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兼论人民币汇率分析“三碗面”框架: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深度报告 深度报告 2021 年 10 月 27 日 宏观深度报告 证券分析师 芦哲 资格编号: S0120521070001 邮箱: luzhe 研究助理 相关研究 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 兼论 人民币汇率 分析 “三碗面” 框架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 10 月 19 日离岸人民币汇率破位升值后或再陷入震荡区间 。 基于 汇率 波动的“测不准”原则 , 本文的重点并不是“预测” 10 月 19 日人民币汇率强势 升值以后的走势,而是将 10 月份汇率波动放置在本轮升值周期的背景下,从我 们总结而来的人民币汇率“三碗面”研究框架出发,审视应如何分析人民币汇率 波动的周期以及如何有效跟踪人民币汇率波动。综合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分解而 来指标,虽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 7 月至 10 月 的震荡区间下沿 6.43,但是 6.35 的年底币值高点依然阻力牢靠,在 6.35-6.40 的密集成交区间内,人民币汇 率或再度陷入震荡,延续“双向波动”的行情特征 。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 : 与欧元汇率决定和惯常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人民币对 美元汇率的基本面是美国经济,其基本传导链条是: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对华进口 增加增加中国制造业净出口需求净出口扩张经常贸易顺差推动结汇需求增 加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从中长期维度看,体现外汇市场供需的国际收支是决 定本币汇率的基础。偶然性的极端事件或在短期内引致本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且 市场形成的一致看涨或看跌的市场情绪和预期也会对汇率市场形成扰动,但是从 历史经验看这种扰动往往不会超过一个季度 。 从投资“资金面”来看: 随着近年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外部资金流入占比提 升, 跨境证券资金流动和汇率的关系愈加紧密。从国际收支来看,国际收支非储 备性质金融账户代表常住单位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包括能够反映居 民和企业部门跨境资金流动的“证券投资”和反映“热钱”流向的“其他投资” 两个方面。由于中国尚未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可自由兑换,中国居民部门对海 外的证券投资还受到限制,海外部门对中资资产的投资也有额度控制,证券投资 差额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人民币汇率预期升贬值,而是境内外 “利差”的环境。“热钱”流动取决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和美元负债成本之间的 “套息交易”,对美元流动性 更加敏感 。 从 利率“市场面”来看: 由于 人民币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资本流动管制 形成汇率向利差收敛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不能 完全解释人民币汇率波动 。中美利差扩张不意味着升值、中美利差收窄不意味着 贬值。 我们根据中债和美债的利差反映“经济基本面”的角度变形出“期限利差 之差”,从经验结论看: 若中债期限利差较美债期限利差更为陡峭,人民币汇率 趋于贬值;若中债较美债更加趋于平坦,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 。 如何从离岸人民币汇率期权捕捉汇率变动信号: 聚焦于“波动率”以及波动率的 信号,结合不同行权价格 和不同到期期限之间的期权合约隐含波动率之间的关 系,可提取到对未来汇率价格变动的信息 :( 1) 风险溢价( Risk Premium):当 风险溢价从周期高点回落时,往往预示着汇率即将进入震荡期;当风险溢价摆脱 周期低位开始回升时,一般指向汇率将从震荡区间突破 ;( 2) 期限溢价( Term Premium):期限溢价越高,表明未来发生极端事件的概率也越高 ;( 3) 微笑曲 线( Smile/Skew):分为 1 年期 CNH 风险逆转( Risk Reversal)和蝶式期权 ( Butterfly) : 当市场形成单边升值趋势 /单边升值预期、或单边贬值趋势 /单边贬 值预期时,更高行权价往往被投资者赋予更高溢价,推升风险逆转因子。 风险提示: 四季度美联储 Taper 政策节奏;美元流动性出现意外紧缩 ; 中国央行 货币政策超预期宽松 。 宏观深度报告 2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内容目录 1. 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强势突破 . 4 2. 人民币汇率分析的 “三碗面 ”. 7 2.1. 供需 “基本面 ”:强劲的出口 推动结汇 . 8 2.2. 投资 “资金面 ”:跨境资金怎样变动 .11 2.3. 