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DB11/T 1499-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65.020.40 B 61 备案号:57502-2017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499 2017 节水型苗圃 建设规 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water saving nursery 2017-12-15 发布 2018-04-01 实施 北 京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11/T 1499 2017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1 3 术语 和定 义.1 4 苗 圃选 址和 勘测.2 4.1 选址 条件.2 4.2 资 料收 集与 圃址 勘测.2 5 区划.2 5.1 区 划原 则.2 5.2 苗圃 规模.2 5.3 生 产用 地区 划.3 5.4 辅 助用 地区 划.3 6 节水 灌溉 工程 设计.3 6.1 水源 工程.3 6.2 首 部枢 纽.4 6.3 输 水系 统.4 6.4 配水 系统.4 6.5 排 水与 雨 洪 收集 系统.4 7 用水 管理.5 7.1 灌溉 量.5 7.2 档 案管 理.5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苗 圃气象 资料 调查 统计 表.6 附录B(资 料性 附录)苗 圃辅助 用地 建设 技术 要求.7 附录C(资 料性 附录)微 灌灌水 器类 型、原理 及适 用范围.8 附录D(资料 性 附录)苗 圃类型 生产 用地 灌溉 方式.9 附录E(资料 性 附录)北 京地区 常见 树种 育苗 用 水 量.10 DB11/T 1499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GB/T 1.1 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北 京市 园林 绿化 局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由北 京市 园林 绿化 局组织 实施。本 标 准 起 草 单 位:北 京 林 业 大 学、北 京 凡 真 圃 园 景 观 设 计 中 心、北 京 市 林 业 种 子 苗 木 管 理 总站、北 京京 彩燕 园园 林科 技有限 公司、景 天下(北 京)园 林市 政工 程有 限公 司、北 京市 黄垡 苗圃。本 标 准 主 要 起 草 人:彭 祚 登、姜 英 淑、徐 燕 妮、张 明 明、于 沧 海、王 瑞、王 开 勇、赵 素 敏、孔俊杰、周晓 杰、李艳、王浩、姜 新福。DB11/T 1499 2017 1 节水 型苗 圃 建设规 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 节 水型 苗圃 的 选址 和勘 测、区划、节 水灌溉 工程 设计、用 水管 理 等技 术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北 京地 区苗 圃的新 建、改建、扩 建 与 管理。2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下 列 文 件对 于 本文 件 的应用 是 必 不可 少 的。凡 是注日 期 的 引用 文 件,仅 所注日 期 的 版本 适 用于 本文件。凡是 不注 日期 的引 用文件,其 最新 版本(包 括所有 的修 改单)适 用于 本文件。GB 5084 农 田灌 溉水 质标 准 GB/T 20203 农 田低 压管 道输水 灌溉 工程 技术 规范 GB/T 23241 灌 溉用 塑料 管材和 管件 基本 参数 及技 术条件 GB/T 50085 喷 灌工 程技 术规范 GB 50265 泵站 设计 规范 GB 50288 灌 溉与 排水 工 程设计 规范 GB 50296 供水 管井 技术 规范 GB/T 50485 微 灌工 程技 术规范 GB/T 50596 雨 水集 蓄利 用工程 技术 规范 GB/T 50625 机 井技 术规 范 LYJ 128 林 业苗 圃工 程设 计规范 LY/T 1185 苗 圃建 设规 范 LY/T 2289 林 木种 苗生 产 经营档 案 LYJ 5104 林区 公路 工程 技术标 准 DB11/T 672 再 生水 灌溉 绿 地技术 规范 3 术语 和定 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苗圃nursery 具有一 定面 积且 满足 培育 苗木目 的的 土地。