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CS 27.060.30 J 98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5942016 燃油气工业锅炉热工测试不确定度评定导则 Guide to the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thermal testing for oil-fired and gas-fired industrial boiler 2016-12-19发布 2017-04-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5942016 I 目 次 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符号.13.1 术语和定义.13.2 符号.24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44.1 基本要求.44.2 不确定度的分析原则.44.3 参数变化特性的模型.44.4 不确定度计算及其传递计算方法概述.55 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75.1 试验前不确定度分析目的.75.2 试验前不确定度分析方法.76 标准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76.1 基本说明.76.2 单个参数的实验标准偏差.76.3 中间结果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96.4 试验结果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97 标准不确定度的B 类评定.117.1 仪表的B 类标准不确定度.117.2 空间不均匀参数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137.3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组合评定.147.4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147.5 试验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14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149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15附录 A(资料性附录)温度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16附录 B(资料性附录)流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18附录 C(资料性附录)燃料性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19附录 D(资料性附录)其他项目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21参考文献.22 DB22/T 2594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乐、裴建国、贺亮、靳平、高丽卓、杨磊、王旭DB22/T 25942016 1 燃油气工业锅炉热工测试不确定度评定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油气锅炉热工性能试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B类评定、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本标准适用于排烟中无冷凝现象的燃油气工业锅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0180 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JJF 1059.1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JJF 1059.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JJF 1059.1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3.1.1 误差 error 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JJF 1059.1-2012,术语 3.11 3.1.2 置信度 confidence level 指观测(测量)值中与真值的差值不大于不确定度的观测值的百分数。注:某一典型的95%的置信度,意味着95%的测量值在真值加上或减去不确定度的区间范围内。因为不确定度只是一个估计的误差极限,所以置信度的概念在不确定度分析中是很必要的。3.1.3 实验标准偏差 experimental standard deviation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的量。3.1.4 不确定度 uncertainty 对某一给定置信度,某一测量值或结果的估计误差限。注:误差和不确定度在很多方面是相近的,当将一个数赋给误差时,即为不确定度;不确定度定义了一个区间,真值以一定的概率处于该区间内;DB22/T 25942016 2 3.1.5 标准不确定度 standard uncertainty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1.6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type A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简称A类评定。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注:也可以理解为随机误差的数值估计。通常由一组试验数据的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来量化。