仿真测试环节:GPU加速云服务器可满足图形图像、科学计算、深度学习训练、推理等计算场景。图表16:华为推出基于云边端协调能力的自动驾驶开发平台解决方案,模型训练、推理速度领先Step1:自动驾驶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 Step2:数据处理、算法开发和模型训练Step3:自动驾驶仿真测试资料来源:华为云,证券研究所整理14 2.3 智能座舱-硬件:座舱SoC迭代速度加快,麒麟990A芯片AI处理性能突出智能座舱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CPU算力不断提高;2)AI算力需求增加以支持语音、图形图像及整车功能与消费者的交互;3)支持一芯多屏;4)座舱Soc芯片迭代速度加快,新品发布周期缩短;5)座舱SoC向模块化、可更换、可扩展的方向发展。麒麟车机模组9610内置麒麟990A座舱SoC芯片并增加2个达芬奇架构的AI内核,可在端侧进行AI处理、自学习与自训练。与此同时,可插拔式设计使得后期可通过对中央处理单元更换的方式来进行更新。eefocus预计华为座舱芯片更新周期为三年一代,时间跨度上可覆盖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图表17:智能座舱SoC迭代速度加快,模块化、可更换、可扩展趋势明显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SA8155/SA81高通 820A(14nm)第四代(5nm)95(7nm)Exynos AutoV910(8nm)高端V920(5nm)、 中低端V520中端V720 或V320三星i.MX8.5或i.MX10X(5nm)NXP华为i.MX6 i.MX 8M(28nm)麒麟990A征程5地平线征程2(28nm) 征程3(16nm)征程5P资料来源:佐思汽研,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15 2.3 智能座舱-软件:鸿蒙赋能应用生态“常用常新”,加快座舱商业变现车载场景为华为1+8+N生态的重要场景,Hicar系统成为前期快速上车的交互工具:1+8+N战略是指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实现其与平板、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8大设备的无缝连接,从而打造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能出行5大应用生态。座舱将是智能出行的关键应用场景,前期主要依靠Hicar手机映射系统进行硬件交互。分布式鸿蒙OS打通终端壁垒,加快智能座舱的商业变现:当前,座舱OS的最大挑战来自于行业解决方案的碎片化和定制化,未来智能座舱OS通过统一API接口,不断实现生态升级“常用常新”。华为预计到2030年,基于操作系统的软硬件隔离能力日趋成熟,座舱多功能领域的资源调度将更加灵活。与此同时也可以帮助开发者加快应用软件的批量上车,提高商业变现速度。图表18:车载场景是华为1+8+N生态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图表19:分布式鸿蒙车机OS为全场景出行奠定软件基础 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16 2.4 车载光应用-HUD:全场景、沉浸式体验,AR-HUD实现安全交互全球乘用车HUD搭载率近25%,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HUD可作为驾驶员的直观交互通道,降低驾驶员低头查看仪表带来的风险、并进行障碍物预警、雨雾夜视等提醒信息,在交互的同时提升驾驶安全。基于汽车之家车型库统计,截至2021年8月,HUD渗透率22.54%,20-30万、30-50万、5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分别为31.7%、47.1%、56.9%。乘用车HUD渗透率近年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且车型逐步由高端向中低端渗透。 HUD向AR-HUD演进,多款车型已搭载上车,国内市场空间超百亿元:目前搭载AR-HUD的车型主要包括:红旗E-HS9、WEY摩卡、大众ID.4X、大众ID.6X等。AR-HUD根据TFT、DLP、LCOS等技术不同价格目前在2000-4000元。按照国内2000万汽车保有量,40%渗透率,预计市场空间达百亿级。图表20:乘用车HUD渗透率持续提升,渗透空间广阔图表21:多款车型已搭载AR-HUD 10万元及以下10万-20万20万-30万30万-50万50万及以上品牌车型上市时间售价(万元)标配/选配22115.00%0.00%5.00%0.00%大众ID.4 X 2021.01 23.58-27.28部分标配大众红旗WEY ID.6 XE-HS9摩卡2021.062020.12 26.48-33.5850.98-72.982-。