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2中国医疗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医疗机构篇亿欧智库 reserved to EqualOcean Intelligence, April 2022前言 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 , 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全球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 。 过去十年间 , 与天气有关的事件导致每年约 2310万人次流离失所 , 约 7.5亿人面临处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水平 。 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 各国通过谈判推进温室气体减排工作 。2015年 巴黎协定 提出要推动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高 2 以内 , 并努力实现控制在 1.5 以内 。 中国提出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当前中国主要通过 “ 1+N” 顶层设计推动 “ 3060” 目标的实现 。 医疗系统不仅可以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生活的守护者 , 也可以成为避免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引领者 , 带动社会其他部门减少碳排放 。 当前中国医疗部门碳排放位居全球医疗部门碳排放第二 , 但随着中国医疗系统的持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 中国医疗系统碳排放将持续上行 , 医疗机构碳达峰 、 碳中和需提前规划 , 统筹布局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中国医疗机构碳减排仍处于起步阶段 , 任重而道远 。 当前中国医疗碳减排仍面临缺乏明确指标要求 、 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 、运维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 创新模式受限等挑战 。 推动中国医疗机构碳减排 , 需要监管部门 、 医疗机构 、 节能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 , 共同推动中国医疗机构低碳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梳理了当前医疗碳中和发展背景与中国医疗碳足迹现况 , 并总结了国内外典型医疗机构碳减排优秀案例与当下中国医疗机构碳减排现状 , 提出中国医疗机构碳减排路径建议 。 希望能够为中国医疗机构建设零碳智慧医院提供借鉴 ,推动医疗机构及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参与进来 , 共同迈向零碳可持续发展 。卷首语3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实施 , 经济的发展 , 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 低碳医疗越来越受关注 。医院作为能耗大户 , 在现有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的大环境下 , “ 节能减排 ” 势必成为医院绿色发展过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 如何在不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 , 开辟出一条节能减排的新方法 , 实现优质高效的能源管理 , 响应国家的号召 , 是作为医院管理团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 。医院内的高耗能设施设备 , 诸如空调系统 、 供配电系统 、 热水供应系统等 , 未来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设备老化 、 安全性能降低 、 设备更新困难等问题 , 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医院整体能耗的提高 。为医院提供完整的低碳节能方案和数字化管理工具也是未来每一个致力于医疗低碳行业民族品牌的使命和责任 。周书灏美国 LEED AP BD+C公共事业行业总监楼宇科技事业部 -美的集团卷首语4医疗行业的 “ 双碳 ” 目标践行 , 离不开 “ 求真 , 创新 ,务实 ” 。求真 , 是指减碳规划应建立在全面了解客户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真实需求基础上 。 创新 , 要求用能设备效率提升的同时 , 并应用 AI、 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进行跨专业领域融合 。 务实 , 是以终为始 , 从纸面到地面的匠心精神 。美控提出了 “ 咨询为依据 、 平台为基石 、 服务为保障 ”的三步法 , 基于安全可靠的基础上 , 助力实现智慧零碳 。医院的诊疗业务开展和环境舒适健康需要依靠大量的医疗设备和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在不影响设备使用效果的同时,提升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式。从供能侧的能源分配科学调度到用能侧的设备能效高效管理,首尾兼顾,整体协调,是实现医疗机构碳中和的关键路径。陈震施耐德电气医疗行业高级主任架构师董 鹏咨询服务行业总监上海美控智慧建筑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 美国注册能源管理师 全球注册能效评估师 美国 LEED AP BD+C 德国 DGNB 审核师 美的集团 绿色执行专家组成员卷首语5在碳中和目标下 , 医疗机构除在末端充分电气化外 , 还可在电力供应上通过可再生能源与蓄电系统结合 , 通过科学高效的能源使用分析和能源使用调配 , 最大化的利用好绿色能源 , 实现碳中和目标 。医疗机构碳排放在医疗行业中占了较大比例 , 医疗机构碳减排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参与 , 共同迈向零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 但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 。 医疗机构碳减排需要与智慧医院建设相结合 , 并通过政策支持 、 科技赋能来实现 。高昂亿欧 EqualOcean 董事总经理亿欧大健康 总裁陈佳施耐德电气医疗行业市场经理医疗机构碳中和背景医疗机构碳足迹医疗机构碳中和实践医疗机构碳中和路径建议2341目录C O N T E N T S一 .