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木耳林下袋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DB42/T 1240-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240 2017 黑木耳林下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Substitut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under forest(报批 稿)2017-02-15 发布 2017-04-01 实施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ICS 65.020 B 66 备案号:DB42/T 1240 2017 I 目 次 前言.II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与 定义.1 4 栽 培技 术.1 4.1 栽培 场地 要求.1 4.2 栽培 基质.2 4.3 塑料 筒袋.2 4.4 生产 季节.2 4.5 培养 料基 本配 方.2 4.6 菌种.2 4.7 菌袋 制作.2 4.8 菌丝 培养 期管 理.3 4.9 刺孔.3 4.10 催芽.3 4.11 出 耳期 管理.3 5 采 收与 干制.4 5.1 采收.4 5.2 干制.4 5.3 质量 要求.4 6 包 装运 输与 贮存.4 7 菌 渣处 理.4 附录 A(资料 性附 录)培 养料基 本配 方.5 附录 B(资料 性附 录)黑 木耳林 下代 料栽 培推 荐品 种.6 DB42/T 1240 2017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 GB/T 1.1 2009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湖 北省 林业 厅提 出。本标准 由湖 北省 林业 厅归 口 管理。本标准 起草 单位:湖北 生 态工程 职业 技术 学院、华 中农业 大学、湖北 省农 业 科学院 农产 品加 工与 核农技术 研究 所、钟祥 市菌 源农业 科技 有限 公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江雄 波、边 银丙、陈 益娴、范 秀芝、樊晓 琳、闵水 发、钟昌龙、雷 正玉。DB42/T 1240 2017 1 黑 木耳林 下代料栽 培生产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黑 木耳 林下 代料生 产技 术规 程的 术语 和定义、栽培 技术、采 收 与干制、包装运输 与贮存 及 菌渣 处理。本标准 适用 于湖 北省 黑木 耳林下 代料 栽培 模式。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注日 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引 用文 件,其最 新版 本(包 括所 有的 修改 单)适用于 本 文 件。GB/T 6192 黑木 耳 GB 4806.7 食品 安全 国家 标准 食品 接触 用塑 料 材 料及制 品 GB/T 12728 食用 菌术 语 GB 19169 黑木 耳菌 种 NY 5099 无公 害食 品 食 用菌栽 培基 质安 全技 术要 求 NY/T 5010 无公 害农 产品 种植 业产 地环 境条 件 DB 42/T 674 无 公害 食品 黑木 耳袋 栽 生 产技 术规 程 3 术 语与 定义 GB/T 12728 界 定的 以及 下 列术语 及定 义适 用于 本标 准。3.1 林下 代料 栽培 substitute cultivation mode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under forest 将 黑木 耳菌 袋 摆 放于 林下 地面进 行出 耳管 理的 栽培 模式。