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随着 OLED 技术成熟、成本优化,多元 应用 领域 加速 渗透。23Q3 起由于消费电子终端拉货,小尺 寸 OLED 屏 涨价,品牌备 货、手机 LTPO 技术升级,24H1 或将结构性缺货持续涨价。展望中长期需求端:1)小尺寸 终端价格 下沉,中 尺寸终端加速搭载 OLED 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尺寸占据最大份额(23 年手机 OLED 渗透 率接 近 50%),随 着搭 载OLED屏的 手机价格下沉、米 OV 等品牌国产替代(原使用三星屏)、折叠屏放量/搭载 LTPO 等结构性拉动将带动手机 OLED需求稳步增长。2)中尺寸上 IT、车载市场等 OLED 应用前景广阔,2024 年苹果有望推出 OLED IPAD 进一 步带 动 中尺寸搭载 OLED 的趋势,汽车智能化趋势 OLED 也成为高端车载的主流方案之一。3)大尺寸方面 TV 等市场 OLED 渗透率稳步提升,韩系厂商 主攻高端市场。综合来看,目前 AMOLED 是 OLED 技术的主流产品,广泛 用于 小尺 寸平 板显 示中,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 等产品对高质量显示屏的需求增加,OLED 面板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大陆企业加快 产能布局,长期供需结构改善。以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 为首的中国 OLED 面板 厂商 近年 来 积极布局 OLED 产线,OLED 产能正在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短期 来看 供给 端 2024 年 爬坡的主要有京东方重庆、维信诺合 肥、天马厦门 TM18,释放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 OLED 面板价格或持续上涨。长期来看在技术布局、高世代线上中国 大陆持续 布局。技术 角度 上,国内 面板 厂技 术持 续进 步向 海外 对标,包括 LTPO、叠层 等技 术升 级改 造,契合 更高 端、中尺寸等产品对于寿命、功耗的要求。世代线建设上,2023 年 Q4 京东方公告拟投资 630 亿建设国内第一条的 8.6 代 AMOLED产线,主要用于中尺寸,完善产线结构,推动 OLED 显示产业开启中尺寸发展新阶段。有机 发光 材料,国产 替代 正当 时。从上游原材料 环节 来看,有机 材料 是 OLED 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机材料在OLED面板成本中占据 23%的份额。有机发光材料海外专利垄断,蒸镀机 Tokki 垄断,掩膜版美日企业主导,国内厂商 加速下游面板厂配套合作、导入验证。对于 OLED 终端材料制造来说,首先由前端材料生产企业将基础化工原料合成中间体,再进 一步 加工 为升 华前 材料,将其 销售 给终 端材 料生 产企 业,由终 端材 料生 产企 业进 行升 华处 理后 最终 形成 OLED 终端 材料,用于 OLED 面板的生产。OLED 有机发光材料的生产一开始的原料经由化学合成形成中间体,毛利率较 低约10-20%。升华 后的 纯度 要求 非常 高,相对 技术 壁垒 较高,所以 材料 毛利 率也 高达 60-80%,其核 心技 术和 专利 均集 中在海外少数厂商,伴随海外专利到期及国内技术突破,国产厂商迎来发展良机。中游环节:持续看好本轮小尺寸结构性供给紧缺带动的涨价持续性,以及长期供需结构的改善,利好京东方 A、维信诺、深天马、TCL 科技;上游 材料:利好发光材料&蒸发源设备供应厂商奥来德、材料厂商莱特光电、OLED 中间体及 前端材料 厂商 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价格上升幅度不及预期,需求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上游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内容目录 一、OLED:需求复苏+新需求拉动+国产替代,迎来发展新机遇.5 1.1 OLED 性能更优,AMOLED 主流趋势显现.5 1.2 中国加大 OLED 产能布局,京东方开启首条 8.6 代线.6 二、OLED 屏价 24H1 有望持续上涨,长期供需结构改善.8 2.1 短期:消费电子持续拉货,结构性供需改善有望持续涨价.8 2.2 OLED 下沉至中低端手机市场,中尺寸终端加速渗透.9(1)小尺寸:OLED 智能手机加速渗透中低端市场,折叠屏放量拉动.9(2)中尺寸:IT 和车载渗透率有望提升,产能消耗更大.11 三、有机发光材料,国产替代正当时.14 3.1 OLED 终端材料壁垒较高,受益于国产替代迎来发展机遇.15 3.2 有机发光材料.18 3.3 前端中间体材料.20 四、投资建议.21 4.1 中游面板.21 4.2 上游材料.24 五、风险提示.28 