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45.060.01 S 3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5802016 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vehicle certificatio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2016-12-19发布 2017-04-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58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发改委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逸夫、张万华、霍晓艳、张凤艳、王力丰。DB22/T 25802016 1 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通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基于高频无线射频识别的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的设计、生产、测试和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17618-2015 信息技术设备 抗扰度 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29768-2013 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GJB 150.7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7部分:太阳辐射试验 ISO/IEC 14443 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邻近卡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vehicle certification 嵌有高频无线射频识别芯片并存储汽车身份数据的电子信息识别载体。3.2 空中接口 air interface 经过调制的感应电磁场或传播电磁场穿过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介质实现通讯。3.3 芯片标识符 chip identification(CID)标识制造商的唯一标识电子标识的代码。3.4 芯片序列号 serial number of the identifier 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芯片全球唯一的编号。DB22/T 25802016 2 3.5 芯片标识符区 chip identification area 存储芯片标识符信息的数据区域。3.6 编码区 code information area 存储编码信息的数据区域。3.7 车辆生产信息区 vehicle produce information area 存储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所标示的车辆基本信息的数据区域。3.8 用户区 user information area 存储行业用户应用信息的数据区域。3.9 安全区 security information area 存储编码区、用户区和车辆注册信息区的读(写)权限及口令信息的数据区域。4 技术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供电 通过无线电信号感应方式供电。4.1.2 工作频率 13.56 MHz。4.1.3 空中接口 符合ISO/IEC14443的要求。4.1.4 识读性能 数据读取灵敏度应小于-16 dbm,数据写入灵敏度应小于-14 dbm。4.1.5 存储容量 应不小于1024 Byte。4.1.6 分区 4.1.6.1 应包含 1 个芯片标识符区、1 个编码区、1 个安全区、1 个车辆生产信息区及若干个用户区。4.1.6.2 车辆生产信息区存储信息应包含车辆 VIN 码、车辆类型、标识序列编号信息。4.1.6.3 用户区的存储信息由各汽车生产企业自行规定。4.1.7 数据保持时间 应不少于50 年。DB22/T 25802016 3 4.1.8 数据可擦写次数 应不小于10 万次。4.1.9 静态识读距离 应不大于10 mm。4.1.10 静态写距离 应不大于5 mm。4.1.11 防冲撞数量 一次性防冲撞数量不少于5张。4.2 物理特性 4.2.1 结构 4.2.1.1 EI 由双面胶、基板、视觉识别层三部分组成。4.2.1.2 基板应采用高密度纸张,视觉识别层应采用易碎纸,天线应采用银浆印刷在并烧结固化。4.2.2 规格尺寸 长度为35 mm0.5 mm,宽度为30 mm0.5 mm,导角圆弧半径为3.5 mm0.1 mm,厚度不大于0.35 mm。见表1,如图1所示。表1 汽车合格证规格尺寸详表 a(长度)b(宽度)c(倒角圆弧半径)d(厚度)单位 mm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尺寸 35.5 34.5 30.5 29.5 3.6 3.4 2.6 2.4 DB22/T 25802016 4 说明:a长度为35 mm0.5 mm;b宽度为30 mm0.5 mm;c导角圆弧半径为3.5 mm0.1 mm;d厚度不大于0.35 mm。图1 汽车合格证电子标识示意图 4.2.3 外观 外观应完整、不破损、无折痕、无明显凸起,表面文字和图形应完整、清晰。外观标志应包含名称、芯片序列号和注意事项。4.2.4 防转移 安装后应具备防转移特性,应不能被完整拆除,拆下的残缺EI应不能正常工作。4.3 环境适用性 4.3.1 气候环境 4.3.1.1 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范围:-40 85。4.3.1.2 贮存温度 存储温度范围:-50 95。4.3.1.3 湿度 在湿度0%85%条件下,EI应能正常工作。4.3.1.4 太阳辐射 经辐射照度1120 W/和44 的太阳辐射试验后,EI表面不应起皱、龟裂、退色,并能正常工作。4.3.1.5 盐雾 按GB/T 2423.17规定的条件进行盐雾测试后,EI应能正常工作。4.3.2 机械环境 4.3.2.1 振动 按表2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后,EI应能正常工作。表2 振动环境条件 频率范围,Hz 5200 扫频速度,OCT/min 1 初始和最后振动响应检查 加速度,m/s2 5 DB22/T 25802016 5 表2(续)加速度,m/s2 5 定频耐久试验 持续时间,min 301 频率范围,Hz 5200 扫频速度,OCT/min 1 加速,m/s2 5 扫频耐久实验 循环次数 5 4.3.2.2 冲击 按表 3 所示条件进行冲击测试后,EI 应能正常工作。