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川产道地药材认证 姜黄DB51/T 2561-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1.120.01C 23 DB51 川产道地 药材认证 姜黄 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DB51/T 25612018 2018-12-25发布 2019-01-01实施 I 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 义 14 要求 25 判定规则 36 包装与标 识 37 认证和管 理 3附录 A(资料性附 录)姜黄历史沿 革 4附录 B(资料性附 录)姜黄素含量 测定 5附录 C(资料性附 录)挥发油含量 测定 6目 次 DB51/T 256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 依据GB/T 1.1 2009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1 部 分:标 准的 结构 和编 写 给出的 规则 起草。本标准 由四 川省 中医 药管 理局提 出并 归口。本标准 由四 川省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批准。本标准 的附录A、B、C为 资 料性附 录。本标准 起草 单位:四 川省 中医药 科学 院、四川 省道 地药材 系统 开发 工程 技术 研究中 心。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赵军 宁、李 青苗、华 桦、吴萍、郭俊 霞、王晓 宇、张松 林、唐 杨帆。DB51/T 256120181 川 产道地 药材认证 姜黄 1 范围 本规范 规定 了认 证川 产道 地药材 姜黄 的术 语和 定义、要求、判 定规 则、认证 和管理 的要 求。本规范 适用 于姜 黄的 川产 道地药 材认 证。2 引 用文 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规范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注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版本 适用 于本 文 件;凡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 件,其最新 版本(包 括所 有的 修改单)适 用于 本规 范。GB 5084 田灌 溉水 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 农用地 土壤 污染 风险 管控 标准 GB 191 包 装储 运图 示标 志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药 典(一部)3 术 语和 定义 3.1 川产道 地药 材 Sichuan Daodi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产在四 川特 定地 域,经 过 中医临 床长 期应 用优 选出 来的,与 其他 地区 所产 同 种中药 材相 比,品 质和疗效更 好,且质 量稳 定,具有较 高知 名度 的中 药材。3.2 川产道 地药 材认 证 Sichuan Daodi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Certification 指合乎 条件 的第 三方 机构,根 据相 关标 准和 规范,按 照标准 程序,对川 产道 地 药材进 行的 合格 性评定活动。3.3 历史沿 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指关于 特定 道地 药材 演变 事实的 历史 与文 献记 载。3.4 文献考 证 Documentation 利用历 史和 文献 记载 阐明 道地药 材及 其演 变的 过程。3.5 道地产 区 Region for Daodi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道地药 材商 品(包括 野生 和家种)的 主要 出产 区域。3.6 DB51/T 256120182 特色生 产技 术 Indigenous technology for cultivation of Sichuan Daodi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对川 产道 地药 材品 质形 成具有 显著 影响 的特 定传 统种植 技术 与工 艺。3.7 特色产 地加 工技 术 Indigenoustechnology for Processing of Sichuan Daodi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对川 产道 地药 材品 质形 成具有 显著 影响 的产 地特 定传统 加工 技术、方 法与 工艺。3.8 姜黄 Curcuma Longae Rhizoma 指产于 四川 特定 区域 的经 人工栽 培、产地 加工 的姜 科植物 姜 黄 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3.9 母姜 Top Rhizoma 姜黄植 株基 部健 壮膨 大的 呈卵圆 形或 纺锤 形的 主根 茎。3.10 子姜 Lateral Rhizoma 着生于 主根 茎上 的呈 指状 或圆柱 形的 侧根 茎。4 要求 4.1 历史 沿革 参考历 代本 草、古典 医籍、地方 志、文 史等 描述,对基原、产 地、品 质加 以 考证,应用 历史 原则 上应不低 于100 年。