YWDWuNtOsRoPpRsRmRqPmN8O9R8OsQmMmOqMlOnNrQlOoMpRbRoOyRvPrQnMxNmQoP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 图表目录 图表 1:LCD 与 OLED 结构原理对比.5 图表 2:显示技术种类对比.5 图表 3:OLED 面板实物 3D 物 理结构图.5 图表 4:AMOLED 和 PMOLED 对比.5 图表 5:全球 AMOLED 和 PMOLED 面板出出货情况.6 图表 6:LCD 和 OLED 生产流程对比.6 图表 7:显示技术发展路径.6 图表 8:各地区 OLED 产能对比.7 图表 9:中国面板厂商产能布局(2023 年).8 图表 10:消费电子复苏带动显示屏幕拉货.8 图表 11:2023 年中国智能机品牌 LTPO 面板需求.9 图表 12:2023-2025 年中国 LTPO 产能情况,K/M sheets.9 图表 13:各手机品牌分季度 OLED 屏手机份额占比,苹果和三星占主要份额.10 图表 14:国内手机采用 OLED 屏幕情况.10 图表 15:苹果手机大屏化趋势明显.10 图表 16:国内手机品牌厂在售价格区间及最高价情况.10 图表 17:折叠屏手机形态.11 图表 18:2021-2027 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预测及高端市场可折叠智能手机份额(单位:百万)11 图表 19:中尺寸 IT 终端 产品 持续 搭 载 OLED 屏.11 图表 20:2023-2028F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中 OLED 面板出货量及渗透率.12 图表 21:OLED IT 出货量预测 2027 年达到 4880 万片(单位:百万片).12 图表 22:手提电脑 OLED 面板预测渗透率快速提 升(单位:百万片).12 图表 23:2020-2026 年车用面板 OLED 市占率预估持续增长.13 图表 24:全球车载显示细分市场市场规模(亿美元).13 图表 25:车载显示麦格纳曲线.13 图表 26:车用 AMOLED 显示 清单(截 至 2023H1).14 图表 27:2023H1 全球汽车显示面板出货量(仅前装市场).14 图表 28:23H1 全球汽车显示面板竞争格局(前装市场).14 图表 29:OLED 产业链.15 图表 30:OLED 面板成本构成(2023).15 图表 31:OLED 结构图.15 图表 32:OLED 有机材料成本拆分.15 图表 33:OLED 材料具体情况.16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4 图表 34:OLED 终端材料生产厂商.16 图表 35:2022 年全球 OLED 终端材料市场份额占比.17 图表 36:奥来德前五名客户情况.17 图表 37:莱特光电前五名客户情况.18 图表 38:各层材料的核心成分.18 图表 39:目前三代材料的优缺点.19 图表 40:中国 OLED 材料市场规模(亿元).19 图表 41:国内外 OLED 材料公司产品布局情况.20 图表 42:OLED 有机发光材料生产流程.20 图表 43:我国中间体和前端材料部分生产企业及核心客户.20 图表 44:OLED 升华前材料生产主要技术.21 图表 45:京东方 业务板块.21 图表 46:京东方 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22 图表 47:京东方 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22 图表 48:维信诺创新产品及技术.22 图表 49:维信诺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23 图表 50:维信诺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23 图表 51:深天马主要产品及应用情况.23 图表 52:深天马营业收入(亿元)及增速.24 图表 53:深天马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24 图表 54:莱特光电生产能力.24 图表 55:莱特光电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25 图表 56:莱特光电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增速.25 图表 57:奥莱德有机发光材料产品.25 图表 58:奥来德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26 图表 59:奥来德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增速.26 图表 60:瑞联新材主要产品及应用情况.26 图表 61:瑞联 新材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27 图表 62:瑞联新材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增速.27 