医疗机构碳中和背景碳相关概念8 碳达峰: 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 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足迹: 指个人、组织、活动或产品直接 /间接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产品碳足迹指某个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综合,即从原材料开发、产品生产、分销、使用到最终处置 /再生利用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 碳吸收: 通过技术手段将游离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固化,并储存起来,设法减少大气中的碳存量。 碳抵消: 为了补偿或抵消其他地方的排放而减少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逻辑为在一个地方的碳减排量或者碳汇量经过审核和注册,可以在其他地方抵消相同数量的碳排放 碳汇: 指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森林碳汇是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 碳汇购买: 排污权交易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具体的对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的购买。全球面临气候危机9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严重影响全球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各国经济发展,冰川融合、海平面加速上升、粮食供应链危机明显。 巴黎协定 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远低于高出工业化前水平 2 ,同时努力将升温限制高出工业化前水平 1.5 的水平。 202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 1850-1990年基线(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2 0.1 ,使 2020年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三个最热年份之一。同时尽管因COVID-19导致 2020年排放量暂时减少,但 CO2、 CH4和 N2O等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继续升高。 应对气候变暖刻不容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应对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来源: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亿欧智库: 2020年相对与工业化前基线的温度距平根据世界气象组织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 ) 发表的 2020 年全球气候状况 报告 , 过去十年( 2010-2019年 ) , 与天气有关的事件估计平均每年导致约 2310万人次 的流离失所 , 2020年上半年 , 约有 980万人 因水文气象危害和灾害而流离失所 。全球气候危机也造成了粮食不安全 , 2019年 , 近 6.9亿人 ( 世界人口的 9%) 出现营养不良 , 约 7.5亿人 ( 即近 10%) 面临处于严重的粮食不安全水平 。亿欧智库:全球气候危机带来的灾害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识,各国通过谈判共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自 1990年联合国发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以来,全球逐渐加速推进全球气温上升情况。其中, 2015年达成的 巴黎协定 推动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高 2 以内,并努力实现控制在1.5 以内,同时每五年审查一次各国对减排的贡献,当前达成的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首次将化石燃料纳入大会文件中,碳中和进程加速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10199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 京都协议书 2009 哥本哈根协议 2015 巴黎协定 2021 格拉斯哥气候公约 规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 规定了他们为应对气候变化所承担的义务 规定了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发展中国家则继续履行 公约 下的义务 通过减少全球碳排放将全球温度的升幅限制在2 以下 哥本哈根协议 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 且并未给出发达国家 2020年的具体减排目标 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2 以内 , 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 1.5 以内的措施 。 通过提供气候融资 , 帮助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并改用可再生能源 。 首次将化石燃料纳入缔约国大会文件中 , 多国承诺逐步减少燃煤发电 为碳市场制定了规则亿欧智库:全球碳中和进程中国碳中和进程11 2020年 9月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提出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 , 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各部门制定碳达峰 、 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 , 谋划金融 、 价格 、 财税 、 土地 、 政府采购 、 标准等保障方案 , 加速构建碳达峰碳中和 “ 1+N” 政策体系 。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钢铁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关于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碳减排支持工具亿欧智库:中国碳中和“ 1+N”政策体系 到 2025年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年下降13.5%,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18%。 