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引领,主题催化+产业升级+企业优化助行业空间扩容.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Title 建筑行业细分领域研究报告 之三 装配式建筑 政策 利好引领 ,主题催化 +产业升级 +企业优化助 行业空间扩容 Table_Summary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 +混凝土 +木结构三大体系,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 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是一种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 。 从 2016 年住建部推行的 119 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来看,混凝土结构占比最大达 46%,钢结构其次为 35%, 我国装配式建筑目前主要以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为主。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浇灌式建筑相比 先天优势明显: 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 中外对比: 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我国尚在起步发展阶段 现代装配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以已得到广泛认可与推广应用,其中美英日德等国家 技术成熟, 走在前列。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 起步 发展阶段。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因素的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重新升温,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政策利好:中央地方上下协同,行业空间不断扩容 近年中央连续出台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准则,定下建设目标。 全国划分为“重点推进、积极推进、鼓励推进”三类地区有重点地“自上而下”逐步推进 ,至 2020 年装配 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 须达 20%/15%/10%。 为落实中央政策目标,各地方政府也已制定阶段性目标并同步出台若干政策法规鼓励推广 。 中央地方上下协同,行业空间不断扩容 。 1)根据政策要求,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5%以上, 2025 年达 30%。我们假设自 2015 年起,以 10 年为周期,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每年 增加 3%; 2) 2007 至 2017 年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6%,由于基数较大及房地产市场政策收紧,假设 2018-2020 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每年增速为 5%,之后维持在 3%。2015 年以市场平均价格 2500 元 /每平米计算装配式建筑造价,受益于技术进步及行业规模效益,假设单位平米成本每年下降 50 元, 2020 年造价降低将至 2000 元 /每平米; 3)经测算, 2020 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6981.78 亿元, 2025 年将达到 14388.97 亿元 。 驱动力因素:主题催化 +产业升级 +企业优化 三重因素助推 当前阶段,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由主题催化 、产业 升级 、企业 优化 三大因素驱动 : 1) 主题 催化: 装配式建筑与环保限产、美丽中国、长租公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雄安新区建设等政策主题完美契合 ; 2)产业升级:人力成本增加与技术升级将倒逼传统建筑产业 转型升级 ; 3)企业优化: 相比传统建筑模式, 装配式建筑企业运营效率 更 高, 建设周期缩短 40%以上 ,装配式建筑企业 可获补贴颇丰 。 我国装配式建筑虽然前途广阔,但发展仍存在诸多阻碍与壁垒,主要包括:1)设计壁垒; 2)技术和研发周期壁垒; 3)产业化制造与管理壁垒; 4)生产设备壁垒; 5)资金成本壁垒。 此外, 我们认为三大因素潜藏在壁垒后制约 装配式建筑发展: 1)工艺落后、专业化程度较低; 2)高额的前期成本导致的较高生产施工成本; 3)普及度不够尚未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工业化程度低会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一次性投入成本又会制约装配式建筑的公众认可度。 重点公司: 商业模式各具特色,重点关注钢结构公司 杭萧钢构 : 凭借钢结构住宅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涉足钢结构住宅房产开发业务并开启技术授权商业模式先河,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 鸿路钢构 : 钢结构加工制造领域龙头,通过政企合作模式保证业务收入,紧跟杭萧步伐推广技术授权模式,两种商业模式实现互补, 护航公司业绩 。 东南网架: 从钢结构专业分包商向绿色建筑集成服务商及工程总承包商转型,设计、制造、施工总承包 三位一体 , 转型 成效显著。 长沙远大: 深耕市场多年的 PC 行业龙头,合资联合发展实现资源互补 。在一带一路号召下,国际业务火热开展,前景良好 。 风险提示: 各地区装配式建筑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房屋新开工面积不及预期,长租公寓规模扩张不及预期、雄安新区建设不及预期等。 、 Table_Grade 行业 评级 买入 前次评级 买入 报告日期 2018-04-16 Tabl e_Chart 相对市场 表现 Table_Aut hor 分析师: 姚 遥 S0260517070002 18521722468 gfyaoyaogf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建筑装饰行业周报 :建筑业PMI 创季度新高,近期关注基本面稳健的低估值蓝筹 2018-04-08 建筑装饰行业月度分析报告 :PMI 与投资增速双双回升,清库完成 PPP 融资有望加速落地 2018-04-08 建筑装饰行业周报 :财政部 23号文进一步规范 PPP,清库完成后融资有望加速落地 2018-04-01 Table_Contacter -4 0 %-2 3 %-6 %11%28%2 0 1 7 -0 4 2 0 1 7 -0 8 2 0 1 7 -1 2 2 0 1 8 -0 4建筑装饰 沪深300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目录索引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 +混凝土 +木结构三大体系,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 环保 . 5 结构特点: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施工现场拼接组装 . 5 比较优势:施工周期、资源消耗以及节能环保占据先天优势 . 8 中外对比: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技术成熟 应用广泛 ,我国尚在起步发展阶段 . 9 海外:发达国家技术成熟,装配式建筑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 9 国内: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 13 政策利好:中央地方上下协同,行业空间不断 扩容 . 13 中央: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政策利好持续推进 . 13 地方:积极配合同步跟进,上下协同落实推广 . 