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6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792017 金边龙舌兰盆栽生产技术规程 Rules for the pot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gave americanavar.Marginata 2017-10-24发布 2018-01-24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679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生物学特性.1 5 种苗选择.2 6 组培苗培养.2 7 栽植技术.4 8 管理技术.4 9 病虫害防治.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金边龙舌兰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金边龙舌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7 参考文献.9 DB35/T 1679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农林大学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品质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特种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坚、郑金贵、吴仁烨、陈选阳、温杭凯、罗华仁、许明、刘江洪、程祖锌、陈学文。DB35/T 16792017 1 金边龙舌兰盆栽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边龙舌兰的种苗选择、组培苗培养、栽植技术、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龙舌兰科龙舌兰属金边龙舌兰观赏种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589 花卉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LY/T 15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外植体 explant 从自然生长的活体植物上切取下来用于建立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3.2 组培苗 plantlet 利用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等作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式生产获得的植株。3.3 组培穴盘苗 plut plant 移栽到穴盘中培育的组培苗。3.4 继代 subculture 将培养材料从老培养基中转接入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的过程。3.5 茎尖培养 meristem culture 以植物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方式获得完整植株的一种生物技术,一般用来进行脱毒种苗的生产,以获得不含检疫及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病毒的植株。4 生物学特性 4.1 植物学特性 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var.Marginata)为龙舌兰科多年生多肉植物,无茎,株幅大,叶排列成莲座状,叶长披针形,长50 cm80 cm,宽10 cm15 cm,绿色至蓝绿色,叶缘和顶端有尖锐黑褐色DB35/T 16792017 2 刺,还具两条0.1 cm0.7 cm宽的金黄色条带。花序高3 m5 m,花小白色。花期9月至翌年5月,10年左右开花。4.2 环境条件要求 喜温暖、光线充足的环境,适宜疏松透水、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较耐干旱和瘠薄,忌涝,能耐最低温度为0,生长适温为20 30。5 种苗选择 5.1 种苗来源 种苗主要来源有珠芽、萌蘖芽和组培苗。5.2 珠芽 选择株高4 cm5 cm的饱满珠芽。5.3 萌蘖芽 选择株高7 cm10 cm、叶56片的健壮萌蘖芽。5.4 组培苗 选择株高4 cm6 cm,有34条洁白根系的健壮组培苗。6 组培苗培养 6.1 外植体 6.1.1 选择时期 旺盛生长期,取材应避开雨天,在晴天进行,或对植株进行特殊的保护措施(例如大棚中栽植的植株)。6.1.2 选择部位 选择生长健壮的无病虫害的植株,选取4 cm6 cm具有三四片叶的珠芽或萌蘖芽进行组培。6.1.3 外植体前处理 选择当年生饱满的珠芽或者萌蘖芽,可采取直接剥去外面基层、剥去外面几层并切去顶部预留 1.5 cm左右、剥去外层只剩中心与外面两层叶片的3种方式处理。6.1.4 外植体的消毒 取前处理好的材料用自来水冲洗至无杂质,用洗涤剂浸泡冲洗2 min5 min后,转入已紫外消毒 30 min的超净台,然后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再用升汞浸泡11 min13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DB35/T 16792017 3 6.2 无菌苗 6.2.1 初代培养 无菌条件下将经过表面消毒的外植体切割成1 cm2 cm(若用茎尖进行脱毒培养,长度应小于0.5 mm),接入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中(配方参见附录A)进行初代诱导培养。初代培养时间一般为45周,芽伸长1 cm2 cm。为最大限度保持母本特性,宜直接进行芽的增殖。6.2.2 增殖培养 将萌发至1 cm2 cm的芽经过不断的去顶、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配方参见附录A)进行培养,培养周期视材料的生长状况而定,一般为45周,长至34片叶后可转入壮苗培养。初代培养以后继代数宜控制在810代,时间不超过12个月。6.2.3 壮苗培养 在增殖培养阶段形成的芽个体较细弱,可将芽转入壮苗培养基中(配方参见附录A)进行培养,促进芽长高、长粗。培养时间一般为23周,高为3 cm4 cm后可进行生根诱导培养。6.2.4 生根培养 经增殖培养或生根培养未长出根的芽,可转入生根培养(配方参见附录A)进行诱导生根,待培养至长有23条根、高为3 cm4 cm时,即可进行炼苗移栽。6.3 炼苗移栽 6.3.1 炼苗 完成生根培养,组培苗形成完整植株,即可进行炼苗。炼苗时将无菌苗从组培室移到有散射光(60 umolm-2s-1100 umolm-2s-1)的温室或者稍有遮阴的地方,封口培养3 d5 d,打开瓶盖培养 1 d2 d。6.3.2 移栽 6.3.2.1 基质选择 因地制宜的选择基质种类及配比,一般以泥炭土、沙土、菜园土混合物作为基质。6.3.2.2 基质准备 将选择的基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好(一般比例为1:1:1),装入穴盘中并稍稍压实。6.3.2.3 洗苗 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清水中(水温18 20),轻轻漂洗去除组培苗表面的培养基。6.3.2.4 移栽 将洗干净的组培苗栽于事先装好基质的穴盘中,以基质稍稍盖住组培苗基部为宜,并稍稍压实基质,保证幼苗不倒,定植后浇足水分即可,经过12周培养后可转入营养袋培养。