图表 63:万润股份营业收入(百万元)及增速.27 图表 64:万润股份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及增速.27 图表 65:推荐公司盈利预测.28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5 OLED+1.1 OLED 性能更优,AMOLED 主流趋势显现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指由极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且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的有机半导体。OLED 具有自发光特性,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其显示性能相比 LCD 更优异,具有显示效果佳、耗电低、柔性高 和超轻薄等优点,广泛运用于 手机、汽车电子、智能穿戴设备 等 产品的屏幕上。OLED 显示屏幕结构大幅简化,更轻薄、省电、抗摔。从 OLED 显示面板结构来看,液晶材料被有机发光材料替换,导光板,增光片和扩散片不再 需要,偏光片的数量也 有所减少,因此 OLED 显示屏拥有更纤薄的屏幕结构。从功耗比来看,OLED 屏幕 更省 电,对于 追求 高续航能力的智能手机来说缓解电池的压力。由于组成核心发光材料的组件数量 大幅下降,OLED 屏幕的抗震性能明显 提升,抗摔性能大幅提升。图表1:LCD 与 OLED 结构原理对比 图表2:显 示 技 术种 类对 比 来源:高新科控,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艾邦智造,国金证券研究所 OLED 按 驱 动方 式可 以 进一 步划 分 AMOLED(Active Matrix OLED,有源 矩阵 OLED)和PMOLED(PassiveMatrix OLED,无源矩阵 OLED),目前市场上 OLED 产品主要以 AMOLED 为主。PMOLED 的结构简单,每个像素点由分立的阴极阳极控制,不需要额外的 驱动电路,太多的控制线路限制其在大尺寸高分辨率屏幕上的应用。AMOLED 则是 通过 驱 动电 路来 驱动发 光二 极管,最大 程度 减少 了控 制线 路的 数量,使其 具备 低能 耗,高分 辨率,快速 响应和其他优良光电特性,因此 AMOLED 逐渐成为 OLED 显示的主流技术。图表3:OLED 面板实物 3D 物理 结构图 图表4:AMOLED 和PMOLED 对比 AMOLED PMOLED 驱动特性 像素独立 驱动、连续发 光;TFT 驱动矩 阵;寻址 与驱动分开 瞬间通过 大电流、高亮 发光;寻 址 信号驱 动 显示特性 全 彩 色矩阵 式 单 色、彩色、段式 优点 功耗低,亮度高;大尺 寸,高分辨率;响应 快,寿命长 结构、工 艺简单;灰度 容易控制;成本小、技术 门槛低 缺点 工 艺 结构复 杂,良 品率稍低;生产成 本高 难实现大 尺寸和 高分辨 率;功耗 大,发光 效率低,寿命 短 来源:和辉光电,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OLED industry,国金证券研究所 生产制程 上,OLED 与 LCD 类似,分别 是前 段 Array、中段 Cell 和后 段 Module Assembly。前段阵列工艺中,OLED 与 LCD 一样,都是先对玻璃基板进行清洗,接着 CVD 和溅射,然后进 行涂 胶、曝光 和显 影,后面 进行 湿法 或是 干法 刻蚀,再进 行剥 离,如果 剥离 不合 格则重新回到清洗,最后再退火,并检查。中段成盒工艺中,LCD 和 OLED 的工艺流程区别较大,LCD 是将 TFT 基板 与 CF 基板 拼合,进一 步加 工成 TFT-LCD 面板,而 OLED 通过多次蒸镀完成有机发光层的沉积;后段模组工艺,OLED 省去了一层偏光片以及背光源的贴合。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6 图表5:全球AMOLED 和PMOLED 面板出出货情况 图表6:LCD 和 OLED 生产流程对比 来源:if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OLED Industry,国金证券研究所 1.2 中国 加大 OLED 产能布局,京东方开启首条 8.6 代线 若从 技术 的发 展路 径来 看,显示 技术 的发 展大 致可 以分 为四 个 阶段:第 一个 阶段: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 CRT 诞生,实现了电信号向光输出的转换。随着技术工艺完善,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随着 CRT 技术的产业化,黑白 CRT 电视和彩色 CRT 电视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显示设备。