利率 “市场面 ”:从 “利差之差 ”看汇率 . 13 3. 如何从离岸人民币汇率期权捕捉汇率变动信号 . 15 4. 风险提示 . 17 宏观深度报告 3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表目录 图 1: 2021 年 7 月至 10 月上旬 USDCNH 形成了 6.43-6.51 震荡区间, 9 月至 10 月有 9 次 试图突破底部区间 .4 图 2:美元指数净多头持仓面临止盈压力 .5 图 3:汇率升值突破后即期汇率成交量出现 “跃升 ”.5 图 4: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超出美元指数所能解释的范围 .6 图 5:本轮升值周期 “中间价 ”的政策引领作用淡化、离岸市场强于在岸 .6 图 6:欧元 /美元汇率升贬值周期体现欧美景气度之间的相对强弱 .8 图 7:和欧元 /美元汇率不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在美国经济 .8 图 8:美国 ISM 制造业进口分项和人民币汇率高度相关 .8 图 9: 2020 年 5 月份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8 图 10:国际收支差额是本币汇率中长期走势的基础 .9 图 11:混杂 “预期 ”的结售汇行为不能完全解释即期汇率变化 . 10 图 12:证券投资差额 . 11 图 13:证券投资账户取决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 . 11 图 14: “热钱 ”消退源自市场打破了人民币维持单边升值的预期 . 12 图 15: 陆股通资金和美元指数密切相关 . 12 图 16: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对陆股通资金的解释力度较小 . 12 图 17:汇率对冲后中债美元收益率已经低于美债收益率 . 13 图 18:本轮人民币升值周期, 1Y 中债美元收益率已经低至负值 . 13 图 19:中美利差趋于收敛、可是人民币汇率却 “逆势 ”升值 . 14 图 20:中美 基准利率之差收敛,对期限溢价引导作用下降 . 14 图 21:中美 “利差之差 ”和人民币汇率走势 . 15 图 22:离岸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隐含的价格信号:风险溢价指向突破 . 15 图 23:离岸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隐含的价格信号:期限溢价指向未有额外的新增信息需要 纳入 . 16 图 24:离岸人民币汇率期权市场隐含的价格信号:风险逆转因子走向平坦化,人民币汇率 未来走势分歧在增大 . 16 宏观深度报告 4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人类思想中没有比讨论货币和汇兑问题更能表现聪明才智的领域。” 温斯顿丘吉尔( 1949 年 9 月 29 日 英国下议院演讲) 预测汇率是一件极其困难和复杂的工作。 2021 年 5 月 27日 , 中国全国外汇 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明确表示,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 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 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 不论 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 ,双向波动是常态 。 不论是政府、机构还 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 这就是汇率波动的“测不准”原则。 本文的 重点 并 不是“预测” 10 月 19 日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以后的走势, 而是将 10 月 份汇率波动放置在本轮升值周期的背景下,从我们总结而来的人民币汇率“三碗 面”研究框架出发,审 视应如何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周期以及如何有效跟踪人 民币汇率波动。 1. 如何看待近期 人民币汇率 强势突破 从短期诱发因素看, 多重偶发因素共振引发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 2021 年 7 月至 10 月上旬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形成了以 6.43 为下限、 6.51 为上限的震 荡区间,由于一个多季度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稳定在此区间内震荡,在此两个 点位形成了密集成交区。在 10 月 19 日离岸人民币汇率 真正破位升值 之前, 9 月 至 10 月总计有 多达 9 次 外汇市场日内交易尝试突破 6.43,可惜均未能 成功 ,而 10 月 19 日 当日 离岸人民币汇率 升破 6.43 直接达到 6.40 以内 。 