到 2030年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5%以上 。医疗机构是医疗碳足迹重要领域,是实现医疗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场景12 根据无害医疗发布的 HEALTH CARES CLIMATE FOOTPRINT ,全球各国医疗部门碳足迹占全国碳排放平均比例为 4.4%,前十大医疗系统排放国占据了全球卫生保健排放总量的 75%,而中国以 17%的碳排放占据全球医疗碳足迹第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面临大量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愈发严峻的老龄化、医疗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等挑战,随着中国医疗产业的稳健持续发展,中国医疗碳排放仍将在短期内处于上行期。根据无害医疗的一项研究,如果没有对应措施去控制碳排放量,到 2050年全球全球碳排放量达到每年 60亿吨,是 2014年碳排放量的 3倍。 根据 2012年数据,中国医疗卫生系统排放中,医疗机构、非医院购买药品及医院建设是碳排放占比最高的三大领域,推动医疗产业碳达峰、碳中和,医疗机构是重中之重的场景。来源: HEALTH CARES CLIMATE FOOTPRINT , RuiWu,2019.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an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and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study. Lancet Planet Health 2019; 3:e 413-19.47.0%4.0%18.0%10.0%4.0%1.0%15.0%0.3% 0.7%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非医院购买药品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其他医疗机构建设研究管理亿欧智库:医疗碳足迹占国家碳排放比例 (%) 亿欧智库:中国医疗系统碳排放27%17%12%5%4%2%2%2%2%2%25%美国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巴西印度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其他医疗机构是公共建筑用能中高能耗单位13 医疗机构 是功能复杂、影响范围广泛的综合建筑, 全天运行,人流量较大,用能水平较高。以深圳市公共建筑为例,根据 深圳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报告( 2019年度) ,深圳市各类监测建筑单位面积用电指标中,医疗机构用能仅次于商场建筑用电指标。0510152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 商业办公建筑 商场建筑 宾馆饭店建筑 文化教育建筑 医疗卫生建筑 综合建筑 其他建筑亿欧智库:深圳市各类监测建筑单位面积用电指标(单位: kWh/)来源: 深圳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报告 ( 2019年度) 中国医疗机构碳排放仍处于上行期,实现碳中和需提前规划、统筹布局14 2015年,中国医疗支出占 GDP比例为 5.3%,人均医疗支出 425.6美元,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医疗支出占比及人均医疗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从 2015-2020年中国等级医院数量可以看出,中国医疗机构建设速度仍将保持略高于 GDP增速的节奏,中国医疗机构碳排放仍处于上行期,在“ 3060”规划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医疗机构需要提前规划,统筹布局,打造低碳型医疗机构。9282 10050 10831 11264122527944 84229017 968710404223223402548 274929962016194582017 20192018 20202081222396 2370025652+7.2%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一级医院来源: World Bank WDI Database,卫健委亿欧智库: 2015-2020年中国等级医院数量95363732.62012.71001.7 425.616.8%10.9%7.4%9.9%5.3%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0%2%4%6%8%10%12%14%16%18%美国 日本 韩国 世界 中国人均医疗支出(美元,右轴) 医疗支出占 GDP比例亿欧智库: 2015年世界各国医疗支出占 GDP比例及人均医疗支出(美元)医院用能复杂,能耗高,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15 医院建筑单位能耗远高于一般公共建筑,具有建筑功能复杂、能耗种类多、用能时间长、用能负荷不均、大型医疗设备能耗高、用能人员复杂等特点,根据上海市卫生局的相关研究,当前医疗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的 2倍左右,成为耗能最大的公共建筑之一,且呈现能耗递增趋势。亿欧智库:医院能耗特点医院集患者诊疗、休养、康复于一体,涉及门急诊、医技、科研等,是最复杂的公共建筑之一涉及电、天然气、医用气体等,传输方式多样 医院需要 7*24小时运行,保障全天用能,用能时间长,能耗大业务科室和后勤办公部门工作时间不一,常见部分负荷启动或局部能源供应的情况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含各类大型精密医疗诊断设备,设备耗能高、使用时间长包括医患、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来源: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市级医疗机构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DB31/T553 2012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2 3.