14 空间测算: 2020 年市场规模接近七千亿, 2025 年再翻倍 . 16 驱动力因素:主题催化 +产业升级 +企业优化三重因素助推 . 17 驱动力一:多主题催化装配式建筑发展 . 17 驱动力二:人力成本增加与技术升级将倒逼传统建筑产业更新换代 . 19 驱动力三:装配式建筑企业运营效率提高,可获补贴颇丰 . 20 装配式建筑行业壁垒与制约因素 . 21 重点公司:商业模式各具特色,重点关注钢结 构公司 . 23 杭萧钢构:钢结构住宅技术和技术授权商业模式引领者 . 24 鸿路钢构:钢结构加工制造行业龙头,政企合作结合技术授权 . 27 东南网架:装配式建筑集成服务商,设计、制作、施工总承包三位一体 . 28 远大住工: 预制混凝土 行业龙头, 合资联合发展实现资源互补 . 30 风险提示 . 3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图表索引 图 1:装配式建筑预制构建生产工厂 . 5 图 2:装配式建筑装配现场 . 5 图 3:钢结构建筑性能特点一览 . 6 图 4:钢结构业务种类 . 6 图 5: 2016 年 119 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分类 . 7 图 6:三大结构体系优缺点对比 . 8 图 7:美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 9 图 8:英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 10 图 9:美国装配式建筑:伊斯顿市政厅 . 10 图 10:英国装配式建筑:新马洛歌剧院 . 10 图 11: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 11 图 12: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 11 图 13:德国装配式建筑:慕尼黑工业大学学生宿舍 . 12 图 14:日本装配式建筑:守山市抗震住宅 . 12 图 15: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特色 . 12 图 16:近年中央及各部委出台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 . 14 图 17:截至 2020 年不同地区装配式建筑目标占比 . 15 图 18: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测算 . 17 图 19: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测算 . 17 图 20:多方面政策催化装配式建筑发展 . 18 图 21: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 19 图 22:近年 15-64 岁劳动人口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 19 图 23:近年我国建筑业从从业人员工资增长较快 . 19 图 24:典型装配式建筑企业人工成本占比显著低于与传统建筑企业 . 20 图 25:建筑业国企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低于国际企业 . 20 图 26:建筑业国企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低于国际企业 . 20 图 27:三大掣肘因素相互制约 . 23 图 28:杭萧钢构发展史 . 24 图 29:杭萧钢构从设计到制作安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 24 图 30:战略合作对象与资源使用费不断增加 . 27 图 31:公司技术授权业务毛利占比达 74% . 27 图 32:鸿路钢构商业模式一览 . 28 图 33:东南网架四大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全国 . 29 图 34:东南网架积极布局海外 . 29 图 35:东南网架近年海外业务收入不断增长 . 30 图 36:远大住工与市场合作方共生共赢、优势互补 . 31 图 37:远大住工已基本实现全国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 . 31 图 38:远大住工国际化业务正如火如荼开展 . 3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表 1:传统浇灌式建筑 PK 装配式建筑 . 8 表 2: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 13 表 3:重点推进地区地方政策一览 . 15 表 4:积极及鼓励推进地区地方政策一览 . 15 表 5:装配式建筑行业空间测算 . 16 表 6:上海、南京租赁地块出让对装配式建筑比例提出要求 . 18 表 7:装配式建筑部分地方补贴政策 . 21 表 8:装配式建筑发展壁垒 . 21 表 9: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大因素 . 22 表 10:杭萧钢构近年技术授权一览 . 25 表 11:近年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及回款情况 . 27 表 12:钢结构龙头企业商业模式及盈利方式 . 31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装配式建筑 : 钢结构 +混凝土 +木结构三大体系, 能耗低、施工效率高、绿色环保 结构特点: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施工现场拼接组装 装配式建筑 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 相对于 在 工地现场浇灌为主的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提前将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并通过一定连接方式在施工现场将零散的预制构件拼接组装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 图 1: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建生产工厂 图 2: 装配式建筑装配现场 数据来源 : 远大住工公开转让说明书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远大住工公开转让说明书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三大结构体系依使用范围与自身特点,各有优势 。 预制装配式钢结构 钢结构是主要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之一 , 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图 3: 钢结构建筑性能特点一览 数据来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 顾泰昌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国内钢结构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据工艺和用途, 钢结构行业 又 可分为轻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三个子行业。以厂房为代表的轻钢领域, 应用广泛 ,技术相对成熟,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市场分散且竞争最为激烈;多高层钢结构领域,由于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制作安装难度较大,产品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竞争较轻钢市场缓和;而空间结构主要运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剧院、机场、火车站等大跨度公共建筑,对资金资质 、 产品质量和精度有着严格要求 ,进入门槛高,在三者中竞争最为和缓。 在钢结构住宅领域 , 由于我国钢结构住宅市场兴起较迟, 认知普及度较低,且 存在技术壁垒, 因而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 推广 进程较为缓慢。 