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栽培技术规程DB15/T 408—201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408 2019 代替 DB15/T 408-2005 灌溉条件 下苜蓿和 无芒雀麦 混播 栽培技术 规程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Mixed Alfalfa Smooth-brome Cultivation in Irrigated Condition 2019-11-14 发布 2019-12-14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5/T 408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代替 DB15/T 408 2005 灌溉条件下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每公顷产15 吨干草栽培技术规程。与 DB15/T 408 2005 相 比,除编 辑性 修改 外 主要技 术变 化如 下:改 旧版 标准 题名“灌 溉条件 下苜 蓿和 无芒 雀麦 混播每 公顷 产15 吨干 草栽 培技术 规程”为 新版 标准题名“灌 溉条 件下 苜蓿 和无芒 雀麦 混播 栽培 技术 规程”;修 改了 旧版“1 范 围”部分;修 改了 旧版“2 规 范 性引用 文件”部 分;新 版增 加了“3 术 语 和定义”部 分;新 版修 改了“4 生 产 性能”部分;新 版修 改了“5 种 子 准备”部分;新 版修 改了“6 耕 作 播种”部分;新 版修 改了“7 田 间 管理”部分;新 版修 改了“8 收 获 贮藏”部分。本标准 由内 蒙古 农业 大学、草地资 源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和农 业农 村部 饲草 栽培 加工转 化利 用重 点实验室提 出。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草 原生态 修复 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SAM/TC 34)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内蒙 古 农业大 学、草 地资 源教 育 部重点 实验 室、农 业农 村 部饲草 栽培 加工 转化 利用重点 实验 室。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王建 光、韩 国栋、李 治国、格 根图、贾玉 山、特木 尔布 和、徐 军、高翠 萍。DB15/T 408 2019 1 灌 溉条件 下苜蓿和 无芒雀 麦混播 栽 培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 了苜 蓿(Medicago L.)和无 芒雀 麦(Bromus inermis Leyss.)混播 栽培 的生 产性 能及种子准 备、耕作 播种、田 间管理、收 获贮 藏的 技术。本标准 适 用 于在 年 极 端低 温不低 于35 地 区进 行。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2930.6 草种 子检 验 规程 健康 测定 GB 6141 豆科 草种 子质 量 分级 GB 6142 禾本 科草 种子 质 量分级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苜蓿 alfalfa 豆科苜 蓿属 多年 生草 本植 物。3.2 混播 mixed-sowing 专指苜 蓿和 无芒 雀麦 以间 行相邻 条播 的方 式种 植在 同一块 地里 的播 种方 式。3.3 宜农荒 地 agricultural-land 气温、土壤 和水 文等 自然 条件适 宜种 植苜 蓿,但目 前尚未 开垦 利用(称 生荒 地)或 者曾 经垦 殖但 现已退耕 的土 地(称熟 荒地)。4 生产性 能 按 本标 准进行,在灌 溉施 肥条件 下,苜蓿 和无 芒雀 麦 混播 生产 性能 混合 干草 可达 到 12 t/hm2以上,混合青 贮草 可 达30.0 t/hm2以上。