图 1: 2021年 7 月至 10月上旬 USDCNH 形成了 6.43-6.51 震荡区间, 9 月至 10 月有 9 次试图突破底部区间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6.20 6.25 6.30 6.35 6.40 6.45 6.50 6.55 6.60 6.65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非但 2021 年 7 月至 10 月离岸市场维持在此 区间内震荡,从 2021 年年度以来,此区间 都是人民币汇率的震荡中枢 宏观深度报告 5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 2: 美元指数净多头持仓 面临 止盈 压力 图 3: 汇率升值突破后即期汇率成交量出现“跃升”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 1) 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从美元回流至新兴市场 。美股持续上涨,道琼 斯工业平均指数再创新高、“恐慌指数” VIX 持续下行、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 从美元回流至新兴市场,引致美元指数高位回落。 ( 2) 美元指数期货净多头头寸 面临 止盈 压力 ,根据 CFTC 公布的美元指数 期货持仓显示, 截止 10 月 19 日当周,美元指数投机性净多头持仓达到 35,934 张 , 已经达到 历史 前 12%分位数 净多 持仓 水平 , 浮盈仓位部分了结的压力限制 美元指数涨势。 然而在美联储 Taper 预期和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支撑下,美元指数 依然有继续走强的基础。 ( 3) 中国 9 月强劲出口 提供了 较强的 潜在 结汇需求 , 10 月 22 日国家外管 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9 月份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 1,355 亿元人民币(等值 209 亿 美元), 1-9 月份累计结售汇顺差达到 11,637 亿元人民币(等值 1,800亿美元), 临近年末结汇需求或触发人民币汇率破位升值。 10 月 19 日当日 离岸美元兑人民 币汇率开盘即在 6.43下方,没有像 9月至 10月期间 9次突破未遂,直接触发空 头止损,导致当日盘中人民币汇率势不可挡升破 6.37,距离 2021 年 2 月创下的 年内最高点 6.35 仅一步之遥。在人民币汇率破位升值之后,在岸即期汇率市场 成交量亦出现显著放量, 10 月 19 日当日在岸即期询价成交量达到 518 亿美元规 模,远超 10 月 8 日至 18 日平均 424 亿美元的成交量 。值得注意是, 10 月 19 日当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共有 2 个交易日尝试突破年初以来 6.35 的广义震荡区 间下沿,一次是在 10月 19 日触及 6.3687,另一次是在 10 月 22日触及 6.3773, 而两个交易日均出现了即期成交量破 500 亿美元的情况 ,指向在 6.35 至 6.40 密 集成交区,如果汇率有效升破 6.35 或催生更大规模交易止损。 从中长周期角度看, 10 月份人民币汇率破位升值是 2020 年 6 月升值周期 的延续,或仍未触及升值周期的顶部。 拉长时间窗口, 10 月份人民币汇率破位 升值其实并不意外,而是 2020 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的延续。回溯 本轮升值周期,当 2020 年 5 月 28 日“港版国安法 ”出台导致人民币汇率在 资 本流出的恐慌预期之下触及贬值 周期的 顶点 以后,以此作为起点人民币汇率开启 本轮周期。然而在本轮升值周期中,并不同于 以往“弱美元”的大环境,本轮人 民币汇率升值 超出了美元指数下跌的解释范围, 即便是 10 月 19日 当周 人民币汇 率强势走高 0.79 个百分点 ,美元指数也仅仅是高位回调 0.38 个百分点 , 从人民 币汇率本轮升值周期的起点计算, 2020 年 5 月 28日至 2021 年 10 月 22日期间 美元指数下跌 4.94%,同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则达到 10.16%。人民币汇率升 0.0 0.2 0.4 0.6 0.8 1.0 1.2 -40,000 -20,000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2008-11-18 2013-11-18 2018-11-18 美元指数投机性净多头持仓 历史百分比分位数(右轴) (张 ) (%)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7.00 7.20 7.40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20-01 20-04 20-07 20-10 21-01 21-04 21-07 21-10 即期询价成交量 :美元兑人民币 即期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亿美元 ) (右 宏观深度报告 6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值远超美元指数贬值幅度, 说明人民币 本轮 升值的基础依然在人民币自身的“基 本面”。 