图 4: 钢结构业务种类 数据来源: 杭萧钢构 公司公告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建造施工层面钢结构施工周期短、天气和季节对施工作业产生的干扰不大,自重轻,钢材强度高,可采用大开间布置,对比传统结构可提高使用面积率 5%-8%应用范围层面不仅适用于房屋住宅及商业建筑,还可利用于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其塑性及韧性可用于高层及大跨度结构,适用范围更广特点性能层面钢结构建筑有良好的抗震抗风性能、且高强螺旋装配的体系节点使其防水性能优于预制混凝土,整体性能更优节能环保层面方便改造与迁拆,钢结构建筑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更绿色环保轻钢结构以厂房为代表市场竞争激烈多高层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较缓和空间钢结构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门槛高,竞争最为缓和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 PC) 构件是指在工厂 中 标准化 加工 生产的混凝土制品 , 具有结构性能好、产品质量高 、 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 适用于各类工业化建筑,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 适用性, 主要包括预制 PC墙板 、折叠楼板、楼梯和叠合梁等产品。 由于与传统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脉相承,因此 也 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三大结构体系中推广最顺利,覆盖范围最大的一种。从 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 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来看 ,混凝土结构 占比 最大达 46%, 系 混凝土 产业 发展较早且成本方面具备优势 ,但 PC构件 领域 成本竞争 激烈 ,且优化空间有限,短期之内难以对传统现浇混凝土形成替代。与预制钢结构相比,虽然占据成本优势,但难以满足抗风、抗震及超高度、跨度等设计要求,行业发展高度有限。 图 5: 2016年 119个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分类 数据来源: 住建部、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装配式木结构 木 结构体系是一种工程结构,它以木材为主要受力体系。由于木材本身具有抗震、隔热保温、节能、隔声、舒适性等优点,加之经济性和材料的随处可取,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木结构是一种常见并被广泛采用的建筑形式。 然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房屋 需求量大,森林资源和木材贮备稀缺,木结构并不适合我国的建筑发展需要。而 近年来 出现的木结构大多为低密度高档次的木结构别墅,主要是为了迎合一定层面的消费者对木材这种传统天然建材的偏爱 , 行业 整体 体量较小。 35%16%3%46%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钢结构 装配式混木结构 部品部件生产类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图 6: 三大结构体系 优缺点 对比 数据来源: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 顾泰昌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比较优势 : 施工周期、资源消耗 以及 节能环保占据先天优势 装配式建筑 与传统浇灌式建筑相比,在施工周期、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等方面占据先天优势。作业方式来看,传统建筑方式采用半手工操作,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现浇,易产生大量废水、噪声与粉尘,造成水污染与粉尘污染 。 从浇灌定型到安装,耗时较长,严重影响施工速率 。由于 材料采购或进场验收环节把关不严、不同工人熟练度差别较大、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 浇灌过程中水泥、钢筋、木板等辅材消耗浪费严重,安装过程中 人工作业量较大,因而 存在着较高 安全事故隐患。装配式建筑构件多在工厂依靠模具规模化生产,可控的工厂环境能较好的保证构件和部品质量,节约建筑材料,质量稳定可靠;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由专业化施工团队直接进行吊装与安装,人工作业量少、工程耗时短,相应的事故率也较低,因而装配式建筑拥有着先天优势。 表 1:传统浇灌式建筑 PK 装配式建筑 传统建筑方式 装配式建筑 作业方式 半手工操作、混凝土浇灌 工业化生产、现场安装 施工周期 现场浇灌定型到安装,耗时长 现场直接吊装、安装,耗时短 资源消耗 资源消耗大,辅材浪费严重 依靠模具规模化生产,节约材料 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废水、噪音、粉尘污染 预制构件节能环保 工程安全与质量 安全事故隐患高,浇灌质量层次不齐 人工作业量少,事故率低,专业生产 、 装配团队安全可靠 数据来源: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 中国科技信息 杂志社 2014年第 07期 , 李滨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中外对比: 发 达国家 装配式建筑 技术成熟 应用广泛 ,我国尚在起步发展阶段 海外 : 发达国家 技术成熟 , 装配式建筑 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装配式建筑,其发展历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进程。西方国家早期的 工业化、城市化 发展以及移民热,导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由此也带来了 住房短缺 的问题 。 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各国政府开始大力倡导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住宅,装配式住宅大量涌现。 为解决二战后重建以及生育浪潮带来的基建、住房需求,装配式建筑凭借其材料生产速度快、施工周期短、能耗低等优势 再次 成为首选,如今现代装配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以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美英日德等国家更是走在前列 。 1. 美国 美国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 较为单一 ,以 17世纪美洲移民时期 的 木构架拼装房屋 为主 。到 20世纪初 , 美国经历了三次移民高潮后 , 人们在拼装房屋设计上做了改进 ,增加了钢结构的灵活性和混凝土预制件的多样性 , 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 ,而且样式丰富。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 20世纪 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 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达到 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 7%。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 装配式 混凝土和钢结构为主, 而 小城镇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体系为主。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 100%。