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DB52/T 1190-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140 B 0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1902017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reeding and releasing of Aphid Parasitic Wasps in Guizhou Province 2017-08-18发布 2018-01-18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190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繁育技术.2 5 释放技术.4 6 效果检测.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专利技术.6 DB52/T 1190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涉及专利:寄生蜂繁育的自动收蜂装置(ZL201320402788.X)、蚜茧蜂收蜂释放装置(ZL201420555724.8)、天敌昆虫培养装置的顶盖(ZL201420293217.1)、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ZL201320888661.3)。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龙、田必文、金祥、金道超、陈风雷、李继新、罗勇、孙光军、王骏飞、刁朝强、杨颜、喻会平、张长华、宋光龙、姚峰、蒋承耿、李熙全、郭亚莉、闫玉芳、文静、张升、战玉、杨毓银、舒建超、高光澜。DB52/T 11902017 1 贵州省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蚜茧蜂的繁育.释放技术和效果检测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蚜茧蜂繁育和释放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222 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YC/T 340.1 烟草害虫预测预报调查规程 第1 部分:蚜虫 YC/T 437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 DB52/T 661 贵州省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烟蚜 Myzus persicae(Sulzer)又称桃蚜,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它不仅吸食烟草汁液造成危害,而且还传播烟草病毒病。3.2 蚜茧蜂 Aphid Parasitic Wasps 蚜虫的一类寄生蜂。本标准特指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Ashmead)和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MIntosh。3.3 僵蚜 Parasitized aphids 蚜虫被蚜茧蜂寄生后,其体内组织被取食怠尽,留下外壳而形似僵死的蚜虫。其壳内蚜茧蜂幼虫仍在继续生长发育。3.4 若蚜 Nymph aphid 烟蚜的幼期,一般分为14龄若蚜。DB52/T 11902017 2 3.5 黄皿 Yellow dish 由培养皿底面辅上黄色塑料纸或涂上黄色油漆制成,用来诱捕有翅蚜虫。3.6 黄板 Yellow plate 用于诱杀有翅蚜虫的黄色粘板。3.7 蚜霉病 Aphid mycosis 蚜虫被真菌寄生后产生的病害。4 繁育技术 4.1 繁育设施 4.1.1 保种室 应利用可调控温度(10 40)、湿度(40%100%)、光照(10000 Lux30000 Lux)的人工气候室为保种室。每个保种室面积为20 m2,每个种源基地应配备3个保种室。4.1.2 扩种室 应利用可调控温度(10 40)、湿度(40%100%)、光照(10000 Lux30000 Lux)的温室为扩种室。每个扩种室面积为115 m2,每个种源基地应配备3个扩种室。4.1.3 扩繁室 应利用烤烟漂浮育苗大棚改造成扩繁室。每个扩繁室可放置 4500 个繁蜂漂浮育苗盘,应能满足 600 hm2烟地的放蜂量。各地应根据防治面积确定扩繁室数量。4.2 保种与复壮 4.2.1 保种时间 保种时间为当年10月至翌年3月。4.2.2 保种方法 应在烟田放蜂结束后,将余下的烟蚜和蚜茧蜂进行保种。烟蚜寄主作物应选择适宜于当地冬季种植的白菜、萝卜和甘蓝。烟蚜、蚜茧蜂和僵蚜的保种方法如下:a)烟蚜保种是将健壮的烟蚜直接接种至无病、无虫的健康白菜、萝卜和甘蓝等寄主作物上,不能用大龄蚜虫和病弱蚜虫保种;b)蚜茧蜂保种应按 1 头蚜茧蜂接种至已保种好的 200 头烟蚜上,不能使用病弱蚜茧蜂保种;DB52/T 11902017 3 c)僵蚜保种宜采用恒温箱保种法,其温度控制在 4 5,不能超过6,保种时间为 20 d30 d,此方法不适用于长期大量保种。烟蚜茧蜂应选用已僵化 3 d4 d 的僵蚜,在 5 的恒温下保种;菜蚜茧蜂应选用已僵化 4 d5 d 的僵蚜,在 4 5 的恒温下保种。4.2.3 保种管理 烟蚜、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应在不同的保种室隔离保种,隔离网罩按照 ZL201320402788.X 执行。保种期管理应设置温度为 15 25、湿度为 60%85%、光照与黑暗设置为 12 h12 h。当需要供种时温度应选择接近 25,但不能超过;湿度应选择接近 60%,而不低于。4.2.4 蚜种和蜂种复壮 蚜种复壮应采集田间烟蚜虫,循环提纯、复壮培育种蚜。蜂种复壮应采集田间成蜂、僵蚜,并让其寄生于种蚜,循环提纯、复壮培育种蜂。