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SRAP法DB22/T 2623.3-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 05 备案号:56324-2017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623.32017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 3部分:SRAP法 Verification of distinctness and genuineness for Black wood ear spawn Part 3:SRAP 2017-06-12发布 2017-08-12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623.32017 I 前 言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分为以下3个部分:DB22/T 2623.1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1部分 对峙培养法 DB22/T 2623.2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2部分 酯酶同工酶法 DB22/T 2623.3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部分 SRAP法 本部分为第3部分:SRAP法。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和GB/T 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方杰、张友民、方明、陈影、鲁丽鑫、王鹏、姚允武、于娅、刘宏宇、李丹、王晓娥、陈艳秋、刘迪、张伟彤、孔祥会、马晓旭、张媛媛、李玉。DB22/T 2623.32017 1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3 部分:SRAP 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菌种真实性SRAP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菌种真实性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引物 primer 适用于黑木耳菌株真实性鉴定的一定长度和顺序的寡核苷酸链。2.2 PCR空白对照 PCR control check 以无菌水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以验证PCR反应过程中是否发生污染。2.3 阴性提取对照 negative control 水作为材料提取DNA,以证明黑木耳DNA在制备过程中是否发生污染。3 原理 对黑木耳菌种的ORFs区域中内含子、启动子进行特异扩增,检测和比较该序列长度多态性。通过对PCR产物的检测和比较,识别黑木耳菌种基因组DNA的多态片段,鉴定菌种的真实性。4 试剂和材料 4.1 培养基:见附录 A。4.2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ATP,dCTP,dGTP,dTTP)混合溶液。4.3 TaqDNA 聚合酶。4.4 核酸染料。4.5 DNA 分子量标记。4.6 引物:参见附录 C。4.7 剥离硅烷。4.8 亲和硅烷。4.9 1 mol/L Tris-HCl(pH 8.0):见附录 B.1。4.10 0.5 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溶液:见附录 B.2。4.11 CTAB 提取缓冲液:见附录 B.3。DB22/T 2623.32017 2 4.12 CTAB 纯化缓冲液:见附录 B.4。4.13 氯仿异戊醇(24:1):见附录 B.5。4.14 酚-氯仿异戊醇(25:24:1):见附录 B.6。4.15 70%乙醇溶液:见附录 B.7。4.16 30%丙烯酰胺溶液:见附录 B.8。4.17 10%过硫酸铵:见附录 B.9。4.18 8%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见附录 B.10。4.19 5TBE 缓冲液:见附录 B.11。4.20 1TBE 缓冲液:见附录 B.12。4.21 0.1%硝酸银(AgNO3)溶液:见附录 B.13。4.22 显影液:见附录 B.14。4.23 液氮。5 仪器设备 5.1 PCR 扩增仪。5.2 高速冷冻离心机(10000 rpm 以上)。5.3 紫外分光光度计。5.4 全温摇瓶柜:精度0.1。5.5 凝胶成像系统。5.6 电热恒温水浴槽:精度0.1。5.7 垂直板电泳槽。5.8 稳压稳流电泳仪。5.9 分析天平:感量 0.01 g、0.0001 g各一台。6 样品 6.1 菌丝体培养 直接将接种块接入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25,120 rpm振荡避光培养20 d。培养基的制备参见附录 A。6.2 DNA样品提取 6.2.1 菌丝培养量以可做 3 次平行试验为准,固体方法培养的菌丝,称取 0.2 g 菌丝,液体培养的菌丝,无菌水冲洗 3 次,用滤纸吸干水分备用,称取菌丝 0.5 g,置研钵中,在液氮中充分研磨成粉末,迅速转入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 650 L 65 预热的 CTAB(附录 B.3)提取缓冲液。