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东部地区赤芍栽培技术规程DB15/T 1320-20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11.120.10 C 23 备案号:58058-2018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320 2018 内蒙古东 部地区赤 芍栽培技 术规程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2018-02-05 发布 2018-05-05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15/T 1320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 依 据GB/T1.1-2009 的规则 编制。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中 医药研 究所 提出。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质 量技术 监督 局归 口。本 标准 起草 单位:内 蒙古自 治区 中医 药研 究所、内 蒙古 自治 区标 准化 院、呼 伦贝 尔市 盛博 生态 科 技农牧业 发展 有限 公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李旻 辉、张 博尧、王 文乐、刘 跃飞、朱翔 慧。DB15/T 1320 2018 1 内蒙古东 部地区 赤芍栽培 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赤 芍栽 培及 产地加 工技 术的 术语 和定 义、产 地环 境、选地 和整 地、繁 殖、田间 管理、采收等 技术 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内 蒙古 自治 区呼伦 贝尔 市、兴安 盟、通辽市、赤 峰市 等东 部地 区的赤 芍的 栽培 生 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3095 环 境空 气质 量标 准 GB 5084 农 田灌 溉水 质量 标准 GB 8321 农 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GB 15618 土壤 环境 质量标 准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赤芍 paeonia lactiflora pall.赤芍为 毛茛 科芍 药属 植物,其干 燥根 入药。4 产地环 境 4.1 生态环 境 4.1.1 海拔 适宜海 拔为600 m 1300 m。4.1.2 无霜期、平 均气 温 DB15/T 1320 2018 2 无霜期85 d 160 d。年 平 均气温-5.3 7,最冷 月(1月)平 均气 温-29.4-16.9,最 热月(7月)平 均气 温15.2 24.0。4.1.3 光照 年日照 时数 在2700 h 3100 h,日照 百分 率在60%70%。4.1.4 降水 适宜年 平均 降雨 量 250 mm 400 mm。4.1.5 土壤 以黑钙 土或 栗钙 土为 主,土壤质 地以 结构 疏松 的沙 壤土为 佳。4.2 环境质 量要 求 4.2.1 空气质 量 符合空 气质 量 GB 3095 二 级标准。4.2.2 土壤质 量 符合土 壤质 量 GB 15618 二 级标准。4.2.3 灌溉水 质量 符合农 田灌 溉水 质量 GB 5084 标 准。5 选地 排水良 好,土质 肥沃 的砂 质壤土、夹 砂黄 土及 淤积 壤土。前茬 作物 以玉 米、向日葵 等非 豆科 作物 为宜,不 宜连 作。6 整地 播种前 进行 整地,土 壤深 翻 35 cm 40 cm,结合 整 地每亩 施入 充分 腐熟 的农 家肥 2000 kg 2500 kg作底肥,使 用旋 耕机 旋地,整平 耙细。7 繁殖 7.1 芽头栽 种 7.1.1 芽头选 择与 处理 DB15/T 1320 2018 3 秋季收 获时,清除 地表 茎 叶,用取 药机 械挖 深30 cm 40 cm,取出 根部,选择 根部健 壮及 芍芽 饱满、发育充 实、不空 心、无病 虫害的 芽头,在 根部 与芽 头连接 处切 断取 芽头。根 据芽头 形状 和芽 眼数 切 成 数块,每 个芽 头含 芍芽2个 3个。若未 及时 选地、整 地,可 将芽 头贮 藏于-5-10 的 恒温 冷藏 库中,次年使 用前 取出 栽种。7.1.2 栽种方 法 8 月下 旬到 10 月上 旬,秋 播时芽 头随 挖、随分 割、随栽种;4 月上 旬到 中旬(赤峰等 地区),5 月中旬 到 5 月 下旬(呼 伦贝 尔等地 区),春 播时 取出 贮藏的 芽头 栽种。栽 植的 行距 50 cm 65 cm,株 距30 cm 40 cm。每 穴 1 个 芽头,芍芽 向上,覆 土 3 cm 6 cm 为宜。7.2 育苗移 栽 7.2.1 种子 7.2.1.1 质量要 求 来源于 当年 采集 的新 鲜种 子,种 子籽 粒饱 满度 为 75%以上,发芽 率不 低于 55%,净度 不低 于 95%。7.2.1.2 留种要 求 选择生 长健壮、长 势一致 的4年生 赤芍 作 为留 种田。当蓇葖 果由绿 色变 为黄色,及时 采集;置于 阴凉处后 熟一 周,然后 晾干、脱粒、除 去杂 质,贮藏 备用。