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DB41/T 1418-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S 1 3.08 0.20B1 1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14182017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2 0 1 7-0 7-0 7发 布 2 0 1 7-1 0-0 7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4 1/T 14 1820 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大学、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杰、巫振富、赵彦锋、万红友、刘娟。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程道全、刘灿华、闫军营、王磊。D B 4 1/T 14 1820 171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的前期准备、土壤样点布设、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土壤机械组成测定和空间预测。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的县域尺度潮土表层机械组成空间预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NY/T 1121.32006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潮土表层潮土自地表向下0 cm20 c m深度范围。3.2机械组成又称质地。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3.3空间预测利用某些位置的已知数据推求其他位置的未知数据的过程。4 前期准备4.1 基础资料收集150 0001100 0 00土壤图、150 0 00土地利 用现状图、大于或等 于 1 5 0 0 00地形图,以及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形地貌的其他相关资料。4.2 图件准备根据土壤图确定潮土空间分布范围,通过空间裁剪得到此范围内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DB 41/T 1 4 1 820 1724.3 主要工具G P S接收机、铁锹、土壤样品袋、标签、蒙赛尔比色卡、野外记录簿、数码相机等。5 土壤样点布设5.1 土壤样点布设要求按以下要求布设土壤样点: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充分考虑样品采集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采样点数量应为每平方公里24个。5.2 土壤样点布设方法5.2.1 叠 置 法土地利 用现状类型 复杂的县域,将 4.2准备的 土壤图、土 地利用现状 图、地形图 叠加产生样点布设单元,在样点布设 单元内部随 机布设土壤样 点。样点布设单元图斑 小于最小上 图面积(15 0 000比例尺图上面积6 m m2)时,则将其与邻近单元归并。5.2.2 格 网 法土地利用现状类型简单的县域,采用一定大小的格网作为样点布设单元,在样点布设单元内部随机布设土壤样点。格网尺寸采用2 km2 km,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地貌空间分异情况进行适当调整。6 土壤样品采集6.1 在采样点位置 5.0 m 半径范围内随机选取 58 个取样点。6.2 以 2 0 c m 采样深度在每个取样点采集相同数量的表层土样充分混合,采用四分法保留 1 k g 左右的混合土样作为土壤样品。6.3 土壤样点的地表景观和土地利用状况信息拍照存档,并按附录 A 中 表 A.1 记录相关信息。7 土壤样品处理土壤样品处理按N Y/T 1 121.12006中3.2的规定。8 土壤机械组成测定土壤机械组成测定按N Y/T 1 121.32006的规定。9 土壤机械组成空间预测9.1 原始数据转换土壤机械组成原始数据按公式(1)做非对称对数比转换(又称加和对数比转换)或按公式(2)做对称对数比转换(又称改进的加和对数比转换):D B 4 1/T 14 1820 173c 1c1 jijijij 1/ln.(1)式中:1ij第i 个样点土壤中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的非对称对数比转换值;i 土壤样点编号;j 土壤矿质颗粒粒级编号;ij第i 个样点土壤中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c 土壤矿质颗粒粒级总数。c 1c1 jj ijj ijij 2/)(ln.(2)式中:2ij第i 个样点土壤中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的对称对数比转换值;j常数,等于除0外第 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最小值的一半;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公式(1)。9.2 空间插值计算对土壤机械组成转换后的数据(见 9.1)进行地统计学空间插值,并将插值结果转换输出为栅格图。9.3 插值结果逆转换根据9.1中选用 的土壤机械组成原始数 据转换方法,空间插值 结果图(见 9.2)按公 式(3)做非 对称对数比逆转换或按公式(4)做对称对数比逆转换,得到土壤机械组成空间预测结果:c1 jj 1j 1jexpexp.(3)c1 jjc1 jjjc1 jj 2j 2j11expexp.(4)式中:j研究区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空间预测结果;1j研究区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的非对称对数比转换值的空间插值结果;2j研究区第j 粒级矿质颗粒含量百分比的对称对数比转换值的空间插值结果;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公式(2)。9.4 土壤质地分类按不同质地分类系统的分类规则,根据土壤机械组成空间预测结果(见9.3)进行土壤质地分类。DB 41/T 1 4 1 820 174A A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壤样品采集野外调查记录土壤样品采集野外调查记录内容见表A.1。表 A.1 土壤样品采集野外调查记录表基本信息样点编号a日期 年月日采样地点b天气调查单位位置东 经调查人员 北纬土壤信息 土壤母质 土壤类型地形地貌信息 高程(m)坡度()坡向c土地利用信息 土地利用类型d植被类型 植被覆盖度(%)水文状况信息 地下水埋深(m)质地改良信息 无 灌淤 深翻 客土改良 其他其他补充信息e采用“县级行政区名称+取样顺序号”方式,如A 县第515 个取样点编号为“A 县515”。写明样点所在县(区、市)、乡(镇)和村庄名称以及 样点相对村庄的方位、距离,如“A 县B 乡C 村东500m”。填写 坡向字母 代码:E(东)、SE(东南)、S(南)、SW(西南)、W(西)、NW(西北)、N(北)、NE(东北)。按GB/T21010-2007 的规定填写。根据调查情况,补充其他重要信息;如果没有,则填写“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