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 20.0 1B0 5DB61陕西省地方标 准DB 61/T 10522016机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Approvedstandardofrapeseedvarietieswithmechanizedharvest2 0 1 6-1 0-2 6发 布 2 0 1 6-1 1-1 5实 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6 1/T 10 5220 16I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五志、严勇敢、王弘、赵小峰、贾战通、田建华、董振生、张宏军、陈西。本标准由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方式如下:单位: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电话:029-86512176地址:西安市凤城三路1号邮编:710018D B 6 1/T 10 5220 161机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收油菜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项目与方法、审定指标。本标准适用于机械收获籽粒油菜品种审定(以下统称品种审定)。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对照品种 control v ariety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2.2特征特性 character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2.3丰产性 y i e l d a bi li ty品种的产量表现。2.4稳产性 y ie ld s ta bi li ty品种产量的稳定性。2.5适应性 ad ap ta bi li ty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2.6抗逆性 st re ss re si st an ce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2.7品质 qu al it y指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2.8生育期 ma tu ri ty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2.9特异性 di st in ct ne ss品种有一个以上性状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2.10一致性 un if or mi tyDB 61/T 1 0 5 220 162品种的特性除可以预见的自然变异外,群体内个体间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表现一致。2.11稳 定 性 st ab il it y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不变。2.12双低杂交品种 double l ow hybrid指低芥酸、低硫苷杂交油菜品种。2.13双低常规品种 double l ow conven tional v a r i e t y指低芥酸、低硫苷常规油菜品种。3 项目与方法3.1 审定条件拟审定品种的特 征特性、生育期、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3.2 审定依据和方法3.2.1 特征特性、生育期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结果(见附录A)和 DUS测试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品种选育单位(个人)提供的结果。3.2.2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a)丰产性以品种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减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b)稳产性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值增产点次占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c)适应性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值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3.2.3 抗逆性、品质以区试、生试田间观察记载结果及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的鉴定、检测结果为依据。3.2.4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以D U S 测试结果和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DNA指纹鉴定结果为依据。3.3 品种田间鉴定申请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DUS测试田间表现,包括田间抗逆性、一致性、特征特性等。4 审定指标4.1 株 高在区试种植条件下,平均株高不大于1 7 0 c m。D B 6 1/T 10 5220 1634.2 收割特性机械收获抛洒籽粒的损失率不大于8%。4.3 生育期比对照品种早熟不小于2 d。4.4 丰产性、稳产性4.4.1 杂交品种4.4.1.1 对照为双低杂交品种4.4.1.1.1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不小于 2.0%,且每年增产不小于 0.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不小于 0.0%。4.4.1.1.2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不小于 50%。4.4.1.2 对照为双低常规品种4.4.1.2.1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不小于 5.0%,且每年增产不小于 3.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不小于 3.0%。4.4.1.2.2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例不小于 50%。4.4.2 双低常规品种4.4.2.1 对照为双低杂交品种4.4.2.1.1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不小于 0.0%,且较低年份减产不大于 2.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不大于 5.0%。4.4.2.1.2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与减产不大于 2.0%的试验点比例不小于 50%,生产试验增产与减产不大于 5.0%的试验点比例不小于 60.0%。4.4.2.2 对照为双低常规品种4.4.2.2.1 两年区域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不小于 2.0%,且每年增产不小于 0.0%;生产试验,油菜籽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不小于 0.0%。4.4.2.2.2 每年区域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不小于 65.0%,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不小于 60.0%。4.4.2.2.3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含油量不小于 48.0%的双低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指标可在相应品种类型基础上降低 5 个百分点。4.5 抗病性田间病圃诱发抗性鉴定,抗菌核病。高感菌核病品种不予审定。4.6 抗倒性用倒 伏株率进行评定。收获前品种主茎与地面夹角小于 4 5为倒伏,倒伏株率 15%的 品种 不予 审定。4.7 品 质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芥酸含量不大于1.0%、硫甙葡萄糖苷含量不大于30.0 mo l/g(饼)的品种。DB 61/T 1 0 5 220 1644.8 含油量陕南不小于3 9.0%、关中和渭北地区不小于40.0%。4.9 稳定性每年区域试验,常规品种异型株率小于1 0.0%,杂交品种异型株率小于8.0%。D B 6 1/T 10 5220 165A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收油菜品种试验记载结果A.1 机收油菜品种试验记载结果机收油菜品种试验记载结果见表A.1。表 A.1 机收油菜品种试验记载表试验单位(盖章)品种名称 试验点位置试验结果试验项目第一年试验结果第二年试验结果两年平均结果株高 cm机收损失率%生育期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 kg对照品种产量 kg比对照增产幅度%抗菌核病鉴定抗倒性评定品种含油量%芥酸含量%硫甙葡萄糖苷含量mol/g异型株率%结论与建议试验管理员 审核人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