38-21.8818.88-24.6816.52-18.52部分标配标配标配/2021.055.00%.00%广汽新能源 第二代GS8吉利 星越L 2021.10预售2021.07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Aug-21标配资料来源:汽车之家,懂车帝,证券研究所整理17 2.4 车载光应用-HUD:全场景、沉浸式体验,AR-HUD实现安全交互华为深耕光电行业多年,其AR-HUD体积小、视角广、分辨率高:华为当前采用百万像素OPD光调制引擎和空间光学设计实现挡风玻璃前的AR-HUD,其体积只有10L,可视角达到13x 5,分辨率1920*640,且亮度最高达12000nits,可有效缓解阳光倒灌、眩光等视线模糊问题。未来,基于双焦面显示技术可以实现多层次AR-HUD,达到导航资讯位于前方7-10米的效果,进一步解决长VID痛点。江苏泽景、华阳集团、水晶光电、华为等国内厂商均已实现AR-HUD项目定点。据快科技消息,华为AR-HUD目前已在红旗EHS6上搭载。图表22:华为AR-HUD体积小、视角广图表23:华为AR-HUD已在红旗EHS6上搭载 资料来源:华为,快科技,证券研究所整理18 2.4 车载光应用-车灯:光学成像向车外延伸,智能车灯实现人车路交互车灯变身“高清投影仪”,架起车内外交互桥梁:1)基于高像素ODP模组和光学镜头,将斑马线、礼让行人等信息投射在道路上,给与驾驶员及其他交通参与者双向信息;2)利用精准的激光照明及感知技术可进行前车距离提醒、碰撞示警,提升驾驶安全;3)厘米级精准照明的“动态光毯”可自由左右延伸,避免照射其他车辆出现眩目,提升驾驶体验。目前搭载智能车灯的品牌及车型主要包括:2018 Maybach、2020 奥迪 e-tron Sportback、华人运通 HiPhi X、2020奔驰 S-Class、智己汽车L7等。图表24:奔驰-迈巴赫S级数字灯光技术应用场景丰富图表25:目前已有多家车厂搭载智能车灯情景1:防碰撞预警情景2:行人监测已搭载智能车灯的品牌 情景3:车道保持情景4:盲区监测资料来源:爱卡汽车,各公司官网,证券研究所整理19 2.5 智能车云:云端助力智能驾驶算法迭代,车云协同加快车企数字化转型云端一站式服务解决复杂工程化问题,加快车企数字转型:除海量存储和算力需求之外,智能驾驶的数据迭代更需要解决如数据采集、数据回放等大量工程化问题,占到总开发工作量的70%左右。智能车云云端技术相较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维护建设成本更低、维护压力更小。华为智能车云开放平台数据和算法解耦,形成以数据驱动的算法迭代闭环:华为通过自动驾驶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高精地图云服务于V2X云服务四大车云技术助力,打通工程化断点,实现智能驾驶领域开发过程从数据采集、处理、场景挖掘、难例挖掘到算法管理、训练、仿真、评测的完整闭环,最终支持智能驾驶算法 的DevOps(开发即运营)开发模式,提升智能驾驶算法开发和迭代效率。图表26:华为四大智能车云服务加快车企数字化转型图表27:云端助力智能驾驶算法迭代,形成数据闭环数据 采集场景挖掘评测算法迭代算法仿真管理训练资料来源:华为,证券研究所整理20 2.6 智能电动:多合一动力系统加持,高压化发展助力“闪充”落地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成本低、体积小,全自研AutoSar打破海外垄断:硬件方面,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集成三合一电驱动、三合一车载充电系统(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相较传统分立方案,融合方案体积更小,重量更轻,NEDC效率优于业界约4%。软件方面,100%全自研的AutoSar平台无需依赖第三方软件工具,帮助车企打破海外垄断,实现硬软件解耦。动力系统迈向“千伏”高压,助力闪充落地:随着功率器件技术和材料的突破,未来动力系统电压平台将由800V提升至1000V,充电电流由250A提升至600A,荷电状态30%-80%充电时间将由15分钟缩短至5分钟,大幅提高充电效率。图表28:华为DriveONE提供开放平台和跨代技术图表29:华为DriveONE规划三代方案,最终实现动力域集中 资料来源:华为,盖世汽车,证券研究所整理21 目录3CCONTENT产S 业链受益标的CONTENTS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22 3.1 北汽蓝谷(600733.SH):全面拥抱华为,携手共进高端乘用车市场公司借助网约车东风发力B端市场使其蝉联2013年-2019年中国纯电动车“七连冠”。随着红利消退及疫情影响,公司在B端销量出现下滑,开拓C端已成为破局之选。全面拥抱华为,首款Huawei inside车型正式交付在即:阿尔法S HBT基于BE21纯电动平台打造,集北汽三电技术、麦格纳底盘制造、华为全套智能化产品于一体,预计将在四季度正式交付。未来三年将有3-4款华为合作车型落地。直营+分销双渠道布局,携手国网铺设“即插即充”充电桩:ARCFOX构建独立的SPACE+CENTER双线销售渠道及服务体系,预计2022年将在全国开店150家;与国网合作的即插即充服务直击充电繁琐痛点,自7月来已覆盖4.2万+充电桩。