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DB11/T 1404-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3.020 Z 0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404-2017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 Techinical guidelines for Low-carbon Campu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2017-06-29发布 2017-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1404-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4.1能耗监测管理系统.2 4.2 碳核查报告.2 5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2 6 评价方法.3 6.1 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3 6.2 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6.3 评价结果.5 7 评价程序.5 7.1 评价启动.5 7.2 评价实施.5 7.3 评价报告.6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常用能源的碳折算方法.7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低碳校园评分细则.8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低碳校园评价报告编写大纲示例.10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低碳校园评价报告格式示例.11 DB11/T 1404-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提 出 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组织 实施。本标准起草 单位:北京 建筑 大 学、中国中元国际工 程 有限公司。本标准 主 要起草 人:郭晋生、张玉梅、高岩、那威、张晓亮、符晓满、刘瑽、周洋、刘力、庄云鹏、欧阳 文、刘博、刘然等。DB11/T 1404-2017 1 高等学校低碳校园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 低碳校园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本标准 适 用 于 北京 地区高等学 校的低碳校园评价 活 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17167-2006 用能 单位 能源计 量器具配备 和管理 通 则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 体排放核算和报告 通 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 适 用 于 本文件。3.1 低碳校园 low-carbon campus 以可持 续 发展 为 理 念,通 过 管理 机制 建 设、低碳文 化 建 设、可 再 生 能源 利 用、其 他减 排 措 施 等 方法,降 低能源、资源 消 耗,减 少 二氧化 碳排放的 高等学 校。注:核算范围 不 含 学 校的附 属医院、居住小 区、中 小 学 校和 外租 用 房 等。3.2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evaluation system of low-carbon campus 由 相互联 系、相 对 独立、互相补充 的系 列 评价指标 所组 成 的,用 于 评价低碳校园 建 设水平 的指标 集合。3.3 校园碳排放总量 total carbon emissions 在一个年 度 内,学 校 固 定 设 施 化石燃 料 燃烧导致 的 二氧化 碳 直接 排放 量 与外购电 力、外购热 力 消 耗 所 隐含 的 二氧化 碳 间接 排放 量 之 和。注:校园碳排放 总 量 的 单位 为吨二氧化 碳(tCO2)。3.4 校园碳排放强度 carbon emissions intensity 在一个年 度 内,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 或 生 均 碳排放 量。注:校园碳排放强度的 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平 方 米(kgCO2/m2)或千克二氧化 碳 每 人(kgCO2/p)。3.5 基准值 reference value 用 于 评价低碳校园碳排放强度的标准值。