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DB41/T 1469-20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93.0 80.0 1R1 8DB41河南省地方标 准DB 41/T 14692017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2 0 1 7-0 9-3 0发 布 2 0 1 7-1 2-3 0实 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4 1/T 14 6920 17I目 次前言.I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25评 价.25.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25.2 沥青路面损坏严重程度分级.26决 策.46.1 一般规定.46.2 工作流程.46.3 预防性养护时机.66.4 预防性养护措施.67施 工.67.1 常见预防性养护措施.67.2 预防性养护施工.68 检测与验收.79 后评价.79.1 一般规定.79.2 后评价.7附录 A(资料性附录)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时机.8附录 B(资料性附录)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及适用范围.9附录 C(规范性附录)常见预防性养护施工.10附录 D(资料性附录)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方法.14DB 41/T 1 4 6 9 2 0 1 7I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河南中原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留红、刘怀相、赵宏宇、薛鹏涛、肖光昕、王小伟、刘兆印。本标准参加起草 人:孙传夏、袁卫军、史良、骆树生、刘昊、王江飞、韩劲草、霍飞、袁遁甲、邓志坤、魏方震、吉世鹏、段瑞芳、胡予磊、庞战勇、古献军、武少丰、张小戎、任丙彦、楚志浩、苏振兴、王鹏、栾利玲、刘晓萌、豆林西、郭桂林、黄强、曹锋军、赵敬文、吴晓静、武威、刘冰、邵百安、刘治、李杨、张朝锋、刘小翠、张野、周敏、李晓民、李二兵、高名扬。D B 4 1/T 14 6920 171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预防性养护评价、决策、施工、检测与验收及后评价。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干线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其他普通公路也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T F 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 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H 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 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 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J 0 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T 7 4 0 路面橡胶沥青灌封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路面预防性养护在不改变当前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为提高路面全寿命周期养护效益,防止路面病害出现或者轻微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延缓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采取的一种事先性路面养护措施。3.2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在预防性养护周期内实施某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时段,在这个时段内实施该预防性养护措施能达到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路面养护总费用最低或路面养护效益费用比最大的目标。3.3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在特定调查路段已发现的路面损坏类型严重程度相对较轻,但其存在及发展对路面结构功能的稳定形成潜在隐患,并能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养护处理的代表性损坏类型。3.4路面非主导损坏类型主导损坏类型以外的所有损坏类型。DB 41/T 1 4 6 9 2 0 1 72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P Q I: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avement Q u a l i t y o r Performance I ndex)P C 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avement S u r f a c e C o n d i t i o n I n d e x)R Q 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 Q u a l i t y I n d e x)R D 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 Depth I ndex)S R 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kiddin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dex)P S S 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 a v e m e n t S tructure Strength I n d e x)5评 价5.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5.1.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按 JTG H 20 执行。