3.2 林分 郁闭 度 canopy closure of stand 指森林 树冠 遮蔽 地面 的程 度,它 是林 地树 冠垂 直投 影面积 与林 地面 积之 比,以十分 数表示,完全 覆盖 地面 为1。一 般以0.20(不 含0.20)以 下 为疏林,0.20-0.69为 中度 郁闭,0.70 以上为密 郁闭。3.3 空间 消毒 space disinfection 在 一定 的空 间内 利用 物理或 化学 的方 法杀 灭病 原微生 物或 者抑 制其 繁殖 的措施。4 栽 培技 术 4.1 栽培 场地 要求 4.1.1 场地 环境 林地地 势较 平坦,无超 过 20 cm 以上的 杂草,水 源充 足,土质 清洁,无污 染,排 水通畅;加工 应 场所 远离 工厂、禽 畜场、垃圾 场、废菌 料堆 等 污染 源,并避 开公 路主 干道、生活 区 及DB42/T 1240 2017 2 原料仓 库;产地 环境 条件 应符 合 NY/T 5010 中的 相 关 要求。4.1.2 林地 要求 林地郁 闭度 应 是 0.40.6,东西行 向,林相 整齐,林 内全天 平均 光照 在 620 lx 以下。4.1.3 畦床 采 用 林 下露 地 平畦 栽 培,摆 袋 前 将地 表 杂草、杂灌、碎 石 等进 行 清除,地面平 整 后 场内宜整 成 宽 1 m 1.2 m,高 15 cm 20 cm 的畦,长 度不限。畦与 畦之 间宜 留 40 cm 50 cm的通道,四 周开 排水 沟。将床面 土块 打碎 压实 浇透 水后,铺上 地膜 或外 用园 艺地布,以 防泥土杂物 污染 菌袋 及耳 片。地膜进 行均 匀打 孔以 防积 水,外 用园 艺地 布无 需打 孔。4.1.4 喷水 设 施 建立管 道喷 水系 统,最好 是自动 喷灌 设施,如 采用 喷袋喷 灌,需保 证水 压,以喷出 雾状水。4.2 栽培 基质 应符 合 NY 5099 规 定的 要 求。4.3 塑料 筒袋 筒袋材料 应符合 GB 4806.7 中的 相关 规定 的要 求。筒袋规 格宜 选 用 17 cm 33 cm,厚度 0.04 mm 0.06 mm。4.4 生产 季节 生产季 节应 符合 表 1 的要 求。表 1 黑木 耳林 下代 料 栽培生 产季 节 生产环节 制袋期 菌丝培养期 摆袋期 出耳期 生产季节 8 月初9 月初 8 月中旬10 月下旬 10 月中 旬11 月上旬 11 月中旬翌年 5 月 4.5 培养 料基 本配 方 培养料 基本 配方 见附 录 A。4.6 菌种 4.6.1 品种 选择 应使用 经省 级以 上农 作物 品种审 定委 员会 登记 的代 料栽培 品种,推 荐品 种见 附录 B。4.6.2 菌种 质量 应 从具 有相 应生 产和 技术 资质的 供种 单位 引种,菌 种 质量应 符合 GB 19169 规定 的要求。4.7 菌袋 制作 4.7.1 拌料 按生产 数量 和配 方,见附 录 A 中 各原 辅材 料的 比例 称重,混合,充 分拌 匀,再将糖 溶DB42/T 1240 2017 3 于水,按用 水量 稀释 后,加入到 培养 料中,搅 拌均 匀。4.7.2 装袋 手工或 机械 装袋,压 实,并扎紧 袋口。装 袋后 当天 灭菌。4.7.3 灭菌 高密度 低压 聚乙 烯袋 只能 在 98 以上 时进 行 常 压灭 菌,保持 12 h14 h;聚 丙烯袋 于0.15Mpa、126 进行 高压 灭菌,保持 2 h 3 h。4.7.4 冷却 在消毒 后的 冷却 室或 接种 室冷却 至 28 以下。4.7.5 接种 工艺流 程:接种 箱或 接种 室 清洁 并 空 间消 毒 放入 料袋、工具 空 间消 毒 菌种袋 表面消毒 手、工具 消毒 或灭 菌 接种 包扎 袋口 转 入培养 室培 养。严格按 无菌 操作 规程 接种。4.8 菌丝 培养 期管 理 4.8.1 培养 场所 培养场 所要 求干 燥、洁净、通风良 好,使用 前应 进行 空间消 毒,并能 采取 有效 控温措 施。4.8.2 培养 条件 菌袋立 式排 放,行间 距 5 cm。培养室温 度宜 控制 在 22 24 之间,培 养期 间 适时、适量通 风增 氧,相对 湿度 宜控制 在 60%70%之间,保持 暗光 条件。4.8.3 管理 措施 菌丝培 养期 间,翻 袋 4 次5 次,每 隔 7 d 10 d 翻袋 1 次。翻 袋时 做到 上下、里外、侧向等 相互 对调。4.9 刺孔 当菌丝 满 袋 10 d 15 d 后,进行 刺孔,每袋刺 孔 80 个。