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35/T 1639-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40 P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392017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Quality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Sea-crossing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long Span 2017-02-08发布 2017-05-08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6392017 I 目 次 前 言.V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程质量评定.2 4.1 一般规定.2 4.2 工程质量评分方法.3 4.2.1 子分项工程质量评分.3 4.2.2 分项工程质量评分.4 4.2.3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分.5 4.2.4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6 4.2.5 质量保证资料.7 4.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7 4.3.1 子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7 4.3.2 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7 4.3.3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7 4.3.4 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7 4.3.5 合同段质量等级评定.7 5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7 5.1 钢筋加工及安装.8 5.1.1 基本要求.8 5.1.2 实测项目.8 5.1.3 外观鉴定.8 5.2 预应力筋的加工及张拉.8 5.2.1 基本要求.9 5.2.2 实测项目.9 5.2.3 外观鉴定.9 5.3 混凝土构件表面防护.9 5.3.1 基本要求.9 5.3.2 实测项目.10 5.3.3 外观鉴定.10 6 墩台、基础.10 6.1 永久性钢护筒.10 6.1.1 基本要求.10 6.1.2 实测项目.10 DB35/T 16392017 II 6.1.3 外观鉴定.11 6.2 钻孔桩基浇筑.11 6.2.1 基本要求.11 6.2.2 实测项目.11 6.2.3 外观鉴定.12 6.3 主塔钢护筒防护.12 6.3.1 基本要求.12 6.3.2 实测项目.12 6.3.3 外观鉴定.12 6.4 承台.13 6.4.1 基本要求.13 6.4.2 实测项目.13 6.4.3 外观鉴定.13 6.5 承台封底.13 6.5.1 基本要求.13 6.5.2 实测项目.14 6.5.3 外观鉴定.14 6.6 墩身.14 6.6.1 基本要求.14 6.6.2 实测项目.14 6.6.3 外观鉴定.14 6.7 横梁.15 6.7.1 基本要求.15 6.7.2 实测项目.15 6.7.3 外观鉴定.15 7 索塔工程.15 7.1 塔座混凝土浇筑.15 7.1.1 基本要求.15 7.1.2 实测项目.15 7.1.3 外观鉴定.16 7.2 塔柱混凝土浇筑.16 7.2.1 基本要求.16 7.2.2 实测项目.16 7.2.3 外观鉴定.17 7.3 下横梁混凝土浇筑.17 7.3.1 基本要求.17 7.3.2 实测项目.17 7.3.3 外观鉴定.18 7.4 主塔钢锚梁制作.18 7.4.1 基本要求.18 7.4.2 实测项目.18 7.4.3 外观鉴定.19 DB35/T 16392017 III 7.5 主塔钢牛腿制作.19 7.5.1 基本要求.19 7.5.2 实测项目.19 7.5.3 外观鉴定.19 7.6 主塔钢锚梁与钢牛腿防护.19 7.6.1 基本要求.20 7.6.2 实测项目.20 7.6.3 外观鉴定.21 7.7 主塔钢锚梁安装.21 7.7.1 基本要求.21 7.7.2 实测项目.21 7.7.3 外观鉴定.21 7.8 主塔钢牛腿安装.22 7.8.1 基本要求.22 7.8.2 实测项目.22 7.8.3 外观鉴定.22 8 主梁工程.22 8.1 平行钢丝斜拉索制作与防护.22 8.1.1 基本要求.22 8.1.2 实测项目.23 8.1.3 外观鉴定.23 8.2 钢箱梁段制作.23 8.2.1 基本要求.23 8.2.2 实测项目.24 8.2.3 外观鉴定.25 8.3 钢箱梁段防护.25 8.3.1 基本要求.25 8.3.2 实测项目.25 8.3.3 外观鉴定.26 8.4 钢箱梁段拼装.26 8.4.1 基本要求.27 8.4.2 实测项目.27 8.4.3 外观鉴定.28 9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28 9.1 支座及阻尼器垫石.28 9.1.1 基本要求.28 9.1.2 实测项目.28 9.1.3 外观鉴定.28 9.2 斜拉桥支座安装.28 9.2.1 基本要求.28 9.2.2 实测项目.29 9.2.3 外观鉴定.29 DB35/T 16392017 IV 9.3 纵向阻尼装置安装.29 9.3.1 基本要求.29 9.3.2 实测项目.29 9.3.3 外观鉴定.30 9.4 防水粘结层洒布.30 9.4.1 基本要求.30 9.4.2 实测项目.30 9.4.3 外观鉴定.31 9.5 行车道铺装.31 9.5.1 基本要求.31 9.5.2 实测项目.31 9.5.3 外观鉴定.31 9.6 伸缩缝安装.31 9.6.1 基本要求.32 9.6.2 实测项目.32 9.6.3 外观鉴定.32 9.7 防撞护栏安装.32 9.7.1 基本要求.32 9.7.2 实测项目.32 9.7.3 外观鉴定.33 9.8 检修道栏杆安装.33 9.8.1 基本要求.33 9.8.2 实测项目.33 9.8.3 外观鉴定.34 9.9 抽湿系统.34 9.9.1 基本要求.34 9.9.2 实测项目.34 9.9.3 外观鉴定.34 9.10 主梁检查车制作与安装.34 9.10.1 基本要求.34 9.10.2 实测项目.35 9.10.3 外观鉴定.35 9.11 主梁检查车防护.36 9.11.1 基本要求.36 9.11.2 实测项目.36 9.11.3 外观鉴定.36 9.12 索塔下横梁检修平台.37 9.12.1 基本要求.37 9.12.2 实测项目.37 9.12.3 外观鉴定.38 9.13 爬梯及平台.38 9.13.1 基本要求.38 9.13.2 实测项目.38 DB35/T 16392017 V 9.13.3 外观鉴定.39 9.14 桥梁总体.39 9.14.1 基本要求.39 9.14.2 实测项目.3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斜拉桥桥梁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4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用表.42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49 5 条文说明.52 DB35/T 16392017 V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I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起草规范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福建厦漳大桥有限公司及长安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同钦、林福全、易云焜、徐岳、龚世强、邹存俊、姚晓飞、洪连木、陈万春 蔡华忠、钟波、郑小燕、陈学雄、林荣光、储伟伟、蔡庆荣、李磊磊、董建松、许智、胡文欣、杜红静、林丹、祝可为。