顺应趋势,政策推动下医疗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迈向碳达峰碳中和16 根据 “ 十四五 ”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 、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 公共机构要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 , 以 2020年能源 、 水资源消费及碳排放为基数 , 2025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5%, 人均综合能耗下降 6%,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下降 7%, 有条件的地区 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 、 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 2030年前尽早达峰 。亿欧智库:中国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 十三五 ” 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 “ 十三五 ” 规划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减排 ,提出了节能工作的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 , 开展绿色行动 “ 十四五 ”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 实施公共机构能源和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 明确强调要加强后勤管理 。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 加强水电气热 、 环境卫生 、 安全保卫等后勤管理 , 优化服务流程 , 规范管理机制 ,强化能耗管控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 到 2025年 , 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 , 用能效率持续提升 , 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亿吨标准煤以内 ,二氧化碳排放 ( 以下简称碳排放 ) 总量控制在 4亿吨以内 ,在 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 5%、 碳排放下降7%,第一阶段( 2021 2025年 )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亿吨标准煤以内 ,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 4亿吨以内 , 力争实现碳达峰第二阶段( 2026 2030年 )在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 , 并考虑到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的提升 , 公共机构示范引领的潜力将得到更大释放第三阶段( 2031 2060年 )随着节能改造 、 新能源替代等工作的深入推进 ,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将得到很大的优化 ,届时公共机构的主要任务将转化为推动局部碳中和目标实现 , 并着力扩大示范引领作用 ,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 、 生产方式转型 , 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二 .中国医疗机构碳足迹17核算碳足迹数据是医疗机构实现碳中和的第一步18 实现碳中和主要步骤包括:碳足迹核算、碳中和规划制定、碳减排碳抵消实施、碳中和核查与认证。通过系统的碳足迹核算方法计算行业碳足迹数据,是实现行业碳中和的第一步,也是实现碳中和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后续步骤的前提。本篇章主要通过已有文献及数据等梳理医疗系统碳足迹。碳足迹核算1.设定碳排放核算边界2.确定碳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及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6.汇总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制定碳中和计划1.制定碳减排策略2.匡算碳抵消成本3.编制碳中和整体规划与路线图4.配套出台碳管理制度、能源管理制度、实施配套计划等碳减排碳抵消1.搭建能耗管理平台,实施碳减排2.配套碳管理制度实施2.使用可再生能源3.外部技术支持核查与认证1.自我声明2.第三方核查3.报告或信息披露4.碳中和咨询与培训主要工作亿欧智库:医疗机构碳中和步骤科学碳目标倡议 ( SBTi) 角度看医疗机构碳排放19 根据科学碳目标倡议 (SBTi),企业碳排放主要分为三个范围,范围一即企业直接控制的燃料燃烧活动和物理化学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温室其他排放,范围二即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三即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涵盖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其他间接排放。范围三范围广泛,在企业披露范围中,范围三为企业可选披露项。范围一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自有锅炉救护车麻醉药医疗保健设施范围二温室气体间接排放外购电力外购热力外购蒸汽外购冷却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医疗设备采购药物采购运输与分销资本货物燃料和能源相关医疗设施建设运营废弃物商务旅行员工通勤上游租赁资产售出商品使用下游租赁资产特许经营亿欧智库: SBTI视角下医疗机构碳排放全生命周期视角看医疗机构碳排放20 从全生命周期能源( LCE)视角看,建筑能耗可以分为全生命周期隐含能源( LCEE)和运行能源( OE)。 隐含能源( LCEE)是其组成材料和施工工程中使用的能源总和,隐含能源可以分为初始隐含能源( IEE)、经常性隐含能源( REE)和拆除能源( DE)。运行能源和经常性隐含能源是全生命周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施管理实践可以影响较大比例的 LCE。要实现医疗机构碳中和,除运行能源,即在暖通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降低碳排放外,在设计等阶段提前规划也将有助于医疗机构的碳减排。 根据 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 of facilities using a facility management approach 对 95个商业设施建筑的研究分析, 76.85%的能耗来自运行能源。