图 4: 本轮 人民币汇率升值 周期超出 美元指数所能解释的范围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图 5: 本轮升值周期“中间价”的政策引领作用淡化、离岸市场强于在岸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如果细分 本轮升值的 周期, 人民币汇率升值 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 1) 2020 年 6 月 , “逆周期因子” 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中间价 维持偏强态势稳定在岸 和离岸汇率 ; ( 2) 2020 年 7 月底至 8 月 ,“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淡化, 离岸市场 和在岸市场携手升值; ( 3) 2020 年 10 月 至 2021 年 2 月, 离岸 市场 率先破位带 动在岸 汇率 “补涨”, 并 在 2021 年 2 月 触及本轮升值周期的阶段性高点;( 4) 2021 年 2 月至 10 月 , 人民币汇率进入上顶 6.51、下底 6.35 的震荡区间 ,尽管 6.10 6.20 6.30 6.40 6.50 6.60 6.70 6.80 6.90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20-10 20-11 20-12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06 21-07 21-08 21-09 21-10 美元指数 中间价 :美元兑人民币 (右 轴) -0.08 -0.06 -0.04 -0.02 0.00 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5 -0.10 -0.05 0.00 0.05 0.10 2019-12-16 2020-05-16 2020-10-16 2021-03-16 2021-08-16 中间价 -离岸即期价差 在岸 -离岸价差(右轴) 宏观深度报告 7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10 月 19 日人民币汇率突破了 2021 年 7 月至 10 月的区间底部 6.43,然而从 2 月份以来的汇率走势看,依然处于宽幅震荡区间。综合来看, 2020 年 5 月以来 的本轮汇率升值周期,呈现以下 3 个特征: ( 1)“逆周期因子”淡化。 2015年“ 8.11”汇率改革至 2017年 5月,人民 币汇率处于“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的阶段,在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央行引入了 “逆周期因子 ”这一个政策性的价格引导机制,并且在 2017 年初至 2018 年二 季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中,“逆周期因子”频繁发挥作用,起到了稳定汇率、 增大波幅的效应。在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中,“逆周期因子”仅仅在 2020 年 6 月份面临资本外流风险时稳定了在岸和离岸汇率市场,此后即逐渐淡化。 回顾 2021 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经常出现“引导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冲大 宗商品涨价”的论调,我们姑且不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能够做到防御通胀的作 用, 2021 年 5 月 27 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工作会议 已经提到,“ 汇率不能作 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 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 响 ”, 5 月中下旬 和 10 月份人民币汇率升值 背景下,工作会议已经替官方对 这种 论调 做出过驳斥 。 ( 2) 市场化升值为主 。 尽管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岸即期汇率和离 岸即期汇率,在不同阶段各自发挥过稳定或引领市场的作用,但是 从 2020 年三 季度至 2021 年四季度,离岸汇价强于在岸市场,常常发挥价格引领作用,说明 本轮升值周期,汇率政策贡献并不大,市场化升值是主要趋势。 截止 10 月 22日 的数据显示, 从 2020 年 5 月 28 日起计算 中间价累计升值 10.37%,在岸即期汇 率升值 10.51%,离岸即期汇率升值 10.69%,表现出“离岸汇价 在岸汇价 中 间价”的强势特征。 ( 3)“贸易条件”和“跨境资金流动”分化。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仅仅是 狭义的人民币汇率, 自从 2015 年至 2017 年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改革以来,央行 更加强调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指数稳定性,而在本轮升值周期中,代表 “贸易条件”变化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和指向“跨境资金流动”的美元兑人民币汇 率走势之间出现了阶段性分化: 如果从 2020 年 5 月 28 日起计算, CFETS 人民 币汇率指数累计上涨 8.65%,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升值 10.21%;如果从 2021 年至今的自然年度来看, CFETS 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 4.72%,而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则仅仅升值 1.04%。