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DB32/T 3304-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 0 3.0 8 0.0 1A 2 0DB32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D B 3 2/T 3 3 0 4 2 0 1 7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Q u a l i t y c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 0 1 7-0 9-2 5 发 布 2 0 1 7-1 0-2 5 实 施江 苏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 B 3 2/T 3 3 0 4 2 0 1 7I前 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泰州市人民政府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维中、张建强、王坚、傅升、李越、王渭、张荣、孔春红、李桂军、陈玮、丁帅。本标准于2017年8月首次发布。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经济发展品质指标及计算方法、社会文化品质指标及计算方法、生态环境品质指标及计算方法、公共服务品质指标及计算方法、居民生活品质指标及计算方法、加分项目和评价流程。本标准适用于本省范围所有需要通过比较和验证的方法进行品质测定的城市。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 术 语 和 定 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品 质 城 市指城市精神品位与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机统一体。其内涵主要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公共服务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五个方面。3.2城 市 品 质 指 数反映城市发展质量水平和精神品位高低程度的综合指标。4 评 价 指 标4.1 设 计 理 念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城市发展新观念,制定一套涵盖全面、科学、量化、便于操作真正体现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4.2 指 标 体 系D B 3 2/T 3 3 0 4 2 0 1 72基于品质城市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构建理念,建立品质城市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96个,加分项5个。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三级指标可适当调整。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表 1 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指标属性经济发展品质(23个)发展效益(7个)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当年汇率)美元正向指标2.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万元/人正向指标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元正向指标4.质量发展贡献率%正向指标5.单位GDP 能耗下降率%正向指标6.单位GDP 水耗下降率%正向指标经济结构(8个)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正向指标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正向指标9.前三大工业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正向指标10.居民消费率%正向指标11.城镇化率%正向指标12.工业信息化率%正向指标13.每百亿元 GDP境外中方投资额 亿元正向指标14.每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亿元正向指标创新水平(8个)15.R&D经费支出占 GDP比重%正向指标16.每亿元 GDP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 人年正向指标1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正向指标18.每万名劳动力高技能人员数 人正向指标19.每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数个正向指标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正向指标2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正向指标22.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正向指标D B 3 2/T 3 3 0 4 2 0 1 73表 1 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指标属性社会文化品质(21个)社会建设(9个)23.每万人社会组织数 个正向指标24.和谐社区创建达标率%正向指标25.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正向指标26.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正向指标27.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成率%正向指标28.慈善捐款占GDP 比重%正向指标29.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正向指标30.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逆向指标31.居民幸福指数%正向指标文化发展(12个)32.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财政支出比重%正向指标33.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平方米正向指标34.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本正向指标35.公益演出场次数 场正向指标3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正向指标37.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 个正向指标38.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 个正向指标39.国家 5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 个正向指标40.每百万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数 个正向指标41.每百万人口作品著作权登记量 个正向指标42.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正向指标43.公众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比例%正向指标D B 3 2/T 3 3 0 4 2 0 1 74表 1 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指标属性生态环境品质(15个)环境保护(8个)44.环保投入占 GDP的比重%正向指标45.单位 GDP建设用地占用 公顷/万元逆向指标46.城镇污水处理率%正向指标47.单位 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逆向指标48.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逆向指标49.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 吨/万元逆向指标50.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正向指标51.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正向指标生态治理(7个)52.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正向指标5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正向指标54.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比例%正向指标5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向指标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正向指标57.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筑面积比重%正向指标58.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车上牌量的比重%正向指标公共服务品质(22个)服务能力(9个)59.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正向指标6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正向指标61.失业保险覆盖率%正向指标62.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正向指标63.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正向指标64.现代教育发展水平正向指标65.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正向指标66.义务教育生师比逆向指标67.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 张正向指标D B 3 2/T 3 3 0 4 2 0 1 75表 1 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指标属性公共安全(8个)68.公众安全感正向指标69.法治建设满意度%正向指标70.千人食品抽检率%正向指标71.亿元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逆向指标72.每十万人消防人员数 人正向指标73.每十万人火灾死亡人数 人逆向指标74.每十万人警察人数 人正向指标75.每万人八大类刑事案件发案率%逆向指标政务效率(5个)76.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正向指标77.行政服务中心审批办结率%正向指标78.