亿欧根据专家访谈得出以下数据, 中国医院能耗有超过 90%为运行能源,而从实际运维角度看,大部分服务厂商尚不能实现服务期内闭环服务,未来医疗机构碳减排需要服务厂商全生命周期参与,从设计、实施到后期运维全盘参与、提供系统级服务。来源: Reducing carbon footprint of facilities using a facility management approach全生命周期能源( LCE)全生命周期隐含能源( LCEE) 运行能源( OE)IEE REE DE 暖通空调 照明 热水设备管理的未来影响88.6%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受设施管理实践影响78亿吉焦能源使用量5.49亿吨碳排放量设施管理的当前影响76.85%23.15%11.4% 11.4% 0.05% 全生命周期隐含能源( LCEE) :包括初始隐含能源、经常性隐含能源和拆除能源 初始隐含能源( IEE) :建造过程中消耗的总一次能源 经常性隐含能源( REE) :建筑试用期间维保或翻新活动所包含的总一次能源,与建筑使用寿命有关 拆除能源( DE) :在拆除阶段消耗的总一次能源被成为拆除能源亿欧智库:建筑能耗分类及设施管理对设施碳足迹影响医疗机构作为医疗系统内主要碳排放源碳排放超 50%21 根据 2019年吴睿博士发表的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an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and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study ,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卫生保健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进行评估, 研究 对象覆盖 医疗系统的九个子系统,包括公立和私立医院、社区医疗、公共卫生、其他医疗机构、非医院采购( NHP)药品、建筑、管理和研究。 2012年,中国医疗系统碳排放总量约为 315百万吨, 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是医疗系统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 。1, 0.3%2,0.7%2,1%11,4%14,4%33,10%46, 15%56, 18%148, 47%研究管理其他医疗机构私立医院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医院建设非医院购买药品公立医院亿欧智库:医疗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百万吨 ,占比)来源: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an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and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study医院用能主要以电力、天然气为主,暖通、照明、大型医疗设备等为主要能耗分布场景22 根据一项对北京市属医院的用能情况调研显示,北京市各医院主要应用的能源类型以电力、燃气和热力为主,能耗组成主要包括空调、医疗设备、照明、生活热水、办公设备、动力、供暖等。 根据武汉市城建委科技计划项目对武汉市部分三甲医院的能耗分析,武汉市 12家医院大部分用能以电和天然气为主,主要能耗场景为暖通、照明及室内设备等。用能 能源消耗 占比电力 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大型医疗设备、信息机房、办公用房40%-60%天然气 建筑采暖、生活热水、餐饮系统、蒸汽锅炉系统25%-35%外购热力 建筑取暖和生活热水 注:1.各医院天然气占比的差异和是否采用集中供暖有较大关系2. 数据来自 碳中和背景下北京市医院节能减碳现状及路径分析 亿欧智库:北京市医院能耗分布估算表24%6%20%44%6%采暖空调照明室内设备综合服务特殊区域亿欧智库:武汉市某医院分项电耗注:1. 室内设备能耗主要包括电脑能耗、打印机能耗等2. 综合服务能耗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泵能耗、电梯能耗及生活热水能耗3. 特殊区域能耗主要为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能耗4. 数据来自 武汉市部分三甲医院建筑能耗分析 北方地区医院实际能耗水平较高,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医院能效水平较高23 通过北京市属 21家医院、武汉市 12家三甲医院及寒冷地区 800床以上医院、全国 800床以上医院对比发现, 北方地区的医院能耗水平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医院集中供暖对医院能耗影响较大 。 根据不同地区医院单位业务量能耗对比发现,北京市属医院单位业务量能耗相对较低,能源利用效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以北京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医院, 经济水平较高、医疗资源丰富、业务周转效率高 。75.0 66.9 53.0 35.5 59.0 52.7 41.7 28.9 北京市属 寒冷地区 全国 武汉市医院 *2012A2021E亿欧智库:不同地区医院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Kg/)注:1.寒冷地区医院及全国医院数据来自“全国部分 800床以上规模医院能耗研究”项目报告2.武汉市医院来自 刘朝阳 ,卢洲 ,胡平放 ,雷飞 ,朱娜 ,江章宁 . 武汉市部分三甲医院建筑能耗分析 J. 建筑节能 ,2017,45(09):110-113+117. ,数据为 2013年 12家三甲医院能耗数据均值3.北京市属医院数据来自 王珊 ,肖贺 ,王鑫 ,齐明空 . 北京市 21家市属医院基础用能设备能耗现状及节能建议 J. 暖通空调 ,2017,47(02):48-53. ,数据为 2012年北京市属 21家医院能耗数据均值4. 2021年数据为亿欧智库根据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局统计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变化情况进行推测所得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总能耗 /总建筑面积;单位业务量能耗 =总能耗 /综合业务量,其中综合业务量 =住院床日数 +门急诊人次 /3(单位业务量能耗参考上海标准)9.610.87.87.4 8.36北京市属 寒冷地区 全国2012A2021E亿欧智库:不同地区医院单位业务量能耗( Kg/次业务)医疗机构将在 2029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4 结合吴睿等学者的研究、 MRI中国碳排放数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披露的碳排放强度降幅、中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等数据,亿欧对未来包括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机构碳排放进行了推测,在“ 3060 ”目标的战略指引下,到 2029年左右,中国医疗机构将实现碳达峰。