也即 2020 年人民币更多是对美元汇率升值, 2021 年 至今人民币汇率则是对“一篮子货币”的全面升值。从两者对标的宏观经济条件 看,跨境资金流动性的改善主要发生在 2020年,“贸易条件”因人民币汇率指数 上升而趋于不利则主要发生在 2021 年。 2. 人民币汇率分析 的 “三碗面” 汇率和利率是货币不同方面的价格。针对汇率如何决定的理论文献汗牛充栋, 预测汇率波动的模型研究车载斗量,可由于汇率牵涉到几乎宏观经济体系的所有 变量,任何一种理论模型莫不是在若干严苛的假设条件下,抽象出 若干 影响汇率 波动 变量 做 一个 理论剪影。 可市场直接关心的并非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而是如何 分析和跟踪汇率市场的波动,我们从最基础或也是最有效的外汇市场供需出发, 勾勒分析人民币汇率的“三碗面”。 宏观深度报告 8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2.1. 供需“基本面”:强劲的出口推动结汇 ( 1) 欧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景气度”差异 当 10月 1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一个多季度以来的震荡区间下沿时,市 场惊异于人民币汇率和“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差异,毕竟 10 月份刚刚公布的三 季度中国 GDP增速跌破 5.0%,经济增长边际下行压力增大,所谓的“经济景气 度”处于下滑阶段,不应该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然而实际上, 从美元指数占比最高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来看,欧元区经济增长 和美国经济增长的“ 景气度差异 ”决定美元指数的走向 ,即 若欧元区经济景气度 好于美国经济景气度,美元指数将维持中期下跌走势 ,从数据上直观体现即是当 欧元区制造业 PMI 强于美国制造业 PMI 时,欧元汇率趋于升值, 而相反的当 美 国经济环比 复苏比欧元区 经济更 快时,欧元汇率相对美元则是贬值的。这一结论 符合我们惯常的认知,并将此复制到人民币汇率分析上。可实际上, 与欧元区 PMI 指数比美国 PMI 指数增长更快推升欧元兑美元汇率不同, 从 美国 ISM 制造 业 PMI 和中国官方制造业 PMI 差值 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来看:当 美国经济复苏 较中国 经济 更快 时 , 则指向的是 人民币汇率平稳升值 ;而当美国经济复苏比中国 慢时,人民币汇率则是趋于贬值的。 图 6: 欧元 /美元汇率升贬值周期体现欧美景气度之间的相对强弱 图 7: 和欧元 /美元汇率不同,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在美国经济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图 8: 美国 ISM 制造业进口分项和人民币汇率高度相关 图 9: 2020年 5 月份以来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张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8.0 -6.0 -4.0 -2.0 0.0 2.0 4.0 6.0 8.0 10.00.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2004-08 2008-02 2011-08 2015-02 2018-08 欧元兑美元 :月 月 美欧制造业 PMI之差(右轴,逆序) -20 -10 0 10 20 5.9 6.4 6.9 7.4 7.9 8.4 2006-03 2009-03 2012-03 2015-03 2018-03 2021-03 平均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中美 PMI之差( 3M移动平均)(右轴) 5.50 6.00 6.50 7.00 7.50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12-07 14-01 15-07 17-01 18-07 20-01 21-07 美国 :ISM:制造业 PMI:进口 即期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月 (右轴) 5.00 5.50 6.00 6.50 7.00 7.50-800 -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4 13-10 15-04 16-10 18-04 19-10 21-04 贸易差额 :当月值 USDCNH:即期汇率 :月 (亿美元) (右 轴) 宏观深度报告 9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 2) 人民币 对 美元汇率的基本面是美国经济 因此与欧元汇率决定和惯常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基本 面是美国经济,其基本传导链条是 : 美国经济复苏推动对华进口增加 增加 中国 制造业净出口需求 净出口 扩张 经常贸易顺差 推动结汇需求增加 人民币汇率 趋于 升值。 