要 求排列 整齐,呈“品”字型,直径 0.3 cm 0.5 cm,深 0.5 cm 1 cm,刺孔 后分 散 堆放,增 加自 然光,刺激 原基形 成。待刺孔处 菌丝 恢复 生长,大 约 10 d 即 可进 行摆 袋,进 入催芽 和出 耳管 理期。4.10 催芽 菌袋呈“品”字 形摆 放于 畦 床上,袋 距 5 cm 8 cm,用草帘 或薄 膜覆 盖。每 天 上午 10:00和下 午 14:00 左右,将 覆 盖物揭 开通 风 1 h2 h,必要时 在林 地地 面的 地膜 或园艺 地布 上喷少量水,提 高空 气湿 度,促使原 基形 成,分化 成耳 芽。4.11 出耳 期管 理 4.11.1 水分 水分宜 干湿 交替 管理。正 常情况 下,每天 喷 水 3 次4 次,应尽 量安 排在 早晚 袋温与 气温一致 时进 行,天气 干燥 时适当 增加 喷水 次数,每 次喷 水 15 min20 min。喷 灌用水 保证 专用水源,如 水井、蓄 水池 等,防 止水 源污 染。4.11.2 通风 出耳期 应保 持栽 培场 地通 风。晴天 白天 应完全 掀开 遮盖物,让耳 芽和耳 片充 分见光。夜间气温 较低,应 及时 覆盖 遮盖物。在 阴天 或多 云天 气条件 下,白天 应覆 盖遮 盖物,宜分 别在上午 9:0011:00 和下 午 14:0016:00 进 行通 风。DB42/T 1240 2017 4 4.11.3 循 环采 耳管 理 采 耳 结 束后 为 保证 下 一茬耳 片 迅 速转 潮 生长,应及时 清 除 可能 残 留的 耳 基,以 防 残 留耳基遇 高温 霉烂 引起 菌袋 污染;随后 停止 喷 水 4 d5 d,并掀 开部 分遮 盖物,加强通 风,增加光照,晒 干菌 袋表 面水 分后及 时 覆 盖遮 盖物 以保 持温度 在 18 24;待 菌丝恢 复活 力,通过加 强通 风和 喷水 催芽。4.11.4 无 公害 处理 发现感 染杂 菌的 栽培 袋或 耳片,应及 时处 理,避免 交叉感 染。参照 DB 42/T 674 规 定的 要求在 耳片 生长 及采 耳前 禁用农 药。5 采 收与 干制 5.1 采收 当耳片 舒展,耳 根收 缩时,应停 止喷 水,及时 采收。采收最 好在 雨后 初晴,耳 片稍干,耳 根尚 湿润 时进 行,或 在清 晨露 水未 干时 进行。采耳时,用 手指 将整 朵耳 片连 同耳基 一起 捏住,稍 扭动,将 耳 片完 整地 采摘 下来。5.2 干制 天气晴 朗时 采收 耳片 后,应 摊晾 于晒 席上、干 净水 泥地面 上或 在水 泥地 面铺 透气纱 布晾晒,自 然干 燥,无须 翻动。阴雨 天时 采收 的黑 木耳 耳片,先放 在竹 筛上 吹至 半干,再放 入烘房内或 烘干 机烘 干,烘干 时温度 控制 在 35 40,4 h 后调 整温 度到 4550,直至 耳片完全 烘干,风 量要 大。5.3 质量 要求 干制黑 木耳 应符 合GB/T 6192 规定 要求。6 包 装运 输 与 贮存 应符 合 GB/T 6192 规定 要 求。7 菌 渣处 理 黑木耳 栽培 之后 的 废 菌渣 是一种 优质 的有 机肥 料,可直接 在林 地内 施 用,在 苗木四 周挖环状沟 槽或 沿着 苗木 挖条 状沟槽,沟 槽 深 50 cm,将 出完 黑 木耳 菌袋 脱除 塑料 袋,再 将菌 渣掩埋,可达 到改 良土 壤的 目的。DB42/T 1240 2017 5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培养料 基本 配方 A.1 杂木 屑 78%,麦麸 20%,白 砂糖 1%,石膏 粉 1%。A.2.杂 木屑 86,麦 麸 10%,玉 米粉(或 豆饼 粉)2,白砂 糖 1%,石 膏粉 1%。注:应控制培养料含水率在 55%58%,pH 值 6.0 6.5。DB42/T 1240 2017 6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黑木耳 林下 代料 栽培 推荐 品种 表 B.1 给出 了黑 木耳 林下 代料栽 培推 荐品 种的 要求。表B.1 黑木 耳林 下代 料栽 培推荐 品种 品种名称 选育单位 认定编号 单片 5 号 华中农业大学 国品认菌 2008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