DB15/T 408 2019 2 5 种子准 备 5.1 选种 5.1.1 应 选用 适宜 北方 种植 的高 产、优 质、低休 眠级(三 级或二 级)的 苜 蓿品 种,这些品 种具 有株 高体大、茎嫩 叶多 叶大、分 枝多、再生 性强、产草 量 高、草 质优 等特 点。无 芒 雀麦 品 种应 选用 与 苜 蓿生 长习性、水肥 需求、适应 环境 和栽培 利用 上较 为一 致 的 品种,这些 品种 具有 叶量 丰富、分蘖 多、再 生性 强、产草量 高、草质 优等 特性。5.1.2 种子质 量应 符 合GB 6141 和GB 6142 规定 的二级 以 上,并 满 足GB/T 2930.6 检验合 格的 健康 种子。5.2 种子处 理 5.2.1 休眠种 子处 理 苜蓿种 子硬 实率 超 过30%或无芒 雀麦 种子 后熟 率超 过 30%时 就应 进行 破除 休 眠处理。破 除苜 蓿硬实种子 的方 法有 石磙 碾压 适度擦 伤种 皮;或者 在 50 60 温水 中浸 泡30 min。破除 无芒 雀麦 后熟种子的 方法 是先 将种 子堆 成 5 cm 7 cm 厚,晴天 暴 晒4 d 6 d,并每 天翻 动3 次4 次;或 者在 一昼夜内先 低温(8 10 下浸 泡 16 h 17 h)后 高 温(30 32 下浸泡8 h7 h)的变 温方 法。5.2.2 苜蓿根 瘤菌 接种 5.2.2.1 拌种接 种 先将 羧 甲基 纤维 素钠 按4%逐步搅 拌溶 于热 水中 制成 黏合剂,冷 却后 将黏 合剂 混入商 品菌 或土 制菌中,边 混边 搅拌 制成 菌剂,然后 将菌 剂与 种子 拌合,阴干 后即 可播 种。5.2.2.2 包衣接 种 按种子 重量 的10%商品 菌 或土制 菌、30%膨 润土 或 磷矿粉、0.3%钼 酸铵、0.4%羧甲 基纤 维素 钠、10%16%水 等材 料混 匀 制成菌 剂,然后 利用 滚筒 型包衣 机进 行包 衣接 种。6 耕作播 种 6.1 选地 应选用 沙壤 质或 壤质 土壤,且 水肥 条件 好的 耕地 或 宜农荒 地;应 选择 排水 条 件良好、地下 水位1.5 m 以下 的 土地;要求 土 壤含 盐量低于0.35%,pH 低于8.5。机械 化作 业应 选择 平 坦和交 通便 利的 地块。6.2 整地 6.2.1 土壤处 理 6.2.1.1 清除障 碍物 凡在宜 农荒 地中 有妨 碍拟 播草种 播种 和生 长的 所有 障碍物,如 建筑 残余 物、生活垃 圾、树桩、灌 木等,应 用机 械方 法清 除地 表面 和 60 cm 土 层中 没有 成片的 这些 障碍 物。DB15/T 408 2019 3 6.2.1.2 根除杂 草 对地面 原有 残存 的一 年生 非恶性 杂 草 植株,应 直接 用犁深 耕翻 埋置 于土 壤中;对土 壤表 层里 遗留 的杂草种 子,应通 过浅 耙方 法 结合浇 水或 等待 降雨,使 其 种子发 芽长 出幼 苗后 再用 犁深耕 翻埋 置于 土壤 中;对根茎 型或 匍匐 茎型 等恶 性多年 生杂 草须 用灭 生性 传导型 除草 剂 反 复多 次 喷 雾灭杀 达到 根除。6.2.2 基肥 于地表 撒施 腐熟 有机 肥 45 t/hm260 t/hm2,应做 到 分布均 匀。6.2.3 犁地 撒 施基 肥后,用犁 深 翻,较粘 重的 土壤 和生 荒 地应达 到 20 cm 以上;沙性 土或成 熟的 土地 达 到 15 cm即可。犁地 应在 播种 前一 年夏秋 季进 行。6.2.4 耙耱 翻耕后 让土 壤充 分接 纳雨 水,当 土表 稍干 时,再用 耙进行 1 遍 至 2 遍的 耙耱。6.2.5 镇压 对沙质 土壤 应播前 进行 镇 压。6.3 播种 6.3.1 播种时 期 春播应 在土 壤解 冻5 cm 左 右且 气 温稳 定通 过0 时 即可播 种。如阴 山山 脉南 麓一般 为 3 月下 旬开始播种,北 麓一 般为4 月 中旬,乃 至 4 月 下旬。如 准备夏 播,则一 般为5 月 下旬 至 6 月 中旬,且 播 前 如杂草繁 茂须 要采 取浅 耕灭 除杂草 或 喷 雾灭 杀性 化学 除莠剂 的方 法根 除杂 草,如 土壤干 燥则 要灌 溉 1 次后才能播 种。6.3.2 播种量 苜蓿 裸 种子 播种 量 为 7.5 kg/hm2,无 芒雀 麦为15.0 kg/hm2;在 较湿 润地 区,苜蓿 播 种量 可增 加到9.0 kg/hm2,无 芒雀 麦 则 减少 到 12.0 kg/hm2。6.3.3 播种深 度 播 种深 度1 cm2 cm。