DB35/T 16792017 4 7 栽植技术 7.1 栽植时间 春季4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0月栽植为宜。7.2 基质选择 盆栽基质通常以腐叶土加粗沙混合,也可采用自配土(菜园土:杉木皮:椰糠=4:2:3或菜园土:腐熟厩肥:粗沙石=2:1:1)等。7.3 花盆选择 冠幅小于17 cm的小苗用规格为10 cm 10 cm(口径高)的营养袋种植,冠幅大于17 cm的中苗用规格为23 cm18 cm(口径高)的营养袋种植。7.4 上盆栽植 7.4.1 压实 在花盆底部放4 cm5 cm的基质后,将苗置于盆内中央,填充基质至植株根叶交界处,压实盆土以固定植株。7.4.2 换盆 待盆栽苗长至冠幅大于17 cm时,切去外层土块及底部土块,换成规格为23 cm 18 cm(口径高)的营养袋种植。7.4.3 浇水量 浇透水,以盆底有水浸出为准。8 管理技术 8.1 缓苗期管理 上盆种植后12 周为缓苗期,应避免阳光直射,进行适当遮荫处理,日温20 30、夜温 10 16、空气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为宜。8.2 水分管理 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为宜;秋冬季,不宜浇灌过多的水分,防止根部腐烂。8.3 肥料管理 8.3.1 幼苗期以施少量氮肥为主。8.3.2 壮苗期以施氮磷钾复合肥为主。8.3.3 每年追肥两次:第 1 次在 5 月上、中旬,第 2次在 9 月中、下旬。8.3.4 追肥的方法以根部追肥为主,在距植株根系 10 cm15 cm 处扎穴 34 个,穴深 5 cm10 cm,根据植株的大小每株施入 2 g5 g复合肥后覆土。DB35/T 16792017 5 8.4 光照管理 缓苗期应避免阳光直射,适当遮阴 12 周;生长期间应适时调整行间距,保持光照充足;设施大棚栽培,需补光。8.5 其他管理措施 8.5.1 摘除蘖芽 及时摘除植株基部多余的蘖芽。8.5.2 叶片修剪 用消毒后的剪刀及时剪去病叶、残叶、老叶、垂地叶和畸形叶片。8.5.3 清除杂草 及时清除杂草。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9.2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病虫害主要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参见附录B。DB35/T 16792017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金边龙舌兰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 表A.1规定了金边龙舌兰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表A.1 金边龙舌兰组培苗各阶段培养基配方 生长阶段 培养基 初代培养期 MS+2.0 mg/L BA+0.5 mg/L NAA+1.0 mg/L KT+0.01 mg/L TDZ+20 g/LSu+1 g/L Ac+7.0 g/L Ag继代培养期 MS+2.0 mg/L BA+0.2 mg/L NAA+1.0 mg/L KT+0.09 mg/L TDZ+20g/LSu+1 g/L Ac+7.0 g/L Ag 壮苗培养期 MS+3.0 mg/L BA+0.2 mg/L NAA+30 g/LSu+7.0 g/LAg 生根培养期 1/2MS+0.3 mg/L IBA+30 g/L Su+7.0 g/L Ag DB35/T 16792017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金边龙舌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表B.1规定了金边龙舌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表B.1 金边龙舌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种 类 类 型 名 称 症 状 措 施 叶片萎缩病 叶尖呈黄褐色,植株下部叶片脱落。每次浇水应充足,使土壤全部湿润,勿浇半截水。生理性病害 日烧病 新叶叶面出现浅褐色的斑块,后扩大,稍凹陷,成为褐色、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干疤,叶尖焦枯。将花盆移至阴凉通风处,或多洒水、喷水,防止日光直射。炭疽病 多于叶尖或者叶缘发病,病斑呈圆形或半圆形。发病初期,病斑部位的叶片褪绿黄化,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轮纹有或无;发病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湿度过大时,上有淡黄或黄色粘液出现。使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多菌灵等药物进行预防,在梅雨时节,要经常通风透光,及时摘除病叶,加强栽培管理。在发病初期,连续喷23次药剂,每隔2 周轮换使用不同药剂。适宜的药剂有: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25003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炭疽净8001000倍液,或敌克松500800 倍液喷施。侵染性病害 叶斑病 病斑始于叶尖或叶缘,形状不规则,由小逐渐扩大,病斑褐色,边缘淡黄色,严重时扩展至整片叶,叶片干枯。每隔2周轮换不同药剂,连续喷药34次。适宜的药剂有: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0%代森锌800倍液,或雷多米尔500800倍液。DB35/T 16792017 8 表 B.1 龙舌兰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续)粉 蚧 造成盆花长势衰弱,叶色萎黄,甚至整株植物枯死。用竹签、镊子等将虫体清除,再往植株上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杀。注意通风,及时预防。根粉蚧 常在植物须根周围布满白色绵状物,造成叶片枯萎,植物枯死。及时翻盆换土,换土时将根部的虫体清除干净,剪除受害严重的根系,将剩余的根系放在药液(40%速扑杀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700800倍液)中浸泡 1 h2 h,取出晾干后再上盆。上盆前对培养土进行高温或药物熏蒸杀毒。虫 害 盾 蚧 叶片出现褪绿的斑点,轻者生长衰落,严重会造成落叶 初春新叶发育,老叶脱落时,清除和焚毁落叶,消灭越冬虫源。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天敌昆虫。若虫孵化期可选喷1次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 倍液。用狂杀蚧1000倍液或 40速扑杀乳油1500倍防治。DB35/T 16792017 9 参 考 文 献 1 GB/T 30355-2013 主要龙舌兰剑麻综合利用导则 2 DB35/T 1239-2012 主要盆栽红掌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 3 DB35/T 1240-2012 主要盆栽观赏凤梨保护地栽培技术规程 _ DB35/T 16792017福建省地方标准金边龙舌兰盆栽生产技术规程DB35/T16792017*2017 年11 月第一版 2017 年11 月第一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