表3 冲击环境条件 峰值加速度(m/s2)波形持续时间(ms)冲击波形 150 11 半正弦波 4.3.2.3 碰撞 在按表4规定的模拟碰撞试验后,EI应能正常工作。表4 碰撞环境条件 峰值加速度(m/s2)波形持续时间(Ms)碰撞次数 碰撞波形 100 16 1000 半正弦波 4.3.2.4 跌落 在按表 5 规定的模拟跌落试验后,EI 应能正常工作。表5 跌落环境条件 包装件质量(kg)跌落高度(mm)15 1000 1530 800 4.3.2.5 电磁抗扰度 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 17618的要求。5 检验方法 5.1 检验条件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温度:0 40;b)相对湿度:45%90%;c)大气压:测试现场的气压;d)电磁干扰:无 13.56 MHz 无线射频干扰信号。DB22/T 25802016 6 5.2 测试配置 5.2.1 配置 测试过程中要用到基准读写设备、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设备、仪器。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需求,测试条目会使用如图2所示的测试配置。图2所示读写器包含读写单元、馈线和天线。图2 测试连接示意图 5.2.2 设备 测试所使用的设备、仪器均应符合以下要求:a)基准读写时间应满足 GB/T 29768 中一般值的要求;b)频谱分析仪的 RBW 应为30 KHz,VBW应为 100 KHz,最小频宽应支持 8 倍数据速率。5.3 工作频率测试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将 EI 放置在(位置 0)位置;图3 测试系统安装示意图 b)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 13.56 MHz;c)基准读写设备驱动待测 EI 处于会话状态;基准读写设备 天线 读写单元 馈线 被测电子标识 控制计算机 测试计算机 0mm 50mm 100mm 位置 2 位置 1 位置 0 测试读写器 DB22/T 25802016 7 d)通过频谱分析仪对 EI 响应进行分析,确定工作频率,即工作频率的测量值;e)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 13.56 MHz+n 0.05 MHz,n 取值为 119,重复步骤 c)、d)。5.4 空中接口测试 使用专用测试仪器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5.5 识读性能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b)将 EI 放置在(位置 0)位置;c)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 13.56 MHz;d)设置基准读写设备输出功率至最小值;e)基准读写设备向 EI 发送数据读取命令,并逐步加大输出功率,直到基准读写设备能正确的读取数据,记录 EI 放置处的工作场强 A;f)设置基准读写设备输出功率至最小值;g)基准读写设备向 EI 发送数据写入命令,并逐步加大输出功率,直到基准读写设备能接收到数据成功写入的响应,记录 EI 放置处的工作场强 B;h)设置基准读写设备工作频率为 14.51 MHz,重复步骤 d)、e)、f)、g)。5.6 存储容量及分区测试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将 EI 放置在(位置 0)位置;b)基准读写设备驱动待测 EI 处于会话状态,记录 EI是否成功返回 CID 区数据;c)读取编码区及安全区域数据,记录 EI 是否成功返回数据;d)分别向车辆生产信息区和各用户区循环写入随机数,直到各分区存储器被写满为止;e)分别读取车辆生产信息区和各用户区数据,直到数据完全读取为止;f)对比各分区写入数据和读出数据是否一致,并记录对比结果;g)记录 CID 区、编码区、安全区、车辆生产信息区及各用户区写入数据及读取数据,并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 5.1.4、5.1.5 的要求。5.7 数据擦写次数 测试步骤如下: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将 EI 放置在(位置 0)位置;b)基准读写设备驱动待测 EI 处于会话状态;c)随机选择车辆生产信息区或用户区作为读写测试区域;d)向测试区域写入 16 bit随机数 A;e)从测试区域读取 16 bit数据 B,对比 A 和B 是否一致并记录对比结果;f)将随机数按位取反得到数据 A并写入测试区域;g)从测试区域读取 16 bit数据 B,对比 A和 B是否一致并记录对比结果;h)重复步骤 d)、e)、f)、g),直到写入数据与读取数据不一致或擦写次数达到 10 万次;i)记录数据擦写次数,擦写次数小于 10万次判定不符合 5.1.6的要求,擦写次数达到 10万次判定符合 5.1.7 的要求。DB22/T 25802016 8 5.8 静态识读距离测试 将待测合格证电子标识垂直于用于测试的读写器表面,按如下步骤测试: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b)读写器按规定要求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 EI 分别放置在位置 i(0,1,2),如图3所示;c)选择车辆生产信息区作为测试分区;d)向测试分区写入 16 bit随机数 A;e)读取测试分区 16 bit 数据 B,比较A与 B 是否一致,记录测试结果;f)f)记录测试分区写入数据数值及读取数据数值,并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 5.1.9 的要求。5.9 静态写距离测试 将待测合格证电子标识垂直于用于测试的读写器表面,按如下步骤测试: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b)读写器按规定要求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 EI 分别放置在位置 i(0,1,2),如图3所示;c)选择车辆生产信息区作为测试分区;d)向测试分区写入 16 bit随机数据 A;e)读取测试分区 16 bit 数据 B,比较A与 B 是否一致,记录测试结果;f)记录测试分区写入数据数值及读取数据数值,并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 5.1.10 的要求。