6.3.4 播种方 法 采用2 行苜 蓿、2 行 无芒 雀麦的 方式 相间 分隔 开播 种,苜 蓿间 行距 10 cm20 cm,无 芒雀 麦间 行距 10 cm 20 cm,苜 蓿 与无芒 雀麦 间行 距 30 cm。6.3.5 种肥施 用 有机肥 不足 时,用 磷 酸二 铵 作种肥,施用量 150 kg/hm2 200 kg/hm2,采用 分层播 种机,使 肥料分布于 种子 下 方5 cm 左右。6.3.6 播后镇 压 播种覆 土后 应适 度镇 压。DB15/T 408 2019 4 7 田间管 理 7.1 除杂草 苜蓿 和 无芒 雀麦 混播 草地 在幼苗 期和 夏季 收割 后最 容易受 到杂 草的 危害,只能采取中耕 的 方式 进行人工除 草。7.2 施肥 每次割草后进行追肥,采取沟施的方法,施氮磷钾复合肥 150 kg/hm2或施磷 酸 二铵 75 kg/hm2 150kg/hm2、硫 酸钾150 kg/hm2,并 结合 浇水。7.3 灌溉 成 苗 后无 芒雀 麦分 蘖初 期和 拔 节初 期及 苜蓿 分枝 初 期 都 需要 浇水,每 次以 湿润 土壤 5 cm 10 cm为宜;每次 刈割 后要 结合 施肥 及 时浇 水,以湿 润土 壤15 cm 20 cm 为宜;浇 冬水有 利于 苜蓿 安全 越冬,浇水时 间 应 掌握 在地 面夜 冻昼融 时期。7.4 病虫害 防治 7.4.1 病害防 治 苜蓿发 生褐 斑病、锈 病、白粉病 等叶 部病 害较 为常 见,其 中褐 斑病 用代 森锌、锈病 用代 森锰 锌、白粉病用 甲基 托布 津等 药物 防治。无芒 雀麦 以黑 粉病 较为常 见,可用 种子 重 量0.2%的 75%五 氯硝 基苯、0.3%的35%菲 醌等 拌种 防治。7.4.2 虫害防 治 苜蓿和 无芒 雀麦 混播 草地 常见有 危害 茎叶 的害 虫蓟 马、草 地螟、蚜 虫等,地 下害虫 蛴螬、蝼 蛄、地老虎等。其 中蓟 马、草地 螟、蚜 虫 用 1.5%乐 果粉 剂22.5 kg/hm230 kg/hm2喷洒可 得到 有效 防治。蛴螬和蝼 蛄可 用 50%辛 硫酸 乳油按 种子 重量 的 0.5%1.0%浸 泡处 理苜 蓿种 子 进行防 治;也可 在每 公顷土地上,用 50%辛硫 酸乳 油 1.5 kg,兑水 22.5 kg,再拌 土 225 kg,通 过撒 施并翻 耕入 土壤 进行 防治。地老虎 可 用 75%辛硫 酸乳 油按种 子重 量的 0.5%1.0%浸 泡处 理苜 蓿种 子进 行防治;也 可在 每公 顷 土地上,用 50%辛硫 酸乳 油3.5 kg,兑 水6750 kg,灌根进 行防 治。8 收获贮藏 8.1 刈割 8.1.1 刈割时 期 适宜刈割时期应 以 无 芒 雀 麦 孕 穗 盛 期 或 苜 蓿 开 花 初 期 先 到 者 为 准。灌 溉 条 件 下 播 种 当 年 可 刈 割 1 次 2 次,从第 二年 开始,每年 可刈割 2 次 3 次,每年 最后 一次 刈割 不要 太晚,以当 地初 霜来 临前30 d 完成 为宜。8.1.2 刈割高 度 留茬留 茬 高 度一 般 以5 cm 左右为 宜;年内 最后 一次 留茬 以 8 cm 10 cm 为宜。DB15/T 408 2019 5 8.2 加工贮 藏 8.2.1 调制干 草 混播牧 草刈 割后 可立 即饲 喂牛羊,也可 调制 成混 合 干草。一 般采 用田 间自 然 干燥法,刈割 时间 尽可能避开 连续阴 雨天 气,利 用压扁 割草机,割 倒后均 匀摊 晒 0.5 d 1.5 d,期 间要 进 行翻晒 和并 垄,当含水量 下降到 约 50%40%,即叶 枯萎 不脱落、茎 干枯不 易断时 进行 打捆。打捆后,尽快 在露 天、通风、防 雨条件 下以 集成松 散的干 草垛 继 续阴 干。当 含水量 下降 到 20%18%,即叶 易脱落、茎 易折断时 堆于 草棚 和库 房内,只 要通风 干燥 即可 长期 贮藏 备用。8.2.2 混合青 贮 利用压 扁割 草机,将 割倒 后的苜 蓿和 无芒 雀麦 茎叶 就地晾 晒风 干或 集成 草垄 晾晒,经 24 36 h 晴天快速 脱水至 含水 量 45%55%时,即 此时 状态为 叶片卷 成筒状、叶 柄易折 断、茎 挤压能 出水 和茎表皮能用 指甲 刮下;然 后切 碎至 2 cm 3 cm 并 迅速 装 填入窖 或容 器或 塑料 袋内,要求 切碎、装 填、踩压排气、装满 压紧 密封 一气 呵成,若采 用真 空泵 抽尽 空气达 到高 度厌 氧,青贮 效果更 好。青贮 期间 发 酵 温度控制 在40 以内,一 般 7 周 后就 可饲 用。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