第二个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等离子技术、液晶技术并行。2000 年后,随着液晶技术的完善,其在显示效果、成本等诸多方面均显著超越等离子技术,等离子显示逐步退出市场。目前液晶显示技术已是全球最主流的显示技术。第三个阶段: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OLED 技术出现 并实现产业化。2006 年之前,OLED 面板多为 PMOLED 面板,主要针对小尺寸显示器件。2008 年诺基亚推出了第一台应用 AMOLED 显示 屏的 手机,随后索尼、LG 推出小尺寸 OLED 电视;2010 年,三星大举推进 AMOLED 技术,并在其高端手机中广泛使用 AMOLED 面板,OLED 的商业化进程得到了实质性进展。第四个阶段:随着 OLED技术的逐渐进步,OLED 的技术应用在电视等大屏幕产品上也逐渐开始体现。2014 年,LG推出了全球首批 4KOLED 电视,并于 2015 年在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推出了多款 OLED 电视产品;2019 年,LG 发布 了全 球首 款 8KOLED 电视,OLED 的技术应用已进入新的阶段。图表7:显 示 技 术发 展路 径 来源:瑞联新材招股说明书,国金证券研究所整理 从 OLED 发展历程来看,2000 年后 OLED 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向 大尺寸、高分辨率、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低功耗的 OLED 显示屏 升级。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 企业在 AMOLED技术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将 AMOLED 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 PMOLED 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将 PMOLED 应用于电视机等大尺寸显示器上。2010 年代至今,OLED 技术进入了成熟期,各种类型的 OLED 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出现了新的概念和技术,如透明 OLED、可折叠 OLED、可卷曲 OLED 等。97.83%98.59%98.04%98.45%98.00%96.77%95.95%95.24%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5-12-31 2016-12-31 2017-12-31 2018-12-31 2019-12-31 2020-12-31 2021-12-31 2022-12-31 OLED:AMOLED OLED:PMOLED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7 图表8:各地区 OLED 产 能对 比 来源:Nikkei Asia,前沿材料,国金证券研究所 目前全球 OLED 产能主要集中在韩国和中国,中国 OLED 行业起步较晚,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中国 OLED 产能端 增长迅速,已形 成京 津翼、珠三 角、闽台、长三 角、中西 部五 个行业集群。2018 年中国本土面板制造商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等企业大规模 投资建厂,大量释放产能,加速推进 OLED 产业的发展。Trendforce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 OLED 面板产能占比为 43.7%,韩国为 54.9%。京东方作为国内在柔性 OLED 领域 布局 早、技术 优、市场 应用 广的 企业,带领 中国 柔性 OLED产业 逐步 成为 全球 产业 版图 中的 重要 一部 分。京东 方 于 2015 年 投建 中国 大陆 首条 柔性OLED 生产 线,柔性 OLED 出货量连续多年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2023 年上 半年,京东方柔性 AMOLED 出货量突破5 千万 片,同比 增长 近 80%,覆盖 超 45 个终端品牌客户,包括华为、OPPO、LGE 和联想等各大品牌。近期京东方公告拟投资 630 亿建设国内第一条的 8.6代 AMOLED 产线,设备投资六成以上,其中公司投资占比 52.36%。新代线规划 32k/月产,主攻中尺寸 IT,项目分阶段两期建设,周期 34 个月,预计 26Q4 建成第一期量产。深天马 目前 正在释放的产能 主要是武汉天马,产能满产 4000+万片,主要 用于 手机,厦门TM18 为 LTPO 六代线,2024 年产能逐步释放。