图表30:极狐&华为合作车型均定位高端,2021年后陆续上市图表31:公司高度重视ARCFOX渠道及充电桩建设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Dear Auto,新浪汽车,证券研究所整理23 3.2 联创电子(002036.SZ):华为高端车载镜头主供应商,光学业务订单饱满光学镜头领域双寡头垄断,公司依托模造玻璃技术及自给自足的供应切入手机、车载、VR领域,轮番驱动公司高增长。华为高端车载镜头主供应商,3-5年认证周期构筑高护城河:公司自2015年布局车载领域以来相继通过Mobileye、特斯拉等企业约3-5年的ADAS镜头认证,并中标包括阿尔法S HBT在内多款华为车载镜头。随着车载镜头在ADAS、座舱、激光雷达、环视等领域的应用,公司基于完整的车载光学产品线有望进一步拓宽车载光学市场份额。深度绑定Insta360、Gopro两大客户,尽享VR弱交互内容红利:公司高清广角镜头长期供应全景相机龙头Insta360及运动相机领导者Gopro,在VR行业拐点向上的背景下,VR+弱交互内容拍摄需求旺盛,推动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图表32:公司可提供包括ADAS在内的完整车载光学产品线图表33:公司为Insta360、Gopro等提供VR相机等镜头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证券研究所整理24 3.3 奥特佳(002239.SZ):热泵空调系统龙头,华为特斯拉双加持子公司空调国际业务导入缓慢及重大诉讼拖累前期业绩,随着公司供应特斯拉及华为有望乘新能源东风否极泰来。新能源热管理传统热管理单价大幅提升,热泵空调龙头率先受益:公司在热泵空调领域拥有补气增焓低温热泵系统等领先技术,可在-20环境温度下提供4-5KW制热能力,解决电车冬天出行痛点。新能源热管理较传统热管理价值链提升近2倍左右,公司所提供的电动压缩机、热泵系统作为核心部件有望率先受益。华为特斯拉双加持,2021年业绩有望触底反弹:公司空调压缩机市占率位列全球前列,已成为特斯拉热泵空调独家供应商并切入华为新能源热管理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在华为与特斯拉双加持下,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反弹。图表34:新能源热管理中压缩机单价显著提升图表35:奥特佳汽车空调压缩机市占率居全球前列传统热管理 散热器蒸发器冷凝器油冷器水泵价格估算(元)新能源热管理电池冷却器蒸发器价格估算(元)4501801003001005002004002230 600720其他电装冷凝器200法雷奥热泵系统电子水泵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其他1500840奥特佳空调压缩机中冷器其他1500500汉拿三电550合计合计6410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佐思产研,证券研究所整理25 3.4 中国汽研(601965.SH):智能汽车检测稀缺标的,助力华为自动驾驶落地公司作为我国6家全牌照汽车检测机构唯一上市公司,资源稀缺,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检测新增需求。第三方汽车检测牌照稀缺,公司检测业务覆盖面名列前茅:在6家拥有乘用车、商用车的新车上市强制性检测业务全牌照企业中,公司可检测包括整车、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多项业务,更具备高成本、高技术的汽车环境风洞测试能力。 i-VISTA智能汽车指数市场认可度高,战略合作华为助力自动驾驶落地:公司智能中心所发布的i-VISTA智能汽车指数获长安、广汽、比亚迪等领先自主品牌认可,i-VISTA中国典型驾驶场景库及仿真测试平台通过广泛搜集自动驾驶事故场景、构建预期功能安全场景库,协助华为及其他车企优化自动驾驶算法,加快高级自动驾驶的安全落地。图表36:公司汽车检测业务区域、项目等参数皆名列前茅中国汽研天津中心客车中心上海中心长春中心襄阳中心机构性质 业务区域独立第三方独立第三方独立第三方上汽集团背景一汽集团控股东风汽车控股华北、华东、华 华北、华东、华 东北、华南、西 华北、华东、华 东北、华北、华 华东、华中、华南、中、华南、西南 中、华南、西南南中东、华南西南整车、新能源、智能网联、安全等检测项目试验场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智能网联、安全、排放等2(处,10200亩参与使用)3处,共4623亩 2处,共2655亩1处,500亩1处,712亩1处,2902亩授权/获批国家级质检中心数量5 5 2 2 1 3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证券研究所整理26 4、风险提示智能化、网联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加剧缺芯危机短期难以解决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