行政诉讼败诉率逆向指标79.政务服务公众满意度正向指标80.政府网站绩效全国排名(前100 名)是/否正向指标居民生活品质(15个)居民收入(4个)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正向指标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正向指标83.20%高低收入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倍数 倍逆向指标84.房价收入比逆向指标居民消费(6个)85.恩格尔系数%逆向指标8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逆向指标87.每万人年出境旅游人次 人次/年正向指标88.城镇家庭住房成套比例%正向指标89.居民年均用电量 千瓦时正向指标90.万人消费投诉案件数 件逆向指标91.人均拥有私人汽车数量 辆正向指标D B 3 2/T 3 3 0 4 2 0 1 76表 1 品 质 城 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续)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指标属性健康生活(5个)92.平均预期寿命 岁正向指标93.健康档案建档率%正向指标94.每十万人自杀率%逆向指标95.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 人正向指标96.每十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张正向指标加分项目(5个)97.全国文明城市 是/否正向指标98.国家生态市 是/否正向指标99.国家卫生城市 是/否正向指标100.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是/否正向指标101.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是/否正向指标5 经 济 发 展 品 质 指 标 及 计 算 方 法5.1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当 年 汇 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当地常住人口平均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式(1)计算:.(1)式中: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年平均人口是上年年末人口数与本年年末人口数的算术平均值。5.2 人 均 公 共 财 政 预 算 收 入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按当地常住人口平均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公式(2)计算:.(2)式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由本级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组成。年末常住人口指年末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D B 3 2/T 3 3 0 4 2 0 1 775.3 全 社 会 劳 动 生 产 率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产出量与所用劳动投入之比。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按公式(3)计算:.(3)式中:年平均从业人员是年内各个时点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的平均人数之和。5.4 质 量 发 展 贡 献 率是指质量发展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正向作用)的比例。5.5 单 位 G D P 能 耗 下 降 率指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的幅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按公式(4)计算(GDP按可比价计算):.(4)式中: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5.6 单 位 G D P 水 耗 下 降 率指报告期单位GDP水耗与基期单位GDP水耗相比下降的幅度。单位GDP水耗下降率按公式(5)计算:.(5)式中:单位GDP水耗是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用水量。5.7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比 重是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指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之和与GDP的百分比。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按公式(6)计算:100%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6)式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是服务行业在周期内(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投入后的余额。D B 3 2/T 3 3 0 4 2 0 1 785.8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产 值 占 规 上 工 业 产 值 比 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按公式(7)计算:100%规上工业总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7)式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是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的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规上工业总产值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5.9 前 三 大 工 业 行 业 总 产 值 占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比 重前三大工业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按公式(8)计算:100%工业总产值总产值 工业行业中前三大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前三大工业行业总产值.(8)式中:工业行业中前三大行业总产值是一个地区工业行业中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值位居前三位的行业产值之和。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5.1 0 居 民 消 费 率居民消费率按公式(9)计算:%100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率.(9)式中: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常住住户承担的个人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支出。居民消费支出既包括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也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价值。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5.1 1 城 镇 化 率城镇化率按公式(10)计算:100%年末常住总人口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式中:年末城镇常住人口是年末居住在一个地区的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年末常住总人口是年末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D B 3 2/T 3 3 0 4 2 0 1 795.1 2 工 业 信 息 化 率指工业领域信息化应用比例,反映一个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情况。工业信息化率按公式(11)计算:100%全部工业总产值产产值 工业产品利用信息化生工业信息化率.(11)式中:工业产品利用信息化生产产值是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利用信息化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全部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全部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5.1 3 每 百 亿 元 G D P 境 外 中 方 投 资 额指每百亿元GDP境外中方的投资的金额每百亿元GDP境外中方投资额按公式(12)计算:100亿 GDP境外中方投资额方投资额 每百亿元GDP境外中.(12)式中:境外中方投资额是在报告期内投资境外的总金额。5.1 4 每 百 亿 元 实 际 利 用 外 资 总 额每百亿元GDP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按公式(13)计算:100亿 GDP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总额 每百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式中: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报告期内境外投资商根据投资企业合同的规定实际缴付的出资总额。5.1 5 R&D 经 费 支 出 占 G D P 比 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按公式(14)计算:100%GDPD经费支出&R重 D经费支出占GDP比&R.(14)式中:R&D经费支出是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包括实际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支出。5.1 6 每 亿 元 G D P R&D 人 员 折 合 全 时 当 量指每亿元GDP对应的、参加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及应分摊在R&D项目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两部分相加计算。