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DB61/T 1083-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7.060 B 22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832017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Hanzhong rice 2017-07-06发布 2017-08-06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1/T 10832017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保护范围.2 5 种植要求.3 6 加工要求.3 7 产品分类.3 8 质量要求.4 9 检验方法.4 10 检验规则.5 11 标志、包装和标签.5 12 储存与运输.5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保护范围.7 附录B(规范性附录)汉中大米采用原料种植技术要求.8 DB61/T 108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T 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依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纪石、党俊华、葛红心、张万春、周 凯、张春辉、熊茂林、莫 丹、蒙天竣、赵胜利。本标准由汉中市大米协会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东塔北路356号 邮编:723000 电话:09162230996DB61/T 10832017 1 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种植要求、生产要求、产品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标签、贮存与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汉中市区域内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的生产、加工、销售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0 稻谷 GB 1354 大米 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一部分:禾谷类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362003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 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493 粮油检验 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 5494 粮油检验 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 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502 粮油检验 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 5503 粮油检验 碎米检验法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21(全部内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3757 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682 粮油检验 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DB61/T 10832017 2 GB/T 15683 大米 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 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30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水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汉中大米 Hanzhong rice 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是以农业部批准的汉中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生产的稻谷为原料,按本标准要求加工,具有米粒细长均匀、色泽青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等特点的籼米。3.2 籼米 milled long-grain nonglutinous rice 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大米,米粒一般呈细长形。3.3 优质籼米 high quality of milled 用籼型优质稻谷加工成的大米。3.4 垩白粒率 chalky kernel percentage 胚乳中有白色(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不透明部分的米粒为垩白粒;垩白粒占试样米粒数的百分率为垩白粒率。3.5 品尝评分值 taste evaluated value 大米制成米饭的气味、色泽、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因素评分值的总和。3.6 直链淀粉含量 amylose content 试样所含直链淀粉的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4 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的保护范围限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范围,见附录A。DB61/T 10832017 3 5 种植要求 5.1 种植环境 5.1.1 产地要求 水稻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集中连片的生产区域。5.1.2 自然环境 汉中海拔450m900m的平坝、丘陵、浅山水稻种植区;年降雨量800mm1200mm,年日照时数1300h1800h;年均气温1214,10活动积温42004480,其中水稻生长的4月至9月活动积温占全年的87.2%;土壤种类以潴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为主,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1.65%4.31%,pH值6.57.5;渠系配套,灌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5.2 环境条件要求 5.2.1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要求。5.2.2 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要求。5.2.3 灌溉水 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要求。5.3 种植技术 汉中大米采用原料种植技术要求,见附录B。6 加工要求 6.1 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GB 1350、GB/T 17891的规定。6.2 生产过程要求 生产过程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6.3 添加物要求 生产过程中,除符合GB 5749规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质。7 产品分类 按食用品质及市场需求分为籼米和优质籼米。8 质量要求 DB61/T 10832017 4 8.1 感官特征 米粒细长均匀、色泽青白、晶莹剔透、光滑油润、气味纯正。8.2 质量指标 8.2.1 籼米质量指标以 GB 1354 籼米质量指标为准。8.2.2 优质籼米质量指标以 GB 1354 优质籼米质量指标为准。8.3 卫生安全要求 按GB 2715、GB 2761、GB 2762、GB 2763执行。9 检验方法 9.1 感官检验 按GB/T 5009.362003规定的方法执行。9.2 色泽、气味检验 按GB/T 5492规定的方法执行。9.3 互混检验 按GB/T 5493规定的方法执行。9.4 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按GB/T 5494规定的方法执行。9.5 黄粒米检验 按GB/T 5496规定的方法执行。9.6 水分检验 按GB 5009.32016规定的方法执行。9.7 加工精度检验 按GB/T 5502规定的方法执行。9.8 碎米检验 按GB/T 5503规定的方法执行。9.9 品尝评分值检验 按GB/T 15682规定的方法执行。9.10 直链淀粉含量检验 按GB/T 15683规定的方法执行。DB61/T 10832017 5 9.11 垩白粒率检验 按GB/T 17891规定的方法执行。10 检验规则 10.1 组批、扦样 按GB 5491执行。10.2 检验的分类 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按GB/T 5490执行。10.3 判定规则 凡不符合GB 27l5以及国家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有关规定的产品,判为不合格产品。