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 20.2 0B0 5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41/T 14032017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技术规程2 0 1 7-0 7-0 7发 布 2 0 1 7-1 0-0 7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4 1/T 14 0320 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商丘市农林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德奇、李向东、胡新、邵运辉、杨程、岳俊芹、任德超。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汉芳、方保停、吕风荣、秦峰、马富举、时艳华、陈远凯、程红建、刘恩良。D B 4 1/T 14 0320 171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技术规程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晚霜冻害术语和定义、晚霜冻害分级及计算、预防措施与补救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 4 0 4.1-2 0 0 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冬小麦晚霜冻害冬小麦拔节以后至孕穗期,在气温低于0 时幼穗形成的低温冻害。4 晚霜冻害分级及计算4.1 晚霜冻害温度指标晚霜冻害温度指标见表1。表 1 晚霜冻温度指标拔节后天数发生霜冻温度最低气温最低叶面温度15 天 1.5 4.5610 天 0.5 3.511 天以后 0 2.54.2 晚霜冻害分级0 级:幼穗未受到伤害;1 级:幼穗1/3 受到伤害;2 级:幼穗 1/31/2 受到伤害;3 级:幼穗 1/23/4 受到伤害;D B 4 1/T 14 0320 1724 级:幼穗3/4 受到伤害或全部冻死;4.3 麦田晚霜冻害计算冻伤率按公式(1)计算。冻伤率(%)(冻伤幼穗数/总茎数)100(1)麦田冻害程度按公式(2)计算。总茎 数受冻茎数)(晚 霜冻 害级 别麦田冻害指数(2)5 预防措施5.1 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适应该生态类型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或弱春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 B 4404.1-2008 的规定。5.2 整地与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 粉碎还田,旋耕深度 15 cm 以上,旋耕地块 23 年应深耕 1 次,深耕深度大于 2 5 c m。耕后耙压,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结合整地,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意见,施足基肥。5.3 播 种5.3.1 播 期豫北麦 区适播期:半 冬性品种为 1 0 月5日 10月15日;豫 中、豫东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 10月1 0 日 1 0月 2 0 日,弱 春性品种为 1 0 月 1 5日1 0月2 5日;豫 南麦区适播 期:半冬 性品种为 10月15 日 1 0月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10月30日;豫西旱地麦区适播期:半冬性品种为9月底至1 0 月 1 5 日。5.3.2 播 量一般 高产田每 66 7 m2播 种 量 7.5 kg10 kg,中产 田每 66 7 m2播 种 量 1 0 k g 12.5 kg,可 视 播 种前整地质量和播期,适当增减,以保证基本苗数量。5.3.3 播种方法墒情不足应浇底墒水或蒙头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深度 3 c m 5 c m。5.4 肥水管理春季根据田 间群 体质 量,应及时浇 起 身或 拔节水,每 66 7 m2灌水 量40 m350 m3,结合灌水 追 施氮肥。5.5 中耕镇压对于旺长麦田,采取深耘断根或镇压措施,抑制小麦快速生长。D B 4 1/T 14 0320 1735.6 化学调控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抗冻剂控制拔节速度,提高植株体内可溶性固型物含量,提高小麦的抗低温能力。5.7 低温前措施小麦拔节后,按晚霜冻害温度指标,依据拔节后的天数和气温变化,于低温来临前可采取灌水和喷洒化学抗冻剂等措施。6 补救措施6.1 水肥措施冬小麦晚霜冻 害 发生 后,对 于 田间冻伤率 10%的麦 田,及 时 进行灌水,结合 灌水 每 6 6 7 m2追施 尿素4 kg5 kg。6.2 喷洒措施对于冻伤率10%的麦田,且麦田冻害指数0.4 时,可采取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等措施,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