按 年代 次 序列表(见 附录A),“近 时以 扁 如干 姜形 者,为片 子姜黄”,“叶 青绿,长一、二尺 许,阔 三、四 寸,有 斜纹 如红 蕉叶 而小;花红白 色,至 中秋 渐凋,春末方 生;其 花先 生,次 方生叶,不结 实,根盘 屈,黄色,类生姜 而 圆,有节”的 描 述与 姜科 姜黄Curcuma longa L.一 致;姜黄 的历史道 地产 区描 述“产蜀 川”;以类 生姜 圆而 有节、色黄 质嫩、气 亦微 辛 为 道地品 质特 征。4.2 基原 为姜科 植物 姜 黄 Curcuma longa L.。4.3 道 地产 区 四川犍 为、沐川、宜 宾、井研、双流、新 津、崇州 为川产 姜黄 的道 地产 区。4.4 生态 环境 温暖、湿润 的气 候,年平均 降雨 量在 900mm1200mm 以上,年 平 均气 温 16 1 8,全年 无霜 期在300 天 左右。海 拔 300m800m 的低山、丘 陵、平 坝,以排 水良 好、肥沃、湿 润、深 厚的 夹沙 土为 宜。4.5 环 境质 量安 全 农田灌 溉水 应符 合GB 5084 的规定;土壤 应 符合GB 15618 的 规定。4.6 特 色生 产技 术 DB51/T 256120183 采用 母姜(主 根茎)或子姜(侧根 茎)作种 姜,于 3 月 中下 旬栽 种。穴 栽,品字 形排 列,每穴 栽 种姜 12 块。翌 年 13 月上 旬采收。4.7 特色 加 工技 术 根据市 场需 求,可采 用撞 皮或不 撞皮 的加 工方 式。4.8 药 材质 量 4.8.1 基本 要求 应符合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药典 一部 或 四川 省中 药材质 量标 准 的要 求。4.8.2 特征 性状 性状为 多具 短叉 状分 枝,多稍压 扁平 状;表 面深 黄 色或金 黄色;断面 棕黄 色 或棕红 色;气 香特 异(撞皮后姜 黄表 面 棕 黄色 或棕 红色,有光 泽)。4.8.3 特征 化学 成分 按干燥品计算,参照 中 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 一部(附录B、C),姜 黄素含 量不少于1.2%,挥 发油含量 不少 于7.5%(ml/g)。5 判定 规则 应符 合 4.14.8 的 规定。6 包装 与标 识 6.1 包装 包装材 料应 当符 合GB 191。6.2 标识 包 装袋 应当 有清 晰标 志,不 易脱 落或 损坏;标 识内容 包括 品名、批 号、规格、产地、数 量或 重 量、采收时 间、生产 单位 等信 息。7 认证 和管 理 应符合 国家 相关 法律 法规 和标准 的要 求,原则 上应 包括认 证申 请和 受理、认 证准备、认 证实 施、认证结果 评价 与批 准。DB51/T 256120184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姜黄 历史 沿革 表 A.1 基原 考证 表 序号 典籍 基原形 态描述 1 新修本 草 叶、根都似郁金,花春生 于根,与苗并出。夏花烂,无子。根有黄、青、白三色。2 本草图 经 叶青绿,长一、二 尺许,阔三、四寸,有斜 纹如红 蕉叶而小;花红白 色,至中秋渐凋,春末方 生;其 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 实,根盘屈,黄色,类 生姜而圆,有 节。3 本草纲 目 近时以 扁如 干姜 形者,为 片子姜 黄;圆 如蝉 腹形 者,为 蝉腹 郁金,并可 染黄。4 植物名 实图 考 以贩他 处染 黄。其形 状全 似美人 蕉而 根如 姜。表 A.2 产地 考证 表 序号 典籍 产地描述 1 本草图 经 产蜀川。2 本草品 汇精 要 产蜀川。3 本草蒙 筌 产蜀川。4 本草乘 雅半 偈 产川蜀。5 本草备 要 出川广。表 A.3 品质 考证 表 序号 典籍 品质描述 1 本草拾 遗 根节紧 硬,气味 辛辣。2 本草图 经 根节坚 硬,气味 辛辣。3 本草品 汇精 要 类生姜 圆而 有节 4 本草蒙 筌 色此郁 金甚 黄,形 较郁 金 稍大。论 主治 功力,又 烈过 郁金。5 植物名 实图 考 其形状 全似 美人 蕉而 根如 姜,色 极黄,气 亦微 辛。DB51/T 256120185 附 录 B(资料性附 录)姜黄素含 量测定照高效 液相 色谱 法测 定。色谱条件 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 八烷基硅烷键合 硅胶为填 充剂;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 相;检测 波长 为430nm。理论板 数按 姜黄 素峰 计算应 不低 于4000。对照品 溶液 的制 备:取姜 黄素对 照品 适量,精 密称 定,加 甲醇 制成 每lml 含10g的溶 液,即得。供试品 溶液 的制 备:取本 品细粉 约0.2g,精 密称 定,置具塞 锥形 瓶中,精 密加 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 回流30分 钟,放 冷,再称 定重 量,用 甲醇 补足减 失的 重量,摇匀,离心,精 密量 取上 清液1ml,置20ml 量瓶中,加 甲醇 稀 释至刻 度,摇匀,即 得。测定法:分 别精 密吸 取对 照品溶 液与 供试 品溶 液各5 l,注入 液相 色谱 仪,测 定,即 得。DB51/T 256120186 附 录 C(资料 性附 录)挥发油 含量 测定 参照 中国 药典 2015 版四 部附录 挥发 油测 定法 进行 测定。精密 称取姜 黄粉 末10.0 g,(过20 目筛),置于圆 底烧 瓶中,加入500 mL 水,数粒 玻璃 珠,摇 匀,加热 并保 持微 沸 5 小时,放置 一定 时间 后,取挥发油 体积,计 算挥 发油 含量。_ DB51/T 2561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