注:基准值的 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平 方 米(kgCO2/m2)或千克二氧化 碳 每 人(kgCO2/p)。DB11/T 1404-2017 2 3.6 绿地率 greening rate 校园 绿 地 面积与占 地 面积 的 比 值。注:绿 地 率 用 百 分 比%表 示。4 基本要求 4.1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学 校 应 按照 GB17167-2006的要求 设置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且保存 有最 近连续 3年 的 完整数据。4.2 碳核查报告 学 校 应 按照 GB/T 32150-2015的要求编 制 碳核查报告。5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由 总 体 目 标、一级 指标、二级 指标 三个层次构成(见表 1)。表 1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总 体 目 标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低碳校园 建 设 校园碳排放强度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 管理 机制 建 设 组织 机构 建 设 管理 制 度 建 设 低碳文 化 建 设 低碳文 化教育 校园文 化传 承 低碳 生活 实 践 可 再 生 能源 利 用 光 热利 用 光 电利 用 浅 层 地 热利 用 其 他减 排 措 施 校园碳 汇 校园 废弃物处 理 DB11/T 1404-2017 3 6 评价方法 6.1 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 6.1.1 校园碳排放总量 校园碳排放 总 量应 按照式(1)计算:E=E1+E2+E3.(1)式 中:E 校园碳排放 总 量,单位 为吨二氧化 碳(tCO2);E1 校园 固 定 设 施 化石燃 料 燃烧导致 的 二氧化 碳 直接 排放 量,单位 为吨二氧化 碳(tCO2);E2 学 校 外购电 力 消 耗 所 隐含 的 电 力生 产时 化石燃 料 燃烧 的 二氧化 碳 间接 排放 量,单位 为吨二氧化 碳(tCO2);E3 校园 外购热 力 消 耗 所 隐含 的 热 力生 产时 化石燃 料 燃烧 的 二氧化 碳 间接 排放 量,单位 为吨二氧化 碳(tCO2)。E1、E2、E3应 按照附录 A规定的折算方法计算。6.1.2 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应 按照式(2)计算:QS=1000 E/S.(2)式 中:QS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平 方 米(kgCO2/m2);S 校园 总 建筑 面积,单位 为平 方 米(m2)。6.1.3 校园生均碳排放量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应 按照式(3)计算:Qp=1000 E/p.(3)式 中:Qp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 人(kgCO2/p);p 学 校 在 校 生人 数。学 校 在 校 生人 数 以 正 式 注 册 的 在 校 学生(折算规 模)人 数为 统计 对 象,其中学生人 数 的折算方法 如下(不包括 职 业 技 术 暨继 续教育 学 院 的 学生人 数):本 科 生 1.0(基准)学位 研究 生 折算系 数:硕士 生 2.0 博 士 生 3.0 留 学生 折算系 数 3.0 DB11/T 1404-2017 4 6.1.4 校园碳排放强度基准值 校园碳排放强度基准值 可 按照 学 校 类别从 表 2、表 3中 直接 选取。表 2 校园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基准值 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平 方 米(kgCO2/m2)二级 指标 学 校 类别 基准值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QS)理 工 及综 合 类 高等学 校 47.08 文 史财经师 范 及政 法 类 高等学 校 46.94 高 职及专 业 类 学 校 34.07 表 3 校园生均碳排放基准值 单位 为千克二氧化 碳 每 人(kgCO2/p)二级 指标 学 校 类别 基准值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Qp)理 工 及综 合 类 高等学 校 1 129 文 史财经师 范 及政 法 类 高等学 校 1 342 高 职及专 业 类 学 校 1 119 6.2 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方法 6.2.1 校园碳排放强度指标分值 校园碳排放强度指标分值 应 按照式(4)计算:D1=DS+Dp.