DB35/T 16392017 1 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及引桥的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包括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墩台、基础工程、索塔工程、主梁工程、桥面系及附属设施工程的评定),路基等工程仍然采用现行有关行业标准进行评定,环保、机电工程部分按相应规范执行。本标准适用于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检验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B07-01-200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 JT/T 7222008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公路发201065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3.1 检验 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3.2 评定 evaluation 依据检验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等级的活动。3.3 DB35/T 16392017 2 关键项目 dominant item 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测项目。3.4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实测项目。3.5 外观(质量)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3.6 权值 weight number 对工程项目或检测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所赋予的数值。4 工程质量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将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的施工项目,按附录A 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子分项工程:4.1.1.1 单位工程 在本桥梁建设项目中,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4.1.1.2 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4.1.1.3 分项工程、子分项工程 在分部工程中,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或子分项工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 100 分制进行。在子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评分值。4.1.2 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子分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同段和主桥建设项目逐级评定。4.1.3 施工单位应对各子分项工程、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参见附录B中“子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4.1.4 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4.1.5 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级进行审定。DB35/T 16392017 3 4.1.6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海洋环境钢箱梁斜拉桥主桥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定。4.2 工程质量评分方法 4.2.1 子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4.2.1.1 子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 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只有在其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子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4.2.1.2 关键项目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在文中以“”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梁金属构件不低于95),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4.2.1.3 实测项目的规定极值 指任一单个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格。4.2.1.4 按 JTG F80/1-2004中附录 B至附录 I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 采用JTG F80/1-2004中附录B至附录I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子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4.2.1.5 子分项工程的评分值 满分为100分,按实测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按公式(1)计算。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须予减分,按公式(2)计算。11Nciiiz NciiSVsV.(1)式中:zs 子分项工程得分;iS 第i个检查项目得分;iV 第i个检查项目的权值;Nc检查项目的个数。DB35/T 16392017 4 zzSsWZ.(2)式中:zS 子分项工程评分值;W外观缺陷减分;Z资料不全减分。4.2.1.5.1 基本要求检查 子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4.2.1.5.2 实测项目计分 对规定检查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测计分。检查项目除按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项目以外,均应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并按公式(3)、公式(4)计算合格率及项目分数。100NRM.(3)式中:R检查项目合格率(%);N 检查合格的点(组)数;M 该检查项目的全部检查点(组)数。100 SR.(4)式中:S 检查项目得分。4.2.1.5.3 外观缺陷减分 对工程外表状况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应进行减分。