维信诺控股昆山第 5.5 代 AMOLED 生产线,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批量交付一线品牌客户,增加高附加值产品供货,并将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以提高产线产能;固安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产能持续释放,稼动率快速爬升至较高水平;参股的合肥第 6 代柔性 AMOLED 生产线量产搭载低功耗动态刷新 率技术和折叠等新技术的产品,稼动率持续提升。TCL 科技目前武汉 T4 OLED 一期 15K 产能,二 三期产能按计划推进,持续进行 技术迭代和新产品开发。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8 图表9:中 国 面 板厂 商产能 布 局(2023 年)厂商 地区 产线 技术路线 投产时间 投资金额(人民币)设计产能(K/M)建设情况 京东方 成都 6 代(B7)OLED 2017 年 5 月 465 亿元 4.8 万片 投产 绵阳 6 代(B11)AMOLED 2019 年 7 月 465 亿元 4.8 万片 投产 重庆 6 代(B12)AMOLED 2021 年 12 月 465 亿元 4.8 万片 投产 TCL 科技 武汉 6 代(T4)AMOLED 2020 年 1 月 350 亿元 4.5 万片 投产 天马 上海 5.5 代 AMOLED/LTPS 2015 年 12 月 1.5 万片 投产 武汉 6 代 AMOLED/LTPS 2018 年 6 月 120 亿元 3 万片 投产 厦门 6 代 AMOLED 2022 年 2 月 480 亿元 4.8 万片 投产 维信诺 昆山 5.5 代 OLED 2015 年上半年 150 亿元 1.5 万片 投产 国安 6 代 AMOLED 2018 年 5 月 近 300 亿元 3 万片 投产 合肥 6 代 AMOLED 2020 年 12 月 440 亿元 3 万片 投产 和辉光电 上海 6 代 AMOLED 2019 年 1 月 272.78 亿元+80 亿元 4.5 万片 投产 柔宇科技 深圳 6 代 Flexible 2018 年 6 月投产 110 亿元 4.5 万片 投产 来源:FPDisplay,国金证券研究所整理 OLED 24H1 2.1 短期:消 费 电子 持续 拉货,结构性 供需改善 有望 持 续涨 价 消费电子见底复苏,拉动安卓系 OLED 屏 需求。2023 年 9 月,华为 发布 新品 带动,新型 消费电子产品更新迭代,手机 产品 性能 升级、折叠 屏 持续新品推出,叠加 产业 链前 期库 存去化,品牌提前备货带动显示环节备货,造成短期缺货,从三季度起各家厂商 OLED 屏价格提升。根据 Canalys 预测,全球 智能 手机 市场 2023 年市场呈现初步复苏迹象,预计 2023年出货量下降 5%,下跌 趋势 放缓。根据 产业 链调 研,目前 屏厂 和终端品牌 谈价情况,24Q1 OLED 屏 价格 有望持续提升。图表10:消 费 电 子复 苏带 动 显 示屏 幕拉货 来源:Canalys,国金证券研究所 手机 LTPO 技术 升级,24H1 或 将结构性缺货 从技术差异来看,更高的屏幕刷新率、触控采样率有助于提升手机使用体验,更高刷新率也 提升 了功耗 要求。目前小尺寸 OLED 的主要两大背板技术是 LTPS 和 IGZO,LTPO 结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基于 LTPS 背板,在同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中用 Oxide TFT 取代部分漏电较大的 LTPS TFT,其中 高迁 移率 的 LTPS TFT 用于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漏电小的 Oxide TFT 用于控制开关,保留了 LTPS TFT 的驱动能力,借用 Oxide TFT 低漏电流优势,实现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9 更小驱动电流和驱动电压,更小的漏电流实现更低刷新率,从而让 OLED 的可用刷新率范围变得更广,同时降低显示屏和手机 CPU 的功耗,提升终端产品续航能力。从 市场 角度 来看,自 2021 年 iPhone 引入 LTPO 技术,LTPO 渗透率得到了显著提升。CINNO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OLED 智能 机市 场,搭载LTPO 柔性面板的销量占比 为7%。2023 年 华为发布 Mate60 系列手机,使得 搭 载 LTPO 的柔性面板需求出现 进一步 增长。从公布的规格来看,Mate60 全系列使用了 LTPO 屏幕,一方 面终端出货量增加导致华为加大上游组 件的 订购,一定 程度 上刺 激了 同行 其他 厂商 因避 免供 给不 足而 增加 订单,另一方面 在华为 的带 动下,其他 品牌 的 LTPO 需求 也在 增加,品牌 参与 度提 升将 使得 LTPO 屏的应用进一步 增加。除了超高端的旗舰系列,各品牌的 30005000 元系列,如一加的数字系列、vivo 的 iQoo数字系列、小米的数字系列等,均规划了 LTPO 屏幕。