3.2 节水型 苗 圃saving water type nursery 采用节水工程、设施设备 和 生产技术等措施,通过科学管理及制度建设形成高效节水的运营机制,实 现水 资源 高效 利用 的苗圃。DB11/T 1499 2017 2 4 苗圃 选址 和勘 测 4.1 选 址条 件 4.1.1 应在 有利 作业 生产 的前提 下统 筹安 排、合理 布局。4.1.2 宜选 择交 通便 利,有利于 解决 劳力、水 源和 能源的 居民 点附 近。4.1.3 圃地 应集 中连 片,宜选择 地势 平坦,排 水良 好的地 方;山地 可选 择坡 度在 5 以 下的 缓坡 地。4.1.4 苗圃 地土壤 宜选 择 团粒结 构,质 地较 肥沃的 沙壤土 或轻壤 土;土层厚 度在 60cm 以上,pH 值 以68 为宜。4.1.5 苗圃 应确 保有 良好 的水源 供应,水 中盐 含量 不超 过 0.1%。4.2 资 料收 集与 圃址 勘测 4.2.1 基础 资料 收集 与调 查 4.2.1.1 苗 圃地 开发 利用 的历史 与现 状、周边 社会 经济 及 自然 条件。4.2.1.2 土壤 调查:按 每 5hm2设置 个 土壤 剖面 取 样点,同一 苗圃 不 宜 少于 3 个取样 点,调查 取样 方法执 行 LYJ 128。4.2.1.3 有 害生 物 调查:苗 圃 地 植物 病 源、昆 虫、鸟、鼠 等有 害 生 物的 种 类、数 量、危 害 程 度和 危害史。4.2.1.4 气象、水文、地质 资料 收集:详 细内 容参 见附 录 A。4.2.2 圃址 测 绘 测量绘 制比 例尺 为1:500 1:1000 的地 形图。5 区划 5.1 区 划原 则 5.1.1 合理 利用 土地 面积 和空间,应 有利 于生 产管 理、作 业实 施和 节水 设施 及水循 环系 统建 设。5.1.2 生 产 用地 应 根据 自然 状 况、育 苗 树种、苗木类 型 等 划分 功 能区,功能区 应 以 道路 为 基线 划 分,可由多 个生 产作 业区 组成。作业 区区 划应 有利 于机 械化作 业和 节水 灌溉 设施 的布设。5.1.3 辅 助 用地 区 划应 便于 节 水 灌溉 设 施主 管 道和排 水 系 统的 布 设。特 大型和 大 型 苗圃 的 辅助 用 地不应超过 苗圃 总面 积的 10%15%;中 小型 苗圃 的辅 助 用地面 积不 应超 过苗 圃总 面积 的20%。5.2 苗 圃规 模 苗圃按 土地 总面 积划 分为:特 大型 苗圃:土 地总 面积 66.7hm2(1000 亩)(含)以 上;大 型苗 圃:土地 总面 积 33.3hm266.7hm2(500 亩 1000 亩);中 型苗 圃:土地 总面 积 13.3hm233.3hm2(200 亩 500 亩);DB11/T 1499 2017 3 小 型苗 圃:土地 总面 积 13.3hm2(200 亩)(含)以下。注:33.3hm2(500 亩)以 上集中 连片 的苗 圃 又 称为 规模化 苗圃。5.3 生 产用 地区 划 5.3.1 大田 育苗 区 选择地 势平 坦、排灌 水方 便、背 风向 阳的 地段。土 壤肥沃、通 气性 良好、表 土层厚 度 40cm 以上。5.3.2 设施 育苗 区 按照苗 圃的 功能 定位 和育 苗生产 任务,合 理设 立温 室、大 棚、荫棚 等设 施。5.3.3 科研 实验 及 资 源收 集展示 区 根据引 种、新品 种特 性及 采用工 艺条 件,选择 便于 观察、试验 的地 段统 一区 划。5.3.4 采穗 圃 可利用 零散 地块,选 择土 壤深厚、肥 沃以 及地 下水 位较低 的地 区。5.4 辅 助用 地区 划 5.4.1 道路 网 苗圃道 路按 使用 性质 分为 主干道、干 道、支道、作业 道以 及环 圃路。5.4.2 灌溉 首部 系统 灌溉首部 系 统包 括水 源、提水和 引水 设备、配 套泵 房及高 效节 水灌 溉等 设施 设备。5.4.3 排水 系统 应 根 据 苗圃 地 形、地 势及地 质 条 件设 计 排水 系统。中 小 型 苗圃 宜 设干 沟、支沟 两 级 排水 沟;大型及以上 苗圃 宜设 干沟、支 沟、斗 沟 三 级排 水沟。5.4.4 防护 设施 在圃地 周围 设置 乔灌 结合 的封闭 式生 物隔 离 或 物理 防护设 施。5.4.5 景观 节点 和绿 化带 应结合 功能 区划 分和 布局 设计进 行环 境美 化,其风 貌应与 区域 环境 相符。苗 圃 入 口区 以 及道 路 系统两 侧 可 种植 绿 化带,苗圃办 公 区 以及 居 住区 等 非生产 用 地 宜进 行 景观 节点设置,生 产用 地内 苗木 种植应 合理 布局、整 齐有 序。5.4.6 管理 区 应 根据生 产需要 合理建 设生 产管理 和生活 用房及 配套 场所。特大型、大型 苗圃 宜在苗 圃范围内规划 管 理 区,中、小 型 苗 圃 可 在 圃 外 适 宜 的 地 点 建 设。