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木耳”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15/T 1713-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7.080.20 B 31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713 2019“内蒙古 大兴安岭 黑木耳”菌种 生产技术 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Species in Daxingan Ling Mountains in Inner Mongolia 2019-11-05 发布 2019-12-05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5/T 1713 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一 级菌 种.1 3 液 态菌 种.1 4 三 级菌 种.2 DB15/T 1713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 规则 编写。本标准 由内 蒙古 大兴 安岭 重点国 有林 管理 局提 出。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林 业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SAM/TC 18)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中 国内 蒙古森 林工 业集 团有 限责 任公司、内 蒙古 大兴 安岭 林业科 学技 术研 究所、内蒙古 自治 区林 业科 学研 究院、根 河市 满归 森华 食 用菌种 植农 民专 业合 作社、内 蒙古 克一 河林 业局、内蒙古阿 里河 林业 局、阿 荣 旗卫生 和健 康委 员会、根 河市利 民食 用菌 产销 专业 合作社、内蒙 古自 治区 园 艺研究院、内 蒙 古 自治 区标 准化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赵旭、李杰、李 慧、张幼 军、王志臣、胡 世德、李 世繁、韩怀 彦、李楠 楠、姜娜、余 涛、韩立 明、印迪、张娟。DB15/T 1713 2019 1“内蒙古 大兴安 岭黑木耳”菌种 生产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内蒙 古大 兴安岭 黑木 耳”一级 菌种、液态 菌种、三 级菌 种。本标准 适用 于“内蒙 古大 兴安岭 黑木 耳”各级 菌种 生产。2 一级菌 种 2.1 常用配 方 水1000 ml、麦麸50 g、去 皮马铃 薯200 g、蛋白 胨2 g、维 生素B2 10 mg、磷 酸 二氢钾2 g、葡萄 糖20 g、硫酸 镁0.5 g 1 g、琼脂10 g 20 g。2.2 灭 菌 压力升 至0.11 MPa 0.13 MPa,稳定25 min 30 min,温度 降至80 以 下,取 出试管 摆斜 面。2.3 接种培 养 在无菌 环境 下进 行操 作,25 恒 温暗 培养10 d 15 d。3 液态菌 种 3.1 摇瓶制 作 3.1.1 常用配 方 水1000 ml、麦麸50 g、去 皮马铃 薯200 g、蛋白 胨2 g、维 生素B2 10 mg、磷 酸 二氢钾2 g、葡萄 糖10 g、硫酸 镁2 g、赤砂 糖15 g、消泡 剂1 滴。3.1.2 灭菌 压力升 至0.11 MPa 0.13 MPa,稳定25 min 30 min,温度 降至90 以 下,取 出三角 瓶。3.1.3 接种培 养 在无菌 环境 下进 行,每100 ml 摇 瓶中 加入2 3 一级菌 种块710 块,120 r/min 150 r/min,25 恒温 暗摇7 d。3.2 液态菌 罐 3.2.1 常用配 方(罐容 量 600L,接菌 数25000 袋 30000 袋)菌罐加 水2/3,面粉0.67%、豆粉2650 g、赤砂 糖4000 g、消泡 剂100 ml、磷 酸 二氢钾0.1%、硫酸镁0.05%。