混匀后置于 65 水浴 40 min,轻轻地摇动混匀。6.2.2 离心管降至室温,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附录 B.6),振荡混匀,4,12000 rpm 离心 1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已灭菌的 1.5 mL 离心管中,弃沉淀。6.2.3 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附录 B.5),4,12000 rpm 离心 15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已灭菌的 1.5 mL离心管中,弃沉淀。6.2.4 加入 2 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静置沉淀 60 min,用无菌枪头挑取白色絮状物至干净离心管中,无水乙醇充分挥发。DB22/T 2623.32017 3 6.2.5 70%乙醇(附录 B.7)漂洗沉淀,晾干乙醇充分挥发,剩余无色透明状物质黑木耳基因组 DNA。6.2.6 用 100 L的无菌水充分溶解 DNA,加入 2 L RNAase,37 恒温静置 8 h12 h。6.2.7 取出上述静置的 DNA 溶液,用无菌水补足至 300 L,加入5 M NaCl 50 L,CTAB 纯化缓冲液(附录 B.4)40 L,65 水浴10 min。重复6.2.3、6.2.4、6.2.5 步骤,获得黑木耳基因组 DNA,-20 分装保存备用。不宜反复冻融使用。6.3 DNA样品合格性确认 6.3.1 凝胶电泳检测 6.3.1.1 凝胶成像 取5 L上述溶液与1 L加样缓冲液混匀,在0.8%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仪上或紫外透射仪上成像。6.3.1.2 筛选判定 与DNA分子量标记比较,观察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及片段大小,按下列标准判定:a)在点样孔附近呈现一条致密亮带,表明是质量好、分子量大且无降解的 DNA 样品,可用于鉴定;b)呈现连续分布状态,表明是部分降解的 DNA 样品,不建议用于鉴定;c)观察不到大片段,表明是严重降解的 DNA 样品,不可用于鉴定。6.3.2 基因组 A260/A280 的 OD 值检测 无菌水清洗微量核酸检测仪的点样孔三次,并校正对照数值为零。将DNA适当稀释,取1 L DNA样品在微量核酸检测仪的点样孔,重复三次读取A260/A280的OD值,依据测得的质量浓度将DNA溶液稀释到25 ng/L50 ng/L。7 试验步骤 7.1 PCR 反应 7.1.1 引物 引物见附录 C.1。如果必要可以筛选新的引物。7.1.2 反应 7.1.2.1 反应体系 PCR反应的总体积为10 L,含有10PCR反应缓冲液,150 mol/L dNTP,1 U Taq聚合酶,引物浓度300 pmol/L,50 ng/L模板DNA,Mg2+浓度2.0 mmol/L,其余用灭菌的双蒸馏水补充至10 L。按上述比例将反应液依次加入0.2 mL离心管中,混匀,放入PCR仪中,进行PCR扩增。设置PCR空白对照。7.1.2.2 反应条件 PCR扩增仪上进行以下循环: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35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5 个循环;95 变性30 s,50 退火1 min,72 延伸1 min,35 个循环;72 延伸10 min,4 保存。7.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DB22/T 2623.32017 4 7.2.1 玻璃板处理 将玻璃板清洗干净,用双蒸水反复冲洗自然晾干,再用无水乙醇擦拭2 遍,吸水纸吸干;在凹板玻璃上涂上剥离硅烷,长板玻璃上涂上亲和硅烷,涂抹均匀,待玻璃板彻底干燥后进行电泳装置组装,胶板厚度0.4 mm。7.2.2 制胶 取100 mL配制好的8%聚丙烯酰胺胶溶液(附录 B.10),加入10%新配制的过硫酸铵(附录 B.9)700 L和TEMED 65 L,混匀后,进行灌胶,待胶液充满玻璃板夹层,插入样品梳,注意梳齿下不要产生气泡,凝胶聚合时间2 h以上。7.2.3 预电泳 胶聚合后拔出梳齿,用双蒸水冲洗点样孔,冲掉碎胶,将凝胶板安装到电泳槽,夹紧,加入1TBE电极缓冲液(附录 B.12),检查设备连接正常后,160 V电压预电泳2 h。7.2.4 电泳 预电泳结束后,用移液器轻轻吹打胶面,除去气泡和杂质,每个点样孔加样8 L PCR扩增产物,加样结束后,以200 V恒压电泳,电泳过程中确保胶板温度不高于50 以免玻璃破裂。待前沿指示剂距胶底2 cm3 cm处停止电泳。7.2.5 银染 电泳结束后,小心取出玻璃板并分开,将凝胶附着的长玻璃板用双蒸水冲洗15 s,重复两次,再转入0.1%AgNO3溶液(附录 B.13)中,轻轻摇动染色8 min,然后用双蒸水快速漂洗15 s,放入显影液(附录 B.14)中轻摇至条带清晰可辨为止,最后用双蒸水冲洗2 次。8 试验数据处理 8.1 结果记录 电泳结束后,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置于凝胶成像仪上成像。根据DNA分子量标记判断扩增出的目的条带的大小,将电泳结果形成电子文件存档或用照相系统拍照。8.2 PCR产物质量判断 观察空白对照的凝胶成像照片,按下列结果判断:a)空白对照为阴性,并且 3 个平行试验结果一致,则本次试验结果可以使用;b)在阴性提取对照或 PCR空白对照中扩增出了片段,则说明检测过程中发生了污染,需查找原因重新检测。