DISCIEN 数据显示,2023 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机品牌 LTPO 屏幕的需求为 7.3kk,较上 季度 增 加 154%。第三 季度 LTPO 的屏幕需求为 10kk,环比 增加 37%。整个 下半 年的 需求 高峰,占全 年需 求的 81%,其中华为的 LTPO需求,占下半年整体 LTPO 需求的 55%。图表11:2023 年中国智能机品牌 LTPO 面板需求 图表12:2023-2025 年中国 LTPO 产 能情 况,K/M sheets 来源:DISCIEN,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DISCIEN,国金证券研究所 供给端来看,LTPO-OLED 当前处于量产的初期,生产难度大,DISCIEN 报道称大陆面板厂LTPO 新品良率在 50%60%之间,良率比较低,产能占用较大。2024 年 有新增产能,但新增产能放量需要半年的时间爬坡及生产磨合。例如,CSOT 的 T4 配备 15K/M 的 LTPO 产能,虽然设备时配满 15k,当需 求不 足时,LTPO 产能不会完全开启,会根据需求逐步释放。一方面,需求的增长使得 LTPO 的供应开始紧张,不同面板型号技术要求不同,产线难以共用,进一 步加 剧供 应紧 张。另一方面,LTPO 的增长也占用了更多模组产能,挤压 LTPS-OLED产能,使得 OLED 整体供应处于偏紧状态,OLED 价格有望持续上涨。2.2 OLED 下沉至 中低端 手机市场,中尺寸终端加速渗透 OLED 面板下游应用广阔,从下游应用份额占比来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小 尺寸占据最大份 额,折叠 屏放 量叠 加品 牌国 产化 替代,手机 OLED 需求将稳步增长。以 IT 和车载为代表的中尺寸产品也将加大对 OLED 面板的使用。从 2024 年开始,苹果将在 iPad Pro 机型中推进 OLED。Omdia 预计在乐观的情况下,苹果积极采用 OLED,竞争对手跟进,移动的PC OLED 面板的需求预计将以 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OLED 大尺 寸面 板目 前受 限于 技术,在使 用寿 命、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印刷法的推广使用有望为大尺寸 OLED 带来增量需求。(1)小尺 寸:OLED 智能 手机 加速 渗透 中低 端市 场,折叠 屏放 量拉 动 随着产能增加、技术日趋成 熟,OLED 面板已逐渐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首选 显示技术。手机产业相对成熟,微创新及升级为 各大手机品牌厂商 的竞 争点。终端 产品 追求 极致屏占比,OLED 屏幕的手机可以采用屏下指纹方案,OLED 逐步 成为千元以上中高端机型的首选方案,加速渗透中低端市场,应用 在 1000-2000 元的机型当中。根据 群智 咨询 统计,2023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约 5.1 亿片(Open Cell 口径),同 比增 长约 18.7%。3.95.71.12.93.44.302468101223Q1 23Q2 23Q3 23Q4M60 31%49%44%0%10%20%30%40%50%60%02040608010012014023Q4 2024 2025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0 图表13:各 手 机 品牌 分季 度 OLED 屏手机份额占比,苹果和三星 占主要份额 来源:DSCC,国金证券研究所 图表14:国 内 手 机采 用 OLED 屏幕情况 品牌 1000-2000 元采用 OLED 屏 幕的 型号 华为 nova 10 SE、nova 11 SE、畅享 10S OPPO A1 Pro、A2 pro、K7、K11 Redmi Note 12、Note 12 Pro、Note 12R Pro、Note 12 Turbo 荣耀 Play4T Pro、畅玩 20Pro 来源:京东,国金证券研究所 折叠屏手机提升 OLED 面板渗透率,产能消耗更大。随着智能手机大屏化潮流,手机屏幕折叠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18 年折叠屏手机开始进入市场,其在兼顾便携 性的同时,因外形差异较大,功能优势明显等特点,成为 品牌争取 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份额 的发力点。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在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售价高于 4350 元)品牌市场,苹果 占据 67%的份 额,而国 内厂 商份 额达 29.70%。