3.1.7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type B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简称B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注:也可以理解为系统误差的数值估计,在采用规定仪表系统和数据整理与计算方法的任何试验中其本质上是固定值。3.1.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ombined standard uncertainty 全称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注:也可以理解为试验不确定度,包括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在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相关的情况下,当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时必须考虑协方差。3.1.9 扩展不确定度 expanded uncertainty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与一个大于1的数字因子的乘积。3.1.10 包含因子 coverage factor 为获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的大于1的数。3.1.11 测量模型 measurement model 测量中涉及的所有已知量的数学关系。3.1.12 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of instruments 由所有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量。注1:仪器的不确定度通过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校准得到。注2:仪器的不确定度按B类不确定度评定。3.1.13 自由度 degrees of freedom 在方差的计算中,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3.2 符号 本标准采用的符号一览表见表1,下角标说明见表2。DB22/T 25942016 3 表1 符号一览表 符 号 说 明 A 横截面积,A类不确定度 0,naa 多项式系数 a 区间半宽 B B类不确定度 C 常数,极差系数 c 灵敏系数 e A类标准不确定度或B类标准不确定度()f 数学函数 k 包含因子 M 独立被测量的数目 m 网格点数或不同测量位置的点数 N 测量次数或点数 n 计算标准偏差所用的数据点个数 2O 氧气浓度 R 结果(例如,效率、输出等)aR 极差 S 标准偏差 T 绝对温度 t t分布,摄氏温度 U 扩展不确定度 u 标准不确定度,任一参数 v 任一参数 x 任一参数 y 任一参数 z 任一参数()()的微小变化 自由度 时间 表2 角标说明 角 标 说 明 A A类不确定度 B B类不确定度 c 合成 FW 加权平均值 i 求和指数,某特定点 DB22/T 25942016 4 表2(续)角 标 说 明 k 求和指数,某特定点 UW 未加权平均值 x 样本 x 算术平均值 4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4.1 基本要求 本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流程按照JJF1059.1要求进行评定。4.2 不确定度的分析原则 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误差。A类不确定度与时间的变化有关,B类不确定度不随时间变化。本标准将空间变化性作为B类不确定度的潜在来源。4.3 参数变化特性的模型 4.3.1 锅炉性能试验过程中烟气温度和成分等参数随空间和时间变化,来自于物理过程而不是试验误差。4.3.2 参数不随时间和/或空间变化为定值模型,见图 1,参数随时间、空间或二者连续变化为连续变量模型见图 2。图1 定值模型 DB22/T 25942016 5 图2 连续变量模型 4.3.3 定值模型的平均值:a)算术平均值 定值模型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按式(1)计算:11Niix xN=.(1)式中:x 算术平均值;N 参数的数量;ix 某一参数。b)算术平均值的总体偏差 定值模型的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按式(2)计算:()12211211NiixxxNsN=.(2)式中:xs 样本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4.3.4 连续变量模型的平均值:c)时间变化 对时间变化来说,其平均值按式(3)计算:01yy d t=.(3)式中:DB22/T 25942016 6 y 积分平均值;时间;y 任一参数;t 学生分布;d)空间变化 对空间变化来说,其平均值按式(4)计算:01Ayy d tA=.(4)式中:A 空间。4.4 不确定度计算及其传递计算方法 4.4.1 A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当参数为相关时,在灵敏系数中应考虑该相关性,本标准尽可能的消除参数的相关性。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中,置信因子取2可以用作绝大多数情况的t分布。4.4.2 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计的推荐方法是估计具有95%置信度的数值。有时在性能试验中需要采用基于估计值而不是实际测量值的“数据”。本标准中,估计参数的不确定度用B类方法评定。4.4.3 A 类和B 类标准不确定度传递 因为A类评定和B类评定方法不同,所以,分别计算各自的传递,然后在不确定度计算的最后一步合并起来。假设某一个结果的计算按式(5)计算:()12,MR fxx x=.(5)式中:1Mx x 独立的被测量 每个x都具有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对每一类型的不确定度,其基本传递方程按式(6)计算:1212222122MRxx xfffeee exxx=+.