苗 圃 辅 助 用 地 及 设 施 建 设 的 技 术 要 求 参 见 附 录B。6 节水 灌溉 工程 设计 6.1 水 源工 程 6.1.1 就近 选取 水源 用于 苗圃灌 溉,水质 应符 合 GB 5084 的规 定。6.1.2 苗 圃 灌溉 应 充分 利用 当 地 自然 降 水和 灌 溉回归 水。降水 不 足时,可选用 地 表 水、再 生水、地下水 等;再生 水 水 质符 合DB11/T 672 的规 定。DB11/T 1499 2017 4 6.1.3 选 地 表水 及 地下 水为 苗 圃 供水 时,可 设 蓄水池。当 需要 开 采地 下 水源时,机 井井 型、深 度 和机井密度 的设 计 按 GB 50625 和 GB 50296 的 规定 执行。6.2 首部 系统 6.2.1 首部 系统 由水 泵、调节控 制装置、计量 装置(水表)、施肥 设备、过 滤 设备等 部分 组成。6.2.2 泵 站 布置 以 便于 缩短 管 道 输水 长 度、减 少水头 损 失、降 低 工程 投 资和运 行 费 用的 目 的为 原 则。泵站设 计应 满 足 GB 50265 和 GB 50288 的 要求。6.2.3 应依据 系 统的 工作 流量和 工作 压力 选择 合理 的水泵 型号。6.2.4 水、肥、药一 体化 装置应 根据 肥料 或化 学药 物的性 质选 择 储 存和 注入 设备。6.2.5 应根 据过 滤要 求、水质情 况和 工作 流量 选择 合适的 过滤 设备。6.3 输 配水 系统 6.3.1 应 通过 压力 管道 输 水方式 输水,固 定管 道应 埋入冻 土层 以下,低 压管 道设计 按照 GB/T 20203 执行。6.3.2 输水 管道 管材 及管 件选择 应符 合 GB/T 23241 的规定,管 材宜 选 择 HDPE 管及PVC-U 管等。6.3.3 输配水管道系统 分 为 干 管、支 管 和 分支管,其技术参数、管道水力计算按照 GB 50085 和 GB 50485 执行。6.4 田 间灌 水系统 6.4.1 喷灌 地形平缓,苗木 密 植、低矮 的 苗 圃 地 可 选 用喷灌。播 种 育 苗 选 择工 作 压 力小于 200kPa 的 低压 喷头;留 床 苗 和 大 规 格 苗 木 培 育 选 择 工 作 压 力 为 200kPa 500kPa 的 中 压 喷 头。工 程 设 计 按 照 GB/T 50085 的规 定执 行。6.4.2 微灌 常 用 微 灌灌 水 方式 有 滴灌、微 喷 灌、小管 出流、涌泉 灌 等,适宜于 设 施 区、盆 栽 及 大苗 种 植区,不同类 型微 灌灌 水器 的原 理及适 用范 围参 见附 录 C。6.5 排 水与 雨 洪 收集 系统 6.5.1 应根 据苗 圃地 形、地势、地表 径流 和地 质条 件设计 苗圃 排水 与集 水工 程。6.5.2 排水 系统 包括 由苗 圃内干 沟、支沟、斗 沟组 成的排 水网 络系 统:a)干 沟为 排 水网 络系 统出 口段,应直 接通 入低位 集 水收集 池。干沟 的截面 根 据排水 量决 定,但其底宽及 深度 不宜 小 于0.5m。在出 口处 设置 过滤 网;b)支 沟宜 沿支 道路 边设 置,底 宽0.3m 0.6m,深0.4m 0.8m;c)斗 沟宜 设在 步道 旁,宽 度与深 度根 据实 际情 况确 定;DB11/T 1499 2017 5 d)排 水沟 网与灌 溉渠 道网 宜各居 道路 一侧,形 成沟、渠、道路 并列 设置。干、支排 水沟 宜采 用 片(卵)石铺 砌的 永久 性结 构,其 边坡 可采 用1:1。6.5.3 雨 洪 收集 循 环系 统包 括:过滤 网、集 水 收集池、水 泵、蓄 水池、清淤装 置 和 淤泥 收 集场 等。苗圃应依 据面 积大 小建 设集 水收集 池或 水 窖,雨 水集 蓄工程 技术 要求 按GB/T 50596 执行。6.5.4 雨水 收集 后可 通过 水泵回 收到 蓄水 池,用于 苗圃育 苗灌 溉。7 用水 管理 7.1 灌 水量 7.1.1 苗 木 灌溉 要 根据 苗木 类 型、育 苗 方式、生长规 律、苗龄 等 选择 喷 灌、微 灌 等 节水 灌 溉方 式。苗圃各生 产用 地灌 溉方 式 参 见附 录 D。7.1.2 根 据 凋萎 系 数及 田间 持 水 量确 定 土壤 有 效含水 范 围,不 同 土壤 的 有效含 水 范 围差 异 较大,北京地区以 沙壤 土和 中壤 土为 主,有 效含 水范 围 在 5.4%12.9%。7.1.3 北京 地区 常见 树种 苗木在 不同 时期、不 同生 长阶段 持续 的时 长、灌溉 周期和 灌水 量 参 见附 录E。7.2 档 案管 理 苗圃档 案管 理按 照LY/T 2289 执 行。