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按公式(15)计算:100%(亿元)GDP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 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全时人员数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15)式中: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0全时人员数是在报告年度从事R&D活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的90%及以上的专职人员总数。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的总和是在报告年度从事R&D活动的非专职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数据来源于科技部门)5.1 7 万 人 发 明 专 利 拥 有 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按公式(16)计算:(万人)城市总人口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式中: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年末拥有经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城市总人口数是年末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城市人口总数。5.1 8 每 万 名 劳 动 力 高 技 能 人 员 数指每万劳动力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数。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按公式(17)计算:10000 从业人数数高级技师人数 高级技工人数技师人员数 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17)式中:高级技工人数是取得高级技能工人职称的总人数。技师人数是取得技师职称的总人数。高级技师人数是取得高级技能工程师职称的总人数。从业人数是在企业工作中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数。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及在企业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5.1 9 每 百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企 业 拥 有 省 级 以 上 公 共 技 术 平 台 数是评价制造业研发能力的分析指标。每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数按公式(18)计算:10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年末公共技术平台数平台数 拥有省级以上公共技术 每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式中:年末公共技术平台数是一个地区年末经认定的省级以上公共技术平台数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一个地区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数量。5.2 0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产 值 占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产 值 比 重是评价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分析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按公式(19)计算:1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19)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1式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是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等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规上工业总产值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5.2 1 新 产 品 销 售 收 入 占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比 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按公式(20)计算:100%业务收入总额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品销售收入总额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业务收入比重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20)式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新产品的收入总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收入总额。5.2 2 科 技 拨 款 占 财 政 拨 款 的 比 重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按公式(21)计算:100%预算支出总额 公共 一般科技拨款额 财政 年度比重 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21)式中:年度财政科技拨款是当年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科技的支出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是当年内地方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总额,包括各项税收收人、行政事业性收费收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人、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人。6 社 会 文 化 指 标 及 计 算 方 法6.1 每 万 人 社 会 组 织 数指每万人口拥有的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每万人社会组织数按公式(22)计算:人口 常住 年末数 年末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每万人社会组织数.(22)式中:年末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是年末一个地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的总数。年末常住人口是年末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以万人计)6.2 城 市 和 谐 社 区 创 建 达 标 率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按公式(23)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2100%城市社区总数城市和谐社区达标数率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23)式中:城市和谐社区达标数是年末一个地区达到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总数。城市社区总数是年末一个地区城市社区的总数。6.3 党 风 廉 政 建 设 满 意 度指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主观感知,通过第三方民调机构调查取得。6.4 社 会 矛 盾 纠 纷 调 处 成 功 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按公式(24)计算:100%社会矛盾纠纷受理数数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24)式中: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数是年末一个地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成功的总数。社会矛盾纠纷受理数是年末一个地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总数。6.5 基 层 社 会 管 理 服 务 平 台 建 成 率指在街道、社区建成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比率。(数据来源于政法委)6.6 慈 善 捐 款 占 G D P 比 重慈善捐款占GDP比重按公式(25)计算:100%GDP全社会慈善捐款总额慈善捐款占GDP比重.(25)式中:全社会慈善捐款总额是年末一个地区各级慈善机构接收社会慈善捐款的总额。6.7 注 册 志 愿 者 占 城 镇 人 口 比 例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按公式(26)计算:100%70岁城镇常住人口-16注册志愿者人数比例 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26)式中:注册志愿者人数是年末一个地区按照一定程序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的总人数。16-70岁城镇常住人口是年末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16-70岁的城镇人口总数。6.8 城 镇 居 民 登 记 失 业 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按公式(27)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310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27)式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是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总数。城镇从业人员数是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和个体就业人员的总数量。6.9 居 民 幸 福 指 数居民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通过第三方民调机构调查取得。6.1 0 文 化 事 业 财 政 补 助 占 财 政 支 出 比 重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财政支出比重按公式(28)计算:100%预算支出总额 公共 一般额 年度文化事业财政补助政支出比重 文化事业财政补助占财.