国内 主要 手机 品牌 厂商 折叠 屏手机价格明显高于直板屏手机,作为国内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利器,2024 年各大品牌厂商都将持续推出新折叠产品。图表15:苹 果 手 机大 屏化 趋势 明显 图表16:国 内 手 机品 牌厂 在售 价格 区间 及最 高价 情况 来源:九机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艾瑞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折叠屏手机形态主要分为横向折叠和竖向折叠,其中横折又可以分为外折和内折。从技术层面来看,折叠屏手机的显示面板为 OLED,由于折叠形态的要求,折叠手 机不仅使得 AMOLED 屏幕增加为原来的 3 倍,而且由于良率有待提升,预计未来折叠手机将大幅消耗 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1 AMOLED 产能。折叠屏手机大电池与大屏幕难两全,低功耗 LTPO 成为刚需。Counterpoint Research 预计到 2027 年全球可折叠手机出货量超 过 1.015 亿部。折叠屏手机应用的推广将进一步加大对 LTPO-OLED 面板的需求。2025 年中国 OLED 智能机市场采用 LTPO 技术的柔性 OLED 产品将超越采用 LTPS 技术的柔性 OLED 产品,渗透率有望达 43%。图表17:折 叠 屏 手机 形态 图表18:2021-2027 年全球可折叠智能 手机品牌出货量预 测 及 高端 市场 可折 叠智 能手 机份 额(单位:百 万)来源:各公司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国际电子商情,国金证券研究所 另一 方面,国内 终端 品牌 加速 面板 供应 的 国产 化替 代。当前 智能 手机 市场 正加 速适 配 OLED面板,搭载 OLED 面板的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沉。根据 Omdia 报告,OLED 面板在智能手机显示面板领域的市场份额从 2020 年的 30%已迅速增长至 2022 年的 42%。国内终端手机品牌考虑到供应链的稳定性,也纷纷实施国产化替代策略,此前,小米、OPPO、VIVO 等国内手机品牌大多采用三星供应的屏幕。目前 各品牌开始实行国产化替代,如 OPPO A2pro搭载维信诺独供的 6.7 英寸 OLED 屏幕;小米 14 OLED 直屏 TCL 华星独供;VIVO X100 系列的 AMOLED 面板由国内面板厂维信诺和京东方供应。(2)中尺 寸:IT 和车载 渗透 率有 望 提升,产 能消 耗更 大 IT:IT 产品是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 1020 英寸屏幕产品。2023 年各中尺寸终端品牌陆续推出 OLED 屏产品,2024 年苹 果有 望推 出 OLED IPAD 进一步带动中尺寸搭载 OLED 的趋势。图表19:中尺寸 IT 终端 产 品持 续搭 载OLED 屏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整理 平板电脑:群智咨询预测 2023 年全球 OLED 平板电脑面板出货量预计约为 350 万片,市场渗透率仅约 1.4%。而苹 果 2024 年高阶 iPad 转用 OLED 面板,三星、华为、荣耀 等品 牌高端产品线布局 OLED 技术,将带动 OLED 技术在全球平板电脑市场的渗透率 提升,预计 2024OPPO Find N3Huawei Mate X5Samsung Galaxy Z Fold5Huawei Mate Xs 2Samsung Galaxy Z Flip 5Huawei Pocket S横向内折 横向外折 竖向内折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2 年全球 OLED 平板电脑面板出货占比将提升至 5.7%。同时,得益于折叠手机的技术积累,未来折叠平板电脑产品预计也有望问世。根据 群智咨询预测,2028 年全球 OLED 平板电脑面板出货占比将达到 17.9%。笔记本电脑:2023 年终端 需求低迷,OLED NB 面板需求 下滑,群智咨询预计 2023 年 OLED NB 面板出货仅 3.6M,市场渗透率下滑 至 1.9%。虽然终端应用市场情况不佳,但 OLED 技术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应用 仍在推进。一方面,终端品牌厂商加大对 OLED 面板的使用,苹果计划于 2026 年推出采用 OLED 显示面板的 MacBook Pro,华 硕规 划 Zenbook、ProArt 等高端产品线以及 VivoBook 等主流产品线均导入 OLED 屏幕。与此 同时,联想、惠普、戴尔、宏碁等众多品牌相继布局,品牌丰富度提升。另一方面,随着 OLED 面板价格下降,终端OLED NB 产品定价已由万元 档下沉至 40005000 档,将由高端产品线逐渐下沉到主流产品线。群智咨询预测,2028 年 OLED 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出货渗透率将达 21.5%。