4.3 扩种 4.3.1 扩种时间 应在大田烟苗移栽前30 d进行,由种源基地为各地扩繁提供烟蚜种和蚜茧蜂种。4.3.2 扩种方法 应以漂浮盘烟苗为扩种寄主植物,烤烟品种应选用烟蚜嗜食的中烟100、NC89、贵烟1号。4.3.3 扩种管理 烟蚜、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应在不同的扩种室内进行扩种,隔离网罩按照ZL201320402788.X执行。扩种室管理的温度应为20 30、湿度应为50%80%。4.4 扩繁 4.4.1 扩繁时间 4.4.1.1 接蚜时间应为烟苗长到 68 片有效叶时。4.4.1.2 接蜂时间应为单盘烟蚜量达到 2000 头以上时。4.4.2 扩繁方法 4.4.2.1 应选用健康无病未被寄生的无翅 23龄若蚜作为种蚜,每个漂盘接种烟蚜数量为 200头。应采用镊子将带有烟蚜的叶片撕成小片,直接均匀地放在漂盘烟苗叶片上。4.4.2.2 应采用规格为 570 mm360 mm60 mm5 mm的 80 孔或 160 孔隔行漂浮育苗盘培育烟苗。烤烟品种应选用烟蚜嗜食的中烟 100、NC89、贵烟1 号。4.4.3 扩繁管理 烟蚜、蚜茧蜂的扩繁管理,应包括:a)烤烟育苗按 DB52/T 661 执行;b)烟蚜、蚜茧蜂应分段扩繁,隔离网罩按照 ZL201320402788.X执行;c)繁蚜棚内温度应设定为 18 26,湿度设定为 60%80%;d)繁殖烟蚜时间应达到 15 d20 d;e)接蚜后应注意通风、降湿,防止发生蚜霉病。DB52/T 11902017 4 5 释放技术 5.1 释放装置 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按照ZL201320888661.3、ZL201420293217.1和ZL201420555724.8执行。5.2 释放 5.2.1 释放时间 蚜茧蜂释放时间应在烤烟移栽后,有烟蚜迁入烟地时进行。5.2.2 释放方法 蚜茧蜂释放应按每2亩烟地置放1个带有僵蚜漂盘的自动持续释放装置,并根据烟地面积和释放点育苗池面积配置。其配置量如下:表1 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配置量 烟地面积(亩)漂浮盘数量(个)自动持续释放装置 型号和数量 释放点育苗池面积(cm2)释放蚜茧蜂数量(头)12 1 ZCSF-1,1个 8080 2000 34 2 ZCSF-1,1个 8080 4000 56 3 ZCSF-2,1个 13080 6000 78 4 ZCSF-2,1个 13080 8000 910 5 ZCSF-2,1个 ZCSF-1,1个 21080 10000 1112 6 ZCSF-2,1个 ZCSF-1,1个 21080 12000 1314 7 ZCSF-2,2个 130160 14000 1516 8 ZCSF-2,2个 130160 16000 1718 9 ZCSF-2,2个 ZCSF-1,1个 160210 18000 1920 10 ZCSF-2,2个 ZCSF-1,1个 160210 20000 5.2.3 释放比例 当田间烟蚜蚜情指数在13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的释放比例为31。当田间烟蚜蚜情指数在45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的释放比例为11。5.2.4 释放管理 蚜茧蜂释放应遵循以下管理原则:a)应选择烟地间的空地设置释放点,不得占用耕地;b)自动持续释放期间不能使用广谱杀虫剂,使用其它药剂时应远离自动持续释放装置;c)自动持续释放期间烟地及周边田块不得使用黄色粘板。DB52/T 11902017 5 6 效果检测 6.1 检测时间 在蚜茧蜂释放前3d对大田烟株进行一次烟蚜和僵蚜数量检测,释放蚜茧蜂后每隔5 d检测一次,直到大田烟叶采收结束。6.2 检测方法 6.2.1 黄板调查法 每个检测点应设置黄板4个,成四边形且两两相距30 m50 m,每3 d统计一次有翅蚜数量,于统计日早上8:009:00进行。6.2.2 黄皿调查法 每个检测点应设置3个黄皿,成三边形且两两相距30 m50 m,黄皿距离地面高度为1 m。于每天早上8:009:00记录黄皿内有翅蚜数量,每3 d加入或更换洗衣粉水。6.2.3 田间调查法 田间调查法为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 6 株,分别记录每株蚜虫数量和僵蚜数量。6.3 检测记录 按 GB/T 23222、YC/T 340.1 执行。DB52/T 11902017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专利技术 A.1 ZL201320402788.X 寄生蜂繁育的自动收蜂装 DB52/T 11902017 7 DB52/T 11902017 8 DB52/T 11902017 9 DB52/T 11902017 10 DB52/T 11902017 11 DB52/T 11902017 12 A.2 ZL201320888661.3蚜茧蜂自动持续释放装置 DB52/T 11902017 13 DB52/T 11902017 14 DB52/T 11902017 15 DB52/T 11902017 16 DB52/T 11902017 17 DB52/T 11902017 18 A.3 ZL201420293217.1天敌昆虫培养装置的顶盖 DB52/T 11902017 19 DB52/T 11902017 20 DB52/T 11902017 21 DB52/T 11902017 22 DB52/T 11902017 23 DB52/T 11902017 24 A.4 ZL201420555724.8蚜茧蜂收蜂释放装置 DB52/T 11902017 25 DB52/T 11902017 26 DB52/T 11902017 27 DB52/T 11902017 28 DB52/T 11902017 29 DB52/T 11902017 30 _ DB52/T 1190-2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