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13.020.01 CCS Z 0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22662024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体系技术规范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24-4-8发布 2024-5-15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XXX2023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3.1三江源国家公园.1 3.2卫星“通导遥”.1 4 缩略语.1 5 体系架构.2 5.1 体系架构组成.2 5.2 数据来源层.2 5.3 数据传输层.3 5.4 数据存储层.3 5.5 数据分析层.3 5.6 应用服务层.3 5.7 信息安全管理.3 5.8 标准规范体系.3 6 综合监管技术指标.4 6.1 卫星遥感.4 6.2 卫星通信.4 6.3 卫星导航.4 7 综合应用.4 7.1 生态管护.4 7.1.1 生态管护流程.5 7.1.2 人类活动图斑解译.5 7.1.3 核查任务下发.5 7.1.4 变化图斑核查.5 7.1.5 生态分析与评估.5 7.2 行政执法.5 7.2.1 行政执法流程.5 7.2.2 案件图斑提取.5 7.2.3 疑似违法图斑合法性判定.5 7.2.4 执法任务下发.5 7.2.5 现场调查执法.5 7.2.6 执法案件整改校核.6 7.3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6 DB63/TXXX2023 II 8 考核与评价.6 8.1 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6 8.2 专家组考核评价.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管护流程.7 附录B(资料性附录)行政执法流程.8 附录C(资料性附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流程.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10 参考文献.11 DB63/TXXX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忠航、董逵才、白茹、王剑、马红波、牛泽鹏、吴向楠、张拯宁、侯利波、艾宇、李媛、刘绍波、尹贵增、李积润、靳代樱、谢文斌、王岳、温得平、魏茂盛、周含笑。本文件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监督实施。DB63/TXXX2023 1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体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的基本原则、体系架构、技术指标要求、综合应用、成果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基于“通导遥”技术的综合监管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9841.4 卫星定位个人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第4部分:终端通用规范 HJ 1156 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HJ 1172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 DB63/T 993 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 DB63/T 1991 自然资源卫片执法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三江源国家公园 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东至玛多县黄河乡、西接羌塘高原、南以唐古拉山为界、北以东昆仑山脉为界,主要涉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杂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5县(市)15乡(镇),以及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唐古拉山以北藏族自治区实际使用管理的相关区域。3.2 卫星“通导遥”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导航定位、遥感监测。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DB63/TXXX2023 2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RG: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Raster Graphic)SAR: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Web:基于互联网的全球信息系统(World Wide Web)5 体系架构 5.1 体系架构组成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体系架构由数据来源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应用服务层、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组成,总体监管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各监管部门卫星遥感数据来源被动卫星遥感主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北斗卫星导航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空间地理信息库高通量卫星通信 北斗短报文通信遥感专题库 综合信息库数据分析遥感影像智能解译 位置智能分析 通信智能监测应用服务生态管护 行政执法 生物多样性监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处理低轨卫星通信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规范体系 图1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体系架构 5.2 数据来源层 构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体系数据来源于:a)卫星遥感数据,被动卫星遥感数据以国产光学遥感卫星为主,用于监测获取生态要素指标,在大范围宏观角度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进行监测,为监管提供生态基础数据。主动卫星遥感数据以DB63/TXXX2023 3 SAR卫星数据为主,用于对地震、泥石流、雪崩等各类自然灾害进行监测,为各类应急指挥、巡护提供目标区域地物及环境特征信息数据;b)卫星导航数据,三江源国家公园北斗终端设备的卫星定位、导航轨迹等数据。5.3 数据传输层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数据传输包括以下形式:a)高通量卫星通信,依托中星、亚太高通量卫星资源,为园区巡护人员、车辆、监测站点配备高通量便携卫星站、背负站、固定站等设备,实现园区各类监测数据、巡护数据、应急通信数据的传输;b)低轨卫星通信,依托低轨卫星资源,为园区人员、车辆配置低轨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实现园区各类监测数据、巡护数据、应急通信数据的传输;c)北斗短报文通信,利用北斗卫星资源,为园区工作人员、车辆配备北斗终端设备,实现园区监测信息传输和应急通信服务。5.4 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对卫星遥感、卫星定位、卫星轨迹等各类监测数据,按照国家公园监测数据规范(试行)进行数据清洗治理,统一接入与分类存储,形成空间地理信息库、遥感专题库、综合信息库,可以在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共享。