图表20:2023-2028F 笔记本电脑&平 板电 脑中OLED 面板出货量及渗透 率 来源:群智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根据 Ubi Research 预测,IT 产品用 OLED 面板出货量从 2022 年到 2027 年年均增长将达到 39%。有望从 2022 年 的 950 万片增加到 2027 年的4880 万片。图表21:OLED IT 出货量预测 2027 年达到 4880 万片(单位:百 万片)图表22:手提电脑 OLED 面板预测渗透率快速提升(单 位:百万片)来源:UBI Research,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Omdia,国金证券研究所 车载:随着 汽车 智能 化的 发展,智能 座舱 在汽 车市 场快 速渗 透。为满 足智 能汽 车不 同的 场景需 求,作为 人机 交互 界面 的显 示屏 幕也 呈现 设计 多元 化、技术 多样 性的 特征:抬头 显示、透明A 柱、副驾 驶及 后排 娱乐 显示、显示 车窗 等应 用场 景的 衍生,使得a-Si LCD、LTPS LCD、Oxide LCD、OLED、Mini LED 背光显示、Dual Cell 等显示技术在车载市场应用,车载显示技术进入了多技术并存的时代。9.513.22233.443.548.80102030405060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IT OLED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3 图表23:2020-2026 年车用面板 OLED 市占率预估持续增长 来源:Trendforce,国金证券研究所 相比较传统的 LCD 面板,OLED 具备自发光、轻薄、高刷新率、柔性等优势,可以显著增加汽车 用附加 价值。技 术层 面,为了 克服 OLED 在车 用耐 久性 的 问题,在 技术 上多 采用 Tandem OLED 技术,将多 个 OLED 组件,通过 连接 层互 相串 联与 叠加 而形 成高 效率 的 OLED 组件 结构,串联 后的 OLED,对比 单层、双迭 层组 件达 到相 同亮 度的 电流 密度 为单 层 1/2,寿命则至少可以提升两倍,能有效降低面板的使用功耗。成本方面,通过引入 Hybrid OLED 面板,利用 刚性 玻璃 基板 结合 柔性 OLED 薄膜 封装 技术,达到 减轻 重量 及降 低成 本。近年来LGD、SDC、以及 国内BOE 等面板厂在 汽车 品牌不断取得项目并逐渐量产。根据Trendforce预测,预估 2026 年全球车用显示面板整体出货量将超 2.4 亿片,其中 OLED 面板占比有望达到 8.9%。图表24:全 球 车 载显 示细 分市 场市 场规 模(亿美元)图表25:车 载 显 示麦 格纳 曲线 来源:Global Market Insights,聆英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IHS,聆英咨询,国金证券研究所 从 细 分 市 场 来 看,OLED 更适合在高端车型(售价大 于 40W)进行搭载,Mini LED 目前应用区间多集中在 30W+的市场,市场有下沉趋势,LTPS LCD 主要应用车型为 10-30W,有向更高分辨率发展的趋势。汽车商将 OLED 技术视为高端 搭载,OLED 正成为高档车型中控台显示器的首选。奥迪、梅赛德斯-奔驰 和宝 马 等已 经将 OLED 集 成到 其 高端 车型 中。Lucid Motors,Ferrari 和Genesis 等奢侈品牌已宣布计划将 OLED 纳入其未来车型。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旗舰车型,如蔚来、理想、上汽、吉利、比亚迪 等等 也配备了 OLED 技术。Omdia 预测,到 2030 年,OLED 将占中控台显示器市场的 9%。行业深度研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4 图表26:车用 AMOLED 显示清单(截 至2023H1)来源:Omdia,国金证券研究所整理 从供应端来看,2022 年下半年 起 车载显示屏需求旺盛,终端及下游供应链对 面板的拉货较为积极,部分库存水位较高,2023 年全球汽车市场步伐有所放缓。各大面 板厂凭借自身技术、产能等优势在车载显示市场中积极布局,使得头部厂商仍保持较高的 市场份额,并且依托面板资源不断拓展 Tier1 业务,打造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图表27:2023H1 全球汽车显示面板出货 量(仅前装市场)图表28:23H1 全球汽车显示面板竞争格局(前装市场)Shipment(Mil.)YoY(%)Tianma 13.6 0.0%JDI 13.1 6.6%AUO 11.3 11.0%BOE 10.9 3.0%LGD 8.6 4.0%Others 29.9-6.3%Total 87.3 0.6%来源:群智咨询,国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