对于较严重的外观缺陷,施工单位须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4.2.1.5.4 资料不全减分 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应予减分,减分幅度可按本标准4.2.5条所列各款逐款检查,视资料不全情况,每款减13分。4.2.2 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4.2.2.1 未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未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分按本标准4.2.1条所列各款执行。4.2.2.2 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按附录 A 所列子分项工程区分为一般工程和主要工程,分别给以 1 和2 的权值。进行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见公式(5)。DB35/T 16392017 5 11()zzNzi ziix NziiSVSV.(5)式中:xS 分项工程评分值;ziS 第i个子分项工程评分值;ziV 第i个子分项工程的权值;zN 子分项工程的个数。4.2.3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分 按附录A所列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区分为一般工程和主要(主体)工程,分别给以1和2的权值。进行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见公式(6)、公式(7)。11()xxNxix iib NxiiSVSV.(6)式中:bS 分部工程评分值;xiS 第i个分项工程评分值;xiV 第i个分项工程的权值;xN 分项工程的个数。11()bbNbi biiw NbiiSVSV.(7)式中:wS 单位工程评分值;biS 第i个分部工程评分值;DB35/T 16392017 6 biV 第i个分部工程的权值;bN 分部工程的个数。其中,分项工程评分值来源有两种情况,未包含子分项的分项工程评分直接引用本标准第4.2.2.1条的结果。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如果同名分项个数为1时,分项工程评分值采用本标准第4.2.2.1条的计算结果,如果同名分项个数有多个时,分项工程评分值采用按本标准第4.2.2.1条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4.2.4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值按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公路发201065号)计算,见公式(8)、公式(9)。11()wwNwi wiid NwiiSESE.(8)式中:dS 施工合同段工程质量评分值;wiS 第i个单位工程评分值;wiE 第i个单位工程的投资额;wN 单位工程的个数。11()ddNdi diip NdiiSESE.(9)式中:pS 建设工程质量评分值;diS 第i个施工合同段工程评分值;diE 第i个施工合同段的投资额;dN 施工合同段的个数。DB35/T 16392017 7 4.2.5 质量保证资料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料。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4.2.5.1 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4.2.5.2 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4.2.5.3 地基处理、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桥梁施工监控资料;4.2.5.4 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4.2.5.5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4.2.5.6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4.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4.3.1 子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4.3.1.1 子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 75 分者为合格,小于 75 分者为不合格。4.3.1.2 评定为不合格的子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调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计算分部工程评分值时按其复评分值的 90%计算。4.3.2 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4.3.2.1 未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按本标准4.3.1条所列各款执行。4.3.2.2 包含子分项工程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所属各子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项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子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项工程为不合格。4.3.3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不合格。4.3.4 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部工程不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不合格。4.3.5 合同段质量等级评定 合同段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所属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则合同段和建设项目为不合格。5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DB35/T 16392017 8 5.1 钢筋加工及安装 5.1.1 基本要求 5.1.1.1 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5.1.1.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5.1.1.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5.1.1.4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5.1.1.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损伤。5.1.1.6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和嵌入塔座内的钢筋锚固长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5.1.2 实测项目 见表1和表2。