(6)式中:eA类标准不确定度或B类标准不确定度 M独立被测量的数目。传递方程可写为无因次形式,按式(7)计算:21iMxi Riiiex e fRR x x=.(7)式中:DB22/T 25942016 7 ixe ix 的不确定度;iix fR x 相对灵敏系数。因为计算过程复杂,这些导数常常用数值扰动法来估计,按式(6)计算:()()11,iiM iMiifxxxxfxxxfxx+=.(8)每次一个参数,依次将每个参数(ix)改变一个小量(ix,一般是0.1%1%),用扰动参数代替标称值,所有其他参数维持不变,重新进行计算。用扰动计算的结果值与标称值计算的结果间的差值除以扰动量来估计偏导数。每一独立参数计算一次。结果的自由度通常足够大,t分布95%置信度的不确定区间,即包含因子k取2,扩展不确定度按式(10)计算。()()()()122222ABUkuR uR=+.(9)5 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 5.1 试验前不确定度分析目的 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对试验计划的帮助极大。试验各方可利用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来帮助达到GB/T 10180 所列非冷凝燃油气锅炉所列协议项目中的各种目的。仪表的数量和类型、记录次数、网格取样点数以及燃料样品数目等均能根据它们对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的预计影响程度来决定。5.2 试验前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试验前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在形式上与试验后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由于没有实际的试验数据,应估计基本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而不是由试验统计数据计算。6 标准不确定度的 A 类评定 6.1 基本说明 6.1.1 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若干分量组成,每个分量用其概率分布的标准偏差估计值表征,称标准不确定度。根据对输入量iX 的一系列测得值ix 得到标准偏差的方法为 A 类评定。6.1.2 A 类评定时应尽可能考虑随机效应的来源,使其反映到实测值中去。6.2 单个参数的实验标准偏差 6.2.1 在单一点的多次测量。在单一点随时间进程对某一定值参数进行多次测量时,实验标准偏差可按贝塞尔公式计算:DB22/T 25942016 8()()211niikx xsxN=.(10)被测量估计值 x 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为:()()()/Aku x sx sx N=.(11)自由度为:1 vN=.(12)6.2.2 积分平均参数(非加权平均值)。例如烟气温度和氧量,在网格中每一点随时间进程多次测量。随时间进程的每一点测量值取平均以确定在该点的参数值,即:()11Nijijx xN=.(13)式中:i-网格中的点;N-时间进程中读数的次数。实验标准偏差、平均值的实验室标准偏差以及自由度是在每一网格点计算的,也就是把该参数视为定值,即 积分平均参数的实验标准偏差为()()()1211mAiiuxsx sxm=.(14)相关的自由度为:()()4441mii isxvsxmv=.(15)式中:m-网格点数;()isx-点i处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由公式(10)计算 iv-()isx 的自由度,即在点i处读数的次数减1。6.2.3 多子样制备样本的测量如下:a)单独分析的子样。如果每一子样良好的混合、缩样并分割,则某一组分的平均值就是分析测量的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和自由度由公式(10)和公式(11)确定。b)分析前混合的子样。如果子样在分析前混合,则各种各样的子样被机械平均了(例如,在分析前将若干烟气取样管的样本送入混合室或气囊“混合”起来),A 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由式(12)和式(13)确定。6.3 中间结果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 DB22/T 25942016 9 6.3.1 形如zCx=的参数。首先将测量值ix 转换成iz,然后,由iz 计算 z 的平均值和 A 类标准不确定度。例如,差压式流量计。6.3.2 形如2012nnz aa xa x a x=+L 的参数。式(2)可应用于只有一个变量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变量为 x,则 x 的灵敏系数按式(16)计算:1122ninzcaa xn a xx=+L.(2)其A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式(17)计算:()()2xsz csx=.(3)例如,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中的温焓关系。6.3.3 形如zC u v=的参数。灵敏系数为:ucC v=与vcC u=A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式(18)计算:()()()1222uvsz C v s C u s=+.(4)自由度按式(19)计算:()44444 uvuvszCvssvuvv=+.(19)6.3.4 对于使用累积法测试流量的,一般标准偏差可以忽略。6.4 试验结果的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 6.4.1 基本说明 如果试验结果是某一测量参数,例如,锅炉排烟温度,则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也就是参数本身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值。