5.1.2 预防性养护路况评价指标包含 PQI、PCI、RQI、RDI、SRI、PSSI 六项内容,在 PQI、PSSI 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以 PCI、RQI、RDI、SRI 判断沥青路面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控制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控制指标一级公路 二、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80PQI92 80PQI90 78PQI8882PCI92 80PCI90 78PCI8882RQI92 80RQI90 78RQI8870RDI90 80SRI90 PSSI85 PSSI80 PSSI785.2 沥青路面损坏严重程度分级5.2.1 沥青路面常见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分级按 JTG H 20 进行划分,见表 2。表 2 沥青路面常见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分级病害类型 病害名称程度分级定义 分级裂缝类 龟裂轻 龟裂初期,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2 mm,主要裂缝块度在 0.2 m0.5 m中龟裂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 2 mm5 mm,部分块度0.2 m重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5 mm,大部分块度0.2 mD B 4 1/T 14 6920 173表 2 沥青路面常见损坏类型严重程度分级(续)病害类型 病害名称程度分级定义 分级裂缝类块状裂缝轻 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3 mm,大部分块度1.0 m重 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3 mm,主要裂缝块度在 0.5 m1.0 m纵向裂缝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3 mm重 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 裂缝宽度3 mm横向裂缝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3 mm重 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 裂缝宽度3 mm松散类坑槽轻 坑浅 面积0.1 m2重 坑深 面积0.1 m2松散轻 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重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露骨,表面剥落、有小坑洞变形类沉陷轻 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 深度:10 mm25 mm重 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 深度:25 mm车辙轻 辙槽浅 深度:10 mm15 mm重 辙槽深 深度:15 mm波浪拥包轻 波峰波谷高差小 深度:10 mm25 mm重 波峰波谷高差大 深度:25 mm其他类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磨光 路面原有粗构造衰退或丧失,路表光滑 5.2.2 适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见表 3。表 3 适合采取预防性养护的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病害类型 病害名称 程度分级 定义 分级裂缝类龟裂轻 龟裂初期,裂区无变形、无散落,缝细主要裂缝宽度2 mm,主要裂缝块度在 0.2 m0.5 m中龟裂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 2 mm5 mm,部分块度0.2 m块状裂缝 轻 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3 mm,大部分块度1.0 mDB 41/T 1 4 6 9 2 0 1 74表 3 适合采取预防性养护的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分级(续)病害类型 病害名称 程度分级 定义 分级裂缝类纵向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3 mm横向裂缝 轻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3 mm松散类 松散 轻 细集料散失、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变形类 车辙 轻 辙槽浅 深度:10 mm15 mm其他类泛油 路面沥青被挤出或表面被沥青膜覆盖形成发亮的薄油层磨光 路面原有粗构造衰退或丧失,路表光滑 5.2.3 当路基有沉陷或路面基层严重损坏,路面主导损坏类型为重度,存在坑槽、沉陷、排水设施失效等损坏时按 JTG H 10 及时进行正常养护。6决 策6.1 一般规定6.1.1 计划实施预防性养护的路段应按 JTG H 20 的规定进行调查与检测。6.1.2 根据调查与检测数据,分析确定是否满足预防性养护评价条件。6.1.3 实施预防性养护之前,按 JTG H 10 对路面非主导损坏类型病害进行处理。6.1.4 预防性养护中在详细调查基础上应考虑对损坏基层的局部处理。6.1.5 预防性养护措施应满足环境、生态保护、安全施工、质量检测的要求,应减少对通行车辆的影响。6.2 工作流程6.2.1 根据道路技术状况检测结果,考虑道路使用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因素,初步遴选出所有适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6.2.2 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考虑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综合分析选定最佳预防性养护措施。6.2.3 选择预防性养护流程见图 1。D B 4 1/T 14 6920 175适合预防性养护综合评判技术成熟施工质量交通干扰行驶舒适环境保护材料来源地区特点经济因素使用寿命确定最佳方案检测预验收组织实施路面主导损坏类路面非主导损坏分级和统计路面非主导损坏预处理是否满足预防性养护标准其他养护措施路况调查与检测病害原因分析预防性养护对策遴选公路功能公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组成路面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图 1 预防性养护流程图DB 41/T 1 4 6 9 2 0 1 766.3 预防性养护时机6.3.1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以路面技术状况和病害损害程度为基准,通过日常及周期性路况调查和检测建立路况数据库,及时掌握路面技术状况。