(4)式 中:D1 校园碳排放强度指标的 得 分分值;DS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 的 得 分分值;Dp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 的 得 分分值;DS、Dp应 按照附录 B中 的 表 B.1评分细则 选取。6.2.2 其他评价指标分值 校园管理 机制 建 设、低碳文 化 建 设、可 再 生 能源 利 用 以 及 其 他减 排 措 施 4项 评价指标的分值,应 按 照附录 B中 的 表 B.1评分细则 逐条选择后累 积 计 取。6.2.3 评价指标综合分值 评价指标 综 合 得 分分值 应 按照式(5)计算:DB11/T 1404-2017 5 Dz=0.6 D1+0.4(D2+D3+D4+D5).(5)式 中:Dz 评价指标 综 合 得 分分值;D1 校园碳排放强度的 得 分分值;D2 校园管理 机制 建 设 的 得 分分值;D3 校园低碳文 化 建 设 的 得 分分值;D4 可 再 生 能源 利 用的 得 分分值;D5 其 他减 排 措 施的 得 分分值。6.3 评价结果 低碳校园评价结果 以 评价指标 综 合 得 分分值 判 定,分 为三 星、二 星、一 星 和 非 低碳 4个 等 级,见表 4。表 4 低碳校园评价结果 等 级 非 低碳 状态 优秀 良好 基本 符 合 不符 合 分值 90 100 75 89 60 74 0 59 7 评价程序 7.1评价启动 7.1.1 评价启动 工 作 包括 成立 低碳校园评 审 组 和 制 定评 审 工 作 计 划。7.1.2 评 审 组 负责 具 体的评价 工 作,应 由 来自 于 低碳管理、低碳 研究 与 实 践 等 相 关领域 的 具有高 级 技术 职称 的 专家 组 成,并应 指定 一 名专家担任 评 审 组组 长。7.1.3 评 审 工 作 计 划 应包括 评价 活 动 日 程 安 排 等 内 容。7.2 评价实施 7.2.1 文件评 审 评 审 组应对 评价 对 象(高等学 校)提 供 的 申 报资料 及自我 评价结果 进行初步 评 审,确 定 其是 否达到 本标准 第 4章 所 规定的基本要求,并 识别 出 现场 评 审需重点关 注 的方 面。7.2.2 现场 评 审 现场 评 审 包括 如 下 内 容:a)召 开 见面 会。见面 会主 要 会 议议 程 包括 确 定评 审 计 划 等 事宜,学 校 介绍 基本 情况 及 低碳校园 建设成 果;b)查 阅 申 报 材 料。申 报 材 料 应包括学 校的基本 情况介绍、校园 边界 平面 图、学 校低碳 建 设 实施方案、实施 成 果、与 能耗 相 关 的 数据 统计 信息 及 相 关 证明材 料;c)访谈 相 关 人员;d)现场 考察 相 关 设 施;e)召 开 总 结 会。总 结 会主 要 会 议议 程 包括 与 申 报 单位 负责 人 沟 通 评 审 发 现,确 认 评 审 结 论,由评 审 组组 长 陈述 本 次 评 审 发 现 事 项。DB11/T 1404-2017 6 7.3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编写大纲示例 参 见 附录 C,评价报告格式示例 参 见 附录 D。DB11/T 1404-2017 7 附 录 A(规范性 附录)常 用能 源的 碳 折 算方法 A.1 表 A.1 给出了 低碳校园评价 常 用能 源的 碳 折 算方法。表 A.1 常 用能 源的 碳 折 算方法 编 号 A B C D E F G H I 计算 公 式 C=A B D=C/1000 G=E F I=D G/I=A H/I=A G 序 号 常用 能源 种 类 年消 费 量(t、104Nm3、MWh、TJ)热 值(GJ/t,GJ/104Nm3)燃 料 热 量(GJ)燃 料 热 量(TJ)单位 热 值 含 碳 量(tC/TJ)CO2与 碳 分 子 量 比 排放 因子(tCO2/TJ)用 电 排放系 数(tCO2/MWh)碳排放 量(tCO2)1 无烟煤 20.304 27.49 3.667 2 一 般烟煤 19.570 26.18 3.667 3 液 化石 油 气 47.310 17.2 3.667 4 天 然气 389.31 15.3 3.667 5 外购电 力 注 1 6 外购热 力 注 1 注 1:外购热 力 排放 因子 G、外购电 力 排放系 数 H以 北京市 行政 主 管 部门 最新公 布 的 数据为 准 注 2:当 能源 种 类 未 包 含在 上 表之 中 时,可 按照 热 值 将 其 折算 为 标 煤 进行 碳排放 量 计算。DB11/T 1404-2017 8 附 录 B(规范性 附录)低碳校园评分 细 则 B.1 低碳校园评分细则 见表 B.1。表 B.1低碳校园评分 细 则 分 项名称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分细则 得 分 满 分分值 1 校园 碳排放 强度 校园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 1.QS 基准值;64(50)64(50)2.基准值 QS 基准值 150%;51(40)3.基准值 150%QS 基准值 200%;38(30)4.基准值 200%QS。0 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 1.Qp 基准值;36(50)36(50)2.