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03.080.99 A 2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7172017 白鹤拳表演服务规范 White crane fist performance service standard 2017-11-30发布 2018-02-28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717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表演要求.1 5 标识导引.3 6 安全.3 7 卫生.4 8 经营管理.4 9 演出设施设备的配置、使用及维护.4 10 服务设施.4 11 表演质量考核、评价、改进与投诉处理.4 DB35/T 1717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永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永春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永春县教育局、永春县旅游事业局、永春县五里街镇人民政府、福建永春县永春拳协会、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伟炷、魏超、刘松宝、陈吉林、钟燕珑、赵明义、曾显权、林志杰。DB35/T 17172017 1 白鹤拳表演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鹤拳表演的术语和定义、表演要求、标识导引、安全、卫生、经营管理、演出设施设备的配置及使用维护、服务设施、表演质量考核、评价、改进与投诉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白鹤拳表演服务项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 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 23809 应急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白鹤拳 White crane fist 明末清初由方七娘所创,揉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创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4 表演要求 4.1 表演人员 表演人员应身心健康,熟练掌握白鹤拳套路,有一定的表演技能。4.2 表演场地 表演场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根据演出需要因地制宜,并进行适当的美化。器械表演面积不小于 8 m12 m。DB35/T 17172017 2 4.3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应当选择能够充分融合于白鹤拳表演的音乐。以提高白鹤拳表演效果,全面提升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4.4 场景氛围 应突出白鹤拳标志性的文化符号。4.5 人员服饰 表演人员服饰应当能够体现白鹤拳风格。服装面料应选用柔软的材质,以增加白鹤拳表演的飘逸之感。4.6 表演前准备 表演前表演人员应熟悉场地,充分热身,避免受伤。表演人员应对表演器材进行检查,排除潜在危险。4.7 表演形式及要求 4.7.1 单人表演 做到正确、熟练、流畅。4.7.2 对练表演 对练双方按照预先编排好的套路,进行攻防实战表演。运用正确的攻防动作,按照约定的顺序、部位和方法进行实战表演。为了避免伤害事故,对练双方都应注意留给对手防守或避闪的时间、空间,某一方表演出现失误时,对方应立即调整动作避免误伤。4.7.3 团体表演 每一个表演者都必须准确熟练的掌握动作,集体合练时需做到步调一致,配合默契地完成表演。4.8 表演主要内容 表演主要内容包括七步三战1)、白鹤八分2)、十三太保3)、千字打4)、白鹤展翅5)。4.9 表演过程 4.9.1 表演人员在表演过程中应当集中精力,确保每个动作精准到位。4.9.2 表演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安全,如果有人意外受伤,应有专人负责及时妥善的救治。4.9.3 表演开始后应禁止其他无关人员上台干扰演出活动。如安排互动环节,既要有利于活跃现场气氛,又要确保相关人员安全。4.10 表演结束 1)七步三战又叫拳母,是永春白鹤拳最基本的入门套路。2)白鹤八分是最体现白鹤拳寸劲节力的套路。3)十三太保是永春白鹤拳的拳母套路之一,整个套路由十三步及多组功法组成,是在七步三战基础上进一步的功法训练套路。该套路动静有法、起伏有序、气力相兼、刚柔相济,给人既灵巧又雄浑的感受。4)千字打是一个直进型的套路,轻盈灵巧,高低起伏。5)白鹤展翅是一个融白鹤展翅的各种动作于功法之中的套路,表演时既舒展大方,又飘逸清新。DB35/T 17172017 3 4.10.1 表演结束后,表演人员应有礼有序地退场。4.10.2 器械管理人员应及时回收表演器械,并定期对表演服装及表演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4.10.3 现场管理人员应引导观众有序离场。5 标识导引 5.1 应在固定醒目的位置准确标识公共图形标志、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应急标志、疏散通道、紧急出口及有关公示语和警示语。5.2 开设夜间演出的场所,其标识应便于夜间识别。5.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 GB/T 10001.1、GB/T 10001.2、GB/T 10001.9 的要求。5.4 安全标志按 GB 2894 的规定设置。5.5 消防安全标志按 GB 13495.1 和GB 15630-1995 的规定设置。5.6 应急场所导向系统按 GB/T 23809 的要求设置。5.7 各类标识牌应内容准确,图形符号清晰、文字规范,应定期检查,发现破损、变形、变色或字迹图形不清,应及时维修和更换。5.8 标识导引牌的设计和外观与演出的主题相契合。6 安全 6.1 基本要求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配备安全保卫人员维护演出现场秩序,安检人员应主动向顾客说明并按照安检程序例行安全检查。6.2 场所安全 应安排在适宜演出的场所。不宜安排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如地质灾害频发地、水库坝下等。6.3 设施与设备安全 演出设施和观演设施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所有演出设施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并定期检修。6.4 消防安全 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配备消防设备、器具并符合国家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和相应的国家标准。6.5 客流控制 应根据场地情况,监控客流,确保人员安全。6.6 应急预案和安全服务 制定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理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建立安全保卫工作制度,配备安全保卫人员维护演出现场秩序,及时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和治安纠纷。DB35/T 17172017 4 7 卫生 7.1 制定环保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环保卫生检查。7.2 观演区、服务区清洁、卫生,无污物。7.3 公共厕所位置合理,数量与接待规模相适应,设儿童和残疾人士专位。7.4 垃圾收集箱布局合理,标志统一,外观整洁,与环境相协调,及时清理和消毒。7.5 演出区域售卖的食品饮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管理规定。8 经营管理 8.1 履行必要的报批报备程序。8.2 配备必要的管理团队。8.3 就演出管理、设备管理和服务接待等内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并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方的职责和协调方式。8.4 通过自建、外包或聘用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演职人员队伍。8.5 建立培训制度,实施培训计划,定期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参演人员进行培训。9 演出设施设备的配置、使用及维护 演出设备及其安装应满足演出使用需求,符合设计安全标准并配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调试及维护。10 服务设施 10.1 停车场 面积与演出接待规模相适应,应有明显的停车场标识和行车线,标明停车场的适停车型。10.2 服务中心 位置合理,体量适宜,风格应与演出主题相符合,使用面积与接待规模、服务功能设置相适应。有适宜的空间和设施供观众等待和短暂休息。10.3 观演区 观演区席位数量与演出规模相适应,能保障观演效果。11 表演质量考核、评价、改进与投诉处理 11.1 制定考评细则,对表演质量进行考核评估。11.2 制定演出满意度评价制度,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电话信函回访等形式接受观众评价。11.3 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跟踪,适时对表演内容作出调整、优化和创新,不断提高白鹤拳表演质量。11.4 设立质量投诉受理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职责。11.5 在醒目位置设置投诉受理机构的电话或网址。11.6 诚恳接待顾客投诉,认真及时地处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投诉者,做到投诉必复,记录和档案应保管完整。DB35/T 17172017 5 11.7 做好演出服务日志的记录及汇总工作。_ DB35/T 17172017 福建省地方标准 白鹤拳表演服务规范 DB35/T 17172017*2017年 12月第一版 2017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