感官要求、加工质量指标中有不符合规定等级的项目,可进行复检,复检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11 标志、包装和标签 11.1 标志 11.1.1 专用标志 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大米的专用标志由农产品地理标志图案和“汉中大米”书法字组成。11.1.2 专用标志使用 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授权单位可使用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应符合GB 7718和GB/T 17924的规定。未经授权,不得使用“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1.2 包装 11.2.1 包装应符合 GB/T 17109 的规定和卫生要求。11.2.2 若采用包装袋,则包装袋应坚固结实封口或者缝口应严密。11.3 标签 11.3.1 包装大米的标签标识应符合 GB 7718 和GB 28050 的规定。11.3.2 标注的净含量应为产品最大允许水分状况下的质量。11.3.3 凡是采用本标准的大米产品,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注。12 储存与运输 12.1 储存与运输的要求 储存和运输应符合GB 6388、GB 13757和GB/T 29890规定。12.2 储存 DB61/T 10832017 6 袋装产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无异味的合格仓库内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12.3 运输 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运输工具和容器运送大米产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雨淋和被污染。12.4 保质期 产品在常温下的保质期不应低于3个月。DB61/T 10832017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大米保护范围 A.1 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示意图 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示意图见图A.1。图A.1 汉中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示意图 DB61/T 10832017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汉中大米采用原料种植技术要求 B.1 品种选用要求 B.1.1 已通过审定的品种 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汉中种植的水稻品种;已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汉中种植的水稻品种;通过与汉中属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审定,且经陕西省农业主管部门发布引种备案公告的水稻品种。B.1.2 生育期 B.1.2.1 平坝、丘陵区(海拔700米以下)4月5日4月10日播种,8月20日前安全齐穗,全生育期不超过155d的品种。B.1.2.2 浅山区(海拔700米900米)4月10日4月15日播种,8月20日前安全齐穗,全生育期少于145d的品种。B.1.3 抗逆性 B.1.3.1 抗倒伏性 品种的抗倒伏性达到NY/T 1300中A2.2.15“直”的标准。B.1.3.2 抗病性 穗颈稻瘟病抗性达7级以上。B.1.4 品种品质 主栽品种符合GB/T 17891二级以上,搭配品种符合GB/T 17891三级以上。B.1.5 种子质量 符合GB 4404.12008标准。B.2 秧苗培育 B.2.1 播种及育秧方式 晚熟品种4月5日4月10日,中早熟品种4月10日4月15日播种;温室两段育秧或薄膜保温育秧,培育多蘖壮秧。B.2.2 壮秧标准 DB61/T 10832017 9 B.2.2.1 两段秧:秧龄40d50d,叶龄6叶8叶,苗高35cm40cm,单株带蘖3个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B.2.2.2 薄膜秧:秧龄40d50d,叶龄6叶7叶,苗高30cm35cm,单株带蘖3个4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B.2.3 秧苗培育常规技术 秧苗培育常规技术按汉中市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有关要求执行。B.2.4 机插秧秧苗培育及相关生产技术 实行机械化育插秧的按照机械化育插秧相关技术要求执行。B.3 插秧 B.3.1 插秧期 在保证安全齐穗的前提下,适时早插,不迟于6月10日。B.3.2 插植规格及密度 等行或宽窄行规格插植,每667m2插1.1万穴1.5万穴,每穴6个8个茎蘖,根据品种分蘖能力确定每穴插植苗数。B.4 施肥 B.4.1 原则 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结合;深层施肥与表层施肥结合等原则,符合NY/T 496要求。B.4.2 总施肥量 测土配肥,平衡施肥,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纯N10kg13kg、P2O55kg7kg、K2O 6kg8kg,缺锌田块增施硫酸锌1kg2kg。B.4.3 肥料运筹 B.4.3.1 氮肥:60%的氮肥做基肥施入,30%氮肥在插后5d7d做分蘖肥追施,10%的氮肥在复水后做穗肥追施。B.4.3.2 钾肥:60%的钾肥做基肥施入,40%的钾肥在复水后做穗肥追施。B.4.3.3 磷肥:全部磷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B.5 灌水 B.5.1 原则 浅水插秧,深水护苗,寸水促蘖,及时晒田(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B.5.2 水分管理 DB61/T 10832017 10 B.5.2.1 移栽返青期,秧苗栽插后深水护苗,返青后保持13浅水层。B.5.2.2 分蘖期,有效分蘖期保持田间湿润。当大田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90%时,及时落水晒田。B.5.2.3 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间歇灌水,前水不见后水,以湿润为主;蜡熟期干干湿湿灌溉;收获前7d10d左右排水落干。B.6 病虫草害防治 B.6.1 防治原则 坚持“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防治病虫草害,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稻谷农药残留量符GB 2763规定标准。B.6.2 防治措施 B.6.2.1 农业防治 采取农业技术综合措施、调整和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以增强稻株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B.6.2.2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控制水稻病、虫、草的危害。B.6.2.3 理化诱控 以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等防治水稻害虫。B.6.2.4 化学防治 必须使用农药时应按GB 8321(全部内容)的规定,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B.6.3 防治方法 B.6.3.1 主要病害 B.6.3.1.1 稻瘟病: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叶瘟病叶率达2%,或田间出现急性型病斑,且近期有连阴雨时,用稻瘟灵、三环唑等药剂防治。水稻破口期预防穗颈稻瘟。B.6.3.1.2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在水稻破口前5d7d,用琥胶肥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铜等药剂预防。B.6.3.1.3 纹枯病:水稻分蘖盛期至抽穗扬花阶段,田间病丛率大于75%时,用井冈霉素、井酮三环唑等药剂防治。B.6.3.2 主要虫害 B.6.3.2.1 二化螟:在蚁螟期,插秧后5d7d,用杀虫双、甲维盐、毒死蜱等药剂防治;7d后当枯鞘丛率达到 5%8%时,用杀虫单、噻虫嗪等药剂喷雾再防治1次。B.6.3.2.2 稻苞虫:当百丛水稻有卵80粒或幼虫40头时,在3龄盛期时施药,可选用敌百虫、苏云金杆菌等药剂防治。B.6.3.2.3 稻蓟马:秧田卷叶率达10%15%或百株虫量达100头200头,本田卷叶率20%30%或百株虫量达20头0300头时,用吡虫啉、噻嗪酮等药剂喷雾防治。DB61/T 10832017 11 B.6.3.2.4 稻纵卷叶螟:当二代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用氟铃脲、阿维毒死蜱等药剂喷雾防治。B.6.3.3 主要草害 B.6.3.3.1 稗草、牛筋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杂草5叶期前,用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等药剂防除。B.6.3.3.2 一年生、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在杂草3叶期前,用苄嘧磺隆类、五氟磺草胺及其复配制剂防除。B.6.3.3.3 各种杂草混生田块: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及其复配制剂等防除。B.6.3.3.4 水绵:坚持浅水勤灌,预防水绵发生;对发生田块,选择高温晴天将水排放干净,晾晒3d4d;药剂防治:每亩150g200g硫酸铜用纱布包好放在进水口,随水流入田块即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