基准值 Qp 基准值 150%;29(40)3.基准值 150%Qp 基准值 200%;22(30)4.基准值 200%Qp。0 2 管理 机制 建 设 组织 机构 建 设 1.学 校 设 有 校 级 低碳校园 建 设 的 议事协调 机构;4 40 2.学 校 主 要 领 导 担任 议事协调 机构 负责 人;4 3.学 校 每年 向 所 属 单位下 达 减 排 量 化 任 务 指标,明 确责任 人并 进行 考 核 验收。4 管理 制 度 建 设 1.学 校定 期 编 制 低碳校园 建 设 中 长 期 规 划,包括 能源利 用、资源 利 用、减 排 措 施 等 专项 规 划;4 2.学 校 设 有 低碳校园 建 设 专项 资 金筹 集 和 使 用 制 度,在制 度 上 固 定 专项 资 金 的 筹 集 渠道 和方式;4 3.学 校 设 有 低碳校园 建 设 专家 咨询 制 度,定 期 聘请 专家 提 供 咨询意 见;4 4.学 校实 行 低碳校园 信息 公 开,定 期公 布全 校碳排放 总 量、结 构、增 长、减 少 及 碳 汇 情况;4 5.学 校 设 有 寒暑假节 能 运 行 管理 制 度;4 6.学 校 建 立 奖励 制 度,定 期对 在 低碳校园 建 设 方 面 做出 显著 成 绩 的 集 体和 个 人 给 予奖励;4 7.学 校 建 立 能源、资源 等 管理 人员 培训 制 度,对 专 业人员 定 期 进行 业 务培训。4 3 低碳文 化 教育 1.学 校 每 学 年 至 少 开 设 3-4次 校 级 低碳 知 识 讲座;4 2.学 校 采 用 小 贴 士、校园报 纸、网站、视频 等 方式 宣传 及 普 及 低碳 知 识。4 DB11/T 1404-2017 9 表 B.1低碳校园评价指标 的 评分 细 则(续)分 项 名称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分细则 得 分 满 分分值 校园文 化 传 承 1.学 校 在 建 设 中 保 留 校园 传 统 建筑、景观 和 设 施;4 28 2.学 校 利 用 现 有 资源 进行 低碳 生活 体 验 展示。4 低碳 生活 实 践 1.学 校 倡 导 选择步行、非 机 动 车 行、公 共交 通 出 行;4 2.师 生 共同 参 与“光 盘 行 动”、废 旧 用 品 义 卖、无纸 张化 办 公等 低碳校园 互 动 活 动;4 3.师 生 共同 进行 低碳 技 术的 研 发、应 用 与 推广 活 动 或低碳管理 政 策 的 研究 与 宣 传 活 动。4 4 可 再 生 能源 利 用 光 热 利 用 1.校园 采 用 光 热利 用 技 术,一 定规 模 用 于 校园 运 行。8 12 光 电 利 用 1.校园 采 用 光 电利 用 技 术,一 定规 模 用 于 校园 运 行。2 浅 层 地 热 利 用 1.校园 采 用 浅 层 地 热利 用 技 术,一 定规 模 用 于 校园 运行。2 5 其 他减 排 措 施 校园碳 汇 1.校园 绿 地 率 达到 45%以 上;16 20 2.校园 绿 地 率 达到 40%以 上;12 3.校园 绿 地 率 达到 35%以 上;8 4.校园 绿 地 率 达到 30%以 上。4 校园 废弃 物处 理 1.校园 垃圾 分 类处 理。4 注 1:括 号 内数 字 用 于 文 史财经师 范 及政 法 类 高等学 校和 高 职及专 业 类 学 校 DB11/T 1404-2017 10 附 录 C(资料 性 附录)低碳校园评价报告 编写大纲示例 1 基本 信息 评价 对 象 基本 信息宜 包括学 校 名称、学 校 类别、学 校 建筑 面积、学 校 在 校 生人 数、校园 绿 地 面积 等。2 二氧化 碳排放总量 评价 对 象 的 二氧化 碳排放 总 量 宜 包括学 校 固 定 设 施 名称及 对应 的 化石燃 料 燃烧导致 的 二氧化 碳 直接排放 量、外购电 力 和 外购热 力 消 耗的 二氧化 碳 间接 排放 量。3 校园碳排放强度 评价 对 象 的校园碳排放强度 宜 包括 校园的 单位建筑 面积 碳排放 量 和校园 生 均 碳排放 量。4 评价结果报告 评价结果报告 宜 包 含 综 合 得 分分值 及 评价 星 级 等。5 评价结 论及 建 议 6 资料清 单 1。2。3。DB11/T 1404-2017 11 附 录 D(资料 性 附录)低碳校园评价报告 格式示例 封页:高等学 校低碳校园评价报告 书 报告 书 编 号 评价 机构 名称(加盖 公 章)年 月 日 封 二:高等学 校低碳校园评价报告 书 评 审 组组 长:姓 名、技 术 职 务、资 质 证 书 号,签 名 评 审 组 成 员:姓 名、技 术 职 务、资 质 证 书 号,签 名 报告 书 编写 人:姓 名、技 术 职 务、资 质 证 书 号,签 名 报告 书 审 核 人:姓 名、技 术 职 务、资 质 证 书 号,签 名 报告 书签 发 人:姓 名、签 名 封 三:目 录 正 文:按照 目 录 内 容 编写,纸 质 规格 A4纸,字 体 为 国 标 仿宋 体,标准 4号。页眉:低碳校园评价报告 书、报告 书 编 号、字 体 为 国 标 宋 体,标准 小 5号。页脚:评价 机构 名称,页码(第 页 共 页),字 体 为 国 标 宋 体,标准 小 5号。附件:低碳校园评价委 托书、其 他 应 该 列 入 的 有 关 资料。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