DB11/T 1499 2017 6 附录 A(资料性 附录)苗圃气象 资料调 查统计 表 表 A.1 苗 圃气象 资料调 查 统计表 苗圃所在位置 区(县)乡(镇)村(街道)地理坐标:温 度 平均气温 极端气温 年 月 日 7 月平均气温 1 月平均气温 最高气温 最高地表温度 最低气温 最低地表温度 日平均 10气温 日平均0 气温 初期 终期 累积温度 初期 终期 累积温度 日照 日照时数:日照率:降 水 与 蒸 发 平均降水量(mm)最大降水量(mm)平均蒸发量(mm)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降水时数 年降水时数 分布 最长连续降水时数 最长连续无降水时数 风 平均风速 主风方向 4 月极端风分布 年 月 日 最大风速 风向 时长 雪 降雪 积雪 初日 终日 初日 终日 积雪日数 最大积雪深度(m)霜 初霜日 终霜日 霜日数 无霜期 雾凇 雾凇日数:最长连续雾凇时数:其他灾害天气 冰雹 沙暴 雷暴 日期 时数 日期 时数 日期 时数 冻土程度 冻土层深度(cm)最大冻土层深度(cm)10cm 冻土层 20cm 冻土层 结冻日期 解冻日期 结冻日期 解冻日期 当地小气候情况 DB11/T 1499 2017 7 附录 B(资料性 附录)苗圃辅助 用地建 设技术 要 求 表B.1 苗 圃辅 助用 地建 设 技术要 求 苗 圃规模 辅助 用地面积 范围 道路 排 水设施 建 筑物 小型苗圃 25%主干道:连接管理区与苗圃出入口,能够通行载重汽车及大型耕作机具。规格执行 LY 5104 的林 区公路三级标准;支道:主干道通达各作业区的分支道路,能够通行大型耕作机具。规格执行 LY 5104 的林区公路四 级标准;作业道: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干道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为1m;道路占地面积应不大于苗圃总面积的 10%。沿主干道两侧建设干沟,底宽0.4m,深度0.5m,边坡比1:1;支沟沿支道两侧设置,底宽0.3m,深0.4m,边坡比1:1;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管理用房,100m2;库房,200m2。中型苗圃 20%主干道和支道按照小型苗圃执行;作业道: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 的道路,与干道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为1m 2m;道路占地面积应不大于苗圃总面积7%。沿主干道两侧建设干沟,底宽0.5m,深度0.6m,边坡比1:1;支沟沿支道两侧设置,底宽0.4m,深0.5m,边坡比1:1;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管理用房,150m2;库房,300m2;大棚,6000m2。大型苗圃 15%主干道:连接管理区与苗圃出入口,能通行载重汽车及大型耕作机具。规格执行 LY 5104 的林区 公路二级标准;干道:连接主干道与各功能区,能通行载重汽车及大型耕作机具。规格执行 LY 5104 的林区公路三 级标准;支道:按照小型苗圃执行;作业道: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的道路,与支道垂直,设计路面宽度为2m;环圃路:按干道标准执行;道路占地面积应不大于苗圃总面积的5%。沿主干道两侧建设干沟,底宽0.6m,深度0.8m,边坡比1:1;支沟沿支道两侧设置,底宽0.5m,深0.5m,边坡比1:1;斗沟宜设在步道两侧,宽度与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管理用房,200 m2;宿舍,200m2;食堂,50m2;库房,350m2;大棚,6000m2,温室,10000m2。特大型苗圃 10%按照大型苗圃标准执行。道路占地面积应不大于苗圃总面积的 4%。沿主干道两侧建设干沟,底宽0.8m,深度1m,边坡比1:1;支沟沿支道两侧设置,底宽0.6m,深0.8m,边坡比1:1;斗沟宜设在步道两侧,宽度与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蓄水池容积 1 0 0 0 m 2 5 0 0 m;排水沟的坡降略大于渠道。管理用房,500m2;宿舍,300m2;食堂,80m2;库房,400m2;大棚,6000m2;温室,10000m2;积肥场,500m2;晾晒场,400m2。DB11/T 1499 2017 8 附录 C(资料性 附录)微灌灌水 器类型、原理 及 适用范围 表C.1 微 灌灌 水器 类型、原理及 适用 范围 灌 水器名称 作 用原理 流量 射程 适 用范围 备注 滴头 通 过 流 道 或 孔 口 将 毛 管 中 的 压 力 水 流 变成滴状或细流状的装置。2L/h 12L/h 播种苗 毛管及灌水器置于地上。滴灌带 滴 头 与 毛 管 制 造 成 一 整 体,兼 具 配 水 和滴水功能的滴灌管。