7.2.1.3 种子处 理 播种前,通过 风选 或者 水 选方式 除去 瘪粒、杂质 和 不充实 的种 子。用 室温 水 或者温 水浸 种24 h 48 h,取 出即 播。7.2.2 播种 于 8 月底 9 月底 进行 秋 播,将处 理过 的种 子条 播 于床面,行 距 15 cm,间 距 2 cm,播种 量为 每亩30 kg 50 kg,覆 土 3 cm 5 cm。7.2.3 苗期管 理 播种后 要及 时浇 水,亦 可 覆盖 5 cm 10 cm 松针 以 保水防 土壤 板结。播种 第 二年,苗齐 后及时 除草。第一次 除草 在苗 高 3 cm 5 cm 时进行,根 据具 体情 况每间 隔 15 d 20 d 除 一 次草。苗 高 4 cm 5 cm 时,追施生 物菌 叶面 肥 1 次。育苗期 两年。7.2.4 起苗 DB15/T 1320 2018 4 于第二 年 8 月下 旬 到 9 月 下旬起 苗,深度 控制 在 10 cm 15 cm,以赤 芍全 根 起出为 标准。抖 去泥土,剔 除不 合格 苗,直接 移栽。7.2.5 移栽 垄上开 沟,行 距 50 cm 65 cm,深 10 cm 15 cm,株距 30 cm 40 cm,将赤 芍苗朝 一个 方向 斜栽(45 左右)于 沟内,覆 土 4 cm 5 cm,镇压。移 栽密度 为每 亩 3000 株 4000 株。8 田间管 理 8.1 补苗 苗齐后 在断 苗处 及时 补苗。8.2 中耕除 草 根据田 间杂 草状 况,每年 除草 3 次 4 次。第一 次 除草在 齐苗 后进 行;第二、三次 于夏 季杂 草大 量滋生时 进行;秋 季进 行第 四次除 草。第二 年同 上,到三年 以后,田 间杂 草对 赤芍危 害减 弱,可减 少 除 草次数。8.3 培土 冬季封 冻前,清 理枯 枝残 叶后,结合 除草 适当 培土 抗旱抗 寒;夏季 高温 干燥,适当 培土 抗旱。8.4 追肥 从 次年 开始,每 年 5 月上旬 或 9 月中 旬追 肥一 次,每 亩追 施生 物复 合 肥 20 kg 50 kg。8.5 灌溉排 水 秋季播 种,只需 在严 重干 旱时灌 溉。多雨 季节 必须 及时疏 通排 水沟,降 低土 壤湿度。8.6 病虫害 防治 8.6.1 防治原 则 农药安 全使 用间 隔期 遵守 国标GB 8321.1-7,没 有标 明农药 安全 间隔 期的 品种,收获前30 d 停止 使用,执行其 中残 留量 最大 的有 效成分 的安 全间 隔区。赤 芍的 生长 期间 主要 的病虫 害有:白 粉病、锈 病、根 腐病、叶 斑病。8.6.2 白粉病 8.6.2.1 发病特 征 DB15/T 1320 2018 5 发病初 期叶 片两 面均 可产 生近圆 形的 白色 小粉 斑,后逐渐 扩大 可连 片呈 边缘 不明显 的白 粉斑,甚 至布满整 叶。后期 叶片 两面 及叶柄、茎 秆都 可受 害,产生有 污白 色霉 斑,并散 生黑色 小粒 点,为病 原 菌 有性世代 的闭 囊壳。8.6.2.2 防治方 法 具体如 下:农 业防 治:加强 田间 栽培管 理,注意 通风 透光,雨后 及时 排水,秋 后及 时清除 田间 病株 残体 并集中烧 掉,以减 少越 冬菌 源基数;化 学防 治:发病 初期用50%甲基 托布 津800 倍液或70%多菌 灵600 倍液,视病 情喷 施1 次 3次,每隔10 d 15 d 喷1次。8.6.3 锈病 8.6.3.1 发病特 征 开花后 发生,7 月 8 月 发病严 重,叶 背初 起黄 色 至黄褐 色颗 粒状 物,后 期 叶片出 现圆 形或 不规 则灰色、褐色 病斑,继 而出 现刺毛 状孢 子堆,致 使叶 片及整 个植 株枯 死。8.6.3.2 防治方 法 具体如 下:农 业防 治:避免 氮素 过多,适当 增施 磷钾 肥,且整个 生育 期防 止水 渍及 时排水。及 时清 除田 间杂草和 病残 体,摘 除下 部 病叶或 拔除 已病 植株 并销 毁,也可 减少 病菌 孢子 传 播蔓延。赤芍 收获 时将 残 株病叶集 中烧 毁,减少 越冬 菌源;化 学防 治:在发 病初期 喷波 美 0.3 度 0.4 度石硫 合剂 或 97%敌 锈钠 400 倍 液。8.6.4 根腐病 8.6.4.1 发病特 征 主根感 病后,早 期植 株不 表现症 状,后随 着根 部腐 烂程度 的加 剧,新叶 首先 发黄。病情 严重 时,整株叶片 发黄、枯萎。此时,根皮 变褐,并 与髓 部分 离,最 后全 株死 亡。8.6.4.2 防治方 法 具体如 下:农 业防 治:及时 排水,降低 田间 湿度。增强 田 间的通 风、透光 度。加 强 栽培管 理,确保 枝叶 健壮及根 系发 育;DB15/T 1320 2018 6 化 学防 治:发现 根腐病 后,及时 用 50%多 菌灵 800 倍 1000 倍液 灌 根,或 用90%甲 基托 布津500 倍 800 倍 液灌 根防 治,防治2次 3 次。8.6.5 叶斑病 8.6.5.1 发病特 征 夏秋季 为害 叶片,叶 正面 为灰褐 色近 圆形 病斑,有 轮纹,上有 黑色 霉状 物。8.6.5.2 防治方 法 具体如 下:农 业防 治:秋后 清除 田间病 株残 体并 集中 烧掉,以减 少越 冬菌 源基 数;化 学防 治:发病 初期 用 1:1:100 波尔 多液 喷 洒植株,每 隔 10 d 15 d 喷 1 次,连 续 喷 3 次 4次。9 采收 9.1 采收期 移栽4 年 5年 后采 收;芽 头栽种3年 5 年后 采收。在9月 下旬 到10 月上 旬采 收。9.2 采收方 法 选择晴 天,将地 上茎 叶割 去,人 工或 采用 机器 将根 挖出,抖掉 泥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