(28)式中:文化事业财政补助额是是当年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文化事业补助的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是一个地区当年内对集中的预算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总额,包括各项税收收人、行政事业性收费收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人、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人。6.1 1 每 万 人 拥 有 公 共 文 化 设 施 面 积指按照本地区常住人口计算的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的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按公式(29)计算:年末常住人口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施面积 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29)式中: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是年末一个地区内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站、艺术表演场馆建筑面积相加后的总面积。年末常住人口是指年末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6.1 2 人 均 拥 有 公 共 图 书 馆 藏 书 量指地区常住人口平均拥有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按公式(30)计算:常住人口 末 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书量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30)式中: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是年末年末一个地区各级公共图书管藏书的总量。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46.1 3 每 十 万 人 口 公 益 演 出 场 次 数指一个地区年度每十万人口公益性质演出的总场次数。6.1 4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 D P 比 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公式(31)计算:100%地区生产总值文化产业增加值P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31)式中:文化产业增加值是一定时期内单位文化产值的增加值,由文化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6.1 5 每 百 万 人 口 省 级 以 上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数每百万人口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按公式(32)计算:年末总人口保护单位数 年末省级以上重点文物点文物保护单位数 每百万人口省级以上重.(32)式中:年末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是年末一个地区拥有的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数,指一个地区本年12月31日24时的人口总数。6.1 6 每 百 万 人 口 省 级 以 上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项 目 数指一个地区每百万人拥有的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每百万人口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按公式(33)计算:年末总人口化遗产项目数 年末省级以上非物质文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百万人口省级以上非.(33)式中:年末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是年末一个地区拥有的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量。6.1 7 每 百 万 人 口 国 家 5 A 级 以 上 旅 游 景 区 数每百万人口国家5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按公式(34)计算:年末总人口游景区数 年末国家5A级以上旅以上旅游景区数 每百万人口国家5A级.(34)式中:年末国家5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量是年末一个地区经评定的国家5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数量。6.1 8 每 百 万 人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镇(村)数每百万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数按公式(35)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5年末总人口(村)数 年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镇(村)数 每百万人中国历史文化.(35)式中:年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数量是年末一个地区经评选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数量。6.1 9 每 百 万 人 口 作 品 著 作 权 登 记 量每百万人口作品著作权登记量按公式(36)计算:年末总人口年末作品著作权登记量登记量 每百万人口作品著作权.(36)式中:年末作品著作权登记量是年末一个地区经版权局登记的作品著作权的数量。6.2 0 居 民 教 育 娱 乐 文 化 消 费 占 消 费 支 出 比 重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按公式(37)计算: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城 镇化率+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1-城镇化率)。.(37)式中: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是城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是农村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服务性支出.城镇化率是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6.2 1 公 众 具 备 人 文/社 会/科 学 素 养 的 比 例指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基本术语、基本观点、科学常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以及对特定社会问题和假定事件的认知和处理情况。通过第三方民调机构调查取得。7 生 态 环 境 品 质 指 标 及 计 算 方 法7.1 环 保 投 入 占 G D P 的 比 重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按公式(38)计算:100%GDP年度环保投入资金重 环保投入占GDP的比.(38)式中:年度环保投入资金是一个地区一年内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资金总额7.2 单 位 G D P 建 设 用 地 占 用 面 积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按公式(39)计算(GDP按不变价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6GDP建设用地面积用面积 单位GDP建设用地占.(39)式中:建设用地面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地面积中的各项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7.3 城 镇 污 水 处 理 率指城市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反映地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能力。城镇污水处理率按公式(40)计算:100%城镇污水排放总量 年度城镇污水处理量 年度城镇污水处理率.(40)式中:城镇污水处理量是一个地区一个年度内经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城市污水总量。城镇污水排放总量是一个地区一个年度内污水排放的总量。7.4 单 位 G D P 化 学 需 氧 量(C O D)排 放 强 度指单位GDP所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反映随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COD排放强度按公式(41)计算:上年GDP(万元)(千克)上年工业COD排放量COD排放强度.(41)式中:上年工业COD排放量是一个地区上一个年度内工业废水COD的排放量。上年GDP是一个地区上所有常住单位在在上一个年度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7.5 年 细 颗 粒 物(P M 2.5)平 均 浓 度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按GB3095。(数据来源于环保局)7.6 工 业 固 体 废 弃 物 排 放 强 度指创造单位GDP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按公式(42)计算:GDP(万元)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年度度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强.(42)式中: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是一个地区一个年度内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总量。