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 通用性高, 易于 工业化 生产。 图 7: 美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 美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2017年第 9期 , 王志成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2、英国 英国政府 多年来 积极 推进 装配式建筑发展 ,完善技术和标准体系 。 以成本降低 10%、时间缩短 10%、 缺陷率降低 20%、 事故发生率降低 20%、 劳动生产率提高 10%、 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 10%为目标,推动 建筑生产领域 实现 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 。 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 高标准严要求 促进 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 。 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与施工外, 英国 还注重扶持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尤其在 钢结构建筑 领域,整个行业 具备 从 设计、制作到供应 完整 的 技术及高效 的供应链管理 。 图 8: 英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 英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 虞向科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9: 美国装配式建筑:伊斯顿市政厅 图 10: 英国装配式建筑:新马洛歌剧院 数据来源 : 预制建筑网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预制建筑网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3、德国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结构上 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坚实耐用 。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 , 实现 装配式住宅与节能 环保的 完美 融合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1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图 11: 德 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 德国装配式住宅工业化发展态势 (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 , 王志成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4、日本 日本 早在 1968年就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 度过战后恢复期后, 每五年都颁布住宅建设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明确 提出 住宅产业发展 的具体 政策和措施。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支持 是装配式建筑 发展 的保证 : 鼓励 技术创新,制定一系列住宅工业化的政策,统一 行业 标准, 同时 推出采用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 , 解决了标准化、大批量生产和住宅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图 12: 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历史 数据来源: 日本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 肖明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2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图 13: 德国装配式建筑:慕尼黑工业大学学生宿舍 图 14: 日本装配式建筑:守山市抗震住宅 数据来源 : 预制建筑网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预制建筑网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图 15: 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特色 数据来源: 十大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介绍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17年第 1期 )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钢 -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居多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实现商品化供应BL质量认证制度部品部件品质高美国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新建占比达 70%以上设计、制作到供应的成套技术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英钢联起到关键作用英国二战后推广多层装配式住宅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 (木 )结构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德国木结构占比超过 40%地震烈度高,装配式混凝土减震隔震技术多高层集合住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 (PCA技术 )工厂化水平高,集成装修、保温门窗等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日本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3 / 32 行业深度 |建筑装饰 国内: 装配式建筑 还 处于 起步 发展阶段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初级阶段:满足工业化 、城市化及战后复苏带来的基建及住宅需求; 2)发展阶段:出台相关政策确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保证住宅质量与功能,以舒适化为目标推进产业化生产; 3)成熟阶段:行业规模化程度高,技术先进,追求高品质与低能耗。 我国 对 装配式建筑 的尝试 始于 20世纪 50年代,一直到 80年代,各种预制屋面梁、吊车梁、预制屋面板、预制空心楼板以及大板建筑等得到 多次 应用 。 但由于当时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比较落后,建筑工业化整体水平 较 低, 所以相应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偏低 , 比如楼屋面板的密封效果不好,防水措施不完善,以致存在漏水、隔声效果 差 等问题,因此期间装配式建筑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发 展。 进入 90年代后,预制装配式建筑自身在设计水平、构件制作的精细程度和装配技术 方面 比较落后 , 与之相比 当时现浇混凝土技术迅速发展, 因而 装配式建筑 陷入低谷 。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阶段,部分地区甚至徘徊在 起步 阶段。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 预制构件加工精度与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