8.3 判定分析 将供检黑木耳菌株PCR扩增的条带与对照菌株比较,若有显著差别,遗传相似系数小于1,可判定供检菌种与对照菌种为不同菌种;若供检菌种与对照菌种的PCR产物一致,再增加引物个数,进行检测验证。必要时可以增加其他方法佐证。DB22/T 2623.32017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培养基制备 200 g新鲜马铃薯,20 g葡萄糖,加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补齐至1000 mL,pH自然。100 mL三角瓶装50 mL左右。DB22/T 2623.32017 6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试剂的制备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B.1 1 mol/L Tris-HCl(pH 8.0)12.11 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11NO3,Tris)溶解于80 mL去离子水中,冷却至室温后用浓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8.0,加水定容至100 mL,高压灭菌。B.2 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溶液(pH 8.0)称取37.22 g二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H2O)溶解于160 mL水,磁力搅拌,用NaOH调节溶液的pH至8.0,然后定容至200 mL,高压灭菌。B.3 2%CTAB 提取缓冲液 称取16.364 g氯化钠溶解于70 mL去离子水中,加入4 g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完全溶解,再加入20 mL 1 mol/L Tris-HCl(pH 8.0)、8 mL 0.5 mol/L EDTA(pH 8.0),用水定容至100 mL,高压灭菌。使用前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巯基乙醇。B.4 CTAB纯化缓冲液 称取4.1 g NaCl溶于80 ml水中,慢慢加入10 g CTAB,55 加热溶解,定容至100 ml。B.5 氯仿异戊醇(24:1)氯仿和异戊醇以24:1的体积比进行配制,置于4 冰箱中保存。B.6 酚-氯仿异戊醇(25:24:1)三者按25:24:1的体积比进行配制,4 保存。B.7 70%乙醇溶液 量取70 mL无水乙醇,加水定容至100 mL。B.8 30%丙烯酰胺溶液 称取290 g丙烯酰胺(C3H5NO,Arc)、10 g甲叉双丙烯酰胺(C7H10N2O2,Bis)加水定容至1000 mL。DB22/T 2623.32017 7 B.9 10%过硫酸铵 称取1 g过硫酸铵,定容至10 mL,4 保存(保存时间为一周)。B.10 8%聚丙烯酰胺凝胶溶液 量取5TBE缓冲液200 mL,30%丙烯酰胺溶液265 mL,加水定容至1000 mL。B.11 5TBE缓冲液 分别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53.9 g和硼酸27.5 g,溶于800 mL水中,加入20 mL 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的水溶液(pH 8.0),用水定容至1000 mL。B.12 1TBE缓冲液 量取5TBE缓冲液100 mL,加水定容至500 mL。B.13 0.1%硝酸银(AgNO3)溶液 称取1 g硝酸银(AgNO3)加水定容至1000 mL。B.14 显色液 称取8 g氢氧化钠(NaOH)和8 mL 37%甲醛加入1000 mL水中,混匀。DB22/T 2623.32017 8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试验用引物参照 表C.1 SRAP引物组合序列 引物序列 序号 引物组合 上游引物序列 5-3 下游引物序列 5-3 1 me1+em2 TGAGTCCAAACCGGATA GACTGCGTACGAATTTGC 2 me1+em5 TGAGTCCAAACCGGATA GACTGCGTACGAATTAAC 3 me1+em6 TGAGTCCAAACCGGATA GACTGCGTACGAATTGCA 4 me1+em8 TGAGTCCAAACCGGATA GACTGCGTACGAATTAGC 5 me2+em4 TGAGTCCAAACCGGAGC GACTGCGTACGAATTTGA 6 me2+em5 TGAGTCCAAACCGGAGC GACTGCGTACGAATTAAC 7 me3+em2 TGAGTCCAAACCGGAAT GACTGCGTACGAATTTGC 8 me3+em3 TGAGTCCAAACCGGAAT GACTGCGTACGAATTGAC 9 me4+em8 TGAGTCCAAACCGGACC GACTGCGTACGAATTAGC 10 me5+em1 TGAGTCCAAACCGGAAG GACTGCGTACGAATTAAT 11 me5+em3 TGAGTCCAAACCGGAAG GACTGCGTACGAATTGAC 12 me6+em2 TGAGTCCAAACCGGTAG GACTGCGTACGAATTTGC 13 me6+em6 TGAGTCCAAACCGGTAG GACTGCGTACGAATTGCA 14 me6+em7 TGAGTCCAAACCGGTAG GACTGCGTACGAATTATG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