表1 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两排以上排距 5 横梁 10 同排 基础、墩台、塔柱 20 1 受力钢筋间距(mm)灌注桩 20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3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10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2 长 10 3 钢筋骨架尺寸(mm)宽、高或直径 5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1 塔柱、横梁 5 4 保护层厚度(mm)基础、墩台 10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3 小型构件的钢筋安装应按总数抽查30%。表2 钢筋网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网的长、宽(mm)10 尺量;全部 1 2 网眼尺寸(mm)10 尺量:抽查3个网眼 1 3 对角线差(mm)15 尺量:抽查3个网眼对角线 1 5.1.3 外观鉴定 5.1.3.1 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不符合要求时减 13分。5.1.3.2 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5.2 预应力筋的加工及张拉 DB35/T 16392017 9 5.2.1 基本要求 5.2.1.1 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5.2.1.2 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验校正,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2.1.3 预应力束中的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断丝、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5.2.1.4 制孔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顾。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5.2.1.5 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接头面积不超过预应力筋总面积的 25%,接头质量应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5.2.1.6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和龄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张拉顺序进行操作。5.2.1.7 压浆工作在 5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5.2.1.8 孔道压浆的水泥浆性能和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浆时排气、排水孔应有水泥原浆溢出后方可封闭。5.2.1.9 应按设计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5.2.2 实测项目 见表3。表3 预应力筋加工及张拉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梁长方向 30 1 管道坐标(mm)梁高方向 10 尺量: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 2 同排 10 2 管道间距(mm)上下层 10 尺量:抽查30%,每根查5个点 1 3 张拉应力值 符合设计要求 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4 4 张拉伸长率 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定时6%尺量:全部 3 5 断丝滑丝数 每束1根,且每断面 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目测:每根(束)3 5.2.3 外观鉴定 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蚀。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5.3 混凝土构件表面防护 5.3.1 基本要求 5.3.1.1 混凝土表面防护涂层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程的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DB35/T 16392017 10 5.3.1.2 应按设计要求的涂装道数和涂膜厚度进行施工,随时采用湿膜度规检查湿膜厚度,上道涂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涂层施工。5.3.1.3 混凝土表面必须达到防护设计要求。5.3.1.4 浇筑混凝土时所用的脱模剂应与防护涂层相容,表面防护施工应在验收合格后且龄期不少于28 天时进行。5.3.2 实测项目 见表4。表4 混凝土构件表面防护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1 表面涂层干膜厚度 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最小厚度80%设计厚度 7d后用测厚仪检查,每50m2 查1点,测点总数不小于30点 1 2 涂层附着力(MPa)不小于设计或1.5 按设计规定方法检查 1 5.3.3 外观鉴定 涂层表面应均匀,无气泡、裂纹。表面出现漏涂、流挂、起泡、龟裂、剥落等现象时减13分。6 墩台、基础 6.1 永久性钢护筒 6.1.1 基本要求 6.1.1.1 钢护筒采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化学成份、力学性能以及防护涂装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防护涂装材料必须经防护涂装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6.1.1.2 钢护筒的加工尺寸和预拼装精度应符合设计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6.1.1.3 施焊人员必须具有焊接资格和上岗证。6.1.1.4 焊缝探伤检测结果应全部合格。6.1.1.5 钢护筒应按照设计规定进行防腐,涂装干膜厚度应达到规定值,检测点的漆膜厚度合格率须符合设计要求。6.1.1.6 施工采用的涂敷系统应进行车间和现场的工艺试验,其结果须得到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正式施工。6.1.1.7 涂装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每层涂装时间间隔以及使用的机具设备等均应满足涂装施工工艺和涂料说明书的要求。在完成前一道涂敷后其干膜厚度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涂敷。6.1.1.8 有运输等造成的防护涂装损坏必须修复。6.1.2 实测项目 见表5。