DB15/T 1713 2019 2 3.2.2 制作过 程 按下列 步骤 完成:a)菌罐内 注 水2/3,加 温至40 时 适当 放出 水与 培养 基一起 用搅 拌机 搅拌 均匀;b)水温 到90 后 倒入 搅拌 均匀的 培养 基、消泡 剂,菌罐盖 封紧,加热 至 121 123 后保 持50 min;c)菌罐夹 层里 注入 凉水 降温,罐内 温度 降 到28 时 开始接 菌,接菌 前房 间应 净化杀 菌;d)菌罐的 注料 口处 用酒 精棉 圈套好 点燃 棉圈,在 燃烧 状态下 快速 倒入 两瓶 三角 瓶菌种,封 闭注 料口熄灭 火焰;e)菌罐温 度 24 26,洁净培 养4 d6 d;f)每天观 察菌 球的 生长 状态 是否正 常,正常 的继 续培 养,不 正常 的终 止培 养。4 三级菌 种 4.1 常用配 方 柞桦木 屑79%、麦麸16%、豆粉3%、白 灰1%、石 膏1%。4.2 制作 培养基 选料 和配 制上 应把 握好以 下各 点:a)边搅拌 边加 水,搅拌 均匀 后含水 量 60 62%,PH 值在 7.5 8.5,装袋 灭菌;b)菌包要 装实,上 下松 紧一 致,料 面平 整无 散料,袋 料紧贴,料 袋无 褶皱。4.3 灭菌 高温蒸 汽灭 菌要 求:a)常压蒸 汽灭 菌:温 度 100 保 持8 h 10 h,焖锅2 h3 h;移入 冷却 室冷 却;b)高压灭 菌:温 度121 123 保持 2.5 h3 h;自然降 温 至80 以 下,出锅冷 却。4.4 接菌 4.4.1 基本要 求 基本要 求包 含如 下内 容:a)接菌室 的基 本要 求:接菌 室设在 灭菌 室与 培养 室之 间,高 2.5 m,接 菌室 外设 缓冲间,供 工 作人员换 衣帽 鞋 等;接 菌室 墙壁、屋顶、地面 平整、光滑、密封,便于 彻底 消 毒,接 菌室 与缓 冲室上方 各装 一 只30 W 的 紫 外线灯,接 种前 后照 射 30 min60 min;b)接种人 员卫 生要 求:工 作人 员取得 健康 合格 证后 方可 上岗;进 入接 菌室 时应 穿戴 整洁的 工作 服,帽、鞋、戴 胶套,不 得化 妆、佩 戴饰 品、喷洒 香水。4.4.2 接菌前 准备 按以下 步骤 完成:a)接菌室 清扫 卫生 后,将菌 种、消 毒棉、丁腈 手套、海 绵塞、接种 工具 等所 用物 品全部 拿入 室内,打开紫 外线 灯后 人员 退出;b)1 h 后,关 闭紫 外线 灯,打开排 气设 备 10 min 后,工作人 员进 行接 菌。DB15/T 1713 2019 3 4.4.3 接菌 按以下 步骤 完成:a)先用酒 精浸 泡后 的消 毒棉 擦拭接 菌枪 头,在酒 精灯 火焰上 均匀 烧片 刻,开始 接菌,每 段菌 袋 注入液态 菌量 准确 控制 在 15 ml20 ml;b)在接菌 过程 中,每完 成一 筐,应 在酒 精灯 火焰 上消 毒接菌 枪,避免 菌枪 被杂 菌污染;c)接菌枪 枪头 探进 袋底,准 确注入 15 ml 20 ml 液态 菌后,快速 收回,塞 好棉 塞,操 作人 员 做到相互 配合、动 作连 贯。4.5 培养环 境要 求 应符合 以下 要求:a)接菌后 的三 级菌 袋要 迅速 移入培 养车 间,车间 上、下方设 有通 风口、换 气窗;b)三级菌 袋整 齐的 摆放 在培 养架上,保 证菌 袋间 通气 均匀;c)培养初 期菌 袋间 温度 控制 在 25 28;d)培养中 期(11 d 20 d)袋温应 该控 制 在23;e)培养后 期(菌丝 长 满 2/3 袋)袋 温应 该控 制 在 20 左右;f)培养过 程中,发 现有 杂菌 感染的 菌袋 应取 出,另行 处理;g)每天上 午打 开换 气窗 通 风30 min,保 证发 菌均 匀;h)三级菌 袋培 养过 程中,保 证黑暗 保温、定 时通 风。4.6 优质菌 种判 定 判定应 符合 以下 标准:a)菌丝洁 白无 杂菌,棉 塞纸 盖均无 霉点,菌 丝长 满袋 后,表 面分 泌茶 色液 滴,有少数 原基 形 成,可视为 正常;b)打开海 绵塞 有黑 木耳 独特 的香味,无 霉味 和酸 臭味;c)从菌袋 中随 机挖 取一 块菌 种,成 块而 有韧 性,不松 散;d)菌种块 接 于 新的 培养 基上,在 25 下培 养 24 h28 h 菌 种块 萌发 正常。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