在此链条之下,之所以欧元和人民币定价的“基本面”不同,源自欧美贸易 模式和中美贸易模式 之间的差异 : ( 1) 欧美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差异化需求的“ 产 业内分工贸易 ”, 基于相同或相似的产业结构和要素禀赋,贸易双方深耕于细分 的产业领域,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的产品结构,通过产业内分工贸易,丰富 消费 产品 的 多样化选择 ;( 2) 中美之间则是基于要素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 , 也即 符合我们认知的“赫克歇尔 -俄林贸易 模式 ”,基于参与贸易的经济体要素禀 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发挥劳动力或资本、 技术等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互补,贸易双方“互利互惠” 。正是基于欧美贸 易和中美贸易模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货币汇率的经济基本面差异。 从 疫情 以来供 应链中断和订单回流角度看,随着疫 情的经济 效应 逐步减弱 ,中国 2020 年以来 扩张的全球贸易份额 存在 下降 的风险 ,或增加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实际上 汇 率走势的根本并非贸易份额的多寡或贸易顺差的增速,而是可贸易部门的生产率 , 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可贸易部门优势地位未必会随着 2020 年至 2021 年 疫情消退而减弱, 并且从 中长期看, 国内需求扩张 带来 产业结构 升级的机会 , 中 美之间的贸易模式如果 从“赫克歇尔 -俄林”贸易模式演化到“产业内分工”贸 易模式, 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或还会带来新一轮本币汇率升值的贸易红利 。 ( 3) 国际收支:中长期本币汇率定价的基础 图 10: 国际收支差额是本币汇率中长期走势的基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既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价关系,那么 从中长期维度看, 体现 外汇市场供需的 国际收支是决定本币汇率的基础 。偶然性的 极端事件 或在短期 内 引致 本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且市场形成的 一致看涨或看跌的市场情绪和预期 也会 对 汇率市场 形成 扰动 ,但是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扰动 往往不会超过一个季度 ,除非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05-03 06-09 08-03 09-09 11-03 12-09 14-03 15-09 17-03 18-09 20-03 21-09 国际收支总差额 :当季值 即期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季(亿美元) (右 轴) 宏观深度报告 10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出现 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决定英国经济和贸易体制变迁的事件,决定英镑 汇率的定价机制出现系统性偏离。 从基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 2005 年第一次汇率改革之后, 贸易红利推动 国 际收支持续维持顺差状态 ,“双顺差”释放 人民币汇率升值 潜力 ,直至在 2014 年 至 2016 年 期间 , 国际收支逆差给予人民币贬值压力 。 2017年之后国际收支差额 转为顺差 再次 推动人民币汇率重新 走向升值通道, 2018 年因“中美贸易摩擦”, 人民币汇率承受了较强的贬值压力;从 2018 年 12月至 2019 年 9月,人民币汇 率连续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反复的扰动,可在此期间国际收支顺差却保持稳定。 2020 年疫情 爆发后,供应链的完备性和生产的快速恢复导致 中国出口份额增加, 驱动国际收支顺差达到仅次于 2017 年以来 的 高点,成为 2020 年至 2021年 本轮 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的基础 。 实际上,仅仅基于国际收支的分析绕不开另外一个问题,即国际收支差额形 成的是“对本币的潜在需求”或“外币的供给”,而没有考虑到“本币的潜在供 给”或“对外币的需求”,国际收支 还需转化为两种货币的相对供需。 ( 4) 人民币供需:结汇需求 V.S.售汇压力 由于国 际收支平衡表为每季度公布,且存在一定滞后性。作为反映国际收支 框架下跨境 资金流动的银行结售汇数据 ,在汇率分析中的 重要性凸显,并且月度 公布也使其成为跟踪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依据。结汇是居民和企业等外汇持有者 将外汇卖给银行换取人民币,形成本币需求;售汇是银行将外汇卖给外汇使用者, 形成外汇需求。结汇形成推升人民币升值的力量,售汇指向人民币贬值压力抬升。 图 11: 混杂“预期”的结售汇行为不能完全解释即期汇率变化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从结售汇差额解构跨境资金流动:( 1)经常账户下的货物贸易是支撑人民币 汇率升值的根基,截止 2021 年 9 月,货物贸易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单月值达到 355 亿美元规模;( 2)与往年因为境外旅游贡献服务贸易逆差不同, 2020 年以 来境外旅游大幅减少,导致服务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拖累作用下降;( 3)从资本 与金融账户来看,尽管跨月之间的波动依然较大,但是 2015 年以来跨境资金净 流入规模愈加稳定。