2L/h 12L/h 播种苗 毛管及灌水器置于地上。微喷头 将 压 力 水 流 以 细 小 水 滴 喷 洒 在 土 壤 表面。20L/h 250L/h 7m 播种苗 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田间小气候的作用。小管灌水器 利用4 的小塑料管与毛管连 接作为灌水器,以 细 流(射 流)状 局 部 湿 润 作 物 附近土壤。80L/h 250L/h 大规格苗木 小管出流。渗灌灌水器 地 下 滴 管,渗 头 代 替 滴 头 全 部 埋 在 地下,压 力 水 通 过 管 壁 上 的 毛 细 孔 以 渗 流的形式湿润周围土壤。2L/h 3L/h 大规格苗木 较粘重的土壤,应选择较小流量灌水器;轻质土壤可选择大流量灌水器。DB11/T 1499 2017 9 附录 D(资料性 附录)苗圃各类 型生产 用地灌 溉 方式 表D.1 苗 圃各 类型 生产 用 地灌溉 方式 生产 用地 灌溉 方式 播种育苗区 喷灌、滴灌、微喷灌 营养繁殖育苗区 滴灌、微喷灌、渗灌、涌泉灌 大苗培育区 滴灌、渗灌、涌泉灌 设施育苗区 喷灌、滴灌、微喷灌 科研实验及 资源收集展示区 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 采穗圃 喷灌、滴灌 DB11/T 1499 2017 10 附录 E(资料性 附录)北京地区 常见树 种育苗 用 水 量 表 E.1 北 京地区 常见树 种育苗用 水 量 树种 苗木 类型 生长 阶段 持 续时间(周)灌 溉周期(天)灌 水量 单位 灌 溉方式 油松 侧柏 白皮松 播种苗 幼苗期 4 6 7 10 2 4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10 12 1015 3 5 硬化期 12 14 1 次冬冻水 4 6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5 10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020 华山松圆柏 播种苗 幼苗期 6 8 7 10 2 4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10 12 1015 3 5 硬化期 12 14 1 次冬冻水 4 6 留床苗 生长初期 2 3 7 10 3 6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速生期 4 6 7 10 8 15 硬化期 12 15 1 次冬冻水 1220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5 10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020 沙地柏 插条苗 生长初期 2 7 10 3 6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速生期 4 6 7 10 8 15 硬化期 12 15 1 次冬冻水 1220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5 10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020 刺槐 播种苗 幼苗期 4 6 7 10 4.58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1015 8 10 硬化期 6 9 1 次冬冻水 1014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5 8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8 12 国槐 播种苗 幼苗期 4 6 7 10 4.58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1015 8 10 硬化期 6 9 1 次冬冻水 1014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1020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525 杨树 插条苗 生长初期 5 6 7 10 3 5 m/亩 渗灌、小管出流 速生期 6 8 1015 4 6 硬化期 8 10 1 次冬冻水 7 12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7 12 L/株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020 