7.7 工 业 三 废 综 合 利 用 率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按公式(43)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7100%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量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43)式中:工业三废综合利用量是一个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经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回收利用的总量。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是指一个地区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的总量。7.8 建 成 区 环 境 噪 声 达 标 区 覆 盖 率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按公式(44)计算:100%建成区总面积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 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44)式中: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是城市的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建成区总面积是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7.9 类 以 上 地 表 水 比 例指地表水水质满足或优于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三类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类以上地表水比例按公式(45)计算:100%万吨)各水源地取水量之和(量之和(万吨)各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类以上地表水比例.(45)式中:各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量之和是一个地区水源地取水水质达到到类以上地表水的总量。各水源地取水量之和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水源地取水量的综合。7.1 0 空 气 质 量 优 良 天 数 比 例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按公式(46)计算:100%全年天数于二级标准天数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46)式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是一个地区一个年度内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规定二级标准天数。7.1 1 自 然 保 护 区 面 积 占 辖 区 面 积 的 比 例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的比例按公式(47)计算: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8100%辖区总面积面积 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 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47)式中:已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是一个地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辖区总面积是一个地区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面积(包括水域面积)。7.1 2 建 成 区 绿 化 覆 盖 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按公式(48)计算100%建成区总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式中:绿化覆盖面积是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建成区总面积是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7.1 3 人 均 公 园 绿 地 面 积指城镇公园绿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公式(49)计算:城市人口数量(人)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9)式中:公园绿地面积是城镇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是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数,指一个地区本年 12 月 31日 24 时的城市人口总数。7.1 4 城 市 绿 色 建 筑 占 新 建 筑 面 积 比 重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筑面积比重按公式(50)计算100%新增总建筑面积 当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 当年面积比重 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筑.(50)式中:新增绿色建筑面积是一个城市当年内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新增建筑面积。新增总建筑面积是一个城市当年内新增的全部建筑的面积。7.1 5 新 能 源 汽 车 上 牌 量 占 新 车 上 牌 量 的 比 重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车上牌量的比重按公式(51)计算:100%当年新车上牌总量数量 当年上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上牌量的比重 新能源汽车上牌量占新.(51)式中:当年上牌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是一个城市当年内注册登记领有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当年新车上牌总量是一个城市当年内注册登记领有牌照的新车数量。D B 3 2/T 3 3 0 4 2 0 1 7198 公 共 服 务 指 标 及 计 算 方 法8.1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覆 盖 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按公式(52)计算:100%应参保人数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率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52)式中: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人数。应参保人数是一个地区内应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8.2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覆 盖 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按公式(53)计算:100%应参保人数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率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53)式中:各类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人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应参保人数是一个地区内应该参加医疗保险的总人数。8.3 失 业 保 险 覆 盖 率失业保险覆盖率按公式(54)计算:100%应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覆盖率.(54)式中:失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是一个地区内参加失业保险的总人数。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个体经济组织及其雇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的其他单位和人员。应参保人数是应参保人数是一个地区内应该参加失业保险的总人数。8.4 城 镇 住 房 保 障 体 系 健 全 率该指标包括新增保障性住房完成率、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各类棚户和危旧房片区改造覆盖率、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率、住房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健全率、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达标率和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等七项内容。对各单项指标分别赋权重加总合成。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按公式(55)计算: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率15%+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0%+各类棚户区和危旧房片区改造覆盖率15%住房公积金覆盖率20%+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率10%+住房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健全率10%+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达标率10%.(55)D B 3 2/T 3 3 0 4 2 0 1 720式中: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公式中的单项指标来源于住建部门。8.5 公 共 交 通 出 行 分 担 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交分担率按公式(56)计算:100%出行总人次次 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公交分担率.(56)式中: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次是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出行总人次是一个地区居民出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