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1500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11-12 13-01 14-02 15-03 16-04 17-05 18-06 19-07 20-08 21-09 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 :当月值 平均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亿美元) (右 轴) 宏观深度报告 11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结售汇差额虽然指向居民和企业部门形成的外汇的相对供需强弱,但是由于 居民和企业部门将“升贬值预期”也体现在结售汇行为中, 在人民币汇率 升 值预 期较为一致时,居民和企业 部门往往 会推迟购汇、主动结汇 , 导致 比国际收支更 高频率公布的 结售汇差额 , 以及 度量“结售汇意愿”的 结售汇比率并不完全反映 即期汇率变化 ,混杂了“预期”的市场行为对短期汇率波动产生了较大扰动。 2.2. 投资“资金面”:跨境资金怎样变动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随着近年来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外部资金流入占比提升,跨境证券资金流动和汇率的关系愈加紧密。从国际收支 来看, 国际收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 代表常住单位证券投资、直接投资和其他投 资, 包括能够反映居民和企业部门跨境资金流动的“证券投资”和反映“热钱” 流向的“其他投资” 两个方面 。 ( 1) 跨境资金流动 基于“利差”的证券投资 套息交易活动 是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 重要 力量。 从历史经验来看, 2014年至 2016 年美联储 Taper 期间,由于美元流动性收紧, 基于美元低息套利的资金渐渐撤离中国市场,外资流出阶段性加大人民币贬值压 力。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周期启动之 初 的 2020 年 5 月,“港版国安法” 出台前 后 曾经引起资金流出香港市场的一时恐慌,也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了较大的扰 动。 图 12: 证券投资 差额 图 13: 证券投资账户取决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但是由于 中国尚未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可自由兑换,中国居民部门对海外 的证券投资还受到限制,海外部门对中资资产的投资也有额度控制, 证券投资 差 额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取决于人民币汇率预期升贬值,而是境内外 “利差”的环境。 ( 2) “热钱”流动 和显性体现在 国际收支中的证券投资 驱动因素类似 ,不能完全体现在国际收 支中的 “热钱” 流动 和美元流动性环境、无风险套息交易以及全球风险偏好密切 相关。从我们估算的“热钱” 规模和 流向来看, 2020 年至 2021 年“热钱” 维持 净流出态势,同期 以 12 个月 NDF度量 的贬值预期加强,可实际上“热钱”流出 5.8 6.0 6.2 6.4 6.6 6.8 7.0 7.2-400 -200 0 200 400 600 16-01 17-01 18-01 19-01 20-01 21-01 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证券投资:美元 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证券投资:人民币 平均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右轴,逆序) (亿)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6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05-12 07-11 09-10 11-09 13-08 15-07 17-06 19-05 21-04 金融账户 :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 :证券投资 :差额 :当季值 即期汇率 :美元兑人民币 :季 (亿美元) (右轴) 宏观深度报告 12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并没有遏制人民币升值 ,迥然不同于 2005 年第一次汇率改革后“热钱”流动和 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之间的关系。 