如果试验结果必须要由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例如,锅炉效率,则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自由度必须由各个参数的对应值计算得到。6.4.2 A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组合 某一计算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所有影响该结果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用平方求和开平方的方法铵公式(20)计算得到:()()()1221ikAx iiuRsx csx=.(20)式中:DB22/T 25942016 10 ixiRcx=-被测量与有关的输入量之间的函数对于输入量ix 的偏导数,称为灵敏系数。k-用来计算 R的参数总数。6.4.3 自由度组合 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按式(21)计算得到:()()()441iisxkxii xsxvcsxv=.(21)式中:()s xv-结果R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组合。6.4.4 极差法 一般在测量次数较少时,可采用极差法评定获得实验标准偏差。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对iX 进行 n次独立重复观测,测得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用符号aR 表示。在iX 可以接近正态分布的前提下,单个测得值kx 的实验标准差()ksx 按公式(22)进行评定。例如,锅炉性能试验中的蒸汽湿度测量。()akRsxC=.(5)式中:aR-极差;C-极差系数;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 v可查表3得到。表3 极差系数C及自由度 v n 2 3 4 5 6 7 8 9 C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v 0.9 1.8 2.7 3.6 4.5 5.3 6.0 6.8 被测量估计值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23)计算:()()()/aAkRuxsxsx nCn=.(6)6.4.5 灵敏系数的计算。DB22/T 25942016 11 对锅炉效率,一般不用分析方法来计算灵敏系数,而使用扰动法近似计算灵敏系数,每次使一个参数变化一微小量ix,保持其他参数不变,评估试验结果计算值的变化量 R。则灵敏系数按式(24)计算:ixiiR Rcx x=.(7)式中:ix 是某一微小量,例如,100ix 或 1000ix。7 标准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 7.1 仪表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度 7.1.1 B 类标准不确定度Bu 按式(25)计算得到:Bauk=.(25)式中:a-被测量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k-根据概率论获得的 k称置信因子,当 k为扩展不确定度的倍乘因子时称包含因子。7.1.2 区间半宽 a见 JJF1059.1 的相关规定,部分确定方法举例如下:a)生产厂提供的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则评定仪器的不确定度时,可能值区间的半宽度为:a=;b)校准证书提供的校准值,给出了其扩展不确定度为U,则区间的半宽度为:aU=;c)由手册查出所用的参考数据,其误差限为,则区间的半宽度为 a=;d)由有关资料查得某参数的最小可能值为 a和最大可能值为 a+,最佳估计值为该区间的中点,则区间半宽度可估计为:()/2 aaa+=+;e)当测量仪器或实物量具给出准确度等级时,可以按检定规程规定的该等级的最大允许误差得到对应区间的半宽度;f)必要时,可根据经验推断某量值不会超出的范围,或用实验方法来估计可能的区间。7.1.3 k的确定方法 a)已知扩展不确定度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若干倍时,该倍数就是包含因子 k。b)假设为正态分布时,根据要求的概率查表 4 得到 k。表4 正态分布情况下概率 p与置信因子 k间的关系 p 0.50 0.68 0.90 0.95 0.9545 0.99 0.9973 k 0.675 1 1.645 1.960 2 2.576 3 DB22/T 25942016 12 c)假设非正态分布时,根据概率分布查表5得到 k。表5 常用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 k及 B类标准不确定度()Bux 分布类别 p(%)k()Bux 三角 100 6/6 a 梯形(0.71=)100 2/2 a 矩形(均匀)100 3/3 a 反正弦 100 2/2 a 两点 100 1 a d)如果有证书或报告给出的不确定度是具有包含概率为0.95、0.99的扩展不确定度,可按正态分布来评定。其他的概率分布按JJF1059.1规定进行评定。7.1.4 一台仪表系统有多个组成部分。如果仪表系统的每一部分均有各自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度,则测量的组合 B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式(26)计算得到:()121222 2mBBB Buuu u=+L.(26)式中:m-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7.1.5 用一台仪表进行多次测量,按式(27)计算得到。在某一点用一台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时,例如,用相同的热电偶在烟道横截面上若干点测量温度,参数平均值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度为单次测量的仪表 B类标准不确定度。xx iBBuu=.(8)7.1.6 用多台仪表进行多次测量。在若干位置用多台仪表进行多次测量时,例如,用固定热电偶网格点测量平均烟气温度。