2.52.62.72.82.93.03.13.23.33.42025e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7e2026e 2028e 2029e 2030e 2031e 2032e 2033e 2034e 2035e亿欧智库: 医疗机构碳排放(亿 t)来源: 亿欧智库推测医疗卫生费用占 GDP比重 碳排放强度推测 2030年达到 9.4%, 2060年达到 13.4% 未来 10-15年每年下降 3%-6%核心假设:三 .医疗机构碳中和实践25海外医疗机构碳中和现状 当前大部分国家在绿色医院建设、医疗机构碳减排方面均有一定基础,而部分发达国家在碳减排基础、技术等方面具备优势,提出了较为明确的量化目标。 由联合国支持的,“奔向零碳”行动开始于 2020年 6月 25日“世界环境日”,旨在汇集企业、城市、区域、投资者和企业的力量与支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绿色增长。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秘书处表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 医疗行业对于“奔向零碳”行动的参与度并未降低,目前共有 3000多家医院正在努力实现减排目标。美国 “ 无害医疗 ( Health Care Without Harm) ” 成立后启动了 100多个绿色医院工程 , 关闭 5000多家医疗废物焚烧厂等 美国环境保护署将住院医疗定位第二大哈佛医学院等已经宣布脱碳承诺 , 克里夫诊所计划 2027年实现碳中和 ,很多医院获得 LEED认证 (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对环保建筑进行评级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医疗部门提出到 2030年减排 80%的目标,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英国 NHS制定了一个要求其所属医院开展绿色医院建设的 “ 路线图 ” , 到 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 , 并雄心勃勃地在 2036-2039年实现 80%的减排泰国 绿色与清洁医院计划为数百家医疗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基线标准,对能源使用、化学品消耗、食品供应、废物产生等进行管理丹麦 当前每年排放 21.7万吨二氧化碳 , 到 2030年 , 碳排放将降低至每年 5.5万吨 , 减少75%的碳足迹印度尼西亚 环境部将医院纳入 PROPER规划,对环境绩效进行等级评定亿欧智库:部分国家医疗机构碳减排规划中国医疗机构碳中和政策要求仍较为宏观27 当前,中国医院碳中和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医院尚没有相关相关规划,也缺少量化的政策要求。 2020年 9月,中国 在第 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节能能源资源,优化能源结构,公共机构推进碳达峰成为公共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考虑,政策上也逐渐提出更加具体的量化指标。文件名称: 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 时间: 2016.06发布机构:国家发改委主要内容:推进公共机构开展绿色行动,实施节能工程,完善保障制度文件名称: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时间: 2016.12发布机构:国务院主要内容:推进公共机构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提供“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2016文件名称: 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时间: 2020.12发布机构: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主要内容:明确加强后勤管理,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探索智慧化“一站式”服务模式,持续改进后续服务质量和效率2020文件名称: “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 时间: 2021.06发布机构:国管局、发改委主要内容: 以 2020年能源、水资源消费以及碳排放为基数,制定了 2025年公共机构能耗下降目标文件名称: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时间: 2021.11发布机构:主要内容:有条件的地区 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 2030年前尽早达峰文件名称: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时间: 2021.09.08发布机构:住建部主要内容: 2022年 4月起强制实施,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筑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包含建筑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建筑碳排放分析报告2021中国医疗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28 近十年来 , 我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 , 能源消耗结构逐渐优化 , 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 2019年 , 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 333.81千克标准煤 , 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18.89千克标准煤 , 与 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 25.39%、 20.83%。