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 C S 6 5.0 2 0.9 9C C S B 0 4唐 山 市 地 方 标 准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创 建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指 标2 0 2 4-0 4-0 8 发 布 2 0 2 4-0 4-2 8 实 施唐 山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B1302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定 起 草。请 注 意 本 文 件 的 某 些 内 容 可 能 涉 及 专 利。本 文 件 的 发 布 机 构 不 承 担 识 别 专 利 的 责 任。本 文 件 由 唐 山 市 自 然 资 源 和 规 划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唐 山 市 林 业 技 术 推 广 站、河 北 可 景 工 程 咨 询 有 限 公 司。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刘 亿、牛 玉 鹏、毕 介 宝、范 玮、董 彪、陈 思 源、刘 胜 国、李 秋 玲、高 见、许 向一、谌 洋、陈 晓 明、高 杰、陈 向 东、邓 立 红。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1创 建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指 标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创 建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的 评 价 指 标 和 评 价 内 容。本 文 件 适 用 于 创 建 唐 山 市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T 1 8 3 3 7.3 生 态 公 益 林 建 设 技 术 规 程G B/T 3 7 3 4 2 国 家 森 林 城 市 评 价 指 标D B 1 3/T 5 5 5 4 河 北 省 创 建 省 级 森 林 城 市 评 价 指 标D B 1 3 0 2/T 5 0 5 古 树 名 木 管 护 与 复 壮 技 术 规 范3 术 语 和 定 义G B/T 3 7 3 4 2、D B 1 3/T 5 5 5 4 界 定 的 以 及 下 列 术 语 与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森 林 乡 镇(村)在 乡 镇(村)管 辖 范 围 内 形 成 以 树 木 和 森 林 为 主 体,山 水 林 田 湖 草 相 融 共 生 的 生 态 系 统,且 各 项 指标 达 到 本 标 准 要 求 的 乡 镇(村)。3.2乡 镇(村)森 林行 政 区 域 内 所 有 森 林、树 木 及 其 相 关 植 被 的 总 和。3.3森 林 健 康保 持 良 好 发 育 活 力,抗 性 和 稳 定 性 高,能 发 挥 应 有 生 态 服 务 功 能 的 森 林。来 源:D B 1 3/T 5 5 5 4-2 0 2 2,3.3 3.4生 态 文 化通 过 合 理 利 用 和 保 护 生 态 资 源,促 进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的 意 识、道 德、行 为 的 总 和。来 源:D B 1 3/T 5 5 5 4-2 0 2 2,3.4 3.5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2乡 土 树 种本 地 区 天 然 分 布 的 树 种 和 没 有 生 态 入 侵 的 归 化 树 种。来 源:G B/T 3 7 3 4 2-2 0 1 9,3.3 3.6森 林 网 络各 类 森 林 绿 地 等 生 态 斑 块,通 过 道 路、水 系、农 田 林 网 等 各 类 生 态 廊 道 相 互 连 接,形 成 片、带、网相 结 合 的 森 林 生 态 系 统。来 源:G B/T 3 7 3 4 2-2 0 1 9,3.4 3.7林 荫 道 路树 冠 覆 盖 率 达 3 0%以 上 的 道 路。来 源:G B/T 3 7 3 4 2-2 0 1 9,3.6 3.8受 损 弃 置 地因 生 产 活 动 或 自 然 灾 害 等 原 因 造 成 自 然 地 形 和 植 被 受 到 破 坏,且 已 废 弃 的 宕 口、露 天 开 采 用 地、窑坑、塌 陷 地 等。来 源:G B/T 3 7 3 4 2-2 0 1 9,3.7 4 评 价 指 标4.1 概 述基 于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的 内 涵 和 评 价 指 标 的 构 建 理 念,建 立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二 级 评 价 指 标,其 中 一 级 指 标 5 个,二 级 指 标 2 7 个。随 着 乡 镇(村)经 济 社 会 发 展,二 级 指 标 可 适 当 调 整。4.2 指 标一 级 指 标 指 森 林 网 络、森 林 健 康、生 态 福 利、生 态 文 化 和 组 织 管 理。5 评 价 内 容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指 标 内 容 见 表 1。表 1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内 容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森林乡镇 森林乡村森林网络林 木 绿 化率山区、丘陵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 3 5%,平原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 3 0%,沿海范围内林木绿化率达到 2 0%。林木绿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3表 1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内 容(第 2 页/共 3 页)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森林乡镇 森林乡村森林网络乡镇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高出全市平均绿化覆盖率 3 0%以上。绿化覆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村内绿化覆盖率村内绿化覆盖率达 3 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庭院绿化户数比例达到 4 0%以上。林荫道路率乡镇区域内乡级道路林荫道路率达 5 0%以上。林荫道路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村内道路林荫道路率达 5 0%以上,村外连村路绿化率 8 0%以上。道路整洁且绿化与周边景观相协调。道路绿化乡镇区域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全部完成绿化带绿化任务;其他道路适宜绿化地段绿化率达到 8 5%以上。道路绿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环村林 在村庄四周营造护村林带或片林。村内隙地绿化村内废弃宅基地、宅院房前屋后、坑塘四周等隙地绿化率达 8 5%以上。