DB35/T 16392017 11 表5 永久性钢护筒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顶面中心偏位(mm)50 全站仪或经纬仪 1 2 高 度(mm)10 尺量:每节检查2处 1 3 焊缝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超声:抽检水平、垂直焊缝各50%3 4 倾斜度(mm)不大于桩长的0.5%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2 5 除锈清洁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比照板目测:100%3 6 干膜厚度(m)符合设计要求 漆膜测厚仪检查 1 6.1.3 外观鉴定 6.1.3.1 焊缝均不得有裂纹、未溶合、夹渣、未填满弧坑和焊瘤等缺陷,且焊缝外形均匀,成形良好,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0.51 分。6.1.3.2 涂层表面完整光洁,均匀一致,无破损、气泡、裂纹、针孔、凹陷、麻点、流挂和皱皮等缺陷。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0.51分。6.1.3.3 涂后的漆膜颜色一致,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6.2 钻孔桩基浇筑 6.2.1 基本要求 6.2.1.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6.2.1.2 成孔后必须清孔,测量孔径、孔深、孔位和沉淀层厚度,确认满足设计或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6.2.1.3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桩,严禁有夹层和断桩。6.2.1.4 桩应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或对桩的质量有怀疑时,应采取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6.2.1.5 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后,桩顶应无残余的松散混凝土。6.2.2 实测项目 见表6。表6 钻孔桩基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桩位(mm)50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查 2 3 孔深(m)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每桩测量 3 4 孔径(mm)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每桩测量 3 5 钻孔倾斜度(mm)1/150桩长,且不大于500 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线法:每桩检查 1 DB35/T 16392017 12 表 6(续)6.2.3 外观鉴定 6.2.3.1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经设计单位确认仍可用时,应减 3 分。6.2.3.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6.3 主塔钢护筒防护 6.3.1 基本要求 6.3.1.1 防护涂装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具有完整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并经防护涂装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6.3.1.2 涂装时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涂装时构件表面不应有结露;涂装后 4h 内应免受雨淋。6.3.1.3 涂装前钢材表面除锈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水和毛刺等。6.3.1.4 涂料、涂装遍数、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3.2 实测项目 见表7。表7 主塔钢护筒防护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1 除锈清洁度 Sa2.0以上S3.2-1-42 比照板目测。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少于3件 3 2 干膜厚度(m)符合设计要求 干漆膜测厚仪检查。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少于3件 1 3 附着力(MPa)符合设计要求 划格或拉力试验:按构件数抽查1%,且不应少于3件,每件测3处 1 项次2的检查频率应按设计规定执行。无规定时,每构件检测5处,每处的数值为3个相距50mm测点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平均值。6.3.3 外观鉴定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6 沉淀厚度(mm)不大于设计规定 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每桩检查 2 7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程后反算 1 8 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4.5(陆上)、3.5(海中)采用电迁移法(RCM)检测 2 DB35/T 16392017 13 构件表面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蜕皮和返锈等。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和气泡等。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0.51分。6.4 承台 6.4.1 基本要求 6.4.1.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6.4.1.2 材料配合比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6.4.1.3 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养护,严禁使用海水养生。6.4.1.4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6.4.1.5 冷却水管的预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6.4.2 实测项目 见表8。表8 承台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30 尺量:检查12个断面 2 3 顶面高程(mm)20 水准仪:检查5处 2 4 轴线偏位(mm)15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2 5 大面积平整度(mm)8 2m尺:检查两个垂直方向,每20m2测 1处 1 6 结构高度(mm)30 尺量:检查810处 1 7 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4.5(陆上)、3.5(海中)采用电迁移法(RCM)检测 2 6.4.3 外观鉴定 6.4.3.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3 分。6.4.3.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3 分;深度超过lcm 的必须处理。6.4.3.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6.5 承台封底 6.5.1 基本要求 6.5.