5.5 数据分析层 数据分析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三江源国家公园监管需求的“通导遥”数据应用场景,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监管业务提供数据综合分析服务,实现对遥感影像、定位导航、通信资源等各类数据的智能化提取、统计分析和资源自动调节配置。5.6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包括面向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园区管委会、管护站、生态管护员、行政执法员等对象监管业务需求的应用系统,以及面向行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的数据交换、共享与发布服务。三江源国家公园监测数据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生态管护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等。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监管数据共享交换发布服务,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服务机制,实现与行业主管部门数据协同,利用卫星通信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实现与各园区管理部门监测数据获取与共享。5.7 信息安全管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信息安全管建设内容涵盖以下方面:a)物理硬件安全(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通信线路的可靠性(线路备份、网管软件、传输介质);硬件设备安全性(替换设备、拆卸设备、增加设备),设备的备份,防灾害能力、抗干扰能力;设备运行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烟尘),不间断电源保障等;b)系统软件安全(网络方面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软件和业务数据的安全),网络方面的安全,包括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日志审计等安全工具;操作系统的安全,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配置、病毒查杀等;应用软件和业务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库软件、Web服务,防病毒软件等。5.8 标准规范体系 DB63/TXXX2023 4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应用系统建设应遵循国家公园监测管理办法及规范,内容包括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网络标准,规范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应用体系的建设与运营管理。6 综合监管技术指标 6.1 卫星遥感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遥感监测符合以下要求:a)生态管护、行政执法、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工作底图的选择以 1:100000 地形图和 1:100000DEM(或 DRG)数据为主,根据监测需求也可选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和 DEM(或 DRG)数据,应按照DB63/T993 执行;b)人类活动卫星遥感监测影像数据准备和处理、人类活动变化信息提取、数据生产、报告编制等应按照 HJ 1156执行;c)土地利用/覆被卫星遥感监测,应选取中分辨率(10m 50m)、高分辨率(10m)影像,针对特定需求优化遥感数据的选择,重点区域可选取多信息源融合后的影像,影像时相的选择上以7 月9 月为最佳,单景影像中云层覆盖应少于 10,按照 DB63/T 993 标准。土地利用/覆被一级与二级分类应按照 GB/T 21010执行;d)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以卫星遥感生态参数(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作为指标,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重点关注区域的生态系统状况,实现大尺度、周期性监测,监测技术流程、方法、质量分级等应按照HJ 1172执行。6.2 卫星通信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性能指标需要符合以下要求:a)日常办公,各监测点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电话、传真等数据交互及日常上网等低速率业务需求,平均每个监测站点上行与下行带宽均不低于512Kbps传输速率;b)监测数据,监测站点将各类监测数据传输至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单位,高清监测视频数据传输上行带宽不低于2Mbps,下行带宽不低于 4Mbps传输速率,音频、照片及传感器数据传输上行与下行带宽不低于1Mbps传输速率;c)应急调度,监测点、监测巡护车辆及野外作业人员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视频会议,终端传输上行带宽不低于 2Mbps,下行带宽不低于4Mbps 传输速率;d)北斗短报文通信,具备广播模式、动态分组管理模式、点对点短报文通信模式 3类通信模式。6.3 卫星导航 三江源国家公园巡护人员和车辆配备北斗终端设备性能指标需要符合以下要求:a)人员定位导航,快速定位目标位置,规划路线,引导人员和车辆直达目的地,按照GB/T 29841.4标准。b)终端位置监控,手持机或车载终端具备 RD 短报文通信功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当前位置信息的上报,获取经纬度、方向、速度信息,实现前端终端实时位置的跟踪监控。7 综合应用 7.1 生态管护 DB63/TXXX2023 5 7.1.1 生态管护流程 生态管护通过卫星遥感对园区内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变化等要素进行监管,利用卫星通信及导航设备,将管护任务下发到各生态管护员,进行核查、处置和反馈。生态管护流程参照附录A。7.1.2 人类活动图斑解译 影像判读标志,根据监测单元自然地带、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等情况,结合实地调查建立监测单元典型地类解译标志。人类活动图斑勾绘,采用遥感影像自动识别与人工判别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时相的纹理、色调、位置、形状、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和判读,沿影像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边界,准确勾绘成闭合图斑界线,提取地表变化图斑信息,建立监测图斑矢量数据层及属性表,按照DB63/T 1991执行。7.1.3 核查任务下发 将人类活动图斑坐标和属性信息下发到巡护手持终端,并利用导航设备规划最佳核查路径。7.1.4 变化图斑核查 人类活动图斑核查涵盖以下内容:a)核查记录,记录图斑编号、中心点坐标,是否违法、实测面积等;b)核查举证,搜集举证照片、举证视频、实测数据等;c)事件上报,利用卫星通信设备,将核查信息反馈至管理部门。7.1.5 生态分析与评估 根据人类活动监测图斑变化情况,对监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因素做出分析和评估,包括监测图斑变化情况、变化原因及影响因素等内容。