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提出 , 到 2025年 , 全国公共机构用能结构持续优化 , 用能效率持续提升 , 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89亿吨标准煤以内 , 二氧化碳排放 ( 以下简称碳排放 ) 总量控制在 4亿吨以内 , 在 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 碳排放下降 7%, 有条件的地区 2025年前实现公共机构碳达峰 、 全国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 2030年前尽早达峰 。447.4 434.3415.3 398.5385.1 370.7 361.9352.1 341.6 333.8320.1 307.0人均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 /人)23.9 23.3 22.5 21.8 21.2 20.6 20.2 19.7 19.3 18.9 18.3 17.7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e 2021e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千克标准煤 /平方米)亿欧智库: 2010年 -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变化情况 亿欧智库: 2010年 -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变化情况来源: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亿欧智库推测中国医疗机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面临较多挑战29 当前中国仍有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仍是当前中国医疗部门工作的重点,推动医疗机构碳达峰碳中和是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但医疗机构因其特殊性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面临较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缺乏明确指标要求、院方重视程度不高、运维水平参差不齐、新能源应用场景受限、能耗营收比重低、创新模式受限、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滞后、计量体系不完善等。缺乏明确指标要求双碳目标提出后,对公共机构提出了十四五减碳目标要求,但对医疗机构尚未提出明确要求能耗营收比重低根据调研,医院能耗支出占营收比例仅为 0.8%-1.5%,比重低,降低医院能耗与碳排放相比提高医疗能力性价比较低院方重视程度不高大部分医院院长为医生或医疗行业出身,对医院后勤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医院后勤仍以保障医疗功能需求为主创新模式受限受制于医院财政体系,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市场化模式受限,近几年尽管有所突破但托管企业能力仍有待提升院方运维水平参差不齐医院后勤运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培训体系,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导致大量智能化运维系统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滞后相比 LEED和 BREEAM体系等,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内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较为之后新能源应用场景受限医院建筑受地理环境影响 , 光伏能新能源搭建的场景有限 ,新能源接入应用的可行性较小亿欧智库:中国医疗机构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计量体系不完善大部分医院缺乏三级计量和分项计量,给能耗统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阻碍了能耗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国外案例( NHS):碳减排起步早,整体处于碳排放下行区间30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 管理者英国所有医院 、 门诊和医务人员 , 下属 8千诊所两千多家医院 。 自 2008年以来 , NHS持续跟踪和报告碳足迹 , 定期改进并监测 NHS在履行 气候变化法案 ( 2008) 承诺方面的进展 。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 ,NHS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 以 1990年的碳足迹为基准 , 到 2020年 , 62%的碳减排降低已经超过了 气候变化法案 规定的 37%的要求 ,NHS碳足迹 +与 1990年基线相比 , 也取得了 26%的减少 。亿欧智库: NHS背景下的温室气体范围 亿欧智库: NHS碳排放( 1990-2020)1990 2010 2015 2019 2020( e)气候变化法案 碳预算目标 25% 31% 37%NHS碳足迹 16.2 8.7 7.4 6.1 6.1NHS碳足迹降低百分比(相比 1990)46% 54% 62% 62%NHS碳足迹 + 33.8 28.1 27.3 25.0 24.9NHS碳足迹 +降低百分比(相比 1990)17% 19% 26% 26%来源: NHS: Delivering a 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国外案例( NHS):推动组织 204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打造零碳组织31 基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NHS净零承诺出现了两个明确和可行的目标: 对我们直接控制的排放( NHS碳足迹),到 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雄心勃勃地在 2028-2032年实现 80%的减排 对于我们可以影响到的排放( NHS碳足迹 +),到 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并雄心勃勃地在 2036-2039年实现 80%的减排。来源: NHS: Delivering a 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01 02 03 04利用一种混合方法,将“自上而下”的模型(利用经济数据和环境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与“自下而上”的验证(利用来自 NHS组织的一系列输入,包括当地的旅行、建筑和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