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65.020.20 B 05 备案号:55130-2017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T 15592017 青海蕨麻3号栽培技术规范 2017-06-20发布 2017-09-20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5592017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依据GB/T 1.1-2009的给出的规则。本标准由青海民族大学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军乔、白世俊、韦梅琴、包锦渊、富贵、刘贺贺、张锦、刘欣、马斌、王聪、切吉卓玛。DB63/T 15592017 1 青海蕨麻 3 号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海蕨麻3号品种的产量指标、栽培技术等技术内容。本规范适用于青海省中位和高位山旱地种植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63/T 1015 青海蕨麻1号栽培技术规范 DB63/T 1558 青海蕨麻3号 3 产量指标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青海蕨麻3号品种的产量(鲜)为每公顷4.500吨9.000吨(每亩300.00千克500.00千克);施商用有机肥每公顷3.75吨4.50吨(每亩250.00千克300.00千克)。4 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按DB63/T 1015执行。4.2 施肥 施纯氮每公顷 0.075 吨0.105 吨(每亩 5.00 千克7.00 千克),五氧化二磷每公顷 0.060 吨0.09吨(每亩4.00千克6.00千克),纯钾每公顷0.090吨0.120吨(每亩6.00千克8.00千克),氮磷钾比为 1:0.83:1.17。4.3 播种 4.3.1 选种 按照 DB63/T 1558 青海蕨麻 3 号标准,选择整齐一致、个体较大、无霉变、无病虫害、新鲜的青海蕨麻 3 号块根作为种子。块根纯度须达 98%。4.3.2 播种期 4 月中下旬,当地表温度稳定通过 5,土壤解冻 12.00 厘米15.00 厘米时适时抢墒播种。DB63/T 15592017 2 4.3.3 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条播,也可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深度 5.00 厘米7.00 厘米;中、高位山旱地播种密度17.00 厘米17.00 厘米。4.3.4 播种量 中、高位山旱地播种量每公顷 0.09吨0.12 吨(每亩 6.00千克8.00千克),每公顷保苗 13.35万株17.70万株(每亩 0.89 万株1.18 万株)。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播种第一年,中耕除草 3 次4 次。蕨麻出苗率在 90%以上时,除头草。以后每间隔 15 天-20 天,分别除第二、三和四次草。每次除草时,均要把杂草连根拔除干净。7月下旬,从蕨麻生长的盛花期开始,不宜除草。播种第二年后,中耕除草 3 次-4 次。从 5 月初起,每隔 1 个月除一次草。主要以拔除长势高的杂草和恶性杂草为主。4.4.2 灌溉 青海省的自然降水基本能够满足蕨麻的生育需求,但遇 20 天以上连续无降水时,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须灌溉。4.4.3 病虫鼠害防治 在高原鼢鼠的活跃期,需人工捕鼠。秋天蛴螬羽化为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4.5 收获 4.5.1 采收时间 秋季收获:10 月下旬或11 月上旬,蕨麻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枯死时,即可采挖。中位山旱地比高位山旱地晚 5天8 天左右。春季收获:中位山旱地比高位山旱地早 5 天8 天左右,中位山旱地为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高位山旱地为 4月中下旬。4.5.2 采收方式 人工采挖,采挖深度35.00厘米45.00厘米。4.5.3 产品 收获的块根过筛去土,去杂去劣后按DB63/T 1558青海蕨麻3号标准选取的青海蕨麻3号鲜品为初级产品。_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