a)所有仪表回路均具有相同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度,例如,每一热电偶加补偿导线、数据装置等组成的回路 B类标准不确定度相同。平均参数的 B类标准不确定度等于任一回路的仪表 B 类标准不确定度,可以用公式(27)描述。b)仪表不同回路中具有不同的 B 类标准不确定。平均参数的仪表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等于所有回路的仪表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平均值,按式(28)计算:11xi xNB BxuuN=.(28)式中:DB22/T 25942016 13 N-不同仪表回路的个数;xBu-仪表回路i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7.1.7 温度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见附录 A,流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见附录 B,燃料性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见附录 C,蒸汽湿度和散热损失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见附录 D。7.2 空间不均匀参数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 7.2.1 锅炉性能试验的某些参数,如锅炉系统边界面上的烟气温度、空气温度以及烟气成分,均应采用流量加权积分求取平均值;每一项近似均引入不确定度,本标准将这些不确定度加到仪表不确定度上。7.2.2 数值积分产生的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在单股物流,例如烟气,分叉为两个或更多管道的情况下,该模型分别应用于每一管道,按式(29)计算:()()1220.5111.0121nmBiiuz zmm=.(29)式中:m 测量网格中的测点数;z 连续分布参数的时间平均值(温度、氧量等);z z 的综合平均值。7.2.3 未采用流量加权的流量加权不确定度的 B 类评定。不确定度估计值为加权与未加权平均值之差的估计值。在没有可靠流速数据的条件下,温度不确定度估计按公式(30)计算:11miFW iiTttmT=.(30)式中:m 测量网格中跨横截面测量的点数;T 绝对温度()+273.15 Tt=;FW 加权平均值。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按式(31)计算:,tF WBU WF Wutt=.(9)式中:UW 未加权平均值。氧浓度的标准不确定取为与温度标准不确定度相同的平均值百分数,按式(32)计算:2,2OFWt F WBBuuOt=.(10)7.3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组合评定 积分平均值的组合B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式(33)计算:DB22/T 25942016 14(),12222Int F WBBBBuuuu=+.(11)式中:IBu-仪表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7.4 B 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自由度按公式(34)近似计算,详细描述见JJF1059.1。()()212iiiuxvux.(34)式中:()()iiuxux()iux 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7.5 试验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 B 类评定 由测量参数值和假设参数值计算的某一结果的整体系统不确定可用公式(35)确定,该公式假设导致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Biux 相互间不相关。()()1221ikBx B iiuR cux=.(35)式中:()BuR 的自由度由公式按(36)确定,即()()()()441BiBiBuRkxBiiuxuRvcuxv=.(36)8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某一试验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按公式(37)组合为试验的标准不确定度,例如锅炉热效率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1222cBAuR uR ux=+.(12)试验结果的自由度()cuR,由公式(38)计算得到。DB22/T 25942016 15()()()()()()()22244cABBAuRABux uRuR uxvux uRvv+=+.(13)9 扩展不确定度的确定 扩展不确定度U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uR 乘包含因子 k得到,按公式(39)计算。()cUk uR=.(39)式中:在通常测量中,一般取 2 k=。当去其他值时,应说明其来源。当给出扩展不确定度U 时,一般应注明所取的 k值;若未注明 k值,则指 2 k=。DB22/T 25942016 1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温度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 A.1 表面接触式 A.1.1 测量仪器仪表 该测量方法主要应用热电阻测温原理。对于工业用电阻温度计,在0500范围内,其扩展不确定度如下:a)铂电阻温度计 I级:()30.15 3.0 10 t+;II级:()30.3 4.5 10 t+。b)铜电阻温度计 II级:()30.3 3.5 10 t+;III级:()30.3 6 10 t+。A.1.2 举例 锅炉循环水温度测量使用铂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为I级,循环水进水温度为50,出水温度为90,其仪表本身的标准不确定度为:30.15 3.0 10 500.152VenBu+=30.15 3.0 10 900.212VlvBu+=注:正态分布,k取2。