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01 B 05 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 DB 51/T 12142019 代替 DB 51/T 1214-2011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2019-08-22 发布 2019-09-01 实施DB51/T 12142019 I 目 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生产管理技术.2 6 病虫害防治.3 7 采收.3 8 转潮管理.4 9 菌渣处理.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培养料配方.5 DB51/T 1214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51/T12142011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51/T1214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调整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修改调整了“生产管理技术”中,原料选择、菌袋与灭菌、接种方法、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期等内容;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祥钰、王波、刘娟、孔建雄、许轲、杜晓荣。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1/T1214-2011。DB51/T 12142019 1 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猴头菇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转潮管理及菌渣处理。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猴头菇熟料袋栽。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GB/T 1272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菌种 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2 栽培种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用于再次扩大繁殖。4 产地环境 4.1 环境选择 生态良好、地势相对平坦、远离污染源,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2375的规定。4.2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DB51/T 12142019 2 5 生产管理技术 5.1 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平原地区9月制备栽培种,其它区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季节。5.2 培养料配制 5.2.1 原料的选择 原料选择要求应符合NY 5099 规定。5.2.2 配方 培养料以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以麦麸、玉米粉等为辅料。培养料配方参见附录A。5.2.3 培养料配制 将各种原材料加水,充分搅拌均匀,混匀后的堆放一定时间,使其含水量达到63%65%,用手紧握培养料,以手指缝中有水外渗而不往下滴为宜。5.3 装袋与灭菌 5.3.1 栽培袋子材质与规格 栽培袋子材质:常压灭菌选用聚乙烯栽培袋,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栽培袋。袋子规格:170 mm330 mm0.4 mm,或者180mm550mm0.1mm。5.3.2 装袋 配制好的培养料及时装袋,采用装袋机装料,装料松紧适度,以手捏栽培袋有弹性为宜,装袋后采用扎口或套环封口。5.3.3 灭菌 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 12h15h;高压灭菌:121,保持 1.5h2h。5.4 接种 5.4.1 接种室(箱)的消毒 接种前对接种室(箱)采用消毒剂处理。用卫生消毒剂清洁室内门窗、地板、墙壁、天花板和工作台。灭菌冷却至 25以下的栽培袋移至接种室(箱)内等待接种。5.4.2 菌种要求 无污染、菌种活力强,菌种容器无破损。5.4.3 接种要求 接种全程注意无菌操作。接种室或者接种箱消毒处理后,可进行接种。操作员的双手、种瓶(袋)外壁用75%酒精或其它卫生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灯燃烧灭菌后,去掉菌种瓶内表层菌种,按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栽培袋内,适当压实,迅速扎口。5.4.4 接种量 DB51/T 12142019 3 接种量根据栽培袋出菇方式而定。两端出菇的在袋口两端接种,750mL的原种瓶每瓶接810袋,一端袋口接种的,每瓶(750mL)菌种接种1520袋;栽培袋袋身出菇的,在栽培袋一侧开3个孔接种,750mL的原种瓶每瓶接种3040袋,接种后,再套上一层塑料袋,扎紧袋口后发菌。5.5 发菌管理 5.5.1 培养室的消毒 培养室清洁卫生,进行消毒处理,喷洒的消毒剂和药剂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5.5.2 发菌条件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温度不超过3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避光培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随时检查污染情况,及时清除污染的栽培袋。栽培袋发菌一般需要25d30d。5.6 出菇管理 5.6.1 场地准备 空闲房屋、塑料大棚和草棚等均可作为出菇场地。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使用药剂应符合 GB/T8321的规定。搭建出菇层架,层架规格根据出菇方式、栽培袋子规格和数量而定。层架一般宽为 810cm或 1820cm,层间距为 1030cm。5.6.2 出菇方式 出菇方式包括袋口出菇和袋身出菇,其中袋口出菇可采用一头和两头出菇。5.6.3 上架 栽培袋满袋后或者有原基少量形成时,将栽培袋移到出菇房内的层架上出菇。袋口出菇方式的,排放13层;袋身出菇方式的,栽培袋开孔处向下排放,单层排放。5.6.4 催蕾 栽培袋上架后,去除袋口上封口纸,向地面喷水和空中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温度保持在1422,适时通风换气。5.6.5 培养条件 出菇温度1622;空气相对湿度90%95%;子实体发育以散射光为宜,原基形成光照强度为50Lux150Lux、子实体分化为200Lux400Lux的;保持菇房空气流通。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提倡使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控。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出菇期禁止使用农药并严格执行GB/T 8321的规定。7 采收 DB51/T 12142019 4 7.1 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菌刺长0.5cm1.5 cm时,适时采收。7.2 采收要求 采摘的子实体要去掉基部培养料,置于清洁卫生的容器中。产品质量应符合GB 7096的规定。8 转潮管理 每采收完一潮菇,袋口料面清理干净,停水养菌3d5d后,再喷水喷雾增湿、催蕾出菇,按前述5.6.5方法管理,一般可收3潮4潮菇。9 菌渣处理 菌渣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DB51/T 12142019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培养料配方 A.1 培养料配方参见表A.1。表A.1 培养料配方 原料 质量 比例(%)配方类型 杂木屑 棉籽壳 玉米芯 米粉 麦麸 熟石膏 磷酸钙 A1 30 48 5 15 1 1 A2 78 5 15 1 1 A3 28 50 5 15 1 1 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