图 14: “热钱”消退源自市场打破了人民币维持单边升值的预期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总结来看, “热钱”流动取决于人民币资产收益率和美元负债成本之间的 “套息交易”,对美元流动性更加敏感,期间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预期仅是强化 了“热钱”流动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当美元融资成本上升或人民币计价资产预期 回报率下滑时,套息交易的逆转会加强资产波动率 。 ( 3) 陆股通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美元指数 从证券投资来看,陆股通资金的流向主要取决于美元指数的涨跌,而美元指 数的涨跌反映了全球风险偏好的变化:从全球风险偏好划分全球权益资产,美股 当之无愧是全球的“蓝筹股”,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权益则是“创业板”,而中国 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当中的领头羊地位决定了 A股“创蓝筹”的属性。当全球偏好 上行驱动资金买入更高风险属性的资产,资金流出美元资产涌入“创业板”,引 致美元指数下跌和陆股通资金累计净流入。 图 15: 陆股通资金和美元指数密切相关 图 16: 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对陆股通资金的解释力度较小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从 陆股通资金和 人民币 汇率之间的联系 角度,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并不决定证 -2,000 -1,500 -1,000 -500 0 500 1,00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6-01 2007-07 2009-01 2010-07 2012-01 2013-07 2015-01 2016-07 2018-01 2019-07 2021-01 热钱估算值 (右 ) 12个月 NDF蕴含的人民币升值幅度 (亿美元) 86 88 90 92 94 96-120 -70 -20 30 80 130 20-07 20-10 21-01 21-04 21-07 21-10 陆股通 :当日买入成交净额 (7日平均 ) 美元指数(亿元) (右轴) -0.8 -0.6 -0.4 -0.2 0 0.2-150 -100 -50 0 50 100 150 19-02 19-08 20-02 20-08 21-02 21-08 陆股通 :当日买入成交净额 (7日平均 ) 美元兑人民币升贬值预期(右轴)(亿元) ( %) 宏观深度报告 13 / 1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券投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而后者也不能反映对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看法 , 因此包括陆股通在内的证券投资跨境流动,是美元指数涨跌背后的全球风险偏好、 美元流动性等因素决定的,其流入不能反映人民币汇率升值,流出亦非贬值预期。 ( 4) 中债的美元收益率已经低于美债 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后, 经汇率折算 的 中债美元收益率已经低于美债收益率。 我们用掉期基差( Swap Basis)度量 人民币本币资产的对冲成本。 2020 年二季 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一个 直接的 市场效应是推高了掉期基差 水平 , Swap Basis 从 0.6-0.7 的水平一路上涨至 2021 年 10 月份的 2.70 以上, 导致 “买入持有人民币资产并用掉期锁定换汇收益”的对冲成本上升, 对冲 成本 抬升 间接“侵蚀”掉 了 中资资产的美元回报率 空间 ,以掉期基差作为对冲成本的度量, 2020 年二季度人民币汇率开启升值周期后,经汇率对冲后的中债美元收益率相 较美债下滑更为显著。 经过汇率对冲折算后, 10 年期中债的美元收益率水平仅 有 0.28%,而 1 年期中债的美元收益率则为 -0.37%。 当一季度中债被确认纳入富时罗素指数时,有分析机构 认为 2021 年 10 月 中债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 WGBI),或带来 1,000 亿美元以上级别的资金配置中 国债券,跨境资金净流入带动人民币汇率走强,然而我们认为指数型配置资金或 对中债收益率产生阶段性下行效应,可对汇率并不会产生升值效应 ,相反的是当 中债的美元收益率已经低于美债时,对中债的买入是跟踪指数的配置型买入,本 身并不会“在意”汇率水平和收益。 图 17: 汇率对冲 后中债美元收益率已经低于美债收益率 图 18: 本轮人民币升值周期, 1Y中债美元收益率已经低至负值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资料来源: Wind, 德邦研究所 2.3. 利率“市场面”:从“利差之差”看汇率 中美 10 年期利差对人民币汇率的解释力度在下降。 从中美利差角度试图解 释人民币汇率波动,局限性在于人民币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资本流动管 制形成汇率向利差收敛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 全然表现出不同于美日利差和美元 /日元汇率、美德利差和欧元 /美元汇率的特征。 因此中美利差扩张不意味着升值、中美利差收窄不意味着贬值。 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