A.2 辐射式 辐射式温度计的不确定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温度计本身引起的不确定度,以红外辐射温度计为例,0-400时,其测量扩展不确定度()10.0 1 t+;另一部分是由于黑度系数设置不准而引起的不确定度。A.3 插入式 A.3.1 温度测量仪器 在测试锅炉效率时,插入式温度计主要有两种:玻璃水银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热电偶的种类见表A.1。DB22/T 25942016 17 表A.1 热电偶的种类 名称 型号(代号)分度号 测温范围()允许偏差()镍络-镍硅 WRN K 0-1200 2.5或 0.75%t 镍络-铜镍 WRE E 0-900 2.5或 0.75%t 铂铑10-铂 WRP S 0-1600 1.5或 0.25%t 铂铑30-铂铑6 WRR B 600-1700 1.5或 0.25%t 铜-铜镍 WRC T-40-350 1.0或 0.75%t 铁-铜镍 WRF J-40-750 2.5或 0.75%t A.3.2 举例 过热蒸汽温度测量。使用K型热电偶,过热蒸汽温度测量值为450,则仪器的标准不确定度为:2.51.443tvBauk=或0.75 4501.95100 3tvBauk=DB22/T 25942016 18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流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 B.1 燃料 B.1.1 燃料油 燃油消耗量为264.38kg/h,燃油表的准确度等级(精度等级)为0.5级,则燃油消耗量的B类测量标准不确定为:0.50.5 264.381000.76kg/h31 0 0 3VoiloilBVu=对于累积流量,通常不考虑随机不确定度,仅考虑仪表不确定度。注:被测量的分布为均匀分布,k取 3。B.1.2 气体燃料 气体燃料流量使用涡轮流量计,仪器扩展不确定度为1.0%,则燃气消耗量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1.0%0.5%2VgasBu=B.2 给水流量 给水流量不确定度取决于测量仪表的不确定度。测量开始与测量结束时锅炉内水量不再同一液位不属于测量不确定度,应为测量错误。对于蒸汽量的测量,通常不考虑随机不确定度,仅考虑仪表不确定度。DB22/T 25942016 19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燃料性质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 C.1 燃料油 C.1.1 取样 C.1.1.1 多个样品,0.5%;C.1.1.2 单一样品,1.0%。C.1.2 分析 C.1.2.1 元素成分分析 燃料油性质的潜在B类不确定度见表C.1。表C.1 燃料油性质的潜在 B 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项目 C H N S 灰分 水分 标准不确定度 0.25%0.25%0.25%0.25%0.25%0.25%C.1.2.2 热值分析 通常,用量热仪测量燃油的低位热值时,需要测量5次,任两次之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40 kJ/kg,量热仪的A类不确定度为:4017.17(kJ/kg)2.33QoilAu=C.1.3 供应商提供燃料油性质 如果供应商提供分析值,则燃料油热值、总的组分不确定度取 2.0%。C.2 燃料气 C.2.1 取样 C.2.1.1 多个样品,0.5%;C.2.1.2 单一样品,1.0%。C.2.2 分析 燃料气性质的潜在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见表C.2。表C.2 燃料气性质的潜在 B 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气体组成(%)0.00.1 0.11.0 1.05.0 5.010.0 10(摩尔数,%)0.01%0.04%0.05%0.06%0.08%DB22/T 25942016 20 C.2.3 供应商提供燃料油性质 如果供应商提供分析值,则总的组分不确定度取 2.0%。DB22/T 25942016 21 D D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其他项目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举例 D.1 蒸汽湿度 D.1.1 测量 一般蒸汽湿度测量的不确定度仅考虑随机不确定度。测量蒸汽湿度时,至少需要两次,两次之间的最大差值不应大于0.5,可用极差法计算,2 n=时系数 1.13 d=,湿度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为:0.50.441.13sdAu=D.1.2 协商 如果由试验双方协商,则标准不确定度取 2.0%。D.2 散热损失 D.2.1 热流计法 热流计的准确度为10%,假设均匀分布,热流计的B类标准不确定度为:55101003qBQu=D.2.2 计算法 D.2.2.1 测量散热面积 散热损失计算法的不确定度主要为散热面积的不确定度,散热面积测量不确定度取决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次数。D.2.2.2 由厂家或用户提供散热面积 散热损失的不确定度取为 10.0%。DB22/T 25942016 22 参 考 文 献 1 ASME PTC19.1-2005 Test Uncertainty 2 ASME PTC4-2008 Fired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3 ISO/IEC GUIDE 98-3:2008 测量不确定度 第3部分: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Uncertainty o f measurement-Part 3: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4 GB/T 4883-2008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 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_
展开阅读全文