5.10 抗冲突测试 将待测合格证电子标识垂直于用于测试的读写器表面,按如下步骤测试:a)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b)读写器按规定要求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 5 张EI 放置叠放在位置 0;c)读取一张 EI芯片标识符区、编码区、车辆生产信息区数据,记录测试结果;d)重复步骤 c),直到 5 张EI被完整读取。5.11 尺寸 测试步骤如下:a)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标识长度、宽度,记录测量结果;b)使用量角器测量标识导角圆弧半径,记录测量结果。5.12 外观 使用目测方法对标识外观进行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2.3的要求。5.13 工作温度测试 测试步骤如下:a)低温试验按按照 GB/T 2423.1-2008“试验 Ad”进行,严酷程度应符合 5.3.1.1 对工作温度下限值的要求。测试环境温度稳定 8 h 后按6.8 的要求测试 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b)高温试验按照 GB/T 2423.2-2008“试验 Bd”进行。严酷程度应符合 5.3.1.1 对工作温度上限值的要求。测试环境温度稳定 8 h后按 6.8 的要求测试 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5.14 贮存温度测试 测试步骤如下:DB22/T 25802016 9 a)低温试验按按照 GB/T 2423.1-2008“试验 Ad”进行,严酷程度应符合 5.3.1.2 对贮存温度下限值的要求。测试环境温度稳定 8 h后将测试 EI取出,在自然环境中恢复 16 h 后按6.8 的要求测试 EI 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b)高温试验按照 GB/T 2423.2-2008“试验 Bd”进行。严酷程度应符合 5.3.1.1 对贮存温度上限值的要求。测试环境温度稳定 8 h 后将测试 EI 取出,在自然环境中恢复 16 h 后按6.8的要求测试 EI 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5.15 湿度测试 按照GB/T 2423.3-2006“试验Cab”进行测试,严酷程度符合5.3.1.3的要求。试验环境稳定8 h后按6.8的要求测试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1.3的要求。5.16 太阳辐射测试 按照GJB 150.7A-2009“试验I”及“循环A”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按6.8的要求测试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1.4的要求。5.17 盐雾测试 按照GB/T 2423.17进行测试,其中盐水浓度为 5%、PH值为 6.57.2、温度为 35,空气湿度RH85%。测试结束后按6.8的要求测试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1.5的要求。5.18 振动测试 按照GB/T 2423.10进行测试,严酷程度符合5.3.2.1中的要求。测试结束后按照图3所示系统对标识进行识读,记录识读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2.1的要求。5.19 冲击测试 按照GB/T 2423.5进行测试,严酷程度符合5.3.2.2中的要求。测试结束后按照图3所示系统对标识进行识读,记录识读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2.2的要求。5.20 碰撞测试 按照GB/T 2423.6进行测试,严酷程度符合5.3.2.3中的要求。测试结束后按照图3所示系统对标识进行识读,记录识读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2.3的要求。5.21 跌落测试 按照GB/T 2423.8进行测试,试验中测试方法采用“自由跌落”,严酷程度符合5.3.2.4的要求。测试结束后按6.8的要求测试EI静态识读距离,记录测试结果。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2.4的要求。5.22 电磁抗扰度 按照GB/T 17618要求的方法进行。根据测试记录判断是否符合5.3.3的要求。6 检验规则 6.1 型式检验 DB22/T 25802016 10 型式检验分为3类:a)定型检验;b)停产后复产;c)生产工艺调整。6.2 出厂检验 批量生产的产品,出厂前需进行检验。6.3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如表6所示。表6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 序号 检验顺序 检验方法条款 定型检验 停产后复产 生产工艺调整 出厂检验 1 工作频率测试 63 2 空中接口测试 64 3 识读性能 65 4 存储容量及分区测试 66 5 数据擦写次数测试 67 6 识读距离测试 68 7 写距离测试 69 8 抗冲突测试 610 9 尺寸测试 611 10 外观测试 612 11 12 工作温度测试 613 13 14 贮存温度测试 614 15 16 湿热测试 615 17 18 太阳辐射测试 616 19 20 盐雾测试 617 21 22 震动测试 618 23 24 冲击测试 619 25 26 碰撞测试 6.20 27 DB22/T 25802016 11 表6(续)型式检验 序号 检验顺序 检验方法条款 定型检验 停产后复产 生产工艺调整 出厂检验 28 跌落测试 6.21 29 电磁抗扰度测试 6.22 注:“”表示必检项目,“”表示订购方和承制方协商检验项目,“”表示不进行检验的项目。6.4 型式检验合格判定 按表6的规定进行型式检验,如果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该型号EI型式检验不合格。6.5 出厂检验合格判定 例行检验的样品应在本批次生产的EI中随机抽取,检验的样品占产品数量的万分之一。按表6的规定进行出厂检验,如果有一项试验不符合要求,应返修后重新检验,若再次出现任一项不合格,该批次产品判为不合格。7 贮存 产品贮存时应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50 95,相对湿度为0%85%。仓库内不允许有各种有害气体、易燃和易爆物品及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并且应无强烈的机械震动、冲击和强磁场作用。包装箱应垫离地面至少15 cm,距离墙壁、热源、冷源、窗口或空气入口至少50 cm。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