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30 B 43 DB4104 平 顶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4/T 0842018 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 2018-12-29发布 2019-01-29实施 平顶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104/T 08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平顶山市畜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天成鸽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青萍、杨明军、卜柱、杨晓明、付胜勇、李玉霞。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常玲玲、穆春宇、张蕊。DB4104/T 0842018 1 鸽人工孵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鸽人工孵化的室内条件、孵化机的选择、种蛋的选择、保存、消毒,人工孵化的条件控制,孵化机的操作与管理、照蛋、出雏、孵化记录和停电的应急措施等。本标准适用于鸽人工孵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JB/T 9809.1-2013 孵化机 技术条件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业部农医发201725号)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采光系数 窗户的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3.2 落盘 将胚蛋由孵化器移入出雏器的过程叫落盘。3.3 死胚蛋 发育中途夭折,胚胎死亡的受精蛋 3.4 头照 第一次照检。在孵化的第5 d 进行。3.5 DB4104/T 0842018 2 二照 第二次照检。孵化的第10 d 进行。4 孵化车间的布局及室内条件 4.1 孵化车间的布局与设施 4.1.1 养鸽场的孵化室必须是独立的场所,应有其专用的出入通道,孵化室与鸽舍、生产区建筑以及生活管理区之间,均应设置隔离措施。4.1.2 孵化车间门口应设立车辆消毒池、人员消毒通道和更衣室,车间内设置种蛋处理室、种蛋贮存室、孵化室、出雏室、雏禽处理室等。4.1.3 孵化车间建筑布局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应具备良好的防鼠、防鸟设施。4.2 孵化室的室内条件 孵化室温度保持在20 27,湿度保持在45%55%,设置专门的通风口,每2 h通风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5 孵化机的选择 孵化机的技术条件应符合 JB/T 9809.12013的规定。6 孵化前准备 6.1 消毒 孵化室、孵化机使用前彻底清扫,并用癸甲溴铵溶液(百毒杀)按1:600倍稀释喷雾消毒。6.2 孵化机检查 孵化机使用前要对电源、电热、风扇、电动机、密闭性能、控制调节系统和温度计等进行检查。6.3 孵化机试运行 孵化机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0.5 h,首次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1 h。试运转时,先观察风扇转向是否正确,然后倾听有无机械杂音,再检查控温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将温度计放置在孵化箱内,按照设定程序开启孵化机,保证机器正常运行,待孵化箱温度稳定后,观察温度计与孵化机上显示的温度是否存一致,误差范围控制在0.2。7 种蛋的选择、保存与消毒 7.1 种蛋的选择 7.1.1 种蛋的来源 种蛋应选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鸽场。禁止在疫区内引种。DB4104/T 0842018 3 7.1.2 蛋形 鸽种蛋的蛋型指数应在1.31.4之间。畸形蛋不能做孵化用。7.1.3 蛋重 蛋重18 g23 g。7.1.4 蛋壳质量 蛋壳表面干净光滑,结构致密均匀,无裂纹,厚薄适中。凡沙壳蛋、钢皮蛋等均应剔除。7.1.5 新鲜度 以产后12 h72 h的种蛋较理想。凡是蛋壳有斑点、霉点、气室过大、散黄的多为陈蛋,不能用于孵化。7.2 种蛋的保存 种蛋保存温度在12 15、相对湿度40%50%、无蚊虫、鼠、鸟害、无阳光直射、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保存期不超过4 d。7.3 种蛋的消毒 种蛋入孵前用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将收集好的受精蛋放在注明日期、编号的蛋盘上连同孵化机一同消毒,按每立方米容积14 ml甲醛,7 g高锰酸钾,熏蒸30 min。8 孵化期的管理与操作 8.1 鸽蛋人工孵化条件 8.1.1 温度 温控变化步骤:1 d7 d为38.50.2,8 d14 d为38.00.2,15 d18 d为37.50.2。8.1.2 湿度 孵化期相对湿度设定为50%,控制在45%55%之间。8.1.3 通风 孵化期间的通气量应随胚龄增大而增加,一定要保证孵化室和孵化机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充足新鲜。8.1.4 翻蛋 每2 h翻蛋一次,蛋盘45倾斜。8.1.5 凉蛋 种鸽蛋孵化至第12 d后,每天凉蛋一次,每次10 min20 min。8.2 做好孵化记录,观察温、湿度变化。DB4104/T 0842018 4 8.3 照蛋 孵化期内照蛋两次,头照在第5 d进行,用照蛋灯或手电筒的光对着蛋,按照表1评判合格受精蛋,剔除无精蛋;孵化至10 d时进行二照,正常发育的受精蛋一侧变黑,另一侧气室增大,剔除死胚蛋,拼满空位,调整位置,继续孵化。表1 种蛋评判特征 名 称 特 征 合格受精蛋 蛋内血管分布均匀,呈蜘蛛网状,位置不随蛋黄转动而转动,二照时血管网中间黑色眼点明显,俗称“单珠”。无精蛋 头照时即未发现血管形成,或蛋黄浑浊,或蛋黄可随意转动。死胚蛋 头照时的死胚蛋在表面形成一圈而非网状血管,二照时的死胚蛋,未出现“单珠”,或蛋内浑浊没有明显胚胎形状,或蛋已发出异味。8.4 出雏管理 8.4.1 落盘 孵化至16 d时,待仔鸽啄壳后落盘,温度控制在37.5,湿度控制在50%60%。8.4.2 出雏 胚龄17 d18 d时开始大批出雏,每天早晚各拣鸽雏一次,并取出空蛋壳。8.4.3 人工助产 对出雏有困难的胚蛋适当进行人工剥壳助产,但禁止弄破尿囊引起出血。8.4.4 雏鸽护理 及时清除机内蛋壳,取出毛干的雏鸽移入保温箱中,注意保温,谨防挤压。8.4.5 清扫消毒 出雏结束,清除废弃物,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蛋壳、死胚蛋和死雏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的其他污物应符合 GB 18596-2001 标准。孵化室、孵化机、蛋盘及其他用具应逐一清扫、洗刷,并用癸甲溴铵溶液(百毒杀)按1:600倍稀释喷雾消毒。9 孵化记录 每批鸽蛋孵化,应将种蛋来源、上蛋日期、蛋数、出雏数、孵化期内温度、湿度变化记录下来,并统计受精率、死胚率、无精蛋比例。记录保存两年以上。10 停电的应急措施 孵化室必须配备应急发电机,定期保养,确保停电时可及时供电。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