水岸绿化区域范围内,对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防护林,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 8 0%以上。水岸绿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农田林网 按照 G B/T 1 8 3 3 7.3 要求建设农田林网。农田林网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到 7 0%以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方法计算。森林健康树 种 多 样性乡 镇 森 林树 种 多 样,常 绿与 落 叶、绿 叶 与彩 叶 树 种合 理 配 置,乔 灌花 草 相 结 合,森林 景 观 丰富,景 观 效 果 好。沿 海 地 区 乡 镇政 府 驻 地及 周 边 单 一 树 种的 栽 植 数 量 不 超过 树 木 总 数 量 的 2 5%,其 他 地 区 乡 镇 政 府驻 地 及 周 边 不 超 过 2 0%。速 生 树 种 与 慢 生树种比例为 1.5 2 倍,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比例为 5 6 倍。村庄森林树种多样,常绿与落叶、绿叶与彩叶树种合理配置,乔灌花草相结合,森林景观丰富,景观效果好,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1.5 2 倍,落 叶 乔 木 与 常 绿 乔 木 比 例 为 5 6倍。乡土树种使用率乡土树种使用率达 8 0%以上。乡土树种使用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苗木使用苗木使用优良品种和壮苗,跨地区调运应具备苗木检疫证、苗木检验证、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苗木产地标签;严禁移植天然大树。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4表 1 市 级 森 林 乡 镇(村)评 价 内 容(第 3 页/共 3 页)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森林乡镇 森林乡村森林健康生态养护各类裸露土地覆盖措施到位,避免过度人工干预。注重森林、绿地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提升,乡镇区域内绿地有机覆盖率达 6 0%以上。绿地有机覆盖率计算方法按照附录 A 方法计算。各类裸露土地覆盖措施到位,避免过度人工干预。河(溪)流、库塘等水体保护良好,水质清洁无污染。森林质量提升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 6%以上。森林灾害防控有效防控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近五年内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森林森林病虫害发生。资源保护乡镇(村)绿化有专人管护,森林、绿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公共事件。生态福利生 态 休 闲场所建有公共绿地、游园等生态休闲场所 2 0 0 0m2以上,并向本地居民免费开放。建有公共绿地、游园等生态休闲场所 1 处。绿道网络乡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 0.4 k m 以上。生态产业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林果采摘、林下经济、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绿色生态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生态文化生 态 科 普教育在 公共 绿地、游园 和乡 镇 街道 等公 众 集中 活动 区,设 置科 普 知识、科 普 法制 宣 传等 生态 科普设施。生态宣传活动开展森林乡镇(村)主题宣传,每年举办生态宣传活动 1 次以上。古树名木 按照 D B 1 3 0 2/T 5 0 5 要求进行古树名木管护,古树名木保护率达 1 0 0%。公众态度公众有植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对森林乡镇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均在 8 0%以上。广泛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绿化活动,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尽责率 9 0%以上。乡村绿化氛围良好,村民有植绿爱绿、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对森林乡村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均在 9 0%以上。组织管理编 制 实 施方案编 制森 林乡 镇(村)建 设 实施 方案,经市 级森 林 乡镇 建设 主 管部 门组 织 专家 评 审通 过后,批准并实施。示范活动积极开展森林乡镇、森林乡村、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积极开展森林乡村、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档案管理 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D B 1 3 0 2/T 5 8 2 2 0 2 45附 录 A(规 范 性)指 标 计 算 方 法A.1 林 木 绿 化 率本 行 政 区 域 范 围 内 有 林 地 面 积、灌 木 林 面 积、农 田 林 网 面 积、四 旁 植 树 面 积 之 和 占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百分 比。A.2 绿 化 覆 盖 率区 域 内 绿 化 植 物 垂 直 投 影 面 积 占 区 域 内 土 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 比。A.3 林 荫 道 路 率区 域 内 主 干 路、次 干 路 林 荫 道 路 里 程 占 总 里 程 的 百 分 比。A.4 道 路 绿 化 率已 绿 化 道 路 长 度 占 适 宜 绿 化 道 路 总 长 度 的 百 分 比。A.5 水 岸 绿 化 率已 绿 化 水 岸 长 度 占 适 宜 绿 化 水 岸 总 长 度 的 百 分 比。A.6 农 田 林 网 化 率已 建 农 田 林 网 的 农 田 面 积 占 适 宜 建 设 林 网 农 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 比。A.7 受 损 弃 置 地 生 态 修 复 率受 损 弃 置 地 生 态 修 复 面 积 占 受 损 弃 置 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 比。A.8 乡 土 树 种 使 用 率区 域 内 造 林 绿 化 使 用 乡 土 树 种 的 绿 化 树 种 数 量 占 总 绿 化 树 种 数 量 的 百 分 比。A.9 绿 地 有 机 覆 盖 率林 下 植 被 面 积 和 有 机 绿 地 有 机 覆 盖 覆 盖 面 积 之 和 占 绿 地 总 面 积 的 百 分 比。A.1 0 全 民 义 务 植 树 尽 责 率每 年 参 加 义 务 植 树 的 人 数(含 各 种 尽 责 方 式 折 算)占 区 域 内 应 参 加 义 务 植 树 总 人 数 的 百 分 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