当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满足表 1 时或路面病害损害程度满足表 3 时,道路进入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6.3.2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应通过对养护总费用、使用寿命等分析,结合养护计划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6.3.3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流程见图 2。路况调查与检测病害原因分析满足预防性养护标准其他养护措施否适合预防性养护技术经济综合因素分析适用预防性养护时机范围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是图 2 最佳预防性养护时机流程图6.3.4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参考附录 A 选择。6.4 预防性养护措施6.4.1 预防性养护措施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6.4.2 预防性养护措施根据公路功能和路面损坏情况参考附录 B 选择。7施 工7.1 常见预防性养护措施7.1.1 常见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雾封层、微表处、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复合封层、纤维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罩面等方法。7.1.2 预防性养护措施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及交通组成,参照地区成熟经验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7.2 预防性养护施工7.2.1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及技术管理按 JTG H 30、JTG H 10 执行。7.2.2 预防性养护路段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减少对通行车辆的影响。D B 4 1/T 14 6920 1777.2.3 常见预防性养护措施施工技术要求见附录 C。8 检测与验收预防性养护检测与验收见附录C。9 后评价9.1 一般规定9.1.1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宜对项目的实施效果、管理决策、施工技术、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性评价。9.1.2 对于实行预防性养护的路段,宜进行跟踪观测与分析,根据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定期对预防性养护路段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汇总。9.1.3 预防性养护后跟踪观测宜建立长效机制,在养护部门常规检测外定期进行检测评定。9.2 后评价9.2.1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采用性能提升值、措施使用寿命、推迟大中修年限三个指标进行评估。9.2.2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等级见表 5。表 4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等级综合评价指标 1.0 0.81.0 0.8评价等级 优 良 差9.2.3 通过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检验已采取的预防性养护的路段选择、措施、时机的合理性。9.2.4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方法参考附录 D。DB 41/T 1 4 6 9 2 0 1 78A A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机普通干线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参考表A.1。表 A.1 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机措施 实施最佳时机 寿命周期/(年)雾封层 通车后 24 年 13微表处 通车后 23 年 35稀浆封层 通车后 23 年 23碎石封层 通车后 34 年 25复合封层 通车后 45 年 25纤维封层 通车后 34 年 25薄层罩面 通车后 56 年 36超薄罩面 通车后 45 年 36D B 4 1/T 14 6920 179B B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及适用范围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及适用范围参考表B.1选择。表 B.1 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及适用范围病害类型及损坏程度程度分级预防性养护对策雾封层 微表处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复合封层纤维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罩面裂缝类龟裂轻中重块状裂缝轻重纵向裂缝轻重横向裂缝轻重松散类坑槽轻重松散轻重变形类沉陷轻重车辙轻重波浪拥包轻重其他类泛 油磨 光注:推荐使用;慎重使用。CDB 41/T 1 4 6 9 2 0 1 710C D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见预防性养护施工C.1 雾封层C.1.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度松散。C.1.2 基本要求C.1.2.1 施工时路表温度宜大于15,气温大于1 0。C.1.2.2 禁止在过湿或积水路面上施工。C.1.2.3 用沥青撒布车或专用喷涂工具按要求的撒布量喷洒或喷涂专用雾封材料。C.1.2.4 施工前应将原路面(如龟裂、车辙、坑槽、沉陷等)病害进行修补后,再进行雾封层施工。C.1.3 检测与验收C.1.3.1 雾封层所用材料其性能应符合JTG F40的相关规定。C.1.3.2 雾封层检测及验收要求应满足表C.1规定。表 C.1 实测项目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渗水系数/(mL/min)10 每 2000 m2测 1 处 渗水试验仪抗滑系数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000 m2测 1 处 摆式仪用量/(kg/m2)设计值5%洒布时每施工日检查 1 次 T0982宽度/mm 30 每 1000 m 测 1 处 钢卷尺C.1.3.3 施工后外观应均匀、无花白、泛油搭接处紧密、平整、顺直。C.2 微表处C.2.