DB11/T 1499 2017 11 表E.1 北 京地 区常 见树 种 育苗用 水 量(续)树种 苗木 类型 生长 阶段 持 续时间(周)灌 溉周期(天)灌 水量 单位 灌 溉方式 柳树 插条苗 生长初期 5 6 7 10 5 10 m/亩 渗灌、小管出流 速生期 6 8 1015 8 12 硬化期 8 10 1 次冬冻水 1014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1015 L/株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520 栎属 播种苗 幼苗期 5 7 7 10 5 10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1015 8 12 硬化期 6 10 1 次冬冻水 1015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6 12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020 栾树 播种苗 幼苗期 5 7 7 10 5 10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1015 8 12 硬化期 6 10 1 次冬冻水 1015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6 12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8 10 1520 1020 银杏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6 12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8 10 1520 1020 白蜡 播种苗 幼苗期 5 7 7 10 5 10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7 10 8 12 硬化期 6 10 1 次冬冻水 1015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8 15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220 七叶树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1220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825 榆属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8 15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220 元宝枫黄栌 播种苗 幼苗期 5 8 7 10 4 6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8 10 1015 8 12 硬化期 6 10 1 次冬冻水 1016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1220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825 臭椿 播种苗 幼苗期 5 8 7 10 4 6 m/亩 喷灌、微喷灌、滴灌 速生期 6 8 1015 8 12 硬化期 6 10 1 次冬冻水 1014 移植苗 缓苗期 2 3 3 5 1220 L/株 渗灌、小管出流 硬化期 1 次冬冻水 1525 注 意事项:1.此表 中播种苗苗龄1-0,插 条 苗苗龄 112-0,留床苗苗 龄 2-0,移植苗苗龄1-1;2.生长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灌 溉 宜 在 早 晨 或 傍 晚 灌 溉,不 宜 在 气 温 高 的 中 午 进 行 地 面 灌 溉,为了降 温 可 以 喷灌。雨季可 停止灌溉;3.苗木生长初期 幼苗小,根系 短,伸入土层浅,灌水宜少量多次;4.苗木速生期灌水量要加大,次数可以减少;DB11/T 1499 2017 12 5.苗木生长后期应减少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苗木徒长。一般苗木,在霜冻前 6 8 周,应 停 止 灌 溉。秋 季 掘 苗前,可提前 1 2 周灌水,灌水 量要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