7.2 行政执法 7.2.1 行政执法流程 行政执法以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核心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大面积监测,识别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生态破坏事件违法行为,生成案件图斑,利用卫星通信及导航设备,将执法任务下发到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处置和反馈。行政执法流程参照附录B。7.2.2 案件图斑提取 根据上报的违法事件所发生的地点、范围、将位置信息空间化为经纬度坐标,提取案件图斑。7.2.3 疑似违法图斑合法性判定 三江源国家公园疑似违法图斑合法性判定、疑似违法图斑地类分析、疑似违法图斑小影像制作等,按照DB63/T 1991执行。7.2.4 执法任务下发 将执法任务信息、案件图斑坐标信息下发到行政执法终端,并利用导航设备规划最佳执法路径。7.2.5 现场调查执法 DB63/TXXX2023 6 疑似违法图斑核查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核查、处置,利用卫星通信设备,将调查记录和举证材料反馈至相关执法部门,按照DB63/T 1991执行。7.2.6 执法案件整改校核 采用内、外业分析、重点核查等方式,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数据,叠加对比分析,开展案件整改与校核。7.3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 利用园区专业监测仪器设备,包括北斗定位终端、视频采集终端、红外相机等开展旗舰物种生活习性监测,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开展旗舰物种栖息地监测,依托卫星通信网络,将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回传。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流程参照附录C。8 考核与评价 8.1 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 三江源国家公园各级管理部门根据卫星“通导遥”应用情况,填报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格式参照附录D,内容包含卫星遥感监测频次、面积、解译精度等;卫星通信的网络覆盖情况、应用频次、传输数据量等;卫星导航的里程、定位精度,短报文数据量等内容。8.2 专家组考核评价 专家组根据各项考核指标的相关凭证以及各管理部门提交的应用成果报告,采用会议评价法,形成评价报告,提交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单位,由管理单位反馈给下属管理机构,根据评价报告,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DB63/TXXX2023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生态管护流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流程见图A.1。人类活动图斑解译核查任务下发变化图斑核查处置和反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多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北斗卫星导航路径规划手持终端信息回传照片视频卫星通信网络支撑生态分析与评估判断生态状况变化无变化 图A.1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流程图 DB63/TXXX2023 8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行政执法流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行政执法流程见图B.1。疑似案件图斑识别任务下发现场执法案件追溯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北斗卫星导航路径规划手持终端信息回传历史卫星遥感影像照片视频卫星通信网络支撑变化或疑似变化无变化 图B.1 三江源国家公园行政执法流程图 DB63/TXXX2023 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流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流程见图C.1。人类活动图斑解译核查任务下发变化图斑核查处置和反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多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北斗卫星导航路径规划手持终端信息回传照片视频卫星通信网络支撑生态分析与评估判断生态状况变化无变化 图C.1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流程图 DB63/TXXX2023 10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 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见表D.1。表D.1 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成果报告表(建设单位填报,以保护站管辖区域为统计单元)一、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基本情况(一)统计时间区间:年月日至年月日(二)卫星“通导遥”应用情况*管辖区域共有卫星通信站*个,通信频次*,传输数据量*;导航定位系统/设备*套,覆盖使用人数*,导航里程*,短报文*;遥感监测数据总量*,覆盖面积*,监测频次*。具体情况如下表: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基本情况统计表 卫星通信 卫星导航 卫星遥感 序号 通信 站点(个)通信 频次(次/月)数据 流量(GB)系统 设备(套、台)覆盖使用人数(个)导航 里程(Km)监测 面积(Km2)数据 总量(GB)分 辨率 精度(m)二、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应用问题(围绕使用过程遇到的问题,按照时间顺序整理统计)三、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问题分析建议(重点针对卫星“通导遥”综合监管应用共性问题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系统优化升级建议)DB63/TXXX2023 11 参 考 文 献 1GB/T 12364-1990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 2GB/T 35766-2017地图导航定位产品通用规范 3GB/T 38028-2019遥感卫星全色数据产品分级 4GB/T 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5GB/T 39738-2020国家公园监测规范 6GB/T 39739-2020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 7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8CH/T 1049-2021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遥感原始数据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9DB63/T 1629-2018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导则 10DB63/T 1789-2020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规范 11DB63/T 1888-2021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规范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