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度龟裂,轻度块状裂缝,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2.2 基本要求微表处施工基本要求应符合J T J 0 7 3.2、JTG F 40的相应规定。C.2.3 检测与验收微表处检测及验收应符合J T J 0 7 3.2、JTG F 40的相关规定。D B 4 1/T 14 6920 1711C.3 稀浆封层C.3.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度龟裂,轻度块状裂缝,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3.2 基本要求稀浆封层施工基本要求应符合JTJ 073.2、J T G F 4 0 的相应规定。C.3.3 检测与验收稀浆封层所用材料其性能要求、检测与验收应符合JTJ 073.2、J T G F 4 0 的相应规定。C.4 碎石封层C.4.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中度龟裂,轻度块状裂缝,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4.2 基本要求C.4.2.1 原路面应清洁、干燥,路面病害应处理完毕。C.4.2.2 施工前,应通过摊铺试验段确定沥青撒布量及集料撒布量。C.4.2.3 集料撒 布应尽量紧 跟沥青撒布车,撒布的集 料应达到全 面覆盖、厚度一致、不 重叠、不露沥青的要求,局部缺料应及时找补。C.4.2.4 结合料与碎石撒布的时间间隔应尽可能缩短,不要在乳化沥青破乳后撒布石屑。,如果施工中发现由于粗集料级配、路面状况等原因,撒铺量并不是最佳撒铺量,应停止施工,并进行调整。C.4.2.5 开放交通前,应保证路面有充足的养生期,防止新铺筑的的碎石封层路面遭到破坏。C.4.3 检测与验收C.4.3.1 碎石封层所用材料及性能要求应符合J T G F 4 0的相关规定。C.4.3.2 碎石封层检测与验收要求应符合表C.2 的规定。表 C.2 实测项目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查方法沥青用量 设计值5%每 1 km 1 点 抽提厚度 设计值-5 mm 每 200 m 1 点 水准测量平整度 4.5 mm 每 1 km 10 处,各连续 10 尺 3 米直尺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 1 km 20 个断面 尺量石料用量 设计值5%每 1 km 1 点 抽提后筛分石料剥落 10%/年 每 1 km 4 点 现场测值构造深度 0.55 每 1 km 5 点 砂铺法摩擦系数摆值 45 每 1 km 5 点 摆式仪DB 41/T 1 4 6 9 2 0 1 712C.4.3.3 施工后外观应达到以下要求:a)表面应平整密实,无松散、油包、油丁、泛油、封面料明显散失等缺陷;b)纵横接缝应紧密、平顺,无明显接缝痕迹;c)表面应无明显碾压轮迹;d)碎石封层与路缘石连接应平顺,不得有漏水现象,不得污染路缘石。C.5 复合封层C.5.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中度龟裂,轻度块状裂缝,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5.2 基本要求复合封层的基本要求应参照碎石封层和稀浆封层相关规定执行。C.5.3 检测与验收复合封层所用材料性能要求、施工与验收参照碎石封层和稀浆封层相关规定执行。C.6 纤维封层C.6.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中度龟裂、轻度块状裂缝及轻度松散。C.6.2 基本要求C.6.2.1 洒布时气温不低于10,下雨或浓雾天气不得施工。C.6.2.2 正式施工前,先选择长度不小于200 m的段落进行试喷洒,以检验纤维增强全智能沥青喷洒车是否运行正常,计量是否准确。C.6.2.3 定期检查碎石撒布量,保证碎石覆盖率50%7 0%的要求。C.6.2.4 碎石洒 布车应连续、均匀行驶,尽量避免停 机,避免忽 快忽慢,以 利于保障沥 青厚度和石料的均匀性。C.6.3 检测与验收纤维封层检测与验收应满足表C.3 规定。C.3 实测项目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沥青用量/(kg/m2)设计值10%按(T0982)或规定的其他办法:每天测2处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 1000 m 测 4 处纤维用量/(kg/m2)设计值10%按(T0982)或规定的其他办法:每天测2处D B 4 1/T 14 6920 1713C.6.3.1 施工后外观应达到以下要求:a)洒布均匀,无漏洒或滴漏油集中现象;b)洒布沥青不得污染构造物和树木;c)洒布表面按规定进行养护和限制交通,无粘起、脱落或被尘土、泥砂污染。C.7 薄层罩面C.7.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7.2 基本要求C.7.2.1 施工、养生期气温不低于1 0。C.7.2.2 禁止在过湿或积水路面上进行施工。C.7.2.3 沥青混合料施工应符合J T G F 4 0的规定。C.7.3 检测与验收薄层罩面所用材料性能要求、检测与验收应符合JTG F40的相关规定。C.8 超薄罩面C.8.1 适用范围符合预防性养护的病害轻度纵、横向裂缝,轻度松散,轻度车辙,泛油,磨光。C.8.2 基本要求C.8.2.1 施工、养生期气温不低于1 0。C.8.2.2 禁止在过湿或积水路面上进行施工。C.8.3 检测与验收C.8.3.1 超薄层罩面所用材料性能要求、检测与验收应符合J T G F 4 0的相关规定。C.8.3.2 施工后外观应达到以下要求:a)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脱皮、坑槽、裂缝、粗细料明显离析等现象;b)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不应渗水;c)面层与路缘石应密贴接顺,不得有积水或漏水现象。DB 41/T 1 4 6 9 2 0 1 714D E附录D(资料性附录)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方法D.1 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方法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方法见式(D.1)M=wSS+wLL+wCC.(D.1)式中:M预防性养护后评价指标;S实际性能提高值/预期性能提高值;L实际使用寿命/预期措施使用寿命;C推迟大中修年限/预期措施使用寿命;wi各分项指标权重。注:性能提升预期值按原路面破损PCI提升到100计算。表 D.1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表评估指标 权重 wi性能提升指标(S)0.2 0.3措施使用寿命指标(L)0.5 0.7推迟大中修年限指标(C)0.3注:鉴于推迟大中修年限难于准确预测,实际评估时可不选取生命周期指标。D.2 典型预防性养护措施预期使用寿命预防性养护措施预期使用寿命见表D.2。表 D.2 预防性养护措施预期使用寿命措施 预期使用寿命(年)雾封层 1微表处 3稀浆封层 2碎石封层 3复合封层 3纤维封层 3薄层罩面 4超薄罩面 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