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DB35/T 16392017 14 6.5.1.2 钢板桩围堰清基应符合设计要求。清基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封底混凝土。6.5.1.3 混凝土必须按水下混凝土的操作规程一次浇筑完成,在钢套箱处不得出现空洞,不得渗漏水。6.5.2 实测项目 见表9。表9 承台封底混凝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基底高程(mm)0,-200 测绳和水准仪:59处 3 3 顶面高程(mm)50 水准仪:5处 1 6.5.3 外观鉴定 封底混凝土顶面应保持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6.6 墩身 6.6.1 基本要求 6.6.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6.6.1.2 不得出现空洞和露筋现象。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养护,严禁使用海水养生。6.6.2 实测项目 见表10。表10 墩身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条文说明规定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20 尺量:检查3 个断面 2 3 竖直度或斜度(mm)H/500且不大于20 吊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 2 4 顶面高程(mm)10 水准仪:测量3处 2 5 轴线偏位(mm)10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2 6 节段间错台(mm)5 尺量:每节检查4处 1 7 大面积平整度(mm)5 2m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 m2测1处 1 8 预埋件位置(mm)10或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件 1 8 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3.0(陆上)、2.5(海中)采用电迁移法(RCM)检测 2 6.6.3 外观鉴定 注1:混凝土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棱角线平直,外露面色泽一致。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6.6.3.1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 3分;深度超过 10mm的必须处理。DB35/T 16392017 15 6.6.3.2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6.6.3.3 施工临时预埋件或其它临时设施未清除处理时减 12 分。6.7 横梁 6.7.1 基本要求 6.7.1.1 在浇筑墩身混凝土时,应先按设计要求预埋横梁钢筋,并满足搭接要求。6.7.1.2 其它同本标准条文第 6.6.1 条规定。6.7.2 实测项目 见表11。表11 横梁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10 钢尺:检查3 个断面 1 3 轴线偏位(mm)10 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3处 2 4 顶面高程(mm)10 水准仪:测量3处 2 5 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3.0(陆上)、2.5(海中)采用电迁移法(RCM)检测 2 6.7.3 外观鉴定 6.7.3.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3 分。6.7.3.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3 分;深度超过lcm 的必须处理。6.7.3.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7 索塔工程 7.1 塔座混凝土浇筑 7.1.1 基本要求 7.1.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掺合料及添加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施工规程的要求,严格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7.1.1.2 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养护,严禁使用海水养生。7.1.1.3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7.1.1.4 浇筑前必须采取措施,将塔座处的承台凿毛。7.1.2 实测项目 DB35/T 16392017 16 见表12。表12 塔座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30 尺量:检查12个断面 2 3 顶面高程(mm)20 水准仪:测量810处 2 4 轴线偏位(mm)20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2点 2 5 塔座厚度(mm)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测量4 处 3 6 预埋件位置(mm)10 尺量:每件 1 7 氯离子扩散系数(10-12m2/s)2.0 采用电迁移法(RCM)检测 2 7.1.3 外观鉴定 7.1.3.1 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平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3 分。7.1.3.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总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3 分;深度超过lcm 的必须处理。7.1.3.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时减13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0.15mm必须处理。7.2 塔柱混凝土浇筑 7.2.1 基本要求 7.2.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7.2.1.2 塔柱根部及中、上塔柱连接段有混凝土实心段,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防止出现温度裂缝。7.2.1.3 分段浇筑时,段与段间不得有错台。7.2.1.4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严格按照施工规程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养护,严禁使用海水养生。7.2.2 实测项目 见表13。表13 塔柱混凝土浇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规定检查 3 2 塔柱底偏位(mm)10 经纬仪或全站仪:纵横各检查2点 1 3 倾斜度(mm)1/3000塔高,且轴线偏差不大于20 经纬仪或全站仪:纵横各检查2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